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各时期社会阶层与教育作用的关系探析
二十一世纪日本学力论争的新视角学力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2010年第12期(总第234期)EDUCAT I O N E XPL ORAT I O NNo 12,2010Ser i a lNo 234二十一世纪日本学力论争的新视角:学力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徐征(上海政法学院教务处,上海201701)摘要:21世纪日本学力论争中最有价值的是从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思考和讨论学力问题,即从学力与社会阶层的流动角度重新审视了教育政策与日本公共教育的问题,揭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潮指导下的日本教育公共性的危机。
关键词:日本学力论争;社会阶层;公共教育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158-03收稿日期:2010-08-20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B 6)作者简介徐征(6),女,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外国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
在日本教育界,学力论争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每当日本经济低迷、西方新教育思潮涌入总会招致学力论争,而后成为理论转换的导火线。
实际上21世纪日本学力论争的确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越了以往,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危机意识。
表面看起来,是在质疑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宽松教育改革政策,冷静观察与梳理后可以发现,这次学力论争突破了以往的二元对立模式,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即从学力与社会阶层的流动等更广阔的社会视野讨论学力问题的趋向,这是日本学力论争的新视角。
可以说,这是二战后日本两类学力问题研究中作为公共教育批判一类学力研究的新进展。
一、新世纪的学力论争论争中高呼学力危机、学力崩溃的一方,即学力低下论者以各种调查数据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轰动。
如京都大学教授冈部恒治在!不会分数的大学生一书中公布了对包括一流国立和私立学校的5000名经济系和理科系学生测验的结果:21道从小学到高中二年级数学题的完全正解率,一流大学学生为88%,一般大学学生为59%,11%的大学生不会分数运算[1]。
学力的原因并没有被简单归结为多样化的考试科目和多样化的高中课程,学力低下争论的实质是要诘问高举宽松教育大旗的日本文部科学省教育改革的本质。
日本江户时代社会结构与思想流派研究
日本江户时代社会结构与思想流派研究在日本历史上,江户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作为一个封闭的社会,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思想流派。
本文将对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流派进行简要剖析。
一、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开始于1603年,结束于1868年。
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可以分为四个阶层。
最高层是贵族和武士,其次是商人,最下层是农民。
在这个时期,每个阶层都有着明显的特点和限制,如下所述。
1. 贵族和武士在江户时代,贵族和武士是最高的社会阶层。
他们是日本的统治阶层,享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权。
这些人被认为是文化、艺术和理念的保持者。
他们尊重传统,重视礼仪和纪律。
但是,贵族和武士也有着严格的限制。
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服从官方的规定和禁令,在私人生活中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此外,他们还必须守卫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否则他们将因“不名誉”的行为而失去自己的一切。
2. 商人在江户时代,商人是各个阶层中唯一能够积累财富并拥有地位的阶层。
他们是生活在都市和乡村的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他们常常成为自己的老板或是老板的顾问。
然而,商人的社会地位在江户时代是非常低下的。
他们被认为是腐败、不道德和危险的。
虽然他们有着财富和自由,但他们缺乏社会地位和尊重。
此外,由于商人是不能参与武士阶层的,因此他们和其他阶层的人总是有所差别。
在江户时代,农民是日本社会最低的阶层。
他们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从事着农业生产和其他简单的职业。
农民的生活非常困苦,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农民在江户时代是受到压迫的。
他们没有自由,他们不能买卖土地,不能移动到其他地方生活,甚至不能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人结婚。
此外,他们还要向武士阶层上交一定的贡品,以示服从。
4. “非人类”在江户时代,存在一种被称为“非人类”的社会阶层。
这个阶层包括罪犯、娼妓、演员和戏曲艺人等。
这些人被视为社会的败类,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和尊严。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对其中间阶层形成的影响
而村上 泰亮 根据 韦伯关 于 经济政 治文化 的分 层理 论 ,对 中 间阶层 也作 了比较 细致 的定 义 : 经 济上拥 有足 够维 持一定 生活 方式 的收人 和 资产 ; “ 政治 上拥 有选举 权 , 而且 在行政 机 构、 民间法人 企业 、 方社 会肩 负某 种管理 职责 , 地 包括 为产业 社会 的运 行 和管理提 供不 可缺 少 的信息 和 知识 的智 能 型专 门职业层 , 即广 义 的管理 阶层 ; 化 上受过 一定 的高等 教育 , 文 拥 有 独特 的 ‘ 流式 ’ 活方 式 , 中 生 是促 进产业 化 的 ‘ 段 式 ’ 手 价值 即所 谓 ‘ 中产 阶级 美德 ’ 自觉 的
承担者 , 资产 阶级实 质上 的文 化领导层 ” 是 。@
由此可 见 ,虽 然在 日本社 会并 没有 形成关 于 中 间阶层 的一个 统一 明确 的定义 ,但基 本
上 可 以将其 限定 在这 样一个 范 围之 内:根据人 们 所处社 会 地位 的高低 、社会 威望 的大小 进
行 判 断 , 重家 庭背景 、 际范 围、 注 交 学历 、 职位 等 因素 , 以社 会地 位高 低划 分 的阶级结 构 中 在 接近 于 中间位 置 的阶层 。具体 而言 , 日本 的 中间 阶层 除包括 从 “ 旧中产 阶级 ” 转化 过来 的 自
阶层 ”英文 拼写 均为 “ dl c s”所 以两 个概 念 之 间并没 有根本 区别 。 , mi e l s, d a 但这 里需 要指 出 的 是, 本文所 使 用 的 “ 中间阶层 ” 一提 法是指 “ 中间 阶层 ” 以区别 于二 战前 日本 社会存 在 这 新 ,
