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整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整

2021/9/13
13
▲ 1941年,八路军129师制药所研制出了柴胡注射剂, 并小量制备用于临床,为防治流感做出了不凡的贡 献,也获得了晋冀鲁豫边区的奖励。1954年,武 汉制药厂开始批量生产柴胡注射剂,使其成为中国 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剂。
▲60年代初期, 20多个品种(静注) 茵栀黄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2021/9/13
6
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热证
热者寒之
误用热药——火上浇油 寒证
寒者热之 误用寒药——雪上加霜
Hale Waihona Puke 2021/9/137
证与病有着极大的差别
临床使用中药,用现代医学治病的思路,必然会产生不 良后果。
例:患者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三九胃泰胶囊(用 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药后胃痛不减,怕 冷加重,呕吐加重。
2006年6月,国内许多媒体纷纷报道了鱼腥草注射剂 因存在不良反应而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暂停 使用的事件,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霎时间,对 于中药注射剂“毒副作用”问题如“黑云压城城欲摧”, 大有谈中药注射剂色变之势。很多医院都限制了中药注 射剂的购进和使用。
2021/9/13
19
葛根素注射剂(2003) 鱼腥草注射液(2006) 刺五加注射液(2008) 茵枝黄注射液(2008) 双黄连注射液(2008) 香丹注射液 (2009) 清开灵注射液(2009) ……
01
1999年《新药审批办法》以来 批准的二类中药注射剂
10、参芪扶正注射液:2味,党参、黄芪,99 11、热毒宁注射液:3味,青蒿、金银花、栀子, 05 12、痛安注射液:3味,青凤藤、白屈菜、汉桃叶 ,05 13、肾康注射液:4味,大黄、黄芪、丹参、红花。04 14、得力生注射液:4味,红参、黄芪、生蟾酥、生斑蝥 01 15、川参通注射液 :4味,丹参、川芎、当归、麦冬,02 16、血必净注射液:5味,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 04 17、痰热清注射液:5味,黄岑、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03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在我国,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文件之一。

该指南涵盖了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中所需的各类成药的使用标准、适应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2018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是全面更新的版本,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来看一下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背景。

这一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对目前临床药物使用情况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各类药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该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接下来,让我们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进行深入的解读。

该指南包括了多个疾病领域的常用成药,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针对每一类疾病,指南详细列出了推荐使用的成药、主要适应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地选择用药方案,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对临床医生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是明显的。

对于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医生可以根据指南推荐的药物进行选择,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指南中对于常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内容的详细介绍,也有助于医生在用药过程中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指南的推广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医疗费用,符合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发展方向。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是一份非常有益的文件。

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还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作为广大患者和公众,我们也应该对这一指南有所了解,以便在医疗过程中更好地与医生沟通,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和患者的用药安全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也称为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中药或中药材作为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制备而成的制剂。

它具有中药成分的特性,也保留了现代药物制剂的规范和标准化操作。

中成药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我国临床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1. 青霉素消炎片青霉素消炎片是一种使用链霉素作为原料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

它能够有效地杀死细菌,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但青霉素消炎片对某些细菌耐药性较强,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2. 人丹人丹是一种以黄连、黄芩、龙胆草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急性肠胃炎等病症。

人丹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广泛受到患者的青睐。

3.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以丹参、三七、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化瘀、增加微循环、保护心肌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欲,促进消化等。

4.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以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滋阴补肾、壮阳补益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中成药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中成药不能作为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的手段。

3.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患有重病或慢性病的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中成药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尽管中成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慎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
中成药是指使用中草药制成的药物,它们在临床使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应症明确:中成药应根据临床需要,在具备明确的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

使用中成药应符合医学规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判断。

2. 个体化应用:中成药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个体化选择。

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3. 合理用药原则:中成药使用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即按照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和疗程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或长期大量使用,防止药物中毒或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

