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勇士还乡到都市闲逛_尤利西斯_对_奥德修纪_流浪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还乡者”与托马斯·哈代的精神概观
“还乡者”与托马斯·哈代的精神概观“还乡者”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该小说以一个从城市回到乡村的年轻人为主角,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乡村中的精神概观。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伊内斯的年轻人,他在城市过着繁忙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忙碌和压力。
他内心始终有一种对乡村生活的渴望,他渴望回到乡村,感受纯真的生活,重新与大自然和乡村人民建立联系。
在小说中,哈代通过描写伊内斯的回乡之旅,展示了他对乡村精神的理解和展望。
第一次回到乡村时,伊内斯感受到了宁静和平和,他看到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他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回归乡村的体验使伊内斯感觉到自己与像他一样回到乡村的人们有着某种精神上的联系。
在乡村生活中,伊内斯开始参与一些简单的农村活动,比如收割庄稼,修剪草坪等。
通过这些活动,他重新与土地和自然产生了联系,他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感受到了自身对大自然的作用。
这种和谐的关系让伊内斯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和平衡。
在乡村中,伊内斯也遇到了一些乡村居民,他们虽然生活简单却心地善良。
他们与伊内斯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教给他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这些经历,伊内斯渐渐认识到乡村生活的真谛,乡村精神的核心是简单、自然和包容。
从整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还乡者”中体现了托马斯·哈代对乡村精神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乡村并非一个落后、封闭的地方,相反,它是一个纯净、和谐的天堂。
而城市生活的喧嚣、紧张和竞争只能导致内心的焦虑和迷失。
通过伊内斯的回归乡村,哈代试图向读者传达一个信息,即大自然和纯洁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寻找精神平衡的关键。
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还乡者”展现了对乡村精神的理解和赞美。
通过主人公伊内斯的回归乡村,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简单和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精神观念对于人类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平衡和意义非常重要。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外国文学史是指世界范围内文学发展的历程。
它包含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基础和灵魂。
以下是针对外国文学史的一些复习资料整理。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创者。
古希腊文学史的分期,是从黑暗时代、古典时代、后古典时代及拜占庭时代四个时期划分。
在古希腊文学中,史诗、戏剧和哲学是三个主要的文学流派。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史诗的杰作,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代表作品包括埃斯库罗斯的《受降》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发展的,分为早期中世纪、高盛期和后期中世纪三个时期,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
其中,最有名的骑士文学是《亚瑟王传说》,其代表作包括色斯特、马拉勒、特雷瓦和克雷蒙等诗人的作品。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14世纪到17世纪中欧洲文学的一次大变革,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自由。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最为著名的文学流派是文艺复兴的诗歌。
代表作者包括但不限于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
启蒙运动文学启蒙运动是欧洲17到18世纪的一场运动,强调理性、进步和自由。
在这一时期,文学并未完全脱离宗教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成为又 called the Age of Reason,主要产生于英国和法国之间。
代表作品包括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和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威廉-里德》。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浪漫主义文学就是代表着文化与教育领域内的个人自由变革。
浪漫主义作品风格多变,代表作品包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拜伦的《唐璜》和斯坦达尔的《卡拉马祖》。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指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主流文学现象,对其对传统文学的价值和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极大。
从勇士还乡到都市闲逛——《尤利西斯》对《奥德修纪》流浪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因此 , 无论 在 家庭 还 是 社 会 ,布 鲁 姆 都 缺 乏
一
种 归属感 ;而他 的平 庸 在 很 大程 度 上 也 正是 这
种边缘 性所 造 成 的 。不 被 自己生存 的世 界 所接 受
和认 同 ,这种 处境 使 布鲁 姆 与 西 方 现 代 文学 作 品 中的 “ 局外 人 ” 形 象有 些 同病 相怜 ,其 精 神特 质 最 大 的共 同点就 是 由局 外感 、无 根 感 所 产生 的漂 泊 、流浪和 追 寻意 识 。都 柏林 城 承 载 了布鲁 姆 无
德修 斯就 从神谕 那里 得知 自己将一 去 2 O年才 能返 归故 乡 ;在 战 争 结 束 的 那一 刻 ,虽 然 不 知 道 前 途
物 的故 事 从表 层 上 看 人公 的流 浪 生 活 为 主 线 ,通 过 描 写 旅途 中
的个人 奋 斗经 历来 凸现 人 物 的 冒险精 神 和 对 自由
第 1 第 2期 8卷
2 年 4 月 01 1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O G U NU IE ST T O R A FD N G A NV R IY Q
V182o Ar Oll 01 N. . 2 D.
