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论马克思早期的私有财产观——以《1844_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一、引言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几乎完全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立场上,并以此为立足点对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进行批判。
然而,费尔巴哈的宗教人本主义立场与“感性—对象性”原则虽然暂时为马克思提供了批判黑格尔哲学的“思想阵地”,但是费尔巴哈哲学自身的不完善性却也为马克思最终扬弃费尔巴哈的哲学埋下了伏笔。
这个不完善之处,就是费尔巴哈对现实性采用的反思形式——“直观的原则”,这个形式使得费尔巴哈的哲学一旦从自然哲学领域过渡到社会历史领域时就显得十分匮乏而抽象,使得费尔巴哈对人类社会的高级的哲学直观(共同体社会)与普通的直观(市民社会)处于无限的对立之中,使得费尔巴哈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与黑格尔思辨逻辑式的法哲学相比显得十分贫瘠。
而马克思由于具有较为深厚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背景,曾深刻吸纳其“活动的原则”,故马克思不仅仅“直观”到了共同体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对立分裂之处,更把这种分裂与对立理解为一种“矛盾关系”,并依据“活动的原则”,把这种“矛盾关系”上升为瓦解“共同体社会”与“市民社会”之无限对立的可能性,即把市民社会理解为共同体社会的否定性基础。
据此,马克思要求对这种“矛盾关系”做深入的考察,即解剖市民社会本身,对市民社会现实的“本质矛盾”进行剖析。
而若要剖析市民社会的本质矛盾,则必然要对市民社会所孕育出的庞大而成熟的科学体系——古典政治经济论马克思早期的私有财产观——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郑心馨〔内容提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研究的开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一环。
本文主要研究了手稿中“以私有财产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的提出原因、理论背景和逻辑脉络。
一方面,“积极扬弃”体现了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对黑格尔哲学“活动”因素的保留,另一方面,“共产主义”又彰显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异化批判立场。
通过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私有财产观,有裨于析清马克思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原则的批判继承和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微妙怀疑,从而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第二次思想转变的过程。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度探讨卡尔马克思在其早期不朽巨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萌芽与发展轨迹。
这部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现实深刻剖析的产物,也是他后来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起点。
尽管该手稿在其生前未曾公开出版,但其内容对后世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异化劳动理论以及共产主义理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继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勾勒出一种超越异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构想——共产主义。
他强调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属性,认为只有通过消除私有制和阶级对立,才能恢复劳动的社会性和人性,进而实现个人的真正解放和全人类的共同富裕。
本文的第一部分将首先回顾《手稿》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随后集中分析马克思在手稿中如何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剖析来展现其共产主义理念的逻辑起点,进而探讨这一早期思想如何预示并推动了马克思后期成熟共产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系统的梳理与诠释,《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力求揭示马克思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初步设想,以及这一设想对于理解和实践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长远影响。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奠定了其日后成熟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这一时期,他不仅对当时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而且试图通过哲学的维度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及其对人的本质的影响。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共产主义思想植根于对异化劳动的深刻洞察之中,他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与其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着异化关系,劳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而是变成了奴役工人的手段,进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强调了劳动对于人类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他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真正恢复其自由全面的劳动本质,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论马克思的“一门科学”思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I哲学论马克思的“一门科学”思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张兴国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马克思“一门科学”思想的解读和发掘,基本上局限于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视界;而对其深层的哲学内涵及其在《手稿》中马克思阐发的其他系列重要观点、思想和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尤其在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奠基意义方面,关注甚少。
从根据与核心、实质与价值取向、理论形态与社会建构、意义与价值的角度来看,“一门科学”思想绝不是针对具体领域、问题的个别观点,而是贯穿《手稿》的一条逻辑主线,即“一门科学”思想标志着在哲学发展乃至人类认识和实践历史进程中,首次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了人(人文)与自然(科学)关系这一人类认识和实践中的高端问题。
在《手稿》中,这条逻辑主线则聚焦凝结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同时升华为马克思哲学特有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总之,“一门科学”思想确证了《手稿》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马克思发动哲学变革的基地和秘密。
关键词: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人的科学和人的解放;共产主义;思维方式中图分类号:A811.2文献标识码: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形成和演进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作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诞生地①,《手稿》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是提出关于人的科学和自然科学将是“一门科学”的思想;进而在哲学史上首次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了人与自然及历史的关系。
“一门科学”的思想是《手稿》中马克思阐释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的依据与核心。
不仅如此,“一门科学”思想所蕴含和体现的方法论意义和价值,是我们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一把钥匙。
一、“一门科学”思想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一门科学”思想贯穿《手稿》全书,集中表述在《手稿》的“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部分。
