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3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课件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在古代,人们根据年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谓。
例如,2至3岁的儿童被称为“孩提”,3至8或9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8或9岁至13或14岁的少年被称为“总角”,10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13或14岁至15或16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15岁的女子被称为“及笄”,20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30岁的男子被称为“而立”,40岁的男子被称为“不惑”,50岁的男子被称为“知天命”,60岁的人被称为“花甲”,70岁的人被称为“古稀”,80岁的人被称为“耄耋”,90岁的人被称为“鲐背之年”,100岁的人被称为“期颐”。
地理常识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黄河中下游地区被称为“中原”,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称天下或全国为“四海”。
在古代许多文章中,“江河”一词专指长江和黄河。
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又称“江左”,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江表”。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南京又称为“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扬州又称为“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为“临安”、“武林”,苏州又称为“姑苏”、“平江”。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
中国被古人称为“赤县神州”,“六合”和“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的魏、蜀、吴三个国家。
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被称为“三秦”。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官职变化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官职变化。
例如,“任”指担当或担任,“授”指授予官职或任命,“除”指任命或授职,“拜”指授予官职,“征”指征召,特指君召臣,“辟”指中央官署征聘人才并任以官职。
推荐: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
“(荀)XXX。
”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4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
【典例剖析】 【例】(2016·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6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点拨】D项中“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误,选项对应的文 字在文中是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赍”是拿东西给人。“帑币” 是国库里的钱,因此不是“筹措钱款”。 答案:D。
内 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
具体阐释
中 心
故意将原文某些论证材料所阐 观点 述的道理说错,致使对事理的 错误 阐述出现错误
凭空捏造原文未提及的人物、 无中 事件或观点等信息,致使选项 生有 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误区
具体阐释
中 心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扩大 以偏 到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 概全 断对象的范围
故意抬高某些人物、作品或成 任意 就等的层次地位,夸大其词地 拔高 做出不够客观的评价
对了棘手事态、不辱使命而已;说许将“前往代州”误解文意,许将前往的是契丹, 文中的“北境”,指的是契丹,而不是宋的北部边疆代州;说“契丹想要宋朝割让 代州”不确切,契丹是想通过大兵压境,逼迫宋与契丹划定界渠,从而侵占大宋代 州的全部或部分领土;说契丹使者“返回”也错误,文中“归报”的主语是许将。 经过一一比对可确定答案为A。
比对目的 以防地点错误
关键 词语
以防曲解原意
角度 添加 内容 因果 关系
题文比对的具体内容 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 原材料中本无的内容 比对原因、结果及其内 在逻辑关系
比对目的 以防无中生有或于文 无据 以防因果倒置或强加 因果
2.识破机关——命题者设计的陷阱 在史传类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在人 物、事件、内容、中心等方面设置误区。2017年高考 全国卷Ⅰ第12题,B项说弘微“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 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原文说“混风格高 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 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 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 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 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 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
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 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
﹒
﹒
﹒ ﹒
﹒
﹒﹒
附【译文】 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 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 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 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 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
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 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 读史书,十二岁通晓《诗经》、《论语》。她的哥哥 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 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
不久后因为接受贿赂被有司弹劾,唐太宗说:“顺 德是开国元勋,又是外戚,地位、爵禄已经够丰厚 了。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 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贪污 受贿的丑闻呢?”于是赐给他几十匹丝绢想让他产生 愧疚之心。大理寺少卿胡演说:“顺德因为接受贿赂
而触犯法律,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说:“假使是有廉耻之心的 人,得到赏赐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仍不能(使他醒悟),那他就像禽兽一样了,杀 了他也没有用。”
﹒
﹒
﹒﹒
﹒
附【译文】 王涯,字广津,他的祖先是太原人,是北魏广阳 侯王冏的后代。王涯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去拜 见梁肃,梁肃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向陆贽推荐他。 他考中了进士科,又通过了博学宏辞科,两次调任后 任蓝田尉。一段时间以后,升为左拾遗并任翰林学
7.专题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 庄也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 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 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 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 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 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积累古代 文化知识并加以分析判断的能力;对特殊语法现象和关键句子的 分析理解能力;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畅地表达句意的能力;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包括对文章层次、人物事迹和性格特 征的归纳概括能力。
考点一 文言文整体阅读
