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讲课用 (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分析。
3. 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将诗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建康赏心亭风光简介:南宋词人辛弃疾,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3. 诗词解析(1)解释词语:水龙吟、建康、赏心亭等。
(2)分析诗词结构:词牌、词题、词序等。
(3)解读典故:晋代桓温、刘义隆等。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5. 艺术欣赏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比喻、拟人、对偶等。
学生欣赏并模仿诗词中的艺术手法。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预习下节课内容。
8. 板书设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忧国忧民之情艺术特色:比喻、拟人、对偶等9. 课后反思反思自身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诗;(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 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鉴赏;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包含诗歌全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等;2. 相关资料:关于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全文,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作者和。
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进行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5. 情感共鸣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二)能力目标1、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难点: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内容、考试、要求由教师讲解,分析内容和手法采取提问和讲授相结合办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语】辛弃疾,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你可曾知道,在文学之外的辛弃疾是怎样的人呢?他曾经揭竿而起,曾经威震四方,曾经率领区区五十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敌营,在五万多精兵驻守的兵营中活捉了杀死己方将领的叛徒,更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肯定他的谋略超群。
但这样一位将才,却在当时的时局之下,备受排挤,有心杀敌,但却无路请缨,终至壮志难酬。
然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壮志难伸的辛弃疾在文学方面却是成就卓著,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人称“词中之龙”。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词坛大家,主要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难”,中原沦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争此起彼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建康赏心亭登高欣赏美景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事物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为您带来该词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
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
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首先以“落魄江湖载酒行”描写了作者的行踪,给人一种游历江湖的形象。
接着,作者以“楚腰纤细掌中轻”表达了对楚女子的赞美,以青春美丽的形象衬托出忧郁的江湖身世。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道出了作者对过去高昌迷离青楼生涯的思念。
十年短暂的经历在作者的记忆中却成为了一场长久的梦,同时青楼的名声也带着一丝薄幸。
词的下半部分,“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描绘了作者登上赏心亭后遇见另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在礼仪上可能没有楚女子那般规矩,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气息。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感到有些羞涩。
最后两句“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以超脱的角度反思了世事的无常。
神仙偷渡凡人的境界,生活中的种种似乎就像是一场棋牌游戏,各种巧合和起伏已经让人难以分辨真相。
辛弃疾以婉转细腻的词语,描绘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读者的阅读与体会,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凄凉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成为辛弃疾不朽的作品之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河水流向天边,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
我看完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不要说鲈鱼肉度丝鲜美,秋风呼呼刮满天,我怎会像西晋的张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我也不会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只遗憾时光流逝,国家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注释: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gòng)恨,玉簪(zān)螺髻(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liǎo),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遥岑:远山。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用讲解
2.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 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 关键词)。
休说——不会轻易离职退隐江湖 应羞见——不屑于买田置产贪图享受 可惜——怕岁月飞逝,年华老去,报国壮志 难以实现
3.通读全词,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 词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于自 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 愤慨。
文本上片赏析
1.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 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 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苍凉空阔的意境;
江南游子的愁恨:怀念中原,报国无路。
2.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 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 言要表明的意思是什么吗?
