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一) 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一)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宗教信仰有灵魂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他们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惠助。
作者实质上强调是()A.王权带有神秘色彩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C.科技文化极为落后D.君权神授思想出现解析:根据题目中“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他们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惠助”得出王权带有神秘色彩,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生产力中最核心因素是生产工具变革,题目中并未体现生产力水平低下,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以丰盛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他们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惠助”得出先秦时期宗教信仰影响王权,题意因果关系并未牵涉到科技文化落后,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先秦时期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尚未形成完善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2.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解析:根据题目中“男子休妻”并不能说明维护了女性基本权益,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男子休妻”和“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体现了对宗法伦理秩序维护,故B项正确;影响家庭婚姻关系因素有很多,题目中限制更多是从维护宗法伦理秩序角度出发,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男子休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主导权都在男子,并未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B3.《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
”这说明秦朝废除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秦朝废除制度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
2019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强化练(七)含解析人教版
经济掠夺。 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 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
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 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 日本对华经济掠
织洋布,定易销售 ” 没有体现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只是觉得市场前景好,故
B 项错误;
“仿织洋布, 定易销售 ” 到 “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说明国人逐渐意识到工业品的市
场前景好,故 C 项正确; “《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
” 没有提
及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故 D 项错误。
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积极准备
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D .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 解析:根据材料国民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
并不是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
大,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 学者和官员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 ” 可能与日本入侵有关系,
但是培养卫生习惯、 雷厉风行、 信守诺言、 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与日本
科技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1.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
1934 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
卫生习惯、 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
督促去研读 19 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
()
A .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
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中
国对外贸易的顺逆差问题,故 C 项错误;题干并未体现出政府无权干涉关税主权,故
D项
错误。
答案: B
4.“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仿真模拟卷- 含解析
仿真模拟卷本试题卷共4页,1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从每题所给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填在相应答题栏中;第Ⅱ卷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试卷相应位置。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
3、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严禁折叠,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年3月考古证实,海昏侯大墓墓主是汉武帝之孙——刘贺。
他曾经历王、皇、侯身份转变,曾是食邑四千第一代海昏侯国君。
考古发现大量黄金,震惊考古界。
以上材料说明汉代()A、侯国内有征税及黄金等货币铸币权B、海昏侯国是江南一县级行政编制单位C、身份转变说明汉代宗法制维护统治局面动摇D、地方分封体制依然存在解析:由材料中“考古发现大量黄金”,不一定说明海昏侯拥有铸币权,故A项不正确;侯国是与郡并行行政单位,不是与县对应,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县”,B项不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刘贺作为第一代海昏侯国君,说明地方分封体制依然存在,D项正确。
答案:D2、黄老学派认为,法律是“天下之度量”“人主之准绳”,因此必须“明法修身”以为治,国君一举一动必遵守法律,国家繁荣衰败取决于国君道德品性。
这表明()A、君主道德品性决定了法律B、君主专制受到法律挑战C、君主是法律准绳D、君主要修身养性遵守法律解析:根据材料“必须‘明法修身’以为治,国君一举一动必遵守法律”可知,君主要修身养性,遵守法律,国家才能繁荣,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3、法国一学者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这一新因素()A、加剧了自然经济解体B、未能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C、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解析:材料中“新因素”是指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等,这些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但是未能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1)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1)含答案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1)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 A解析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A项正确。
2、(2019·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高三11月联考,2)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答案 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军事上采取在咸阳销毁全国的兵器,同时规定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由皇帝控制,其目的在于实行军事集权以加强君主专制,故D 项正确。
3、(2019·湖北武汉高三调研,26)(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永利碱厂的优势在于( )A.资金充足B.技术先进C.政府支持D.价格低廉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永利碱厂的优势在于“掌握了氨碱法制碱技术”的技术优势,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掌握了氨碱法制碱技术,突破改进了国际流行的苏尔维法”可知,永利碱厂的优势在于技术而非价格,故D项错误。
6、(2019·菏泽高三月考,14)有人说,“‘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二)
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二)一、选择题1.1839年林则徐曾拟就给英国国王的照会一件,称:“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如果中国停止出口,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
照会最后说:“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要英王“诘奸除慝,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
”材料反映()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林则徐深谙外交策略,对敌国恩威并施C.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D.林则徐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对世界了解不多解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意在突出林则徐关注西方人文地理、先进技术,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1839年”中英双方尚未开战,并非敌国,故B项错误;材料“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更多地突显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并非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2.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
