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

合集下载

非遗 中华美学精神

非遗 中华美学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美学精神紧密相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美文化传统:非遗,尤其是传统表演艺术、手工技艺、节庆民俗等,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文化传统。

这一传统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所追求的和谐、自然、人文的特质。

艺术创造力的体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依靠传承人的艺术创造力。

这些传承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传递了传统技艺,也传承了中华美学精神中关于审美、意境、气韵生动的理念。

这些理念在非遗的创作和表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艺术创造力的源泉。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强化: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过程,也是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过程。

这有助于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促进中华美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播。

论艺术疗法的作用和意义

论艺术疗法的作用和意义

论艺术疗法的作用和意义
艺术疗法是一种借助艺术创作和表达来帮助个体实现身心健康和情感平衡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绘画、音乐、舞蹈、剧院等艺术形式,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体验。

艺术疗法在身心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有效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和情绪。

通过艺术创作,个体可以将内心的痛苦和困扰转化成艺术作品,从而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宣泄的方式。

这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情感的平衡和身心的健康。

其次,艺术疗法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文化认同。

通过艺术的表达和创作,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探索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身份认同。

这有助于个体建立自信和自尊,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水平。

另外,艺术疗法还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艺术疗法的过程中,个体可以与艺术治疗师和其他参与者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创作和分享艺术作品。

这种合作和互动有助于培养
个体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沟通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同时,它也为个体提供了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社区。

总体而言,艺术疗法在帮助个体实现身心健康和情感平衡方面
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艺术创作和表达,个体可以释放情绪、增强自我认知和文化认同,并促进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艺术疗法应该被更广泛地应用和重视,以帮
助个体实现全面的健康和幸福。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治疗中的运用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治疗中的运用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治疗中的运用作者:郭媛媛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5期摘要:个体心灵内在的阻塞及未完成的纠结能量、意识里曾经想要表达的冲动、寻求满足的内在需求通常会重复出现,如果没有机会得到释放或满足,不仅会造成个人身体不适或疾病,也会影响整个生活环境。

艺术治疗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经由音乐、律动、绘画的等艺术创作历程,将个体察觉中隐约浮现之显性察觉展现出来。

在此历程中,治疗师帮助来访者为创造性的成长释放被阻塞的能量,通过艺术创作打通经脉的气来得到释放,从而消除身心灵系统阻塞的能量,同时查找到造成能量阻塞的创伤,将隐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深处的创伤带入意识察觉。

关键词:艺术治疗;中国传统文化一、艺术治疗(一)何谓艺术治疗全然察觉是创造力和成长的关键,知觉的阻碍会造成各种冲突并阻碍成长。

当个体把能量锁定在过去或未来,没有当下有关想法或观点时,其知觉就会受到阻碍,内在的渴望与需求会被忽视。

而这些沟通与渴望是隐晦不明的,因为它们被排除在个体的全面知觉之外,即原始经验阶段已被抑制或压抑且随后不被记忆,直到它们被关注和体验到,个体才会变的明朗。

将它们由原本隐晦和混沌的状态提升到明朗的状态并成为一种生命经验,这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艺术治疗的创作过程就是协助来访者将未完成事件——即隐形察觉的内容变成全然察觉,则人们便可处理它们。

个人遗忘的创伤经历会抑制住个人能量,并引发身体上的不适,例如:胸闷、胃痛、头痛、腹泻等。

而利用艺术进创作的历程可将这些创伤经历带入全然察觉。

(二)艺术治疗与艺术创作的区别艺术家是以他们的观点从形式、设计与组合的表达方式看待艺术作品的,他们容易受到艺术文化传承的阻碍,因此,艺术品不一定是他们所投射出来或完全自发的真实感觉的体现,无法涵盖所有原始感情和直觉的原始素材。

以艺术家的眼光所看待的艺术技巧会使隐性察觉的内容,即能量受抑制之处的真实感觉或未完成事宜等难以表达。

在艺术治疗过程中,个体往往能够直接表达深藏于其察觉中的情绪与意向,初始过程机制从而能够充分表达。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作者:梁国强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艺术治疗的内涵、特点、价值等问题谈起,提出艺术治疗与中国艺术精神契合于重视人心能动性的发挥,并进一步挖掘了中国艺术精神中蕴含着的相关于艺术心理治疗的思想与观点。

最后结合当下实际认为当下国内艺术治疗应创造性地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关键词:艺术治疗中国艺术精神和谐社会艺术治疗是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电影、雕塑等艺术媒介影响来访者,协助来访者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治疗方式。

这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纳姆博格作为美国最早接受经典精神分析和分析心理学的学者,最早用绘画和泥塑的艺术形式开展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治疗工作,成为了艺术治疗的开拓者。

1961年美国创办《美国艺术治疗杂志》,并于1969年创办了“美国艺术治疗协会”,随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设立了艺术治疗研究生教育。