4. 临床经验指导:中成药的应用需要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指导。

医生应根据自身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用药指导,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5. 与西药的合理联用:中成药在临床上常与西药联合使用,应注意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合理搭配。

避免重复用药或药物相互干扰,确保药物疗效最大化。

6. 遵循药物监管政策: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应符合相关药物监管政策和法规,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

同时,医生在开具中成药
处方时应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以方便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总之,临床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适应症明确、个体化应用、合理用药、临床经验指导、与西药的合理联用和遵循药物监管政策等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下)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下)
•粉):3粒,Tid
•2 •丹珍头痛胶囊(丹参、川芎、珍珠母等):
•3~4粒,Tid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三、祛风化痰药:
本类药品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的 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瘀血阻络所致的头痛, 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 痛、经前期头痛等疾病。代表中成药为正天丸。
XX国家基本药物药临)(下床)应用指•C南om (中p成any Logo
一、疏肝解郁药
•1 •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等):9克,Tid
•2 •丹栀逍遥丸(牡丹皮、焦栀子、酒柴胡等):
•6~9克,Bid
•3 •护肝片(柴胡、茵陈、板蓝根等):4片,Tid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药临)(下床)应用指•C南om (中p成any Logo
·三、祛风化瘀药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药:
本类药品有疏风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 邪所致或症状加重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头痛 (外感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疾病。代表 中成药如川芎茶调散。
•1 •川穹茶调散(川芎、羌活、白芷、荆芥等):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五、祛风通络药:
本类药品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舒筋止痛的作 用。常用于治疗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痹病(类风湿 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风湿症)等属 风湿痹阻、痰瘀阻络证者。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五、祛风通络药
•1 •华佗再造丸(川芎、吴茱萸、冰片等):

中成药最新临床应用

中成药最新临床应用

中成药最新临床应用引言中成药是指由中草药和其他天然药物制成的药物,经过工艺加工而成。

中国传统医学中,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且具有长期的临床疗效验证。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发展,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介绍中成药最新的临床应用,并在此背景下探讨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作用。

中成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成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等作用。

例如,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减轻疾病对肾脏的影响。

这些中成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液黏稠度等。

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胃炎、胆囊炎、溃疡等。

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清热解毒、健脾胃的中成药可以有效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增强肠道黏膜的防护屏障。

其中一些中成药还具有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对于胃肠道感染引起的疾病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如感冒、哮喘等。

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中成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增强肺部的免疫力。

这些中成药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中成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大量人口的常见疾病。

中成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如头痛、失眠、焦虑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安神补脑、开窍活络的中成药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症状,同时提高大脑的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速度。

此外,一些中成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于预防和延缓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效果。

结论中成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最新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中成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
大粒一次2粒,一日2~3次;软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2~3次;片剂:口服。小片一次3片,大片一次 2片,一日2~3次。
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3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 2次;片剂: 口服。一次4片,一日 2次。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9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g,一 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8片,一日2次。
内科用药— 清热剂(一)
• 清热泻火
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0.7~0.8g,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g或5g(含乳糖),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片剂:口 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 表里双解
防风通圣丸(颗粒)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 疬初起、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3g, 一日2次。
2.辨病辨证相结合 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 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主要病 机是心脉痹阻,常分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寒凝心脉、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等 证候类型,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各证 候表现不同对证选药。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1.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强心苷,皂苷,生物碱 (雷公藤碱、莨菪碱)等成分的中成药。 2.循环系统的毒性反应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强心苷(洋金花、万年 青、夹竹桃),皂苷,乌头生物碱,山豆根生物碱,蝙蝠葛碱,黄 酮,蟾酥类等成分的中成药。 3.呼吸系统的毒副反应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生物碱、氰苷、硫化 砷等成分的中成药。 4.消化系统的毒副反应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生物碱,强心苷,斑 蝥素等成分的中成药。 5.泌尿系统的毒副反应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生物碱,苷类,黄酮 等成分的中成药。 6.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强心苷,黄酮苷,斑 蝥素等成分的中成药。 7.其他毒性反应 眼、耳等五官功能障碍,如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复视,耳聋、耳鸣以及脱发、咽痛等。


