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球知识点

高三地球知识点

高三地球知识点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了解地球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关于高三地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主要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等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外核则由液态的铁和镍构成。

下地幔和上地幔是由岩石构成的层,而地壳则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

二、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其中包含着我们所生活在的大气环境。

平流层以上的层次主要由稀薄的气体组成,起到保护地球的作用。

三、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的总体循环系统。

它包括大海、河流、湖泊、冰雪、地下水等。

水圈的循环起到调节地球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四、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引起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年时间完成一次,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五、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上有许多地理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等。

这些地形地貌的不同给地球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六、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球是一个生命丰富的星球,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七、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做出努力。

总结: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希望通过对高三地球知识点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地球的了解,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的行动中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壳: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包括陆壳和海壳。

陆壳主要由岩石、矿物和土壤组成,海壳主要由海洋底部的岩石和沉积物构成。

地壳在地球内部的位置相对较浅,厚度在陆地上约为30-50公里,海洋底部约为5-10公里。

2. 地幔: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大的地层,占据了地球半径的大约84%。

地幔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在地壳之下延伸至地球的中心。

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组成,上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岩和辉石岩组成,下地幔则主要由较密集的橄榄岩和辉石岩组成。

3. 外核:地幔下面是外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的厚度约为2200公里,其热流和密度变化导致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磁场的形成。

4. 内核:地球的中心是内核,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内核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使得铁和镍在固态下保持稳定。

内核的直径约为约为约为2400公里。

综上所述,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是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地幔是最大的地层,外核是液态,内核是固态。

这些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组成、热流和密度变化等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地球的各种地质现象和地球系统的运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
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的完
整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
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地核是地
球的内部部分。

2.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薄的地球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3. 地壳的构造特征:地壳由岩石构成,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火成岩是从地下深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4. 地壳运动:地壳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断裂与移动引起的,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5. 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球表面有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地貌,山脉是由地壳板块碰撞抬升形成,平原是由沉积物平整积累形成,高原是由剥蚀作用和抬升作用形成,盆地是由地壳下沉形成。

总结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地壳构造知识,对于研究地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结构

水圈
生物圈
Hale Waihona Puke 地壳固态 山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 是岩浆的发源地)
可能为固态 高温、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接近液态 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认识地震波
地 震 波

纵波与横波的性质 名称 传播速度 快 慢 通过介质 波速变化
纵波(P)
横波(S)
固体、液体、气体 在不同介质中速 度不同 固体
想一想:
地壳
内部圈层
地 球 的 结 构
地幔 地核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向外为地核、地幔、 地壳。地核、地幔、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 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推测确定。
圈层名称
特征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地 球 内 地 上地幔 部 幔 结 下地幔 构
地 核 内核 外核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 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包括: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概念
特征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 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 重要组成部分 统 密度随高度增加而 迅速下降 地表水体构成的连续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 但不规则的圈层 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 存环境的总称 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壳特点:厚薄不均,硅铝层不连续。

