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体现的“隐士”精神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对待人生的态度。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对待人生的态度一、仰观俯察的内涵1. 仰观俯察的概念仰:从高处往下看,远观全局俯:从低处往上看,近观细节2. 仰观俯察的哲学意蕴仰观:超然、高远、超脱俯察:细致、深入、贴近3. 仰观俯察的思维方式综合、全面、周到二、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仰观俯察1. 仰观俯察的人生态度从仰观和俯察中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2. 仰观俯察的文学表现通过对高处和低处的描绘,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3. 仰观俯察的情感体验从多个角度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增强对生活的包容和理解三、仰观俯察对待人生的意义1. 仰观的价值保持超然,不被琐事困扰2. 俯察的意义看清细节,洞察问题的本质3. 仰观俯察的融合秉持仰观俯察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驾驭人生的起起落落结语通过对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仰观俯察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这种态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在看待人生时,我们既要有宽广的眼界,又要有细致的洞察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的方方面面。
仰观俯察,或许就是对人生最好的解读方式。
个人观点在我的看来,仰观俯察是一种高级的人生态度,它需要我们既能看到全局,又能理解细节。
正是这种态度,让我们在生活中不至于被琐碎的事情困扰,又能充分理解每一个细枝末节所承载的意义。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仰观俯察,拥有超然、全面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通过对《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对待人生的态度的文章撰写,我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主题,并且对这种态度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仰观俯察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全面、深刻的思维方式,能够让人更好地把握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态度要求我们既能够保持超然,不被琐事困扰,又能够看清细节,洞察问题的本质。
通过对高处和低处的描绘,我们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深度,提高对生活的包容和理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引导语:《》中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及原文翻译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是南朝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7.晓雾将歇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赏析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赏析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赏析
陶弘景一度出仕南齐,但不交外物,心如明镜,特爱松风,闻响欣然,顾惜光景,老而弥笃。
《南史》本传称他“遇物便了,言无烦舛”。
此文只有68字,语言淡泊,境界宁静,与作者个性有共通处。
谢中书即谢,其任中书郎时,弘景已70有余。
文一开头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下面即举他所隐居的山川之美,意思是,此处也堪称一绝,山水竹石之处,还有早晨的猿鸟,傍晚的游鱼,程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文末的谢康乐为刘宋谢灵运,他也爱好山水,写了不少山水诗,后来被杀,末句可能有悼念之意。
文中写的确是江南风物,然而这样的山林泉壑,又是江南所常见的。
为什么他能把自然界中常人还不曾体验到的美感,以数十字摄取到笔底呢?这里也有作者自己的“境界”。
审美的趣味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应该变化,但长期的由历史凝聚、熏陶的`审美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脚所踏的还是几千年来祖先践踏过的泥土。
当然,这里还有两个条件:一是这些审美习惯必须是健康的干净的,不能离开“善”的要求,二是读者自身也必须有素养。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7.晓雾将歇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赏析《答谢中书书》
赏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bì),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lè)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qí)者。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篇散文以简洁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以及隐逸山水、寄情山水的情感。
首先,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壮丽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作者用寥寥数语,刻画出山川之壮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描述了山石之色彩斑斓,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则表现了山林之四季常青,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更让人沉浸在自然风光的优美之中。
其次,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写了早晨猿鸟齐鸣的景象,给人以和谐、生动之感。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则描绘了夕阳西下、鱼儿欢跃的场景,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现了他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作者通过隐逸山水、寄情山水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实是欲界之仙都”,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净土的赞美和留恋。
