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药理学讲义

合集下载

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439P)

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439P)

剂量过大、长期用药、伍用不当
药物
毒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较低剂量、适当加工等)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4.了解药物的历史、来源和理化性质 5. 掌握药物的临床应用:适应症 6. 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
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 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前药理试验研究、 开发新药及新制剂。

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使精神振奋;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
中枢;兴奋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影响麻黄碱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增加代谢的作用;对骨胳肌有抗疲
劳作用,能促进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还有升
高血糖、收缩脾脏、增加红细胞等作用 ;还可使疲劳的骨胳肌紧张度显著且持久地升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What the body does to a drug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What a drug does to the body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Factors affecting drug efficacy): How to use a drug rationally
上腺素受体密度高;而静脉和大动脉的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低,故作用 较弱)。
3.血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治疗量时,由于心脏兴 奋,心输出量增加而骨骼肌血管舒张作用对血压的影响,抵消或超过 了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
4.支气管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舒张作用强大。并能抑制肥 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等,还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1章)PPT课件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1章)PPT课件

A A
2、影响生物膜的功能: 如局部麻醉药通过影响Na+的跨膜转运而发挥作用 3、影响体内活性物质: ASP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 4、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 如麻黄碱促进末N梢释放(NE)治疗哮喘 5、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如利尿药抑制肾小管Na+-K+、Na+-H+交换而发挥排钠利尿 6、影响免疫机制: 免疫增强药及免疫抑制药通过影响免疫机制发挥疗效。 7、影响受体功能: 阿托品阻断M受体使内脏平滑肌松弛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NE -R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பைடு நூலகம்
D作用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Basic Effects of Drugs)
(一)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的关系 (Drug action & 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D化学结构有关)
1、干扰或参与代谢过程:
①对酶的影响,多数药物能抑制酶的活性,如新斯的明竞争性抑制胆 碱酯酶,奥美拉唑不可逆性抑制胃粘膜 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 而有些药本身就是酶,如胃蛋白酶。 ②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 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③影响核酸代谢,许多抗癌药是通过干扰癌细胞DNA或RNA代谢过程而 发挥疗效的。许多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也是作用于细菌核酸代谢而 发挥抑菌或杀菌效应的。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D理化性质有关)
1.渗透压作用: 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2.脂溶作用: 如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3.影响PH: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碳酸氢钠 氢氧化铝 4.络合作用: 如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离子中毒. 5.膜稳定作用: 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如局部麻醉药。

兽医临床药理学

兽医临床药理学


【药物治疗】 (1)第1天:黄芪多糖注射液20ml稀释猪瘟细胞苗50 头份,每头猪注射10-20头份,同时,另外一侧注射 20%氟苯尼考注射液5-8ml; (2)第2-4天:一侧注射双黄连注射液10ml+硫酸安普 霉素0.2g,另一侧注射20%氟苯尼考注射液5-8ml ; (3)同时,在10000ml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100g,自由 饮用。
兽医临床药理学
第一讲绪论
一、兽医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兽医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 对动物安全 对人类安全 对环境安全
(二)兽医临床用药的现状
队伍缺乏 临床缺乏
滥用现象触目惊心!!!
第二讲兽医临床药理学基本术语
一、兽医临床药理学 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新的生物等效性参数
生物等效性参数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在探索更合适的评价生物等效性 的参数。在生物等效性评价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 用AUC代表药物吸收的程度,不仅适用于单剂量和多 剂量研究,而且适用于速释和控释制剂。但对选择 用于反映吸收速度的药动学参数,则存在较多争议。 在多数国家药政管理部门的指南中,仍将Cmax和 Tmax作为反映吸收速度的考核指标。
美国basson认为,Cmax测定的是药物的最终吸收,而Tmax
能够反映药物的吸收速度,因此他提出在预计的吸收相内以 等时间间隔采点来确定tmax,使其构成一个计数过程,这就 为比较两种或多种处方的吸收速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 他还建议将Cmax的作用限制为考察“突释效应”,以评价 药物的安全性。
由于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机制不同,有的药物的作用
强度往往有自限性(为受体饱和),并不能随着血药 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有的药物在体内生成的活性物质半衰期长,作用时 间也长,往往在原药血药浓度已经降低之后仍能保 持有效作用。 因此这两条曲线在形状上也可能有所不同。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1 总论1.1 绪言1.1.1 药物与毒物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各种化学物质。