❖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 地所造的钩形兵器。“吴钩”本是战场上 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 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 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 来了。
❖ 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表示胸中有说不 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 悲愤的心情。
眺望远处的山岭,像美人头上的玉簪和发 髻,仿佛在向人们倾述内心的忧愁和愤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在落日斜照的城楼上,在失群鸿雁的叫声 里,流落江南的游子伫立远望。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吴钩看过,把栏杆拍遍,但没人能领 会我登楼远望的用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辛弃疾
•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 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 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 以濯吾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上课专用
移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 以落日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危殆, 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 溪云初起日沉阁
断鸿 借雁之哀鸣以渲染环境的凄凉哀怨,也是象 征自己飘离失所的身世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希望能够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
3.体会词人情感,感受诗人形象
诵读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希望能够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
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读出栏杆
拍遍的苦闷悲愤。读出词人壮志难酬
的痛苦。
品读
登建康赏心亭 古人登高望远,往往把自己际遇寄托,体悟情感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 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 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其实 是人心中有仇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是 在献愁供恨。
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读出栏杆
拍遍的苦闷悲愤。
张翰 —— 莼鲈之思 休说,耻于归隐 许汜 —— 求田问舍 羞见,羞于营私 刘备 —— 雄才大略 才气,忧国忘家 桓温 —— 树犹如此 可惜,时不我待
乐于归隐 钻营私利 心怀天下
时光流逝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
剑刻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
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
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 望眼欲穿的形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_自己上课用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 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 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 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 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 呢?” —— 《三国志〃陈登传》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 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 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 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2.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吗?它们又表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 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 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 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 知己。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于种种情 绪激荡之下,墨客文人多生望远登高之意, 或游目览胜,明理致知,或抒怀写志,怀 人思乡。于是,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 情思涌上心头,有长江大湖、白云红日, 枝头杨柳、陌上繁花;有豁达心胸、豪情 壮志,几许闲愁、无限悲凉。高楼一上, 在自然和个人的观照中,在历史和现实的 对比中,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许许多 多的锦绣辞章便蓬勃而生了。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 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它表现了词人怎样 的心情? 应为“溪头路转,忽见社林边旧的茅店”。 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 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 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 喜之情。
上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备战,一边又劝韩侂胄不可草率冒进。
宁宗开禧元年,因与韩意见不合而遭弹
劾罢官,回到瓢泉,其理想壮志彻底破
灭。
开禧二年,韩侂胄北伐,大败而归。
开禧三年,朝廷为了借重辛弃疾的威望挽
救危机,诏命辛弃疾为试兵部侍郎,辛弃
疾上章辞免;后朝廷又决定起用他为枢密
都承旨,此时辛弃疾已重病卧床,不久便
ks5u精品课件
• 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 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 •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 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 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 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 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 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 怎么还没有回乡?
第二时期:南渡初期。
辛弃疾南归后只担任过一些闲散官职。
但他的爱国热情不减,积极建言献策:乾
道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
又给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全面、精辟
地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进取方略,显示了
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有 政绩;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 狱,镇压了茶商军,因功加官。此后又历 任京西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 使、转运使等职。在整治地方、惩办贪官、 平定暴乱、发展生产方面颇有成绩。淳熙 八年冬,他被诬以贪污等罪名革职。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 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 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 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作者简介
杨炯
唐代文学家,擅长写作诗歌,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
文学成就
杨炯的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巅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世佳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誉为杨炯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高超的诗歌才华。
赏心亭的文化意义
1
审美价值
2
赏心亭所展示的园林艺术和诗意描写,
结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描述赏心亭的美丽与情感,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 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ppt课件完整版
水龙吟是唐代文学家杨炯的作品之一,其中的《登建康赏心亭》是他最著名 的篇章之一。
赏心亭的背景介绍
建康古城
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南京 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花木繁茂的园林
赏心亭所在地的园林充满了美丽 的花木和景色优美的建筑。
湖光山色பைடு நூலகம்
湖水清澈,山峦起伏,与赏心亭 相得益彰。
赏心亭所在的园林充满了人们精 心设计的美丽景观,让人心生向 往。
赏心亭的历史价值
1
历史沉淀
赏心亭经过千年的岁月,承载了历史的痕迹和变迁,是历史的见证者。
2
文化传承
赏心亭所代表的园林文化和诗歌艺术,不仅在当代依然有影响力,更为后人传承。
3
保护与研究
保护和研究赏心亭,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贡献。
3 情感表达
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美的痴迷与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唐代壮丽的豪迈,又有细腻而深情的 描写。
赏心亭的艺术特点
独特的建筑风格
赏心亭融合了汉、唐、宋等多个 时期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特且 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第二课时》公开课 优秀课件 精品PPT
时代不幸:在他出生前的13年,北宋遭遇 了最惨痛的“靖康之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历 城也沦于金人之手。在金人铁骑的践踏之下, “号泣动于乡里,嗟怨盈于道路”(《金史·兵 志》),而南宋朝廷却偏安江南,不思恢复。 家庭熏陶:辛弃疾的祖父虽是一个降金的 小官,但却不忘家仇国恨,时常教导他伺机报 “君父不共戴天之仇”。
作者围绕“登亭”写了哪些内容? 上片写登亭所见清秋之景,景中含情;下片写登 亭所抒悲愤之情,情因事生。
法国著名学者帕斯卡说过:“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 的就是想象力。”女生们,你们想不想也与神靠得近一点?请选 择上片中最喜欢的一句,把它改写成散文;男生们,古人云“不 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就是动笔墨的方法,请选择上片中最 有感触的一个字、一句词,写点评。 示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点评: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浩浩荡荡的长江 水流向遥远的天际, 秋色更显浩渺辽阔。纵目远眺,那千姿百态 的山峰,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的螺 形发髻,可是带给我的却是和秋色一样无边无际的哀愁。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 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 身都是愁。 填空: 第一首词主要是_____, 运用典故抒发___________ 的 “闲愁”;第二首词主要是写景, 运用______ 表达自 己壮志未酬、白发徒增的____________。