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艺术治疗体系。

艺术治疗师成为一门发展前景看好的热门职业。

艺术治疗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大陆地区出现,其中坚力量是一些在国外接受过正规艺术心理教育的学者,主要集中在音乐治疗领域。

艺术心理治疗从在我国一出现,就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适应性。

在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开始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人才教育。

国内出现了不少研究艺术治疗的专著和学术论文。

艺术治疗的媒介也从音乐涉及到舞蹈、绘画、电影、文学、雕塑等。

在我国艺术治疗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进展呢?这不仅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艺术治疗与中国人的传统艺术精神相契合。

一、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契合于“心”艺术治疗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这时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十分迅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必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物质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美国进入城市生活时代。

艺术与心灵的疗愈艺术治疗的奇迹

艺术与心灵的疗愈艺术治疗的奇迹

艺术与心灵的疗愈艺术治疗的奇迹艺术与心灵的疗愈:艺术治疗的奇迹艺术治疗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以帮助人们探索和表达内心感受,促进心灵的疗愈。

艺术作为一种非言语的沟通方式,能够触及人们深层次的情感和意识,成为了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治疗工具。

一、艺术治疗的定义和原理艺术治疗是一种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来帮助个体表达情感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形式治疗。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艺术创作来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释放,从而加以调整和改善心理状态。

艺术治疗的原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雅典时期的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便提出“音乐可以治愈心灵”的理论。

现代心理学将艺术治疗视为一种创造性表达疗法,认为通过艺术表达可以激发个体的无意识思维和情感,帮助个体寻找内在的平衡和愈合。

二、艺术对心灵的疗愈作用1. 释放情绪:艺术作为一种自由表达的媒介,可以帮助人们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压抑释放出来。

画画、写作、音乐演奏等创作过程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

2. 探索和认知自我: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

通过艺术创作,个体可以探索和深入了解内心世界,发掘自己的需求、欲望和潜藏的情感。

3. 促进交流和社交:艺术治疗不仅可以帮助个体自我疗愈,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与艺术活动的人们可通过分享创作作品、与他人一起合作创作来建立情感联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4. 建构新的故事:通过艺术治疗,人们能够改写自己的故事。

艺术创作可以帮助个体重新思考和复述自己的经历,从而塑造积极的认知和心理建设。

这种重构的过程有助于加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接纳。

三、艺术治疗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 心理健康领域:艺术治疗广泛应用于心理障碍的治疗,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通过艺术表达,患者可以减轻症状、提高心理韧性,促进康复。

2. 医疗领域:艺术治疗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被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焦虑和压力。

作为医务人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作为医务人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作为医务人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咱作为医务人员,可别小瞧了中国传统文化,这里面的学问对咱的工作那是大有裨益呢。

先说说中医吧,这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咱都知道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

这“望”啊,就像一个超级侦探的技能。

咱看病人的面色、舌苔啥的,就像古代中医大师那样,从细微之处发现身体的秘密。

就好比咱从一个人的脸色蜡黄,可能就初步判断他脾胃不太好,这和传统文化里对人体气血、脏腑与外貌联系的认知可是分不开的。

再说这“仁”的思想。

咱医务人员,那就是要秉持一颗仁爱之心啊。

中国传统文化里,“仁”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就像古代的名医们,他们治病救人,可不管病人是富贵还是贫穷,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

咱现在也一样,面对每一个患者,不管他是啥身份,咱都得像亲人一样对待。

记得有一次,医院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大爷,身上脏兮兮的,还有一股怪味。

可咱不能嫌弃啊,就像老祖宗教导的要有“仁心”。

给他仔细检查、耐心治疗,看着他慢慢好起来,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传统文化里还有“和”的思想。

在医院里,这可体现在很多方面。

咱和患者之间得和谐相处。

有时候患者因为生病,心情烦躁,可能会对咱医务人员发脾气。

咱可不能也跟着急眼,得像古代智者那样,以和为贵,好好沟通。

我就碰到过一个患者,对治疗方案总是持怀疑态度,老是挑刺儿。

我就耐着性子跟他解释,从中医的理论到现代医学的依据,一点一点讲给他听,最后他理解了,还一个劲儿地跟我道歉呢。

而且咱医务人员之间也得“和”,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各个科室之间互相配合,中医和西医的同事们也相互学习借鉴。

就好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这就是一种很“和”的表现。

咱中医的推拿、针灸加上西医的一些先进的检查手段和药物,那治疗效果往往是一加一大于二呢。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敬业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们。

古代的工匠们对自己的手艺那是精益求精,咱医务人员也得这样啊。

做手术的时候,就像古代的雕刻大师雕琢艺术品一样,每一个步骤都得精准无误。

还有平时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不能有一点马虎,就像古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那般刻苦,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救死扶伤。

