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热点“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 (普通高中作业)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二)+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二)+Word版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河湟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①,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②,忽遗弓剑③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借箸:《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②衣冠就东市:《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就东市”。

③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

1.本诗尾联“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两句,与杜牧《泊秦淮》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参考答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每空1分)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用典。

(1分)“借箸”“衣冠就东市”分别运用了张良、晁错的典故,写出了元载相公提出收复失地建议而未被采纳的故事,突出了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忽遗弓剑”运用黄帝乘龙升仙的典故,写宪宗之死,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痛心。

(2分)②对比。

(1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而此“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强调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讽刺。

(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8分)旅怀江为①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

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

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

欲寄东归信,裴回②无限情。

[注]①江为:公元950年前后在世,字以善,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曾避乱外地。

②裴回:徘徊,彷徨。

3.本诗中所写的秋色包括和两个场景。

(2分)参考答案: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每空1分,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亦可)4.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羁旅愁怀的?请加以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融情于景:诗人精心选取了迢迢江汉路、夜半鸿雁鸣等凄清冷落的秋景,抒发游子羁旅情思;②直抒胸臆:诗人用“堪惊”“多年别弟兄”“无限情”直接抒发逢秋的悲凉、惊惧之情和思念亲人的煎熬之苦。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 一 二精品提分练习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  一  二精品提分练习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精品练习“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90分钟满分:12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1.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 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2.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 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每点2分,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8分)民夫宋伯仁阃帅①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

挑泥锹②无休日,失业③妻儿有叹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注]①阃帅:掌握军权的统帅。

②锹:铲子和大锄头。

③失业:荒废了农田耕作。

3.这首诗前三联,尾联抒情。

语言朴实,以的口吻来写,真切感人。

(2分)参考答案:叙事民夫(每空1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对复国无功、扰民无休、无视民间疾苦的戍边将领的批判。

②对劳役繁重、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同情。

③对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

(每点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8分)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2(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2(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刷题练习题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金陵怀古(其三)王安石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①出中原次第降。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酶一缸。

【注】①圣,指宋太祖赵匡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长江和山峰,显示了金陵险要的地理位置。

B.颔联叙写赵匡胤从中原南下,在金陵一战中荡平群雄,最终获取胜利。

C.颈联描写赵匡胤据守金陵后,宋朝“王气”黯然而收,营造一种苍凉的氛围。

D.尾联感慨废陵中只剩下随葬的冠剑,谁会再因此落泪,以酒祭奠他们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③?却忆安石④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⑤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

②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时为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

③喷霜竹:指吹箫。

④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

⑤宝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遂不能再得。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

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

“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类似戏谑之笔。

B.上阕四、五两句,通过反问,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感叹曾经的虎踞龙盘之地,而今却缺少如龙似虎的人才,只留下让人不禁悲凉的景象。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1. [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注]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谩嗟:空叹。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5分)答:(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2. [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注]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 霜禽:冷天的鸟。

(1)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试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6分)答:(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5分)答:3. [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踏莎行贺铸[注]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贺铸:北宋词人。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人以为近侠。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所咏为何物?“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表现其什么特点?(5分)答:(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

(6分)答:4. [羁旅思乡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

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高中语文高考教材诗歌鉴赏汇总练习2(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教材诗歌鉴赏汇总练习2(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教材诗歌鉴赏汇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念奴娇·赤壁怀古》1.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作品风格的一项是()(1分)A.浪漫瑰丽B.沉郁悲凉C.雄浑豪迈D.婉转凄楚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由长江的磅礴气势自然地引出风流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之情。

B.上片描写赤壁雄奇胜景,勾画了古战场的险峻,为下片追怀周瑜功业作了铺垫。

C.下片写小乔初嫁周瑜,用了烘托手法,突出了周瑜年轻有为、雄姿英发的形象。

D.下片盛赞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意在表明自己仍然可像英雄一样建功立业。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山如画”是对上片赤壁雄奇景象的收束性描写,也引出下片对英雄人物周瑜的缅怀。

