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相似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物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难点: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方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角度平分线的性质,并通过一个小问题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展示与导入(10分钟)教师在板书中画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学习与讨论(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图形,判断它们是否相似,并找出相似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方法:(1)三边成比例;(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3)两角相等且夹边成比例。
4.拓展与巩固(30分钟)教师撰写一些关于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然后进行讨论,最后全班共同讨论,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课堂作业(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判定方法:三边成比例,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角相等且夹边成比例。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明确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时,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原则进行判断,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判定的答案。
初中相似三角形教案
初中相似三角形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相似三角形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3.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和性质。
4. 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探究:3. 提供一组具有相似关系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4. 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通过几个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巩固:5.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是否相似,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6. 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例如边长比例、角度比例等,并进行相关练习。
拓展:7. 引导学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高度、距离等。
8. 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
总结:9.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的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案评估:11.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教学资源:1. 相似三角形的示例图片或幻灯片。
2. 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和解答。
3. 相关的实际问题和挑战性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拓展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寻找并记录相似三角形的实际例子。
3. 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软件或绘图工具绘制相似三角形,并探索其性质和关系。
教案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和指导。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标题:相似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3.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白板、谱恩平等视觉辅助工具。
2. 教学资源: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定理说明、示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谱恩平或平面图片展示一组相似三角形,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兴趣,并启发学生探讨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2. 提出问题: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认为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结合黑板和白板上的图形、公式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相似条件。
2. 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
三、示例演练(20分钟)1. 给出若干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判断它们是否相似,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2. 根据已知条件,要求学生计算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3. 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关键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制作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如距离或高度的测量等。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1. 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并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例演练和拓展应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需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并进行更多的实际问题应用训练。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II.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等学习用具。
III.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概念,如平行线、角等。
2. 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尝试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Step 2: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1.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特点。
2. 学生借助教材,归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Step 3: 判断相似三角形的方法1. 教师介绍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包括AAA(角-角-角)相似判定法、AA(角-角)相似判定法和SAS(边-角-边)相似判定法。
2. 通过幻灯片展示实例,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相似三角形。
Step 4: 案例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
Step 5: 练习与巩固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检查答案。
Step 6: 拓展与应用1. 教师推荐一些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概念的应用和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其中的一篇文章,并做一份读后感。
IV.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借助幻灯片、小组合作讨论以及个人练习等方式全面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此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寻找相似三角形,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寻找相似三角形,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1. 引入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转换与探索教师给出几对相似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特点和规律,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3. 性质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4. 应用与拓展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寻找相似三角形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使用几何绘图软件或尺规作图工具来练习寻找相似三角形。
2.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来寻找相似三角形,并验证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如计算高度、测量距离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模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模板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掌握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两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阅读教材P32-34,自学“探究2”、“探究3”、“思考”与“例1”,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 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下列是两位同学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写出你的解答. 判断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简单说明理由.甲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虽然分别相等,但是它们的边的比不相等,ACAB≠≠IJHJBC,所以他们不相似. HI乙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对应边之比也相等,所以它们相似. 注意对应关系,可类比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活动1 小组讨论例2 如图,DE与△ABC的边AB、AC分别相交于D、E两点,若AE=2 cm,AC=3 cm,AD=2.4 cm,AB=3.6 cm,DE=4cm,则BC的长为多少? 3解:∵AE=2 cm,AC=3 cm,AD=2.4 cm,AB=3.6 cm, ∴AEAD2==,而∠A=∠A,ACAB3∴△ADE∽△ABC. DEAE=. BCAC4又∵DE= cm,342∴3=, BC3∴∴BC=2 cm. 运用相似三角形可以进行边的计算.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如图,在□ABCD中,AB=10,AD=6,E是AD的中点,在AB上取一点F,使△CBF和△CDE 相似,则BF长为多少?在要使判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况下,夹这角的两边的比相等时有两种情形,不要只考虑一种情形,而忽视了另一种情形. 2.如图所示,DE∥FG∥BC,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A.1对B.2对C.3对D.4对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寻找相似三角形.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3.三边对应成比例4.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知识结构本文范文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角形相似的判定篇一(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类比学习,探讨发现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讲解新课】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 中,求证:∽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
