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易错点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易错点

地壳物质循环易错点主标题:地壳物质循环副标题:解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与原理,利于学生备战高考关键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及变式图,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其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易错点1. 不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例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 )〜(2)题。

(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E为变质岩B . A为沉积岩 C. D为岩浆岩 D. C为岩浆(2)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⑤一外力作用B.⑥一变质作用「C .③一重熔再生作用D .①一冷却凝固作用【答案】(1) A (2)D【解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不熟悉,不能根据图示的过程准确地判断字母与序号的含义。

读图分析可知A为岩浆,B C为岩浆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变质作用。

故第(1)题选人,第(2)题选Do【方法技巧】正确解答该类题要弄清楚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重新回到新的岩浆的过程。

岩浆喷出或侵入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经高温熔融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

在该过程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也可以转化为变质岩。

岩浆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这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观察岩石圏的物质循环过程图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2. 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不清例2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3)〜(4)题。

火山“tw(3)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I、沉积岩I、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I、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I、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4)火成岩就是岩浆岩,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则可能是()A.沉积岩I B .沉积岩2 C .火成岩I D .火成岩2【答案】(3) D (4)C【解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二是读图不细心,没有注意岩层之间的切割关系以及火山与沉积岩1的关系。

2.1 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第二课时

2.1 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第二课时

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1)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铝,氧最多占一 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铝, 硅其次占1/4 金属元素为铝。 1/4, 半,硅其次占1/4,金属元素为铝。 几个概念: (2)几个概念: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 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化合物或单质, 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 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 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 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矿石: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 矿石: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 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 花岗岩、 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大理岩 矿床: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有内生矿床、 矿床: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有内生矿床、 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同上长石、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同上长石、 石英、云母等组成, 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岩 石 圈 : 包 括 地 壳 和 地 幔 的 顶 部
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岩石圈包括地壳 和地幔顶部( 和地幔顶部(软流层 以上),是构成地貌、 ),是构成地貌 以上),是构成地貌、 土壤的物质基础, 土壤的物质基础,是 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 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提供各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注意:岩石圈≠地壳 注意:岩石圈 地壳
花岗岩
玄武岩
结构致密、结晶度高、 结构致密、结晶度高、硬 度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度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第二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二是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应该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地理现象的分析。

1、复习重点:结合地理现象分析“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复习难点:利用本节知识去分析现实世界中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高三地理复习必修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三地理复习必修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三地理复习必修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己整理的高三地理复习必修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1.岩石可分为三类: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固化)沉积岩(岩石是由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而成)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三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再到新岩浆的出现,构成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过程):(1)内力——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造成表面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凹凸不平的表面趋于平整。

它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和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成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来说,地壳在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两个板块的边界是地壳的活动区域,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板块的边界。

生长边界为——,板块在此拉伸开裂,经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山脉和海沟往往是在——消光边界板块碰撞时形成的。

4.大气加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减弱、地面变暖、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变暖、大气辐射(长波)、大气反向辐射(保温)(1)大气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吸收效应: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它吸收非常少的可见光。

反射:颗粒较大的云和尘埃。

云的反射是最显著的。

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阻止一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反向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将部分热量返回地面。

云层越厚,大气背辐射越强。

5.世界表面附近有7个压力区(高低压交替分布)和6个风区。

(1)低纬环流:(1)赤道低压带:由于热力作用的形成,气流汇聚上升,容易形成云,造成降雨,形成雨带。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归纳提升讲义湘教版-优秀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归纳提升讲义湘教版-优秀