的“ 中间 阶级 ” 旧 。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繁荣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繁荣日本江户时代,从1603年开始到1868年结束,是一个社会结构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以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四个阶层为主,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并为整个日本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首先,江户时代的社会结构以武士阶层为核心。
武士是统治阶级,他们拥有特权和权力,并负责保护整个社会的安定。
由于和平时期的长时间持续,武士阶层逐渐失去了实际战斗的机会,转而致力于政治、学术和武道的修炼。
这种转变为武士阶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成为了道德标杆和文化的推动者。
其次,农民阶层在江户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民是江户时代社会中最大的阶层,他们通过精心耕种土地以及副业来维持生计。
农民的工作休息时间比较稳定,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
不少著名的日本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歌舞伎、茶道和浮世绘等,都得到了农民阶层的支持和喜爱。
接下来是手工业者阶层,他们是以手工业为生的工匠和手艺人。
在江户时代,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各种织物、陶器、木工制品和刀剑等手工艺品成为了手工业者阶层的拿手好戏。
他们的技艺精湛和产品质量优良,为日本的手工艺术声誉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商业活跃。
商人阶层则是江户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阶层的兴旺发达,商人阶层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商人们巧妙地利用手工业者生产的商品和农民种植的农产品进行贸易,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商人阶层也为了更好地经营业务,大量招收了文化修养高、经济实力强的学者,以提升企业形象和文化内涵。
在江户时代的文化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文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注重美的追求,从而传承和发展了众多的文化艺术形式。
茶道、歌舞伎、俳句、浮世绘、围棋等都是江户时代文化的精华,它们不仅在日本国内造成了深远影响,也对其他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艺术冲击。
日本教师制度发展历程
日本教师制度发展历程日本教师制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古代教育制度。
在古代,日本的教育主要由寺庙和家族进行,寺庙教育负责培养僧人以及传授经典知识,家族教育则着重于家族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教育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化,而教师制度也随之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效仿西方的教育制度,建立了现代化的学校制度,并引入了外国教师来指导教学。
教师成为了日本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扮演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这个时期,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并不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条件都相对较低。
到了20世纪初,日本的教育改革运动开始兴起。
在这场改革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师地位和待遇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日本政府通过立法措施,确立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并对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条件进行了改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教师制度经历了一些变革。
根据新宪法的规定,教育被视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教师们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进入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教育制度受到了一系列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充当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
此外,在这个时期,教师的培训和评估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到了21世纪,日本的教师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日本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总体而言,日本教师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从传统到现代、从外来引进到日本本土化、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几个阶段。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然而,教育改革仍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日本的教师制度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适应社会变革和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教师等。
日本幕府时代的文化与社会
日本幕府时代的文化与社会日本幕府时代(1192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封建时代。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权力由朝廷转移到武士阶级手中,日本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文化也得到了独特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日本幕府时代的文化与社会。
一、社会结构在幕府时代,日本社会的结构主要围绕着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这四个阶层展开。
武士阶级是社会的统治者,他们拥有政治和军事上的特权。
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他们负责生产粮食和农产品。
手工业者是日本的手工业工人,他们生产各种工艺品和商品。
商人则主要从事商品交易和商业活动。
二、文化特点1. 武士道:武士阶级在幕府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奉行着武士道的精神。