马克思基于“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的语境,阐释了人、自然、历史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8-0051-08(社会)三者之间特别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确证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人与自身矛盾的真正解决②,进而提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o那么,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何以成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一门科学”呢?在马克思看来,人及其与人相关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一种“对象性存在”,对象性存在是事物普遍的存在方式;离开对象的存在即非存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解读——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正文: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
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
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
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_马克思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_马克思论文摘要:在《手稿》中,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以及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
共产主义是非常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文主要就《手稿》中“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概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达到加深对共产主义认识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席卷欧洲的一种思潮,是对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的一次反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并把这种理想称为“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只有准确理解“共产主义”才能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
一、《手稿》中的“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概述《手稿》中的“共产主义”的积极因素分析。
在《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批判了粗陋共产主义,进而得出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马克思这段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共产主义是人的异化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当作“异化劳动”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
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手段和结果。
因此,作为异化劳动的积极否定,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应该扬弃私有财产。
“因此,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耿梦圆理论探讨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做了早期阐述,这是马克思在历经思想转变后,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在对以往共产主义学说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
在此书中,马克思以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为切入点,说明共产主义就是要积极地扬弃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促进人的本质的复归,从而实现人的解放。
这种共产主义观点对马克思后期的共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形成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它为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指明了合理走向,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私有财产;异化劳动;人的解放中图分类号:A8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21)05-0089-0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源头,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关键转折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地。
《手稿》初步显露了青年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深刻洞见,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进行探索和论证的过程中也滋生出了新世界观的萌芽。
马克思认为,使共产主义得以实现的主体是人,实现途径是通过保存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对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进行积极的扬弃,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共产主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体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的个人思考与特定时代社会历史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探讨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对我们理解其丰富性和深刻性大有裨益。
(一)理论前提:青年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1836年开始在柏林大学读书,大学期间,他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当时的他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于26岁时所写的用于个人思考问题的笔记。
因其是个人笔记,行文中存在大量十分活跃的思考与即兴笔录,加之笔记本的片段丢失以及未完成部分,与其不拘泥于文章的整体篇章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写作风格,使得《手稿》成为马克思最难懂的文本之一。
但因其丰富的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它也是马克思文献中被引最多的著作之一,共产主义思想在《手稿》中也有所体现。
关键词:《手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844年,马克思正处于从他所处的时代的普遍思想中解放出来的阶段,因此《手稿》涉及了他对于当时的主流哲学以及各种社会学说思潮的批判与继承,但在马克思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其思想还受到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性论的影响,对劳动、对人的本质以及对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方面具有抽象化以及理想化的特点。
因其异化劳动理论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现代一些西方学者片面夸大《手稿》的意义,将其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巅峰,进而将《手稿》与马克思后期的成熟著作相对立,制造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派别纷争,这显然是不对的。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不能割接开来的,是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一步步逐渐完成的庞大理论体系,绝不可孤立片面的研究与其他著作的理论相对立,《手稿》是马克思形成创立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以萌芽的形式蕴含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要点。
马克思主义当中的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也是同《手稿》中所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一、《手稿》对以往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与继承(一)马克思对以往社会主义者的批判的背景在序言当中,马克思写道:“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到了的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1]。
这里说明马克思对于当时的社会批判是建立在联系当时的主流理论著作与理论观点之上的。
