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重点考查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9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9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动势、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
2.正弦交流电----(1)函数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2)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电动势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线圈平面与中心面垂直时,磁通量为零,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
(3)若从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为i=Imcosωt。
(4)图像: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e、电流i、和电压u,其变化规律可用函数图像描述。
3.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瞬时值: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与线圈的形状,以及转动轴处于线圈平面内哪个位置无关。
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则应根据交流电的值。
(3)有效值: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
即在同一时间内,跟某一交流电能使同一电阻产生相等热量的直流电的数值,叫做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①求电功、电功率以及确定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物理量时,要用有效值计算,有效值与值之间的关系E=Em/,U=Um/,I=Im/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其他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来计算,切不可乱套公式。
②在正弦交流电中,各种交流电器设备上标示值及交流电表上的测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频率----周期T: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的方向变化两次。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五篇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五篇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 1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第1篇示例: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静力学、动力学等内容。
在高三物理中,力学知识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等基本知识,以及重点难点如斜面、滑动摩擦力等内容。
二、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现象。
在高三物理中,电磁学知识点包括库仑定律、安培定理、电磁感应定律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电荷、电场强度、电势、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重点难点如电容、电感等内容。
三、光学四、热学五、现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等内容。
在高三物理中,现代物理学知识点包括相对论原理、波粒二象性、原子核结构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光速不变原理、质能关系等内容,以及重点难点如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原子核的结构等内容。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上各个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题中。
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也是提高物理成绩的有效方法。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实现人生的梦想!第2篇示例: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力平衡;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力势能。
3. 动量守恒:封闭系统中,物体的动量总和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4.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运动时,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圆周半径有关。
5. 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不断改变,但角速度恒定,且向心加速度也恒定。
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通用15篇)
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通用15篇)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光子说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
满足下列关系: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篇2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6.位移s=V平t=Vot+at=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归纳5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归纳5篇高三物理知识点1动量1.动量和冲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 或Ft=mv′-mv(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4.爆炸与碰撞(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5.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高三物理知识点2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__-_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_1_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高三物理知识点3(1)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极性分子之间按异极相邻的状态取向.(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这样,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极性分子对非极性分子有诱导作用.(3)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间不可能产生上述两种作用力,那又是怎样产生作用力的呢?我们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但由于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会经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经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经常产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电性吸引力.高三物理知识点4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I1/I2=n2/n2;P入=P出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 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_8〕;6.公式 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 电=f线;(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高三物理知识点5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_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归纳精选5篇。
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归纳高三物理是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物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录取结果。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全面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运动学知识点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运动图象的绘制和分析,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及自由落体运动等;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5. 速度与加速度的正、反相关性。
二、力学知识点1.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包括惯性、力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等;2. 弹性和非弹性碰撞的计算,反冲速度和碰撞角度的确定;3. 平衡力的分析和计算,包括摩擦力、重力、张力等;4. 斜面运动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5. 各类简谐振动的特征和计算。
三、热学知识点1. 热平衡、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2. 热量、功和能量守恒的应用;3. 热力学系统的温度、压强和体积的关系;4. 具体热容、相变潜热的计算;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功的计算。
四、电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简单电路的等效电阻和电路图分析;3. 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的应用;4.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计算;5. 导体中的电场分布和电势差的计算。
五、光学知识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及其计算方法;2. 镜面成像和透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3. 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4. 透明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与光的折射率的关系;5. 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
六、原子物理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和元素周期规律;2. 原子结构及其能级和轨道的特点;3. 原子核的组成、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4. 原子核能量的转化和核反应的基本概念;5. 物质的微观性质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总结:以上所列出的知识点是高三物理必考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在备考期间应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8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磁场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l是场强,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
