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美丽的西双版纳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热带雨林的保护。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特点及保护意义。
(2)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及传承。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西双版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材料。
(3)划分学习小组。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基本情况。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教师讲解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热带雨林的保护。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西双版纳的保护意义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2)强调西双版纳的保护意义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思考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对我国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提出自己的看法。
3. 调查身边的同学对西双版纳的了解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西双版纳的纪录片,加深学生对西双版纳美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了解。
2. 邀请西双版纳当地的民族艺术家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1.3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3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个地方被誉为“绿色的宝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标记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2.3圈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3.1分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
3.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课堂讲解4.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4.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4.3分析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5.课堂练习5.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
5.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
6.2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
3.收集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到了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八年级语文PPT课件《美丽的西双版纳》
04
《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主题思想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总结词
赞美自然美景
详细描述
文章通过对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如茂密的热带雨林、奇特的动植物 、美丽的湖泊和河流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倡导
总结词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详细描述
文章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可持续发 展的目的。
02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解析
文章结构分析
01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西双版纳的美丽,再分述了热带雨林、
野象谷、傣族园等景点特色,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02 03
段落划分
文章共分为五个段落,第一段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美丽,第二段至第四 段分别介绍了热带雨林、野象谷和傣族园的景点特色,第五段总结全文, 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
热带雨林气候,四季如春,雨量 充沛。
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 “动植物王国”。
拥有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
一。
西双版纳的人文历史
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茶 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多民族聚居,文化多元,有傣 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 族文化。
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 文化,如傣族的水灯节、哈尼 族的火把节等。
《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年 级语文课件
• 介绍西双版纳 •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解析 • 西双版纳的动植物资源 • 《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主题思想 • 拓展阅读与思考
01
介绍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 与老挝、缅甸接壤。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2)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2)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讲授新课(1)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包括热带雨林、澜沧江、湄公河等;(2)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傣族佛教文化、竹楼、泼水节等。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看法;(2)提问回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独特之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示意图;2. 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了解学生对西双版纳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示意图绘制和旅游日记,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西双版纳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2. 邀请西双版纳当地的民族艺术家或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的文化内涵。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全文(苏教版八上)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全文(苏教版八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
