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国家干预论文
住房保障制度的国际间比较
住房保障制度的国际间比较我国当前面临的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可以说是一个体制建设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际住房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借鉴,为我国住房保障体制的完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住房市场住房保障住房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的国际经验及理论依据房屋政策的先驱当尼逊(Donnison, 1967,引于Doling, 1999)提出三种政府在房屋政策中的角色:雏生(embryonic)型、社会(social)型及全面责任(comprehe nsive)型。
按此理论模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可划分为雏生型的房屋政策,它们对低收入住户的住房问题较为被动,如巴西、墨西哥、泰国、印度等国家。
在采用这个政策的发展中国家中,在未有巨大问题爆发前,大多是项目式的临时措施,容易无疾而终,缺乏系统和有力的政策,与此同时,即使有相关的政策又缺乏执行力度,分析这类型的国家的住房保障问题,对我国而言,不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所处阶段类似,而且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相同的地方。
作为社会型采用房屋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美国和大多西欧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特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以社会发展及社会公义为政策的出发点。
在现实的住房保障政策选择上属于社会型的房屋政策的国家,如荷兰、德国、瑞典以及新加坡,对住房市场的全方位介入和控制,是全面责任型住房政策的代表。
当尼逊的理论假设这三个模型是受制于经济发展,属于一种阶段论,所以随着经济发展,不论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如何变化,都会逐一经历这三个阶段。
这对属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对我国来说也不例外。
国外住房保障政策与实施措施当氏提出其理论时其焦点集中在欧洲各国,不同国家在住房保障政策的目标、低收入户住房政策在整体房屋政策中的角色、确定资助对象及确保资助效率的方法、房屋建造及提供方式、财政及融资安排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选择。
当时正值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处于急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房屋被视为是一种社会的消费,而不是生产或者投资,被认为会拖慢经济增长。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
这一局面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2.477和491年,孝文帝主持对魏初以来的法律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改,简约律条,宽禁减刑。
为了避免百姓“轻陷刑网”,他敕令天下,“勿使有留狱久囚”;还下诏限制拷掠,案件处理要“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
孝文帝的上述举措A.表明了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法律原则C.体现了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D.表明了礼、法开始走向结合3.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州制度”,少数民族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由朝廷的派出机构都督府或都护府代行具体管理职责。
这一制度A.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下的时代需求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C.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D.实现内地与边疆管理的一体化4.唐代省试只有礼部侍郎一人负责知贡举,从命题、考校到决定名次,且往往连任数举。
宋代将知贡举官称为“权(临时)知贡举”,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官若干,协助主持考试。
此外还有编排试卷官、封弥官、点检试卷官等官员配备。
这些举措A.重在打击贵族子弟的特权B.意在防范科举中的舞弊行为C.导致人浮于事、制度僵化D.有效抑制了武将势力的膨胀5.清朝皇帝为了解或处理地方某一重大事件,常常派出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均由皇帝特遣,行前和回朝后,都得面见皇帝请训或接受垂询,其内容除所办本身差务外,还常包括其他民情政务。
在外地办事过程中,也得时时奏请。
上述做法A.成为约束地方政府官员的有效手段B.是维护地方吏治清明的主要举措C.表明清朝监察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D.有助于缓和满汉地主之间的矛盾6.1853年10月,江北大营军务帮办雷以諴向扬州附近米行按每石米50文钱为标准征税,以解决军饷困境,名为厘金,半年之中收钱即高达约2千万文。
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启示
14 年英国大选后,以艾德礼为首的工党成为英 95 国的执政党。二战使英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工 人失业、贫困人 口 激增等一系列的问题十分严重,所 有这些构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面对困境,艾德礼政 府建立了英国的公共服务体系, 并把这一时期公共服 务的工作重心放在公共事业国有化、创造机会维持充
英 国的社会福利支 出从 15 年 的 2.4亿英磅增 长到 91 0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低效率必然会影响到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另一方面 ,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由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全由国家 包办,英国公共服务政策中规定了最低收人的保障和 对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供给,这使得英国社会 出现一 种依赖文化 ,劳动者工作积极性降低,大家多于、少