毒物:是指能对动物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药物超过一定剂量或用法不当,对动物也能产生毒害作用,所以在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1.1.2 制剂与剂型原料药在使用前要加工制成一定包装或规格的药品,称为制剂;经加工后的制剂有各种形式,即称为剂型。

临床常用的剂型一般分为3类:①液体剂型;②半固体剂型;③固体剂型。

1.1.3 兽医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①药效学;②药物动力学。

1.2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1.2.1 药物的作用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作用。

凡能使机体生理和生化反应加强的称为兴奋,主要引起兴奋的药物称为兴奋药;而使机体能活动减弱的称为抑制,主要引起抑制的药物称为抑制药。

1.2.2 药物的作用方式药物有的在用药局部发挥作用,称为局部作用,如松花油涂搽皮肤,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末梢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

有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而发挥作用,称为吸收作用或全身作用,如吸入麻醉药或全身麻醉药。

药物吸收后直接到达某一器官产生的作用,称为直接作用或原发作用,如强心苷洋地黄被吸收后,对心脏产生直接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而强心作用的结果,间接增加贤的血流量,表现利尿作用,使心脏性水肿得以减轻或消除,这种作用称为间接作用,又称炒继发作用。

1.2.3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机体各组织和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表现强弱有明显不同的药物效应。

1.2.4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物对动物疾病产生好的治疗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也会产生与治疗无关的作用,甚至对机体不利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又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一般分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药物副作用是指用治疗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是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

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341P)

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341P)
➢药理学它不同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药学、 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区别,而药理学 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 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也可为研究、开发 新兽药提供线索。
3
第一节 总论
➢药物是指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药物在畜牧 业上的应用就称兽药。旧的兽药含义是指用于预防、诊断、 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现代兽药的含义无论从用药的对象, 还是用药的目的上均已超过这一范畴。
88
第一节 总论
2、内容: 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制剂、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禁 忌症等,此外还有药物的来源、性状、化学结构等内容。
9
第一节 总论
3、目的: 经过兽医药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防治
畜禽等动物疾病的基本规律,在未来兽医实践中能够 准确选药,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的性能和作用,为 新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为促进保障社会畜牧业 的发展服务。
➢ 1987年5 月21日 , 国务院 发 布的 《 兽 药管理 条 例 》 第48 条规定,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 有目的的调节生理机能而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 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
44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总论从兽药的定义可以看出,一种物质是不是兽药应 从以下三方面来衡量判断。 ➢1、具有一定的药效(即具有一定的功能)。一种物质 具有某种药效是划入兽药的基础,如预防疾病的功能, 治疗疾病的功能,诊断疾病的功能或者有目的的调节生 理机能的功能。只要具有上述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物质 才能划入兽药范围,否则就不叫兽药。
13
第一节 绪论

兽医药理学电子课件(最新版)(免费) - 副本

兽医药理学电子课件(最新版)(免费) - 副本

兽医药理学(最新版)一、药物的概念1.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The word drug is derived from the old French “drogue”, which meant herb(草药)。

从理论上讲,凡能通过化学反应影响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器官功能及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

此外,兽药还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毒物(Poison):是指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药物超过一定计量也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药物与毒物间仅存在剂量的差别,没有绝对的界限,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也可成为毒物。

2.分类1)天然药物如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

2)合成药物如各种人工合成的化药、抗菌药物等。

3)生物技术药物即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产生的药物上述药物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Dosage form,简称剂型),如粉、片、注射剂剂型是一个集合名词,其中任何一个具体品种,则称为制剂(Preparation)。