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以分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一认识()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解析: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主张在官府创办企业的基础上,鼓励商民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主张从官府到商民都应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体西用的一种运用和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3.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
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解析:该报纸评论认为留学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习性,对国家没有贡献,但没有反映出危及清朝统治,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错误;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这一传统观念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约近代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教育被西方国家控制,没有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D项错误。
人教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优化探究全套练习(47份有答案)
人教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优化探究:全套练习(47份有答案)第一单元_第1讲_走近细胞第一单元_第2讲_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单元_第3讲_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一单元_第4讲_核酸、糖类和脂质第二单元_第1讲_细胞膜和细胞核第二单元_第2讲_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第二单元_第3讲_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单元_微专题三_细胞代谢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不同角度分析第三单元_第1讲_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三单元_第2讲_atp与细胞呼吸第三单元_第3讲_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单元_第4讲_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第四单元_第1讲_细胞的增殖第四单元_第2讲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四单元_第3讲_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第五单元_微专题五_两种方法破解遗传学难题第五单元_第1讲_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五单元_第2讲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五单元_第3讲_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_第4讲_人类遗传病第六单元_第1讲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六单元_第2讲_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第六单元_第3讲_基因的表达第七单元_第1讲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七单元_第2讲_染色体变异第七单元_第3讲_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七单元_第4讲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八单元_微专题八_巧用下丘脑网控内分泌第八单元_第1讲_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第八单元_第2讲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八单元_第3讲_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八单元_第4讲_免疫调节第八单元_第5讲_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九单元_微专题九_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第九单元_第1讲_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第九单元_第2讲_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第九单元_第3讲_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第九单元_第4讲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第九单元_第5讲_生态环境的保护第十单元_实验原则与实验设计第十一单元_第1讲_基因工程第十一单元_第2讲_细胞工程第十一单元_第3讲_胚胎工程及伦理问题第十一单元_第4讲_生态工程第十二单元_第1讲_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十二单元_第2讲_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十二单元_第3讲_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选择题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然后依次为组织、器官、系统;元素、化合物、分子、细胞器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个体水平以上的结构层次,故B项正确。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五) 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五)一、选择题1、《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解析:“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没有强调农业季节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播种施肥要讲‘时宜’”“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等内容都强调了“因时制宜”,但没有说明其本质,故B项错误;《氾胜之书》等各种著作对农时记载和分析,从本质上讲服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种禾无期,因地为时”“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故D项错误.答案:C2、美国地理学家葛德石在《中国地理基础》一书中说:“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尽管南面土地已遭受灾害,对炙热沙漠上人来说仍是有吸引力.”材料核心思想是()A、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B、地理之手推动民族迁徙C、民族冲突不可避免D、文明演进呼唤社会和谐解析:“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可知材料是灾难推动了民族迁徙,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出由于地理环境改变,促使中国人口迁徙,故B项正确;《中国地理基础》内容没有涉及民族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描述了因为环境变化不得不向好环境迁徙,没有涉及社会和谐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3、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在于()A.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夏商周到宋元称谓变化体现了中国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租佃制发展,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形成并未体现夏商周、宋元称谓,故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赋役制度指是赋税和徭役征派,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农民称谓变化体现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发展变化,并未体现农民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故D项错误.答案:A4、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A、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B、可保障国家财政收入C、是重农抑商政策雏形D、固化了当时职业划分解析:在西周“工商食官”制度之下官商而非私营工商业,故A项错误;官商经营目是为国家和王室服务,其确保是奴隶制国家物质生活而非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农业重视和对商业抑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可知,“工商食官”政策之下固化了当时职业划分,故D项正确.答案:D5、《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当时制车过程中行业内部分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车与市场需求之间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车与冶铁技术进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制车有着严格尺寸,采用标准化生产,“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体现出人性化设计,故D项正确.答案:D6、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赋各自为政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威胁B、体现了政府专卖政策C、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政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做法不能削弱封国,因而也不能起到解决封国对中央威胁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做法与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做法,与私商争利,压缩了商人经营空间,因而体现了政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答案:D7、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当时长安、洛阳等地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纥衣装回纥马”景象.