医院里的艺术疗法:用艺术治愈身心

医院里的艺术疗法:用艺术治愈身心

医院里的艺术疗法:用艺术治愈身心医院,是人们通往康复和治愈的场所。

然而,在传统医疗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身心之间的关系。

身体的疾病和痛苦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状态,而心理上的困扰也会进一步恶化身体的状况。

为了更全面地治愈病患,越来越多的医院引入了艺术疗法,通过艺术来治愈身心。

艺术疗法,是一种将艺术活动应用于医疗过程中的方法。

它可以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写作以及各种创造性活动。

通过参与艺术活动,患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并与艺术作品互动,从而实现身心的平衡与治愈。

首先,绘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疗法。

通过绘画,患者可以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尤其对于那些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绪,绘画成为了他们情感的通道。

一支画笔,在患者的手中,成为了他们情感的解放器。

在绘画的过程中,患者可以将自己的痛苦、焦虑或者愤怒转化为画面,从而缓解内心的负担,找到治愈身心的出口。

音乐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艺术疗法。

音乐有着独特的力量,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通过欣赏音乐或者参与音乐创作,患者可以获得情绪的平静和安慰。

音乐的旋律、节奏以及和声变化,可以调动人的感官、思维和情感,让患者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在医院里,常常可以看到音乐治疗师演奏钢琴、吹奏长笛,或者组织患者进行合唱活动,让音乐成为了治愈身心的魔力。

舞蹈也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艺术疗法中。

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身心交融的运动方式。

通过舞蹈,患者可以放松身心,培养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跳舞的过程中,患者可以感受到肢体的自由与愉悦,忘却病痛带来的困扰。

在医院里举行舞蹈课程,让患者通过舞蹈找回生命的节奏,成为了治愈身心的一种方式。

此外,写作也是一种有效的艺术疗法。

通过写作,患者可以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转化为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日记,写作都成为了患者表达的媒介。

通过写作,患者可以逐渐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通过思考和反思来达到治愈身心的目的。

浅析当今中国艺术与伦理精神的结合——以中国山水画为例

浅析当今中国艺术与伦理精神的结合——以中国山水画为例

传统的中国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大多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而这种教化功能在当代得到了新的发展。

笔者以中国山水画为例,围绕“真、善、美”的伦理精神探讨中国古代山水画家是如何自由地追求艺术、创作艺术的。

一、“真”的艺术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真”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被动描摹和复制,而是因循师教,更注重对景写生,神似本于写真。

我们所探讨和追求的“真”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只有在习得笔墨技法的前提下,从大自然中把握最本质的形,才能表现出画面的意境和精神。

这样的“真”,既是真实的,又是自由的。

我们可以对比同一时期又水平相当的山水画家王蒙与倪瓒的作品。

“元四家”中,王蒙的技法最为全面、纯熟。

从他的《葛稚川移居图》中就可以看出其技法超群,十分注重形的把握,画面重峦复岭、千岩万壑,其中的笔墨表现的意象虽清楚明了,但实际上笔与墨本身是模糊朦胧、连绵反复的。

而倪瓒则与王蒙的画风大相径庭,倪瓒被誉为元画中“高逸”境界的最高峰,他所作的山水画典型面貌是一河两岸,构图大多为近景低、远景高。

倪瓒的《六君子图》对比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繁复紧张的氛围,更能让人感觉到宁静舒适,让人心生向往。

倪瓒更多地注重把握大自然的神韵,所绘的云林几乎没有成片的墨,注重用笔,笔与笔之间似乎有气在流动,画面给人干净清爽的感觉。

同样是对“真”的表达,王蒙的写实能力是集大成的,其艺术所给予人的深刻印象和巨大感染力,不是依靠技术的娴熟、面貌的多样,而是突出的个性、鲜明的形象以及特殊的境界,其精神与时代是相通的,让人一眼便能分辨出其反映的时代的典型风貌。

而倪瓒的山水画是“活”的山水画,其胸襟与情怀不仅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更表达了画家内心的自由与释然。

因此,这样具有伦理道德的“真”的艺术,才是独立的艺术、解放的艺术。

二、“善”与“美”的艺术艺术讲究“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之美,离不开“善”。

在古代,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大多融入了道家、儒家的思想。

文化研究知识:艺术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研究知识:艺术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研究知识:艺术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艺术治疗是一种借助艺术表达方式来治疗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音乐治疗、舞蹈治疗、艺术治疗和戏剧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式都是通过创造性表达和沉浸于艺术活动中来帮助人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问题。

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源于西方的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

在20世纪初期,西方的心理学家和医生开始将艺术应用于治疗患者。

首先是Freud的心理分析理论,他将艺术视为一种自我心理表达的手段。

这为后来的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打下了基础。

之后,Jung、Adler等心理学家也将艺术应用于治疗。

在20世纪50年代,艺术治疗开始崭露头角,具有治疗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潜力。

