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第六十四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案例,使学生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汉建立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过程2.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和插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历史案例及插图3.教学资源:收集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西汉的建立过程,重点介绍刘邦建立汉朝、文景之治等历史事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包括西汉的建立背景、汉高祖刘邦的崛起、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比较感兴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知道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背景和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时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教案: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和内容。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

4.练习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会被推翻?西汉的建立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汉高祖刘邦的崛起,讲解西汉的建立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一环。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西汉建立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古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等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培养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西汉建立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基本知识。

3.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西汉建立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引导学生理清历史脉络。

4.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19/12/1
17
课堂新授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 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 称之为“ 文景之治 ”。
2019/12/1
18
课堂小结
时间
西汉
残破荒凉
建立
建立者
巩固政权,稳定社会
休 养 生
都城 吸取秦亡教训

措施:
文景之治 影响:
2019/12/1
2019/12/1
1
2019/12/1
学习目标
1
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
2
掌握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影响
3
知道“文景之治”。
4
认识汉初统治者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而 进 行的一系列政策。
2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图
片、影视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有效历史 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 邦第四子,汉 惠帝刘盈之弟,西 汉第五位皇帝。
汉 景 帝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 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2019/12/1
13
课堂新授
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 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7
课堂新授
3 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西汉初期,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 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让学生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文景之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此外,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建立的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认识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的特点。

2.难点: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文景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史料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图表、史料等辅助教学材料。

3.网络、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史料等,介绍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西汉建立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文景之治时期的史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文景之治的特点。

提问:“文景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表现?”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总结文景之治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内容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政策,文帝和景帝的治理,文景之治的表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特点等方面需要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文帝和景帝的治理策略,文景之治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帝和景帝的治理策略,归纳文景之治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

4.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历史地图:展示西汉疆域变迁的地图。

4.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如秦朝的衰落、楚汉争霸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介绍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重点讲解刘邦称帝、定都长安等关键事件。

引导学生了解西汉的建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教材分析: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

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以及课本中的插图、史料,以获得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简朴,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称颂,培养学生“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景之治”。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王珪《咏汉高祖》“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问题:这首诗中的汉高祖是谁呢?他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二)合作探究:一、西汉建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1.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强调: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

问题: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展示: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阅读完这段材料后,请同学们思考:西汉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学生:……教师:西汉初年到处是残破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片凋敝之色。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教材分析: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

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难点:“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第十一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西汉建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1.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请同学们来看一则材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文景之治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我国历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结合已学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认识西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过程2.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汉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西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拓展知识面。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刘恒第五子, 西汉第六位皇帝。刘 启在位16年,葬于阳 陵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开启, 文景二帝承发展。 祖孙三代齐努力, 奠基西汉两百年。
源于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忧其然, 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 景 帝
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 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
汉 文 帝
五百板子。
一是减少笞(chī)数。 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汉 景
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须削平竹节;笞打

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农民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减轻赋税,把收获物的三十分之一上缴
上缴国库
国家
徭役、兵役繁重
减免徭役、兵役
奢侈
节俭
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
仁政,以德化民,减轻刑罚
பைடு நூலகம்
得出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亡:残暴的统治,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汉兴: (1)吸取秦亡的教训
(2)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 (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人物: 刘邦(汉高祖) 建都: 长安
汉高祖刘邦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2、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3)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起毛色相同的四 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 饱。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文景之治”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教学过程: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文景之治”谋发展,社会面貌大改观,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国库钱粮都丰满。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

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

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

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

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

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

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

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

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本P51内容,完成第1题。

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表演剧本-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表演剧本-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汉高祖刘邦与大臣的对话(西汉建立,百废待兴,汉高祖刘邦召集群臣讨论怎么解决西汉当时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

场景如下:)齐声: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邦:平身。

刘邦:(愁眉苦脸)如今,朕已得天下,但是面临诸多困难,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甲:陛下莫愁。

