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课时作业2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时作业2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突出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和国家意识不断觉醒,故D项正确。

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

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其中对“精神上的强击”的理解正确的是()A.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C.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D.推动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答案 D解析材料“甲午之役,民族之殇……精神上的强击”反映了甲午战争后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引发了救亡国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D项正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不属于“精神上的强击”,故A项错误;“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属于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消极影响,不符合“精神上的强击”,故B项错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并不是对中国的“精神上的强击”,故C项错误。

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答案 C解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的苛刻条件。

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答案 A解析“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 第一课

戊戌变法 第一课

革命性、妥协性
四、早期改良思潮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王韬和郑观应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思考早期改 良思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四、早期改良思潮
(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局限)
时 条
间: 19世纪60、70年代 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
的产生; 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3.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 路。
3、结果: 遭到官员抵制,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统
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想 一 想 ?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表现?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原因? 4、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近代企业比较表
1896
年 在 上 海 创 办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 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 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时务报》第9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 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 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 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 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 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 。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 “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 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 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一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工业文明的崛起对落后国家的冲击
(埃及、日本、中国)
社会经济: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文化:西学东渐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科技)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制度(经政) 20世纪初 (五四新文化运动) 学西方— 资本主义
2、措施:节支增收 (1)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 省军费开支 (2)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 税的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3、结果: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 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一)、原因
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来自期,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 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 得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 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 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3)一些爱国工商人士提出“实业救国” 的主张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危机加深。 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愿望?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2)经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 清政府要偿还外债本息;各地 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 利和赈灾等。

历史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含答案

历史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问题导学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1材料二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时局图》由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该图“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并分析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原因(1)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本,需要寻求投资场所.(2)政治侵略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各帝国主义国家最后选择共同瓜分.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两面性特点是由其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1)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即革命性。

(2)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相妥协的一面,即妥协性。

当堂检测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3.“(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教案 第15课 戊戌变法4

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教案 第15课 戊戌变法4

姓名陈园园单位阳谷县第二中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断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更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面对危机清政府非但没有奋起反抗,反而被国内的局势弄的束手无策,中国面临亡国灭火种的危机。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奔走呼号,进行反思,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加深体会甲午战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使学生明白,唯有进行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在政治史部分,就已经学习了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相关内容,而且知道了清政府面对民族危机,只能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

在必修二也学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相关内容。

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是比较丰富的,这就为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对戊戌变法理解以及评价问题认识还不全面、不深刻。

所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这节课,若能抓住关键,找准诱思点,“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能够识记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变化及危害;2、能够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3、能够简述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制作和使用课件,通过展示原始史料,表格,图片等资料增加学生对本节课感性资料的感悟,从而加深学生的理性认知。

2、通过设课件展示,置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合作思考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并且让学生积极展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所能组织能力,又能让学生通过本小组的合作认识到集体的力量。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1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1课
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 4.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 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
道路。
(2)19世纪末,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拯救 维新变法 民族危亡的______________运动。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特别提醒: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 量的增长,不仅要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 始进入中国。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2)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 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主要表现
(2)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
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下,依然举步维艰。 三、学习延伸(教材P127) 你是否能结合梁启超这段话,分析一下甲午 战争后中国所面临的危机。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提示:(1)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 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 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割地规定,不但使中国失去大片国土,而 且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 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 阶级基础。

第9单元 第1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9单元 第1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时间
类别
甲午中日 商办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厂矿数
53 19
资本额 (千元) 4707 16208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22.4% 77.6%
甲午中日 商办
63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18
12465 5345
70% 30%
材料二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 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如上海的裕晋纱 厂和苏州的苏伦纱厂。
B、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建立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贴近历史
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何影响呢?
方式
为清政府提 供贷款
争夺修筑铁 路的权利
争夺开采矿 山的权利
开设工厂
影响
开设银行
国名 在中国投资 的铁路
英国 280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甲午战 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
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阶