艺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客观,并且多方面,可以使患者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得到帮助。

其中,音乐治疗是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方式。

音乐治疗师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声、旋律等元素来诱导患者释放情感,改善心情。

例如,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可以通过听音乐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并积极应对困境。

还有舞蹈治疗。

它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达到治疗效果。

身体暴露在外界,肢体的动作和表情会反应患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舞蹈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身体感知和情感感知,从而增加患者与自身和他人之间的联系。

艺术治疗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团体也可以通过艺术治疗获得益处。

例如,戏剧治疗就是通过身体、动作、语言和色彩等艺术技巧来增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发现自身的问题,也可以扩大患者的社交网络,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运用一些简单的艺术治疗原则来改善自己的心情。

例如,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白纸上随意涂画,可以纾解紧张情绪;在家里放些花卉或家居摆饰,可以带来愉悦心情。

虽然艺术治疗的效果受人群和治疗强度的影响,但是它在治疗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方面具有潜在的优点。

是否尝试艺术治疗,取决于个体对它的接受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期望。

在以后的时期,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探索艺术治疗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应用它来增强人类健康。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治疗中的运用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治疗中的运用

文化纵横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治疗中的运用郭媛媛滨州学院摘要:个体心灵内在的阻塞及未完成的纠结能量、意识里曾经想要表达的冲动、寻求满足的内在需求通常会重复出现,如果没有机会得到释放或满足,不仅会造成个人身体不适或疾病,也会影响整个生活环境。

艺术治疗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经由音乐、律动、绘画的等艺术创作历程,将个体察觉中隐约浮现之显性察觉展现出来。

在此历程中,治疗师帮助来访者为创造性的成长释放被阻塞的能量,通过艺术创作打通经脉的气来得到释放,从而消除身心灵系统阻塞的能量,同时查找到造成能量阻塞的创伤,将隐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深处的创伤带入意识察觉。

关键词:艺术治疗;中国传统文化一、艺术治疗(一)何谓艺术治疗全然察觉是创造力和成长的关键,知觉的阻碍会造成各种冲突并阻碍成长。

当个体把能量锁定在过去或未来,没有当下有关想法或观点时,其知觉就会受到阻碍,内在的渴望与需求会被忽视。

而这些沟通与渴望是隐晦不明的,因为它们被排除在个体的全面知觉之外,即原始经验阶段已被抑制或压抑且随后不被记忆,直到它们被关注和体验到,个体才会变的明朗。

将它们由原本隐晦和混沌的状态提升到明朗的状态并成为一种生命经验,这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艺术治疗的创作过程就是协助来访者将未完成事件——即隐形察觉的内容变成全然察觉,则人们便可处理它们。

个人遗忘的创伤经历会抑制住个人能量,并引发身体上的不适,例如:胸闷、胃痛、头痛、腹泻等。

而利用艺术进创作的历程可将这些创伤经历带入全然察觉。

(二)艺术治疗与艺术创作的区别艺术家是以他们的观点从形式、设计与组合的表达方式看待艺术作品的,他们容易受到艺术文化传承的阻碍,因此,艺术品不一定是他们所投射出来或完全自发的真实感觉的体现,无法涵盖所有原始感情和直觉的原始素材。

以艺术家的眼光所看待的艺术技巧会使隐性察觉的内容,即能量受抑制之处的真实感觉或未完成事宜等难以表达。

在艺术治疗过程中,个体往往能够直接表达深藏于其察觉中的情绪与意向,初始过程机制从而能够充分表达。

论中国画的审美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最新文档资料

论中国画的审美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最新文档资料

论中国画的审美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中国画的核心命题是――如何能更好的实现色调的渐变,这个命题有多重要我们不妨从中国画的产生说起。

我们知道,中国画的形成是以水性的中国画颜料以及能够产生晕化作用的宣纸为载体的,之所以选择这种载体,就是为了让颜色与水相互作用产生生动而丰富的渐变。

同时,现代中国画通过对“形”的解构,力求表现笔墨本身的韵致与精神,从而体现出其自身的精神理念和自我价值。

而对于材料的探索和研究,也使得现代中国画有了更新的面貌和发展空间,画家在保持传统媒材,充分发挥水墨的性能和趣味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元素,融合了其他材料,在西方绘画中寻求灵感,甚至改变其空间存在的方式。

从艺术观念的角度上,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观念。

一、国画独特的审美中国画从工具材料、艺术追求、审美理想等方面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1.工具材料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笔、墨、纸、绢。

与西方绘画所使用的画笔颜料相比,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画用笔即毛笔。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笔端尖而有锋,有利于线描勾勒,并可以发挥多种笔法,以绘制流畅婉转、富于动感的线条见长。