B.“羽扇纶巾,谈笑间”写周瑜有儒将风度,刻画出他在战场上从容不迫、英姿飒爽之态。

C.“多情应笑我”是作者的自嘲:我是多情了,竟和周瑜比,体现其消极否定的人生态度。

D.“一尊还酹江月”是说词人将人生的不得意融在酒中祭奠江月,体现出旷达洒脱的豪情。

4.这首词雄浑苍凉,境界宏阔,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

请简要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豪放风格的?(6分)5.这首词情感比较丰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6.情境式名句默写。

(每小题2分)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观奇景,烘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

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蕴含着壮志难酬的忧愤,如“,”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嘲解忧的写照。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对这首诗题材归类,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咏物诗B.边塞诗C.羁旅诗D.怀古诗2.本词与《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同为辛弃疾所作,请对比两词情感及抒情方式的不同。

(6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不分版本

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不分版本

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不分版本“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90分钟总分值:12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 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1.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2.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 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比照,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每点2分,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8分)民夫宋伯仁阃帅①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

挑泥锹②无休日,失业③妻儿有叹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注] ①阃帅:掌握军权的统帅。

②锹:铲子和大锄头。

③失业:荒废了农田耕作。

3.这首诗前三联,尾联抒情。

语言朴实,以的口吻来写,真切感人。

(2分)参考答案:叙事民夫(每空1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对复国无功、扰民无休、无视民间疾苦的戍边将领的批判。

②对劳役繁重、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同情。

③对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

(每点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8分)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芒。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明】刘基①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暑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

②漫说:别说,不要说。

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

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4.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唐代诗歌(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一、初盛唐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岘山怀古陈子昂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①,尚想卧龙图②。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 ①堕泪碣:堕泪碑。

晋羊祜做襄阳太守时,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

羊祜病卒,襄阳百姓在岘山建碑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此碑即被人称为“堕泪碑”。

②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此处专指《隆中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2)请赏析“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两句。

(5分)答: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岘山前贤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前贤逝去而自己不被理解、有志难伸的孤独感。

(2分)诗人来到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他们一个是清名远扬、深受百姓爱戴的太守,一个是足智多谋的丞相,而现在,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自己虽也想和他们一样建功立业,但没有人理解、重用自己。

踌躇在先贤生活过的地方,诗人不禁生出一种孤独感。

(4分)(2)远处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住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2分)这两句借景抒情,通过“野树”“苍烟”“晚气”等意象,表现了忧愁孤独之感。

(3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答:(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高考语文复习 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高考语文复习 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古诗歌专题检测(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贾客词刘驾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评刘驾最能“以诗鸣于时”,诗开篇以同情笔意再现贾客灯下起身赶路,表现出经商艰辛。

B.贾客故事里寇盗可谓凶残,侧面反映出晚唐社会动乱、经济凋敝,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

C.“终不疑”语谓贾客未料夜行会身入死地,一如既往地走捷径,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D.扬州是唐时繁华都会,也是商贾集散地,诗末点明住地扬州有深意,可使悲剧更具普遍意义。

解析:选B B项,“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错误,理解诗歌内容,应为“以及商人及其亲人的悲惨命运”。

(2)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场景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6分)答:参考答案:末尾巧写“少妇当此日”,让少妇上场而话分两头,少妇的红颜对镜和贾客的白骨无归,形成强烈对比,一乐一悲,而倍增悲情,再现了贾客及其妻子的悲惨命运。

捕捉少妇不知悲剧已然发生而对镜打扮的细节,如此鲜活的形象暗示了晚唐社会动乱所带来的民生凋敝。

[白话诗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①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 ①蜃:大蛤蜊。

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透过淡烟疏雨的间隙射到水面的场景,清新可人。

B.江面经雨水一洗,在夕阳的照耀之下愈发新鲜明净,风从水面阵阵袭来,给人凉爽之感。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二)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二)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河湟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①,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②,忽遗弓剑③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 ①借箸:《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 ②衣冠就东市:《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就东市”。

③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

1.本诗尾联“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两句,与杜牧《泊秦淮》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参考答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每空1分)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用典。

(1分)“借箸”“衣冠就东市”分别运用了张良、晁错的典故,写出了元载相公提出收复失地建议而未被采纳的故事,突出了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忽遗弓剑”运用黄帝乘龙升仙的典故,写宪宗之死,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痛心。