通19781979年度到19891990年度公共支出过雷纳评审和下一步行动计划在地方政府管的实际数字上升了ll真正受到削减的只有住房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建立伙这一项19791987年间政府对公共住房建设的补伴关系和公共服务社区化等多种市场化措施打破原贴减少80旧1缓解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危机但其他有的共识政治把城市基础设施邮电通讯自来水项目只是遏制了迅猛增长的势头
拒绝公共服务 的权力,一切公共服务 的种类、数量、 范围等由政府事先决定,这意味着政府权力的扩张, 社会权力的回缩,还意味着中央政府权力的扩张,地 方政府权力的缩小,中央政府设置了很多委员会直接 对基层进行管理。例如,教育委员会下有教育部,由 总教育官负责地方教育事宜 , 地方政府无权插手。 二是加强对社会福利事业投资。英国的医疗、教 育、失业救助 、 住房、交通等事关国计 民生的重要公 共物品的生产全部掌握在政府的手中,由政府不断地 廉价提供这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根据官方统计 ,
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对我国的启示分析
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摘要】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的一般方式以及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可以借鉴的国外经验,提出了建议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的措施。
在总结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的启示,提出未来发展思路,并进行结语。
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和总结,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完善和改进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政策,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我国经验借鉴、问题、措施、启示、发展思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外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全球投资热点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通过税收调控,政府能够引导和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稳定。
国外的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经验丰富,包括通过税收政策来引导投资方向、调控投机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
各国有的成功经验,也有的失败教训,这些都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我国房地产市场在长期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投机泡沫、高房价、贫富分化等。
税收调控作为调节市场的一种手段,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税收调控措施,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房地产市场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税收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的措施,从而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1. 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借鉴的国外经验和教训,帮助我国政府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挑战;2. 通过比较国外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的一般方式和我国现行政策的差异,可以深入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3. 着眼于未来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的启示,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英国艾德礼政府住房政策实践对完善我国住房的借鉴
德礼工党政府 经过激烈争论 和反复论证 .最 终出 台的住 房法案包括 2.2 艾德礼政府住房政策对我 国的借鉴和启示
“限制 房租”法案 、1946年住房法案 、1946年住房法修正 案以及新城 2.2.1 确立住房政策体系
镇 、郊 区住房规划 。
艾德礼政府住房政策 的一大败笔就是政策制定缺乏前瞻性 .没有
居民住 房的专门性 法律 我 国现行住房政策相关法律保障体系 尚不完 价格调控权威 :另一方面应加 强市场监管 .遏 制地方政府 的涨价博弈
善 .对经 济适用房 、廉 租房 等适用人群缺乏 明确法律规定 .从 而让 原本 冲动 。
’
不该 享受经济适用房 、廉 租房政策 的人钻 了法律空 子 .使原本为解 决 2.2.4 转变政府职能
中低收入者住房 问题而定 的住房政策变 了味 .为老百姓所诟病。
艾德礼政府时期 .英国各级政府 职能部 门在住房 政策执行环节扮
2.1.2 国家干预乏力
演的是执行者 、协调者的角色 严格履行着 政府 的社会保 障职能 。我国
近 年来 我国各大城市房 价持续走 高 .甚至 出现政府 越调控 .房价 当前 的住房形势 .在土地财政的驱动下 ,地方政府则成为土地买卖 、房
项目钠
Sc科ience&技Tech视nology界 Visio n
科技 · 探索·争鸣
英国艾德礼政府住房政策实践对 完善我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房的借鉴
丁 翌
(济宁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55)
【摘 要】战后艾德 礼政府大力建设廉租 房 ,一定程度上缓解住房危机 ;结合我 国住房 实际 ,借鉴艾德礼住房改革对完善 我国住 房保 障政策 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_《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1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 )A.改善劳资关系B.增加就业渠道C.避免经济波动D.缓和社会矛盾5.下图是美国发行的纪念某一事件的银币,这一事件是哪一社会运动的产物( )A.黑人民权运动B.妇女运动C.学生运动D.反越战运动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关键因素是当时的美国( )A.工业产值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位C.是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军事大国D.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7.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代”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12.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