从 勇 士 还 乡 到 都 市 闲逛
意义。
关 键 词 :《 尤利 西斯 》; 奥 德 修 纪》; 神 流 浪 ;闲逛 者 《 精
中图 分 类 号 :10 . 27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0 1 (0 1 2— 0 5— 5 0 9— 32 2 1 )0 0 8 0
爱尔 兰作 家詹姆 斯 ・ 乔伊 斯发 表 于 1 2 9 2年 的 小说 代表 作 《 利 西 斯 》 尤 ,在 人 物 设 置 和 故 事 结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备注:本资料整理于2020年5月;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学员国开平台网上形考。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在国开平台完成,本资料为形考的试题及答案;终考比例70%,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题目]《麦田里的守望者》[答案]塞林格[题目]《伤心之家》[答案]萧伯纳[题目]《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答案]高尔基[题目]《老人与海》[答案]海明威[题目]《大师和玛格丽特》[答案]布尔加科夫[题目]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答案]旭恩·奥凯西[题目]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作。
[答案]《愤怒的回顾》[题目]______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
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征服者》和《人的状况》。
[答案]马尔罗[题目]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______。
小说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答案]《西线无战事》[题目]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答案]菲兹杰拉德[题目]女作家______的代表作是《飘》,作品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答案]玛格丽特·米切尔[题目]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______和______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答案]《推销员之死》威廉斯[题目]______主要的戏剧作品有《三姊妹》和《樱桃园》等。
[答案]契诃夫[题目]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______。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笔记●第1课、荷马《伊利亚特》)荷马史诗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公元前1000年开始,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1、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相传作者是盲诗人荷马,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
《伊里亚特》(共24卷,15693行。
)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最后一年的事情。
《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十年回国的艰难历程2、主要人物:特洛亚战争的三方参与者希腊联军一方:1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2统帅阿伽门农、3阿基琉斯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特洛亚一方: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2赫克托尔父亲、老王普里阿摩斯;3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4妻子安德罗马(诗中哀叹阿斯提阿那克斯喪父后凄凉)4弟弟帕里斯神衹方面:1女神雅典娜‘2集云之神宙斯;3射神阿波罗●“荷马式比喻”:指的是荷马在描述人物行动、特征和事件时,擅长取材于大自然的景象、狩猎、农事等,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事物特征。
荷马式比喻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方面起巨大作用,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性和形象性。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1规模宏大构思精巧剪裁得当,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
2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3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写成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等4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5客观的叙事手法仿佛作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关键性场景和选文中的一些著名诗句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阿基琉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基琉斯的盔甲上阵迎敌,结果被赫克托尔所杀。
好友的死,使得阿基琉斯悔恨不已,遂与阿伽门农捐弃前嫌,再次上阵,指名要与赫克托尔决斗。
决斗发生前,赫克托尔父亲普里阿摩斯与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都劝其放弃和阿基琉斯争锋,但赫克托尔仍旧决定参加决斗,随后赫克托尔在决斗中被阿基琉斯杀死,他的尸体也被阿基琉斯拖在战车后面绕城,赫克托尔的父亲普里阿摩斯与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妻子安德罗马克都陷入万分悲痛之中简述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荷马史诗是研究古希腊社会的珍贵文件,它反映的时代是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录制社会过渡时期;4、基本精神:是歌颂英雄是歌颂英雄的行为和他们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奥德修斯的回归
奥德修斯的回归从平凡到英雄是一种升华;从英雄到平凡是一种回归。
三千年前的“荷马史诗”之一的《奥德赛》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奥德修斯惊心动魄的遭遇。
