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性质指示植物
掌握土壤酸碱度,为植物创造理想的生长环境

掌握土壤酸碱度,为植物创造理想的生长环境序言:在开始种植之旅之前,了解土壤的酸碱度(pH值)对于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简便的方法来测试土壤的酸碱度,以及如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土壤,使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不同植物对土壤pH值的需求,以帮助您为花园中的各种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您将能够为您的植物创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享受丰收的喜悦。
探索如何测量PH值的土壤?在开始测量土壤的pH值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pH值。
pH值是一个衡量土壤酸碱度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最酸)到14(最碱),7表示中性。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了解并调整土壤的pH值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此表格列出了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理想的土壤pH 值范围。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了解您花园中的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调整土壤,为植物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测量土壤pH值的常用工具是pH计或pH试纸。
pH计是一种电子设备,能够精确地测量土壤的酸碱度。
而pH试纸则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反映土壤的pH值,虽然精度相对较低,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足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首先,你需要采集一份土壤样本。
通常,我们会在花园的不同位置采集多个样本,这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整个花园的土壤情况。
采集土壤样本时,要避免接触到其他的物质,如化肥、堆肥等,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然后,将采集的土壤样本放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注意,水的量要适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一般来说,土壤与水的比例约为1:1。
接下来,如果是使用pH计进行测量,将电极插入土壤水混合物中,等待几秒钟后,pH计会显示土壤的pH值。
如果是使用pH试纸,将试纸浸入土壤水混合物中,等待几秒钟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对照色卡读取土壤的pH值。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你可以了解到花园土壤的酸碱度,并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地被植物植物

地被植物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一、灌木类地被植物,如杜鹃花、栀子花、枸杞等二、草本地被植物,如三叶草、马蹄金、麦冬等三、矮生竹类地被植物,如凤尾竹、鹅毛竹等四、藤本及攀援地被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金银花等;蕨类地被植物,如凤尾蕨、水龙骨等五、其他一些适应特殊环境的地被植物,如适宜在水边湿地种植的慈姑、菖蒲等。
一、灌木类地被植物1.变叶木二名法:Codiaeum variegatum变叶木因在其叶形、叶色上变化显示出色彩美、姿态美,在观叶植物中深受人们构喜爱,华南地区多用于公园、绿地和庭园美化,既可丛植,也可做绿2.杜鹃拉丁文名:rhododendron杜鹃花有刺灌木或小乔木,有时呈攀援状,多分枝,枝粗壮,嫩枝有时有疏毛。
杜鹃花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以作为小灌木也可以做盆景;杜鹃花品种繁多,是重要的园林植物。
3.龟甲冬青拉丁名:Ilex crenata cv.Convexa Makino常绿小灌木,钝齿冬青栽培变种,多分枝,小枝有灰色细毛,叶小而密,叶面凸起,厚革质,椭圆形至长倒卵形。
花白色,果球形,黑色。
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园林多成片栽植作为地被树,也常用于彩块及彩条作为基础种植。
也可植于花坛、树坛及园路交叉口,观赏效果均佳。
4.红花继木学名:Lorpetalum chindensevar.rubrum为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嫩枝被暗红色星状毛。
叶互生,革质,卵形,全缘,嫩叶淡红色,越冬老叶暗红色。
红花继木可划分为3大类、15个型、41个品种红花继木常年叶色鲜艳,枝盛叶茂,特别是开花时瑰丽奇美,极为夺目,是花、叶俱美的观赏树木。
常用于色块布置或修剪成球形,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小叶型的红檵木适宜于盆景制作,一方面因其枝叶分布均匀一致,有利于绑扎造型,另一方面生长相对较缓,修剪量小,可减少修剪次数,便于维持枝叶均匀、整齐,可赏花、观叶。
这类盆景观赏效果好,观赏期长。
5.黄杨学名:Buxus Sinica (Rehd. etWils. ) Cheng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2:探索新知
➢ 观察景观照片,描述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草原植被的典型特征。
热带雨林
湿季 热带草原
干季
➢小组学习任务1 活动流程:
1. 结合教材图文资料,搜集亚热带植被、温带植被 和寒带植被景观图片;
2. 讨论分析各气候带植被的典型特征; 3. 绘制表格,填写各气候带植被的气候特点及植被 的典型特征。