热带 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至 南北回归线之 间
主要分布于非洲中 部大部分地区,澳 大利亚大陆北部和 东部,南美巴西等
处于赤道低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地 区,干湿季节交替 明显
热带 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 南北纬30°之 间的大陆内部 和西岸
主要分布于非洲北 部大沙漠区、亚洲 阿拉伯半岛和澳大 利亚大沙漠区
冬季受西北季风 水量一般在800
控制
mm~1 500 mm
夏季受东南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
控制
季寒冷干燥,年降
冬季受西北季风 水量一般在400
控制
mm~800 mm
【对点演练 1】 读世界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 季温和多雨,年降 水量一般在300 mm~1 000 mm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 10°~ 20°
全年高温,一年可 干季受信风带控
分干湿两季,年降 制,湿季时受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 水量一般在750
mm~1 000 mm
(3)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专题一 气温和降水特点
1.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温度带
温度特点
大致纬度分布
热带
最冷月气温在15 ℃以上
南北纬0°~23.5°
亚热带 最冷月气温在0 ℃~15 ℃之间 南北纬23.5°~40°
温带 最冷月在0 ℃以下,最热月在 20 ℃以上
南北纬40°~60°
亚寒带 最热月在10 ℃~15 ℃之间 南北纬60°~70°
专题三 分析气候的特点及成因(加试) 1.气候资料的判读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 中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 中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阅图,学生能够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通过阅图,学生能够自已学会分析内力、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科学美的观念.教学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教学难点:读图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有条件的地方到野外实地考察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问题引入: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在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许多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活动:你还能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教师提问:那么,地壳为何会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从而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板书:一、地质作用:)(板书:1、地质作用的含义:)教师讲解: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及时检测: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B、大寨梯田C、岩层的断裂、错位D、荷兰的围海造田E、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板书:2、地质作用的分类:)教师讲解: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

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①______向②______迁移。

③______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2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④__________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⑤______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风、流水、⑥______、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⑦________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⑧______和⑨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⑩______、⑪______的过程1.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1)岩浆岩:由岩浆⑫__________或侵入地壳之中,⑬__________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在⑭__________作用下而成.(3)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⑮__________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型例题3 (2016年江苏卷)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
征。图9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图9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1)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 关系相符的是
图1
图2
A
√B
C
D
方法1:
方法2:
A
B
M 图4
图5
C
图2
D
地形 图 2 地层图 2
图2
[典型例题2](2014年江苏卷) 图1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读图完成(1)-(2)题。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3
4
2
y
1
x
图4
图1
√A
0
0
1
200
400



恢复的同一沉积岩层顶
2
3
4
5
6
水平距离/km
⑤ 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
深度/m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典型例题1](2012年江苏卷)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 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 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1)-(2)题。
高考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中的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 的内外力因素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 及其地表形态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江苏高考高频考点
考试 具体考试 要点 内容要求
2011年
岩石 影响地表 ①等高线分布 圈与 形态变化 图的阅读 地表 的内外力 ②地质构造与
形态 因素
地貌
2012年
地质构造 与地表形 态及成因
2014年 2016年
地质构 造与地 表形态 及成因
外力作 用对地 貌形成 的影响
知识建构
背斜 向斜
褶皱 断层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外力
风力、流水、 冰川、海浪等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未被侵蚀的向斜为谷地或盆地;但 因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反而成山
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断层
上升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沉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认识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 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
1.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表现 形式
地 地岩变
质 构 造
壳 运 动
浆 活 动
质 作 用
风 化 作
侵 蚀 作
搬 运 作
沉 积 作
固 结 成
用用用用岩
图1
作 用
考点诠释1: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
分类 背斜
形态特征
地形特征
岩层向上拱起 未被侵蚀的背斜顶部成为山岭;但 因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2.在向斜盆地中往往 较容易找到地下水
3.隧道、水库建设则 应尽量避开断层
[典型例题1](2012年江苏卷)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 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 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1)-(2)题。
海拔/m
地形剖面线 600
400

200
海拔/m
600
400

200
0
0
1
200
400
地形剖面线



恢复的同一沉积岩层顶
2
3
4
5
6
水平距离/km
⑤ 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
深度/m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典型例题2](2014年江苏卷) 图1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读图完成(1)-(2)题。
【重点图像】
图10
B
图3
C
D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力、流水、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区
外力作用 形式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主要在湿润、 半湿润地区
_________地区
高纬度、高海 拔地区
_______
风力 冰川
沟谷、瀑布、峡谷, 冲积扇
如黄土高原
冲积平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的地表形态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
_________、 沙垄等
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等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型例题3 (2016年江苏卷)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
征。图9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图9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