(2分)②对比。

(1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而此“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强调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讽刺。

(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8分)旅怀江为①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

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

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

欲寄东归信,裴回②无限情。

[注] ①江为:公元950年前后在世,字以善,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曾避乱外地。

②裴回:徘徊,彷徨。

3.本诗中所写的秋色包括和两个场景。

(2分)参考答案: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每空1分,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亦可)4.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羁旅愁怀的?请加以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融情于景:诗人精心选取了迢迢江汉路、夜半鸿雁鸣等凄清冷落的秋景,抒发游子羁旅情思;②直抒胸臆:诗人用“堪惊”“多年别弟兄”“无限情”直接抒发逢秋的悲凉、惊惧之情和思念亲人的煎熬之苦。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

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普通高中适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六“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般高中合用作业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一 )唐朝诗歌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 (1)~ (2) 题。

(11 分 )秋天还京陕西十里作①薛稷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②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

③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注 ]① “京”指长安。

“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

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

② 咸阳:国都长安。

③ 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

傅岩,相传为商代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

首阳山,据《史记》记录: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合适的两项是(5 分)()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走在外,瞭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视故乡的情形,触发出无量的乡思。

B.中间四句,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说、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对古人的追忆与敬慕,也表露出对此刻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既使乡情显得激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做了铺垫。

D.这首诗的最后,诗人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轮回般地不断行进,一世还可以有多长的时间呢?表达了人生无常、须实时行乐的叹息。

E.“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概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了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倒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巧,在深邃婉曲中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

分析:选 BD B 项,“对此刻朝廷的不满”有误,应为“对此刻政治的隐忧”,因为傅说、伯夷、叔齐代表了政治清明; D 项,“须实时行乐”于诗无据。

(2) 开头两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中的动词富裕表现力,请简要剖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含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上寇准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

征人临迥碛①,归雁别沧州。

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②。

【注释】①碛(qì):指沙漠。

②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定远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扣题写春到人间,边塞雪停;“方”字突出边塞下雪持续时间之长。

B. 颈联写征人临边、归雁北飞,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思念。

C. 诗人通过对春天塞雪、冰河、迥碛等的描写,突出了边地的荒凉、严寒。

D. 全诗结构严谨,描写客观,景象阔远,气势雄浑,语言质朴,情感沉郁。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1)B(2)尾联运用典故,汉代班超出击匈奴,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远侯。

实际上是说自己想要投笔从戎,希望像当年班超一样建功立业。

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国效力的雄心。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思念”这一表述不当,脱离诗歌内容。

故选B。

(2)本题中,尾联“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的意思是:我准备扔掉笔参加军队,期望可以立下大军功。

注:投笔,定远侯,化用了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立下军功被封为定远侯的典故。

表达自己希望像当年班超一样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雄心。

故答案为:⑴B;⑵尾联运用典故,汉代班超出击匈奴,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远侯。

实际上是说自己想要投笔从戎,希望像当年班超一样建功立业。

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国效力的雄心。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及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纳兰性德春云吹散湘帘雨①,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②。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①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

②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

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

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的雅兴。

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中人心头。

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2)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宋代诗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题李愬①画像(节选)惠洪淮阴北面师广武②,其气岂止吞项羽?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③。

君看鞬櫜见丞相④,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①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

②广武:指广武君,赵国谋士。

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

④鞬櫜:盛弓箭的器具,此指背着弓箭拜见丞相。

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之役的最高统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前两句中,“师”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后破项羽。

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获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

C.诗歌前四句,从楚汉相争时的史实着笔,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愬,即将韩信的典故与李愬的功绩相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李愬的形象。

D.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E.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而议论本身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解析:选BC B项,“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错误,原意应该是李愬不杀李祐而生擒叛将吴元济。

