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古诗四首》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诗四首课件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62021/3/162021/3/162021/3/16
谢谢观看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62021/3/16March 16, 2021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 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 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明·胡应鳞语)的名句。唐时,张说为宰相时,亲笔 将此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模。
★总结梳理 (首联)行舟泊:青山外,绿水前
(颔联)望江面:两岸阔,一帆悬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4:40:39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62021/3/162021/3/16Mar-2116-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6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6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71张PPT)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 山,诗人登高望海,在他 事业的最高峰,留下了这 千古传颂的名篇。
整体感知
掌握重点生字词。 感受《观沧海》所描写的画面, 翻译诗的内容。
观沧海
临:登上 以:用来 澹澹: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 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 《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 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 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 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代王 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 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 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 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 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 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为最后一 句作铺垫。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悲怆愁苦 思乡之情
情 —— 夕阳 断肠人
主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 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特色
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 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 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 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 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 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马一语道破“某一种心 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 祖”。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课件(共44张PPT)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庆幸的很,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 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
胸怀?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 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实写) 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虚写)的?
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 削平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观 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 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 操,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 以平静。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阔大 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 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 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 秀作品。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
写景
离愁别绪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主题:借明月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 的深切同情与安慰之情。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本诗主旨:
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 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不 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 之情。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我)向东到达碣石山 来观看大海。
水何澹澹
海水多么荡漾,
山岛竦峙
海上的山岛高高挺立。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树木生长的非常茂盛, 草也很茂盛。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海水,树木发 出很响的声音,
大的海浪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 好像是从大海里出来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四首》课件(共76张PPT)
他善诗歌,有《步出夏 门行》等篇。他的诗歌散文 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 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 的苦难生活。
曹操此篇,选自组诗《步出夏门行》(又称《陇 西行》)属古乐府《相和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 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 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 (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 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 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 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 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 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 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 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 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 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 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 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 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 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掌握字 音、字义,扫除阅读障碍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zāi
曹操此篇,选自组诗《步出夏门行》(又称《陇 西行》)属古乐府《相和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 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 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 (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 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 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 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 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 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 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 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 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 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 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 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 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 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掌握字 音、字义,扫除阅读障碍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zāi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课件(68页)
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 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 家园?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 古代诗歌四首
2020年秋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上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 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你记得历史上哪些优 秀诗歌?
初读诗歌
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裁各不相同,有四
言诗,有绝句,有律诗,有散曲。根据以前学诗
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 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 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奠定全诗伤 感的基调。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 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的啼声悲哀凄惨。 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 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 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 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 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 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 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 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 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 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 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 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 家园?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 古代诗歌四首
2020年秋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上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 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你记得历史上哪些优 秀诗歌?
初读诗歌
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裁各不相同,有四
言诗,有绝句,有律诗,有散曲。根据以前学诗
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 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 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奠定全诗伤 感的基调。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 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的啼声悲哀凄惨。 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 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 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 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 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 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 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 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 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 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 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 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古诗四首(共72张PPT)
23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两句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 待,让人顿生思乡之情。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写景逼真,叙事真 切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旧 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从而给人以乐 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 目的是“观沧海”。 • “以”字可证明。 – “以”是目的连 词。
8
讨论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是诗 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所思。 2、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
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9
哪些语句是实景? 哪些语句是虚景?
实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 体 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 首 感怀 写景诗。
27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 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先 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 停泊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王湾 。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 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 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 虑、关心之情
• 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件:15 古诗四首(共35张PPT)
探意
4.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他的悲伤之 情的?
意象,简单的说就是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某种情 感的事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天涯
5.请同学们分析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为什 么透过这些意象就可以体会游子的悲伤之情?
“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凄凉的 氛围。
古道,在古诗词中也往往表达冷落荒凉的意思。 如“邯郸古道伤行客。”
划
天净沙·秋思
分
马致远
节
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寻情
1、这首诗歌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呢? 悲伤,愁苦……
2、请同学找出其中最明显地表现出作者悲 伤心情的一句话。 断肠人在天涯
3、什么是“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 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zxxkw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 “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
人目不暇接。 “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
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 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
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向东。
以: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
峙: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临:登临。 竦:高高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洪:大。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之:助词,无实意。
互文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幸运。 甚:表程度深。
第4课 《古诗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思考探究(教参)
反复诵读 《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 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 样的感觉。
参考: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 如“沧海”“洪波”“日月” “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 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 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解读主旨
背景: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 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这是 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 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 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 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主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冬末春初时 北固山下青山绿水、潮平岸阔、残夜归雁的 景色,抒发了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
课内注释 降职
柳絮《闻王昌杨龄花左落迁尽龙子标规遥啼有,此寄布》谷鸟, 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称杜鹃
唐代县名。此处 王昌龄,古代常 官职或任官的州 名来称呼一个人郎西。东部
称。
南 五
西 条
部 溪
, 流
贵州 的总
译诗赏句
杨花落尽,布谷鸟不断 地啼鸣。我听说您被贬为 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 经过五溪。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 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诗人观到了哪些景物?
沧海、山岛、书树木、 百草、秋风、洪波等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请描绘出来?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 山岛突兀耸立。岛上的树 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 丰茂繁密。秋风吹动树木 发出萧瑟之声,海中涌着 巨大的海浪。
套语
实写之景
课内注释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比较赏析:
低沉、缠绵
并不低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 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 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 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地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 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 千年老树,瑟瑟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 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 ,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 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又是那么温馨。 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 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 别的地方去。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3.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思考:最后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诗 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 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 的湖光山色之中。
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 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 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水 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 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 ”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 诗人喜悦的心情。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
乡海潮 客 书日平 路 何生两 青 处残岸 山 达夜阔 外 归江风 行 雁春正 舟 洛入一 绿 阳旧帆 水 边年悬 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次 王北 湾固
山 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作者 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 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 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次 王北 湾固
山 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作者 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 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 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