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一等奖原创课件

合集下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 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 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 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 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 ———余秋雨 发思古之幽情,绘当今之状况 ——咏史怀古诗鉴赏
合作探究 析景悟情
下阕:登临所见 下阕:登临所想
景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水天相接
江天
无边无际 空寂苍凉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山景
清秀之美 献愁供恨
落日
夕阳西下 光景消逝
断鸿
失群孤雁 飘零孤寂
情语
上阕:愁 恨
下阕:休 怕 羞 可惜 忧愁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悲愤之苦
含英咀华,品味情感
妙比巧对中浅吟低唱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 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
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请
男儿到死心如铁,英雄悲歌白发生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 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归已 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 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郁结在胸的 “国恨”和“乡愁”触动了无限感慨, 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豪放佳作。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断,无人会,登临意。

超级详细讲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直接用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超级详细讲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直接用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新 新课导入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辛弃疾
作 走进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 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 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旳爱国信念一直 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 旳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 在情感体现和艺术特色方面旳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旳悲愤之情。 体现手法:利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旳特点,于高远中 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旳享有。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辛弃疾
背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 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 东带领人马来到南宋已经有十数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廷旳重用。朝廷只给他某些地方官当当,决不愿让 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 心充斥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叹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旳抒情词。
探 梳理探究
唐宋词中旳“凭栏”意象探究
“凭栏”意象在唐宋词作中频繁出现这一现象有 其必然性:受老式心理影响,也有栏杆旳时空特征旳 原因,还与时代有关。凭栏意象在词中有某些普遍特 征:时间久,形象孤,气氛静。凭栏具有深刻旳文学 审美价值,它代表了愁、恨、销魂、神伤,而词本身 就是感伤文学,凭栏是这种感伤旳良好载体,它形象 雅致,意境深远,能够说是词这种民族艺术瑰宝上旳 一颗明珠。
析 文本分析
【典故分析】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旳是说,家乡旳美味让人怀念, 但目前南北分裂,尽管秋风起了,自己思乡心切,却 是有家难归。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原创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原创课件
情感目标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在词的艺术境界中 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 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 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 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 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 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 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 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 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 江西带湖。
公自己的形象来表达情感。从全词看词是通过动作描写和运用典
故两个方面来表达的。
1、典型的动作是 看 、拍

形象特点是 苦闷悲愤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表达的情感是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
“吴钩”本来是在战场杀敌的,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 寄寓了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之情;
求田 应羞见:不愿 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恒温 叹息
表达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 揾英雄泪:不能 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自伤抱负
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
藉。这里的“英雄”既指恒温也指自己。
本词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1、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意象的描 写来烘托登临意。
纵观全词,如同一般登临诗词一样,本词也重在写登临之 意。当然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达。
1、上片写到了哪些物的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寄寓了作者
哪些登临之意(情感)?

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新人教版必修4)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新人教版必修4)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一位伟大爱国 词人、南宋爱国词派 领袖,在宋词乃至整 个词史上都占据着最 高尚地位。
第1页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济南历城人。祖父辛赞, 在金为亳州谯县令,父文郁早亡, 辛弃疾幼年随祖父生活。其生平大 致可分四个时期。
第2页
第一时期:南渡之前
辛弃疾从小读书,受业于著名学者刘瞻。 辛赞虽仕金,但未忘故国,在辛弃疾心中 播下了爱国思想种子;沦陷区人民痛苦生活愈 加深了他对金人统治憎恨。 后辛弃疾组织义军参加耿京起义,进行抗 金斗争。
第20页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如同此!
• 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 愁风雨,树木如同此 。
第21页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 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美女 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眼泪?
第22页
• 《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 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柳 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 “木如同此,人何以堪?”
第3页
得知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 人后,辛弃疾义愤填膺,组织五十名壮 士,突袭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并押 回建康,斩首示众。这一传奇式英勇事 迹盛传一时,轰动南宋朝野,从此他就 留在了南方。
第4页
第二时期:南渡早期。
辛弃疾南归后只担任过一些闲散官职。 但他爱国热情不减,主动建言献策:乾道 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 给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全方面、精辟 地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进取策略,显示了 他卓越政治和军事才能。
第5页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有 政绩;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 狱,镇压了茶商军,因功加官。今后又历 任京西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 使、转运使等职。在整改地方、惩治贪官、 平定暴乱、发展生产方面颇有成绩。淳熙 八年冬,他被诬以贪污等罪名革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一等奖原创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一等奖原创课件

手法:寓情于景、细节描绘、用典言志。 意境: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 情感: 情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 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 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遗憾的是辛弃疾至死也没有收复这祖 国的大好河山。不过,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 柳成阴”,心中的郁结在他的慷慨悲歌中最终成为了南宋词 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我们仰慕他的诗词,更应该学习他 立志报国的豪情,也许悲剧式的英雄才能给为后人留下更多 的精神财富吧!
读准字音
遥岑远目cén 玉簪zān 螺髻jì 倩何人qìng
献愁供恨gōng 鲈鱼堪脍kuài 揾英雄泪wèn
并参照课本注释,理解词的内容。读后思考:
(1)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相照应? (2)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3)这首词那些字最能展现作者的情感?
品味鉴赏上阙
1. 你认为上片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是哪一句话?这句话蕴含 了什么感情?
品味鉴赏下阙
2.借这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 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控诉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 虚掷年华,人空老去。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易逝的 感慨。这也正是登临赏心亭的重要原因,所以也可以说“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正是整首词的词眼。
阅读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一词,完成思考题: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 人间行路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分组作答。
品读.品味形象.把握感情
2、根据本词你将通过哪一细节来点染辛弃疾的形象? 英雄泪。这应该是一副流着热泪的英雄画像。
品读.品味形象.把握感情
3、你是由本词中的哪一句想到的?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品读.品味形象.把握感情
4.为什么说辛弃疾是英雄呢?根据你所搜集的材料予 以证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 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用典抒情。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 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 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 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 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借景抒情。 “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 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 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词中没 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 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 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 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Hale Waihona Puke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这首 《水龙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想一想有哪些句子让你难忘? 并说说你的理由。
自由发言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开篇写景,营造了宏大壮阔的意境。面对这阔大的
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品读.品味形象.把握感情
7、那么辛弃疾又为什么流着眼泪呢?词中有一句话 高度概括了他流泪的原因,是哪一句?
无人会,登临意。
品读.品味形象.把握感情
8、这里边的“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情感,那么词人 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呢?
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 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 乐于归隐的不屑、对谋取私利的羞耻、对时 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忧愁……
“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 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 的英雄人物?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用典抒情。 “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 《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 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 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 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 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 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 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 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是借动作抒情和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看、拍, 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 “把吴钩看了”。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 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 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 拍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 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 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 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读到此,于作者 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词风特点。 2.感受词人的独特形象及词人的复杂丰富的情感。 3.掌握本词的抒情方法特别是用典的抒情方法。
自读.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要求: 1.让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读本词。 2.感知诗歌内容,感受词人形象。
品读.品味形象.把握感情
1、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将怎样充分运用本词内容 为辛弃疾画像。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5.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用典抒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 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 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 泊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 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 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借景抒情。 写的是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 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 不是寓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 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 和孤寂的心境。这里的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 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 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 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 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8、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直抒胸臆。 “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 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 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 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