史诗以绚丽多彩的幻想形式表现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和古代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歌颂了人类的伟大力量和智慧,突出表现了人类力量不可战胜的思想。
这是史诗的主题。
但是荷马在史诗中传达了另一种思想——人类的回归。
家,应该是荣耀之后的平静,是成功之后的无为,是英雄不朽到平凡不朽的回归。
特洛伊战争之后,奥德修斯已经是一位英雄。
荣耀与名望、权利与地位将他推向了人生与事业的颠峰,他已经是一个不朽的英雄了。
衣锦回乡、荣归故里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常态思维。
奥德修斯也不例外,他率领手下踏上了回家之路。
但英雄之路永远都是不平坦的,回家之路充满了艰辛,命运之神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铺设曲折与艰险,以便对英雄进行再一次的考验。
这是对回归信念的考验,生命离不开也需要这种考验。
可是这种考验也太多了,以至于让许多生命无法承担,也无法战胜。
生命没有艰辛与苦难多好,人生没有灾难与历险又有何妨?难道平凡的成功不能持久?难道经过遭遇之后的辉煌就能永恒?人生不是唯一的二元化定律。
所谓的丰富多彩,是指在无法预测与无法定义的情况下的常态;所谓的形形色色,是生命变数之后的常数。
奥德修斯扬帆起航了,生命的考验开始了。
命运对人类回家的考验,三千年前就拉开了序幕,而从未谢幕。
风暴当中,奥德修斯的船队被掀翻了,他们漂到巨人岛,被独眼巨人抓住,关进了山洞。
眼看一个个同伴被独眼巨人吃掉,作为骗术大师的奥德修斯对独眼巨人谎称自己叫“无人”,然后用木棍刺瞎了独眼巨人,逃出山洞。
独眼巨人的惨叫声引来了同伴。
“是谁刺伤了你?”“无人。
”狡诈战胜了残忍,智慧战胜了恶魔。
是狡诈取胜,还是智慧取胜?人类总是给狡诈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总是以至高无上的故作姿态将自然的力量踩在脚下。
但最后又如何?奥德修斯没有作过多的思考,回家的冲动驱使他们来到风之国,风神送了他们一袋礼物。
尤利西斯故事梗概
《尤利西斯》故事梗概(兼与《奥德修记》对照)《尤利西斯》采用与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或译《奥德赛》)情节相平行的结构。
尤利西斯就是这部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是他的希腊名字,拉丁文名字则为尤利西斯。
乔伊斯把主人公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与尤利西斯的十年飘泊相比拟。
乔伊斯感到他所生活的世界乃是荷马世界的再现。
小说赋予平庸琐碎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使之成为象征普通人类经验的神话或寓言。
在创作过程中,为了突出三部十八章的主题,作者还把荷马这部史诗的人名、地名、或情节分别作为各部章的题目。
但是发表这部小说时,为了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中人物上,并没有用那些章目。
然而西方评论家至今在提到各章时,仍袭用过去的题目。
本文将小说每章主要内容以及与《奥德修纪》有关章节之间的关系加以简述。
第一部:帖雷马科第一章:帖雷马科时间是一九O四年六月十六日上午八点。
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因母病危,从巴黎返回都柏林。
丧母后,又因父亲西蒙成天酗酒,他从家里跑出来,租了一座圆形炮塔,靠教书糊口。
医科学生勃克〃穆利根也搬来与他同住。
穆利根还把英国人海恩斯也招进来。
小说开始时,他们三人吃罢早饭,来到海滩上。
穆利根把炮塔的钥匙也要了去。
斯蒂芬打定主意不再回到塔里去住。
穆利根对斯蒂芬说:“雅弗在寻找一位父亲哪!”他把斯蒂芬比作《旧约〃创世纪》中寻找父亲挪亚的雅弗。
只不过雅弗和《奥德修纪》中的帖雷马科找的都是生身之父,而斯蒂芬找的却是一位精神上的父亲。
斯蒂芬离开生身之父,而终于寻觅一位精神上的父亲布卢姆这一情节,暗喻了不在本土参加叶芝等人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并且脱离天主教,流亡欧洲大陆从事写作的乔伊斯本人的的立场。
【据《奥德修纪》卷一,尤利西斯离开家乡伊大嘉岛的二十年间,他的独子帖雷马科已从一个婴儿成长为壮小伙子了。
他接受女神雅典娜的建议,动身到蒲罗去,问奈斯陀是否知道他父亲在哪儿。
】第二章:奈斯陀斯蒂芬在迪希校长的私立小学任历史教员。
《尤利西斯》和《奥德修纪》的对应关系及《尤利西斯》所体现出的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写写帮整理)
《尤利西斯》和《奥德修纪》的对应关系及《尤利西斯》所体现出的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写写帮整理)第一篇:《尤利西斯》和《奥德修纪》的对应关系及《尤利西斯》所体现出的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写写帮整理)试分析《尤利西斯》和《奥德修纪》的对应关系及《尤利西斯》所体现出的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
答:《尤利西斯》以三部分18章与《奥德修纪》对应。
第一部分3章写斯蒂芬从清晨到11时左右的活动,对应《奥德修纪》前4章忒勒马科斯寻父,暗示着寻找精神之父的线索。
第二部分12章写勃鲁姆一天在都柏林四处的游荡,与《奥德修纪》5-12章奥德修斯回归途中的漂流大体对应。
第三部分3章写勃鲁姆领着斯蒂芬回到家中的情形,对应《奥德修纪》的第三部分,奥德修斯回到伊塔刻岛与儿子一道除掉骚扰妻子的求婚者。
作者把勃鲁姆和斯蒂芬比作尤利西斯父子,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相互寻找不仅是肉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他们都是漂泊无依、备受挫折的人,最后终于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各自精神上所欠缺的东西,作者通过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概况了西方整整一代人面临的思想困惑和危机。
《尤利西斯》在艺术技巧上让作家退出作品,用多样手法写人物的意识活动,通过模仿感觉方式、思维方式、说话口吻等,再现了人物的精神状态,是成熟的意识流作品。
第二篇:《尤利西斯》读后感当时就是走马观花般的把《尤利西斯》给翻了个遍,算是骑了回马,花倒是真没观着。
人人都夸它,就好像人人都读过它,人人都说它,就好像人人都懂它,但是,人人又对它轻描淡写,就好像害怕有问题被提出,人人又说不清它,就好像他们从来都没有读过一样。
对于未知与神秘,人们总是充满了好奇,恐惧与景仰。
《尤利西斯》于我,便是未知、神秘与我的关系,我迷它也是非常不正道的迷,非常无知的迷,非常自负的迷。
对于一个看书的人来说,心里有本看不透的却又被世界所景仰的书,是不是会有股畸形的满足感啊?后来在余秋雨的某篇文章中,他这样写到:“我轻步在那里逡巡,整理着自己心中对《尤利西斯》的印象。
天书《尤利西斯》:乔伊斯一百年前的24小时反英雄史诗之旅
天书《尤利西斯》:乔伊斯一百年前的24小时反英雄史诗之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1931年,被禁十年后,美国联邦法庭最终宣布《尤利西斯》准许进入美国玛丽莲·梦露在阅读《尤利西斯》,1952年乔伊斯与各种版本的《尤利西斯》“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许多时日,一天接一天。