这说明唐代中后期()A、社会生活开放多元B、官营丝织业占主导C、民族融合出现高潮D、中外交流全面深入解析:根据材料“长安、洛阳等地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回纥衣装回纥马”,唐代中后期思想开放,受少数民族和境外影响,生活趋向多元,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手工业经营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是中外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服饰衣料交流,故D项错误.答案:A8、《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解析:材料反映出景德镇工匠在烧制瓷器时精心,不能反映出景德镇瓷器烧制经常“徒劳罔功”,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是景德镇烧制瓷器艰难,不是赞美瓷器精美,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烧制瓷器技术难以操控,故C 项错误;材料反映是烧制瓷器艰难,工匠需要十分精心,才能烧制成功,故D 项正确.答案:D9、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入市,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对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故D项正确.答案:D10、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增长”可以用来解释()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转型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迟滞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内卷化”理论是学者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从隋唐时期开始,在宋代完成,其重要表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并不是“没有发展增长”,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转型指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也不属于“没有发展增长”,故B项错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于江南地区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如丝织业),力量弱小,发展极其缓慢,符合“没有发展增长”,故C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是商品经济发展重要表现,并不是“没有发展增长”,故D项错误.答案:C11、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对象是四周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排他性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解析:材料“但市镇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反而说明政府对市镇并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故A项错误;由于市镇分布过于稠密导致市镇衰退,而不是由商帮排他性导致,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市镇分布过于稠密导致市镇衰退,而不是政策,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可知,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12、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道:“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海禁”政策()A、大大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B、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C、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D、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解析:材料不涉及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以为生理之常”,说明明代“海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官府蒙蔽公法,而且从情理认为通商是“生理之常”,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自来不绝……相沿数十百年”,说明海禁并未实际阻止中外经济交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以为生理之常”可知,官府与商贩私下达成某种默契,并未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交换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征收、官俸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铜钱尽管铸造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铸造受到铜料不足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纸钞,因此铜钱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限制,也没有兑换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银子.——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确立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原因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相同点.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交换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增加”得出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中“‘钱荒’却十分严重”得出出现“银荒”现象,根据材料一中“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交子铺’”得出银钱等货币流通不便,根据材料一中“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得出金融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印刷业发展.第二小问意义,根据第一小问中是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推动政府货币改革,纸币便于流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影响深远.(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得出当时民间禁止使用白银,根据材料二中“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得出政府承认白银成为合法货币,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小问相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可知,当时同时存在多种货币,“交子”一开始在四川地区使用,而白银也是在南方流通,因此都具有地域性,并且都是由民间使用,后来得到官府认可.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发达金融信用事业(飞钱、柜坊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发展.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世界上最早纸币,影响深远.(2)变化:从民间私用到合法货币,再到主导货币.相同: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民间货币影响较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环保是古人很重视问题.《管子·立政》篇中讲到富国立法有五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山泽救(救:即防止之意)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管子·地数》中记载:“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管子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环保要求,提出了环保“四禁”概念,其中“春禁”是:“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秦《田律》、刘向《说苑·指武》《唐律·杂律》等都规定不准乱砍滥伐和“禁烧”等法令.据清代黄本骥编纂《历代职官表》,中国古代早期“环保部”叫“虞”,其职责包括山、林、川、泽保护与治理.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评述古代人与环境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解析:该论述题在高中教材中所涉及并不是很多,主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而根据材料不难推断出,材料中所流露和表达是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然后,再结合相关材料进行逐级论证,从管仲时代起许多朝代都通过社会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文献等一系列手段来改善与和谐人与自然关系,而这些先例也都为我们今天环保问题提供了很好借鉴.答案:(示例)中国古代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代具有丰富环保思想.管仲认识到保护山林菹泽是国富民强保证,将环保问题上升到称王称霸地步,体现出“环保治国”理念.古代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法律,对污染环境者予以严惩,这既保护了环境,也保证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许多朝代都设立了初具规模环保机构,发挥政府职能保护环境.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古代在环保方面举措,对今天仍有很好借鉴作用.。
[推荐学习]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十)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 项正确。