武士道强调忠诚、纪律、勇敢和荣誉等价值观,对于武士的品格和行为有着明确的规范。
同时,武士也受到教育,学习武术、文化和礼仪等。
2. 茶道:茶道在幕府时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茶道是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形式,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通过泡茶、品茶的仪式,人们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我超越。
3. 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形式的代表之一,在幕府时代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歌舞伎舞台上的服装、化妆和表演风格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歌舞伎剧目多样,内容丰富,有时恢弘壮观,有时幽默诙谐,展现了日本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4. 浮世绘:浮世绘是一种流行的绘画艺术形式,也在幕府时代得到了繁荣。
浮世绘以描绘城市生活、风俗人情为主题,形式独特、色彩鲜艳。
著名的浮世绘艺术家有葛饰北斋、歌川庆贺等。
三、对外交流幕府时代日本的政权基本上是封闭的,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并未完全中断。
在这一时期,日本与朝鲜、中国、荷兰等国家仍保持着一定的贸易往来。
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为日本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变革。
总结:日本幕府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社会结构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也培育出了独特的文化。
武士道、茶道、歌舞伎和浮世绘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
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
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数百年前的日本,正处于幕府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并分析其对日本历史的重要性。
一、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可以大致分为武士、农民、商人和文人士族等几个阶层。
武士阶层是幕府的主要执政力量,武士们掌握了大部分的权力和土地资源,他们通过奉行(将武士阶级的人与农民、艺人等身分分开)政策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武士阶层内部,又有不同的等级划分,高级武士享有更多特权和地位。
农民是幕府时期最底层的社会阶层,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受到武士的支配和剥削。
农民们被分配到土地上,必须支付一定的租金与税收。
农民群体在社会中地位较低,生活贫困,但他们是实际生产的主力军,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人阶层在幕府时期逐渐壮大,虽然社会地位不如武士,但是商人通过交易和经商积累了财富,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幕府对商业活动有所限制,商人阶层在政治上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文人士族则是日本幕府时期中的一群特殊社会阶层,他们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行政等工作,是幕府政权的重要支持者。
他们对于日本的文化积淀和思想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幕府时期的经济发展幕府时期的日本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有一定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农业是幕府时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食物和稳定的经济基础。
幕府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如农田整备、水利工程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也是幕府时期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尤其是纺织业和陶瓷业。
纺织业以生产丝绸为主,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陶瓷业则以瓷器生产为主,以质量优良而闻名于世。
与此同时,商业也在幕府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虽然幕府对商业有所限制,但随着城市的兴起和交通的发达,商业活动逐渐繁荣起来。
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商人们通过交易和贸易积累了财富。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却很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就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整备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社区)教育体系,使社会(社区)教育不仅适应,并促进了国家振兴,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进步,新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特别处终身教育思潮的广泛流传,日本社会(社区)教育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综观日本的社会(社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可发现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诸多特点和经验。
中国与日本虽然基本国情不同但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具有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由中国传人而发展起来的,两国在教育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借鉴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其对我国社区教育有很多启示。
一、建立社区教育法律、法规,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展开日本社会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法律。
根据《日本国宪法》第26条“教育权利”的思想和《教育基本法》(1947年)的原则,日本政府又颁布了《社会教育法》(t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博物馆法》(1951年)等—系列与社会教育有关的法律。