中国画的一大特色为用线条来塑造形象、表达感情。

墨,传统的中国画用墨,以纯细的桐油烟或松烟精制而成。

根据与水的调和比例的大小,可以有微妙的浓淡变化。

中国画家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界玄目光色的困扰,专注于画面笔情墨韵的营造和对象精神气质的捕捉,成就一个清淡幽雅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用的纸绢,有较好的韵墨性能,使墨汁在上面渗化开来自然形成浓淡不同的层次。

可以说中国画的笔墨与纸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浓淡相宜、笔歌墨舞的艺术世界。

2.描绘手段中国绘画描绘形象的目的,不象西方写实绘画那样欲创造一个视觉幻想的世界,而是从一定程度上把绘画当成一种“示意”行为,即通过笔下的形体表示创造者的情意。

明暗光影、色彩斑斓都引退到创造者的关注视野之外,而借助灵活飞动的线条,挥洒自如的笔墨,造就一个饱含创作主体情感和意志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这才是中国画画家描绘形象时的真正目的。

音乐和艺术治疗的结合研究

音乐和艺术治疗的结合研究

音乐和艺术治疗的结合研究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关注日益增长,各种创新的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

音乐和艺术治疗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治疗手段,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还在许多身心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治疗,顾名思义,是利用音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共鸣。

对于许多人来说,聆听一首优美的乐曲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忘却烦恼。

而在治疗过程中,音乐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或者引导患者参与音乐创作、演奏等活动。

比如,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过有节奏的音乐互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舒缓、温暖的音乐能够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给予心灵上的慰藉。

艺术治疗则是以艺术创作作为治疗的手段。

包括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

患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无需受到语言的限制。

艺术治疗师会通过对患者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例如,一个经历过创伤的人,可能会通过一幅色彩暗沉、构图混乱的画作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混乱;而随着治疗的进展,他们的作品可能会逐渐变得色彩明亮、构图和谐,反映出内心状态的改善。

那么,音乐和艺术治疗是如何结合的呢?这种结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治疗实践中,音乐和艺术治疗常常会同时进行。

比如,在一个治疗小组中,患者们可能会先聆听一段音乐,然后根据音乐带来的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音乐为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情感的源泉,而绘画则将这种情感以直观的视觉形式展现出来。

这种结合能够让患者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音乐和艺术治疗的结合还体现在治疗目标的一致性上。

它们都旨在帮助患者释放压抑的情绪,提高心理韧性,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无论是通过音乐还是艺术,患者都能够在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恢复身心健康。

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路径探究

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路径探究

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路径探究【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路径。

在文章强调了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通过探讨传统文化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影响、当代艺术作品中体现的中华美学精神,以及培养新一代对这一精神的认知和理解等方面,阐明了传承弘扬这一精神的必要性。

结论部分指出,传承与发展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不仅有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多元化,也为社会提供精神向导和文化价值。

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和探讨,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播和认知,从而为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华美学精神、艺术精神、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当代艺术作品、认知、研究、传播、形式、发展、文化繁荣、多元化。

1. 引言1.1 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性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和美感的精华。

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华美学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凝聚国人情感的文化符号。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可以增强中华文化的传统魅力和现代活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我们应该重视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芒,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多元化做出贡献。

1.2 艺术精神对社会的影响艺术精神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艺术作品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启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

在社会中,艺术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美好与真善美的追求。

艺术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艺术作品还可以传递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引发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关注,从而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艺术作品也可以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精神食粮,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中国杂技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关联性探析

中国杂技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关联性探析

中华美学精神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显学”,同时观照着文化理想与艺术实践,是中国精神、民族意志在审美观念、方式上的显现,推动着中国当代美学的传承创新、建设发展,兼备现实指导意义与未来导向价值。

美学作为“艺术哲学”,其精神显现与艺术创作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审美趣味得以彰显。

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杂技亦是体现艺术创造力与实现中华审美追求的重要载体。

杂技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与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的发生发展相伴相生、同根同质,其艺术特点在诸多方面恰与这些美学追求相一致,于哲思理念、精神趣味、艺术标准、审美追求等多维度“同气连枝”。

同时,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挖掘与集成,并非是抽象的、概念的、“不接地气”的课题论争、学术研究,而是在深入理解其内核内涵后,将其作为创研追求目标与实践参照标准。

而此种衡量艺术的指标与艺术追求的目标,同样是新时代杂技艺术重构自身、创生突破的“参照系”。

在艺术美学的机理中内化深究杂技的历史传承与当下新创,充分发挥杂技艺术本身的活力、生命力,赋予其富有时代新意的理念,是新时代杂技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契机。

另外,中华美学精神并非“闭门造车”的死水,而是与当代审美追求相一致、相应和的,在这一点上,它与中国杂技的历史流变再一次实现了同频共振:从宫廷流入“瓦舍”,从乡野走向舞台的婉转流变,构筑了中国杂技的特殊“运思”;从技艺节目、杂技晚会到杂技剧,新时代杂技发展轨迹孕育了杂技艺术创作的独特方式。