我们从自我内部穿行,遇见强盗,鬼魂,巨人,老者,小伙子,妻子,遗孀,恋爱中的弟兄们。
然而,我们遇见的总是我们自己。
”'Every life is many days, day after day. We walk through ourselves, meeting robbers, ghotes, giants, old men, young men, wives, brothers-in-love. But always meeting ourselves.' ——《尤利西斯》(Ulysses),萧乾、文洁若译后现代文学档案全世界最难读懂的天书,一日长于百年《百年孤独》《追忆逝水年华》、《红楼梦》、《尤利西斯》……译林与人民文学版《尤利西斯》《尤利西斯》[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据说世界上只有不到35个人读懂了奇书《尤利西斯》它是一部关于两个民族的史诗一次周游人体器官的旅行是一个发生在一天之间的小故事古希腊史诗的现代生活漫游是一种反英雄哲学也是一种百科全书乔伊斯说过,如果都柏林城被毁掉,可以用《尤利西斯》来重建《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鲁姆(Leopold Bloom)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
精神回归的历程《尤利西斯》
精神回归的历程《尤利西斯》《尤利西斯》精神回归的历程背景说明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作家,出生于都柏林,曾就读于天主教学校,后开始热爱文学,1898年进入都柏林大学学习,1920年移居巴黎,直到逝世一直留在欧洲大陆。
乔伊斯是“意识流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青年艺术家画像》是作家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乔伊斯的文学创作转向了意识流的描写,这部作品带有作家的自传性质,而且其主人公斯蒂芬.代达罗斯也是作家后一部作品《尤利西斯》的主人公之一。
作家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菲内根守夜》,这是作家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极端,语言艰涩难懂,描写的意识流多变,带有梦幻的色彩,作家自己曾称这本书可以让失眠的人研究一辈子。
《尤利西斯》曾经因为书中的一些内容而被一些欧美国家的评论家称为淫秽猥亵的作品,并在多个国家被禁。
后美国纽约地方法院宣布解禁,该作品开始在各国出版发行,并日渐取得文学界的好评,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文学经典。
推荐版本:萧乾,文洁若,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名著概要《尤利西斯》模仿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奥德修记》的叙述结构,讲述了三位都柏林的普通市民——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代达罗斯、犹太广告经纪人布鲁姆以及他的妻子歌手莫莉,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次日凌晨2点的经历和意识活动。
全书共18章可以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3章,主要写斯蒂芬从清晨到中午11点的活动。
斯蒂芬因为母亲病危,从巴黎回到都柏林,母亲逝世后,因为厌恶父亲酗酒无度而从家里搬出来,租了一座圆形炮塔,与叫马力根的人住在一起,靠教书为生。
但他的内心活动却是相当复杂:首先,出于对宗教的反感,他拒绝在母亲临终前作祈祷,没有听从母亲的遗言,心里十分后悔和懊恼;其次,从家里出来后,感觉自己孤独无助,同时与家庭和宗教的分裂导致了他精神上没有寄托。
基于此,斯蒂芬想找一位精神上的父亲作为依托。
上午,他到学校领薪水,同校长进行一番交流,校长的开导并没有使他摆脱困扰,临走时带走一篇要帮校长发表的文章。
奥德赛冒险与归乡的传奇故事
奥德赛冒险与归乡的传奇故事古希腊时代,奥德修斯是一位英勇的战士,他参与了特洛伊战争,并因其智慧和勇敢而备受赞誉。
然而,他的一次自负的举动却引发了一系列冒险,使他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才能重返家园。
这段传奇故事称为《奥德赛》,它描绘了奥德修斯在冒险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最终回到家园的艰难旅程。
故事发生在特洛伊城失陷之后。
奥德修斯率领他的战士团队在归途中遭遇了妖怪、怪物和神奇的力量。
他们失去了方向,遭遇了一场可怕的飓风,被困在一个神秘的岛屿上。
这座岛屿被巨人王波吕斯所统治,奥德修斯需要聪明才智才能逃脱,并继续他的归乡之旅。
第二个冒险中,奥德修斯和他的船员们来到了塞壬岛。
在这个岛屿上,塞壬的美妙歌声会使人失去理智,并诱使他们靠近岛屿,从而被塞壬吞噬。
为了保证船员们的安全,奥德修斯命令他们将自己捆绑在船上,而自己则用蜜蜡堵住了自己的耳朵,使自己免受诱惑。
只有奥德修斯能够听到塞壬的歌声,但他坚守着自己的诺言,没有陷入危险,最终顺利通过塞壬岛。
随后,他们来到了太阳神的岛屿,这片岛屿上有一群灵感激发,并且以永恒生命为代价的羊。
然而,奥德修斯的船员们无视了他的警告,放纵地吃了这些羊,因此遭受太阳神的愤怒。
他们的船随即被毁,只有奥德修斯幸存下来,开始了他孤独的归途。
在接下来的冒险中,奥德修斯前往冥界会见了先知提瑞西亚斯,以获得归乡的指引。
提瑞西亚斯为他揭示了一系列的挑战,包括要面对吞食人肉的怪物斯库拉和六个头的怪物喀戎克洛普斯。
奥德修斯经过一番斗争,成功战胜了这些怪物,并获得了继续旅程的勇气。
奥德修斯的最后一站是他的家园伊萨卡。
在他的长期离家之后,伊萨卡已被众多垂涎其财富的自命英雄占据。
奥德修斯假装是一个乞丐,偷偷回到了自己的宫殿。
在那里,他必须证明自己的身份,并赢得妻子佩内洛普和儿子泰勒马科斯的信任。
通过他的智慧和一把复仇用的弓箭,奥德修斯成功地揭示了他的身份,击败了所有入侵者,并与家人团聚。
《奥德赛》传达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包括对冒险的渴望、困难的战胜、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和归乡的价值。
《尤利西斯》:流散与回归的现代主义史诗
《尤利西斯》:流散与回归的现代主义史诗引言《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大胆的叙事技巧和复杂的结构闻名,通过对主人公们在一天时间内的心理活动、意识流以及对爱尔兰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描绘,探索了现代生活中固有的孤独与迷失、自我寻找与身份认同等问题。
背景与意义现代主义文学背景《尤利西斯》发表于20世纪初期,正值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兴起之时。
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传统艺术观念被颠覆、创新艺术形式不断涌现的黄金时刻。
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变革,作家们开始用新的方式来探索和描绘这个复杂多样的现实世界。
作品结构与叙事技巧《尤利西斯》的结构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整部小说被分为18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不同的风格和叙事技巧来呈现故事。