日本《社会教育法》第3条对其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任务作出如下的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依据本法及其他法令的规定,通过设置和运营奖励社会教育所必须的设施,举办集会、制作与颁发资料以及其他方法,努力创造环境,以便全体国民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和—切场所,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需要提高文化教养水平”。
该条表明,为创造一个全体国民可以自主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教育环境,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发展。
日本有关社会(社区)教育的法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都市化、高学历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等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使社会(社区)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日本有关社会教育的新的法令法规不断对《社会教育法》、《图书馆法》和《博物馆法》,即“社会教育三法”加以充实。
外国教育史 日本近现代教育
第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技术教育是日本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资产 阶级工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类型。 日本在向西方国家学习时就注意到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明治 初年,就在东京虎门设立了工学寮;这是日本最早的一所工 业学校。继而在扎幌设立了农业学校、东京银座设立商业学 校、提倡职业教育。 在明治初年,职业教育发展并不迅速,因初等教育属于草创 期,缺少职业教育基础,同时工商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对此 并无迫切要求。但是,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一 步繁荣,职业技术教育才发展起来。 职业教育的早期开办显示出日本教育者的先见之明。为日本 工商业发展提供需要人才上显出了主动性。
(一)日本明治维新前的教育情况 1、幕府教育机构:
幕府直辖的教育机构中,成立最早的是昌平坂学问所(1631 年),它主要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是学术研究和教育的 中心。 1793年以研习“和学”为内容的和学讲习所也属于幕府管理, 它排斥佛学、儒学和兰学等。 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开设了许多传播自然科学和“兰学”的 教育机构,如开成所是传授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言的学校、教 授荷兰医学的医学所、训练军事技能和海军的军舰操练所等 等。 这些设立较晚的学校,后来一些改组为日本近代大学。 幕府学校招收社会上层人士的后代,培养社会的高层次管理 人员和研究人员。
局限:
由于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推行的资本主义的改革, 故其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改革虽使日本走上了资 本主义的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的因素: 由于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封建思想还有着广泛的 生存土壤; 日本传统文化“大和魂”——“和学”的根深蒂固, 使武士道的穷兵黩武和“军刀崇拜”、“发扬军威” 思想依然保存. 使日本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发展就带上了封建的军国 主义性质。日本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特点使其近现代 教育带上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特征。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研究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研究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形态1.天下分裂,大名争霸在日本战国时代,日本被分为许多小领土,由大名们统治。
这些大名们之间互相争夺领土和权力,形成了一个分裂的政治形态。
虽然日本只有一个皇帝,但实际上的权力却在这些大名的手中。
每个大名都有自己的武士团队,他们互相攻伐,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混乱。
2.武士精神成为社会基石在这种分裂的政治形态下,武士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武士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影响,他们之间的争斗往往是以武力为手段。
这导致了武士精神在日本社会中的崛起。
尊重勇气、忠诚和荣誉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武士们也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战争教育和军事技术的发展由于不断的战争和争斗,日本战国时代也是日本军事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各大名之间互相竞争,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自己的领土和权力。
因此,战争教育和军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火枪、铁甲等新兵器和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方式。
二、日本战国时代的社会形态1.武士阶层的崛起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了社会的领导阶层。
武士们的地位和权力逐渐增加,不再像过去一样被看作是下等人。
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社会上最有权力的阶层之一。
2.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民地位的提高随着大名们的统治,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的土地制度相当不稳定,导致了许多土地浪费和农民的贫困。
大名们经过不断的改革,使土地集中到自己手中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农民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3.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名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日本幕府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日本幕府时代的社会与文化日本幕府时代是指从1185年至1868年的日本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多个幕府的统治,对于日本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来探讨日本幕府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一、社会结构在日本幕府时代,社会结构被严格地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武士阶层是最高阶层,他们拥有武士道精神,敬重忠诚和勇气。
