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多项选择题汇总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2.广义的民族的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3.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B.12000C.3 000D 1000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B.不同历史传统C .政治利益D.经济利益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A.16个B.18个C.19个D.20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的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2.狭义的民族的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A.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B.民族与阶级之间C.民族与国家之间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的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地域B.民族C.体质D.经济E.文化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的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的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A.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民族的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5.民族间的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
电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 0分)1. (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睿2.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 夷狄B.族类C. 夷族D.蛮夷3.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 氏族B.部落 C 部落联盟 D.民族4.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 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5.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 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 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6.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B.8C. 11D. 147.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 自治权的行使D. 自治机关的民主化8. 1950 年11 月24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9. 21 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 平等、团结、互助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 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 12B. 13C. 14D. 15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4.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5.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6.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7.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A.独立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8.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9.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1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一、单项选择题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的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2.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D.长治久安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二、多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2..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的可靠保证。
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DE )的方针、原则。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开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开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开展过程中开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开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局部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开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开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开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局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由C.自然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开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开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开展B.异态开展C.渐进式开展D.突变式开展E.跳跃式开展2.民族的开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开展包括( BCD )等。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综合测试四一、填充题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相结合的方针。
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和()相结合的原则。
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式扶贫。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的、()的经济增长方式。
6.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和作用。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和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科学、()、哲学、()、风俗、节日等。
1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1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和(),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和()的长期稳定。
1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规律、()规律和()规律。
1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和()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1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和()。
大学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民族区域自治B. 民族平等C. 民族团结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A. 各民族一律平等B.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C.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D. 各民族都有强制其他民族学习自己语言的权力答案:D3.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B. 民族自治机关的建立C. 民族自治权的行使D. 民族自治法规的制定答案:C4. 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A. 55个B. 56个C. 54个D. 50个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A.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B.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C.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D. 限制少数民族的自主权答案:D6. 我国的民族自治区有哪些?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 内蒙古自治区C. 广西壮族自治区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D. A和B答案:D8.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几个级别?A.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B. 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C.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D. 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答案:A9. 下列哪项不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性?A. 维护社会稳定B. 促进经济发展C. 增强国家凝聚力D. 制造民族矛盾答案:D10. 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A. 维护少数民族利益B. 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C. 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D. 实现民族同化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BD)A. 平等权利B. 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D. 发展经济文化事业E. 限制民族自由12. 下列哪些属于民族平等的体现?(ABC)A.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B.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C. 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 各民族公民必须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13.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哪些?(AC)A.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C. 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E. 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1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哪些?(ABD)A. 统一领导与民族自治相结合B. 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D. 政治与经济自治相结合E. 民族自治与民族隔离相结合15.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各民族共同繁荣D. 民族同化E. 民族优先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
民族理论政策与自治法形考作业
B.正确
正确答案
3.不尊重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不尊重这个民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应和民主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
民族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民族理论政策与自治法形考作业2_0006
试卷总分:100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族人口最多。
A.
壮
B.蒙古
C.回
D.满正Βιβλιοθήκη 答案2.( )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马克思
正确答案
3.
在不同民族个别成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中,涉及到对对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的歧视、侮辱问题,那么,这种联系就构成()问题。
A.
民族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4.