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高高望天树到达西双版纳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坐车去了“望天树’景区。
这里有一种树叫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
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的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
雨林里面很是有些幽深,我想晚上走在这里一定是很吓人的!小溪很清澈,冰凉。
在很多快要腐烂的树木上长了许多的毒蘑菇,很漂亮的小鸟在密林深处歌唱。
后来,我到了一个橘园,后面有一条小河。
我非常想拍些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河中央是最好的拍摄地点,我就往河里走。
河底有很多的石头,我走得东摇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尽管没有摔倒,拖鞋却从脚上滑落,漂走了。
水流很急,我怕滑倒报废相机,不敢快走。
回去后,还吃了一顿傣家风味的饭菜:芭蕉花、烤肉、炒蕨菜……竹楼映蓝天傣族人大都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掩映在翠竹丛林中。
这种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子,分为上下两层,楼上既隔潮又通风,还可避免毒蛇、蚊虫的侵袭,适宜人居住;楼下可以用来饲养牲畜,存放常用的农具和杂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当我来到傣家做客时,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
女人们忙着做饭,男主人一边吸烟,一边陪着我聊天。
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傣家饭就摆在竹蔑桌上。
傣味的品种很多,有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还有烤鱼、烤竹笋、剁生菜等等,有些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让我这个久住城市的人不仅大饱口福,还长了见识。
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一、导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丽一词就和西双版纳连在了一起。
西双版纳的人总是骑着大象在乡间行走,那里的傣族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跳舞,那里白天是节日,夜晚是欢乐的海洋。
下面就让我们在葫芦丝深情委婉的旋律中欣赏西双版纳的风光。
1、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
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去赞颂,今天我们就随少数民族作家李舵一起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去领略西双版纳的美丽,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浏览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后,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西双版纳的美。
教师示范:西双版纳美在它的暖风也是醉人的。
三、第二板块,品味美1、本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西双版纳的五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和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人文景观注意引导学生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1)介绍泼水节的知识(2)语文活动:作一回导游员:西双版纳的景物神奇秀丽、赏心悦目,西双版纳的风情朴质意深,真是景美人也美。
那你想不想到西双版纳去游玩?好了,现在机会来了,我们班老师和同学组成了一个旅游团要去西双版纳旅游,但是有一件,缺少了一个导游员,你愿意当这个导游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写一段导游词好不好?四、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五、小结:正如同学们了解到: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傣族人都住在竹楼里。
小学二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告诉我们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美丽的西双版纳》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美丽的西双版纳》原⽂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
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地上,⽣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
这⾥的原始森林⽆边⽆际:有耸⽴云霄的望天树,有“见⾎封喉”的箭毒⽊,有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的花…… ⾛在林间,如果你觉得⼝渴,这⾥有“天然⽔壶”。
吹下⼀根叫“扁担藤”的植物,藤的断⼝处,清甜可⼝的⽔就像泉⽔⼀样喷流出来。
下⾬了也不⽤发愁,这⾥有“天然⾬伞”。
砍下⼀张海芋叶,宽⼤的叶⼦⾜够你遮⾬。
西双版纳⼜是动物的王国。
长臂猿、⿊灵猫在⼭间道旁与游⼈嬉戏,悠然⾃得的象群甩着长⿐⼦在丛林⾥散步,绿孔雀展开五彩缤纷的⽻⽑为你跳舞助兴,兀鹫在空中盘旋,虎豹在密林深处出没…… ⾛进西双版纳的村⼦,你会看见⼀幢幢别有情趣的建筑:⽵楼、⽵凉亭、尖顶佛塔……⾝穿各⾊民族服装的男⼥⽼少快乐地说笑着,他们是这块⼟地上最美的风景。
【篇⼆】⼩学⼆年级语⽂《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本课11个⽣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4、读课⽂,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组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1个⽣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教学难点: 读课⽂,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组交流。
第九课 美丽的西双版纳 词语
27、甩(动): 抡,扔:~手。~开膀子(形 容使出全部力气)。 造句:他甩开膀子干起了活。
28、拴(动):用绳子系住,引申为打结:~马。~车。 造句:去把马拴在树上。 29、狼狈(动):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同义词:尴尬 反义词:坦然 造句:他弄得我狼狈不堪。
30、撤退:从战场或冲突地方撤回,从阵地或占领区退 出。 造句:根据敌人的规律,他们应该撤退了。
15、大饱口福(组):指在物质或精神上受到了充分的满足。 造句:今天吃的饭真是让我大饱口福。
16、皱纹(名):物体表面或皮肤上一凹一凸的条纹。 造句:从今年开始父母脸上多了很多皱纹。 17、热带(名):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造句:现在新疆人也可以吃到热带水果了。
18、藤蔓(名):根生于土壤中的一种易弯或柔软的 木本或草本的攀缘植物。 造句:春天来了葡萄藤蔓爬上了木架。
12、芭蕉叶(名):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 造句:芭蕉叶也是一种中药。