塞罕坝的过去
塞罕坝的现在
活动7:迁移应用 搜集资料,归纳出决定区域植被类型的因素有哪些,并给出相关图文证据。
利用课余时间,拍几张校园植被照片; 根据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框架; 验证:世界陆地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 指示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二氧化硫污染常使叶片的脉间出现有色的斑点或漂白斑。 Q:观察下列图像,说说你对生物循环的理解。 观察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被图片,能够描述其叶片、枝干、根系等典型特征,并说明其与气候的关系。 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参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绘制一张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分布简图; 结合搜集的图文资料,能够辩证客观地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别名伸筋草、过山龙、 宽筋藤 、玉柏, 隶于石松科石松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 搜集资料,绘图说明生物循环过程中植被对自然环境中大气、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试说明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阅读教材P81资料,了解植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 说一说植被的变化特点。 垂直地带性:水热即气候为基础形成 Q:如果大气中臭氧增加,牵牛花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阅读教材第81页“塞罕坝林场”,对比其过去和现在的景观差异,了解造成差异的人为原因。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合自身登山经历,分析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垂直变化的影响因素。 纬度地带性:热量为基础形成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植物的四季变化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土壤化学性质PPT课件

Fe3+>Al3+>Ca2+>Mg2+>K+>NH4+>
+
凝胶分散成溶胶的作用,叫做胶体的分散作用。 胶体的凝聚作用,有些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
当土壤干燥时,土壤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相应增大, 土壤胶体易成凝胶状态。相反,当土壤水分增多土壤溶液 浓度相应降低,土壤胶体便会带有多余的负电荷,互相排 斥而成溶胶状态。
表7-3 不同质地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单位:cmol/1000g土
土壤
阳离子 交换量
砂土 1~5
砂壤土 壤 土 壤 土 7~8 7~18 25~30
(2)胶体种类 有机胶体交换量最大; 矿质胶体中交换量大小是:蒙脱石>高 岭石。 (3)电荷数量
一般来说,随土壤碱度增加(pH值 增高)解离度增高,带电量多,反之, 随土壤酸度增加(pH值降低)解离度降低, 带电量减少。
7
图7-1 土壤胶体结构示意图
7
土壤胶体的构造
内
胶核
离 子
扩
层
散
层 图7-2 土壤胶体构造示意图
7
土壤胶体的特性
❖ 三、土壤胶体的特性
❖ 1.巨大的表面能,成为吸收性能的基础 ❖ 2.带有电荷,以负电荷为主,保肥性的
物质基础
❖ 3.凝聚和分散作用,不可逆凝聚促进土 壤结构的形成
❖ 凝聚作用顺序: Fe3+>AI3+>Ca2+>Mg2+>NH4+>K+>Na+
当土壤溶液PH值变化时,晶格表 面的OH基发生解离。
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状-2化学性质

酸性硫酸盐土 (海南岛三江东塞港)
3、交换性酸度与水解性酸度
交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溶液与土壤作用。
水解性酸度:用碱性盐(醋酸盐)溶液与土壤作用。用 水解性酸度来确定石灰施用量。
三、土壤碱度 土壤碱性的来源:主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 重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 碳酸钙水解
Mg2+
Ca2+ H+
2
2 1
24.32
40.08 1.008
0.078
0.106 -
1.330
1.000 -
3
2 1
二、阳离子交换量
1 、概念:指在 pH7.0 时,土壤可能吸附的阳离
子最大量。单位为cmol/kg (厘摩尔/千克)。
2、矿物的阳离子交换量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cmol/kg) 土壤胶体种类 腐殖质 蛭石 阳离子交换量 100-300 80-150
红壤(江西)
赤红壤(广东) 砖红壤(海南)
22.0
12.0 5.2
高岭石,伴有水云母、蛭石
高岭石,伴有水云母 高岭石,伴有三水铝石
CEC直接反映了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 > 20 cmol/kg的为保肥力强的土壤; 20-10 cmol/kg 的为保肥中等的土壤; < 10 cmol/kg的为保肥力弱的土壤。
2、影响植物病害:病原菌对pH有一定要求 马铃薯( pH5.0~5.5 )的疮痂病在 pH>6.5 时发 生,控制土壤pH可防病 树木苗圃立枯病(要保持土壤酸性)
六、土壤pH值的测定 1、酸碱混合指示剂(野外) 2、pH计(室内):玻璃-甘汞电极
水土比
11.1地面上的植物(第3课时)七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

2. 贯众叶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叶柄吗?叶背面褐色的 “斑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 贯众的茎有什么特点?有真正的根吗?