2. 地幔。是指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33~2900km),约占地球体积的83.3%。其 中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 上地幔指莫霍面至670km深度处的地幔上部 (33~670km);主要由橄揽质超基性岩石组成, 是高温熔融的岩浆发源地,也称软流层。 下地幔指670~2900km范围的地幔下部。 整个地幔物质成分,一般认为与球粒陨石相近, 即以铁、镁、硅酸盐为主。
2、剥蚀作用。是指组成地壳表面的物 质受重力、风力、地面流水、地下水、冰 川、湖泊、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动力破坏, 并不断降低地面高度的总过程。
据动力和作用方式分:地壳运动、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1、岩浆作用。是指地壳深处的岩浆,在 构造运动出现破裂带时沿破裂带上升,侵入 到地壳内(侵入活动)或喷出地面(火山活 动),冷凝成岩石的全过程。2个小片录象
2、地壳运动。 泛指由于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即岩石 圈,主要是地壳)的变形和变位等机械运动, 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PPT动漫演示]
4、变质作用。 是指由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化学活 动性流体的影响,使地壳深处岩石的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有时还有化学成分)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质变过程。
(二)外力地质作用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发生的自然力(地 质营力)来源于地球外部的能,包括太阳 辐射产生的热能(风、流水、冰川、波浪 等外营力的能源),天体引力产生的潮汐 能,生物及其生命活动产生的生物能等。 由外部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辐射能、天体 引力能及其它行星、恒星对地球的辐射等) 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4. 地核 。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的地球核心部分 (2900~6371km)。包括内核、过渡层和外核 三部分,厚约3473km,其体积约占地球总体积 的17%。据推测,地核密度为9.71-17.9g/cm³, 温度在2000-3000℃之间,压力可达300-360G Pa(约10000atm)。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 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震 1)剧烈地壳运动,极短时间、释放能量 2)相关概念 A震源:地下岩层断裂 B震中: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3)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快于横波达地表) 4)震级 A能量释放的大小 B每升高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C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5)烈度: A破坏程度 B等震线 C除与震级有关外,还与地质构造、地面建筑有关 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离震中越近、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7)两大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80%地震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集中15% C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多地震国家
7)海浪: A近岸浅水带 B波浪能量较高,搬运较粗砂砾;潮流流 速较慢,搬运物粉砂和淤泥
4、沉积作用 1)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搬运能力下降,物质堆积 2)流水: A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分别是砾石、粉砂、黏土 B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3)风 A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B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方向)
5)地幔物质的对流是驱动力。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6)海底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大陆板块要古老些 7)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8)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 3、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 1)褶皱 A岩层的弯曲变形, B地形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系 C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从两翼到中心岩层变老 常成山岭
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外部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水面以下200米到地面以上100米,“生物膜” 二、内部圈层 1、二个不连续面 1)莫霍界面 A33千米 B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古登堡界面 A2900千米 B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 1)很薄的固体外壳 2)平均17千米,大陆33千米,海洋6千米 3)上层硅铝层(花岗岩),下层硅镁层(玄武岩) 4)硅铝层广见大陆,大洋很薄甚至缺失;硅镁普遍存在 3、地幔 1)固态,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2)上地幔和下地幔 3)软流层,呈熔融状态,岩浆发源地 4)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4、地核 1)外核,液态、以铁镍为主 2)内核,固态、极高温高压下结晶的铁镍合金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构成,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较厚,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岩石构成;海洋地壳较薄,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下面是软流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但具有塑性流动性质。

地核:地核位于最深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为固态,具有高密度和高温的特点。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等组成。

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多个层次,对流层是地球表面附近的气体层,平流层是较高层次的气体层,臭氧层则位于平流层之上。

水圈:水圈是地球表面上的水循环系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

水圈循环系统受到地球表面的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对气候和地形产生重要影响。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上的生物栖息地,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表面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地壳运动引起地形变化,进而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地幔和地核的运动则会影响地球内部的热能流动和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总结地球的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

了解地球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奥秘,并理解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地球结构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自然现象的变化趋势,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同时,地球结构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宇宙中其他星球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的奥秘。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平均为17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地幔
岩浆的发源地: 上地幔的软流层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 位置: 组成: 铁和镍
地核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 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 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 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防御措施: 躲在坚固的家俱下面,切勿逃跑。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问题:
低层大气中各种成 分有什么作用?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阅读P26-27图文,并讨论归纳对流层、平流 层的特点。
对流层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现象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
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 的主要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纵波:传播速度 快, 能通过三态物质 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横波:传播速度 慢, 我们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断地球内部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是地球的坚硬外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
位置: 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
平流层
电离层在哪一层大气中?有什么作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冰川水 人类实际能够利 海洋水 地 球 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 1 :海洋、河流和 问题 2 :一个体重 50 河流水 上 大气水 球淡水储量的 0.3% , 的 湖泊约占地球表面积 千克的学生,体内含 地表水 湖泊水 水 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 的 3/4 水 千克。 。 陆地水 生物水 十万分之七。 地下水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构造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星球,它的赤道直径要比极轴直径长。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壳,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地核由内外核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1. 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年完成一次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三、地球的地理环境1.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呈现出多样性,受到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等因素的影响。

2. 地球的地貌:地球上有大陆、岛屿、山脉、平原等不同的地貌特征。

3. 地球的水文:地球的水文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水的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四、地球的人文环境1. 人口的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

3. 地球的文化:地球上有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它们相互影响、交流、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五、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的宝藏,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它们是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应该加强保护和恢复,建设美丽的家园。