剂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

药物的有效性首先是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但仅有药理作用而无合理的剂型,势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先进而合理的剂型利于药物的贮存、余数和使用,而且能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发挥最大疗效。

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学基础学科。

其内容主要是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作用和应用范围,此外,还有药物的来源或性状、化学结构、制剂、用法和用量等。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第一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概念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药物与机体细胞大分子间的初始反应。

最新《兽医药理学》PPT课件

最新《兽医药理学》PPT课件
《兽医药理学》PPT课 件
一.抗菌药
• 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供全身或局部应用 的各种抗生素及其它化学药品的统称.抗 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 其他病原微生物是一类化学物质。
四、如何正确使用兽药
• 用药的一般原则:
1、确切诊断,正确掌握适应症。
• 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用药:
1、禽类对磺胺药的吸收率较高,不宜大剂量或 长期应用。
2、禽类肾功能较弱,对以原型经肾排泄的药物 敏感如:新霉素、金霉素
3、禽类缺乏味觉,对苦味药、食盐等照食不误, 易引起中毒。
4、禽类有丰富的气囊,气雾给药效果好。带禽 消毒时不宜选用味道大的消毒剂,以免引起呼 吸道病。
• 硫氰酸红霉素: 1、 NaHCO3有利于本品吸收 2、与林可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拮抗 • 林可霉素: 1、口服补液盐、维生素可减少本品副作用 2、与四环素、诺氟杀星有协同作用 • 磺胺类: 1、与抗菌增效剂协同、与土霉素相加 2、碱性电解质可减少肾毒性 3、与青霉素类有拮抗作用 • 喹诺酮类: 1、与青、氨基糖甙类、TMP、林可协同 2、与利福平、氯、呋喃、茶碱拮抗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9
克 6、庆大与NaHCO3联用毒性增加
• 四环素类: 1、与同类药、非同类药(泰妙菌素、泰乐菌素)
有协同作用
2、TMP可增强本品作用 3、与庆大合用可增强对绿脓杆菌的杀灭作用 4、适量的硫酸钠(1:1)有利于本品吸收 5、碱性电解质不利本品吸收 • 氯霉素类: 1、与强力、土霉素协同 2、与林可、红、青类拮抗 3、与铁剂、叶酸、VB12拮抗 4、不与酸、碱、收敛、吸附药配伍 5、产蛋鸡禁用(免疫抑制、破坏卵细胞)
5、禽类无汗腺,用解热镇痛药抗热应激,效果 不理想。多选用维生素C、小苏打等代替。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很多药物在适当剂量时仅对一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不发生作用。

2、细菌的耐药性:细菌与药物反复多次接触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导致药物对该细菌的抗菌效能降低甚至消失。

3、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在此范围内,机体不会发生中毒,而且随剂量的增加,药效也随之增强。

4、局部麻醉药:一种能可逆地阻断柑橘神经末梢或神经干的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组织的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5、联合用药:临床上为了增强药物的效果,减少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治疗不同症状或并发症,常常在同时或短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1、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对宿主没有或毒性很小,临床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药物2、半合成抗生素:用部分人工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的方法制造而得的抗生素。

3、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旦产生, 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

4、交叉耐药性: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Cross Resistance) ,根据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之分。

5、抗菌药: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6、消毒药: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7、防腐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8、抗菌增效剂:是一-类于某类抗菌药物配伍使用时,以特定的机制增强该类抗菌药物活性的药物。

9、抗菌谱: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

10、广谱抗菌药:指-类可抑制或杀死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

11、最低抑菌浓度(MIC) :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12、最低杀菌浓度(MBC) :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