叶柄 (粗壮) 叶
小叶 孢子囊(用孢子繁殖)
茎(很短,地下生长)
根(从茎长出的须状根;
固定与吸收物质)
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 胞(生殖细胞)。成 熟孢子从叶表面散发 出来,落在温暖潮湿 的地方,就萌发生长 成新的植物体。
叶片
叶
叶柄
肾蕨结构示意图 孢子囊
茎 根
凤尾蕨结构示意图 孢子囊
小叶
叶
叶柄
茎 根
卷柏,靠孢子繁殖。 卷柏又名九死还 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 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 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 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 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中国多地有分布,蒙古国、俄罗斯的 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和 菲律宾也有。多生于向阳的山坡岩石 上,或干旱的岩石缝中。 该种既可观 赏,又可药用,全草有止血、收敛的 效能。民间将它全株烧成灰,内服可 治疗各种出血症,和菜油拌起来外用, 可治疗各种伤口。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价值
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在医药、 食品 、农业 、和 能源 等方
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芒萁是 酸性红土壤 指示植物。 3.蕨的嫩叶可以 食期埋在地层
中形成的。
两亿多年前,蕨类植物的 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 长的年代,形成了煤。
D 物,原因是( )
A.苔藓植物可测定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 B.苔藓植物的叶能吸附有毒气体 C.苔藓植物能抵御有毒气体的侵害 D.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构成,遇到有毒气体会使其生存受到威胁
土壤因子

黄土性母质(次生黄土):是黄土经水流侵蚀搬运沉积 而成。特点:土层厚、无层次、颗粒细小。
9
土壤厚度
影响土壤水分、养分的总储存量和根系的空间范围。 故土壤厚度是决定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影响植被的组成、结构、林木生长和森林生产力
影响微生物活动而影响养分有效性和植物生长
如细菌在酸性土壤中的分解作用减弱;固氮菌、根瘤菌 等不能在酸性土壤中生存,使许多豆科植物的根瘤在土 壤酸性增加时死亡,它们只能生长在中性土壤中。
19
树木对养分元素的适应
耐瘠薄:马尾松、油松、樟子松、侧柏、 蒙古栎、刺槐; 不耐瘠薄:白蜡、榆、槭、 杉木; 中等:落叶松、山杨等。
土壤酸度 土壤养分元素 土壤有机质
18
土壤酸碱度
酸性或碱性环境直接伤害林木组织
pH值小于3.5或高于9,多数植物根细胞的原生质受到损 害。 针叶树:3.7~4.5;阔叶树5.5~6.9;大于8.5多数树种难以 生长。
影响矿质盐分溶解度,从而影响植物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酸度一般在pH6~7时,养分的有效性最高。
花岗岩上发育的土壤呈沙壤质或壤质,通透性能好, 呈微酸性反应 石灰岩上发育的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质地细。
母岩影响森林树种的优势程度
我国华北山地,砂岩、页岩形成的酸性土上,油松占 优势;石灰岩形成的微酸至碱性土壤上,油松渐少而 以侧柏占优势
7
母质
冲积母质:常见母质类型,在该母质上 发育的土壤,土层深厚,养分适中,土壤 理化形状好,适应于多种植物的生长。
第二章之六 土壤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酸碱性指示植物
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土壤是绝大多数高等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性质、植物根系和微生的生长构成了一定的土壤生态条件,植物与这样的生态条件息息相关。
土壤的酸碱性是重要的理化性状之一。
长期自然选择与淘汰的结果,在酸性土壤上保存了一批只适应于酸性土壤生存的植物,称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该植物的出现可以作为土壤酸性的标记。
如岗松、石松、小米柴、芒萁、铁芒萁碱蓬骆
驼刺
芦苇
羽扇豆
等植
物。
芒萁岗松
芒萁分布于长江以南,大量生长于酸性红壤的山坡上,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该植物对生态条件的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岗松桃金娘科小灌木,分布于华南诸省,生于具有酸性土壤的低海拔向阳山坡。
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植被调查中对了解生态地理条件有意义。
碱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南天竹、凤尾草、蜈蚣草、枸杞等,喜欢偏碱性的土壤。
有趣的是,一些植物还能较准确地指示出土壤的酸碱度(pH值)。
如有算盘子、映山红、铁芒萁等生长的地方,土壤的pH值一般在4.5—5;在牙疙疸、齿鳞青木香等生长的地方,土壤的pH值一般为5.5—6;有贯众、野花椒、牛毛草等生长的地方,土壤的pH值一般为8左右;生长有碱灰菜、麻落藜等植物的土壤,其pH值一般为8.5—9。
其他指示植物(indicative plant)
一定区域范围内能指示生长环境或某些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属或群落。
指示植物与被指示对象之间在全部分布区内保持联系的称为普遍指示植物;只在分布区的一定地区内保持联系的则称为地方指示植物。
地方指示植物在数量上远远多于普遍指示植物。
按指示对象可分为:
①土壤指示植物。
用植被来鉴别土壤性质的植物。