为此,里根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C.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D.增加福利支出13.阅读下面的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和美国经济发展变化表,表中出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主要是( )国别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联邦德国3% 48% 49% 美国2% 36% 62%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B.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二、非选择题失业补贴: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75%材料二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2)“福利国家”出现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国家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评价。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案参考答案【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一】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1)策略: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
奥克肖特对艾德礼政府的理论批判
奥克肖特对艾德礼政府的理论批判艾德礼政府后期,计划经济和国有化等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因而削弱了人们的信任。
当时有评论说再也不会有像1945年那样的社会主义的“愉悦自信的清晨”之类的言论了。
1当激情回落、理性增长时,人们可能会发现艾德礼政府的社会主义政策并非想象中那么完美。
它不能像其承诺地或者像人们所想望地那样解决所有的问题。
人们开始认真审视艾德礼政府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
然而,大多数针对艾德礼政府的批判中都没有跳出集体主义的批判范畴。
然而,奥克肖特却另辟蹊径,从理性主义的视角对艾德礼的战后政策展开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批判。
批判理性主义不是反对和抛弃理性,而是反对盲目信仰理性并以之替代实际经验。
奥克肖特认为理性主义轻视传统和经验并将之抽象化和简化为某些原则和理论,并将这些原则和理论作为一成不变的真理加以接受和应用。
因为缺少传统和经验,即实践知识,对抽象原则和理论的应用必将招致失败。
以理性主义的态度对待政治就产生了意识形态政治。
这是将一套简化的和自我封闭的抽象原则高高置于传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至上的政治思维。
根源于对理性的膜拜,意识形态政治倾向于大刀阔斧的由政府主导的大范围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工程。
在它面前,自伯克时代起就有的保守主义的“政治谨慎”荡然无存。
奥克肖特对缺乏“政治谨慎”的理性主义政治深以为虑。
在他看来,这种政治将过去视作障碍,将传统与习俗固化,将经验简化为公式,追求由政府统一计划和主导的大破大立的社会、经济与政治设计与建设。
政府的目标成为全社会的目标,全部政府政策和全部政治经济等资源都要为之服务,所有权力都应该集中于政府之手。
如此一来,社会的复杂性被极度简化,这种“中央计划型社会是所有理性主义政治典范。
”2奥氏批判的矛头直指艾德礼政府。
他认为其政策就是建立在否定传统、以理性为唯一权威的理性主义政治观基础上的,是意识形态政治。
他将意识形态政治等同于破坏与创造性政治,警示人们注意艾德礼政府政策的危害。
浅析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帝国殖民主义理论
浅析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帝国殖民主义理论作者:张汉双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9期[摘要]克莱门特·艾德礼和他所领导的英国工党虽然自称社会主义政党,但在政策与信仰上与苏联、东方模式以及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历来颇受争议,他对待帝国殖民主义的态度更是亦正亦邪、扑朔迷离。
西方主流学者多数认为艾德礼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帝国殖民主义思想并且主动退出了殖民地,东方学者以及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的学者对此种看法则恰好相反。
为了更好地触摸历史的真相,本文试图做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艾德礼工党帝国殖民主义[中图分类号]K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056-02艾德礼政府与丘吉尔保守党政府的区别是,它宣称施政目标将是以社会主义为纲领,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创造一个福利国家。
艾德礼本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著作《工党的展望》和《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中。
在这两部书中,艾德礼总能用生动美妙的语言把他对帝国殖民主义的态度表现得那么开明而美好,他用最简单的语言表明他所领导的工党对英国传统帝国殖民主义的摈弃。
他说:“工党当然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不论它是旧式的,还是新型的”。
“对工党来说,帝国主义当然是被诅咒的东西。
工党不主张一个民族剥削另一个民族,正如不主张人剥削人一样。
”“工党的意图是要彻底抛掉视为英国资本家独占的剥削领域的殖民地帝国的观念”,寥寥数语,却开宗明义地表明了他对英国传统帝国殖民主义思想的决绝态度。
他还很真诚地剖析英国的侵略史并且表示自我反省:“帝国主义被认为是在国内必然受到反抗的资本主义向更广大区域的一种扩张。
社会主义者曾充分谴责并揭发了那些剥削黑种、红种和黄种民族的勾当,而这种剥削曾被约瑟夫·张伯伦和宣传帝国观念的人们粉饰得那样美好”。
“殖民地扩展的历史是先进民族虐待和剥削落后民族的一种可怖记录。
英国必须充分受到谴责”。
20世纪中后期英国工党左翼发展脉络