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
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
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向。
交流电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
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I值,次级U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气态方程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
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
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热力学定律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
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
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机械振动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____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科目,是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高三阶段,物理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高三学生更好地备考物理考试,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第一章:力学1.1 运动规律1.1.1 牛顿运动定律1.1.2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1.1.3 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1.1.4 物体在平面内的运动1.2 作用力1.2.1 重力和弹力1.2.2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1.2.3 引力和中心力1.3 力的合成与分解1.3.1 力的合成1.3.2 力的分解1.4 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1.4.1 可变作用点力的平衡1.4.2 夹角与力的合成1.5 动能和功1.5.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1.5.2 功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第二章:热学2.1 温度和热量2.1.1 温度的概念和度量2.1.2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2.1.3 温度计和热量计的原理和使用2.2 物质的热性质2.2.1 热膨胀和热收缩2.2.2 热导和热隔断2.2.3 比热容和相变2.3 热力学第一定律2.3.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和含义2.3.2 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等容过程的特点和计算2.4 理想气体的性质2.4.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4.2 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和转化2.4.3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第三章:电学3.1 电荷和电场3.1.1 电荷的性质和基本单位3.1.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3.1.3 电场的计算和叠加3.2 电流和电路3.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3.2.2 电阻和电导3.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和特点3.3 电压和电功3.3.1 电压的定义和计算3.3.2 电源和电动势3.3.3 电功的定义和计算3.4 电磁感应3.4.1 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3.4.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4.3 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应用第四章:光学4.1 光的传播和折射4.1.1 光的传播介质和传播规律4.1.2 折射定律和光密介质的反射、折射现象4.2 光的色散和干涉4.2.1 光的色散现象和解释4.2.2 干涉现象和双缝干涉4.3 光的衍射和偏振4.3.1 光的衍射现象和解释4.3.2 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光的特点4.4 光的透射与吸收4.4.1 光的透射现象和解释4.4.2 吸收现象和对光的吸收特性通过对高三物理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物理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高三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1.高三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篇一电路图画法:1、电势法(结点法)(1)把电路中的电势相等的结点标上同样的字母。
(2)把电路中的结点从电源正极出发按电势由高到低排列。
(3)把原电路中的电阻接到相应的结点之间。
(4)把原电路中的电表接入到相应位置。
2、分支法(切断法)(1)顺着电流方向逐级分析,如果没有接入电源或电流方向不明可假设电流方向。
(2)每一支路的导体是串联关系。
(3)用切断电路的方法帮助判断,当切断某部分电路,其它电路同时也被断路的与它是串联关系;其它电路是通路的是并联关系。
2.高三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篇二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 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3.高三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篇三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
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是等于路程的。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篇1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三大定律。
要掌握牛顿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以及数学表达。
2. 动量与冲量:动量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
要理解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功与功率: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要掌握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功率的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 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等。
要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电磁学1. 静电场:要掌握静电场的性质,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的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稳恒电流:要理解电流的形成条件,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规律,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磁场与电磁感应:要掌握磁场的性质,理解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基本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基本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 交流电与电磁振荡:要理解交流电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表达式、有效值、功率等基本概念。
同时,要理解电磁振荡的概念和产生过程,掌握阻尼振荡和无阻尼振荡的区别和特点。
三、光学与近代物理1. 几何光学:要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衍射等。
同时,要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和特点。
2. 物理光学:要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掌握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物理现象及其原理。
同时,要了解激光的产生和应用,以及光的偏振现象。
3. 近代物理:要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论,如时间、长度和质量等物理概念的变化规律。
同时,要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论,如光的量子性、原子和分子的量子结构等。
四、实验与探究高三物理学习过程中涉及多个实验和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2、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
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3、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____个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等。
4、留迹法有些物理过程是瞬息即逝的,我们需要将其记录下来研究,如同摄像机一样拍摄下来分析。
如用沙摆描绘单摆的振动曲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位置;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的波形等。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二)____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____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____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____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____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____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高三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三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高三物理知识点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3)Em=nBSω(交流发电机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_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_m H=1_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_8〕/日光灯〔见第二册P_0〕.高三物理知识点2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形成条件波源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介质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传播方式与特点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1].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上运动.机械波传播的本质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这是维持机械波(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高三物理知识点3一.功的定义是力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是与每一个力相对应的,每一个施加于物体上的力都有对物体做功的可能,功代表一种力的作用效果,最终物体所承受的功应是各力做功的和.