级基础)
维新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思想基础)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 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 家染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司法、 立法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学思之窗】(教材第124页)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 (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终于实现了二十多年梦寐以求的扩张 目标,并把朝鲜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上后来“赎还”辽东半岛的款项,使清政府除了 进一步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加 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表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影响: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 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表现: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2)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独立侵 华),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
4.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_政__治__变__革___,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__维__新__变__法____运动奠定了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探究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史料探究]
史料一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3: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3: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基础达标』1.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B.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C.19世纪末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危机D.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答案』 B『解析』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这是由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所决定的。

19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侵华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但这一时期商品输出仍然是列强对外侵略的重要方式。

2.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缴内地税的要求,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答案』 C『解析』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要求对外输出资本和扩大商品输出,以便攫取高额利润,甲午战争后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缴内地税就反映了这种要求。

19世纪末的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和寻求资本输出的场所,“门户开放”政策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美、日都是要为本国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条件。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目的是()A.洋务运动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答案』 C『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4.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B.清政府放宽限制,允许民间办厂C.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D.“实业救国”呼声的出现『答案』 B5.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活动。

历史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历史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3历史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CATALOGUE目录•背景介绍•戊戌变法•甲午战争•民族危机的加深•历史意义与启示01背景介绍1时代背景23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渗透,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深刻。

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积累,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国家更加混乱。

国内政治派系林立,互相争斗,难以形成有效的改革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难以推动国家进步。

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社会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

农村地区经济萧条,民生艰难。

中国经济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掠夺,处于落后状态。

02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家前途堪忧。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力量弱小。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社会矛盾加剧。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推行君主立宪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改革政治体制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改革经济体制推广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改革教育体制制定宪法,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权利。

改革法律体制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变法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积极影响戊戌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镇压,最终失败。

变法的短期性质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此外,变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如过于依赖外国势力、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策略等。

消极影响戊戌变法的影响03甲午战争03朝鲜半岛的动荡甲午战争前,朝鲜半岛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势力干涉而陷入动荡,这为日本发动侵略提供了机会。

甲午战争的背景01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失衡19世纪末,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较于西方国家已处于落后地位,而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

02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和利益上存在巨大争夺,尤其是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家。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
二、百日维新
1、时间
2、基本内容
3、维新的初步结果
教学
反思
反思:理论必须结合实践,必须从国情出发。我们的教学也是这样,必须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法、学法。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
电子备课教案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4课戊戌变法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变法的历史意义;
2、探究光绪帝和维新派为什么推行新政失败;
3、探究戊戌变法的失败和中国近代化道路曲折的关系;
4、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漫长曲折。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1、戊戌政变;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
准备
教材等。
教学
过程
导入新课:1898年6月新政推行以后,就遭到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
1、新旧势力的交锋
1、交锋的背景:新政的推行
2、新旧势力代表人物
3、双方采取的举措
过渡:光绪帝的反击行动使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和表面化。最终造成百日维新的失败。
2、百日维新的失败
1、导火线:(1)光绪帝授密谕;
(2)光绪帝接见日本前任首相伊藤博文。
2、戊戌政变
过程:1898年9月21日,慈禧宣布“临朝听政”,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囚禁光绪帝在瀛台。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命丧顽固派的屠刀之下。
三、梁启超与《时务报》
教学
反思
反思:课堂上语言的幽默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才会喜欢你的课。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A课程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变法内容。

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D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书P124学思之窗)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通商: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开设工厂【导入新课】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前,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他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认为日本是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

然而一向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者的中国,竟然被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岛国日本打败,这一事实使中国人在备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

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的方式争做中国债主、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行、开办工厂等.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知识链接】租借地与势力范围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导学案【学习目标】: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学习方法】:1.问题探究法。

2.讲授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知识梳理】:见“导学案”。

【知识导学】:一.戊戌变法的含义:(一)广义:指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二)狭义:指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一个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一)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

A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B《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内容:(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1)割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引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款: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促使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

(3)开放口岸: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其他列强“利益均沾”,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1经济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政治上:瓜分中国。

D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1表现: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 地区 ( )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 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 C) A、充足资金 B、先进技术 C、劳动力和市场 D、政治保护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巩固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 A)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D)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设工厂: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方式的新变化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直接割地——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 政治 借款
开矿
开设银行
修路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表现和特点