1仔细询问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 3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调配要求、 给药速度和给药疗程用药。 4注射剂要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 用药。 5加强用药监护,尤其针对特殊人群用药。
联合用药原则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
1.增强疗效的配伍:治疗气血不足,心悸失眠,眩晕健忘的病证,可 选归脾丸补气健脾,养心安神;人参养荣丸气血双补,这两种中成药 配伍可增强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的效果。 2.适应复杂病情的配伍:气阴不足证,有气虚、肾阴虚两种证候存在, 选用补中益气丸补气,六味地黄丸补阴,则可收气阴双补之效。
3. 以主药的别名命名 如鸡苏散 4. 以主药与功用或主治结合命名 如龙胆 泻肝丸、朱砂安神丸


1. 以药味数目命名 四君子丸,四物合剂

2. 以药味数目与功用结合命名,如十全大 补丸、七宝美髯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06.11•【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施行日期】2010.06.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规范中成药使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组织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印发,供各级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参考。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联系。

附件: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一○年六月十一日附件: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年6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一、中成药的剂型二、中成药分类三、中成药安全性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二、联合用药原则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各论一、解表剂二、泻下剂三、和解剂四、清热剂五、祛暑剂六、温里剂七、表里双解剂八、补益剂九、安神剂十、开窍剂十一、固涩剂十二、理气剂十三、理血剂十四、治风剂十五、治燥剂十六、祛湿剂十七、祛痰剂十八、止咳平喘剂十九、消导化积剂二十、杀虫剂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在当今医疗体系中,中成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一名从事中药研究的专家,我深知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成药的定义及分类中成药,顾名思义,是由中药制成的一种药物形式。

它包括丸、散、片、膏、丹等剂型,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

根据功能主治,中成药可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的药物。

中成药还可根据病因病机进行分类,如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补虚养颜类等。

二、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现状1. 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还是疑难杂症,中成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等,中成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2. 临床疗效显著3. 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相较于西药,中成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成药没有副作用,而是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中成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4. 中医特色鲜明中成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在选用中成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注重个体差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成药临床应用的问题1. 品种繁多,选用难度大目前,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达到数千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选择的难题。

由于对中成药的了解不够深入,医生在选用时可能存在盲目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2.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中成药的生产企业较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药品质量,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这些不合格的药品流入市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的声誉。

3. 临床研究不足相较于西药,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相对不足。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中成药是指由多种中草药经制备、加工而成的药物。

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一部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理学、病例分析以及有效性与安全性三个方面论述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一、药理学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效。

首先,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

传统中药常常采用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式,以增加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例如,一些含有黄连的中成药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达到抗菌作用。

此外,中成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炎、抗氧化、保护器官等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

其次,中成药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相比于化学药物,中成药的毒副作用较低。

这是因为中成药多为植物原料制备而成,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与人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此外,中成药在制剂过程中通常采用煎煮等传统工艺,能够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最后,中成药的药效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许多中成药具有缓释或持续释放的特点,能够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增加疗效。

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二、病例分析以下是一则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34岁,女性,近期出现乏力、胸闷、短气等症状。

经医院检查发现心脏功能正常,被诊断为情绪失控引起的神经衰弱。

医生为其开了一周的西药治疗,但症状并未缓解。

之后,医生根据中医辨证,为其调理气血不足和心脾不和的问题,开了一种含有人参、黄芪、当归等药材的中成药。

患者服用几天后症状明显好转,连续服用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这个病例表明,中成药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对于一些功能失调、机体内调节失衡的疾病,中成药能够通过调整机体内环境来达到治疗目的。

三、有效性与安全性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不仅需要关注其有效性,还需要考虑其安全性。