经历坎坷:辛弃疾年过弱冠,便结集民众两千余人,在 济南南郊山区进行反抗金人统治的活动。不久,并入耿京领 导的拥有二十余万民众的义军,担任掌书记一职。次年,辛 弃疾建议耿京归附南宋朝廷。获准之后,他作为义军的重要 代表之一,到建康(今南京)面见宋高宗赵构以及南宋一班 将相大臣,完成了归附洽谈事宜。北返途中,他率领五十骑, 于五万敌军中智擒谋害耿京后投敌的张安国;动员了一万余 名原义军民众,日夜兼程,南归宋朝。但南归后到写作本词 的12年间一直没有机会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朝廷对他一直 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无论出仕或归隐,他都从没 放弃过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和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 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临死大呼 三声“杀贼! 杀贼! 杀贼!”,含恨而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作品原文:水龙吟·登建康⑴赏心亭⑵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⑶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⑷。
落日楼头,断鸿⑸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⑹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⑻。
可惜流年⑼,忧愁风雨⑽,树犹如此⑾!倩⑿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⒀,揾⒁英雄泪!作品注释:⑴建康:今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cén):远山。
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唐·韩愈《城南联句》)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⑹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⑺“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⑻“求田问舍”三句: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2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1) 尽西风,季鹰归未?
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 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 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 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 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 “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 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 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 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 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 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 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 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
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
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 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 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 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 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 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 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 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 心酸楚可想而知.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 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它们又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 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 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 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 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 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 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 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 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 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 尽情抒发内心块垒。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豪放派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辛弃疾豪放派诗歌风格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辛弃疾的诗歌,感受其豪放派风格。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写一篇关于辛弃疾诗歌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PPT
古典诗词里的“断鸿”(孤雁)意象
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 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
如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行人断,边秋一雁声。” 李颀《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 客中过。” 写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写人。或怀人念远,或睹物思乡, 或自伤孤寂。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 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译文: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 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 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 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如芳香甜美的荣华 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古典诗词里的“吴钩”意象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 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 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 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 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知人论世(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孔武有力武艺高强 抗金义军 五十余骑 46年 68岁 600多首
古典诗词中的“落日”(夕阳)意象
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激昂之志 二.“夕阳临水钓,春雨向旧耕”——生归隐之情 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羁旅之思 四.“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惜别之情 五.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抒迟暮之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上课用
(3)作者登建康赏心亭,有几层登 临之意?
三、成果展示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 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水天 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气象宏大 的画面。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 情之景,表达了作者飘零江南的愁恨、抑 郁和孤独之情。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辛 弃 疾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心 亭
学习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人 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一、检查预习
辛弃疾(1140—1207), 字 幼安 ,号 稼轩,济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 南宋著名词人。艺术 风格以 豪放 为主,与 苏轼并称为“ 苏辛 ”,传世词有600多首, 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 诉 壮志难酬 的悲愤,乃“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五、检测反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1.这首词上片勾画出的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 特点?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的夏夜是优美的; 月光惊动了鸟鹊,清风惊醒了鸣蝉,农村夏夜 是宁静的;一片片蛙声是在诉说丰收景象,夏 夜的气氛又是热闹的、欢乐的。最主要的艺术 手法是衬托,用鹊声、蝉声、蛙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 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 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 3、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 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 意”? •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公开课讲课文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 分析。(4分)
答:诗歌描写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土、燕子以及
沙洲、鸳鸯等景物。 营造景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意境, 表现了 诗人境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现在五页,总共十九页。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辛心
弃 疾
亭
现在六页,总共十九页。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
2、能够赏析景色和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 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在用心领悟的基础上,能用准确流畅的文 字书写自己对辛弃疾的独特感受,培养爱国 情操。
现在七页,总共十九页。
• 学习目标: • 1、读一读,悟感情。 • 2、赏一赏,探意蕴。 • 3、写一写,谈感受。
典故的作用:
运用典故,既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加 内容的丰富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 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张翰 —念鱼归隐—不为贪享乐而归,而不
下片: 为国奋斗
用典 许氾 —谋取私利—为国为民,不谋私利
借古抒 怀
刘备—雄才大略—追慕英雄,雄心壮志
桓温 —时光流逝—年华消逝,壮志未酬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登
袖,揾英雄泪?