随后提及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并将其归为“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这说明早在1844年,他就已经十分重视年仅24岁的,没有大学学历的《大纲》作者恩格斯。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作者:霍妍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8期摘要: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贯穿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思想的缘起,也是马克思思想的最终归宿,因此对它的研究在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个思想发展过程的产物,本文试图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文本依据来研究青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人的解放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1927年首次公诸于众以来,至今已经有90多年了。
他通过共产主义构思出一种人类的终极状态,时至今日仍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在《手稿》前的共产主义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运用他当时的哲学观点概括其经济研究成果的最初尝试,是基于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立场,批判性的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但是,无产和有产的对立,只要还没把它理解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它还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对立,一种没有从它的能动关系上,它的内在关系上来理解的对立,还没有作为矛盾来理解的对立”。
[1]在这段话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批判考察是建立在国民经济学的基础上的。
随着空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者的事业和活动的兴起,这对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创立和制定尤为重要。
马克思先后《导言》和《共产党宣言》中谈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一系列问题。
二、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作为第三手稿中的一部分,马克思主要运用哲学人本主义论证通过整个革命运动实行共产主义的应当性和必要性,强调人的解放就是人在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解放。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
其中,“粗陋”的共产主义反对私有财产的资本家占有,主张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平均化,它所主张的私有财产普遍化和平均化的实质,就是用普遍的占有取代私有制,而不是最终消灭私有制。
论马克思早期经济学研究的哲学立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探
在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的时候 , 这门
科学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 达到了古典经济 学 的高峰。它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亚当 ・ 斯密和 大卫 ・ 李嘉 图。斯 密 (73 19 ) 12- 70 的活动处于
— —
《8 1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探 4
● 方 以启
( 苏州 大学 政 治与公 共 管理 学 院 , 江苏 苏州 250 ) 106
摘 要 : 1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 4 是马克思最初经济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此文本 中, 马克思主要立足于
人本主义哲学立场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批 判和 否定 , 并论证 未来共产主 义即私 有财产 的扬 弃是人 向“ 的本质的复 人”
i ig .I hsma uci , r r ii n e id casc le o o c ae nh ma im hl o f dn s n ti n sr t Max ciczd a d d ne lsia c n misb sd o u ns p i s・ n p t e o
英国工业革命 的前期 , 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 因 《 的研究》 是他 的代表作 。李嘉 图(7 2 83 活 17 一l2 ) 动在产业革命的后期 , 成为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
马克思认 为, 国民经济学从 私有 财产 的事 “
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 。它把私有 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 , 放进一般的、 抽
按照重农学派的说法全部财富来源于本身被认为是私有财产的本质从而人本身被设土地和耕作土地被当作资本的一个特殊的存在定为私有财产的规定就像在路德那里被设定为zl万方数据论马克思早期经济学研究的哲学立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探宗教的规定一样因此在人之外存在并且不依赖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于人的也就是只应以外在的方式来保存和维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护的财富被扬弃了换言之财富的这种外在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的无思想的对象性就被扬弃了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简要分析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简要分析作者:李顺前孙开县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具有特殊意义的著作之一,它标志着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异化劳动理论中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与道德悖反问题和共产主义理论等主要内容的阐述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实进行了深刻的伦理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道德之间的非人道的经济伦理关系,在他所有的批判中始终充满了深厚的道义感及强大的道德批判力度与深切的伦理关怀,《手稿》中所蕴含的经济伦理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浅析中图分类号: B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手稿》经济伦理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地位众所周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生涯中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被公认为马克思一切思想的原点,以至于有人把它称之为马克思的“思维密码库”,并把它视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基础。
同时《手稿》也是马克思早期具有特殊意义的著作,它是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
从内容上看,这部著作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也包含有马克思许多极为重要的伦理道德思想。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一部分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最后一部分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通过这些批判,马克思初步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因此可以说《手稿》是他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同时他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道德评价的色彩,对错误荒唐学说的批驳,对剥削制度的深刻揭露与批判,对雇佣工人的深刻同情这些无疑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崇高的道德激情,在《手稿》这一重要著作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经济伦理批判和人类解放的前瞻,从始至终充满了深厚的道义正义感以及强大的道德批判力度与伦理关怀。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2007年第5期理论探讨No.5.2007 (总第1.38期)THE()RE TICAL INV ESTI(玉气TI ON Ge n er a.N o.138论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焦坤(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
他立足于主体,批判地考察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叉”、“废除圆家的共产主叉”。
以异化劳动为中心线索,以扬弃私有财产为主题.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主体本质。
同时.马克思又利用初步掌握的经济理论,从经济语境上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为通向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