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 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 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 .应有点A与C,B与D,C与B 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初中数学相似教案
初中数学相似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如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吗?有没有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3.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 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测量问题、几何图形的构造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解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作业,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3. 课后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举例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三角形教案
4.5 相似三角形(一)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难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2. 例2 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直观、形象, 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 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 .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 , 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定义 活动内容:回考( 教师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相似三 角形的定义 )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形,并指 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2. 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3. 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4.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做相似 三角形( similar trangles ) A D. 如△ABC 与△DEF 相似,记作△ ABC ∽△DEF C B FE第二环节:运用定义 解决问题 活动内容:想一想 议一议 例 1 例 21. 想一想( 展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解:∠A与∠D、∠B与∠E、∠C与∠F.AD是对应角AB 与DE AC 与DF BC 与EFBECF是对应边∠A=∠D、∠B=∠E、∠C=∠F.AAB AC BCDDE = DF .= EF相似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教案: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能够识别相似三角形。
2.学会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进行问题求解。
3.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问题求解。
2.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2.提问:在三角形中,我们学过哪些特殊的三角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条件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5分钟)1.引入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解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AA(两个角相等),SAS (两边和夹角相等),SSS(三边成比例)。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例题: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进行问题求解。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答案,解释解题思路。
五、实际应用(15分钟)1.提问: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高度、计算距离等。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同时,要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及其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相似三角形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关键。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相似三角形》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在具体的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并写出比例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重要方法: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它的相似比是1。
2、相似三角形中,利用对应角寻找对应边;反过来利用对应边寻找对应角。
3、书写相似三角形时,需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①国旗上的☆,②同一底片不同尺寸的照片。
以上图形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2、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图形。
那么将一个三角形作相似变换后所得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三角形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合作学习如图1,在方格纸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出☆ABC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像☆A ′B ′C ′(点A ′、B ′、C ′分别对应点A 、B 、C)。
问题讨论1:☆A ′B ′C ′与☆ABC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讨论2:☆A ′B ′C ′与☆ABC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相互比较得到结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由合作学习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1)相似三角形: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表示: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如☆A ′B ′C ′与☆ABC相似,记做“☆A ′B ′C ′☆☆ABC ” 。
注意:在表示三角形相似时,一般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定义的几何语言表述:A B C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引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几何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十分广泛,对于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相似三角形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介绍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比例性质、角度性质和面积性质。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AAA判定法、AA判定法和SAS判定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相似关系的图形,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并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例性质,计算高楼的高度等。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给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例如,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角度性质,证明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等。
6. 总结归纳: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回答和解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评,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评价对方的学习情况和解答是否准确。
相似三角形性质教案
相似三角形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并通过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知识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知识难点:通过图像和文字说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问题:讲师出示一个问题,比如:“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答案。
2. 导入知识:通过讨论和引导,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
3. 介绍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a.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c.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比例为常数。
4. 示范与练习:
a. 讲师示范解题,通过图像和文字说明如何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b.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5. 拓展练习:讲师出示一些复杂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6. 总结回顾:讲师和学生一起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总结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1. PPT演示或黑板。
2. 课堂练习题。
3. 学生作业本。
五、评价和反馈: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进行评价。
2. 布置相应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掌握情况。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距离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历相似三角形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证明和运用。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问题并进行求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如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提问: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它们看起来相似?2、讲授新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通过图形举例说明对应角和对应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方法的证明以“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和△A'B'C'中,∠A =∠A',∠B =∠B'。
求证:△ABC ∽△A'B'C'证明:在△ABC 的边 AB 上截取 AD = A'B',过点 D 作 DE∥BC 交 AC 于点 E,则有△ADE ∽△ABC,且∠ADE =∠B。
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4篇)