一方面,中成药的有效性需要经过科学的研究验证。

目前,一些中成药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和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一些中成药在治疗肝炎、肺部感染等疾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临床中成药应用

临床中成药应用

临床中成药应用临床中成药应用临床中成药指的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的一类药品。

这些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并促进患者康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临床中成药的应用。

一、健脾理气类健脾理气类临床中成药主要是指可以调节体内气血平衡,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脾胃功能的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理中丸、香砂养脾丸等。

这些成药适应症如下:1、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胃寒腹泻:四君子汤。

2、气虚食少、腹胀便溏或肠鸣泻痢:六君子汤。

3、气虚脾弱、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理中丸。

4、脾气两虚、胃冷纳差、呕吐泻泄:香砂养脾丸等。

二、清热泻火类清热泻火类临床中成药主要是指可以清除体内火热,清热解毒,泻火、解毒和祛病的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黄连上清片、葛根清肺汤、清热解毒口服液、麻黄杏仁汤等。

这些成药适应症如下:1、热邪内盛、身热口渴、大便干燥:黄连上清片。

2、肺热咳嗽、咳痰黏稠、气喘:葛根清肺汤。

3、暑热煎迫、口渴多汗、烦躁头昏:清热解毒口服液。

4、风热感冒、发热咳嗽、痰黄便燥:麻黄杏仁汤等。

三、活血化瘀类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主要是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平衡,改善微循环,使瘀血消失,促进伤口愈合等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乌鸡白凤丸、桃红四物汤、逍遥散、红花油等。

这些成药适应症如下:1、产后血虚、面色萎黄、乏力乏力、贫血:乌鸡白凤丸。

2、血虚颜色暗黄、月经不调、经血不畅:桃红四物汤。

3、风湿痹痛、经常性头痛、肢体麻木:逍遥散。

4、骨伤、肌肉拉伤、关节疼痛等:红花油等。

四、消炎杀菌类消炎杀菌类中成药主要是指可以有效灭菌杀菌,消炎解毒,防止感染的药品。

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银杏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火排毒丸等。

这些成药适应症如下:1、冠心病、血管性头痛、血管神经性眩晕:银杏胶囊。

2、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脚气等:清热解毒口服液。

3、口腔溃疡、胸口闷闷不适、痈疽化脓等:清火排毒丸等。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汇总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汇总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汇总【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汇总】1.引言介绍中成药的概念、历史及其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2.中成药的分类描述中成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3.中成药的临床应用领域3.1 呼吸系统疾病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2 消化系统疾病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3 心血管系统疾病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4 神经系统疾病根据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5 泌尿系统疾病根据泌尿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6 妇科疾病根据妇科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7 皮肤科疾病根据皮肤科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8 其他疾病根据其他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4.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4.1 不良反应常见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4.2 禁忌症禁忌使用中成药的情况。

5.中成药的用法与用量详细介绍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和常见规范。

6.中成药的质量控制6.1 药材质量控制描述中成药所使用的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6.2 中成药制剂质量控制描述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7.临床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7.1 个体化治疗强调中成药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7.2 综合分析强调综合分析病情、病因和治疗原则。

7.3 注意合用禁忌提醒医生注意中成药的合用和禁忌情况。

7.4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强调医生要了解中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附件】列出本文涉及到的附件,如研究报告、临床试验结果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列出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相应的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临床中成药应用(2020年春)试题及答案

临床中成药应用(2020年春)试题及答案

临床中成药应用(2020年春)试题及答案按照中医的脏腑系统论,下列哪个不属于“脾系统”?正确写法:大肠不属于“脾系统”。

按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金之子是什么?正确写法:水是金之子。

按五行相克的关系,木克什么?正确写法:木克土。

按五行相侮的关系,土侮什么?正确写法:土侮木。

八纲不包括什么?正确写法:八纲不包括“风”。

八纲之虚实是指什么?正确写法:八纲之虚实是指邪正的盛衰。

不属于中成药联合用药原则的是什么?正确写法:中成药不能采用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百令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正确写法:百令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冬虫夏草菌粉。