六、地球的灾害1. 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它们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2.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七、地理技术1. 卫星导航:卫星导航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知自己的位置和前方的路况,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在航拍、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地理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以上就是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介绍地球内部结构

介绍地球内部结构

介绍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层次,按照物质的性质和状态,通常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以下是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简要介绍:
1.地壳(Crust):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相对较薄,约占地球半径的1%左右。

它由不同类型的岩石组成,包括硅酸盐岩石和玄武岩石。

2.地幔(Mantle):地壳下方,延伸到地球半径的大约2900千米处,构成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地幔主要由固态的岩石和部分可塑性的岩石组成。

在地幔中,存在一些熔岩层,这是地球上发生构造活动的主要区域。

3.外核(Outer Core):位于地幔下方,从地球半径的大约2900千米到5100千米。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其运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

这一层是地球内部唯一处于液态状态的层。

4.内核(Inner Core):地球的最内层,直径约有1220千米。

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的合金组成,其温度非常高,使其虽然是固体,但仍然具有部分熔融的特性。

内核的高温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和地球形成过程中的热量保留而来。

有关地球表面的结构知识

有关地球表面的结构知识

有关地球表面的结构知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行星。

地球表面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几个部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是地壳,它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部分,相当于地球的皮肤。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等组成,而海洋地壳则是由较重的玄武岩构成。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0至35公里,在地壳下面是地幔。

地幔是地球表面的第二层,从地壳下方延伸到地核的外边界。

地幔大约占据了地球半径的70%,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含铁镁的矿物质组成,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熔融岩浆。

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公里,在地幔的下方是地核。

地核是地球表面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

外核是液态的,厚约2200公里,内核则是固态的,厚约1220公里。

地核是地球的热源,产生了地球磁场,保护地球免受来自太阳的有害辐射。

除了这些主要的结构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地球表面特征值得关注。

首先是地球表面的地貌。

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受到地壳运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球表面的水系。

地球上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水系,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

地球表面的水系在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气候。

此外,地球表面还包括大气层。

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空的气体包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地球能够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气候,同时还起到屏蔽宇宙射线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结构和特征是地球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基础。

这些结构和特征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因此,保护地球表面的结构和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的生命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力保护地球,共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结构和地球运动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结构和地球运动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结构和地球运动1. 地球的结构1.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1.2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基本圈层组成。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壳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其中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幔物质呈塑性,能够缓慢流动。

•地核:地核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外核厚度约为2200千米,内核厚度约为1200千米。

1.3 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磁场由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组成,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分别位于地理南极和北极附近,但并不完全重合。

地球磁场对生物和电子设备等有重要影响。

2. 地球的运动2.1 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2 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365.25天)。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的形成。

2.3 地轴倾斜地球轴线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地轴倾斜角,目前约为23.5度。

地轴倾斜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原因,也是造成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因素。

2.4 地球运动的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这些现象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了人类的作息和农业生产;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地球五带的形成则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3. 地球的结构和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1 地理环境差异地球的结构和地球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差异。

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四层结构是什么

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四层结构是什么

地球内核是地球 的最内层,位于 地核和外核之间
内核的物质主要 是铁和镍,温度 极高,压力极大
内核的直径约为 1200公里,厚 度约为2000公 里
内核的密度极高, 约为13克/立方 厘米,是地球密 度最高的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 部分,厚度约30公里
地壳由岩石和矿物组成, 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 约40公里
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 约5公里
地壳是地球内部与外部环 境的分界线,也是地球生 命的摇篮
地幔是地球内部结构的第二层,位于地壳和外核之间 地幔厚度约为2800公里,占地球体积的83%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地 球 的 结 构 02 地 球 的 四 层 结 构
地壳:地球最外层,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厚度约30公里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2900公里,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 外核:位于地幔之下,厚度约2200公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壳:地球最外层, 由岩石和矿物组成, 厚度约30公里
Hale Waihona Puke 地幔:位于地壳之 下,厚度约2900公 里,主要由岩石和 矿物组成
外核:位于地幔之 下,厚度约2200公 里,主要由铁和镍 组成
内核:位于外核之 下,厚度约1200公 里,主要由铁和镍 组成,温度极高, 压力极大
地壳:地球最外层,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厚度约30公里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2900公里,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 外核:位于地幔之下,厚度约2200公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内核:位于外核之下,厚度约1200公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极高,压力极大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下地幔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的物质组成

