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美莫 芹随 悲鸿 黍雁 冀南 南飞 宋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坡
.
1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 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 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 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 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 院别称)
登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
11
.
12
1.直译上片。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1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亭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
术风格以 豪为放主,与苏轼并称为“ ”,
传苏世辛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
发
强,烈倾的诉爱国热情的悲愤,壮.
6
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 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 想的教育。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 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 救国的活动。不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 害,辛弃疾激愤万分,以五十骑人马,直 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兵包围, 驰奔南宋。
.
19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坡
.
1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 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 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 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 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 院别称)
登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
11
.
12
1.直译上片。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1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亭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
术风格以 豪为放主,与苏轼并称为“ ”,
传苏世辛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
发
强,烈倾的诉爱国热情的悲愤,壮.
6
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 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 想的教育。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 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 救国的活动。不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 害,辛弃疾激愤万分,以五十骑人马,直 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兵包围, 驰奔南宋。
.
19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课件(32张PPT)
• 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
• 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 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
辛词的艺术特色
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 艺 术 《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场景;“挑灯看 特 剑”的将军; 色 《水龙吟》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永遇乐》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词,完成题。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 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遣兴∶遣发意兴;觉:觉悟;信着:随便写;何 如:怎样。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中陈登在许汜拜访时,对他很不礼
貌,不和他谈话,让他睡下床,自己睡高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
备,刘备对许汜说:“如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人人希望你
能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志,而你却只知买田置屋,没有可取的言论,
这是陈登所憎恶的,怎能会和你交谈呢?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
楼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3.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 艺 术 《水龙吟》中,全词在苍凉浑茫的主色上,又以“玉簪螺髻” 特 “红巾翠袖”添抹了一些清秀婉丽的色彩,豪艳相映,刚柔相济。 色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 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 完善而达到高潮。
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 色方面的相同点。
辛词的艺术特色
2.以文为词,用典抒情 艺 术 通过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既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又 特 丰富诗歌的内容。 色 《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借桓温的典故表
• 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 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
辛词的艺术特色
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 艺 术 《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场景;“挑灯看 特 剑”的将军; 色 《水龙吟》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永遇乐》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词,完成题。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 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遣兴∶遣发意兴;觉:觉悟;信着:随便写;何 如:怎样。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中陈登在许汜拜访时,对他很不礼
貌,不和他谈话,让他睡下床,自己睡高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
备,刘备对许汜说:“如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人人希望你
能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志,而你却只知买田置屋,没有可取的言论,
这是陈登所憎恶的,怎能会和你交谈呢?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
楼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3.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 艺 术 《水龙吟》中,全词在苍凉浑茫的主色上,又以“玉簪螺髻” 特 “红巾翠袖”添抹了一些清秀婉丽的色彩,豪艳相映,刚柔相济。 色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 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 完善而达到高潮。
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 色方面的相同点。
辛词的艺术特色
2.以文为词,用典抒情 艺 术 通过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既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又 特 丰富诗歌的内容。 色 《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借桓温的典故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整版课件
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愿意做一个 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恒温 叹息
揾英雄泪:不能
表达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 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自伤 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 与慰藉。这里的“英雄”既指恒温也指 自己。
三、本词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 意”的?
1.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 鸿意象的描写来烘托登临意。
上片写景,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 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闻所 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 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 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怀。
1.背诵默写此词。 2.体会本词的豪放词风,指出它的具体表现。 3.积累成语“美芹之献”“求田问舍”
美芹之献:谦辞。言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 道置产业,谋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打拍栏 杆来发泄。寄寓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之情。
2.下片用了哪些典故?突出了形象什么特 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张翰 归隐
休说:不会
许汜 求田 应羞见:不愿
表达了自己不会像季鹰那样置国事不 顾而辞官归乡,也写出了有家难归的 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 的激愤。
书记”,于万人之中取叛敌首领首级。23岁到42岁 :雄心 勃勃,上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方略,但未被采纳。在 湖南任上,创置“飞虎军”,雄镇一方。43岁到67岁: 遭弹劾被迫归隐18年,六十四岁时,宰相主张北伐, 年迈的词人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可以说,他一生都在
恒温 叹息
揾英雄泪:不能
表达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 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自伤 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 与慰藉。这里的“英雄”既指恒温也指 自己。
三、本词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 意”的?