鼻病多从哪个脏腑论治?正确写法:鼻病多从肺脏腑论治。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哪种证型的鼻窦炎?正确写法:鼻窦炎口服液治疗风热犯肺的鼻窦炎。

鼻窦炎口服液含以下哪味中药?正确写法:鼻窦炎口服液含辛夷。

鼻窦炎口服液可用于以下哪些疾病?正确写法:鼻窦炎口服液可用于急性鼻窦炎。

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什么?正确写法: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肾。

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一项?正确写法: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喉中痰鸣”。

寸关尺分候脏腑,下列哪项不对?正确写法:下列哪项不对的是“右关候肝”。

带下色白,滑稀如涕。

无臭味,多属什么?正确写法:带下色白,滑稀如涕。

无臭味,多属脾虚湿注。

巅顶头痛属于什么?正确写法:巅顶头痛属于厥阴头痛。

对肺病最有诊断意义的是什么?正确写法:对肺病最有诊断意义的是“咳喘”。

大便秘结多见于何证?正确写法:大便秘结多见于肠热腑实证。

对脾虚气陷证最有诊断意义的依据是什么?正确写法:对脾虚气陷证最有诊断意义的依据是“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

耳聋左慈丸用于那种类型的耳鸣耳聋?正确写法:耳聋左慈丸用于肝肾阴虚型的耳鸣耳聋。

耳聋左慈丸含下列哪些的药物?正确写法:耳聋左慈丸含磁石。

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主要依赖于什么?正确写法: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主要依赖于肺主宣发和肃降。

肺为什么之官?正确写法:肺为相傅之官。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20
说明书中常用术语 • 忌用
• 避免使用或最好不用。有些患者在服 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引起明显的副作用。
21
说明书中常用术语 • 忌用
• 但当病情需要不得不使用某些忌用药物 时,应当寻找药理作用类似但不良反应 较小的其它药品代替。
• 若非用不可时,则须同时应用能对抗或 减弱其副作用的药品,将不安全因素减 到最低限度。
中成药分类
17.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 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18.止咳平喘剂:清肺止咳、温肺止咳、 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 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 19.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消食。 20.杀虫剂: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中成药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 药品名称不规范
概念、 及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分类管理制
度。我国第一批非处方药西药为23类165个品种,中成药 有160个品种。 年,我国自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以来,共公 布了4610种非处方药,其中70%以上是中成药。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102个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纳 入其中,中成药比例约占总数的1/3。 年,在中国已上市约 23,000多个药品中,有15,000多 个为中成药。 年,为了加强对中成药的管理,颁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
中益气丸、补中益气颗粒、苁蓉益肾颗粒、 通天口服液 口服。
中成药的剂型和分类
中成药的剂型
(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 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 用方便。
中成药的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
(二)半固体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
(三)液体制剂
中成药的剂型
(四)气体剂型 气雾剂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分析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分析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分析1. 引言1.1 中成药的定义及分类中成药,顾名思义,是基于中医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提取、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和质量标准的药物。

中成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外用剂等。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然而,目前关于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对中成药的定义、分类、临床应用现状、优势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以下是第一章内容,如需继续生成后续章节,请告知。

2. 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2.1 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中成药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理念,中成药在疾病防治、病后康复以及辅助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成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2.2 中成药的广泛应用领域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

1.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中成药通过活血化瘀、调节血脂、抗凝等作用,改善心血管疾病症状。

