19、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天火之谜》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以读为本。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在有体会的地方写点文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给学生充分课堂自由阅读与感悟的时间。

接着,是自由交流:A当学生交流到知道其天气情况,就顺带当文中三处写到实验天气的句子找出来品读。

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

随后抓住“欣喜若狂”体会富兰克林当时兴奋及高兴到极点的心情。

学完课文拓展“当你看到高层建筑上的避雷针时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学生们也能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在以上教学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个性飞扬,使阅读教学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一案例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让学生感受到富兰克林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不迷信、敢于实验的崇高精神。

遗憾的是由于多媒体电脑的原因没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风筝实验”,因此对于带电时麻绳“怒发冲冠”缺少表象认识,从而对于这一成语的引用理解的不够到位。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天火之谜》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天火之谜苏教版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天火之谜苏教版1

1天 火 之 谜23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❶,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①加点的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4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②人们对雷暴的看法如何?“一直”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段导读:过渡段,先扣题设问,然后明确回答,指出富兰克林解开谜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1☜ 2❶雷暴:由积雨云产生的雷电现象,有时伴有阵雨或冰雹。

3①说明雷暴发生之频繁,威力之巨大。

4②人们对神秘的雷暴非常害怕。

“一直”这个词具有强调作用,突出了人们“长期以来”都无法解开“天火之谜”,而将雷暴神化,让人觉得非常可怕。

5 ❷毙伤:打死和打伤。

❸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❷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❸,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③为什么说雷暴就是放电现象?加点的字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❹7,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8[④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9段导读:富兰克林早就对雷暴进行了观察,已有所发现,并大胆推测,然而人们不相信,于是他决定通过实验揭秘。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⑤这两句话交代了什么?]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10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❺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❻丝带。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总第59课时主备人:曾先进(天王)课题:19天火之谜教学内容:19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整体回顾1.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

上帝的怒火谜团大胆推测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雷电交加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普扑通通无稽之谈安然无恙3.围绕课文内容,试着用上面的词语说一段话。

4.学生练说后师生交流,教师注意点拨、指导。

二、朗读课文,感受“艰难”1.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三、再现场景,练习复述1.学生对照板书,练习复述。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重点在于第四自然段,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富兰克林是如何操作的要叙述仔细,可以添油加醋。

四、示范引路,指导造句1.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词语要求造句。

(在板书中圈出“不足为奇”、“欣喜若狂”。

)2.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吗?3.教师适时讲解:用“不足为奇”造句,所选的内容一定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的确不感到奇怪的。

比如:登上月球对人类来说已经不足为奇。

用“欣喜若狂”造句,所选的内容一定值得人高兴得发狂。

比如: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全国人民欣喜若狂。

4.集体交流,教师注意点拨、指导。

五、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学期19课《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引读——天火之谜)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的精神。

1.这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那揭开天火之谜的富兰克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并把你认为最能表现富兰克林品格的语句划下来,同时还可以写写你的感想。

2.读了课文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善于观察、勇与探索、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

3.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勇与探索、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根据回答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都能毙伤动物(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指导朗读。

出示: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1)理解“推测”,能换成“猜测”吗?为什么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1)讨论:“这种推论”指什么?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2)用“不足为奇”造句(3)指导朗读出示: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1)师补充资料作介绍富兰克林的境况(2)引导想象想像人们会怎么冷嘲热讽他?(3)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出示句子: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优秀学案第二课时.doc(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优秀学案第二课时.doc(精品)

《天火之谜》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理解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富兰克林为科学而冒险的伟大精神。

二、学习过程:小组交流:1、搜集有关富兰克林的伟大事迹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2、富兰克林为什么能揭开雷暴的秘密,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合作探究: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56年前,去看看富兰克林的试验过程。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简要概括富兰克林做试验的过程。

(温馨提示:将长长的课文读短,这是一种能力,相信你能行。

建议从以下问题入手a、实验这天,天气如何?(这是实验的条件)b、这次实验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东西?(实验器具)c、当风筝飞上了天,富兰克林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实验经过))2、品读句子:“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温馨提示:从“怒发冲冠”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从“!”你读出了什么?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温馨提示:此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危险吗?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了?)3、感悟富兰克林伟大的科学精神。

(方法小贴士:我们曾经学过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感悟人物精神、品质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方面描写。