这些章节包括了单一时间和空间的描写、意识流体验以及多个角色的视角交替等。
对人性和现实生活的探索通过对主人公们在一天时间内经历的琐碎事件、思维和情感的流露,乔伊斯展示了普通人平凡而又复杂的生活。
小说中涉及了广泛而深入的主题,如爱情、性欲、宗教、政治等,以及社会阶层、文化观念等因素对个体命运产生的影响。
主要人物与情节概述史蒂芬·德迈勒(Stephen Dedalus)史蒂芬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在小说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代表着乔伊斯自身,并且出现在乔伊斯早期作品《色彩跟奥都赖》中。
故事中,史蒂芬在追求艺术成就和个人解放的过程中经历了成长和反思。
莫利·布卢姆(Leopold Bloom)莫利·布卢姆是小说中的一个犹太广告商,也是另一个重要的主角。
他在故事中扮演了现代劳动者和寻找身份认同的普通人。
通过莫利的视角,读者们可以观察到都柏林城市和爱尔兰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细节。
故事情节《尤利西斯》以都柏林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为背景,描述了史蒂芬和布卢姆两个不同世界背景的男人在这一天所经历的事件和思考。
奥德赛冒险与归乡
奥德赛冒险与归乡奥德修斯在荒岛上度过了十年,他勇敢地与怪物、女神和不幸事件作战。
这些冒险可以被视为奥德修斯人生的一部分,现实世界中也存在类似的冒险。
冒险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克服困难并追寻自我成长。
在冒险的过程中,个人可能会面临失去自我的可能性,但最终将回到归属感和温暖的家。
冒险的起点通常是远离家庭和熟悉环境。
奥德修斯在离开伊萨卡之前,无数次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朋友和家园。
他的征程开始于特洛伊战争的结尾,他必须面对妒忌的神灵、狡猾的巨人和迷人的女神。
这些困难考验着他的勇气、智慧和忍耐力。
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在冒险中得到了进一步锤炼。
他在逃离巨人波吕斯的孤岛上时遭遇了许多磨难,最终成功逃脱,并以巧妙的方式击败了塞壬的诱惑。
通过这些冒险,奥德修斯学会了谦虚、坚定和自制,这些品质将在他最终回到家园时发挥重要作用。
在返乡途中,奥德修斯遭遇了更多挑战。
尤其是他在友伦波利墨斯的岛屿上被困了多年,这让他充分认识到“生活是一场冒险”。
然而,他并没有对命运妥协,而是以令人钦佩的毅力和智慧战胜了一切难题。
奥德修斯最终成功回到家园,与挚爱的妻子和儿子团聚。
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冒险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类似的旅程,通过经历陌生的环境和困难,我们不断成长和发展。
在冒险中,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强大和潜力。
通过冒险,我们可以学会应对挑战、接受失败并继续前行。
然而,冒险并不仅仅意味着离开家园。
它也可以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人们可以通过探索新的兴趣爱好、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或者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互动来寻求冒险。
无论冒险发生在何时何地,都需要勇气和毅力来面对未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回归家园是冒险旅程的终点,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正如奥德修斯最终回到伊萨卡并与亲人团聚一样,我们也渴望找到归属感和温暖的家。
家是一个安全、熟悉和温暖的地方,我们可以与亲人分享所经历的一切。
总之,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冒险的重要性和价值。
古罗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之旅与家庭回归
古罗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之旅与家庭回归
简介
《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由荷马创作。
本文将探讨《奥
德赛》中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英雄之旅和他对家庭的渴望,以及这个故事为古罗
马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奥德修斯的英雄之旅
奥德修斯是《奥德赛》的主人公,他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然而,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海神波塞冬的怒火、巨人波吕柯摩斯、
女神卡里普索等等。
通过经历这些困难和考验,奥德修斯展现了他的勇气、智
慧和毅力,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家庭回归的渴望
虽然奥德修斯迫切想要回到他深爱的妻子佩内洛普和儿子泰勒马科斯身边,但
他被困在旅程中。
尽管他面对了多年的分离和诱惑,他始终保持着对家庭的忠
诚和渴望。
这种渴望不仅体现了奥德修斯作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也代表了古
罗马社会中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古罗马社会中的影响
《奥德赛》作为一部古希腊文学作品,深深影响了古罗马社会。
古罗马人崇尚
勇气、智慧和毅力等英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与自己的价值观联系起来。
同时,
家族和家庭在古罗马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奥德修斯对家庭回归的渴望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结论
《奥德赛》以其描绘英雄之旅和家庭回归的主题,成为了文学经典之一,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让人们欣赏到奥德修斯作为一个英雄的冒险故事,还展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价值观念。
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这些主题都在人们的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伊格尔顿:西默斯·希尼的《特洛伊城的治疗》
伊格尔顿:西默斯·希尼的《特洛伊城的治疗》去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贝尔法斯特市目睹了戏剧史上一个颇具划时代意义的时刻。
从安德森斯顿(Andersonstown)聚来的几百个男男女女挤在一个教区大厅里观看索福克勒斯的一出悲剧。
安德森斯顿是该市的一个工人阶级居住区,具有强烈的共和意识。
对于好些观众来说,这是第一次看戏,更不用说古典戏剧了。