新时代杂技有着对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审美追求,同时又表现出对新时代、新命题的表达欲望与文化责任。

可以说,中国杂技艺术与中国美学精神有着历史遗留的关联性与当下变革的同频性,本文主要结合杂技的本体特质、艺术特点等方面,阐述二者在哲学理念相通、精神旨趣统一、审美追求同趣上的彼此映照。

一、哲学基底:辩证唯物的内在逻辑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古典哲学、中华美学传统,而中国古典哲学带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如观宇宙、论阴阳、悟有无、讲虚实等,这种“讲辩证、尚和合”的理念中蕴含着对世界的普遍观照与能动认知。

艺术治疗的奇效 如何通过艺术愈合心灵

艺术治疗的奇效 如何通过艺术愈合心灵

艺术治疗的奇效如何通过艺术愈合心灵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压力和情感困扰,这些负面的经历可能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创伤。

而艺术治疗,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为心灵的愈合带来了新的希望。

艺术治疗并非是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秘疗法,它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着。

当我们随手涂鸦、哼唱歌曲、翩翩起舞,或者沉浸在手工制作中时,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艺术治疗的力量。

那么,艺术治疗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渠道。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难以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出来,但通过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将那些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听觉或触觉的体验。

比如,一幅色彩浓烈的画作可能是内心愤怒的宣泄,一首轻柔的钢琴曲可能是内心忧伤的倾诉。

这种情感的释放和表达,能够让我们不再压抑自己的情绪,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其次,艺术创作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进入一种专注而放松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的大脑总是被各种信息和事务所占据,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而当我们投身于艺术创作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活动中,无暇顾及其他烦恼和忧虑。

这种专注力的转移和放松,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让我们的身心得到片刻的宁静。

再者,艺术作品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反映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隐藏的情感。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那些被忽视或压抑的部分。

例如,一个总是描绘黑暗场景的人,可能内心深处存在着恐惧或不安;一个喜欢用圆形构图的人,可能内心渴望和谐与完整。

通过对这些象征意义的探索,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艺术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绘画治疗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患者可以通过自由绘画、主题绘画或者临摹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书法艺术对精神疗愈的影响与应用

书法艺术对精神疗愈的影响与应用

书法艺术对精神疗愈的影响与应用书法艺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富有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的表达方式。

除了其美学价值外,书法艺术还被认为有助于精神疗愈。

本文将就书法艺术对精神疗愈的影响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书法艺术对情绪与压力的调节书法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抚摸书写工具和运笔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情绪,舒缓压力。

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沉浸其中,这有助于人们暂时放下焦虑和忧虑,进而达到宣泄情感、减轻压力的效果。

二、书法艺术对专注力和集中力的培养书法艺术需要艺术家反复地揣摩、思考每一个笔画的形态,因此对艺术家的专注力和集中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艺术家们可以在书写过程中培养出极为精细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这种专注力和集中力的培养对于精神疗愈有很大的益处。

此外,书法过程中的专注力和集中力也能够使个体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从而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三、书法艺术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促进书法艺术是一种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通过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对于那些内向、不善言辞以及表达能力较弱的人来说,书法艺术可以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途径。

通过书写,个体可以更好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内心的变化,树立自信心,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对于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四、书法艺术在精神疗愈中的应用随着对书法艺术疗法的认可与重视,书法艺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康复过程中。

一方面,书法艺术可以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

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升自我价值感和生活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书法艺术对精神疗愈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应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情绪与压力、培养专注力和集中力、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等方面,帮助人们实现精神层面的疗愈。

艺术对心灵的治愈演讲稿

艺术对心灵的治愈演讲稿

艺术对心灵的治愈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听众,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艺术对心灵的治愈。

在我们日常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些都会给我们
的心灵带来伤害。

而艺术,正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治愈心灵的力量。

首先,艺术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当我们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听一首动人的音乐、观赏一出精彩的舞蹈,我们的心灵会得到
一种愉悦和放松。

这种美的享受能够让我们忘记烦恼和忧虑,让我
们的心灵得到一种治愈。

其次,艺术能够带给我们情感的宣泄。

当我们面临压力和挫折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情绪低落和沮丧。

而通过艺术创作,我们可以
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让负面情绪得到释放。

无论是绘画、写作、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
宽慰。

最后,艺术能够带给我们启发和力量。

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
是艺术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创作出来的,它们蕴含着艺术家对生
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当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我们也会受到启发,从中汲取力量,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治愈。

总之,艺术对心灵的治愈是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力量。

它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情感的宣泄以及启发和力量。

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不要忘记艺术的力量,让它成为我们心灵的良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永恒的治愈。

谢谢大家!。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艺术治疗是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电影、雕塑等艺术媒介影响来访者,协助来访者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治疗方式。