他时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关系的论述过于理想化.明显带有过渡性和不成熟性。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经济学语境中囤分类号:A81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07)05—0018一050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中没有具体指明这种共产主义的代表。
后来恩格斯在要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反杜林论》中指出:“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述了共产主义理论。
为了解答“历史之谜”,他以异化义,是这种学说的第一个表现形式o"[21357恩格斯提到劳动为突破口,立足于“工人解放”的主体,从经济学、的,包括有农民战争时期的闵采尔派、英国革命时期的哲学、共产主义三者统一的视阈,对共产主义做了详细平等派、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贝夫等。
马克思写作《手的论证。
应该说,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时期,世界稿》时,正在流行的卡贝的伊加利亚共产主义也属这一观正处于转变阶段,他对经济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哲学类。
这种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先驱者最早的阶级要上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存在着经求、社会要求的表现。
济学和哲学的两种话语,特别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粗陋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否定私有财产,两阶段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成熟性。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观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观作者:程婧琦来源:《资治文摘》2017年第05期【摘要】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的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众多共产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甚至成为人生的信念和行为宗旨。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在19世纪40年代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其中一个流派。
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真正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深化了对共产主义的论证。
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线索阐述了共产主义是对人自身的解放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类对以往发展全部财富的保存,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是历史之谜的解答。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私有财产;异化;人共产主义是近代以来最深入人心的社会思潮,是“最联合”的革命运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当代共产主义成为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
实际上,在马克思的年代,社会有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可谓是鱼龙混杂。
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悲惨现实、同资产阶级反动思潮作斗争的同时,对在工人运动中这些所谓的“共产主义”进行批判,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为线索,正面阐述了自身的共产主义观点。
一、批判空想共产主义的最初形式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来看,空想共产主义的最初的几种形式的共同特征就是主张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对私有财产绝对平均分配,私有财产依旧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看似平等,而人人都是私有者。
1.“粗陋的共产主义”依旧受私有财产束缚。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越来越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统治阶级将社会财产据为己有,任意消费底层人们的劳动成果,并以自己创造的财富剥削自己。
工人阶级对之痛恨至深,对于社会财产提出分配要求,也就是不成熟的社会流派,“粗陋的共产主义”。
可见,粗陋的共产主义的出场就紧盯了“私有财产”,并要求绝对平均化。
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的代表主要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巴贝夫、卡尔、德萨米,以及英国的欧文、德国魏特林等人。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通过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分析,指出空想社会主义只强调扬弃私有财产的客体方面、物的形态,而没有认识到它的主体本质,因而不可能认识私有财产产生的真正原因,不可能真正扬弃私有财产。
同时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尽管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足以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标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处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追求一种自由完美的理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纷纷诉诸想象,力图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这种美好理想。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描述过“天下为公”的大同之境,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大都含有“等贵贱,均贫富”的要求,这些都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而在西方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理想社会也设计了种种蓝图。
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培根的《新大西岛》,以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的一条红线同样是对人类未来的无尽暇思。
但是上述关于人类未来的种种思想和理论大都流于空集,缺乏严密的论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则从根本上转变了这一点。
1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最早接触到共产主义问题是在《莱茵报》时期。
那时,他对英法共产主义文献还不很熟悉,对共产主义问题也还没有深切的认识。
但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仍然积极参加了有关共产主义问题的论战,并严肃认真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马克思能洞察到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劳力的异化,所以他对于扬弃这种异化的运动有了一种崭新的观点。
而这些观点不仅表现在自己的观点的正面阐述中,也表现在对其它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中。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主要分析了空想共产主义最初的几种形式:“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尚未完成的,并且仍然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影响下”的共产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货币]
附录 卡·马克思 *1844年 经济学哲学...
[笔记本II]
笔记本I
[笔记本III]
1
[I]
2
[II]
3
[III]
4
[IV]
5
[V]
01
[I]
02
[II]
04
[IV]
06
[VI]
03
[III]
05
[V]
[VIII]
[VII]
[IX]
人名索引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编辑说明编者引言卡·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01
序言
02
笔记本I
04
[笔记本 III]
06
[片断]
03
[笔记本 II]
05
[增补]
工资 资本的利润
地租
[异化劳动和私 有财产]
[笔记本II]
[对笔记本 II第XXXVI 页的补充]
[对笔记本 II第XXXIX 页的补充]
[分工]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184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
思维导图PPT模板
01 编辑说明
目录
02 编者引言
03 卡·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附录 卡·马克思
04 *1844年经济学哲 学...