他向往那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山水共舞的生活,这种情感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答谢中书书》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练、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以及其对自然景观的深入描绘和情感表达。
这篇散文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艺术品。
它让人们领略到了自然风光的优美,也让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真谛。
除此之外,《答谢中书书》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爱护和追求自由、自然的向往。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艺术特点赏析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艺术特点赏析
主要分析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艺术特点,并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陶弘景(711-782),字清芬,号晨昏,宋代著名诗人,“乐府翰林”成员,与苏辙、劉長卿、徐祖谦并称为“七子”。
《答谢中书书》是他的代表作。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充满了浓郁的宋代艺术气息,大胆创新,把诗歌的性格深刻地表现出来,被誉为宋代诗歌之最。
首先,《答谢中书书》中的押韵,形式千变万化,改变了成年以来四言古诗的传统,创造出陶弘景独有的押韵风格。
其次,诗歌艺术的结构非常精巧,有着七言多句式、九言十六句式、十一言十九句式、十三言四十一句式等多种形式,陶弘景在这些古典诗歌形式中表现出新的句式,使古典诗歌的特点更加鲜明。
再次,陶弘景极其善于运用抒情,诗词中表达出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宫廷到田园,从官场到商贾,从人物到山水景观,都能找到他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这些内容都贯穿着浓浓的抒情,反映了弘景以及宋代当时的生活状况。
此外,诗歌中弘景所运用的装饰手法也是非常精妙,例如他采用“象征”、“想象”、“比喻”、“传神”等手法,让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
总之,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在宋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充满了浓浓的抒情艺术气息,作为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我们有必要去深入领略它的美,了解它的价值。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别解
从“古来共谈”到“独与其奇”——《答谢中书书》别解历来都认为,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山川之美”,语言清丽而简洁。
但我以为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既写出了“古来共谈”的“山川之美”,又写出了“独与其奇”的特别感受,使短短一篇写景小品文具有了特别的内涵。
先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古今共谈”的“山川之美”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区区四十字,写尽山川的盎然生意。
有俯仰生姿的视角:仰望山峰高耸入云,俯视河流清澈见底,平视石壁五彩辉映,林青竹翠。
俯仰之间,自然景物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立体呈现出了空间感。
有冷暖色调的映衬:高峰和清流,极高与极深,都透着寒意;石壁的五色,其中既有石壁的本色,又使人联想到石壁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青黄黑白赤,人间五种正色,顿生暖融融之感。
竹林的青翠,本是冷色调,又因是四季常青,就透着一股生机的热情。
晓雾的清寒即将散去,升起猿鸟的热闹;夕阳的温暖将要落下,激起潜游的寒鱼。
冷与暖,交错呈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就增强了景物的层次性与丰富性。
有动静得宜的配合:高峰、清流、石壁本是静景,着一“入”一“见”一“交辉”,便赋予了景物以主观能动性。
(笔者认为此处的“见”读音为“xiàn”,取“主动呈现”之意。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大自然的晨昏交替之时,最是苍茫静穆;“猿鸟乱鸣”“沉鳞竞跃”,这些隐藏在山林河流深处的小动物自由地舒展着性灵。
山川之静谧给了最微小的动物以活动的安全感,而小动物的热闹活动更显山川之静谧。
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宏大的广角刚刚展开,却偏偏紧跟着两幅生动细节的聚焦。
视角的收放,静中藏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有参差未至的和谐: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取的时间节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不可忽视这一“将”一“欲”。
如果换成“晓雾已歇”“夕日未颓”,画面是否会更加清爽呢?不会。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3.山川之美之:的。
4.共:都5.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6.四时:四季。
7.将:将要。
8.歇:消散。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11.乱:此起彼伏。
12.实:确实,的确。
13.是:这(是)。
14.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5.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6.自:从。
17.未:没有。
18.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9.奇:指奇山异水。
20.山川:山河21.美:美景22.俱:都23.青林:青葱的林木24.翠竹:翠绿的竹林25.竞跃:竞相跳跃26.者:……的人了。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赏析作者陶弘景简介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他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
是继葛洪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个有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家。
陶弘景年轻的时候,家境也并不宽裕,但是他很爱学习,“读书万余卷”,具有“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钻研精神。
据《南史》本传中记载,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常“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练就一手好书法,草书、隶书写得很好,行书更是妙绝一时。
他在青年时期,曾经被宰相萧道成(后来称帝,就是齐高帝)招聘,为诸王侍读,在宫中任职。