兽医药理学课件

兽医药理学课件

加强兽药使用监管
规范兽药使用行为,加强兽药生产和 销售环节的监管,防止滥用和非法使 用。
提高检测能力
加强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发和人才培 养,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兽药残留标准和检测方 法的研究与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和 先进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CHAPTER 06
抗肿瘤药的适应症
抗肿瘤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疾病 ,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在 兽医临床中,抗肿瘤药也用于治疗动 物肿瘤疾病。
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主要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代 谢、分裂繁殖等过程,从而达到抑制 或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不同种类的 抗肿瘤药作用机制不同。
抗肿瘤药的副作用
长期使用抗肿瘤药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骨髓抑制、脱发等副作用。因此, 使用抗肿瘤药时应遵循兽医的建议和 指导。
兽医药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 规范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伦理问题
实验动物选择
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狗等,以满足 实验需求。
伦理考虑
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遵循伦理原则,如减少动物使用、减 轻痛苦、无虐待等。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分组、给药方式、 剂量选择等。
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的作用机制
抗寄生虫药的适应症
抗寄生虫药的副作用
抗寄生虫药是一类能够杀灭或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主 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包括抗蠕 虫药、抗吸虫药、抗绦虫药等 。
抗寄生虫药主要通过干扰寄生 虫的代谢、神经传导或繁殖等 过程,从而达到杀灭或驱除寄 生虫的目的。不同种类的抗寄 生虫药作用机制不同。

兽医药理学讲义

兽医药理学讲义

兽医药理学讲义目录第一章总论··································································- 2 -§1-1概述··································································- 2 -§1-2药效学·······························································- 2 -§1-3药动学·······························································- 5 -§1-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7 -§1-5兽药的分类、制剂及处方·······································- 7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 10 -(一)基本概念························································- 10 -(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 11 -1. 磺胺类药物:(第一个百浪多息) ·························- 11 -2. 喹诺酮类药物···················································- 12 -(三)抗生素···························································- 13 -1. 主抗G+菌的抗生素············································- 14 -2. 主抗G-菌的抗生素 ············································- 14 -3. 广谱抗生素······················································- 14 -(四)消毒防腐药·····················································- 15 -(五)特效解毒药·····················································- 16 -第一章总论§1-1概述兽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生理机能,而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3章).ppt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3章).ppt

疼痛: 是多种原因(疾病、 伤害刺激)所致的常见症状, 使患者产生痛苦的感觉,影 响病人情绪,尤其是剧痛, 还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 至休克,适当选用镇痛是必 要的
镇痛药: 消除或减轻疼 痛的药物,镇痛时病人 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 受影响。
伤害性刺激使受损Biblioteka 织细胞释放致痛化学物质, 它们来自: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在正常情况下约有2030的阿片受体与脑啡肽结合起着疼痛感觉的调控作用维持正常痛阈发挥生理性止痛机能镇痛药的作用是激动阿片受体激活了脑内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则可能是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阿片肽而发挥作用的啡肽可能通过抑制感觉神经末梢释放一种兴奋性递质p物质从而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
在体内存在有“抗痛系统”,它由脑啡肽神经元、 脑啡肽及阿片受体共同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约有 20%~30%的阿片受体与脑啡肽结合,起着疼痛感 觉的调控作用,维持正常痛阈,发挥生理性止痛机 能,镇痛药的作用是激动阿片受体,激活了脑内 “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 用。
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则可能是通过与不同脑区的 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阿片肽而发挥作用的 。而脑
1.麻醉前给药 在麻醉前先给予某些药物,以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或增强麻醉药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的情况 从以下几类药物中选取合适的药物以达到目的: ⑴ 安定镇静药:如氯丙嗪、乙酰丙嗪等。因氯丙嗪等有抗节律不齐、抗组胺、抗呕吐效果。 ⑵ 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如赛拉嗪,随着剂量的增加能引起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 ⑶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等,在麻醉前给药时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上呼吸道和唾液腺的分泌作用。 并可防止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心率减慢。 2.基础麻醉 先应用一种作用较持久的全麻药使动物进入浅麻醉,作为基础,然后再用吸人麻醉药以维持 麻醉作用。具有缩短兴奋期,加强麻醉强度作用。 3.混合麻醉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混合在一起进行麻醉,以增强麻醉效果减低药物的毒性,如水 含氯醛—硫酸镁注射液。 4.配合麻醉 以某种麻醉药为主,同时配合其他药物进行麻醉。例如,先用水合氯醛以达到浅麻醉,在手 术时再用普鲁卡因,这样,可降低水合氯醛的用量和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对麻醉药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作用的顺序是大脑皮层、间脑、中 脑、桥脑和脊髓,最后为延脑。麻醉结束后,血药浓度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以相反 顺序恢复其兴奋性,表现动物的苏醒。 由于吸人麻醉是通过吸气使药物进入循环,又经呼吸从循环排出体外。因此,只要机体的呼 吸与循环保持正常,麻醉药可迅速排出。由此可见,脑组织中血药浓度的上升产生的麻 醉作用是一个由浅人深的连续过程,通过吸人麻醉,可以观察到麻醉分期的存在,而注射麻 醉中,因血药的迅速上升,而没有明显的麻醉分期表现。