感悟富兰克林伟大的科学精神,我们不妨也来学一学。

)4、朗读指导:同学们,领悟了伟大科学家富兰克林不怕危险的科学实验精神,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 (体会富兰克林那惊奇发现的心情)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体现富兰克林成功的喜悦)当堂检测:1、按要求写句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天火之谜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天火之谜 苏教版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合作探究)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本教案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理解天火之谜教学难点:感受主人公勇于探索和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雷暴的图片;(2)准备《天火之谜》音频文件,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2)搜集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3)搜集具有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精神的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旧知导入,激趣启思。

1、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古诗。

其中有一首叫《村居》,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这首诗吗?(生背诵诗句)是呀,放风筝一直是我们喜欢的游戏。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风筝却担负着更重要的任务。

你想知道它担负着什么样的任务吗?请大家打开书,让我们一起解开《天火之谜》。

2、师:板书课题,启发设疑:看到课题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呢?3、生:“天火”是什么东西呢?“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风筝和解开“天火之谜”有什么关系呢?4、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解开“天火之谜”吧。

出示雷暴图片。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播放PPT课件)(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读读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播放PPT课件)(1)检查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不足为奇、欣喜若狂。

3、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强调字音。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预案《天火之谜》其次课时教学预案篇1:冲锋舟来源教学目标:1、理解富兰克林用“风筝试验”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富兰克林“细心、才智、谨慎、英勇”等形象2、完成“雷电交加、颠簸、欣喜若狂”等词语教学。

3、完成对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复述。

4、体会课文表达的方法,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段意。

教学预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四)1、指名用一句话概括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天火之谜的。

预设目标:能概括出富兰克林用“风筝试验”揭开了“天火之谜”。

2、自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风筝样子的句子,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争论、班级沟通不理解的问题。

4、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指名说说对富兰克林的新体会。

预设目标:能理解风筝的特别功能,能进一步体会富兰克林的才智、谨慎。

5、出示词组并指名读、集体读:风筝拴上系着结上钥匙1)字音教学。

2)用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与众不同之处,可以带上自己的评论。

预设目标:能读准“筝、拴、系、结、匙”等字音。

能对“风筝样子”进行制造性复述。

二、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五)1、读读第四自然段中描写试验过程的句子。

划出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

汇报理解,并练习朗读。

预设目标:能抓住关键的句子体会出富兰克林的英勇。

2、出示句子: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如同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摆着。

1)指名说读这句话的体会。

2)体会富兰克林此刻的内心活动。

3) 指名朗读这句话。

4)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指名说说对富兰克林的体会。

预设目标:能通过“一叶小舟、颠簸、摇摆”等词语体会天气的恶劣。

能体会出富兰克林当时简单的心情——担忧试验的成败,想到人们的嘲讽等。

能通过朗读深化体会天气的恶劣以及体验人物当时心情。

5)过渡: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面对恶劣的天气,面对试验结果即将揭晓的一瞬间,宏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也有些忐忑担心了。

但,在他内心深处,肯定有一个坚决的信念——出示句子,指名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_ 苏教版PPT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_ 苏教版PPT36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天火之谜第二课 时 _ 苏教版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教案

《天火之谜》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

第三部分第(第6自然段),写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现造福人类,发明了防止雷暴伤人的避雷针。

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

文章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冷嘲热讽,来烘托富兰克林能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透过这些烘托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

学情分析:教学中,应援引、介绍一些古今中外鲜活的名人事例,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提高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

本文应立足自读自悟,在品读、体悟中学习富兰克林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雷暴、爆炸、揭开、欣喜若狂、冷嘲热讽”等词语;能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

难点:使学生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1 / 7。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天火之谜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天火之谜教案苏教版

19.天火之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书后绿线内的生字会读,掌握文中的四字词语,并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选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尊重科学的精神。

培养小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完整地了解富兰克林实验的全过程及其原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将读课文过程中自己觉得需要注意的字音、句子做个记号,留待上课时与同学做交流。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并结合文中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不足为奇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3.思考书后第四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文题目,说说自己的理解:1.板书课文题目:19 天火之谜。

2.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一)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逐段指名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正音,并解决长句子的断句与朗读问题。

容易出错的部分,多请几名学生朗读或全班齐读。

预设:第一自然段1.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将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2.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自然段“十八世纪”距离现在21世纪有两百多年。

第三自然段字音毙伤混(不是第三声)为一谈冷嘲热讽(都是后鼻音)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第四自然段结(第二声)上一段丝带系(xi绑的意思)着一把铜钥匙(轻声)怒发(第四声)冲冠(第一声)骤(zhou)然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第五自然段无稽(ji)之谈(二)将容易读错的词语列出来再次练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天火之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天火之谜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林早就观察到,天上 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 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 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 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 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 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是一只
________细铁丝
的风筝。
________麻绳
________铜钥匙
________丝带
这是一只