13、茅草(名):草名。即“白茅”。各种可用于或适于盖茅 屋屋顶的常见高杆粗禾草的泛称。禾本科,多年生草本。 造句:古时候的人们用茅草做屋顶。 14、竹笋(名):从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一经 长出地面就砍下作为一种蔬菜,尤其被中国人和日本人所食 用。 造句:用竹笋炒的的菜很好吃。
第九课
美丽的西双纳
词语
心驰神往 畔 掩映 潮 适宜 农具
帐篷 媳妇 嫂子 竹笋 缠绕 菠萝 婶婶 绞杀 雌 香喷喷 皱纹 导游 栓 残酷 甩 芭蕉叶 茅草 热带 藤蔓 轻描淡写 恐怖 大饱口福
狼狈 撤退 啃 竹签 哭笑不得
1、心驰神往(组):心神奔到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 向往。 造句:那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22、导游(名):带领游览的人。 造句:导游带我们游览了景点。 23、轻描淡写(组): 原谓绘画中用淡色轻轻描绘。
《美丽的西双版纳》上课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植被茂盛,种类繁多,包括望天树、铁力木、龙脑香等珍 稀植物。
独特的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
地质景观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独具特色, 植被茂密,层次分明,呈现出丰富多 彩的生态画卷。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南延部分,地 质构造复杂,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质 景观,如石灰岩山峰、溶洞等。Biblioteka 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如热带植物园、
傣族园、野象谷等。
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历史渊源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 容,包括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傣族历史文化、中缅边境贸易等。
课程结构
本课程将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 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形式。同时,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安排适量的实践活动和互动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展望
西双版纳将继续保持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繁荣、经济社会和谐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球热带雨林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示范区。
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参与度。
06 课程总结与思考题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
位于云南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雨林 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介绍了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多个民族 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
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新疆教育版语文九下第九课《美丽的西双版纳》word教案
伊宁市第十七中学2011-2012学年(下)公开课教案国语组古丽给娜第九课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二)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能够模仿造句。
3 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了解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
重点难点1 学习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 理解作者热爱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讲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一首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下播放有关西双版纳的电子相册,让学生先去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二)感知课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动词。
“观”热带雨林“过”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回忆景点一竹楼(第2、3自然段)1、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
2、热情好客的傣家人以及傣家的饮食文化。
这两段中的比喻句。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幻灯片展示竹楼的图片。
提问: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傣家人的热情好客?(1)热情好客的傣家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
(2)男主人一边喝茶,一边陪着我聊天,这家的媳妇、嫂子、婶婶们忙着做饭。
重点句型1 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着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1)妈妈一边给花浇水,一边和我说话。
(2)弟弟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
景点二悠悠野象谷1 野象谷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2 精彩的大象表演。
幻灯片展示野象谷,树上旅馆,大象表演等等图片,同时引出第二个重点句型。
重点句型示例2:“那么……那么……”表示虚指,有略带夸张,使语言生动的作用(1)春天,是那么美丽,那么俏皮,像一个可爱的女孩.(2)母亲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美丽。
归纳小结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美丽的西双版纳笔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 基础训练
当堂练习
31/46
复习巩固
• 写作指导:写参观游览文章 • 能够按照游踪(即移步换景方
法), • 也能够按照截取事物状态中最
鲜明片断方法来构建文章。
32/46
学习目标
• 1、学习对照手法利用。 • 2、感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
会作者表示了热爱祖国漂亮风光和赞颂少数 民族文化思想感情。
10/46
高高望天树
11/46
12/46
13/46
14/46
竹楼映蓝天
15/46
16/46
17/46
18/46
竹楼
19/46
饮食文化
20/46
悠悠野象谷
21/46
22/46
23/46
24/46
25/46
妩媚傣寨水
26/46
27/46
泼水节
28/46
29/46
笑对生与死
6/46
阅读课文,掌握内容 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高度概括了自己在漂亮西双版纳游 览经历。 开头一段是全文引子。作者以歌词 开篇点题,给全文抹上了浓浓诗情画意。 概括了全文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 领全文作用。
7/46
文章选取了五个片段, 思索五个片断 各自侧重写了什么 ?
高高望天树——热带雨林图 竹楼映蓝天——就地取材(聪明才智)
感受水世界
乐观傣寨人
笑对生与死
(神秘生死庙)
9/46
作者选取五个片段分五部分来写,用 五个小标题,有何好处?