这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纳姆博格作为美国最早接受经典精神分析和分析心理学的学者,最早用绘画和泥塑的艺术形式开展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治疗工作,成为了艺术治疗的开拓者。

1961年美国创办《美国艺术治疗杂志》,并于1969年创办了“美国艺术治疗协会”,随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设立了艺术治疗研究生教育。

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艺术治疗体系。

艺术治疗师成为一门发展前景看好的热门职业。

艺术治疗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大陆地区出现,其中坚力量是一些在国外接受过正规艺术心理教育的学者,主要集中在音乐治疗领域。

艺术心理治疗从在我国一出现,就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适应性。

在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开始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人才教育。

国内出现了不少研究艺术治疗的专著和学术论文。

艺术治疗的媒介也从音乐涉及到舞蹈、绘画、电影、文学、雕塑等。

在我国艺术治疗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进展呢?这不仅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艺术治疗与中国人的传统艺术精神相契合。

一、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契合于“心”艺术治疗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这时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十分迅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必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物质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美国进入城市生活时代。

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另一方面却忽视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

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医学模式开始由治“病”转向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注。

艺术治疗要解决的是我们时代所特有的问题。

那就是现代人如何在追求效率、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寻求情感的满足和心理安慰。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针灸技法中的文化底蕴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针灸技法中的文化底蕴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针灸技法中的文化底蕴廖昌明(荣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100)针灸是中国先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种传统医疗技术。

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针灸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针灸是通过经络、穴位的传导和一定的手法治疗全身疾病的有效方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即使在今天,它仍然被广泛使用,因为它简单,方便和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杰出疗效。

本文主要论述针灸的文化底蕴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艺术特色。

一、针灸具有文化与科学的二重性,是一种独特的医学文化体系。

1.1针灸技术包含的文化底蕴是针灸医学的基本操作的形式,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是针灸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指导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并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实用性,艺术性的针灸技术,丰富的针灸药物成分,是针灸文化的重要载体。

由于针灸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只注重针灸技术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的传承,尤其是传统文化,将会对针灸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1.2针刺手法所蕴含的艺术性来源于实践艺术。

在古代,它指的是六艺和各种技能,如书画方志。

艺术的内涵是广泛的,概念是多样的。

其中,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艺术审美需求。

通过一定的技巧或手段,巧妙地构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品质的提高,才是艺术的真正意义。

中国古代艺术家深入观察自然和生活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体的抒情性,这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内涵的高度统一。

许多艺术家因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

同样,针灸技术的艺术性也离不开针灸从业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针灸的体悟和感受。

艺术是衡量一项技能或技术艺术价值的标准,它追求的是通过表现手段达到的完美。

针灸缺乏艺术性,是古人所不能接受的。

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财富,针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一个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3-24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文/梁国强
[导读]艺术治疗师成为一门发展前景看好的热门职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艺术治疗是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电影、雕塑等艺术媒介影响来访者,协助来访者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治疗方式。

这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纳姆博格作为美国最早接受经典精神分析和分析心理学的学者,最早用绘画和泥塑的艺术形式开展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治疗工作,成为了艺术治疗的开拓者。

1961年美国创办《美国艺术治疗杂志》,并于1969年创办了“美国艺术治疗协会”,随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设立了艺术治疗研究生教育。

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艺术治疗体系。

艺术治疗师成为一门发展前景看好的热门职业。

艺术治疗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大陆地区出现,其中坚力量是一些在国外接受过正规艺术心理教育的学者,主要集中在音乐治疗领域。

艺术心理治疗从在我国一出现,就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适应性。

在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开始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人才教育。

国内出现了不少研究艺术治疗的专著和学术论文。

艺术治疗的媒介也从音乐涉及到舞蹈、绘画、电影、文学、雕塑等。

在我国艺术治疗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进展呢?这不仅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艺术治疗与中国人的传统艺术精神相契合。

一、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契合于“心”
艺术治疗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这时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十分迅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必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物质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美国进入城市生活时代。

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另一方面却忽视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

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医学模式开始由治“病”转向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注。

艺术治疗要解决的是我们时代所特有的问题。

那就是现代人如何在追求效率、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寻求情感的满足和心理安慰。

心理健康成为艺术治疗的出发点和归宿。

“心”对中国艺术的重要性,一句话概括就是唐代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想的独特思维道路,在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和艺术的心理内容”[1]。

艺术活动成为古代文人们怡情养性,调节心理健康的基本方式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中国古代社会里“身”比“心”重要,“心”要服从社会道德的约束,它属于君主,属于社会,只有“身”是自己的,所以,即使存在心理问题也往往表现为身体不适,归于身体疾病的范畴。

人们在艺术活动中抒发情怀的同时,也起到了平衡内心道德冲突的作用,无意中起到了预防心理疾病发生,治疗心理创伤的作用。

这样艺术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满足人们尤其是文人士大夫们终极关怀的宗教慰藉作用。