《兽医药理学》讲义122

《兽医药理学》讲义122

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分两类:受体机制和非受体机制。根据药物的作用
6
机制不同将药物分为两类: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1 受体 :是指能与药物结合产生效应的细胞成分,是存在于细胞膜 上或细胞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 2 受体作用的功能及作用方式 3 受体学说:包括占领学说和速率学说等。 (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1、对酶的作用;2、影响离子通道;3、对核酸的作用;4、影响神 经递质或体内自体活性物质;5、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6、 免疫功能;7、理化条件的改变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药物的广义性与二重性 2 举例说明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及其意义 影响
(placental barrier) (四) 药物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指药物在体内经化学 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又称药物代谢 (metabolism) 。 1 药物转化的结果,即使药理活性发生改变,主要包括:灭活 (inactivation) 、活化(activation)或生物毒性作用(biotoxication) 2 转化场所:主要在肝脏,其次为血浆、肾脏、胎盘、肠粘膜 3 药物转化的方式及酶系 ⑴方式 药物在体内转化的方式有氧化、还原、分解和结合四种。其 中氧化、 还原和水解反应通称为 I 相反应, 结合反应又称 II 相反应。 ⑵酶系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参与生
极量 (maximal dose) 、 最小中毒量 (minimal toxic dose) 、 致死量 (lethal dose)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 药物的常用量或治疗量一般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极量小。 2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与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兽医临床药理学教案

兽医临床药理学教案
兽医临床药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兽医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兽医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课堂讲授(Powerpoint演示结合板述讲解)
备注
—尸片 早节
第二章 兽医药物动力学基础(第1-3节)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一般掌握兽医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专业述语,熟练掌握药物动 力学房室模型理论,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解方法和新兽药临床给药剂量 方案的拟订。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药物作用特点与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难点:药物作用机制。
教学进程
(含早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三章临床药效学基础
第一节药物作用特点
作用的不冋类型
基本作用
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不同水平的作用
选择性
效能和效价强度
效应、量反应、质反应
第二节药物作用机制
非特异性机制与特异性机制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参数求解方法 难点:多剂量药动学模型与剂量方案的拟订。
教学进程
(含早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二章兽医药物动力学基础
第二节药物动力学一室模型
无吸收一室模型
血药浓度时间函数方程
一室模型参数的计算
几个重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概念与估测 消除半衰期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方法:提冋
什么叫基因靶向治疗? 什么叫G蛋白偶联受体? 药物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课堂讲授(Powerpoint演示结合板述讲解)
备注
—尸片 早节
第四章 新药评价原则(第1-3节)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新兽药评价的法规要求;一般掌握新兽药评价专业基本要 求;熟练掌握新药临床前评价的原则和临床评价原则。同时应掌握新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临床药理学(Veterinary Clinical Pharmacology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tion )第一节兽医临床药理学概况一、定义兽医临床药理学( Vet. Clinic. Pharmacol. )是一门以动物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动物和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其实质是利用动物实验方法并最终获得动物临床前药理学研究结果,以求得合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动物:畜、禽、鱼、蜂、蚕临床药理学在人医上是20 世纪30 年代发展并成为一门学科,兽医临床药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到上世纪80 年代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在此之前“神农尝百草” ,中草药是否有药用价值,神农亲自品尝,当然冒着中毒的危险,这也算临床药理学的前身。