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4篇)如何写三角形教案一(1)回忆任意角、象限角与轴线角的概念.(2)回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了任意角之后,原来三角函数的定义有局限性,需要对其重新定义,以适用于任意的三角函数.(3)除了锐角的三角函数外,在其它学科中有没有接触到一些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意图是让学生说出)重新定义的原则有哪些?①和谐的原则,新定义应当包含以前的定义,即当角为锐角时,其定义应与前面的三角形边的比值等价.由此可以确定,新的定义仍应是比值的形式;②传承的原则,新定义应保存旧定义中的一些做法,如可以同样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来定义,且所得结果应与所取点的位置无关.③相容的原则,新定义不能与一些熟识的结论相冲突.如当角为钝角时,其余弦值应为负值.由此可知,新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应保证所得三角函数值有正负之分;④自然的原则,新定义不能出来得很惊奇,要让人承受必需顺其自然,可在我们前面争论的象限角的根底上进展,换句话说,教师在给出一个任意角的时候,就可以将角直接放在直角坐标系下,由于前面已争论过象限角.按上述几个原则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写三角形教案二(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熟悉”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熟悉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究,本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中,例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一个三角形,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阅历,进一步抽象出图形,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
例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操作中体会和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想想做做”安排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准时稳固所学的学问,并感受数学学问的有用价值。
学好这局部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四周事物的理解,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究规律等方面进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存学问阅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7章相似三角形(教案)
-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的辨识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澄清概念,避免误区。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不够浓厚,或者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后找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点,解答疑问。
-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可到达的距离或角度。
举例: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重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及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在应用方面,着重讲解如何使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或距离,如通过测量树影的长度来计算树的实际高度。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区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SAS判定中“两边及其夹角”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重要性在于,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性质来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示例演示、实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相似三角形的特点和判定条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3.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对应的角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AA(角-角)相似判定法: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角相等,则它们相似。
–SA(边-角-边)相似判定法:若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对另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并且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单角的角内对应两边成比例,则它们相似。
–SSS(边-边-边)相似判定法: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它们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角度和长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未知边长、高度和面积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
第二步: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1.AA相似判定法:介绍AA相似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和实例分析方法,让学生理解AA相似的判定条件和应用。
2.SA相似判定法:介绍SA相似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方法,让学生理解SA相似的判定条件和应用。
3.SSS相似判定法:介绍SSS相似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方法,让学生理解SSS相似的判定条件和应用。
第三步: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相关课本教材。
2.相似三角形示例图。
3.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疑惑。
2.针对练习题进行作业批改和解析,了解学生在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共8篇)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二〕才能训练点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2.利用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才能.〔三〕德育浸透点数学来于消费理论,又反过来效劳于消费理论.〔四〕美育浸透点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说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根底、打破难点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p →推导→计算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2.难点:同重点.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场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陌生.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根底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公式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板书: S = ah附图〔出示投影1〕。
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求知,讲授新课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展有关计算〔出示投影2〕例1 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p :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这些如今知道吗?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等〕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老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标准性.【教法说明】1.通过分析^p ,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哪些量.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出示投影3〕例2 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内圆半径求这个环形的面积学生讨论: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评讲时注意1.假如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那么给予表扬和鼓励:假如没有学生这样计算,那么启发学生这样计算.2.此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标准性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测试反应,稳固练习〔出示投影4〕1.计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积2.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假如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当时,求t3.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千米。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 教案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相似三角形教案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 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3. 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器;2. 教学资源:相似三角形的教学PPT、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相似的图形吗?”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相似图形的理解,然后引导他们思考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利用PPT向学生详细解释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包括比例边、对应角相等等。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并在完成后进行讨论。
2. 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解答。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影子长度、塔楼高度等。
2. 分组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下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1. 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有趣的图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在概念讲解环节,通过示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3. 在练习与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4. 在应用拓展环节,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可以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在总结与展望环节,要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相似三角形的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教案【篇一:《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相似三角形”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课旨在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感性和理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和纽带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的教学对整章学习掌握起着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用数学作准备,因而它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设计理念:1.指导思想:本节课是关于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教学,课本内容较少,如何使知识容量、思维容量尽可能饱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