答案:B2.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子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各家分别强调“仁”“同”“心定”“令”,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各家纷纷阐述如何定“天下”,天下一统成为大家的共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看法,道家、法家不能体现民本,故D项错误。
答案:B3.《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C项正确;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4.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通过材料“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主承天而立,是天人之间的负责人,目的是神化君主,故A项正确;材料中突出解释“王”的来源,没有直接解释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材料从源头对君主进行神化,没有涉及君主行仁政,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对君主来源的神化来愚弄民众,神化君权,而不是教化民众,故D项错误。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十) 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答案:B2、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子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各家分别强调“仁”“同”“心定”“令”,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各家纷纷阐述如何定“天下”,天下一统成为大家共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看法,道家、法家不能体现民本,故D项错误.答案:B3、《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孔子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方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作用来维系统治,故C项正确;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4、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通过材料“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主承天而立,是天人之间负责人,目是神化君主,故A项正确;材料中突出解释“王”来源,没有直接解释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材料从源头对君主进行神化,没有涉及君主行仁政,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对君主来源神化来愚弄民众,神化君权,而不是教化民众,故D项错误.答案:A5、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法家思想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选派董仲舒……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并非独重法家,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矛盾,故B项错误;“重用张汤……治理长安”,长安并非封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可见儒法并施,故D 项正确.答案:D6、儒家在哲学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统一B、以私人讲学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需要解析:儒家思想糅合各家思想之所长,不断完善自身,例如董仲舒提出新儒学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宋明理学将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D7、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现实生活、道德精神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理想.材料信息说明()A、理学影响力不断扩大B、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C、理学有较强理性主义D、理学没有唯心主义色彩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理学影响力不断扩大,故A项错误;理学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佛道部分思想,故B项错误;理学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理想,表明理学有较强理性主义,故C项正确;理学摒弃佛道所宣扬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不能表明理学没有唯心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C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阐释B、对宋明理学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叛逆解析: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们针对宋明理学影响下不切实际空疏学风进行批判,“反对君主专制”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相对于宋明理学维护君主专制一种发展.但从本质上来说,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仍属于儒学范畴,是对宋明理学批判继承,故B项正确. 答案:B9、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解析: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佛教兴盛表现,与材料中“在甘肃敦煌发现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0、中国历史上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治理服务,注重是科学技术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解析:据材料“直接为国家治理服务,注重是科学技术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 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答案:D11、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A、绘画艺术深远意境B、诗歌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审美空间解析: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借助于绘画”,强调是绘画和诗歌相互作用,单强调一方面作用不全面,故A、B、D三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强调双方互相作用,故C项正确.答案:C12、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追求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反君主专制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表达了民间对完满人生一种期许、向往,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了人社会责任,与材料并不矛盾,尤其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主要内容,与“金榜题名”存在一定契合点,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三种模式中,“洞房花烛”与科举制无关,不能体现其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改造,道德信条式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地位》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新特点.(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观点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依据是什么.请以与其同时代一位思想家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结论”提供证明.解析:(1)即回答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新发展,结合材料信息“一方面……一方面……”来归纳总结.(2)“不同”从“本原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依据”据材料二中“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来概括;“证明”要结合所学知识,如选择黄宗羲、顾炎武等,要突出“发展”“变化”特征.答案:(1)新特点:佛道化;增加了儒学哲学思辨色彩.(2)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依据:进步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观点”)证明:列举黄宗羲、顾炎武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揭露君主专制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关于人类历史哲学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状态持同样看法,认为这个帝国“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评析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共有两个观点:一是17、18世纪中国发展几乎停滞,论证这个观点需要回答明清时代特征中落后世界表现;二是17、18世纪中国达到了传统社会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论证这一观点需要回答明清时代特征中相对先进方面.明清时代特征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文学艺术等几个方面去思考,然后分出先进和落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答案: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依据: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自然经济占领统治地位,重农抑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思想:程朱理学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社会是传统社会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依据: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经济: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文艺:反映市民生活文学艺术繁荣.。