本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片 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 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楚,给人鲜明 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 达。每个小标题含有概括性、准确性、 鲜明性、得体性特点。每个小标题都 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 《漂亮西双版纳》中“漂亮”二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九课《美丽的西双纳》课件1疆教育下册语文课件
12/12/2021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gàikuò)了全文的内容,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第3自
No 然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第4自然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
个吸引人的地方。第5-6自然段:写了大象热情表演的有趣场面和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表示一个动作跟着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句子的主语没有发生变化。如: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喝 茶。他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那么
Image
12/12/2021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第四页,共十五页。
12/12/2021
第五页,共十五页。
12/12/2021
第六页,共十五页。
12/12/2021
第七页,共十五页。
12/12/2021
第八页,共十五页。
12/12/2021
第九页,共。
12/12/2021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九年级下册 第九课
美丽 的西双版纳 (měilì) 课文部分
12/12/2021
第一页,共十五页。
大家(dàjiā)你们听过“美丽的西双版纳” 这首歌吗?哪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 首歌。
12/12/2021
第二页,共十五页。
学习 课文 (xuéxí)
12/12/2021
第三页,共十五页。
12/12/2021
12/12/2021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 内容(nèiróng),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结构及其作用。 第3自然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 饮食文化。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全文(苏教版八上)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全文(苏教版八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
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高高望天树到达西双版纳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坐车去了“望天树’景区。
这里有一种树叫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
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的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
雨林里面很是有些幽深,我想晚上走在这里一定是很吓人的!小溪很清澈,冰凉。
在很多快要腐烂的树木上长了许多的毒蘑菇,很漂亮的小鸟在密林深处歌唱。
后来,我到了一个橘园,后面有一条小河。
我非常想拍些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河中央是最好的拍摄地点,我就往河里走。
河底有很多的石头,我走得东摇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尽管没有摔倒,拖鞋却从脚上滑落,漂走了。
水流很急,我怕滑倒报废相机,不敢快走。
回去后,还吃了一顿傣家风味的饭菜:芭蕉花、烤肉、炒蕨菜……竹楼映蓝天傣族人大都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掩映在翠竹丛林中。
这种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子,分为上下两层,楼上既隔潮又通风,还可避免毒蛇、蚊虫的侵袭,适宜人居住;楼下可以用来饲养牲畜,存放常用的农具和杂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当我来到傣家做客时,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
女人们忙着做饭,男主人一边吸烟,一边陪着我聊天。
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傣家饭就摆在竹蔑桌上。
傣味的品种很多,有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还有烤鱼、烤竹笋、剁生菜等等,有些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让我这个久住城市的人不仅大饱口福,还长了见识。
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班级:9年级班
授课教师:
课题:第九课美丽的西双版纳
第二课时课文(一)
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
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老师用自学法、讲解法、问答法、探究法来指导学生找出句型造句,理解陌生词语,并提高学生听、
说、读、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
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育学生努力掌握知
识,热爱美丽的家乡,为发扬广大民族文化做出贡
献。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结构,掌握句型并运用
难点:用句型造句。
(其实。
)(动+不上,得上。
)教法:鼓励法指导法示范法合作法
学法:自学法合作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
生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果,并掌握课文的叙述
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让学生听写词语,读词语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读课文
德育: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反对非法宗教和极端
势力的教育,改革中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
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形式导入新课)
你去过西双版纳吗?
教学方法和过程:
1.抽几个学生读课文。
(老师用指导法指导他们,
不会读的学生进行鼓励法鼓励他们)。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组织学生找出课文
中不理解的字、词、句,老师来集体讲解)。
3.领读课文。
(老师用示范法带着学生领读一
遍。
)
4.组织学生抽读课文。
(一人一个自然段段)
5.讲解句型:
1.“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着另一个动作同
时进行,句子的主语没有发生变化。
(1)他一边慢慢的走着,一边哼着小曲儿。
(2)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2.“那么……那么……”,表示虚指,有略带夸张,使
语言生动的作用。
(1)那么瘦小的男孩,穿那么肥大的外套的确不好看。
(2)她那么温柔那么贤惠。
小结: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
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思想感
情。
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句型造句。
3.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九课美丽的西双版纳
第二课时课文(一)
1.熟读课文2.讲解句型
1.“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着另一个动作
同时进行,句子的主语没有发生变化。
(1)他一边慢慢的走着,一边哼着小曲儿。
教学工具: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图片 2.词典课后反思
组长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