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知识结构】【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1)教学反思:(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

大庄学区张堡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册次11课题搭积木比赛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导学目标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过程,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导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导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学法指导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导学过程环节学案导案自主学习温故互查:正面右面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搭出的立体图形简单画出来)导入新课预习中动手按要求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讨论。

合作探自学感悟:自学课本32页,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观察情景图,掌握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分组比赛。

比赛一:画一画。

淘气用5个小正方搭达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两队同学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队画得正确。

引导探究出示情境图,分别画出这幅图的正面、上面和左面的图形,对某些同学的问题个人解决。

究比赛二:搭一搭。

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请两队分别搭一搭,说一说。

比赛三:看谁搭得多。

用6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比赛二、比赛三中分小组,看那个同学能又快又准确的指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师及时表扬。

展示交流就以上问题组织交流,重要的是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展示教师根据情况适时讲解。

当堂检测课本33页“练一练”。

《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践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使学生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与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拼搭、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三、教学准备正方体实物,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1.复习旧知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图形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已经分两次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理小学阶段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与要求,一方面是为了复习旧知,另一方面也为系统地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1.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学习例1(1)(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①教师:想一想,可以怎样摆呢?教师课件演示教材中的两种摆法。

课件出示问题:还可以怎样摆?教师:请大家拿出4个小正方体,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摆完看一看,你们所摆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不是符合要求的图形(注意:摆小正方体时,要面靠面地摆)。

②同桌合作操作,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摆的图形。

④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只要一行摆三个,另外一个可以放在这三个小正方体前面或后面的任意位置,或者如下图所示:前后每行各摆两个(课件出示摆法)。

《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美术教案

《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美术教案

《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剪、折、拼等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及关系。

2. 基本立体图形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3. 平面图形变换为立体图形的步骤与方法。

4. 创意实践:利用平面图形创作立体作品。

5. 作品欣赏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剪、折、拼等手法进行立体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平面思维,培养空间想象力,创作出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立体图形卡片、平面图形素材、剪刀、胶水、折纸等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系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作品,引发学生对从平面到立体变换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a. 讲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过程。

b. 示范制作基本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等)的方法与技巧。

c. 示范如何将平面图形变换为立体图形,讲解变换的步骤与方法。

3. 学生实践: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平面图形进行创作。

b. 学生运用剪、折、拼等手法,将平面图形变换为立体图形。

c. 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完成立体作品的创作。

4. 作品欣赏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与心得。

b. 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b.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平面到立体的变换,尝试创作更复杂的立体作品。

六、课后作业1. 选择一个平面图形,运用剪、折、拼等手法,创作一个立体作品。

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教学谈

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教学谈

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教学谈作者:许华庚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年第01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是小学数学4至6年级的教学之一,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本学段“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在“关于学习内容”指出,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图形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那么,如何展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呢?一、互逆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转化结果并进行比较思考,发现规律,寻求方法。

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体会不同的立体图形摆放能抽象出相同平面图形,相同平面图形能摆放出不同立体图形,这样的互逆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出示:1.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说出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平面图形?2.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3.进行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1)如果添加1个同样的正方体,怎样拼摆出新的立体图形,使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不变?先小组讨论并进行拼摆,看哪组想到的办法最多,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并出示:①如果从后面添加小正方体是:(图中表示添加的小正方体,下同。

)②如果从正面添加小正方体,是:(2)第①②小题中,添加的小正方体在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点?师生小结:要添加1个小正方体时,只要是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者后面对着任意1个小立方体添加,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都不变,仍然是3个正方形的平面图形。

(3)分组探究。

为使从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平面图形仍然不变,这1个同样的正方体该如何添加?添加时的位置有没有规律?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①如果从左侧面添加小正方体是:②如果从右侧面添加小正方体是:师生小结:只要在原物体的侧面对应的任意1个小正方体添加小正方体,从侧面看的图形仍然是2个正方形的平面图形。

【典型例题】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含答案)

【典型例题】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原卷版)编者的话:《2021-2022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典型例题部分。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观察立体图形的几种类型题,考试多以填空、选择、判断等基础题型为主,题目比较简单,建议选取着重点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五个考点,欢迎使用。

【考点一】根据立体图形观察物体。

【方法点拨】根据立体图形观察物体时:1.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一般是从前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在画观察到的图形时,遵循三个原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典型例题】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对应练习1】如图的物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什么?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对应练习2】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对应练习3】请把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从上面看是的有()。