1.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 鸿意象的描写来烘托登临意。
上片写景,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 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闻所 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 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 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怀。
1.背诵默写此词。 2.体会本词的豪放词风,指出它的具体表现。 3.积累成语“美芹之献”“求田问舍”
美芹之献:谦辞。言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 道置产业,谋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打拍栏 杆来发泄。寄寓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之情。
2.下片用了哪些典故?突出了形象什么特 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张翰 归隐
休说:不会
许汜 求田 应羞见:不愿
表达了自己不会像季鹰那样置国事不 顾而辞官归乡,也写出了有家难归的 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 的激愤。
书记”,于万人之中取叛敌首领首级。23岁到42岁 :雄心 勃勃,上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方略,但未被采纳。在 湖南任上,创置“飞虎军”,雄镇一方。43岁到67岁: 遭弹劾被迫归隐18年,六十四岁时,宰相主张北伐, 年迈的词人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可以说,他一生都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 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 登临意”相呼应。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 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2024/10/20
23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眼在哪里?它的含 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
2024/10/20
24
1.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两 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 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5
阮郎归 辛弃疾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 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 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解】招魂:《楚辞》名篇,屈
原为楚怀王招魂。儒冠多误身:杜
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诗
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赏析】淳熙六年,作者任湖南转
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 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 怕会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 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 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用红巾翠袖揩拭英 雄热泪?
2024/10/20
10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辛弃疾自江北来南宋已有 十多年。因他身份特殊,朝廷一直不重用他。 辛弃疾是仕金官员后代,曾参加农民义军,还 是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这三重身份,都犯了当 权者的忌。朝廷只给他地方官职,决不肯让他
2024/10/20
23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眼在哪里?它的含 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
2024/10/20
24
1.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两 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 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5
阮郎归 辛弃疾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 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 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解】招魂:《楚辞》名篇,屈
原为楚怀王招魂。儒冠多误身:杜
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诗
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赏析】淳熙六年,作者任湖南转
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 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 怕会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 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 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用红巾翠袖揩拭英 雄热泪?
2024/10/20
10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辛弃疾自江北来南宋已有 十多年。因他身份特殊,朝廷一直不重用他。 辛弃疾是仕金官员后代,曾参加农民义军,还 是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这三重身份,都犯了当 权者的忌。朝廷只给他地方官职,决不肯让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共43张PPT)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家乡沦陷,国家残破,而一人独自 徘徊于赏心亭上,就已够悲伤的了, 何况又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呢! ,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 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 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 悲苦。
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国势衰颓 的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 的孤雁也正好是飘零身世和心境孤寂的 “江南游子”即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 交融,虚实相兼,形象鲜明,含义丰富
3、树犹如此:
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 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 伤。
作者的用意:
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北 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人已渐渐 老去,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表达了自己 的无奈、遗憾和悲愤之情。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作用: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 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 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字词积累
岑cén:小而高的山。 簪zān:别住头发的簪子。 游子:久居外乡的人。 吴钩:钩,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 故称。 脍kuài:把鱼、肉切细。 揾wèn:拭擦。
朗读体味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39页)
山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 目,献愁供(gōng)恨,玉簪(zān)螺髻(luó 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本句点明了时间、作者的位置和身份。 ➢断鸿:失群的大雁,失群的大雁的叫声是凄惨
的。 ➢江南游子:游子,出门在外,在异乡生活的人
。 作者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十多年,渴望率领
这首词就作于他南归十二年之际。
辛弃疾生平 1.1140年出生于历城(在今山东济南市) 2.21岁,参加耿京组织的反抗金兵的起义队伍。 3.22岁,带部队投奔到南宋。 4.25岁,任职江阴。后任职多地,官职不高。 5.42岁,自号稼轩居士。同年被免职,此后做官时 间很少。 6.64岁,起用做官绍兴、镇江等地。后被免职。 7.68岁,去世。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 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 子站在楼上瞭望。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 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 玉簪螺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方的山丘比作 歌女插着玉簪、梳成海螺形状的发髻。
➢ 献愁供恨:远处的山丘就像歌伎插着玉簪、盘着螺形 的发髻,她们唱着无声的歌谣,让人听了,内心充满 忧愁和暗恨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luó jì)。
翻译: 眺望远处的山丘,仿佛插着玉簪、盘 着螺形发髻的歌女,在唱着让人内心充满忧 愁和暗恨的歌谣。 ➢本句作者写到了:远方的山(遥岑) ➢前两句主要写作者登高远望所见的江景和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 目,献愁供(gōng)恨,玉簪(zān)螺髻(luó 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本句点明了时间、作者的位置和身份。 ➢断鸿:失群的大雁,失群的大雁的叫声是凄惨
的。 ➢江南游子:游子,出门在外,在异乡生活的人
。 作者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十多年,渴望率领
这首词就作于他南归十二年之际。
辛弃疾生平 1.1140年出生于历城(在今山东济南市) 2.21岁,参加耿京组织的反抗金兵的起义队伍。 3.22岁,带部队投奔到南宋。 4.25岁,任职江阴。后任职多地,官职不高。 5.42岁,自号稼轩居士。同年被免职,此后做官时 间很少。 6.64岁,起用做官绍兴、镇江等地。后被免职。 7.68岁,去世。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 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 子站在楼上瞭望。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 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 玉簪螺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方的山丘比作 歌女插着玉簪、梳成海螺形状的发髻。