安德森斯顿的老乡们很少人有出入里瑞克剧院的习惯,那是贝尔法斯特的一个“严肃”剧院。
观众与这出戏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讨论的这出戏《特洛伊城的治疗》(The Cure at Troy)是由西默斯·希尼从索福克勒斯的《菲罗克特茨》(Philoctetes)编译过来的。
该剧由土地节戏剧公司上演,该公司每年在边界南北的大约二十五个地方巡回上演一出新戏。
爱尔兰人前来观看土地节的戏剧,是因为他们能看到一出与他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戏。
尽管《特洛伊城的治疗》用了合唱团和希腊戏装,但它仍然属于这种戏剧。
因为很难把这出戏读作关于[爱尔兰]“动乱时期”的一种隐晦的寓言,而且希尼在剧本后面的收场白里明白无误地提到了绝食者和警察的寡妇,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人不再怀疑古代雅典与当代北爱尔兰的联系。
大家可能记得,菲罗克特茨是陷身特洛伊之围的希腊武士,他被可恶的同志们随手扔在了莱姆诺斯岛上,因为他被毒蛇咬伤之后恶臭冲天。
但是荷马史诗里的英雄们不得不把他从岛上弄走,因为如果没有他那副百发百中的弓箭,就攻不下特洛伊城。
戏一开始,一身疮痍的主人公己经拖着病腿过了十年孤独的被遗弃者的生活,每走一步都发出痛苦的嚎叫,留下疮痂脓血。
但诡计多端的奥德修斯还是以他特有的花招把这位昔日战友骗进了战斗。
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因为菲罗克特茨对出卖自已的那些同事有着深仇大恨。
但是奥德修斯派那个擅长煽情的小尼奥托勒穆斯去游说这位可怜的老瘸腿,让他交出那件神奇的武器。
菲罗克特茨郁郁寡欢,愤愤不平,仇恨使他心灵交瘁,对过去不公遭遇的记忆使他身心瘫痪,在希尼眼里,菲罗克特茨就是分裂的北爱尔兰形象,并不可爱。
从徘徊庭院到登堂入室——《尤利西斯》在中国
作者: 于洪英
出版物刊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0-74页
主题词: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世界文学 布鲁姆 意识流小说 西尔维亚 都柏林 泰晤士报雷诺兹 现代派文学
摘要: <正> 1986年3月21日,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发表玛丽·T·雷诺兹的题为《〈尤利西斯〉在中国》的文章,报道了中国《世界文学》刊登金隄先生译介《尤利西斯》的消息。
该文说:“1922年,当《尤利西斯》的征订单送到西尔维亚·毕奇的巴黎书店时,乔伊斯曾写信给哈丽特·威弗尔说:‘给北平寄10本!’这10本书现在早已不知下落,如今查遍中国的各家大图书馆也只能找到寥寥几册1946年兰登图书公司的版本。
……然而,《尤利西斯》很。
《北方的尤利西斯》的流亡与归乡
北方的尤利西斯的流亡与归乡
简介
《北方的尤利西斯》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尤利西斯在北方流亡期间所经历的种种困境和他最终回到家乡的故事。
本文将探讨尤利西斯的流亡经历以及他重返故乡后所遭遇到的变化。
流亡之旅
在小说开始时,尤利西斯被迫离开家乡,进入北方寻找更好的生活。
这段流亡时期对他来说是艰苦而挑战性的。
他必须应对无数困难和不适应,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
然而,正是这段流亡时期锻炼了尤利西斯的意志和坚韧性,使他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强、有韧性且适应力强的人。
流亡带来的变化
尽管流亡给了尤利西斯很多挑战,但同时也为他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
在北方生活期间,他接触到新的观念和思想,并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这些经历使他对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开阔了他的眼界。
归乡的奋斗
无论流亡期间尤利西斯经历了多少艰辛,他仍然对回到家乡怀有强烈的渴望。
他在归乡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障碍和挑战,但最终通过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成功回到家乡。
归乡后,尤利西斯重新适应了家庭、社交圈和文化环境,并发现自己在与流亡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论
《北方的尤利西斯》通过描写主人公流亡与归乡之旅,展示了一个人在离开故土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重返故土后所遭遇到的变化。
流亡锻炼了尤利西斯的意志和韧性,同时为他带来新的认知和理解。
归乡时,他必须面对挑战并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离开故土寻找更好机会的同时,我们也要记得珍视背后所承载的留恋和归属感。
返乡,在神与人之间——对《奥德赛》的情境化解读
返乡,在神与人之间——对《奥德赛》的情境化解读摘要:本文试图为讲述了一个人的返乡旅程的《奥德赛》提供一个新的理解视角,即深入到奥德修斯面对的具体情境中去发现隐藏在其后的推动性力量。
在此它们是两种恰可以辨认出的观念:人性和命运感;前者体现于主角所经历的多重身份确认,后者通过神意的在场得以外化和独立。
本文想要说明的是,在《奥德赛》的世界里,这两种观念相辅相成,而正是这种独特的融合性为不同时空的人们提供了永恒的心灵的参照。
Abstract: Homer’s Odyssey talks about a man who returns home and the journey has beenan enduring inspiration throughout generations. In this article, I try to explore Odysseus’particular situation and reveal two key forces hid behind, that is, humanity and a sense ofdestiny. Both of them are not as explicit as we might think, although the former one isconfirmed by Odysseus’ several identifications while the latter holds its corroboration byGods’ presence. My point is that these two ideas are inseparable in Odysseus’ world and it isfrom this unique integration that arouses a universal and everlasting fond of Odyssey.亚里士多德对荷马《奥德赛》情节的概括并不长:“有一个人在外多年,有一位神老盯着他,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家里情形落到了这个地步:一些求婚者耗费他的家财,并且谋害他的儿子;他遭遇风暴,脱险还乡,认出了一些人,亲自进攻,他的性命保全了,他的仇人尽死在他手中。
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发展概况
《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发展概况发展概况文学流派/代表国家文学特征中世纪时期【断限】欧洲中世纪文学指的是欧洲历史上中世纪初期(公元5-11ct)和中期(公元12-15ct)的文学,末期(公元15-17世纪中叶,确切讲应从14世纪开始)则属于文艺复兴时期。