20世纪中后期英国工党左翼发展脉络作者:阎照祥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8年第04期摘要 20世纪中后期英国工党有左右两翼。
其中左翼人数较多,依次有“坚持左倾派”“比万左派”“新左派”和“本恩左派”,前后大致链接。
左翼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坚持公有制、国有化,反对修改1918年党章第四条。
70年代之前,工党左倾思想略占上风,由此推动国有化和公有制政策实施,成为党内修正主义派别的强大对立面。
比较右翼,工党左翼对体力劳动者具有更强的领导和动员能力,思想理论上稍逊一筹。
关键词英国工党,“坚持左倾派”,“比万左派”,“新左派”,“本恩左派”中图分类号 K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8-0003-10政治史学者认真观察20世纪英国政党政治史,得出结论:英国的政治斗争,很大程度上不是发生在保守党和工党之间,而主要是在工党内部进行的。
①此言不虚。
工党内部两翼的意识形态的摩擦和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成为工党内部思想论争的重要内容。
关于英国工党左右两翼的演变,国内研究稍显不足,一些英国政治史著作,对此描述不够清晰,偶有错误。
关于该党右翼的发展脉络,笔者已另撰小文《20世纪中后期英国工党论略》(未刊稿)。
而对工党左翼的发展演变,国内尚无专文问世。
笔者这里试图补阙,勾画出工党左翼的发展脉络,文中错误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指教。
工党的内部分歧,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当时,拉姆塞·麦克唐纳因反战和支持俄国布尔什维克,脱离了工党的主流;以亚瑟·亨德森为代表的“帝国分子”则支持本国政府参加帝国主义大战。
其中亨德森还成为“战争指导委员会”的五名成员之一。
工党第二次分歧发生在它第二次组阁之际。
当时,经济危机蔓延西方,全国260多万工人失业。
工党社会立法要么因自由党阻挠而不敢在下院提出,要么是担心上院保守黨贵族刁难而被搁置起来。
翌年(1931年)夏天,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人们到银行挤兑。
浅析柏林危机中艾德礼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
峙的基本特征是 : 国际事务的处理 中, 方以不促 发战争 为基 准。在 国际关 系中, 在 双 我们通 常将 美苏对峙的此种格
局 称 为“ 战 ” 局 。然 而 ,98年 , 林 危 机 的发 生却 是 两 大 阵 营欲 突破 “ 战 ” 一 次 尝试 。柏 林 危 机 是 由 苏联 在 冷 格 14 柏 冷 的
戍部 队 。但 是 , 自从苏 联对 柏林 实行封 锁 以来 , 方 西
国家就 被切 断 了与 西柏 林 的联 系 , 们对 西 柏 林 的 他
卫戍 部 队和将 近 2 0 德 国人 的支持 只能 在苏 联 同 5万 意的条 件下从 苏 联 占领 区获 得 , 者是 苏 联 允 许西 或 方 占领 区国家 自由出入苏联 控制 的道路 、 车站 、 火 运 河或是 苏联 的领 空 , 在 苏联 实 施 封锁 后 是 不 可能 这
聊 城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20 0 9年第 5 期
浅 析 柏 林 危机 中艾 德 礼 政 府 的政 策 导 向作 用
滕 淑 娜
( 东财政学院政法学院 , 山 山东 济南 20 1 ) 504
[ 摘
要] 战后 , 二 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以 美国为首的帝 国主义阵 营和 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 主义 阵营的对峙 , 种对 这
国人 的方法 看起来 是不 可能挽 救柏林 的。 有 鉴 于此 , 方 国家 对 是 否能 够 和应 该 留在 西 西
、
是 否撤 出柏林 问题 上英 国 的坚持
14 年 3月 3 98 0日, 苏联 驻 柏 林 代 表 通 知美 国 , 从 4月 1日起 , 联将 检 查 所 有通 过 苏 占区 的美 国 苏
人证 件 , 检查 所 有货 运 和除 私人 行 李 外 的一 切 物 并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
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
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
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著上升。
论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启示
论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启示摘要: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研究范式经历了三次演变:劳动剩余分配研究向要素分配研究转变,定量化、技术化研究向制度化研究转变,纯经济学研究向全部社会科学研究转变。
系统考察这三次演变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收入分配;研究范式;西方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6)06―0046―04一、劳动剩余分配研究向要素分配研究转变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价值理论的逻辑延伸,一定的价值理论必然伴生相应的收入分配理论。
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研究范式,经历从斯密、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论到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效用价值论的演变。
与之相适应,收入分配的研究范式也从劳动剩余分配研究向要素分配研究转变。
在《国富论》中,斯密最早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与其劳动价值论相适应,斯密在收入分配的研究上从劳动剩余着手,提出劳动剩余分配思想。
他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收入,由劳动决定的,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
在社会“原始状态”,劳动者工资等于他全部劳动生产物。
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和雇佣劳动交换时,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自己所有,而要与资本家和地主共同分配,工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劳动者独享全部劳动生产物的这种原始状态,一到有了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就宣告终结了”([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59页)。