05 人名索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手稿写于1844年,此期间,正如列宁 所说,马克思刚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手稿是马克思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 史文献和思想观点进行系统研究和批判的最初成果。在手稿中,他论述了劳动对人类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意义,指 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造成劳动的异化,给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工人阶级必须打碎私有制 的桎梏,使本阶级和整个社会获得解放。手稿围绕这一基本思想,提出了一些列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共 产主义观点。
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
现代经济信息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张佳琪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以及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展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于1845年创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代表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进行的彻底清算也是这两部巨作中完成的。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的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唯物史观;异化劳动理论;重要意义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8-0400-02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现为空想社会主义转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固的科学理论基础,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正是依据唯物史观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阶级结构,批判了唯心史观和各种错误思潮,不断地阐述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完成在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发现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的创作。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作了十分深入的剖析,而且对黑格尔哲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阐述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所以《手稿》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将政治经济学与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巧妙融合在一起,从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异化,并且阐述了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的克服,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会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会胜利的重大科学命题。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活动的主体在自身发展和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自己本身的对立面,之后对立面作为一种异己的外来力量来抵制主体本身,这个过程被称为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料汇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料汇总目录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唯物史观与实践辩证法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四、《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学解读五、从类存在到社会存在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六、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经济哲学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唯物史观与实践辩证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涵盖了他对许多哲学和经济学的深刻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其中两个核心观念:大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
大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种独特的的历史观。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利益所驱动的,而这种物质利益又是由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因此,大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并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这种历史观对传统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实践辩证法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种独特的辩证法。
他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而这种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实践辩证法强调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视角。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观念,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阐述。
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例,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面临着生产力落后、经济贫困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开放外资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大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对于大唯物史观,改革开放的政策正是基于对社会物质利益的和调整,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论马克思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的_现实_概念
【黑龙江史志 2010.17(总第 234 期)】
。由于比例预定,所以 地方政府为了扩大收入,都积极的去追求地方经济利益最大 化。地方保护主义由此而来,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造成 了资源的浪费。另外,也有些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对资本、 劳动力、商品与原料这四大要素的合理流动进行干预。地方 保护主义阻碍了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基础性作用的有效发挥,使环境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进行恶性竞 争,无序竞争,超低价拍卖土地,扭曲了土地市场价格。要解 决地方保护主义就要加强法制,对地方政府不当干预所造成 的损失要进行赔偿,并要对负有责任的官员进行处罚。