农民是社会的中间层,他们负责农业生产和支持幕府的经济。
手工业者在社会中扮演着制作各种商品和工艺品的角色。
商人阶层也很重要,他们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活动。
二、政治制度在幕府时代,日本的政治制度被幕府统治所主导。
最有影响力的是骑士团体——武士阶层。
武士们组成了各自的家族,世代相传。
每个家族有一个首领,他们以拥有军事实力和土地为基础来统治领地。
幕府政权的最高领导是将军,代表了统一和权威。
幕府政权通过建立专门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持社会稳定和秩序。
三、经济状况在幕府时代,日本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农民们栽种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手工业也很发达,人们制作了许多高品质的陶器、织品和剑具等工艺品。
此外,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形成了城市和集市。
四、文化发展日本幕府时代是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武士文化影响深远,日本传统的武道、茶道和花道等都形成于此。
此外,幕府政权的日益稳定,也使得文化繁荣起来。
诗歌、戏剧、绘画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发展。
在文化交流方面,与中国的交流尤为频繁,翻译了许多中国的著作,并吸收了中国的艺术和哲学思想。
总结日本幕府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时期。
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幕府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日本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有关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也可以对比现代社会与幕府时代的异同,从中思考和探索我们自己的社会与文化发展。
日本的家庭教育
学校、社区与家庭合作共建
家校合作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庭保持密切联 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社区参与
社区通过组织亲子活动、提供学习场所等方式, 为家庭提供教育资源和支持。
家庭互助
家庭之间通过互助小组、交流会等方式分享教育 经验和资源,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05 家庭教育挑战与应对策略
的环境。
谢谢聆听
社会期望
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期望很 高,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 的重要环境。
当代日本家庭教育特点
A
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非常注重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 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
强调自立能力
家长鼓励孩子从小培养自立能力,包括独 立生活、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等。
B
C
注重挫折教育
日本家庭普遍认为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 重要,会故意让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以培 养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 节,需要家长们重视并积极参
与。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们应转变传统观念,注重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
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和学校应加强沟通和合作 ,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
尊重个性发展
虽然日本家庭注重礼仪和规矩,但同时也尊 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 趣和梦想。
D
02 家庭教育目标与内容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自理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穿衣、 吃饭、整理个人物品等日 常生活技能。
家务分担
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 如打扫卫生、做饭等,培 养其责任感和独立性。
日本缩小不同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视角
日本高 等教育入 学率“ 9 3 开始超过 1%” [ 16 年 5 ,1 1 标志着 日本高等教育进入 了大众 化阶段 。 日本高等 教 育进 入大众化 时期 ,正是其 经济 “ 高速成 长时期 ”1 [ 2 。 “9 8 ,日本 的 国民生产 总值 达到 19 16 年 5 7亿美元 , 超
维普资讯
复旦教 育论 怯
20 06年第 4 卷第 4 期
FdnEuao 0u 06 V1.o ua dc i Fr 20. o4N. tn m . 4
・
域 外・
日 缩 不 阶 子 高 教 入 机 差 研 本 小 同 层女 等 育 学 会 异 究
— — — —
_ 0 t e p rp c ie o s i h re u ai n f m e s e t fma sh g e d c t r l h v o
LU i h n Cat n Xi e nvrt Xi e 6 05 rj n C i ) teR sac tue fE uai , a nU iesy a n3 10 , ui , hn ni o m i, m a a
— —
基于高等教 育大众化视角
芦彩 畏
( 门大 学 教 育研 究 院 , 厦 福建 厦 门 3 10 ) 60 5
摘要 : 前 , 目 高等教 育机会平等 问题 已成为学界普遍 关注的热点 问题之一 , 但是 , 如何 实现 高等教育机 会平等, 并没有达成共识 。 因此 , 本文从比较与借鉴的视 角,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中, 对 不同社会阶层对 子女高等教 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 以及 缩小阶层 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举措进行 了初步探讨 , 希望能够对缩 小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各阶层 间子女 的入 学机会差异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日本 ; 社会阶层 ; 高等教育; 平等
日本的社会教育