由于有了资本积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回报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全部资本。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43页)由于有了土地私有制,“地主就要求劳动者从土地生产出来或采集到的几乎所有物品中分给他一定分额。
英国政体
三、党组织
(1)两大党的领导人,均由党组织选举产生。保守党领袖是:先由保守党下院全体议员投票选举产生下院议会党团领袖,当选者不仅要在总票数中占大多数,还要比票数接近他的对手多15%。若第一轮无人当选就继续举行下轮,再下轮……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会党团领袖的人,再由保守党两院所有议员、议员候选人和全国联盟执行委员会组成的会议口头表决为领袖。领袖一经选定就不再改选,直至其辞职或死亡等不能担任领袖职务为止。当然,面对党内强大反对的领袖只能主动辞职。
两大党的中央在地方上都设有派出机构,如保守党在各地区设特派总办,由其领导中央各部门的在各区的分部。
中央组织有:全国党员代表大会,每年一次。负责听取中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决定和发表党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基本主张和政策,但实际上,党的决策实权在各党的中央执行机构及其领导人手中。
中央委员会,由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前者闭幕期间领导全党工作,贯彻党员代表大会制定的方针和政策,决定党章的修改,讨论通过竞选纲领,选举党的领导人。但他的决议仅供党的执行委员会和领导人参考。
总之,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议会领袖和执党政党魁,集行政与立法权于一身的人物。而这也与英国的小选区相对多数制有关(小选区,指本区只产生一个议员的选区,相对多数制,即得票最多者当选,不需要他的选票过半。)。这种制度催生了两党制,与美国的小选区治之下的政体不同,英国主要立法权力又集中于议会下院一个院中(不是美国式的两院基本平权),而议会5年一届(没有美国式的中期选举,美国众院一届2年,参院一届6年,每2年改选1/3。在总统任期的中间举行的国会选举称为中期选举。),从而导致议会的多数派常常可以由单一的一党构成,且在内阁不决定提前大选的前提下,这个多数可以稳定的保持5年。
浅析艾德礼政府改革——目标、进程及借鉴意义
M丨文史纵横W浅析艾德礼政府改革——目标、进程及借鉴意义窦文安(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1)【摘 要】 文章探析了 1945年—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实施“民主社会主义”实践。
叙述了艾德礼“社会主义多样性理论”;解析了艾德礼工党政府对资本主义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行国有化政策;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认为这次改革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较大调整,开启了战后在资本主义制度里加入社会主义元素的先河。
在英国国内外经济日益衰微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该文还客观地分析了英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阐明了英国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部分。
【关键词】 艾德礼政府;工党;社会主义实践;改革伴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欧洲大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都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各国社会党都在寻求改革社会的可行性方案,一股民主社会主义之风在欧洲大陆蔓延开来,而英国正是实践这一思想理论的领头国家。
在1918年党章第四条和《工党和社会新秩序》的指引下,英国工党确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追求公有化、国有化以及民主的工业管理等基础上形成了追求“新社会秩序”的愿望。
为了规划英国工党政府的政策,明确工党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内涵,艾德礼通过《走向社会主义的意识和道路》《工党的展望》两本著作,阐述了英国社会主义的目标,以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不同及特点。
一、社会主义目标多样性虽然艾德礼认为未来社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形式,但他也论述了社会主义应向何处发展。
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自由、平等、追求民主政治、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制度。
在《工党的展望》一书中,艾德礼认为社会主义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获得人类将来可能获得美满生活的手段。
关于自由,艾德礼认为社会主义要给民众带来自由与安全感。
“社会主义者渴望的自由是一切人都能享受的自由,将被强加的限制,只会是为了获得自由所必须的限制……是必要约束的自由。
艾德礼政府的计划经济政策
艾德礼政府的计划经济政策国有化与福利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结果是计划经济政策。
艾德礼政府计划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苏联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在艾德礼政府前期,即1947年以前,经济计划更多地表现为应急性质的临时政策,长期的详细经济计划极其匮乏。
这是艾德礼政府时期计划经济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为增加购买力和刺激繁荣,艾德礼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赤字财政,而为消减消费和出国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它又通过限制分期付款等购买方式,限制出境旅游,实行“紧缩”等以减少消费;此外,艾德礼政府毫不犹豫地运用降低或提高利率等财政和金融手段来鼓励或抑制投资;更有甚者,艾德礼政府还加强对市场的直接控制,如从阿根廷进口大批肉类,为提振农业给农民提供补贴,给制造商提供投资津贴,规定70%的尼龙用于出口等。
第二个特点是,虽然模仿苏联模式设立了中央经济计划部等计划机构,但这些机构并没有绝对权威,其计划多是引导性而非命令性。
1947年的煤炭危机使得艾德礼政府不得不从国家全局角度考虑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计划机构由此相继产生。
艾德礼政府的计划机构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中央经济计划部(The Central Economic Planning Staff)。
这是内阁之下的最高计划主体,由少数政府的专职人员、知名经济学家和部分统计学家组成。