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九) 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九)一、选择题1、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A.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1927—1930年美国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了,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答案:D2、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30%,到1932年,约占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尝试打破原有经济体制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C、得到西方国家承认支持D、沦为西方国家商品市场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及,这属于脱离材料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飞,故B项正确;大量进口西方机器设备并不意味着苏联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承认支持,这实际只是西方国家减轻经济危机对本国冲击无奈和被迫之举,故C项错误;“(苏联)沦为西方国家商品市场”,这属于明显史实谬误,故D 项错误.答案:B3、《强国之鉴》把美国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最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调整B、科技革命推动C、政治制度创新D、侵略战争刺激解析:“第四台阶美国崛起”指是“危机与调整(1930—1945)”即罗斯福新政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面对1929—1933年世界大危机,罗斯福进行了调整,放弃了传统自由放任,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这属于生产关系调整,故A项正确;在1930—1945年期间,世界没有发生科技革命推动,故B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前后,其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在1939—1945年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正义战争,故D项错误.答案:A4、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布克斯顿描写()A、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C、为对苏俄武装干涉找借口D、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心态解析:材料只是说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态度,没有涉及材料作者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态度,故A项错误;布克斯顿是英国工党秘书,他不可能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也就是1918年帝国主义就开始武装干涉苏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布克斯顿描写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心态,故D项正确.答案:D5、1919年9月,某位苏俄领导人在给美国工人信中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国家取得技术帮助一种手段.”这反映了该领导人()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设想B、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C、为获得西方技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D、主张俄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解析: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国家取得技术帮助一种手段”可以得出该领导人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心意思是俄国可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设想,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不符,故B项错误;为获得西方技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主张俄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A6、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A.B、受世界经济危机刺激加大粮食出口C、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D、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增加解析:A项是体现之一,但不是集中体现,故错误;B项是体现之一,但不是集中体现,故错误;据材料可知粮食产量下降,但是粮食出口却增加了,表明苏联当时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因此C项最能反映材料数据变化原因,故正确;苏联与西方大国仍然处于敌对关系,对外关系并没有改善,故D项错误.答案:C7、早在五十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原因,分析正确是()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解析: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国家,它军用技术和空间技术,与美国不相上下,故A项错误;苏联目标是使自己在军事与空间技术上足以与美国对抗,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集中人力与物力使苏联在军事及空间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但这与整个国民经济并没有关系,相反技术也并没有运用到国民经济中,这也是苏联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多在军事与空间技术领域,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创新,故D项错误.答案:B8、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事情.”其主要原因是()A、美国经济衰退B、美苏争霸处于守势C、欧盟日本崛起D、不结盟运动兴起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题干中“如今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事情”出现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故B项错误;欧盟是1993年建立,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D项错误.答案:A9、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这反映出()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B、二战后美元霸权终结C、国际货币多元化发展趋势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解析:材料这些现象出现说明了经济发展新情况,但不能直接得出货币区域化,故A项错误;通过这些现象,美元霸权受到挑战,但没有体现其终结,故B项错误;不同地区不同货币主导是货币多元化体现,故C项正确;不同区域货币主导不同,不能反映经济发展不稳定性,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年2月1日(当地时间),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3月29日英国政府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程序,英国“脱欧”由此迈出标志性一步.“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矛盾激化B、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断C、主权让渡与国家利益冲突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解析:英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矛盾激化仅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英国“脱欧”仅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而不是中断,故B项错误;英国“脱欧”是主权让渡与国家利益之间冲突,故C项正确;英国“脱欧”与多极化趋势加强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上任后第一份行政命令,正式宣布退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月8日,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脱离欧盟法案.这些现象说明()A、双边贸易将取代多边贸易B、保护本国经济孤立主义抬头C、全球化趋势首次出现逆转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元化趋势解析:材料反映是美国和英国结束多边贸易合作协定,不能体现出双边贸易将取代多边贸易趋势,故A项错误;美国和英国决定都是为了保护本国利益,避免与其他实力较弱国家合作影响本国发展,故B项正确;全球化趋势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美英两国个别行为,不能体现全球化逆转,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是美英经济行为,材料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12、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方向性,都是由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不是由任何个人或国家靠理性设计出来,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存在.下列最符合题意是()A、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B、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核心因素C、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D、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有效催化剂解析:材料所讲仅是科技和资本对全球化作用,反作用并没有被提及,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全球化和现代化)……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存在”,这就充分凸显了科技和资本在现代化和全球化中关键和核心地位,故B项正确;“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全球化只是现代化一方面而已,故C 项错误;“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有效催化剂”,这里忽略了资本作用,属于不完整表述,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经济学说和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由此,经济政策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四次重大变革》材料二二战后,由于欧洲普遍衰落,寻求联合,先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而英国却与欧洲大陆若即若离.