因为陶弘景小的时候,曾经看过葛洪著的《神仙传》,受影响很大,从此有了学仙养生的想法。
所以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齐开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辞去官职,隐居句容(在今江苏省)茅山,继续钻研学问,修道炼丹,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
梁武帝萧衍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移居积金东涧。
陶弘景知识渊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方面,都有一定贡献。
如他曾经制造过能够演示天象的天文仪器“浑天象”。
而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医学上。
他总结了自《神农本草经》问世后几百年间药物知识的发展,编了《本草经集注》七卷,在本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书,成书年代大约在前后汉之间。
我国古代把讲述药物知识的学部称为“本草学”。
《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朝以前直到远古时期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
而《神农本草经》也因为辗转传抄,药味时有增减,产生不了少错误。
这在当时雕版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书籍全靠手抄的情况下,是很难避免的。
他决心彻底整理补充这部著作.陶弘景对《神农本草经》中原有的药物仔细地做了整理和校订,并且结合自己的临床,把搜集到的新的用途以及不同的记载,进行了一一鉴别和补充。
同时他又汇集汉、魏以来医家新发现的、没载入《神农本草经》的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写成《名医别录》一书,也作为《本草经集注》的一部分。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作品赏析及表达情感分析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作品赏析及表达情感分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品赏析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拓展:陶弘景名人故事朝代古代简介陶弘景,字通明,是南朝人,他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是丹阳祙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他小的时候,就很聪颖好学。
十岁时,他最喜欢读葛洪的《神仙传》,每日研读此书不分昼夜,废寝忘食。
从此便立下了修身养生的志向。
长大后,陶弘景生得眉清目秀,身材高大,一副仙风道骨。
他长期食素,不沾荤腥,不近女色,也不娶妻生子。
他的学识十分渊博,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不到20岁,就做了帝王的伴读。
后来做了官,虽然身在仕途,却仍然很少与外人结交,只是在批阅公文以及研究学问上下功夫。
而朝中的大小事务,大多须要由他定夺。
陶弘景退隐之后,便以炼丹修道为主,皇帝对他虽然不舍,但仍答应了他,送给他大量的布帛及应用之物。
他离开京城时,众官员都在路上为他送行,这也是南朝开朝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场面之大足以证明他在朝中地位之高。
他来到了句容山,就在那里潜心修炼,继续研究学问。
但是由于皇帝与他十分亲密,又极其信任,所以朝中的事务,仍常以书信的形式请他参与决策。
由此,陶弘景又有了“山中宰相”之名。
陶弘景十分喜爱医药学,他读了很多书,也不拘于书中的言论,亲自走到自然中去寻找药物,并以实际的观察来印证书中的内容。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作品赏析及表达情感分析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作品赏析及表达情感分析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作品赏析及表达情感分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品赏析《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动静结合,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百科名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目录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作品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情感编辑本段作者介绍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
南朝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著《寻山志》。
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
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
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
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
工草隶行书尤妙。
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
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另著有《陶隐居集》、《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弘景自幼聪明,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
不足二十,作诸王侍读。
虽在公门,不善交际,专心读书。
三十六岁辞官隐居。
弘景为人,《梁书·处士传》称:“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
答《答谢中书书》之质疑
答《答谢中书书》之质疑安徽省来安县雷官初中赵学海李跃平在教授陶弘景的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人教版八年级上)的时候,我们不仅学习了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其中的人物关系更加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康乐公和谢中书是何许人也?谢灵运与谢徵是一谢吗?陶弘景莫非有通过此文来自荐之嫌?上述问题源自于教材中文底的注释过于简略和模糊而产生。
尤其是第三个问题,若不解释清楚,很有可能造成文章艺术价值的损害,因此,更有阐释清楚的必要。
首先来看谢灵运。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 ,康乐公,南朝宋著名诗人、著名画家、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移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上虞)。
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车骑将军。
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人又称谢客。
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