民族最初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即()形成的。
A.奴隶社会末期
B.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末期
D.资本主义社会
7. 1、目前,我国有( )个少数民族。
A. 54
B. 55
C. 56
D. 57
正确答案
8.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政策多项选择题
三、多项选择题1、(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E )。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3、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
5、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6、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7、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8、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9、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一、选择题1.新中国实行的既体现民族平等,又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他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A.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B.消除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C.推行相同的地方管理体制D.完成三大改造3.“在一九五八年,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也有了巨大的跃进。
据统计,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等地,一九五八年工业总产值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八,粮食产量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三。
”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4.“(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
”这里的“它”()A.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B.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C.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5.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向政协代表作《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时提出:“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
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利。
”这主要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需要B.是国情和政权的性质决定的C.是中国革命长期实践的产物D.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需要6.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
民族理论与政策题库01
综合测试五一、填充题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3.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和行为方式。
4.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5.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6.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7.民族风俗习惯的()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8.佛教、()和()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9.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和()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10.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和(),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11.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问题与()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12.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思想体系与()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七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七章)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一、填充题P104)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P109)2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P101)3.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P102)4.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P103)1.( 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P102)2.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 )。
A.基本出发点 B.前提 C.根本原则 D.总政策P106)3.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
A. 1/2 B. 1/3 C. 2/3 D. 2/5三、多项选择题P101)1.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了解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的平等。
A.地位 B.待遇 C.权利 D.利益 E.财富P103)2.(BCDE)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P102)3.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ABCE)。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 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题号填在答题表中。
共20分,每题1分)1.下列民族中属原生形态的民族是:BA.回族 B.汉族 C.达斡尔族 D.美利坚民族2.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列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千万的是哪个民族?D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壮族3.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4.一般来说,最初民族形成于:B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什么革命的产物:D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6.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B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7.冬不拉弹唱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曲艺形式:BA.维吾尔族B.哈萨克族C.塔吉克族 D.俄罗斯族8.下列各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识别的依据:AA.族体名称 B.民族特征 C.民族意愿 D.民族源流9.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AA.民族特征 B.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 C.民族政策 D.政治体制10.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实行盟旗制度的民族是:CA.东北的鄂温克族B.川滇交界处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C.内蒙古的蒙古族D.贵州的苗族1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是:DA.人民代表大会制B.联邦制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12.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个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CA.《西藏王臣记》B.《阿诗玛》C.《玛纳斯》 D.《蒙古秘史》13.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的基本特征:D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血统14.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CA.民族矛盾B.民族的社会原因C.民族差异 D.民族交往15.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16.民族理论学科以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什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DA.民族纠纷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D.民族问题17.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BA.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族素质B.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C.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资源开发D.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国家统一18.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AA.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BA.1952年B.1984年C.1954年D.2001年20.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属性的是:DA.民族自然属性 B.民族社会属性 C.民族生物属性 D.民族竞争属性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二项是符合题意的。
中国的民族政策练习题
中国的民族政策练习题一、选择题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互助D. 民族共同繁荣2. 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哪个层级?A. 国家层面B. 省级层面C. 市级层面D. 县级层面A. 春节B. 中秋节C. 壮族三月三D. 端午节二、填空题1.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共有__________个民族自治区。
3.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2. 请列举三个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
3. 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案例分析题1. 某地发生了一起涉及民族因素的纠纷,请你结合我国民族政策,提出解决纠纷的措施。
2. 分析我国在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五、论述题1. 论述我国民族政策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
2. 分析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的成效。
六、判断题1. 我国民族政策鼓励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但并不涉及经济和文化领域。
()3. 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七、名词解释1. 民族区域自治2. 民族优惠政策3.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八、连线题A. 藏族 1. 火把节B. 彝族 2. 那达慕大会C. 傣族 3. 藏历新年D. 蒙古族 4. 泼水节九、多项选择题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互助D. 民族共同繁荣E. 民族区域自治A. 大散居B. 小聚居C. 交错杂居D. 集中居住E. 分散居住十、综合分析题1.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民族政策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2. 请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论述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的综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项选择题1、(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E )。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3、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
5、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6、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7、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8、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9、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A.民族性B.群众性C.传承性D.变异性E.敏感性10、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11、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地域B.民族C.体质D.经济E.文化12、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D )。
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满族E.回族13、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14、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15、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BE )。
A.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
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C.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D.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的义务方面完全平等E.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16、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CDE )。
A.独立B.平等C.尊重D.使用E.发展17、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18、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
A.和睦B.友好C.融合D.联合E.协调19、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20、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21、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A.遗传原因B.自然原因C.经济原因D.历史文化原因E.宗教原因2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23、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
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2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25、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6、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27、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28、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29、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 E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30、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
A.地位B.待遇C.权利D.利益E.财富31、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CE )。
A.民族干部B.民族文化C.民族语言文字D.民族风俗E.民族形式32、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
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可靠保证。
33、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E.是民族融合的结果34、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5、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CDE )。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36、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DE )的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B.理论干部C.军事干部D.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E.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队伍37、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
A.维护法律尊严B.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人民利益D.维护民族团结E.维护国家统一38、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3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4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
A.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41、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42、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43、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4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45、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4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47、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 ABCE )。
A.朝文三协B.彝文四协C.藏文五协D.回文六协E.蒙文八协48、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