【成就】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
中世纪文学宗教色彩,象征、寓意、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
主要取材于《圣经》,作者主要是教会僧侣,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直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由于教会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敌视、破坏和扼杀,整个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化发展相当缓慢。
骑士文学是世俗封建主文学,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
骑士文学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极大冲击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思想,显示出较强的反教会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繁荣打下基础。
英雄史诗可分为前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逐渐形成和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城市文学是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
它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文艺复兴时期1、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ct)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思想武器,是对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总结性继承,是人本主义和基督教精神的结合,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其主要内容表现在:①用人权反对神权;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2期2011年4月东莞理工学院学报J OURNAL OF DONGGUAN UN I VERSI T Y OF TEC HNOLOGYV o.l 18No .2Apr .2011收稿日期:2010-12-21作者简介:陈宏琳(1982 ),女,四川邻水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欧美文学研究。
从勇士还乡到都市闲逛尤利西斯 对 奥德修纪 流浪模式的继承和发展陈宏琳(西南大学 育才学院,重庆 401572)摘要: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代表作 尤利西斯 可谓20世纪欧美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尤利西斯 在人物设置和故事结构上比照荷马史诗之 奥德修纪 而作。
本文从文学模式的维度,梳理论述西方文学 流浪模式 的发展历史和形态特征,结合对奥德修斯还乡及布鲁姆游走都柏林的行为剖析,旨在揭示流浪者兼具形体流浪与精神流浪的实质,论述 尤利西斯 中布鲁姆作为都柏林闲逛者的现代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 尤利西斯 ; 奥德修纪 ;精神流浪;闲逛者中图分类号:I207 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312(2011)02-0085-05爱尔兰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发表于1922年的小说代表作 尤利西斯 ,在人物设置和故事结构上比照荷马史诗之 奥德修纪 而作,却以20世纪新潮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形成对 奥德修纪 的仿拟和变奏,显示了古希腊与20世纪西方现代社会之间人的生存环境及时代精神的变迁。
但两部作品之间也存在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式的古今传承关系: 尤利西斯 以20世纪西方社会为背景,继承和发扬了源自 奥德修纪 的流浪文学传统,展示出这一模式在现代派文学中的特殊形态和意蕴。
一、流浪文学的荷马传统与现代形态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
奥德修纪 以奥德修斯在海上十年旅程为主线,是欧美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杰作,是西方文学流浪母题的源头,对欧洲历代作品的流浪主题和流浪汉小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奥德修斯堪称一个典型的流浪英雄,他的流浪经历处处惊心动魄。
早在特洛伊战争之前,奥德修斯就从神谕那里得知自己将一去20年才能返归故乡;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刻,虽然不知道前途如何,他仍向船员发布了回家的启航命令,坚定地将归航的路线指向伊大嘉;他曾两次穿越爱琴海,见到了海中不少仙境海岛与神秘幻界;眼见故乡在即,却一时疏忽被狂风吹回原地;从头再来又受禁于基尔克;入冥府向魂灵询问归程,途中却因误食神牛冒犯了日神而受惩,手下旅伴尽数丧生 他们经历了一次次奇异事件,最后才在好心的阿尔基诺奥斯王的帮助下重返故乡。
儿子帖雷马科离家寻父的情节副线与奥德修斯归家的故事主线相平行,在 奥德修纪 中形成一次逆向流浪:帖雷马科在流浪中一方面得知父亲很平安,另一方面试图让自己感受父亲所经历的一切。
但两人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线:奥德修斯的归途陌生而神秘,帖雷马科的寻父历程却有神明为其向导,雅典娜对他的庇护与指引淡化了其流浪过程的危难,他的流浪没有以冒险和苦难为基础,而是充满了光明与温馨,与奥德修斯的流浪形成鲜明的对照。
以 奥德修纪 为起点,西方文学各时期作品中涌现出许多流浪者形象:维吉尔笔下的埃涅阿斯、西班牙无名氏笔下的小癞子、塞万提斯笔下的堂 吉诃德、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以及狄更斯笔下的奥列佛 退思特、马克 吐温笔下的汤姆 索亚等等。
这些人物的故事从表层上看都与 奥德修纪 相似,即都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为主线,通过描写旅途中的个人奋斗经历来凸现人物的冒险精神和对自由意志的追寻。
86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流浪文学模式在西方文学发展史的各时期表现出人文主义的不同内质和特征。
20世纪,流浪文学模式在西方文学新语境中演进,在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精神土壤之中生长, 精神流浪 这一形态得到最显著的发扬。
乔伊斯在创作中沿承和发扬了 奥德修纪 荷马传统以来的西方文学流浪模式,塑造了20世纪西方社会流浪者的典型形象。
尤利西斯 的整个故事以布鲁姆在都柏林一整天的游走为主线,与奥德修斯为还乡而经历的海上历险形成对应。