2. 设计思路:①.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完成本课的目标②.整堂课设置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一切的新知识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
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探索,而没有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课堂由学生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力求形成“创设问题情景→构建模型→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模式,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似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李霞【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相似三角形”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课旨在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做了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的教学对整章学习掌握起着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用数学作准备,因而它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属性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及角度问题,同时注意图形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
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相似比的概念及对应边的确定。
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类比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
五、学法分析:观察发现→操作探究→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等探索过程六、教具准备:幻灯片【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概念、识别及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入相似三角形顺理成章,学生也易接受。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讲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物理原理,其实在这个图中也有一个数学知识,而且这个知识在生活中很常见。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相似三角形(板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 什么是相似多边形,什么是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现在我们就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来研究相似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互动1]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好的方格纸中找到A 、B 、C 三点,并顺次连接这三个点,得到△ABC,再找到A′、B′、C′三点并顺次连接得到△A′B′C′。
请同学们分组测量出△ABC 与△A′B′C′的角和边。
(学生动手测量)△ABC 与△A′B′C′的三角有何关系?三边呢?(小组讨论)∠A=∠A′= ,∠B=∠B′= ,∠C=∠C ′= ;''B A AB = = ; 请同学们结合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想一想如何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三角对应角相等,三边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做“相似于”如△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我们还要注意:在表示三角形相似时, 通常把表示对应定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T:和相似多边形一样,我们把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举例)注意:三角形的前后次序不同,所得的比不同。
(通过观察与实践,由一般到特殊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揭示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T:反过来,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互动2]想一想:1、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知道如何确定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
本题需要注意提醒学生的是,已知条件中的“△ABC∽△DEF”意味着AB与DE是对应边,∠A与∠D是对应角。
)T:七年级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它与相似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呢?[互动3]议一议:(课本第114页)(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在三角形中有一类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在三角形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直接应用,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可以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来解决两个问题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例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长是20m ,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 ,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直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例题,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学生进行尝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如下设问程序进行分析:(T :草坪与图纸是相似的,相似比是多少?S :相似比为对应边的比,即2000:5=400:1T :若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cm,可以写出什么比例式?为什么?S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可有x :3.5=400:1,从而求出x=1400cm)) 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 如果设其它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cm,那么14005.3=x , x=3.5⨯400=1400(cm)1400cm=14m答: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m 。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例2例2.如图,已知△ABC∽△ADE,AE=50cm ,EC=30cm ,BC=70cm ,∠BAC=450,∠ACB=400。
(1)求∠AED 和∠ADE 的大小;(2)求DE 的长。
(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进行计算,同时,初步认识平行与相似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学生经常会将它们的位置写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以强调。
)解:(1) 因为△ABC∽△ADE ,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AED =∠A CB=400在△ADE 中, ∠AED +∠A DE+∠A =1800即400+∠AED +450=1800所以∠AED =1800-400-450=950(2) 因为△ABC∽△ADE ,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 BCDE AC AE = 即70305050DE =+ 所以 DE=75.4330507050=+⨯(cm)(指导学生完成例题,课件展示解题过程后拓展)想一想:(课本第116页)T :在例2的条件下,上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S :因为△ABC∽△ADE ,得到∠A BC=∠A DE,再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DE ∥BC 。
同时由△ABC∽△ADE ,还可得出AB :AD=AC :AE=BC :DE 。
(目的是渗透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
对于EC :AE=DB :AD ,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这里需要应用比例的合比性质,教学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
)四、随堂练习,巩固提高1.在下面的两组图形中,各有两个相似三角形,试确定x,y,m,n 的值。
(一组较为简单的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地完成且书写格式规范。
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掌握的准确程度。
)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相似,相似比为3:1,斜边AB=5cm。
(1)求△A′B′C′的斜边A′B′的长。
(2)求斜边A′B′的高。
(用相似比的概念求三角形的边,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换检查,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模仿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1、课堂小结: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地简单回顾,最后教师作出补充和强调。
(通过指导学生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以利于识记和应用。
)2、布置作业:必做题:(习题4.6的第1题,第2题。
旨在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弥补,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并为学习后继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考题: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是不是必须计算出所有的角和边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呢?(此问题旨在通过通过学生思考,未下一节课奠定基础)六、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关于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教学,课本内容较少,如何使知识容量增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
1.首先设置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阿基米德原理入手,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思考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2.整堂课设置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和思考时间,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合作互动去体验、去感悟。
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力求形成“创设问题情景→构建模型→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模式,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