日本的社会教育日本的社会教育在日本,社会教育是作为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的一环、作为民众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作为国民应享受的权利而存在的。
它在培养日本社会需要的国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在日本的传播,日本政府越来越重视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两者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按照人的发展阶段加以整合,以推进教育的组织化及终身学习的开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启动了新自由主义与市场原理的教育改革,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备受瞩目并有着良好传统和特色的社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之后,日本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其影响,教育改革的进展日益显著,其影响自然也波及到了社会教育。
进入21 世纪,日本的社会教育除在早已开展的扫盲教育、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外,也正在积极探讨其各个领域的改革。
一、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阶段1、以科技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教育依属阶段。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政府就将教育理念确定为竭力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明治初期, 日本政府在国民经济还不乐观的情况下, 拨出巨额经费, 兴办科技教育。
随各种环境的变化,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 教育改革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从1956 年开始, 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产业结构发生了迅猛变化, 因此针对劳动力的构成和素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通过调整教育结构,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实行了产学合作的教育体制。
这一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密切结合, 科技教育改革受到空前的重视。
2、以职业技能拓展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随着日本的工业社会基本成型。
大量的新技术、新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方式被推广与采用。
社会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也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第一篇: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继“大化改新”之后的历史性转折,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则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任何文化落后的民族,民智未开的国家,都是难以进入近代社会的,教育能够促进民智的开化。
同时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巨大工程,离开近代教育,要想日本实现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文明开化”也是不可能的。
日本明治维新抓紧教育改革是吸收,消化和运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各种经验的最后途径。
重视教育是日本新政权在明治初年就已提出的重大课题之一,在1868年的《王政复古大号令》中便有“登用人才乃是第一急务”的内容。
政府主要领导人之一木户孝允就曾经指出:“取舍文明各国之规则,渐次振兴全国之学校……实乃当今政府一大急务。
”1871年他又指出:肤浅的模仿西方人不是真正的开化,“要想人才继出,千年不断,只有寄希望于教育。
”另一方面,岩仓具视1870年也指出:“使国家进入文明,走向富强,不言而喻在于启发人智。
”因而在各项改革措施中,教育改革实行的最早,公布的法令最多,政府部门拨给教育部门的经费也较其他部门为多。
(详见附表)一.教育改革的内容实际上日本在幕府时期教育就已经相当普及了。
德川幕府各藩有各藩的藩校,均系武士阶级的教育机关,教学内容除了儒家经典外,尚有算术、洋学、医学与天文学等实用主义的科目。
而日本文化的发达,归功于教育的普及,对教育的重视,实导源于东亚文明的根源——儒教圈对读书识字的重视。
明治政府于1871年设立文部省。
统管文化教育事业。
1872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和《关于奖励学事的指示》,开始了有纲领有计划的教育改革。
《学制》确立了近代日本的资产阶级国名教育方向。
《学制》规定:“学制为八年,六至十四的儿童接受近代化的义务教育,将全国分为八大学学区,设立二百五十六所中学。
五万三千七百六十所小学。
基督教教育与日本明治初期的武士阶层
第38卷第2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月V01.38No.2 Jo UR N AL O F HENAN NORMAL UN I VE R S I TY Mat.2011基督教教育与日本明治初期的武士阶层张永广(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200020)摘要:明治初期日本基督教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为处于衰落期的中下层武士提供了重掌对社会控制与领导的机会。
武士阶层之所以接受基督教教育,一方面在于传教士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在于基督教所承载的西方文明同明治日本所追求的现代化有着密切关系。
大量武士皈依基督加快了近代日本基督教的本土化进程,而这也与同期的中国形成了强烈反差。
关键词:基督教教育;武士阶层;日本中图分类号:K31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11)02—0226—04作者简介:张永广(1980一),男,山东济宁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基督教史研究。
日本自19世纪中叶以来逐渐打开国门,各基督了“武家政治”时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军事力量教差会传教士也开始陆续进入,并继之建立了一批始终是拥有政治地位的筹码,武士也就成为社会的教会学校。
明治初期,日本基督教教育的兴起与发高等阶层,居于“四民之首”。
随后,丰臣秀吉实行兵展为处于衰落期的中下层武士提供了重掌对社会控农分离,到德川时代确立了四民制度。
武士作为统制与领导的机会。
本文拟首先概述日本幕末时期武治阶级的成员,地位在其他阶层之上,他们可以任意士阶层的衰落情况,然后分析武士阶层接受基督教杀戮平民而不负责任,可以起苗字、佩双刀,平民不教育、受洗入教的原因,最后讨论这一现象对日本近得与武士同席。
至此,武士作为一个特权阶层开始代基督教运动发展的影响,并尝试与同期的中国作在El本形成。
一比较。
但至江户中后期,武士阶层特别是中下级武士一、日本幕末时期武士阶层的衰落的地位开始动摇。
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与教育演变