➢ 献愁供恨:远处的山丘就像歌伎插着玉簪、盘着螺形 的发髻,她们唱着无声的歌谣,让人听了,内心充满 忧愁和暗恨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luó jì)。
翻译: 眺望远处的山丘,仿佛插着玉簪、盘 着螺形发髻的歌女,在唱着让人内心充满忧 愁和暗恨的歌谣。 ➢本句作者写到了:远方的山(遥岑) ➢前两句主要写作者登高远望所见的江景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8张
课堂小结
作者的核心思想是报国无路、壮志难丽的愤撼不平,所 以全词始终充满着激昂慷慨的词调,放送出雄浑、高亢 的最强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用典
辛词长于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 今人、今事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统称“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 意思。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富有文采,含蓄深刻。用典或仰 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 赅,以一当十。
意境: 雄浑壮阔 苍茫悲凉
情感: 愁苦孤寂 忧心国事 思念故土
品读探究:析动作——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看“吴钩” , 拍“栏杆”这两个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吴钩”本是杀敌利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能看看,“看”吴 钩表现了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壮年无用武之地,只能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的 抑郁之气,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急切与苦闷悲愤的强烈。
品读探究:解典故
请同学们从下片中筛选,辛弃疾登上建康赏心亭后,想到了 哪些人?
季鹰归未 (张翰)、求田问舍(许汜) 刘郎才气(刘备)、树犹如此(桓温)
下片用典抒情
典故
出处
中心 态度
情感
张季鹰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
西晋 莼菜羹、鲈鱼脸,遂命驾便归。— 张翰 —《世说新语》
放下国事 乐于归隐
反对
忧心国事,不愿归隐: 有家难归,对金人的 仇恨,对朝廷的愤慨。
品读探究:赏意象
首先请问,辛弃疾登上赏心亭,都看到了什么?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品读探究:赏意象——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①这两句描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景色: 江天 山 上片: 景 落日 断鸿
动作:看 拍 会 登
寓情于景 比喻
思考
这些触动作者心弦的景物 表现了词人怎 样的心境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 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 移情入景;满怀 愁恨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断鸿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 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抒发作者内心的孤 独与痛苦
张翰 —乐于归隐 反面
许汜 —谋取私利 下片:
用典 —
为国为民
刘备 —雄才大略 正面
桓温 —叹时光流逝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 漂泊南方 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 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 以文为词的特 色
桓温北伐时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朝 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北伐无望的愤慨
总结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 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根据典故 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倩何人 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倩:请求 红巾翠袖: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 代名词 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 歌妓在旁唱歌侑酒 搵:擦拭
作者因心情的苦闷;缺乏之音;没有精神上的慰 藉;借听歌喝酒来解除愁闷 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 现;心头郁结;得不到慰籍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大学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明确】用典抒情。晋朝人张翰(字季 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 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 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 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 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 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 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 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 何容易!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明确】是借动作抒情和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 型意义的动作看、拍,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 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 看了”。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 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 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 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 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 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 前。 “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 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 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小结:所以,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 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 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 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 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 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 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 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 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明确】开篇写景,营造了宏大壮阔的意境。 面对这阔大的境界, 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明确】借景抒情。 “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 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 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引 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 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 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 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 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 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ppt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
“登”:登高抒怀之作。
“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市, 是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 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 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 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 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 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 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 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
析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楚
楚:泛指长
天
江中下游一
千
带,战国时
里
这里曾属楚
清
国。
秋
,
水:指浩浩
水
荡荡奔流不
随
息的长江,
天
用水比喻自
去 秋 无
己的忧愁连 绵不断,无 穷尽。
际
。
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沦陷山河的心情
遥岑:远山。
目:n——v;眼睛——看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王朝。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
江南游子:一般指远离家乡,在外地生活的 人。这里指代作者自己。
第四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壮怀难申的孤独、愤懑
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南园》
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水龙吟》上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9张PPT
水龙 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商 务
通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 丰富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 报国热情。
! 倩(qìng)唤取, 红巾翠袖, 揾(
wèn)英雄泪?