地球的物质组成
地球的物质组成
汇报人:XX
• 地球的基本构成 • 地球的岩石圈 • 地球的水圈 • 地球的大气圈 • 地球的生物圈 • 地球物质组成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01
地球的基本构成
地球的结构
01
02
03
04
地壳
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包 括陆地和海底。
地幔
位于地壳下方,由硅酸盐岩石 组成,占地球体积的约84%
矿产资源
地球的物质组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非金属矿产等,是工业发展的重 要基础。
能源资源
地球内部的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然环境
地球的物质组成形成了多样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森林等,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 展的空间。同时,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会对人类造成严重影响。

外核
地幔下方的液态层,主要由铁 和镍组成。
内核
地球最中心的部分,为固态, 由铁和镍组成,但温度和压力
极高。
地球的成分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由岩石构成。
水圈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 洋、湖泊、河流、冰川
等。
大气圈
包围地球的气体层,主 要由氮、氧、氩和水蒸
气等组成。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的总和。
03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通过蒸发、降水等过程与大气圈进行水分交换,同时影响着大气圈
的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
生物圈与其他各圈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生物通过生长和繁殖对岩石圈进行改造,如植物根系对岩 石的破碎和土壤的形成。同时,岩石圈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和营养物质。
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1、地壳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莫霍面1910年莫霍洛维奇提出地球有内外层之分。

他指的内外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幔和地壳。

而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也就被称之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

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

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3、地幔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4.59/cm3,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

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m激增带为界面雷波蒂面,进一步划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一级圈层。

4、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又名古腾堡界面。

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而划分,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地震波传播时,除了在地球内部深度约33千米处波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此处称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之外,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处便被称为古登堡界面。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即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

P波(指纵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

5、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

地球的构造是怎样的?

地球的构造是怎样的?

地球的构造是怎样的?
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由不同结构层组成的行星。

下面将简要介绍地球的构造:
1. 地壳:
地球最外层是地壳,它包裹着整个地球。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
海洋地壳两部分。

大陆地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而海洋地壳则
主要由较重的基性岩石构成。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左右。

2. 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地球的主要构造层之一。

地幔是由固
态岩石和熔融物质组成的,它的厚度大约为2,900千米。

地幔的上
部被称为软流圈,在这里岩石虽然是固态的,但由于高温和压力的
作用,它可以类似于塑料一样流动。

3. 外核:
地幔下面是外核,它是由液态金属铁和镍组成的。

外核的厚度
约为2,300千米。

外核的运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这个磁场对地球
的生命环境非常重要。

4. 内核:
地球的最内部是内核,它是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的。

内核的厚度约为1,200千米。

内核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但由于压力的作用,固体铁和镍仍然能够存在。

总结起来,地球的构造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次。

这些层次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稳定和生命的存在。

地理必修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理必修地球的圈层结构
组成
内核是地球磁场产生 的主要区域,对地球 的磁场和自转有重要
影响
03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组成:氮气、氧 气、二氧化碳等 气体
厚度:约100公 里
温度:随高度增 加而降低
作用:保护地球 生物免受太阳辐 射伤害,调节地 球气候
水圈
水圈的定义: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部分 水圈的组成: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 水圈的特点:流动性强,与地球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密切 水圈的作用:调节地球气候,影响地球生物分布,为人类提供水资源
地球的岩石类型
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形成, 如玄武岩、花岗岩等
沉积岩:由沉积物压实形 成,如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由原有岩石在高 温高压下变质形成,如大
理石、片麻岩等
陨石:来自地球以外的岩 石,如铁陨石、石陨石等
地球的矿物资源
矿物资源的分布:全球范围内, 不同地区矿物资源的种类和储 量不同
矿物资源的种类:金属矿物、 非金属矿物、能源矿物等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
水循环:地球表面水 蒸发、凝结、降水、
径流等过程
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 影响:改变地球表面 能量平衡,影响全球
气候
气候变化:全球或地 区气候特征的长期变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 影响:改变降水模式, 影响水资源分布和利