的风筝。


拴了细铁丝 系着铜钥匙 结了丝带
细铁丝是用来吸收天电; 麻绳是淋湿后导电; 铜钥匙是用来传电放电的 ; 丝带?
1.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
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 的信号! 2.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 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 用手指靠近 “啪” 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 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 欣喜若狂 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富 兰 克 林
可怕的天火 观察推测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发明避雷针
友情提示:
实验危险 切勿模仿!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不知道的人 听。 2.分别用“欣喜若狂”“不足 为奇”说一句话。

天火之谜

天火之谜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天火之谜。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天火”是什么?(雷暴)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透过一个词,能联想到这么丰富的内容,这就是浮想联翩。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

容易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品读感悟提出任务:认真读读第3小节,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促使富兰克林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中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阅读:边读边想,画出重点词句。

小组内讨论交流。

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话题既依托文本,同时也给了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

这一环节通过小组交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讨论中思维碰撞,对文本有更全面深入的感悟。

】预设一:生读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1)推测的近义词是——猜测(2)这里可以把推测换成猜测吗?早就观察一次(3)对待科学研究富兰克林做到了——坚持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有理有据。

这是一种怎样的科学态度?(板书:严谨的态度)(4)谁能把这种态度融入到朗读中,指名读。

还有什么原因——?预设二:我们一起来感受当时的情况,读读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篇一:19、天火之谜(第二课时)】19、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部分生词,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文字)、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生读题)天火之谜。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雷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1、引读第2自然段: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板书:富兰克林解开)2、读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由读3 — 4自然段,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先划出有关语句,然后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勇于探索敢于实验)(二)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交流。

(师引导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预设:(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生读出句子,师出示文本: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从这个片断中,你有什么发现?而那时的富兰克林呢?(出示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老师认为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值得大家推敲,你们找找看,是哪一个?(生找:大胆)从“大胆”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兰克林是怎样面对人们冷嘲热讽的?
他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富兰克林并没有被人们的冷嘲热讽所吓 倒,他不畏困难、坚持真理、勇于探索 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请同学说 说富兰克林做的是一个怎样的实验 ?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把一只风筝放到高空,风筝上拴一根细铁丝 放风筝的线是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
想象一下:此时的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为后世 做出了怎样巨大的贡献。
避 雷 针
你见过避雷针吗?它有什么作用?
你有什么谜想解吗?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 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安格尔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 久. ——约翰生
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 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 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 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 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 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 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 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 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 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 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 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 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欣喜若狂”怎么理解?你能用 它说一句话吗?怎样读才能读出富 兰克林的心情?
“风筝实验”震惊了全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 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 不过是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是什么意思?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稽:考察 说雷暴是“上帝的怒火” 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1、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本杰明· 富兰克林(1706-1790年) 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 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 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 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 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 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 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 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 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 问题。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 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 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 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 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 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
这是一只
拴了 细铁丝 麻 结 了 丝 绳 带
的风筝。
吸收天电 导 电

传电放电
系 着
铜钥匙
细铁 丝
铜钥匙
丝带
这是一次危险的实验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 交加。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 现麻绳上的纤维 “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 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 一道闪 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 “之” 字, 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 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 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 骤 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实验危险 切勿模仿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 起
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这是麻 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 起
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全都竖了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三、四自然 段,想想富兰克林是怎么做 的?先划出有关词语,再用 几句简单的话来说说,并想 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注 意观察、大胆推测?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 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 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 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 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 象。 “相同”能够和“相似”交换吗?为什么? 从“早就”和“大胆地推测”你读出了什 么?
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
富兰克林攥住丝带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怎么 做呢?他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选择你们认为 最合适的词语填空,并结合课文第4自然段 的相关词句,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这是一次 的实验。 (精心准备、危险、成功)
这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实验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 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 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 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 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 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 匙。
讨论:
你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收集资料,了解避雷针的作用 及其可以避雷的原理。
2、练习复述课文。
3、读书:富兰克林是位伟大的科 学家,读读他的传记,对自己会有 不小的帮助。找找有关的书,读一 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 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不足为奇”和“难以置信”各是 什么意思?你能用“不足为奇”说一句 话吗?
富兰克林在研究雷暴的过程中遇 到了哪些困难?
冷嘲热讽
齐读这一部分,你从中读出来什么感觉?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 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 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 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 他冷嘲热讽。 想象说话 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19.天火之谜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 “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 “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 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哪些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雷暴的害怕? 为什么说雷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
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 劈成两半。
这个谜团直到 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 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