随着欧洲经济恢复与发展,欧洲国家联系更加紧密,英国担心失去领导地位,曾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但都被戴高乐否决,戴高乐担心英国成为美国“特洛伊木马”.经过几年努力,英国1973年才最终加入欧共体.——何梦吉《英国脱欧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特点以及经济政策发生演变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加入欧共体背景,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对欧洲和世界格局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凯恩斯主义,说明随着英国经济发展,经济政策不断调整与变革,根据材料一中“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黄金时代’”得出每次经济政策变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根据材料中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得出经济政策变革与理论发展相互推动和促进;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759年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是源于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重商主义不符合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经济要求.随着经济危机爆发,到20世纪自由主义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产生了国家对经济干预,而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滞胀”所以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中“二战后,由于欧洲普遍衰落,寻求联合”得出是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结合所学主要是因为当时美苏之间冷战对峙,根据材料二中“随着欧洲经济恢复与发展,欧洲国家联系更加紧密,英国担心失去领导地位,曾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得出是英国担心失去在欧洲领导地位.第二小问影响,对欧洲有利于增强欧洲一体化实力,对世界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欧共体内部也有矛盾和分歧.答案:(1)特点:①随着英国经济发展,经济政策不断调整与变革;②每次经济政策变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③经济政策变革与理论发展相互推动和促进;④每次经济政策变革都经历了盛极而衰过程.原因: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出现原因是英国首先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倾销工业品,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需要;20世纪前期,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受国内外因素影响,英国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1979年起,英国“重返”自由经济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导致企业失去活力,大规模福利政策导致财政困难. (2)背景:英国在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苏主导下两极格局形成;西欧各国在二战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摆脱美国控制和苏联威胁;美国和西欧存在控制和反控制斗争;英国担心失去在欧洲领导地位.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带动了政治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欧共体经济、社会和政治一体化阻止了欧洲内部再度爆发战争;有利于解决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和社会上不平等,形成了一个和而不同、更加多样欧洲.但欧共体内部也存在着一定分歧与矛盾.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围绕20世纪“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解析:通过材料可以从资本主义政策和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关系入手提炼观点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模式相互影响”,论述该观点要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危机后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也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最后要得出结论,经济管理模式并无国界之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分为资本主义政策和社会主义政策调整,也可以把两种政11策分别论述,从社会主义角度可提炼观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与探索”论述要答出中国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资本主义社会角度可提炼观点为:“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大经济探索与调整”,论述可答出两次调整原因、特点和各自影响. 答案:(示例1)论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模式相互影响.论述:(1)大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加强了对经济干预,成功摆脱困境,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盛行.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也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管理合理成分,逐渐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为主,逐渐推行市场发展模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而西方国家大多推行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3)经济管理模式并无国界之分.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示例2)论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与探索.论述角度:中国或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探索原因;改革与探索简单过程;改革与探索作用或影响.(示例3)论题: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大经济探索与调整.论述角度:说明两次调整背景和特点,并分析各自产生影响.(回答略)。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三) 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三);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它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士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解析: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能体现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A项错误;允许西方来华传教士游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属于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B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现代正常的国际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中国放弃宗藩朝鲜是中国实力衰落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逐渐融入了近现代外交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C2.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
该现象反映了();;A.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B.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C.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D.曾国藩守旧亦维新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晚清的地方势力一度比较强大,反映了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故A项正确;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是在袁世凯死后,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曾国藩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3.《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爆发时,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优势。