晋末年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
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位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
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
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
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
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答谢中书书》(2024)
通过学习和欣赏《答谢中书书》,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生活 和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跨文化交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答谢中书书》在国际文 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 解和友谊。
26
谢谢
2024/1/30
THANKS
27
慢生活理念
通过欣赏《答谢中书书》中的美景,引导人们反思快节奏生活的弊 端,提倡慢生活理念,注重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
审美教育
培养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提 升生活品质。
24
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启示
01
生态意识
《答谢中书书》中的自然美景提 醒人们要珍惜自然环境,树立生 态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2024/1/30
12
儒家道德观念传达
仁爱之心
文中体现了作者对天下苍生的关爱之 情,表现出儒家仁爱思想的核心精神 。
礼制观念
文中对礼仪制度的提及和尊重,体现 了作者对儒家礼制观念的认同和传承 。
中庸之道
作者在表达隐逸思想的同时,也传达 了儒家中庸之道的观念,即在追求个 人自由和精神境界的同时,不忘社会 责任和道德规范。
他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 、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陶弘景一生著述颇丰,涉及道学、医学、文学等 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30
4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
2024/1/30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 时期的一封书信,写于梁武帝
萧衍统治时期。
当时,陶弘景已经辞官归隐 ,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这 封信是他为了回应谢中书( 即谢举)的邀请而写的。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读后感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读后感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读后感导语:山川景色的奇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而陶弘景的《》更是把山川景色的奇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读后感篇一:《答谢中书书》一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
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
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
“夕日欲颓”,势在必然。
“沉鳞竞跃”,变化突然。
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读后感篇二: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
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赏析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赏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赏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给陶弘景的感谢信。
陶弘景是我多年来的好友,他一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总是能够及时伸出援手,给予我鼓励和指导。
因此,我写这篇感谢信,表达我对他的衷心感激之情。
亲爱的陶弘景:您好!我希望通过这封信向您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多年来,您一直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您的帮助和支持使我能够克服许多困难,迈向成功。
我要感谢您在我学习和工作上给予的帮助。
记得当初我刚进入职场时,经验不足,对许多事情都感到迷茫。
但是您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我,耐心解答我的问题。
您的指导使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无论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职业规划上的困惑,您总是给予我宝贵的建议,使我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
我要感谢您在我个人生活中给予的支持。
无论是家庭困难还是个人情感上的波折,您总是在我身边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每当我感到失落和沮丧的时候,您总是能够及时找到我,倾听我的心声,并给予我积极的建议。
您的陪伴和关心使我感到温暖和安慰,我深知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能够拥有您这样的朋友。
我还要感谢您在我事业发展上给予的推荐和支持。
记得当初我申请晋升时,您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我背书。
您的信任和支持使我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最终成功晋升。
我深知这一切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支持,我会倍加珍惜这份机会,不辜负您的期望。
我要再次对您表达我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陶弘景,您是我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您的友谊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在我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您都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使我能够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会一直珍惜我们的友谊,并且尽我所能地回报您的恩情。