整体感知 过渡句:无人会,登临意
上片: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
下片:登临所思所想(侧重抒情)
赏析上片:思考问题
Q:上片写到了哪些物的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寄寓了作者哪些登临之意(情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
楚天:对应作者身处的南方。
阔,千里弥漫着清
爽的秋气,浩荡的
清秋:凄清、萧瑟(交代季节,渲染气氛)
江水流向天边,秋
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色无边无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江水:浩浩汤汤的江水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遥岑:层层叠叠的山峦
拟人
献愁供恨:山河献出愁恨,何解?什么愁什么恨?——山河破碎,风雨飘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 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 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商 务
通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 丰富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 报国热情。
! 倩(qìng)唤取, 红巾翠袖, 揾(
wèn)英雄泪?
整体感知 过渡句:无人会,登临意
上片: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
下片:登临所思所想(侧重抒情)
赏析上片:思考问题
Q:上片写到了哪些物的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寄寓了作者哪些登临之意(情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
楚天:对应作者身处的南方。
阔,千里弥漫着清
爽的秋气,浩荡的
清秋:凄清、萧瑟(交代季节,渲染气氛)
江水流向天边,秋
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色无边无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江水:浩浩汤汤的江水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遥岑:层层叠叠的山峦
拟人
献愁供恨:山河献出愁恨,何解?什么愁什么恨?——山河破碎,风雨飘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 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 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美版)PPT课件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 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 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 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占领。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弃疾 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典故,以文为词;词 风以豪放为主;心中常怀不平是他的特点。 作品集为《稼轩长短句》 。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
“断鸿”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 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忧愁和愤恨。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 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 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 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占领。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弃疾 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典故,以文为词;词 风以豪放为主;心中常怀不平是他的特点。 作品集为《稼轩长短句》 。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
“断鸿”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 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忧愁和愤恨。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 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 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 辛弃疾在健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 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 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 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思考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 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 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 不老呢?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 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掌握生字读音; •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 充满感情的朗读 ;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 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 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 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 龙”,与苏轼并称“苏 辛”。著有《稼轩长短 句》,今人辑有《辛稼轩 诗文抄存》。《全宋词》 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找出一些富有表 现力的动词, 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
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乡思、仇恨 、激愤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思考
(1) 尽西风,季鹰归未?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 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 ——《晋书· 张翰传》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 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 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 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 “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艺术特色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 却极沉郁。” ——《白雨斋诗话》
① 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②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 切,深沉而含蓄。 ③采用白描、反衬的手法塑造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 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 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辛弃疾(1140—1207), 字 幼安 ,号 稼轩,济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 南宋著名词人。艺术 风格以 豪放 为主,与 苏轼并称为“ 苏辛 ”,传世词有600多首, 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 诉 壮志难酬 的悲愤,乃“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王朝。
•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 身世。
• 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 李贺《南园》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 拍栏干 :“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 ——北宋刘概 • “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辛弃疾《摸鱼儿》
辛 弃 疾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心 亭
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 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 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 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这是 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两首词 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 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一 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一页。
旧 时 茅 店 社 林 边 路 转 溪 头 忽 见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山 前
稻 花 香 里 说 丰 年 听 取 蛙 声 一 片
明 月 别 枝 惊 鹊 清 风 半 夜 鸣 蝉
夜 行 黄 沙 道 中
西 江 月
作 者 导 入
课文学习目标
•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 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 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 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 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 尽情抒发内心块垒。
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 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 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
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思考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 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 “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知相差上下 床呢?” —— 《三国志· 陈登传》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 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 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 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 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
思考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 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 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 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 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 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张翰 —乐于归隐 下片: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 —
为国为民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 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 “以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山: “水是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 ——韩愈《咏桂林山水》 •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 ——皮日休《缥缈峰》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 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故不知何 者为我,何者为物。” • ——王国维《人间词话》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 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 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 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 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