建水
康 赏 心
龙 吟
现在十一页,总共十九页。
• 合作探究一 • 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照应?上片、
下片各写什么?
无人会,登临意 上片: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 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 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 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 “以文为词”的特色。
主 题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 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 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 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 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 的爱国之情。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 意境却极沉郁。” ——《白雨斋诗话》
艺 术 特 色
(一) 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 融。 (二) 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 而贴切,深沉而含蓄。 (三)采用白描、反衬的手法塑造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
话》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 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 宋,原是以宋朝为 声里,江南游子。 自己的故国,以江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 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王朝。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根本无北伐收复失 ——李商隐《登乐游原》 地之意,也不把像 辛弃疾一样的有志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 者飘零的身世。 之士看作自己人, 对他一直采取猜忌 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 排挤的态度,致使 辛弃疾觉得他在江 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 心头郁结,得不到慰籍。
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 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 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 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乡思 、仇恨、激愤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掌握生字读音;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充满感情的朗读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 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 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 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 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 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 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 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求田问舍”是再次用典, 一方面是表明自己不愿弃官回乡 作富家翁,同时也是对朝廷那些 不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官 贵人的讽刺。
第三层: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
“登临意”之三:
桓温北伐时的感慨“树犹 如此,人何以堪!”反映了作 者对朝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 北伐无望的愤慨。
第四层:倩何人唤取,红巾 翠袖,揾英雄泪?
总 结 梳 理
3.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 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 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 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 明什么?
(1)尽西风,季鹰归未?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 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 鲈鱼,于是弃官回乡。 ——《晋书·张翰传》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 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 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 发了对金人仇恨、南宋朝廷的激愤, 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 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 “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 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 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 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 中原的奋斗。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 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 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 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赏 析
上 片
第一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去秋无际。
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 流。” ——李煜《虞美人》
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 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水天 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 (磊落的) 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2.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吗?它们又表达了 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 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 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 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 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 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 恢复 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 却无 人是知己。
直抒胸臆, 第四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此时作者思 无人会,登临意 无人会,登临意 。 潮澎湃心情 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 登临意? 激动。但作 收取关山五十州。” 者不是直接 —— 李贺《南园》 用语言来渲 染,而是选 “醉里挑灯看剑, 用具有典型 梦回吹角连营。” 意义的动作, ——辛弃疾《破阵子》 淋漓尽致地 拍栏干 :“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抒发自己报 ——北宋刘概 国无路、壮 “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志难酬的悲 ——辛弃疾《摸鱼儿》 愤。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享 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 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 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 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 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 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 《稼轩长短句》。
3.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 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 说明什么? 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 看出辛弃疾对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 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抗击 金兵,洗雪国耻。 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自 己已经渐渐衰老,可是祖国仍处在 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 志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 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 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 辛 词 比 较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 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 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 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 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 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1.直译上片。
总 结 梳 理
2.思考: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 雄浑辽阔,显得空寂 苍凉。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比喻。 清秀之美。 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 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疾曾亲率 50 骑, 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 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的长 官),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闲居江西 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 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久于其 位,抑郁而殁。
失群的孤雁, 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 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水天 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气象宏大, 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 , 笔力迥劲。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 有情之景,表达了作者飘零江南的愁恨、 抑郁和孤独之情。
举目远眺, 那一层层、 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一叠叠的远 山,有的很 山: “水是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象美人头上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 插戴的玉簪, 何因而至? ——韩愈《咏桂林山水》 有的很象美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人头上螺旋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 ——皮日休《缥缈峰》 形的发髻, 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景色算上美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景,但只能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引起词人的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故不 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 忧愁和愤恨。
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由 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 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 法 ——借景抒情
内 容 赏 析 下 片
《水龙吟》下片
第一层:休说鲈鱼堪脍,尽 西风,季鹰归未? “登临意”之一:
“张翰思归 ”一典,写明 不愿忘怀时事,弃官归隐,表白 抗金的决心。
第二层: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登临意”之二: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 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 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 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 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 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 呢?” —— 《三国志·陈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