THANK YOU
汇报人:
地球的圈层结构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03 地 球 的 外 部 圈 层 04 地 球 的 物 理 性 质 05 地 球 的 化 学 性 质
06 地 球 的 圈 层 相 互 作 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__A__+__B_1_ ____(用字母表示)。
气 物
活动: 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
自主学习 3
阅读教材P27页的内容,了解 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关系及基本特 征,后填空。
地球外 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主要特点
主要成分 氮和氧 ,大气上界 2000-3千00米0处
学习目标
•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 明确地震波的概念、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
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 • 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及岩石
圈、软流层的位置与范围。 •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关系及特征 • 能够绘制地球的结构图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 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 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2.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由地壳中坚硬的岩石组成 B. 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 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 D.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随着高度增加,大气密度 逐渐下降

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包括 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 生物水,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
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组成 生态 系统。 其核心主要分布于 大气 圈的底部、 水 圈的 全部和 岩石 圈的上部, 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
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陆壳和洋壳的差异? 2、地幔的范围、物质组成以及软流层、
岩石圈的位置? 3、地核的位置、物质组成及物质形态
又如何?
地 壳
铝7.73%铁4.75%
中 主 要 元 硅26.30%
钙3.45% 钠2.74% 钾2.47%
素 的
镁2.00%

氢0.76%
量 分
氧48.60%
其他1.20%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地震波有两种: 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横波的特点差异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2、横波与纵波各有何特点?
分类
纵 地波 震 波横

特点
所经物 质状态
传播 速度
固体、液体 气体
介 质中传播 的速度不 同(反射、
折射)
讨论:
地震发生时,位于地震中心附近 的人会有怎样的震感?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先上下震 动,后前 后左右晃 动;(先 纵后横)
上下震动; (只有纵波)
3、怎样根据地震波的速度变化来划分地球内 部圈层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自主学习 2
阅读教材P26页的内容,回答: 1、地壳的范围、物质组成、厚度以及

莫霍面 ①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 至古登 ②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幔 堡面 ③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古登堡 ① 分为外核(液态或熔融状态)和内
地 面至地 地核(固态)
核心
②高温高压下的铁镍组成
名称 划分
主要特点
地 地表至 壳 莫霍面
①主要由岩石组成 ②厚度不一,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③硅铝层分布不连续
随堂练习
3、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 A )
A.17千米
B.33千米
C.6千米
D.60~70千米
4.莫霍面上下两侧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分别 为( D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5、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B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随堂练习
注:各圈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 练
大气圈

物A 圈
水B 圈
岩石C圈
2. 读地球四个圈 层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B、C分 别代表什么圈层?
地壳

内部圈

地幔
物质组 成和特 点

地核

岩石圈

外部圈 大气圈


水圈
范围和
特点
生物圈
随堂练习
1.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大陆地壳:平均33km 大洋地壳:平均6km
地 上层:硅铝层

(密度2.7)
下层:硅镁层
(密度2.9)
莫霍界面
地幔
思考:
(1)地壳厚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名称 划分
主要特点
地 地表至 壳 莫霍面
①主要由岩石组成 ② 厚度不一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③硅铝层分布不连续
自主学习 1
• 阅读教材P25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震波?如何分类? 2、横波与纵波各有何特点?(提示:从传播
速度和通过的介质来分析) 3、怎样根据地震波的速度变化来划分地球内
部圈层呢?(提示:找到地震波波速发生 改变的位置)
1、什么是地震波?如何分类?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 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 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6.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 )
A.地壳
B.上地幔上部
C.上地幔顶部 D.软流层
7.关于地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外核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B.内核为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C.地核部分压力和密度很大
D.外核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磁 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地壳和上地幔顶
部(软流层 以上),由 坚硬的岩石 组成。
练 一 练
读“地球内部结构 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
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____地__壳___,
Bl和B2___上__地__幔___, D___下__地__幔____,
E___外__核_____,F___内__核___。
(2)C是__软__流_层,这里可能是 ___岩__浆____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莫霍面 ①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 至古登 ②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幔 堡面 ③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古登堡 ①高温高压下的铁镍组成
地 面至地 ②分为外核(液态或熔融状态)和内
核心
地核(固态)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地壳
地壳=岩石圈?
外核 内核
特别提醒:
岩石圈的位置 与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