”此观点主要是依据()A.清政府得到了西方国家大力支持B.清政府已经完成了军事近代化C.西方国家反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D.洋务运动造成的中国强大假象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西方国家持观望态度,清政府并未得到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故A 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建新式军队与海军舰队,开始军事近代化,并未完成军事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洋务运动中中国经济与军事的近代化,造成中国强大的假象,因而出现材料中看法,故D项正确。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一 专题提升强化练(十一)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提升强化练(十一)一、选择题1、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析:欧洲“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材料中“英国金融”“美国金融”不符,故A项错误;受益于殖民扩张与材料中“北意大利金融”“美国金融”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表明欧洲中心地位被取代,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决定了“英国金融”,但与材料中“北意大利金融”“荷兰金融”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D、全球化不断加强解析: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出现,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都实行自由贸易,没有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体现出世界经济逐渐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有序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
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
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 )A、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B、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解析:1933年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放弃金本位体制,实际上美元贬值,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体制,美元贬值,有利于开拓美国国内、国际市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确立了美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故B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美国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体制,加剧了当时各国倾销战、货币战,阻碍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美国迫不得已放弃金本位体制,使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大大降低,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难以实现,故D项错误。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1】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1】含答案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1】含答案一、选择题1、《诗经·大雅·板》记载:“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充分说明()A.宗法制维系社会统治的功效B.中央集权得到充分体现C.分封制下诸侯权力空前强大D.大宗和小宗是完全相对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维翰”“维城”等指的是宗法制在维护社会统治方面的作用,故A项正确。
2、(2019·汕头质检)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 C解析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可以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故C项正确。
3、(2019·日照三模,27)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A.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D.形成四大家族的理论根据答案 A解析由材料得知孙中山主张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体现的是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材料只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四大家族形成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是孙中山时期,故D项错误。
6、(2019·淮南一模,31)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
”这说明()A.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B.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C.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D.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答案 C解析据材料中“1992年”,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故C 项正确。
推荐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1)李仕才一、选择题1、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分别为43.9%和39.6%。
这表明,当时我国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答案】D2、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 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 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答案】C3、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B. 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C. 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D. 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A【答案】A. 肯定等级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 认为人人平等是无法实现的幻想C. 批评轮番而治造成雅典政治腐败D. 不赞成在雅典社会实行民主政治【答案】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塞罗认为上天赋予了每个人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
5、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折射出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C.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答案】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联系材料的背景: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价值贬值,导致白银购买力降低。
推荐学习K12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十)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 项正确。
答案:B2.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子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各家分别强调“仁”“同”“心定”“令”,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各家纷纷阐述如何定“天下”,天下一统成为大家的共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看法,道家、法家不能体现民本,故D项错误。
答案:B3.《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C项正确;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4.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通过材料“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主承天而立,是天人之间的负责人,目的是神化君主,故A项正确;材料中突出解释“王”的来源,没有直接解释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材料从源头对君主进行神化,没有涉及君主行仁政,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对君主来源的神化来愚弄民众,神化君权,而不是教化民众,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一、选择题1.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如下表。
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都强调工农的重要性,具有相似性,而不是独创性,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就具有广泛代表性,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C2.2008年2月7日的《新德意志报》载文称:“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当代中国民主的特殊性表现为( )A.是大国独有的特殊民主B.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基C.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D.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故选B项。
当代中国的民主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独有的民主,并非“大国”独有的民主,故A项错误;中国的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已经“成型”,故C项错误;当代中国的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故D项错误。
答案:B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首次提出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中国共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一、选择题1.‚轴心时代‛是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宗教神学B.自然哲学C.社会现实D.民主与科学解析: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探索人生;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
据此可知,东西方的先哲都把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社会现实方面,故C项正确。