有记载:“君有病饮药,臣先尝之” ,意思是黄帝有病要吃药之前,臣(小官)要预先尝其味,知其性,确认有效无毒之后,君才饮用。

臣先尝之,即所谓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雏形,君有病饮药即药物治疗学的雏形。

二、兽医临床药理学定位(一)兽医临床药理学是兽医药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兽医药理学研究中的最后综合阶段。

其研究范畴包括一种新药从开发,药效学评价、药动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到临床应用过程。

是新药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

(二)与药物治疗学区别( Therapeutics ):药物治疗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临床适应症,提高疗效,降低毒性,达到合理应用。

应该说临床药理学是药物治疗学的基础,药物治疗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组成部分。

临床药理学,此外,也是应用药理学(Applied Pharmacokogy)的补充和修正。

如瘦肉精(克伦特罗) 93-97 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8 年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

第二节兽医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一、药效学研究( Pharmacodynamics) 药物的有效性是评价药物最重要的依据,判断一个物质药效标准。

1、客观指标:呼吸、心跳、血压、尿量、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2、临床观察:包括医生诊察和病人主诉,观察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采用双盲法( Double Dlingness )或按标准分等级方法试验。

二、药物的安全性研究(Safety, Toxicology ) 一般毒性试验包括急性毒性LD5。

测定,最大耐受量测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三致”试验(致畸、致癌、致突变) 。

三、药物动力学研究( Pharmacokinetics ) 从速度论的观点出发,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量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动学研究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研究第1、2、3、5 类化学药品新药的体内过程特点;2、研究第四类新药的生物等效性( bioequivalence ),对改变剂型,仿制药品,可用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代替临床试验;3、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制定或调整用药方案(Dasage regiemen);4、研究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肝肾功能下降)药物降解速率下;5、研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例如:Davies 等1985 年报道诺氟沙星Norftoxacin 可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50%,从而引起茶碱中毒。

第三节临床药理学的任务一、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用于临床,药理学教科书很难及时全面反映其进展,因此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应该了解: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2、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3、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方案;4、准确判断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检测指标;5、掌握基本的药理药效统计分析方法。

二、新药研究与评价(New Drug Resarch and evaluation )临床药理学在新药研制与评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于许多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标准。

必须遵循两个主要原则:1、伦理学准则(保护受试者的权义不受侵犯)二次大战中日本人将中国人用来做细菌试验,不仅是违反伦理学原则,完全是一种野蛮残酷行为。

2、客观科学性要求。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Adverse drug reaction surveillance )英国采用黄卡制度(yellow Card ):即医生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就应填写黄卡向英国医药安全委员会报告,美国也有相关程序:如Medwatc医药用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

四、市场药物再评价(Re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 )(一)安全性评价:药物疗效不佳或毒性较大问题氯霉素,鸡用喹乙醇;(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在一定范围内有计划前瞻性地调研某一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评审决定是否淘汰或限制使用。

关于药物不良反应有许多评论1906年Erhlich :甲醛可固定病人体内的细菌,但也会固定病人;1664-1721 Mathew Prior: The Remedy worse than the Disese ,昨夜医生治好我的病,昨夜他又夺走我的生命。

1824年Anthony Carlisle :不要对药物的效力期望太高,因为期望太高,你就会不断对它感到失望;1789 年William withering :小剂量的毒物是最好的药物,而有效的药物用过了量也就成为毒物。

1493-1541 Paracelsus :所有的东西都是毒物,没有一样是无害的,只是剂量决定某些东西无毒。

2002 年Cao Jiyue :药物与毒物只存在量上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三)新药走向临床后的再评价:药品按是否经医师开处方分为OTC和Rx非处方药品OTC( Over-the Counter)放在柜台上出售的药品。