2.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对改善患者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便秘等,中成药通过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润肠通便等作用,缓解患者不适。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次30毫升,一日3次 。(鲜竹沥、鱼腥草)
止咳橘红丸(颗粒、胶囊、片)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祛痰剂
黄氏响声丸 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 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炭衣丸一次6丸(每丸重 0.133克),一日3次 。( 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 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
祛痰剂
祛痰剂是以半夏、贝母、南星、瓜蒌、竹茹、前胡、桔梗、海藻、昆布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用以治 疗各种痰病的中成药。
祛痰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化痰熄风等五类。临床以咳嗽、喘促、头疼、眩晕、呕吐等 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呕吐、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更年期综合征、癫痫、 中风、冠心病、肺炎、高血压病、眩晕等见上述症状者。
连翘、熟大黄、白蔹、枳壳、玄明粉等17味)
祛痰止咳颗粒
健脾燥湿,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引起的痰多咳嗽喘息等
症一次2袋 一日2次。
祛痰剂
清热化痰剂
适用于痰热证。症见咳吐黄痰、咯吐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祛痰灵口服液
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促;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一
牛黄清心丸
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
火痰厥。一次1丸,一日1次。
清热剂
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一次1~2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2.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3.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

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二、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

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二)联合用药原则1. 中成药的联合使用①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②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③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④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⑤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

②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③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

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2.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①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

②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②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

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①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②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③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

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④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

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①儿童使用中成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②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说明书都列有与儿童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推荐剂量选择相应药量。

③非儿童专用中成药应结合具体病情,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药量。

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④含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充分衡量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它治疗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不应使用。

⑤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⑥根据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三、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一)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例如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

2.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例如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片)、桑菊感冒片、柴胡注射液。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

气虚感冒者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

例如玉屏风颗粒(口服液)、参苏丸(胶囊)。

注意事项:(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泻下剂1.寒下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

例如三黄片(胶囊、丸)、当归龙荟丸、复方芦荟胶囊。

2.温下剂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冷、脉沉紧等。

例如苁蓉通便口服液。

3.润下剂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实等。

例如麻仁润肠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

4.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

症见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实有力等。

例如舟车丸。

5.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证。

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兼气血阴津不足表现。

例如便通胶囊(片)。

注意事项:(1)泻下剂作用峻猛,大都易于耗损胃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伤,以及亡血家等,应攻补兼施,虚实兼顾。

(三)和解剂1.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证。

症见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

例如小柴胡颗粒(片)。

2.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证。

症见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泄泻、手足不温等。

例如加味逍遥丸、逍遥丸(颗粒)。

3.调和肠胃剂适用于肠胃不和证。

症见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等。

例如半夏泻心汤等。

注意事项:(1)本类方剂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2)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选用中成药。

(四)清热剂1.清气分热(清热泻火)剂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津伤之证。

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例如牛黄上清丸(胶囊、片)、黄连上清丸(颗粒、片、胶囊)。

2.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发斑、出血、昏狂、舌绛、脉数等。

例如石龙清血颗粒、五福化毒丸、新雪丸(颗粒、胶囊、片)。

3.清热解毒剂适用于火热毒邪引起的各类病证。

症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便秘溲赤或大热渴饮、谵语神昏、吐衄发斑、舌绛唇焦;或头面红肿焮痛、痈疡疔疮、舌苔黄燥及外科的热毒痈疡等。

例如西黄丸(胶囊)、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银黄颗粒(片)、板蓝根颗粒、季德胜蛇药片、连翘败毒丸(膏、片)、如意金黄散。

4.清脏腑热剂适用于火热邪毒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心经热盛症见心烦、口舌生疮或小便涩痛、舌红脉数;肝胆火旺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肺热症见咳嗽气喘、发热、舌红苔黄、脉细数;热蕴脾胃症见牙龈肿痛、溃烂、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湿热蕴结肠腑可见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弦数。

例如牛黄清心丸、龙胆泻肝丸、护肝片(颗粒、胶囊)、茵栀黄颗粒(口服液)、复方黄连素片。

5.清虚热剂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证。

症见夜热早凉、舌红少苔,或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之虚热证。

例如知柏地黄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