艺术治疗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主要融合了哲学、艺术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的理论。

由于这些学科本身就流派繁多,他们的结合并运用到实践必然会产生更多复杂、灵活的观点和实践技术。

但总起来说,艺术治疗最终是要发挥当事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艺术治疗是通过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情感,人的情感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
而改变人的行为,达到治疗目的的。

拿音乐治疗来说,“因为音乐是直接作用于情绪,所以音乐治疗是通过改变情绪来改变人的认识。

大家知道,当人的情绪好的时候,往往倾向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把坏事看成好事;当人的情绪不好时,往往倾向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把好事看成坏事。

因此,情绪改变了,人的认识也就自然改变了。

”[2]艺术治疗在于激发当事人的心理能量,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免疫力,自己克服自己的问题。

中国艺术精神也强调“心”之用。

中国艺术精神蕴含于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内,表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的艺术实践里。

中国艺术涵盖了多种艺术材料和艺术方法,并逐步形成了由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中国艺术精神是历史的,抽象的,是多层次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艺术精神那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的特点是“心为物之君,物为心役;心物混融同一,心物一元”[3],它把人的内心作为参照系,求助自己的内心,通过自己内心的自由挥发来达到与天地、社会的和谐。

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强调人心的能动性与艺术活动的关系。

虽然艺术治疗是在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但是它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强调激发心理活动的能动性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谋而合。

二、中国艺术精神的思想包涵着丰富的心理治疗价值
中国艺术精神本身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适应自然和社会以及自己内心的产物。

它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作为不可磨灭的精神基因,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

它不仅仅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其实早已经成为人们应对日常生活问题时的不自觉的态度。

这种态度就是真善美统一的精神。

中国艺术是真与美的统一,“真”包括真诚、真情、真意。

“真”来自于道,“但若通
过工夫在现实人生中加以体认,则将发现他们(老庄)所谓之道,实际是一种最高的艺术精神”,“所谓的圣人、至人、神人、真人,如实他说,只是人生自身的艺术化罢了[4]”。

中国艺术精神的“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求“真”的艺术哲学是极具心理治疗价值的。

首先,真诚是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纽带。

人们在艺术中的状态是自由的,是真诚的。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时代,媒介的作用在于满足社会公共交往的需要。

我们把艺术活动作为心理治疗的媒介,能获得当事人无加掩饰的心理反映。

这样我们获得了真诚的治疗氛围。

其次,我们用“真与美”的艺术哲学去影响当事人。

当事人能够对自我和人性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还有,我们通过求真的艺术活动去启发当事人勇敢面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化解心理症结的目的。

最后,接受中国艺术哲学的过程也是当事人人格成长的过程。

真诚的生活态度被当事人同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中国艺术是真与善的统一,就是要尽善尽美。

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美”的,内容应该是“善”的,即所谓“文质彬彬”。

艺术的真与善的统一的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之用,和为贵,”强调艺术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要适度,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

“和”是中国艺术的辨证思维,中国人崇尚的是“中和之美”。

这种求“和”的艺术思维也是极具心理治疗价值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是艺术文化繁荣的国度,并且经过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形成了讲求美善和谐的中国艺术精神。

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和谐人格特质。

“和”作为思维方式,运用到心理治疗当中,可以被来访者同化,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良好人格。

“和”作为处世的行为方式,运用到心理治疗当中有利于来访者形成恰当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对生活的适应。

“审美而不是宗教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审美是积淀着感性的理性,这就是
特点所在”[5],中国艺术精神是一种哲学精神,具有普适性,所以它具有指导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价值。

三、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发扬中国艺术精神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发展历史的国度。

艺术活动在我们国家从来不是纯粹的娱乐消遣。

它从诞生以来总是与人生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

每个时代人们总是创造性地发挥艺术活动的社会功用。

从远古时代艺术作为艺术家的巫师就开始了驱逐病魔的历程。

在伦理道德为天的封建时代,艺术活动充当了政治说教的工具。

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在仕途遇挫时,艺术就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

近代国难当头之时,艺术活动又成为了驱逐侵略者的利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现时代的历史任务。

和谐社会要求人们的心理和谐。

艺术心理治疗体现了我们在符合时代要求和尊重艺术活动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传统为百姓心理健康造福的愿望。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用艺术活动来解决现实人生问题的态度依然没有变。

追求和谐、崇尚和谐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取向。

艺术治疗不仅仅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手段,更是人类心灵自我净化、自我调节、追求和谐的途径。

我们只有创造性地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利用艺术治疗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身的资源来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
以中国艺术精神为神,辅以艺术心理治疗之形,必将有助于我们国家的和谐心理建设。

在我国艺术心理治疗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艺术精神的优秀文化遗产,营造充盈着真善美的社会心理环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3]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458页.
[2] /index.php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36,42页.
[5]李泽厚.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24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