二、现实性和现实化:马克思现实概念的内在张力 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现实的两重区分,核心在于现实 性。什么样的现实性、现实性存在与否,直接关乎到“异化了 的现实”和“真正人的现实”的界定。 关于现实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 克思早就明确指出:“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这一幻想的现实 性中寻找超人,而找到的只是他自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 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 找他自身的映像,只去寻找非人了。”(8)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 思有意识地用现实性区分超人、非人和现实的人,即超人、非 人是没有真正现实性的,如果说要有现实性,那也是“幻想的 现实性”,没有真实的历史意义。马克思这种严格区分现实性 的思想为后来《手稿》阐释现实概念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 论述,实质上都与现实性有关。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宗教是 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 性”(9),所以,马克思通过批判异化劳动、私有财产来揭示人的 本质的异化,展现了现实的人的现实性的缺失,从而表达了 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 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10)马克思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 一个问题:人自身如何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这种致思路 径从而将问题引到现实性的问题上来:人的本质如何异化? 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触及到现实概念。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不 是神也不是自然界”,马克思这句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人的 本质不是在神那里也不是在自然那里异化的,而是在实践 的、现实的关系中异化而表现出来的。所以说,这种异化的实 践的、现实的关系并不具有现实性。现实性是对这种异化的 实践的、现实的关系的否定,否定的否定。经过这种否定的否 定,现实性才以历史运动这一形式而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现实性不是现存的,而是生成的,是在历史运 动中实现的。为了实现历史现象与人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 又提出“现实化”这一思想,以此表达现实性的历史根基及其 真实图景。所以,在马克思《手稿》中“,现实化”这一概念支撑 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及其异化—— —共产主义(下转第 87 页)
简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简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范雯绮
【期刊名称】《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进程中,也体现在学者今天对其的评价仍然众说纷纭。
作为马克思早期的一个读书笔记,它的问世无疑推动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
因此,今天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范雯绮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 241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马克思"感性运动"的出场路径及其多重意蕴r——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马克思文本的深度耕犁r——读《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研究》
3.论马克思的“一门科学”思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4.辩证性:马克思私有财产观的内涵及启示——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 愿望、 活动、 爱等等, 不再受到私有财产或异化劳动的局 限和束缚, 而是通过自身同对象的真正的人的关系而占有 对象。如有音乐感的耳朵, 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等等 从 客体上说, 扬弃了异化劳动的社会的人, 在生产劳动中把自 己的全部创造力、 全部本质力量都加在自然对象上, 使自然 界成为人的 作品 和现实, 这样, 自然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 也就具有了深刻的人的本质。我们在感受和享 受这种自然界时, 也就从中感受到人的本质力量, 感受到人 的真善美。因此, 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 象化, 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成为他的对象, 而 这就是说, 对象成了他自身。 第四, 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即社会的人的复归。 我们已经看到, 在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的前提下, 人 如何生产人 - 他自己和别人; 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 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 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 而且也 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也就是说 , 在私有制社会里, 生产 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 , 为了得到物的财富。而共产主义 条件下的生产是为了人 , 人们彼此互为地生产着。所以人 通过劳动, 不仅生产产品, 更重要的是生产着别人和自已的 存在以及相互的关系, 生产着人本身和社会。而人的本质 不再是动物的 物种 或是抽象的 类 , 它具有了无比丰富 的历史发展特性。 共产主义的扬弃私有财产也就是恢复人的社会本质, 在这里, 活动和享受, 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 都是社会的 , 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也就是说, 不仅 活动和享受的内容是社会创造的, 而且就连活动和享受的 方式也成为社会的了。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他们的活动和 享受都是同其他人一致的。比如说, 某一个餐厅制作的美 食, 这一产品在私有制下虽然也是给别人吃的, 但它绝不是 为社会的, 只是为那些持有货币的人所提供的东西。而在 共产主义的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前提下, 这一餐厅的产品, 才 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存在方式上也是社会的, 是真正具有 人的性质的劳动和对象。
参考文献
[ 1] 余源培 , 吴晓明 .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 . 上卷 [ M ]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 [ 2] 杨适 . 马克思经济学 1982. 哲 学手稿述 评 [ M ] . 北 京 : 人民 出版社 ,
277
27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ep, 2008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 iness Tr ade Industry
2008 年第 9 期
才可能有真正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和运动。而对于各种共 产主义学说 , 也必需对它作历史的考察, 才能知道它们的历 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第二,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 弃。 马克思已在 手稿 中明确地说明, 私有财产是异化劳 动的手段和必然结果, 而异化劳动也是导致了人的自我的 异化。要真正扬弃异化, 就必须消灭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 私有制的根源。在 手稿 中, 马克思已经有了劳动的异化 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初步思想。马 克思说: 私有财产不过是上述情况的感性表现: 人变成了 对自己说来是对象性的、 同时变成了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 他的生命表现就是他的生命的外化, 他的现实化就是他失 去现实性, 就是异己的现实。 这样, 马克思就从私有制的内部, 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规 律中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首先, 作为自我异化之扬弃 的共产主义 , 并不是 彼岸 的东西, 实际上 , 它同这个异化 的世界有着本质的、 内在的关联, 换句话说 , 异化的世界本 身- 它的内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 - 构成扬弃异化的现实基 础, 尽管是它的否定性基础。