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合集下载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转折
1、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内出现了安定团结 的政治局面,党和人民迫切希望要求改变 国家经济落后的局面。 ②当时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 针,继续推行“左”的错误;思想理论界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 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北京)
三中期。
(从主观出发)
阶级斗争为中心 (政治 ) 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 反革命集团(冤假错案)
( 从实际出发)
政治路线: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 组织路线:以邓小平为核 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 折,……P41。从此,中国进入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课堂小结
思想路线 拨 乱 反 正
冲破“左”倾错 误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 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口 号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 集体
2、 会议 内容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作 出 新 决 策
改革 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前 左倾路线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的 召 开
后 思想路线:实事求事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的意义。

本课主要讲述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八年级的学生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

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但有些学生进入八年级,不再像七年级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

2、了解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及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必要性。

3、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伟大历史转折初中历史教案

伟大历史转折初中历史教案

伟大历史转折初中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改革措施;
3. 掌握对秦朝建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重点
1. 秦朝的建立及其意义;
2.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
3. 秦朝的统一措施。

三、教学难点
1. 秦朝建立的过程;
2.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秦朝的建立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历史意义。

2. 学习:讲解秦朝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改革措施。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讨论。

4.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秦朝的法家思想和思想家,并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总结:让学生总结秦朝建立的意义,并针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进行评价。

五、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一篇关于秦朝建立的文章,探讨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练习,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和探索,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伟大的历史转来自》称教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背景,理解其
教学目标 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的作用,学会在历史发展中认
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学习能
基于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主要教学方法只能用讲解
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 课例研究综
生自主学习、个性创造的启发者。教师的教可能只是一 述
个点拨、引导、提升、点评,是不教之教的过程。
其次,教师优化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设疑---质
疑---解疑”,使学生“想学---会学---学会”,培养
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力分析 法辅助上自主探究。督促识记,加强练习。
教学策略选
教学时准备好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讲解
择与设计 总结。
学生认真读了提纲后照着为题学习思考,认真总 教学过程
结,教师巡回观察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变更课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行为应表现为:首先,重塑教

伟大的历史转折初中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初中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初中教案授课对象:初中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转折的定义及作用。

2. 能够举例说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

3. 能够理解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历史转折的定义和作用。

2. 举例说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历史转折的图片,并问学生对历史转折的理解是什么,它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历史转折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如古希腊民主、法国大革命、世界两次大战等。

三、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2. 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展开全班讨论。

四、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历史转折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历史转折,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应对历史的转折。

五、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转折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分析该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转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举例分析,学生更能体会到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布置相关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表格式)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表格式)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体例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历程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后来逐步拓展到城市,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

但鉴于本课的政治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运用直观史料展示和情境创设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及深圳特区的发展。

2.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及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初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初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初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转折的含义和作用;
2.学习掌握几个初中阶段的伟大历史转折事件;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历史转折的含义和作用;
2.几个初中阶段的伟大历史转折事件。

三、教学难点:
1.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历史课本;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向学生介绍历史转折的概念,并通过几个初中阶段的历史事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等)来说明历史转折的作用和影响。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总结:对历史转折的含义和作用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的启示和教训。

5.活动:设计小组活动或展示来让学生加深对历史转折的理解和认识。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历史转折的文章,或者设计一份报告来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六、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报告,评价其对历史转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反馈和展望:
1.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历史知识;
2.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历史的深层次。

通过这样一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历史转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伟大的历史转折》参考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参考教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理念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包含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拨乱反正”,介绍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从整个单元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学情分析由于这一节课面向全市初二学生,上课时间为20分钟,难度不宜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主干知识是关键。

初二学生对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加入细节,可以使这节课更加生动。

四、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其召开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

2.了解拨乱反正。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六、教学设计思路突出“转折”,对比会议前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出示“两个凡是”的内容了解“两个凡是”。

出示材料:“只有如实地指出毛泽东晚年发动和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才能继承以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了解时代背景。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出示图片《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知道新的时期,新的历史人物,需要新的领导人物。

出示图片《<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其中的内容节选“‘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理解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于去弄清是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出示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问题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毛泽东:“阶级斗争是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问题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佘家坪乡中学蓝浩然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7课。

本课所讲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从此以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方面要纠正“文革”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为中国人民指引未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开始增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深入了解,最后能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评价。

五、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历史剧《北京街头的对话》请两位同学完成对话,其他同学完成旁白。

思考:①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②该事件结束后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学生思考,回答:文革后。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程解读-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程解读-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 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的长期影响,加上受到“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党和国家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事求是和“两个凡是”的正面交锋,引发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随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材料研读实现四个现代化①,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注释】①四个现代化:指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周恩来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出,要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解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会议要求集中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虽然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社会生产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束缚。

人教版初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初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初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一次重大历史转折事件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转折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 理解历史转折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4. 提高学生的历史敏感性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历史转折事件的发生背景和过程;2. 理解历史转折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3. 分析历史事件中不同人物和观点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维性;2. 分析历史事件中不同因素的关联和影响;3. 运用历史观点和思维方式进行历史事件的评价和总结。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历史转折事件的相关章节;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资料: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对历史转折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二、探究(15分钟)1. 介绍历史转折事件的发生背景和过程;2. 分组讨论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3. 分析历史事件中不同人物和观点的作用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2. 全班共同讨论历史事件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事件的主要意义和启示。

四、拓展(10分钟)通过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拓展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历史转折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还培养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历史伟大历史转折教案

初中历史伟大历史转折教案

初中历史伟大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几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2. 掌握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3. 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几个伟大历史转折事件;2. 掌握这些事件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些伟大历史转折事件,这些事件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方向,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提出问题: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事件被认为是伟大历史转折?二、学习重点(25分钟)1. 第一个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1)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崩溃,人民获得了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2)过程: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导致事件爆发的原因,了解革命的主要阶段和形势发展。

(3)影响:分析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思考法国大革命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2. 第二个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美国独立战争于1775年爆发,是美国独立于英国殖民地的战争。

(2)过程:探讨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过程,了解战争的主要战略和决定性战役。

(3)影响: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探讨美国独立对世界的启示。

三、巩固提高(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上两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2. 小结归纳: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进行总结归纳。

四、课堂延伸(5分钟)1. 请学生展示自己对伟大历史转折事件的理解和想法。

2. 鼓励学生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这些伟大历史事件中学到什么?五、作业布置(5分钟)1. 作业:以法国大革命或美国独立战争为例,写一篇文章描述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预习: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其他伟大历史转折事件,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几个伟大历史转折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教师展示图片并做总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5.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教师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

2.教师讲述: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提示: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4.教师指出: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各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引导学生看课本,简介:拨乱反正的结果。

6.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三、课堂总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