再次感谢您,陶弘景!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长存,并且我们能够一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衷心感谢您的朋友,。
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
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
简单地说,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相关内容。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优美的意境。
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本文作者从如下几方面濡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段落大意:第一篇文章《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最后,文章又以感叹收束,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答谢中书书》问题分析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陶弘景在 《 答谢中书书》中体现的 “ 隐士”精神
杨莉 吕璀璨
( 浙江师 范大学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浙江 金华 3 2 1 0 0 4 )
摘要 : 本文通过对 《 答谢 中书书》的文本解读 , 来剖析 陶弘景的 “ 傀士”精神 。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 中,将参考学术界对 《 答谢 中书书》的考证 ,对陶弘景的 “ 隐
文史艺术 2 0 1 4年 6月 ( 下)
从韩剧走红反思 中华传 统文化之缺 失
顾季尧
( 中央 民族大学 , 北京 1 0 0 0 8 1 ) 段时间以来 , 很多韩剧 的播 出都得到 了国内各阶层 的欢迎和认可 , 尤其女性观众 群体和年轻观众群体 , 更成为韩剧不折不扣 的拥趸 。 最近一部 《 来 自星星的你 》再一次 引爆韩剧热 , 甚至在 刚刚结束的全 国两会期 间,该剧也成 为一个热门话题。 韩剧在 中国的走红 , 从表 面上看 ,要归 功于演员、剧情、制作等外在艺术形式的完 美表现。 首先 , 韩剧 的标配一直都是养眼的男女 主角 ,他们或是 “ 高富帅”或是 “ 白富美” , 都长着一张 3 6 0 度完美无死角的脸 , 这些俊 男美女迎合 了观众 的审美趣味和渴望。 其次 , 韩剧非常注重剧本 的创作 ,惯于 用剧情的曲曲折折 , 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来 抓住观众的心。 最后 , 就是精益 求精 的制作态度 , 从 音 乐、服装 、画面、特效 、造型 、布景无一不 精致 精细,韩剧的细节 之美 ,已经成了韩剧 牢牢抓住观众 的核心竞争力。 韩剧之所 以在 中国广受推崇 , 我认为更 深层 次的原 因要归结于韩剧的内核和灵魂 , 即它的文化性 。
咨之 。可见 ,陶弘景并没有完全放下凡心 , 投入到奇 山异水的风景之 中。那么 , 这样半 隐半俗 的生活中 , 陶弘景究竟是想真正 隐于 这天地之间 ,还是只是为 了搏的一个噱头 , 依 此引起 世人对其 的重 视呢 ?本文将 通过 对《 答谢中书书 》 这篇山水小品文对其 “ 隐 居”思想进行窥探与猜想 。 《 答谢 中书书 》 原文如下 :“ 山川 之荚 , 古来共谈 。 高 峰入云 , 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 , 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 歇 , 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 , 沈鳞竞跃 ,实是欲界
士”精神的合理性与真 实性进行论证。 关键词 :陶弘景 ;答谢 中书书 ;隐士
陶弘景的《 答谢中书书 》 虽然极其短小 , 但是 自诞生至今 ,被许多名 家引用赞 叹。由 此可见 ,打动人们 的不仅是其绝妙 的文笔 、 生动 的描摹 , 还有其个人的思想魅力 。他在 给好友谢 中书的回信 中, 描绘 了一 幅奇 山异 水 ,表达 了 自己对这 自然 风景 的偏 爱与欣 赏, 实实在在地体现了 自己对大 自 然 的向往 与眷恋 。然而 , 后人又因其 在政治上 的经历 将其称 为 “ 山中宰相” ,凡 国家大事必 向其
一
韩剧 中贯 穿着儒 家思想 所宣 导的人 性 和文化精髓 , 通 过艺术 的包装来打动观众, 这是它成功的根本原 因。 韩剧 通过 养眼 的男女 主角 ,曲折 的情 节 、动听的音乐 、美轮美奂的服装 、优美的 画面等外在艺术 形式 , 传递 出积极向上的价 值观 ,蕴含着善 良、坚韧、自强不息 、尊老 爱幼等宝贵的精 神品质 , 洋溢着儒家仁义礼 智信 ,以及中庸 思想对整个大东亚的影 响, 东方的宽容与谅解 ,唯美的人性底蕴 ,东方 的传统价值观念 , 荣辱之间的精神诉求 ,以 及平凡中对生活价值观 的守护与追求 , 这些 都在深深的触动着 人的内心 , 带给观众美的 享受 、美的榜样、美的启迪 。 而韩剧所表达的家庭伦理道德 。出现的 大 中华文 化传统让 我们想 起了 自己骄傲 的 “ 古文 明” ,唤起 了我们丧失 的文化记忆 。 现在 中国社会 , 形成了一边是高度发达的现 代社会 ,物质生活优越 , 一边却是欺诈 、野 蛮 、虚伪、残暴和寡廉鲜耻的独特风景 。儒 家文化在 中国丢失了 , 但在韩 国和 日本等东 南 亚国家 却被发扬 光大 。中 国如 此衷情 韩 剧 ,其实是在潜意识里有文化寻根的意味。
韩流现照出了我们意识 中的潜流 , 原来我们对 于具有传统文化内涵 的产品是那样 渴望 , 对远去的民族文化是那 样怀恋和推崇。 而且给我们提供 了一面反思 的 “ 镜子” , 原来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 原来传统 的儒教文 化竟 能与市 场经济 条件下 的现代文 明和谐 并存 ! 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 让传统价值和道 德习俗成为我们 的心灵鸡汤 , 成为商业社会 中竞争行为的指示灯 已刻不容缓 。 以儒 、 释、 通思想为根 的中国传统文化 , 是中华民族 千万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 不竭动力。 作为 国家的栋梁、 未来 的建设者 , 大学生理应作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 更好地 掌握传统文化 , 在学习中 , 在生活中 , 严格 自身的道德修 为,先从 自身做起 , 再不断地 影响他人 , 努力成为中华 民族美好精神家园 的建设者。
奇美之境 , 便在于高耸人云的山峰配合着清 澈见底 的溪流 ,溪流两岸伫立的石壁 , 带着 自然赋予 的鲜艳色彩 , 五彩斑斓 , 熠熠生辉 , 让人 目 不暇接 。而与石壁相对的 , 则是那一 片茂林修竹 ,披着空灵 的翠绿 ,与极尽 繁华 的石壁色 彩交相呼应 , 一浓一淡 , 一 奢一 间 , 让人在视觉上享受 了一场饕荔盛 宴。而在 听 觉上 , 大 自然的呼吸显得格外的清新 和充满 生命力 。 有鸟儿和猿猴 的啼叫。有鱼儿在水 中跳起 又跃下 的入水声 , 还有风吹过竹林 间 沙沙作 响的叶子摩擦声 , 让大 自然在静态 的 永 恒中捕捉到动态的幻化美。除了身体上 的
韩剧通过养眼的男女主角曲折的情节动听的音乐美轮美奂的服装优美的画面等外在艺术形式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蕴含着善良坚韧自强不息尊老爱幼等宝贵的精神品质洋溢着儒家仁义礼智信以及中庸思想对整个大东亚的影响东方的宽容与谅解唯美的人性底蕴东方的传统价值观念荣辱之间的精神诉求以及平凡中对生活价值观的守护与追求这些都在深深的触动着人的内心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美的榜样美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