布鲁姆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当中以及第二天凌晨数小时之内的散步、坐车、谈话、坐着、喝酒、做梦,以及一些心理活动,组合构成了他 游走 都柏林的时间和空间。
与布鲁姆的活动相辅相成的,是斯蒂芬的流浪故事。
22岁的都柏林人斯蒂芬 迪达勒斯因母亲弥留而被父亲从巴黎召回都柏林;丧母后,因为父亲酗酒,他从家里跑了出来,与布鲁姆一样充当着小说故事中 流浪者 的角色。
布鲁姆和斯蒂芬的流浪故事是对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展现,蕴含了更具普适意义的人性因素,形成对荷马史诗 奥德修纪 的仿拟和变奏。
二、兼具形体位移与精神漂泊的流浪者纵观乔伊斯的创作历程,其作品描写过各式各样的别离和流亡,主人公们或自愿或被迫形体流浪,却都以寻求自由为其深层目的,构成文学流浪模式中的典型形态 精神流浪 。
文学形象精神层面的意义追寻这一内涵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的,但 尤利西斯 无疑是对这种思想表达的突出代表。
小说主人公布鲁姆在都柏林一天的形体游走活动,包括意识流的心理活动,实质上都是其隐性 精神流浪 的外在表现。
布鲁姆的流浪行为与他 平庸 的个性形象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布鲁姆只是都柏林城中的一个小广告商人,曾一度在文具商维兹德姆 希利商行当吸墨水纸的旅行推销员,后来自立门户做广告宣传,但生意不太好,整天碰壁受气,经济上没什么保障。
这种事业平平的局面使布鲁姆作为丈夫在家庭中并没什么地位可言。
另一方面,布鲁姆的儿子鲁迪出生十一天后就夭折,他悲伤入骨,身心伤痛渐渐造成性障碍。
这一难堪事实又加重了他与玛莉恩之间夫妻生活的危机。
布鲁姆不得不忍受妻子玛莉恩的出轨,明知她与经纪人博伊兰在家中私通,居然想方设法回避碰面。
虽然,布鲁姆的低俗情趣、猥亵倾向和懦弱性格都是造成其在家庭中处境的主观责任因素;但同时,他也是承受客观压力的受害者:他的父亲鲁道夫 维拉格是匈牙利犹太人,母亲埃伦 希金斯的祖先是爱尔兰和匈牙利人,虽然从父辈开始就从犹太教改信了基督,但直到小说讲述的其母已去世、父亲已自杀之时,布鲁姆本人仍未被都柏林的基督教社会所接受,仍被当作犹太人对待,始终只能徘徊在社交的边缘地带。
因此,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布鲁姆都缺乏一种归属感;而他的平庸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这种边缘性所造成的。
不被自己生存的世界所接受和认同,这种处境使布鲁姆与西方现代文学作品中的 局外人 形象有些同病相怜,其精神特质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由局外感、无根感所产生的漂泊、流浪和追寻意识。
都柏林城承载了布鲁姆无边的 精神流浪 。
相对地,在作为流浪模式传统源头的 奥德修纪 中,也同时含有 显性流浪 和 隐性流浪 的成分。
从十年特洛伊战争走出来的奥德修斯,由于得罪了海神波塞冬而被天神 剥夺了他们返回家乡的时光 ,[1]1于是听凭命运安排了十年艰辛的海上漂泊。
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奥德修斯流浪的起因、经历和结果自始至终都在神的干预下发生和发展,他作为超凡的人间英雄却无法抵抗命运的摆布;因此,当他以充满勇力的躯体去承受十年海上漂泊之苦的同时,他智慧的头脑和心灵不可能不同样经历流浪的伤痛。
在艰辛磨难中不断经受命运和神旨的考验,依靠回家的信念完成由英雄成为神的仪式 [2]135。
在 奥德修纪 中,奥德修斯正是通过身体与情感或心灵的双重流浪来完成这种 仪式 的。
当在海上漂泊频频遭遇死亡的威胁时,他英勇无惧斩妖除怪,但却没能抗拒生的诱惑,最好的证明莫过于他先后遇到卡吕蒲索和基尔克两位女神的故事插曲。
当奥德修斯孤身一人被海水冲上海岛时,卡吕蒲索使他死而复生,他的重生在一定意义上像是返回了伊甸园。
另一位女神基尔克的形象则继承了古希腊尚智传统、预言神阿波罗的遗传和作为女人的天赋,她对于奥德修斯来说是智慧的象征,两人的相互吸引是一种精神之爱。
在茫茫漂泊险境、生死未卜的日子里,智慧第2期陈宏琳:从勇士还乡到都市闲逛87的力量是巨大的。
奥德修斯虽然以智慧闻名,却只是一种凡间的人智,缺乏对前途的预测,神女基尔克的出现弥补了这一欠缺,两者的结合才是完美的智慧境界。
如果说基尔克对于他的生命意义在于智慧,卡吕蒲索给予奥德修斯的则是性爱和情感的慰藉。
卡吕蒲索 在希腊文中为 斗蓬 之意,奥德修斯被她强行留下,隐喻的是 奥德修斯像被泡在羊水中一般,他的身份被遮蔽了,因为通往他的王国、妻子、儿子的路被完全切断了 [3]67。
奥德修斯的执意离开,从表面上看,或许是出于对伊大嘉岛这个家园的向往;又或许是凡人对生存性问题的顾虑,但从史诗的相关故事情节或意象的细节中进行探寻,他的离开更深层的动因还出于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确认。
在这个意义上, 奥德修纪 是 对流浪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进行思考的文学尝试 [4]42。
尤利西斯 与 奥德修纪 ,在各自的主人公布鲁姆和奥德修斯的形体流浪的表层情节以下,都蕴含着关于人类情感和心灵漂泊成长的寓意。
这种 旅程式 的情节结构与典型人物在旅途中的追寻意识相交织,作品便表现出主人公形体上的位移和精神上的漂泊,流浪的主人公通常兼具肉体和心灵或精神上的双重流浪。
三、布鲁姆作为都柏林闲逛者的现代社会文化意义这种双重性质的流浪,以寻找身体栖居地的方式,达到寻找精神归宿的目的。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家本雅明在对19世纪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的研究中,提出了 闲逛者 这个影响深远的概念,用以特指那些因为现代城市的兴起而游荡在城市各个角落,观察、体验都市生活的人;并将他们描述为 似在非在,飘荡闲游,毫无意义的分子 [5]72。
本雅明比乔伊斯小十岁,与乔伊斯生活在同一时代。
借用他对 闲逛者 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 尤利西斯 中都柏林城流浪者形象的现代性社会文化意义。
本雅明认为 闲逛者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可有可无的多余人,他们徜徉于五光十色的商品世界中,游荡在社会边缘。
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张望和沉思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而这种游荡和张望为他们提供了工作和休息,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在深陷于感官世界的同时,看似心不在焉的沉思默想使他能抓住稍纵即逝的东西,并往往引发出许多思想深邃的语言和尖锐犀利的文字。
这些漫步于城市街道的 闲逛者 ,是从街道上繁衍出来的 英雄主人公 [5]98,他们在现代生活中被边缘化、孤立化,反而能以无关乎己的冷静眼光观察审视一切,观望考察社会,从而 以一种反讽的方式 出现在英雄的形象中 [5]90。
在行为方式上,乔伊斯笔下的布鲁姆同本雅明所说的 闲逛者 一样。
尤利西斯 安排布鲁姆一整天从早晨八点到凌晨两点的流浪,展现了一座现代都市所有生动的细节,各色人物充斥各色场所。
萧伯纳认为 尤利西斯 写法具有经典性 当我在都柏林时,年轻的医学生确实是那样:言语脏的很,在性行为上也不检点 [6]9 尤利西斯 向世界展现都柏林的面貌 [7]107,俨然一部都柏林的 百科全书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