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与教育演变【摘要】日本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国风文化和教育在这个时期都经历了较大的发展和变迁。
国风文化在平安时代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宫廷文化对平民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儒学在这一时期兴起并影响深远,佛教也在平安时代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书院教育在平安时代兴盛,对日本的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本平安时代国风文化与教育的演变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日本平安时代、国风文化、教育演变、传承、发展、宫廷文化、平民教育、儒学、佛教、书院教育、影响、结论、日本文化。
1. 引言1.1 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与教育演变简介日本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特别是国风文化与教育的演变,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平安时代,国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
国风文化包括日本独特的传统音乐、舞蹈、诗歌、书法等艺术形式,这些文化在宫廷和平民之间广泛传播,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风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宫廷文化在平安时代对平民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宫廷设立了各种文化机构,包括宫廷学校、图书馆等,将知识和文化传播给平民,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宫廷文化也促进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儒学在平安时代兴起并影响深远。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入,儒学成为宫廷和平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对日本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礼乐道德,倡导仁爱之道,推动了日本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佛教在平安时代扮演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佛教传入日本后,成为宫廷和平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佛教的教义和思想对日本人的世界观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的传播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
书院教育在平安时代兴盛,为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
日本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日本幕府时代(1185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幕府的建立、幕府的组织结构、武士阶层、农民和商人阶层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对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进行探讨。
一、幕府的建立幕府最早由源赖朝在平安时代后期建立,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朝廷的束缚,实现政权的稳定。
1185年,源义经的儿子源义朝在丰原元年事件后建立了源氏政权,被称为元服幕府。
之后,源氏政权逐渐演变为武家政权,并于1192年由源赖朝的孙子源赖光正式建立了幕府制度。
二、幕府的组织结构在幕府时代,幕府政权由将领(将军)和幕府政治家(奉行)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将军负责军事指挥和政权稳定,而奉行则负责掌握实际政权和管理行政事务。
此外,幕府下设有各种职位,如御家人(幕府的家臣)、继承人(将军的儿子)和武士等。
三、武士阶层幕府时代的武士阶层主要由武士组成,他们是幕府政权的主要支持者和军事力量。
武士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拥有特权和荣誉,并以忠诚、勇敢和尊严为核心价值观。
武士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他们独特的武士道道德规范,包括忠诚、勇敢、义勇和忍耐等。
四、农民和商人阶层幕府时代的农民和商人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农民是日本人口的主体,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供给城市和武士所需的粮食和物资。
商人则从事贸易和手工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虽然农民和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但他们往往富有,并通过商业经营获得相对的权力和影响。
五、社会道德幕府时代的社会道德非常重要,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幕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则来规范社会行为,如士道和妇道等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准则重视忠诚、正直、正义和尊重等美德,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结:日本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体系,它的建立和发展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幕府政权的建立为政权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而武士阶层的崛起和尊贵地位则构成了社会等级体系的核心。
日本社区教育及其启示
日本社区教育及其启示日本社会教育的特色和启示摘要:日本的社会教育有一系列的法律, 有完备的社区教育设施,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
其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备的社区教育体系。
借鉴日本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 可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日本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借鉴日本和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教育制度也不同,但日本和我国一样,也习惯于把教育分为三大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可是,日本的社会教育含义与我国的社会教育含义稍有不同,它具有区域性和公共性两大特性,与我国所指的社区教育这一术语非常接近。