臣认为可对这些刁民采取严刑酷法,严加管理,天下就能太平。

乙:慢着,陛下,万万不可啊。

秦朝速亡的教训难道大家都忘了吗?暴政,天下只会更乱。

刘邦:嗯,(点点头),说得有道理。

护卫:陛下,有一士兵求见。

刘邦:又有什么事啊?让他进来。

护卫:诺。

(请进)丙:陛下,又有大量难民涌入京城,再不禁止,将会大乱。

甲:陛下,臣认为应把这些刁民赶出京城,不出,斩立决。

乙:陛下,不可啊。

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巩固新的王朝,一定要稳定民心啊。

丙:陛下,秦朝的严刑酷法一定要谨慎啊。

甲:陛下,秦朝的迅速走向灭亡是因为长期实行暴政。

但,目前天下大乱,臣认为,严刑酷法必不可少啊。

护卫:陛下,又有士兵来报,京城难民又出现大规模的骚乱,场面难以控制啊。

刘邦:哎,下去吧。

把带头闹事的人先行扣押下来。

护卫:诺。

甲:陛下,不能再迟疑了,这些带头闹事者必须得,斩,先稳定局面。

丙:陛下,这种方式太粗暴了,必然会激起反抗。

秦朝的灭亡就是前车之鉴啊。

乙:陛下毕竟严刑酷法在短时间内老百姓都不敢反抗。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啊。

带头闹事者可以带回来询问事情的缘由,再行定夺。

刘邦:好。

就按这个去办。

丙:臣认为,当前社会局势,应当要“与民休息”,才能稳定政局。

乙:臣也认为应当要,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以稳定民心。

天下苦秦久已。

甲:陛下,如今汉统一天下,可以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刘邦:好,各位大臣今天的提议都不错。

先回去拟好具体决策,明天上朝再议。

退朝。

齐声:多谢,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出示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要点。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是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学生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思想主张有了初步的了解,因而,认识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材料研读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联系所学,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回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由此导入新课一、西汉的建立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句子。

学生回答: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教师讲解:确实如此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

其中经济问题最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文景之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感。
教学重点:1.西汉的建立;2.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文景之治的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2.课件;3.历史地图;4.相关练习题。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掌握程度,以及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过程及其意义,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发展的时空脉络,理解并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对文景之治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文景之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请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
答案:
1.西汉的建立过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的特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文景之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汉武帝时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的重要时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推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等。

同时,教材还通过插图和文字描述了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如农业丰收、商业发展、文化教育兴盛等。

此外,教材还提到了文景之治时期的著名人物,如贾谊、晁错等,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争霸的相关内容,对西汉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西汉建立的具体过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插图,深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特点。

此外,学生对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中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改革措施及其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西汉建立的过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了解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插图和听讲解,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西汉建立的过程。

2.文景之治时期的改革措施及其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教材通过介绍刘邦建立西汉、文景之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汉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教材还通过插图、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以及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2.教学难点: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以及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4.情景模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扮演文帝、景帝等角色,亲身体验治国策略的实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教案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汉的建立;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亡汉兴”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古诗文、历史典故、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文景之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刘邦的《大风歌》导入。

(学生朗通或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歌朗诵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土今守四方。

”教师指出: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探究问题一: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诗词和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的建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熟悉内容[教师讲解]播放《楚汉传奇》“四面楚歌”片段。

[教师点拨]:经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刘邦取得最后的胜利。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俗语说:得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当时,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资治通鉴》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______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2.汉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满目疮痍 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汉书•食货志》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课堂练习
1、毛泽东曾写过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其中霸王是指__A____
A项羽
B 周武王
2.汉朝建立的时间是__D____
C 陈胜
D秦始皇
A.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B.公元前209年 D.公元前202年
3、西汉的都城是__C____ 2.汉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A.咸阳 B.镐京 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满目疮痍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
C.长安
D.洛邑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C 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人经民济流 凋离敝4失,、所社,会下人残口破列锐,减满皇,目大疮帝片痍土在地荒历芜。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①汉景帝 ②汉高祖 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______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③汉武帝
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③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BC.②④①③ 2.汉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
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点文景之治。

难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课时计划1课时实际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复习楚汉之争的历史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的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重点:文景之治。

难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_刘邦_建立汉朝,定都_长安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_轻徭薄赋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休养生息__政策,注重农业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_汉文帝_和__汉景帝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勤俭治国_,反对奢侈浮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人教部编版
复习巩固第六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
A、商封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汉文帝时,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可见他们都提倡( )
A、以农为本
B、重农抑商
C、以人为本
D、减轻赋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 )
A、刘邦
B、项羽
C、英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经典通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是( )
A、秦朝和西汉
B、西汉和东汉
C、东汉和三国
D、三国和西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描写了汉朝两座都城的繁华。

这里的“两都”或“两京”指的是( )
A、长安、咸阳
B、长安、洛阳
C、东京、洛阳
D、东京、南京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相关史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B、设置三公,政务交尚书台处理
C、刘秀即汉光武帝
D、下令在洛阳建筑佛寺,翻译佛经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到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西汉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 )
A、210年
B、211年
C、212年
D、213年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是( )
A、商、春秋
B、商、东周
C、东周、春秋
D、东周、战国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西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这与统治者施行的哪一措施无关?( )
A、减轻税赋徭役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勤俭治国
D、实行焚书坑儒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汉文帝和汉景帝二帝在位的四十年间被称为“文景之治”,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 )
①政治清明
②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安定
④国力有很大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3题【判断题】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西汉、吴、西晋、东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活动与探索。

材料一:
材料二:汉朝分为西汉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廷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结合所学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

西汉的汉武帝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政治上、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
东汉的统治者了采取了许多值得称道的措施。

请结合光武帝的事迹,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你认为作为一个统治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