C项,应是“类比”的手法,诗歌前四句将韩信向广武君请教终破项羽的典故与李愬不杀李祐而生擒叛将吴元济的功勋相类比,非对比。

(2)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

(6分)答:参考答案:①深谋远略,大将风度。

李愬俘获李祐而不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胜利可期。

②厚待将士,气度非凡。

李愬像他父亲一样厚待将士;“拄颐长剑”,又像当年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

③为人谦恭,赤胆忠贞。

李愬破敌后背着弓箭拜见丞相,表现了他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

(每点2分)[诗歌鉴赏]一、二句,从楚汉相争的史实着笔,写韩信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平定燕、齐,项羽势孤。

三、四句,写李愬俘获李祐但没有杀他,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表现了李愬的深谋远略和大将风度。

“锦袍”两句是说李愬曾像他父亲解下锦袍玉带送给部将一样厚待将士;身上佩着拄颐长剑,又像当年的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

最后两句抓住“见丞相”的细节表现李愬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和政治远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苏秀道中[注]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幾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霖雨突降,不仅“润”了衣襟,诗人的心田仿佛也得到了滋润。

B.颔联正面写景,诗人不愁屋漏床湿,却喜溪流涨水。

C.颈联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转而写想象中雨后庄稼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叶之声的美妙。

D.尾联表现了诗人自己因这场甘霖而生的狂喜之情,即无人比得上自己的喜悦。

E.“喜”字贯穿全诗,每一联都是一喜,全诗通过写“喜雨”体现出诗人对农民的关心。

解析:选BD B项,“颔联正面写景”错误,该联是直接抒情,正面表现一个“喜”字;D项,“无人比得上自己的喜悦”理解有误,“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是说“像‘我’这样没有种田的,尚且这么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那些等待丰收的百姓呢!”。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特点:雨大,及时。

(2分)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触觉和视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床床”“岸岸”,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虚写稻花应秀色,实写雨打梧桐声音之美妙来表现雨的及时;④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写诗人的喜悦来衬托农人的喜悦,以此来表现雨的及时。

(4分)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旋律轻快、情致酣畅的喜雨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诗人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感情,这一“喜”字贯穿全诗。

颈联承“且喜”句,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想象中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的美妙之声,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乐之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泊舟呈灵晖徐玑[注]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注]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

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点题,交代了泊舟的地点与环境,一个“又”字表明漂泊时间很长,暗含羁旅在外的辛酸。

B.“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诗人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这里,“近阙”就是靠近京城,对皇上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C.这是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律诗。

含蓄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感。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D.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

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位与我志趣相投的旅伴。

全诗情感由喜到忧,不断变化。

E.这首诗歌,作者借“风”“林”“楚天”“湘水”等意象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愁苦。

景语情语融为一体,艺术性很强。

解析:选BD B项,没有“对皇上不满之意”。

D项,不是“由喜到忧”,而是“由忧到喜”。

(2)“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意象鲜明,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楚天碧蓝,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

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

可惜身在他乡,漂泊在外。

(3分)②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诗人正是用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愁。

(3分) [诗歌鉴赏]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写给朋友徐照的一首诗。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点明了泊舟的地点是野桐林。

一个“又”字点明诗人像这样漂泊在外已不止一年了。

春风又起,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在漂泊,羁旅之思蕴蓄其中。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楚天碧蓝,一轮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

这里,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

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可惜身在他乡。

王国维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诗人正是以乐景写哀情,含蓄的表达了只身在外的漂泊之感。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这里,由前两联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

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得朝廷重用?所居地偏远,这就更加触发了诗人内心的失意愁苦之情。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个长得清瘦、喜欢吟诗的旅伴,与我志趣相投。

这才让寂寞孤单的旅途有了一点点乐趣。

也许正是船上这位旅伴让作者想起了同样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徐照吧。

这是一首典型的律诗。

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整首诗来看,诗人的感情经历了由忧到喜的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解析:选CD 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

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自己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1分)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2分)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3分)(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酌情给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泊平江百花洲①杨万里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本诗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途中所作。

②王程:指为王事(公事)奔走的旅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交代自己与苏州的因缘。

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

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发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B.诗歌第二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调子沉重,抒写了自己的羁旅之苦。

C.苏州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

D.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E.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却每每不够深沉。

而这首诗,除了轻快清新、洒脱自然的风格,其思想也是很有深度的。

解析:选BE B项,“调子沉重”不妥;E项,这首诗思想深度比较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