其次, 既然自我异化在 异化 劳动 的概念中表现为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 因而从根本上 表现为经济的必然性 , 那么 , 自我异化的扬弃就决不可能离 开这种经济上的对立和矛盾, 相反, 它必然首先从这种经济 必然性的方面去获得它自身的必然性, 即 发展到矛盾状 态 的私有财产本身就构成促使矛盾解决的现实前提。最 后, 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否定, 不是形而 上学的否定 , 而是辩证的否定, 即它并不取消私有财产和自 我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成果。它扬弃异化劳动, 但 不扬弃对象化劳动, 而是对劳动本身及其对象和成果的真 正占有。 第三, 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 真正占有。 马克思认为, 共产主义的占有同私有制下的占有有着 根本的不同 , 它是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 也就是 作为一 个完整的人 ,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在劳动中创造出 体现自己本质的对象; 又通过消费这些对象来确证和发展 自己的本质。而在私有制条件下, 人失去了自己从事活动 的材料和对象, 失去了进行活动、 生活和感性意识的源泉, 也就失去了获得自己的人的本质的源泉。资本主义私有制 就使我们对人的本质的占有的理解, 变得愚蠢而片面, 并且 达到这样一个程度: 以致一个对象, 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 的时候, 也就是说, 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 或者 被我们直接占有, 被我们吃喝住等等的时候, 总之在它被我 们使用的时候, 才是我们的对象。概言之, 资本主义私有制 使我们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变成了对物的占有; 人的丰富多 样的特性, 他的一切肉体和精神的感觉都被异化为一种单 纯的感觉, 一种对物的 拥有 的感觉。共产主义则不同, 它 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 这些感觉和特性 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体上都变成人的。 从主体上说, 共 产主义的人不再是一种异己的、 不被当作人看的对象, 而是 一个完整的、 全面占有自己丰富的本质规定的人。他的一 切个体的器官: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思维、 直观、 感
1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最早接触到共产主义问题是在 莱茵报 时期。 那时, 他对英法共产主义文献还不很熟悉, 对共产主义问题 也还没有深切的认识。但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 他仍 然积极参加了有关共产主义问题的论战, 并严肃认真地发 表了自己的意见。马克思能洞察到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劳力 的异化, 所以他对于扬弃这种异化的运动有了一种崭新的 观点。而这些观点不仅表现在自己的观点的正面阐述中, 也表现在对其它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中。 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以下简称 手稿 ) 中主要分析了空想共产主义最初的几种形式 : 粗陋的共产 主义 、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 共产主义、是废除 国家的, 但同时是尚未完成的, 并且仍然处于私有财产即人 的异化影响下 的共产主义。这几种空想共产主义, 尽管形 式不同, 观点各异, 但都有其共同特征, 这就是它们都主张 私有财产关系的 普遍化和完成 , 即不是消灭私有财产的 主体本质, 而是把私有财产当作客体、 物来对待, 通过均分 私有财产来反对个别的私有财产, 使人人都成为私有者。 这种特征在 粗陋的共产主义 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它看 来, 既然物质财产的统治那么厉害, 那么 , 对物质的直接占 有就是生活和生存的唯一目的。 因而, 凡不能被当作私有 财产占有的东西, 如人的才能、 个性等等, 都应当被消灭。
3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共产主义观 的局限性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是马克思正确人生观、 世界 观的起点, 但还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在 1844 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 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观, 实际上是对 异化劳动 的 一种批判, 因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他对私有制的批 判, 不是因为它和历史的现实发展规律相矛盾, 而是因为它 和人的本质的要求相矛盾 ; 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也是以人的 绝对自由的、 自觉的、 超历史的、 应有意义上的劳动作为标 准的, 这些都说明这一时期 ,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还处于一 种不成熟的阶段。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合理化的成份, 这 些合理化的思想, 正是以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 的理论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 工人这个范畴并没有被取消, 而是被推广到一切 人身上, 使每个人都成为挣工资的劳动者。对共产主义的 这种理解, 实际上是一种对私有财产的嫉妒和平均化欲望, 而绝不是私有财产的消灭。因为在这种理解中, 私有财产 关系仍然是整个社会同实物世界的关系, 还根本没有深人 到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所以, 马克思尖锐地指出: 粗陋 的共产主义不过是这种嫉妒和这种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 的平均化的顶点。它具有一个特定的、 有限的尺度。对整 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 向贫穷的、 没有需求的人 - 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 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 有财产的水平- 的非自然的单纯倒退, 恰恰证明私有财产 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
Sep, 2008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 iness Tr ade Industry
2008 年第 9 期
论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江振丽
( 东南大学 , 江苏 南京 211189) 摘 要 : 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这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 通过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分 析, 指出空想社会主义只强调扬弃私有财产的客体方面、 物的形态 , 而没有认识到它的主体本质, 因而不可能认识私有财产 产生的真正原因, 不可能真正扬弃私有财产。 同时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 尽管还带有一定的局限 性, 但也足以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关键词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 A1 文献标识码: A 人类自出现以来, 就处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不断交往 的过程中, 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追求一种自由完美的理想, 自 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纷纷 诉诸想象, 力图在 共产主义 社会实现这种美好理想。两 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描述过 天下为公 的大同之境, 中国 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大都含有 等贵贱 , 均贫富 的要求, 这些都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而在西方历史上, 不少思想家 对理想社会也设计了种种蓝图。如柏拉图的 理想国 , 培 根的 新大西岛 , 以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的一条 红线同样是对人类未来的无尽暇思。但是上述关于人类未 来的种种思想和理论大都流于空集, 缺乏严密的论证, 马克 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则从根本上转变了这一点。 文章编号: 1672 - 3198( 2008) 09 - 0276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