一、考点概述 整体着眼,局部入手,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所谓整体着眼,就 是指通读全文,了解全篇大意。只有做到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才能在解题 时迅速找到答题区间,找准相关字句,从而联系具体语境准确作答。实词义项 的选择、句意的理解和翻译都必须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考虑其所在段落乃 至全篇内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则更离不开对文本中心人物、中心事件、中心 内容、中心论点的整体把控。因此,整体把握全文,对考生迅速、准确地解答 试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卷文言文的选材,形式不断求变:墓志铭、书、表、传……但从表 达方式看,基本为记叙类(议论类仅一篇),重点在写人叙事,尽管有些文本兼 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各类文章,体虽万殊,但其主旨一般只有一个。文中所涉及的主要的人、 事、景、物……可称之为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这主要对象,便是主旨的依 托。
全国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常见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精选新题: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20 含解析 精品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0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旦日指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指初一。
【解析】选A。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解析】选C。
“除”,任命官职。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就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解析】选C。
“视事”指官员到任就职。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教师用书【附解析】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一文言实词(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考查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在文中”即指文中的具体语境。
实词往往是多义的,只有在具体语境的限制下,实词的意义才是确定的、具体的、有着特定内涵的。
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考查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Ⅰ文言实词的5大命题点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可以通用的字。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颊毛”,假借为连词“而”。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C [A项,“受”通“授”,传授。
B项,“颁”通“斑”,花白。
C项,没有通假字。
D 项,“共”通“供”,供应。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
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1)蜀之鄙.( )有二僧。
(《为学》)(2)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2019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7文言文客观题-文化常识讲义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 选。科举殿试时录取者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 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 维,但也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 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 杰就曾在此任职。
3.注意联系教材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于理 解,给我们了解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 考中对于文化常识的考查大部分与教材内容相关,且主要从 阅读的文本中来,即使有个别新词,也较简单,只要联系教 材来理解即可。如例题可联系《红楼梦》,其中荣国公、宁 国公的爵位便是世袭的。
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
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 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 礼。
(选自《北史·高睿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学案7 文言文客观题——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 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 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 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 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有:①人物称谓——古代 的习惯称谓,包括名、字、别号、谥号,以及敬称谦称、特殊 称谓等。②科举制度。不同时期,科举制度有所不同。如汉代 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 称为孝廉。③古代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任免官职 的有关习惯说法。④礼制——冠礼、婚姻、丧葬等。⑤纪年方 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干支年号混合纪年等。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一、选择题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检讨,职官名。
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燕见,亦作"宴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臣子,有别于"朝见"。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内阁大学士也可以被称为首辅。
D.驰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而设置的交通机构。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正月半或灯节。
B.社稷:“社”,古指谷神;“稷”,指土地之神。
社稷后为国家的象征。
C.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D.“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民都有平民百姓的意思。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后,皇帝的正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B.古代座次以右为尊,空着右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右以待",表示尊敬。
C.古代农民除缴纳赋税之外,可对粮食进行交易。
粜米是指农民卖出粮食,籴米是指农民买进粮食。
D.封建制5刑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是笞、杖、徙、流、死。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
百户又叫"百夫之长",唐代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就是指该官职。
B.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掌管礼仪的大臣发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7节 文言断句(原卷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7节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一)断句原则及方法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1)词性断句法。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
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3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课件
这样归类梳理,构建起知识体系,便于识记。 (5)联想积累文化常识——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 比如识记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举一 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相关联的文化常识。