(2)从前面看是的有()。

(3)从左面或右面看是的有()。

【考点二】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方法点拨】根据平面图还原立体图形: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中,小正方形内部的数表示的是在这个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2.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中,视线从前往后,每列中最大的数即为这一列最高层的层数。

3.从左面看到的图形,视线从左往右,每行中最大的数即为这一行最高层的层数。

【典型例题】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图形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A. B.C. D.【对应练习1】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搭积木比赛》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搭积木比赛(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编写说明在学习了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的基础上,本单元主要学习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

现在数量上虽然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许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水平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科书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搭积木比赛,其中比赛一是从三维到二维,比赛二和三是从二维到三维,是一个逆向的思维过程。

比赛单纯地从某个维度向另一个维度转化利于空间观念发展,而把相互的转换活动放到一起,利于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比赛一:画一画。

淘气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两队同学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队画得正确。

教科书呈现了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借助比赛的方式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建立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与学生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是一个由三维图形向二维图形转化的活动过程,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正确答案是:·比赛二:搭一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请两个队分别搭一搭,说一说。

根据从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科书呈现了两种搭法,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体会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而是会有不同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积累还原立体图形的经验;同时,突出关注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即为学生提供进行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面与体的转化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根据平面图形 还原立体图形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潘美仙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的任意两个的前面或后面,如图:
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的任意一个的前面或后面,如图: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把一个摆在前面,一个摆在后,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4题。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4.小明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图①,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②。搭一个这样的 立体图形,小明最少需要( 6 )个小正方体, 最多需要( 7 )个小正方体。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孩子们你们可曾想过语文课中也可能蕴藏着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跟我一起吟诵一下。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引导学生齐背)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2、师:说的好,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样子往往是不同的。

今天这节数学课,咱们就来玩一个“搭一搭”的游戏,在游戏中我们来探索观察物体的奥秘!(设计意图: 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

)3、师:小时候都搭过积木吧!那好,试试看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搭出和图上一样的立体图形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现在无论你在哪个角度观察,都想象自己正对着它,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图形,能画下了吗?(学生动手画在题卡上)如果你在正上方看,在左侧看,又会看到什么图形,还能画下来吗?(学生动笔)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追问:从左边观察怎么就只剩一个正方形了,其余的四个哪去了?——被第一个挡住了,那么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只看到一个小正方形时,是不是就只有一个小正方体呢?)你们真棒,不但画出了自己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还能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分析,让我感受到你们的聪明可爱,看来这一道理早在几百年前,苏轼就已经发现了,因此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六上数学,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思维导图

六上数学,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思维导图
判断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画面时,可以借助事物进行模拟
拍摄地点与照片的位置关系。
天安门广场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搭积木比赛 观察的范围
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 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图。
根据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 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
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状。
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 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时,可先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摆 法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进一步选择。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 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 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用抽象法使事物符号化、简单化。
同样高度的物体,在同一光源的照射下,离光源越近,这 个物体的影子就越短;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
长。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确定观察的范围
1)先找到观察点、障碍点; 2)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后确定观察的范围。
看不到的地方称作盲区。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重要考点
பைடு நூலகம்考点解析
典型例题
搭积木比赛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大致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解答】如下图所示,彩色部分是监视器监控不到的区域。
天安门广场
明确拍摄景物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判断连续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易错题)小猫在路边观察到一辆汽车驶过,请在()里用①②③标出它观察到这一场景的先后顺序。
【解答】③②①
第三单元归纳总结
如图所示,分别从
上面、正面、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试着画一画。
【解答】
观察的范围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如下图,在房顶E处装有一台监视器,房子前面有围墙,请画出监视器监控不到的区域。

小学数学_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三)》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拼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随着观察方向的增加,体会摆法的由多到少。

2.经历观察、想象、验证、总结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就充分发挥想象的力量,继续学习观察物体(贴课题)。

请看大屏幕,有一个小正方体像这样(ppt演示)穿墙而过,想象一下,墙面上会留下什么?(弱音)(两位同学)生1:一个洞、轮廓生2:正方形的洞师:没错,正方体穿墙而过后,墙面上留下了一个正方形的洞。