答案:C2.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材料( )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解析:材料强调‚好人‛,而不是‚神‛,故A项错误;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表明了他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追求永生,体现的是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3.‚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才能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这段话主要体现( )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C.宗教改革王权至上的思想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解析: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忽视道德,与‚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不符,A项错误;材料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B项正确;王权至上的思想与‚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不符,C项错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精神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与‚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不符,D项错误。
答案:B4.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
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
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 )A.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中主张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德国各诸侯国加强王权的需求,故他们大力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罗马教廷展开了军事斗争,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D5.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出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
‛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
‛这说明伏尔泰( )A.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B.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C.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D.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解析:材料中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皇帝接受法律的约束,他主张君主立宪制,并不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无法看出伏尔泰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故B项错误;清代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伏尔泰对中国的赞誉是建立在对中国认识片面和肤浅基础上的,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伏尔泰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故D项错误。
答案:C6.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某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该历史时期应该是( )A.宗教改革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以及‚理性‛分析,启蒙运动反封建神权,高举理性大旗,故C项正确。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没有涉及‚理性‛,故A、B两项错误;工业革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7.牛顿特别强调,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
近代物理学比其他任何自然科学发展得更成熟和更快,这是个重要原因。
这反映出( )A.实验与计算结合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B.牛顿开创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C.物理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研究为前提的D.科学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解析:从题干中‚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信息可知,牛顿采用了数学演绎和实验的科学方法,从而推动了近代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这说明实验与计算结合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A项正确;B、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答案:A8.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
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A.C.西班牙、德国、英国D.意大利、英国、美国解析: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丧失其海上霸主地位,其后长期落后于英国,故A项错误;1660—1730年德国处于封建四分五裂的局面,较之英国、法国远远落后,不可能成为科学中心,故B、C两项错误;1540—1610年欧洲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的中心是意大利,这一时期产生了伽利略等科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处于科学领先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D9.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A.代替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无法代替蒸汽火车和轮船,A项错误;‚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说明它和火车、轮船一样,是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技术手段,B项正确;C项‚决定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当时互联网尚未诞生,D项错误。
答案:B10.雨果认为巴尔扎克描绘了‚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由此可见,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所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是( ) A.塑造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B.促使文学的体例更加完善C.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D.找到人类解放的正确出路解析:由题干中‚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俄国革命的镜子‛等可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C项正确;A项只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的弊端和问题,并没有指出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D项错误。
答案:C11.近现代艺术史上对某一美术流派的风格描述如下:‚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解析:题目中叙述的特征符合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是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的作品,故A项正确;《日出〃印象》属于印象派,故B项错误;《最后的晚餐》《圣母像》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故C、D两项错误。
答案:A12.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信息推断,该现象发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地区的人们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故选C项。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对此他解释道,神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格拉底哪一著名哲学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材料二主要表明马丁〃路德的什么思想?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联系?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来回答。
第二小问,从材料中马克思对苏格拉底的评价和所学到的知识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义人靠信仰生活‛‚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来回答;第二小问从人文主义出发去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注重人和人性,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1)追求:认识人自己。
说明:苏格拉底开创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思想:因信称义(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联系: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9年,达尔文的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
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人,最好任其死掉。
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
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
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