(2)剖析词语内涵——剖析语素内涵,即可解读词义。如联系“罢黜”一词判断, “黜”应指贬退; 结合“陟罚臧否”一词判断,“陟”应指升职。据此推断,“黜 陟”应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害怕获罪,故意弄翻了船,审理案件的官员按欺骗、 盗取国家财物的罪名查办他们,判处流放处死的有几 百人。许骧立刻前去审讯,得到这件事的真实情况来 上报朝廷,许多人获得从轻处罚,皇帝下诏对他进行 褒奖。许骧又进言:“抢劫的盗贼发配流放,遇到大 赦被免罪的,回到本乡,仇视那些告发逮捕他们的 人,许多人被杀害,从现在起请把他们安置在军队。”
不错,现在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了他,希望 能让他活命。”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不可 以违反,你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 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 与其他各郡追捕他们,杀了他们的大帅,余党受株连 的有好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做了坏事只要控 制住他们的身体就行了,可以把所有人都迁移到京城
县县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原先做过琅邪相,强横狡猾 而不守法度,掠夺兼并,大家都很怕他。赵憙到任伊 始,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查出来,就不断 地追问其奸情,并把李子春收捕拷问,他的两个孙子 都自杀了。京城里有很多人为他求情,最终赵憙都没 有理会。当时赵王刘良快病死了,皇帝来到赵王身 边,问他还想要什么。赵王说:“我和李子春关系
第三步:参照原文,检验求证。将选项对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解释参照原文比对 检验,若二者完全相符,则可判定正确;或者将选项对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解释代 入原文检验,若文从句顺,协调妥帖,也可判定正确。C项说“爵,即爵位、爵号, 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文中说“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通 过比对检验可知,二者完全相符,即可判定C项解说正确。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考点三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迁移运用巩固提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 考点三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 考点三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 考点三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考点三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
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
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8高考命题点二
高考命题点二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从2015年起,高考全国卷新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2017年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对“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一定会有所增加和改变。
古代文化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
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
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读通的。
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从近两年高考对此考点考查情况来看,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牵引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
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为例:考全国卷Ⅰ中的“以字行”涉及到教材中的人物称谓,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中的“京师”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语。
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领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等,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拓展积累。
重点关注: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知识。
例如:对人的称谓就有以“书斋”“籍贯”“郡望”“官名”“官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
例如:擢、拔都是“提升官职”的意思。
拜、除、授等同为“授予官职”的意思。
3.结合实例快速识记。
例如:道,在唐代为行政区划,是州的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8高考命题点二
高考命题点二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从2015年起,高考全国卷新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2017年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对“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一定会有所增加和改变。
古代文化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
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
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读通的。
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从近两年高考对此考点考查情况来看,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牵引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
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为例:考全国卷Ⅰ中的“以字行”涉及到教材中的人物称谓,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中的“京师”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语。
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领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等,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拓展积累。
重点关注: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知识。
例如:对人的称谓就有以“书斋”“籍贯”“郡望”“官名”“官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
例如:擢、拔都是“提升官职”的意思。
拜、除、授等同为“授予官职”的意思。
3.结合实例快速识记。
例如:道,在唐代为行政区划,是州的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3文言文文化常识课件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 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 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 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 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 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 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 王讲学的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职 官、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等,因此,备考时应遵循 以下几点:
(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重点 关注: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知识。 如 : 对 人 的 称 谓 就 有 以 “ 书 斋 ”“ 籍 贯 ”“ 郡 望 ”“ 官 名”“官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 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 师 表 》: “ 侍 中 、 尚 书 、 长 史 、 参 军 , 此 悉 贞 良 死 节 之 臣。”“长史”指张裔。