其主要职能是充当顾问,协助制定国家经济政策。
为搭建讨论和解决英国所面临的工业及金融问题的平台,中央经济计划部还创办《经济调查》年刊(Economic Survey)。
此外,中央经济计划部根据调查结果,对一些主要工业行业提出可能和希望的目标的建议。
这些目标不是强制的,仅仅是政府为促进工业发展而提出的一般性建议。
经济计划局(The Economic Planning Board)是艾德礼政府的另一个计划机构。
它包括私有企业、劳动组织及一些政府部门的代表,经济计划局主席由中央经济计划部领导兼任,主要工作是审查中央经济计划部的经济分析资料,评估企业接受中央经济计划部建议的可行性,同时就资源利用和临时困难进行政府和私有企业间的沟通。
英国的住房政策及其演进
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也是最早产生住房问题的国家。
工业革命,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供给不足,拥有土地的城市居民趁机高租盘剥。
英国政府于1915年通过了《租金上涨和抵押贷款法》,开启了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先河。
二战后,由于大量住房被摧毁,英国陆续经历了住房供求总量矛盾占主导,住房供求结构矛盾占主导及住房公平与效率问题占主导的过程,英国的住房政策演进也因此而沿着前文所述路径前行。
截至2004年,英国的住房自有率达到70.5%。
剩余的29.5%的租赁住房中,住房协会和地方政府所拥有的廉价出租房屋占比达到65%。
(一)当前英国的住房供应体系如下图所示:在英国,地方政府负责修建保障住房,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家庭;民间住房协会修建社会住房,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家庭或少量中高收入家庭;私营开发商则为中高收入家庭建设市价商品房。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并向地方政府和住房协会提供建房补助,以降低住房建设成本;同时还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房租补贴和购房优惠。
民间住房协会具有双重性质,既参与社会住房建设,又吸收居民存款并为居民提供低息住房抵押贷款。
中央政府减免住房协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
商业银行则为私营开发商提供开发贷款,并为中高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贷款。
(二)英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进1.1946年以前,限制租金和小规模保障住房建设阶段1946年以前,英国60-90%的城市人口租赁私有住房。
而在1915年之前,这一比例最高达到了90%。
私有房主处于垄断地位,高租盘剥;而且一战结束后,大量军人复员急需住房。
为此英国政府推出了以租金管制为核心的住房政策:●∙房屋租金由所在地议会或政府决定;●∙不能随意买卖二手房,多余的房子只能卖给政府或租住该房的居民;●∙地方政府兴建保障住房并出租,中央政府提供建房补助;●∙政府提供的住房仅限给劳动家庭。
(2)1946-1969年,大规模兴建保障住房,并补贴私有住房建设二战期间约71万多幢住房被摧毁,军人复员和人口增长高峰期需要大量住房,住房短缺问题极其严重。
案例名称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浪潮案例适用关于国家垄断资本
案例名称: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浪潮案例适用: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案例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在左翼政党执政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将若干行业的私人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形成了一股浪潮。
以下是几个典型国家的例子。
英国:英国战后的国有化是西方国家国有化的一个典型。
在1945年的大选中,保守党大败于工党。
1945~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掀起了第一次国有化高潮。
艾德礼政府对英国大工业,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
1974~1976年威尔逊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又掀起了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两次国有化高潮使国有工业在英国重要工业部门中的比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一期的统计数字,国有经济在英国重要工业和交通部门中的比重是:石油25%,汽车50%,钢铁75%,航空75%,煤炭100%,电力100%,天然气100%,造船100%,铁路100%,邮政100%,电信100%。
法国:法国战后的国有化也具有典型意义。
法国全国抗敌委员会的纲领规定:“大型国有化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
”(注: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63页。
)1944~1946年戴高乐临时政府通过没收或赎买政策,将能源、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私人企业收归国有。
1946年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
”(注: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63页。
)1946年底,法国国有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比重高达90%,在金融领域的比重接近50%。
1981年5月,密特朗击败了在职的法国总统德斯坦,成为法国第一任社会党人总统。
同年6月,社会党又在议会选举中取得了绝对优势。
密特朗上台后,立即着手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法国掀起了国有化高潮。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练习题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练习题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练习:选择题1.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经济政策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 )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③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①②③都是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