表现:商办企业增多,投资总额增长, 出现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 海裕晋纱厂、苏州苏纶纱厂),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特点:数量少、资金少、规模小。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材料一: 甲午战后日本棉纱在华中、华北一带大量倾销, 英美德等国纱厂也在上海设立。由于外资纱厂的竞争,上 海及苏杭一带的纱厂从1898年就开始发生亏损,其他各地 纱厂到1899年也都难以支持,此后三四年里再没有添设一 家新厂。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 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 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 被迫停业。

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1

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三.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发展的原因: 发展的原因: 侵略加剧, (1)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客观上促进了 促进了…… 客观上促进了…… 实业救国” (2)“实业救国”的呼声 (3)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受阻的原因: 受阻的原因: 无力与外国资本主义 外国资本主义竞争 无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 面临着国内封建势力 国内封建势力压迫 面临着国内封建势力本主义
本课测评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反映在哪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反映在哪 些方面? 答案提示: 答案提示: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 争做中国债主、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土地、 争做中国债主、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土地、劳 动力、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动力、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 行等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 租借地和划分“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暂时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 暂时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 度上列强建立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马关条约》 问题:民族危机的加深的原因、表现(理解) 问题:民族危机的加深的原因、表现(理解) 原因: 原因: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表现:经济、 表现:经济、政治 经济—— 经济—— 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方式 三次借款、修铁路、开矿山、开工厂、 三次借款、修铁路、开矿山、开工厂、开银行 政治—— 政治——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狂 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
问题2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概况及影响 是什么? (1)原因: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给中国带来 了巨大震动,刺激了一些有识之士把发展民族工业、采行西法开办 工厂以“抵制洋商洋厂”作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实业救国” 成为一股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 机,调整了工商业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甲午战争后, 帝国主义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其结果是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从而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马关条约》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内容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B.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大片领土被割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 完整 C.清政府大借外债,利于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D.列强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 解析:《马关条约》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新”的表现之一,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正是资本输出的重要表现。 答案:D
(2)瓜分中国: ①列强通过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Hale Waihona Puke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财政危机的加剧 (1)原因: ①从1896年起,清政府每年要用大量的白银偿还外债。 ②自然灾害严重,清政府不但田赋收入锐减,还要支出巨额资金 用于兴修水利和赈灾。 (2)表现:清政府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2.阶级矛盾的激化 许多不法官吏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使得阶级矛盾和社 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3.影响 (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改善社会环境,为 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19世纪末,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 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问题1
问题2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 (1)经济侵略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①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由以 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已在中 国设厂制造商品,开设银行,进行资本输出,但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甲午战争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西方列强,更是急于把国内 大量的过剩资本输出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而获得丰厚利润。② 列强掀起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狂潮。列强借清政府为支付对 日本的巨额赔款,不得不举借外债之机,强迫清政府贷款,不仅获得 了高额利润,更以此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金融财政;与此同时,列强 还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银行,开办厂矿企业,大肆对中国进行资 本输出。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列强手中。
问题1
问题2
(2)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①甲午战争后的三国干涉还辽揭 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是瓜分狂潮的开端。②列强在中国强租 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9世纪末,整个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中 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③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 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 加深。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 机的加深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学习要点 (1)民族危机加深,资本输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与此同时, 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阶段进入以资本 输出为主的阶段。 2.表现 (1)资本输出的加剧: ①强迫贷款: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进行了附有 政治条件的大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 华的政治势力。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3)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2.表现 (1)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2)民族工业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一方面,它们无力与实力雄厚 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另一方面,民族工业还要承受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问题1
问题2
(2)概况:①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在民 族工业的各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比较突出;碾米、面粉业中出 现较大的工厂;造酒、印刷等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②但由于 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仍然薄 弱,只能在重重困难中蹒跚前进。 (3)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开 始壮大起来,并逐步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经济 和阶级基础。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②争夺路权、矿权:1895年后的几年间,列强通过铁路借款,获得 了很多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 ③开设工厂: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与日本共享 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 动力,将商品倾销到中国内地。 ④开设银行: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开设银行,通过资本输出的方 式获取更大的利益。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 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 是进士出身,都曾创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 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95年”分析,此时处于甲午中日战 争之后,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浪潮,这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有关。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