【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 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 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如:擢、拔都是“提升 官职”的意思;拜、授、除等同为“授予官职”的意思。
(3)结合实例快速识记。如:官吏的任用是吏部管,不 是礼部管。
(4)除了课堂时间学习之外,还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 每天掌握一点,日积月累,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边学边练 BIANXUEBIANLIAN [2016·上饶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 1~ 2 题。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收少机警,不持细 行。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 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 折节读书。积年,以文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上的郡里。”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把他们安 置到颍川、陈留。于是赵憙推荐有义行的人,除掉奸 恶之人。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 入平原郡地界就死了,平原境内丰收了很多年,百姓 歌颂赵憙。二十七年,(赵憙)升任太尉,赐爵位为关 内侯。这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光 武帝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
﹒
﹒
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 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 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 赵憙传》)
﹒
﹒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B.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 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第二步:调动积累,探求正解。解读文中文化常识专用名词,需调动文化积淀。 联想《张衡传》中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其中的“下车”就是指张衡就 任河间相,调动文化常识方面的积累,即可判定A项解说正确。再如联想到“衡少善 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此处“京师”是指都城,由此可判定D项解 说正确。
不错,现在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了他,希望 能让他活命。”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不可 以违反,你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 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 与其他各郡追捕他们,杀了他们的大帅,余党受株连 的有好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做了
第二步:调动积累,探求正解。解读文中文化常识专用名词,需调动文化积淀。 联想到我们积累的文化常识,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 石为王文公,杨广为隋炀帝,这些都是谥号。陶渊明既非君主,也非诸侯,但他也 有谥号。调动文化常识方面的积累,即可判定B项的解说错误。大臣、后妃或名人等 也有“谥号”。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第三节 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典例剖析】 【例】(2017· 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后面问题。(6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060 光武破寻、邑,(赵)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 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 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
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 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 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 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 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
﹒ ﹒
﹒﹒
﹒﹒
﹒﹒
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 憙与诸 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 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 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 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
C.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分为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赵憙被赐爵关内侯,故死为“薨”。
【解题流程】 第一步:解读语境,揣摩含义。揣摩文中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含义,需联系具体 语境。文中赵憙原为平原太守,是地方官员,“二十七年,拜太尉”,很显然是升 任高官,解读具体语境,仔细揣摩,可判定A项解说正确。
答案:B。
附【译文】 光武帝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 回朝后被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在南阳反叛, 赵憙一向和邓奉处得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 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光武帝怀疑此 事。等邓奉失败,光武帝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 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
第三步:参照原文,检验求证。将选项对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解释参照原文比对 检验,若二者完全相符,则可判定正确;或者将选项对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解释代 入原文检验,若文从句顺,协调妥帖,也可判定正确。文本中“时赵王良疾病将终, 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车驾”在句中做主语,从语境看,这里是代指乘“车 驾”的人,即皇帝,把C项与文本比对验证,可知二者完全相符,即可判定C项解说 正确。
【解题流程】 第一步:解读语境,揣摩含义。揣摩文中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含义,需联系具体语 境。赵憙到任怀县县令后,“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穷诘其奸” 意思是不断地追问其奸情,“收考子春”后,弄清楚了其中的奸情,最后的结果是 “二孙自杀”,通过揣摩可知“收考子春”的意思应是收捕拷问李子春, 即可判定 B项解说错误。“考”应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第三步:参照原文,检验求证。将选项对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解释参照原文比对 检验,若二者完全相符,则可判定正确;或者将选项对文化常识专用名词的解释代 入原文检验,若文从句顺,协调妥帖,也可判定正确。C项说“爵,即爵位、爵号, 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文中说“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通 过比对检验可知,二者完全相符,即可判定C项解说正确。
县县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原先做过琅邪相,强横狡猾 而不守法度,掠夺兼并,大家都很怕他。赵憙到任伊 始,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查出来,就不断 地追问其奸情,并把李子春收捕拷问,他的两个孙子 都自杀了。京城里有很多人为他求情,最终赵憙都没 有理会。当时赵王刘良快病死了,皇帝来到赵王身 边,问他还想要什么。赵王说:“我和李子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