日本的社区教育属于以地域为中心而展开的社会教育范畴。
一、日本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从“教化”走向民主。
二战前,日本的社会教育纯属对公民的教化,灌输忠于天皇,一切为了天皇的军国主义思想。
二战后,从建立民主的和平的文化国家这一目标出发,政府根椐《日本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制定了关于社会教育的三个法案,即《社会教育法》(1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及《博物馆法》(1951年)、统称“社会教育三法”,使明治以来的社会教育首次获得了法律依据,确认了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中与学校教育处于并列的地位。
日本把社会教育视为国民的权利,社会教育行政的职能也从战前的统治监督作用转变到社会教育的扶植、指导的作用上来。
此外,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社会教育设施和组织机构,如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妇女会馆,以及市民学校、农民大学校等。
二十世纪70-80年代以来,在终身教育思潮的推动下,日本就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社区)教育体系,它对振兴国家、促进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二、日本社会教育的现状二战后,日本社会教育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重要,了解其优势和缺陷,有利于我国的社区教育更好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士 占绝大多数 。 私塾最初 以主持者所擅长的专业知识 和道德
观念为 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后期因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学 习内容既保 留原有 的儒学经 典 , 同时也增加 了西方先进 实用
育的普及 程度 处于当时世界 领先地位 。即便 如此 , 高等教 育机 会仍然 只属于少数 武士统治阶级 子弟 。 因为受封 建统治思想的 影响, 此时社会 阶层对教育起决定性作用 , 个人 的社会阶层 决定
学教育科 学学院硕士研 究生。( 辽宁 沈 阳 1 1 0 0 3 4 )
中图分类号 : G6 4 9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0 2 — 0 0 1 6 一 O 3
社会 阶层对教育资源 的分配 产生影响 , 这种影 响主要 是由 于各历史 时期政 治体 制的差异或社会各 阶层经济状况 的差距 , 导致教育机会 的不均等 以及受教育者在教育 内容选择方面受到
的教育。“ 地位形成 ” 与之相 反, 教育不再是仅 属于某 些人群 的 专属权力 , 社会 阶层 也不再是衡 量个人能否接受 教育 的参 考标 准 时, 每个人都可 以通过教育提 升能力, 从 而改变 自己的社会地
生之末入学 ”, 『 3 可 以看出昌平坂学 问所只招收 武士子弟 , 严格 禁止其他 阶层子弟入学 。 藩校是 由各藩当局设 置和直接经营 的 教育机构 , 以各藩的武士子弟为招生对象 , 授课 以儒学和武艺内 容为主。 藩 校在创 办初期也不允许 平民入学 , 直 到江户末期武 士 阶级 统治逐渐 衰落, 部分藩 校才开始 允许 一般 庶民入学。 在
2 3 4 所藩 校中也只有 1 2 0 所 藩校允许平 民入学。 l 4 私塾 的快速 发
位, 这是一种使个人社会地位向上流动成 为可能的教育。
一
、
江 户时代末期社会阶层与教 育作用的关系
江户时代的日本是在 德川家族 的统治之下, 是一 个以将军为 首、 武士 占统治阶级地位的封建国家 。 此时, 统治者为巩 固政权 实行对内专 制、 对外锁国的政策 。 然而, 江户末期 恰好处 于封建
着他能否有 机会接受教育, 接受教育 内容和教育层次也必 须与
性 知识 的引入。 反 观平 民教育机构, 寺子屋和乡校以平民子弟为 主要 招生对象 , 授课 内容多是 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读 、 写、 算等 基 础 知识 , 为让 民众 更好地理解 幕府颁发 的法令和通知 , 幕府 下 发 的材料也是寺子屋 经常使用 的教材。 可 以看出, 封建统治下的 教育更突出道德教化 的要求, 规范了武士的思想和基本义务, 强 化 以儒学作为控制和教化武士 的思想 , 期 望所 培养的武士能更
机构。虽然私塾的招生比较广泛 , 不 问出身, 凡 自愿入选 者一 概 招收 , 然而 由于私塾 的授课 内容 具有专业性 , 因此需要 具备 一
定知识 基础 的人方能人学 , Biblioteka 这其 中在 当时能接 受良好教育的
思想让这个陈旧而保守 的国家不断受到冲击。 因此 , 江户时代末
期的教育既有封建 武士教育特征 , 又带 有近代 资本主义教育色 彩。 并且 , 此 时民间性质 的教育机构和组织已初见规模 , 基 础教
学。 商工业者 中, 仅 限于抛弃本业而笃志于学者, 允许 其列于学
示”顾名思义, 这种教育象征了受教育者 的社会 地位 , 彰显了个 人身份。 当教育资源掌握在少数统治者手中, 接受教育并不能改
变个人 的社会地位 , 既有的社会地位不但决 定着个人是 否有机
会接 受教育, 并且也决 定了受 教育者必须接 受与之身 份相匹配
限制。 而教育作用对社会阶层的影响则可以从 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
析 江户时期 各类 教育机构 , 即可 清楚地 明白这层涵 义 。 江户时 代 的教育机构可分为两类, 『 2 J 一类是统治 阶级 的教育机构 , 包 括
幕府直 辖学校、 藩校 、 私塾 ; 另一类是 平 民教育机 构, 包括 寺子 屋、 乡校 。 幕府 直辖 学校专 为幕府家 臣子弟设 置 , 主要培养 辅
是“ 地位 表示 ”的层面, 二是 “ 地位形成 ” 的层面。 l l l “ 地位表
佐 幕政的官吏和实务人才, 授课 内容主要 以儒学经典为主 , 中间 穿插诗文或皇邦典故 等。 德川幕府时期共有2 0 余所 幕府直辖学 校, 以其中最为重要 的昌平坂学问所为例 , 在其校规中明确规定 “ 只允 许幕 臣及 其子 弟入学 ”、“ 僧徒 、 商 工、 乐伎 ……禁 止入
I 习 吨 府 毅 名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 0 2 . 0 0 8
2 0 1 3 年 第 2 期
日本各时期社会 阶层与教育作用的关 系探析
韩 小娇 徐 丽
摘要: 日 本封建统治末期, 教育资源掌握在武士统治阶层手中 , 社会 阶层决定教育资源的分配 , 而教育 本身象征 着受教育 者 的社会 地位 ; 明治维新之 后, 四民制度 虽 被 废除, 但人们对身份的渴望并没有随之消退, 其 中旧中 产阶级子弟期望教育依 然能发挥地位 表示的
展是进 入1 9 世纪3 0 年代之后, 按照设 置主体私塾可分私 立和官
办两种 。 这里 主要指 的是 幕府 和各藩设 立 的 “ 洋 学”官办教育
统治结 束 、 资本主义 开始 发展 的时期 , 教育的发 展和科 技 的传
播不 会以统治者 的意志为转移 , 西方先 进科 学技术和 资本主义
功能, 而平民子弟则更希望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 位; 二战结束之后, 教育成为划分社会 新阶层的重要途径 。 按 照日 本 社会 迁移,
对 社 会 阶层 与教 育作 用之 间的关 系进 行 研 究 。
关键词: 日本; 社会 阶层; 教育 作者简介: 韩小娇 ( 1 9 8 6 一 ) , 女, 辽宁大连人 ,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丽 ( 1 9 8 2 一 ) , 女, 山东兖州人 , 沈 阳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