如:铁芒箕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柏木为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多种碱蓬是强盐渍化土壤的指示植物;葎草是富氮土壤的指示植物;那杜草是粘重土壤的指示植物。
②气候指示植物。
如椰子的开花是热带气候的标志。
③矿物指示植物。
如海洲香薷是铜矿脉的指示植物。
④环境污染指示植物。
如唐菖蒲的叶片边缘和尖端出现淡黄色片状伤斑,则说明空气中存在氟化氢污染。
⑤潜水指示植物。
可指示潜水埋藏的深度、水质及矿化度。
如:柳属是淡潜水的指示植物;骆驼刺为微咸潜水土壤的指示植物。
此外,植物的某些特征,如花的颜色、生态类群、年轮、畸形变异、化学成分等也具有指示某种生态条件的意义。
土壤酸碱度识别及调节方法
来源:《中国花卉报》2005 年11月8日第6版作者:曹涤环作者:未知编
辑:jiej007 人气:0 日期:2006-12-28
各种花卉的生长都需要酸碱性适宜的土壤,高于或低于适宜的界限,花卉便不能吸收所需养分,造成营养缺乏,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所以,栽培前一定要了解土壤的酸碱性,正确选择土壤。
除化学试剂测定土壤的酸碱性外。
还可用以下简便方法:
一、感官识别一般酸性过大的土壤潮湿时糊烂,干时则结成较大硬块,放少许人口中有苦涩味。
在碱性过大的土壤中,雨后地表结皮,干时松散。
将松散土壤放入水中搅混浊,澄清后取澄清液煮干,底层有少许霜状物。
土色为红色或黄色的土壤通常为酸性,如黄泥土、红壤旱土、红壤荒地等。
一般红壤pH值为4.5-6.0,黄壤酸性较大,一般pH值为4.0-5.5。
二、看指示植物别观察野生植物中有无喜酸指示植物,凡是当地长有苦槠、毛栗、闹羊花、杨梅、茶树、马尾松、杉树、石松等耐酸性植物,说明土壤呈酸性;凡是长有南天竹、柏木、石苇、卷柏等植物,表示土壤呈碱性。
三、看水质识别灌溉用水混浊,甚至出现锈膜状物质,表明土壤酸性较强;而长期引灌石灰岩溶洞水,土壤多为碱性。
四、看石头识别在石英岩、砂岩和黄色页岩、红色页岩地区的土壤多是酸性;在石灰岩或钙质土地区,土壤多少带点碱性。
土壤酸性过大,可每年每亩施人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
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调节土壤的水、肥状况。
而对于碱性土壤,通常每亩用石膏30至40公斤作为基肥施人改良。
碱性过高时,可加少量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腐殖酸肥等。
常浇一些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的稀释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
腐殖酸肥因含有较多的腐殖酸,能调整土壤的酸碱度。
以上方法以施硫磺粉见效慢,但效果最持久;施用硫酸铝时需补充磷肥;施硫酸亚铁(矾肥水)见效快,但作用时间不长,需经常施用。
一: 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
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 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
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
四: 看质地:酸性土壤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碱性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五: 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松软”的感觉,松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六: 看浇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碱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花盆外围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
七: 用pH试纸来测土壤的酸碱性,方法为:取部分土样浸泡于凉开水中,将试纸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然后将试纸与比色卡相比较,若pH值=7,土壤为中性;若pH值<小,则为酸性;若pH值>7,则为碱性。
(刘芳)
不通过测试手段而准确判定土壤的酸碱度是困难的。
但是土壤偏酸或偏碱,在一定条件下可粗略地判断出来。
从大的地理方位上来讲,我国土壤北方以石灰性土壤为多,而南方则以酸性土为多,但不绝对化,具体地区还会有所差异。
要知道土壤的酸碱性,就要分析当地的气候、地形、母质、植被等因素,因为它们对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也就决定着土壤的酸碱度。
根据气候来判断,一般在高温多雨地区,风化淋溶较强,盐基易淋失,因而该土壤就易形成酸性土;再比如地形,在同一气候小区域内,处于高坡地形部位的土壤淋溶作用较强,所以其酸碱度常较低地为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洼地土壤,由于承纳高处流入的盐碱成分较多,或因地下水矿化度高而又接近地表,使土壤常呈碱性;在相同气候、地形条件下,酸性母岩(如砂岩、花岗岩)常较碱性母岩(如石灰岩)所形成的土壤有较低的酸碱度。
对于耕地,则还须了解其耕作历史,若经过人为改良,则土壤应是向着中性发展的。
另外,可根据一些指示性植物或动物来确定土壤的酸碱性。
如芒箕、石松、山茶、映山红等就是酸性土上长的指示植物,若它们长得又多又好,则该土定是酸性;碱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有蜈蚣草、柏木、甘草、花椒、蒺藜等,若这些植物长得又多又好,则这里的土壤就是碱性土;若是水田的话,田里长着较多的牛毛草、田字草,而且蚂蝗又较多的话,这些田就是酸性田。
另外,土壤酸碱度可通过石蕊试纸来简单的测定。
以上所述都是粗略判断手段,若要知道土壤具体的酸碱度还是应通过测试手段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