定义:为了达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自我保健的目的,无需医生处方,可在药店中自行购买,在规定条件下正确使用具有安全有效性药品。

环丙沙星从80年代末走向临床已有10-20 年历史,有大量的不良反应报道:(1)CNS毒性:A致癫痫,B致神经,精神症状,C CNS兴奋;(2)过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猩红热型药疹;C过敏性紫癜(有些人不明原因身上青块,紫一块,鬼摸了)皮肤过敏。

(3)血液系统毒性,HBJ WBC J;(4)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5)小动物软骨组织损伤变性坏死(小狗);(6)其他:大汗淋漓、头痛、耳鸣、双侧眼眶痛;(7)致幻作用(乙基环丙沙星);五、教学与培训第二章兽医药物动力学基础第一节兽医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与历史(一)兽医药物动力学概念兽医药物动力学(Veterinary Pharmacokinetics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兽药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过程,并用数学模型描述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

名称与定义:Gibaldi M认为:药物动力学是将动力学(Kinetics )原理应用于Pharmakon (希腊文,表示药物与毒物)的一门科学,正确的名称为药物动力学。

不标准的名称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二)药物动力学的历史1924年Widmark和Tandbery提出了开放式一室动力学模型;1937年Torsten Teorell 在“国际药效学杂志”(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Pharmacodynamics )发表题为“体内投用物质的分布动力学”,提出了二室动力学模型的假设,为药物动力学的建立研究奠定了基础。

1913 年Michaelis和Men ten提出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1958年,Lun dquist首先将酶促反应动力学的Michaelis-Menten 方程用来描述乙醇在动物体内的消除过程。

尔后由于分析化学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与检测仪器的精密度大大提高,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等分析方法的出现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重大突破和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本门科学发展至今天已成为一门新型而又成熟的科学。

在本学科中的杰出科学家代表有Dost, Kruger-Theimer, Nelson, Wagner, Riegelman ,Levy,Gibaldi, Perrier ,刘昌孝和朱家璧等,兽医药物动力学的杰出代表是Baggot JD。

我国人医药物动力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1983年,孙瑞元,黄圣凯,陈刚等举办了全国第一期药物动力学训练班;刘昌孝院士,刘定远,周怀悟,李端,魏树礼,孙瑞元、曾衍霖等分别编写了有关药物动力学专著,朱家璧先生翻译了M.吉伯尔迪编著的经典著作《药物动力学》。

张文贵、林福生、李北波等第一次系统编写了药物动力学计算机计算程序。

他们为我国的药物动力学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我国兽医药物动力学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82年在湖南长沙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兽医药物动力学训练班。

当时的六五、七五、八五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动力学研究攻关协作组是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具体研究了如青霉素类、氨基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磺胺类和兽用抗寄生虫药物在马、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猪等动物体内的吸收与消除动力学,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由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兽用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一书中。

二、药物动力学的性质、地位和研究内容一)兽医药物动力学的性质和地位兽医药物动力学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兽医药理学与数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它主要研究药物及其代谢物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量变规律,即研究动物体内药物存在的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其原理对兽医药理学、药剂学、毒理学及其新药设计和临床给药方案的拟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学好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是理解和掌握药理学中的药效动力学、毒理学中的毒物动力学、药剂学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环境卫生学中的农药及其他毒物在机体内(包括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植物)的消除或降解动力学、饲料学中的营养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动力学的基础。

兽医药物动力学也是基础兽医学特别是兽医药理学、兽医毒理学、兽医药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二)兽医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一)兽医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房室模型,找出动物机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变化过程的数学函数关系。

掌握房室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2、研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度)的理论与应用;3、研究多剂量给药药物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4、研究非线性药动学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求解方法;5、研究药物动力学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一一统计矩理论分析;6、制定临床给药剂量方案(Dosage regimens );7、研究建立药物动力学一一药效动力学联合统一模型;8、药物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