由于功等于力和位移两个矢量相乘,根据向量四则运算规则,功是标量,各力所做的功实际上都排在与位移的平行线上,有正有负,按数轴叠加得出总功,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二.功的单向性.不同于力的成对出现,功是不对称的.三.力与位移的夹角物体实际受力方向经常与位移方向构成一个夹角θ,无论是力线向位移线转还是位移线向力线转都是旋转θ角,之间的关系都是cosθ,当θ=0,cosθ=+1,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θ=π,cosθ=-1,力对物体做负功.当θ=π/2时,cosθ=0,力对物体不做功.但合外力必然与位移方向相同.四.两种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概念五.能量研究的体系的概念.能量是在体系内进行研究的,只有在一个特定完整的体系中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既然是体系,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物体.六.能量研究的适用范围优势是可以解决一些变力情况,缺点是不能解决有关加速度的研究.七.搞清功和能的关系.确定什么时候用机械能守恒,什么时候用动能定理. 1功和能的关系能量的转换通过做功来实现,换句话说,做功产生能量(做正功),或做功损失能量(做负功),功有三种含义:一是等于物体单一能量的改变,如动能增加或减少.二是可以看作不同能量转换的传递中介物,如增加或减少的动能通过做功可以转化为势能,从而实现机械能守恒.三是可以表示出机械能以外的能量,从而可以传递给电能.热能.光能等.2动能定理应该这样描述: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A必须是合外力做功,即所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也只有用合外力,动能定理才能成立.单个力可以对物体做功,但无法计算其贡献的动能.由于合外力与位移方向永远相同,所以没有cosθ.B因为功是以研究对象为范围,与前面相同,即只针对一个物体,当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叠加时,需要像前面一样根据需要进行整体和隔离,必须分开讨论.3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应该这样描述,体系内各物体运动前总机械能等于运动后总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这里同样有两个关键问题,A能量的研究范围是体系,既然称为体系,应包括所有参与的物体(包括地球),以及整个的变化过程.既然所有物体都参与研究,因为能量是标量,多个物体的能量就可以进行累加,形成系统内总动能和总势能,进而形成总机械能.B这里不采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公式描述是因为它只适用于一个物体,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优势,由于动能定理解决多个物体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这个问题显得比较重要.第八部分功率这部分详见另一篇专题>.第九部分物理的七窍,即能.力.数.率.度.量.衡深刻理解这七窍,能够把物理知识贯通.高三物理知识点4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速度的情形.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8.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这里要注意两点:(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9.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_.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高三物理知识点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S1=S3—S2=S4—S3=……=△S=aT?(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_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_最新高三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精选。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第1篇示例: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三物理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中之重。
物理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掌握扎实,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以下是高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大全,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高考中力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包括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簧力、重力等内容。
3. 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形、热现象等的基本原因,能量转化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高考中会考察能量守恒、能量转化效率等知识点。
4. 电学电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荷、电流、电场等现象。
高考中电学知识点涵盖电路、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内容。
6.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的物理学科,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循环等知识。
高考中常常考察热学知识点。
7.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微观世界的原子结构及其现象。
高考中会考察原子结构、半导体、核物理等知识点。
8. 特殊相对论特殊相对论是近代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
高考中会考察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效应等内容。
第2篇示例: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电磁学1. 静电场:电荷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会斥力,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会吸引。
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在方向上有关,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距离的乘积。
2. 电流: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为安培。
3. 电阻与电路: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串联电路中电阻相加,并联电路中电阻倒数之和等于总电阻的倒数。
4. 戴维南定理:电阻器的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值。
5. 磁场:磁场中物体受到的洛伦兹力与电荷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关。
6. 荷质比实验:通过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受力情况来测定电子荷质比。
7. 安培环路定理:环绕电流的环路上的磁场线圈数等于穿过环路的电流总和。
8. 楞次定律:感生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完整版)最新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超详细点总结梳理最新五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五篇说到高三物理,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
(注意其测量方法)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最新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
最新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
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
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高三物理知识点2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2.重力势能:EP=mgh{E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高三物理知识点3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1光子说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
满足下列关系: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最新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21.磁场(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
永磁体和电流都能在空间产生磁场。
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
(2)磁场的基本特点: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3)磁现象的电本质:一切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4)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
(5)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1)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
(2)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从磁铁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由S极到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1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高三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归纳分享
高三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归纳分享高三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1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三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高三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S1=S3—S2=S4—S3=……=△S=aT?(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重点考查知识点归纳五篇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 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68、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
高三物理知识点2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三物理知识点3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高三物理知识点4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_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_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2、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3、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4、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高三物理知识点5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