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福利国家”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福利国家”论

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使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出现了严重危机,同时也对狭小范围的、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不能适应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要求的社会福利理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1935年美国正式通过了旨在解决失业和养老问题的《社会保障法》,这是美国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从此,美国逐步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社会保障制度化。这对二战后福利经济制度的全球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不仅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使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在西方工业化国家逐步得以确立。

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使经济学家产生了共鸣。1936年凯恩斯《通论》出版所导致的“凯恩斯革命”使国家干预主义与社会保障完全结合起来了,同时使国家干预论者的福利经济思想逐步形成,并在西方福利经济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上这些思想和理论集合起来,可以成为“福利国家”论。

一、“福利国家”论的产生

福利国家论虽然最终形成于二战后,但这种思潮由来已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萌芽时期

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者”或改良主义者的著作和讲话里,已经出现了有关“福利国家”的改良主义思想,但还没有系统化。

1.约翰·穆勒的折衷主义思想

19世纪中叶,约翰·穆勒(John Mill)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不公平,提出了有关分配制度的折衷主义思想。

穆勒将生产与分配割裂,认为生产方式是永恒的,而分配方式则是可以改变的。他认为,目前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可以在保存现存生产方式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立法来减少分配上的不平等,消除这些弊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有利于发展生产、普及教育、控制人口,以及由于把公共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克服利己主义。穆勒设想的公有制社会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竞争机制而又能保障所有个人分享集体劳动利益的社会。

穆勒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新型财产公有制进行比较时,采取了折衷、调和的办法。他认为,政府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在帮助改进人民的物质福利方面做了一些事情。为此,他提出了一些改良主义,主要是:通过土地税使地租社会化;颁布变小农制经济为自耕农经济的法律,对现存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实施改良;通过限制遗产继承权以减少财富的不均;等等。

2.德国历史学派和讲坛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想

19世纪末期,德国历史学派和讲坛社会主义①继承和发展了约翰·穆勒等人的“福利国家”思想,宣扬社会改良,主张通过赋税政策实行财富再分配。

3.英国费边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英国费边社会主义对“福利国家”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费边社会主义反对①讲坛社会主义者又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者,是19世纪70年代产生的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流派。讲坛社会主义

者(古斯达夫·施穆勒、路约·布伦坦诺、阿道夫·瓦格纳、卡尔·毕歇尔、威纳尔·桑巴特等人)是马克思主义的

死敌,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他们宣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和平,企图削弱阶级斗争,提出一些社会改良,以便排除革命的社会民主派的影响,并使工人同反动的普鲁士国家和解。他们把普鲁士政府实施的铁路国有化和由俾斯麦策划而实行的国家对烟草和烧酒的垄断叫做“国家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讲坛社会主义进行了始终不渝的斗争,并揭露了它的反动的和反科学的性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4卷的注释3)

使用暴力,主张实行渐进改良,通过点滴的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

他们提出的与“福利国家”论有关的改良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特别强调市政府自治,主张搞“市政社会主义”,扩大政府权利、加强政府对私人企业的管理等来改善社会福利。

第二,国家对私人企业实行国有化,实现租金和利息的社会化。

第三,对非劳动所得的收入及遗产征收累进所得税,以实现租金和利息从私人向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转移。

第四,制定“全国的最低生活标准”,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居民的生活不致降低到“最低生活标准”以下。如实行最低工资制和8小时工作制,增加教育设施等。

最初的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的缓进“社会主义”幻想,也是试图使资本主义社会告别严格的阶级等级下的剥削和残酷竞争,开始相对注重全社会所有公民个人发展和生活保障提高的一种表现。

费边社会主义对英国工党的建立及福利国家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了“福利国家”论的理论基础即福利经济学

庇古在其所创立的福利经济学中关于福利标准和福利政策的论述为“福利国家”论提供了某些论据。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倡导的实行国家干预以达到充分就业目的的理论和政策,不仅成为“福利国家”论的主要内容,而且也为“福利国家”论提供了新的论据和目标。应说明的是,凯恩斯不是从社会改良主义的角度来宣传“福利国家”的,而是把“福利国家”的发展作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来宣传的。但他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者积极宣传“福利国家”的理论依据。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国家”论得以最终形成,并在各国广泛流行。而且,各国政府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福利国家”实践,普遍建成了“福利国家”。

1.西欧社会民主党直接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建成

在这一过程中,西欧社会民主党起了主导作用。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以贝弗里奇报告为依据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纲领,而“福利国家”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把“福利国家”与“欧文主义”、约翰·穆勒的折衷主义经济学说、费边社会主义、“独立工党传统”等都看作工党的理论基础和来源。

在英国工党提出所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传统”中,有5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主题,即:征用财产收入、合作、个人参与管理、社会福利和充分就业。实际上,他们所描述的“民主社会主义”,就是“凯恩斯+经过修改的资本主义+福利国家”。

1948年,英国工党正式提出“福利国家”的口号,其领袖艾德礼(C. R. Attelee,1945年——1951年任首相)宣布英国已建成了“福利国家”。1955年,英国“牛津词典”中首次采用“福利国家”一词,并将“福利国家”定义为“一个组织得很好的政体,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他应得的生活费,它尽可能使所有人都得到最有利的条件”。从此,福利国家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广为传播。

另外,在“福利国家”的政策实践方面,瑞典等北欧的社会民主党则起到了独特的示范作用。瑞典在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下,将经济上的福利设施同政治上通过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劳资合作”结合起来,把瑞典建成了“福利国家的典范”。

2.西欧保守党也赞成和接受了社会福利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