现在反过来,如果墙面上就留下这样一个正方形的洞,它一定是一个小正方体穿墙而过留下的吗?生:不一定师:那会是几个小正方体?怎样穿墙而过的?生:我觉得是2个、3个、4个、无数个,只要把它们排成一排就可以师:同意吗?这么多小正方体排成一排穿墙而过后,为什么墙面上只留下一个正方形的洞呢?生:因为前面的把后面的都挡住了。

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他们都用了一个字?“挡”。

“挡”字用的太好了,也就是说,前面的小正方体把后面的小正方体都--挡住了,所以在墙面上只留下一个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一)从一个方向观察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见识了你们强大的想象力,接下来借助想象开始研究(坚定的说)。

请看,默读。

2.分析题意。

师:想一想,你关注了哪些信息?生1:从正面看师:正面看,他注意到了观察方向,太棒了,还有吗?生2: 4个小正方体。

师:数量,还有吗?生3:还有那样的图形。

师:嗯,图形。

大家都关注到所用正方体的数量,观察的方向,以及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析

三观察物体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过程,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立体图形的样子,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照片或画面,借助画图、操作等活动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出有据等良好品质。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第一学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

一年级下册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作为基本要求同一幅图不超过3个方向;三年级上册发展到观察一个物体及观察两个物体的简单关系,观察的角度增加,作为基本要求同一幅图不超过4个方向。

第二学段分为两条线索,一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二是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任务除了观察与辨认,还包括画出观察到的形状的草图和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四年级下册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的个数在4块(含4块)以内;在小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年级上册正方体的数量增加到5块,并且讨论搭成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最少或最多需要多少正方体;在大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天安门广场三个活动展开学习。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是过去小学数学课程所欠缺的。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会碰到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教师不重视,认为小学数学主要是解决好计算和应用问题,图形部分的重点是长度、周长、面积、体积等,观察物体的内容“不像数学”,可教可不教。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讲解 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讲解 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问题(1)导入淘气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吗?
过程讲解
1. 读题,观图,理解题意
用4个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给出了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要求还原搭出的立体图形。

2.探究解题方法
先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形状推测可能搭出的立体图形,再结合从其他两个面看到的形状确定立体图形。

3.实际操作搭立体图形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下面有两个正方形,上面左侧有一个正方形,可以知道这个立体图形有两层,上面左侧有一个正方体,下面有三个正方体,可能搭出的立体图形有
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下面有两个正方形,上面左侧有一个正方形,因此可能
搭出的立体图形有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结合从正面、右面看到的形状判断,搭出的立体图形是。

4.解决问题
搭出的立体图形是。

问题(2)导入笑笑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请你动手搭一搭。

过程讲解
1.读题,观图,理解题意
用4个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给出了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要求还原搭出的立体图形。

2.实际操作搭立体图形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因此搭出的立体图形是。

3.解决问题
搭出的立体图形是
归纳总结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美术教案

《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美术教案

《从平面到立体的变换》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理解平面图形如何变换成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及关系。

2. 基本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

3. 平面图形变换成立体图形的技巧。

4. 创意实践:绘制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立体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基本立体图形,并能够将平面图形变换成立体图形。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将平面图形巧妙变换成立体图形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基本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及平面图形变换成立体图形的技巧。

2. 采用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实践。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创意实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范例作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尺子、彩色笔等)。

3. 教室配备足够的画纸、画板等材料。

4. 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为教学调整合适的难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如盒子、建筑模型等,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展示如何将平面图形变换成立体图形。

以正方形为例,示范如何通过绘制正方形并变换得到一个立方体。

3.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将给定的平面图形变换成立体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尝试将其变换成立体图形。

要求作品具有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搭积木比赛》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搭积木比赛》说课稿

《搭积木比赛》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说课的题目是《搭积木比赛》。

这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

第一个方面是对教材的分析,第二个方面是对本节课教法学法的分析,第三个方面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最后一个方面是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分析。

一、说教材我们先来看一看对教材的分析,我将分别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搭积木比赛》这节课是第三章《观察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

并能由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为今后高中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的情况来看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以后学习高中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学习打下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或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按要求搭立体图形,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难点是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并体会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对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
小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操作体验 Nhomakorabea理解运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4.小明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图①,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②。搭一个这样的 立体图形,小明最少需要( 6 )个小正方体, 最多需要( 7 )个小正方体。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根据平面图形 还原立体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的任意两个的前面或后面,如图:
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的任意一个的前面或后面,如图: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把一个摆在前面,一个摆在后面,如图: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4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