④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答案 A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政府多次调整其经济政策。
美国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明显不同在于( )A.是否注重可持续发展B.是否加大对教育的投资C.是否实行了赤字政策D.是否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解析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实施了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的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
答案 C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①国民经济出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②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③国家干预经济的运行机制被彻底抛弃④美国终于彻底告别了经济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解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奉行的是介于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的经济政策,由此可排除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矛盾所造成的,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就有经济危机,由此可排除④。
答案 C4.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从缓解社会矛盾等角度,提出建立“福利国家”的主张;实施社会福利并不是实现了社会平等;福利制度助长了人的惰性心理;国家福利与保障就业和收入不能划等号,A、C、D三项均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研究
【摘要】工业革命完成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00年间,住房问题一直是影响英国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
住房矛盾长期存在并主要表现为:一是私人自主建房,房屋售价太高,普通百姓购买力有限,难以支
付高额房价,房产所有权主要被富裕阶层所把持;二是租金确定的随
意性太强,租金价格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即使房源充足,普通百姓仍
然交不起房租。
在此期间,尽管英国政府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是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手段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这些矛盾表明,1945年以前的历届政府并没有真正解决住房问题。
1945年7月,工党击败保守党成功组阁。
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后,重点强调使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把住房问题纳入“福利国家”体系当中,住房政策成为“福利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干预原则为住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
在工党住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工党内部、工党与其它政党之间主要围绕着建房主持机构、房屋建造主要承担者、政府租金补贴和建房数量、标准等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
最终政府出台的住房法案包括“限制房租”法案、1946年住房法案、1946年住房法修正案以及新城镇、郊区住房规划。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1946年住房法案,它主... 更多还原
【Abstract】 During the 100 years from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WarⅡ,the housing problems were always the biggest hidden troubles in
Britain to influence its stability. The contradictory of housing had been existing for a long time and showed that: first,the individuals built the houses by themselves, and the price of new houses was so high that the common people could not afford it. The property ownership was dominated by the rich class. Second, although the res... 更多还原
【关键词】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国家干预;【Key words】Britain;Attlee Labour government;housing policy;state intervention;
【索购全文】Q联系Q:138113721 Q联系Q: 139938848付费即发
中文摘要6-8
Abstract 8-10
导论11-17
(一)研究意义11-12
(二)研究现状12-15
(三)主要框架15-16
(四)创新点16-17
第一章1945 年以前英国的住房危机和艾德礼组阁17-29 (一)1945 年以前英国的住房危机和政府应对策略17-22
1. 19 世纪40 年代——19 世纪末17
2. 20 世纪初——1918 年17-18
3. 1919 年——1945 年18-22
(二)艾德礼组阁22-26
(三)贝弗里奇报告26-29
第二章工党住房政策的制定29-36
(一)“限制房租”法案的提出30-31
(二)1946 年住房法案的制定31-35
(三)工党住房法案的完善35-36
1. 1946 年住房法修正案35
2、新城镇、郊区住房规划35-36
第三章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的实施36-40
(一)第一阶段(1945 年——1946 年):“限制房租”法案的试用36
(二)第二阶段(1946 年——1949 年):1946 年住房法及其修正案的实施36-39
(三)第三阶段(1950 年——1951 年):新城镇、郊区住房规划的推行39-40
第四章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的评价40-44
(一)工党住房成就和局限性40-42
(二)住房政策对以后政府的借鉴42-44
结语44-4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