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春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4 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式、分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概念,熟练运用解法求解分式方程,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对分式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分式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思路不够清晰,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将分式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教材、课件、练习题等。
2.准备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演示解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分式方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分式方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方便学生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4 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4 第3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4 第3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具体问题,让学生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方程的基本知识,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熟练解分式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熟练解分式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以及解分式方程时的运算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入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分式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关键信息,从而转化为分式方程。
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题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准备分式方程的解题方法相关资料,以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100公里,甲地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前往乙地,同时,乙地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前往甲地,问两辆汽车几小时后相遇?”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4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2)经历探究增根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出现增根,方程无解的原因,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探索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请写出214x -与42-x x 的最简公分母. 2.解一元一次方程 21134x x +-=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它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分式方程呢?师生行为:学生回顾最简公分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已学分式方程相关知识;教师点拨去分母,为下一步解分式方程做准备;提醒学生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每一步易犯的错误,尤其是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以最简公分母,不能漏乘,同时还应强调检验方程的根,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并为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打下基础.设计目的:回顾最简公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做好新知学习的铺垫.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紧接在分式的运算之后,多数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会对方程进行通分,所以着重复习去分母的步骤以及提醒漏乘现象,为学生过渡到分式方程去分母打下基础.(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自主探索例1.类比上述方法,大胆尝试解分式方程:xx 321=- 师生行为:学生自主探索或互相讨论完成,老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有些学生可能会采用交叉法,也有些学生可能采用去分母,甚至有些学生可能受刚学习的分式加减法的影响进行通分,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的解法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让同学讨论,得出较好的解法,引导学生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教师在活动中关注:(1) 学生能否观察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2) 学生是否有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3) 学生是否在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生是否从多角度来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4) 引导学生检验刚才求得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设计目的:主要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探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释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教师对例题讲解,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练习:解分式方程(1)xx 413=- (2)1-2321x x =+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求解,老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有困难度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不同的解法或学生解题中一些错误的做法在多媒体上展示.设计目的:通过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解简单的分式方程.活动二:深入探究例2.解分式方程:22121--=--xx x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求解,解得2=x .教师提出问题:(1)你认为2x =是原方程的根?(2)例1和例2两个方程中,为什么例1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3=x 是它的解,而例2去分母所得整式方程的解2x =却不是它的解呢?(3)探究: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是什么?(分式方程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分母中,分母为0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无解,我们称它为原方程的增根)(4)探究:如何检验分式方程的解?①直接代入原方程(计算量大,很少用) ②间接代入最简公分母(常用检验方法)设计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实践,找出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及验根的必要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突出本节课重点.在解这个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忽视两个分母互为相反数,所以在去分母时会化简为繁.要提醒学生先将一个分母化为另一个分母的相反数.以此让学生领会这一类题目的解法.同时强调不要漏乘.活动三:规范解法例3.解方程 )1(516++=+x x x x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解题,其中一名学生上黑板完成,教师巡视,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等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讲评,规范解题过程.设计目的:经历前两个活动后,再次让学生解分式方程,规范解题步骤,同时为下一个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的活动积累经验.活动四:探究归纳解分式方程基本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师生行为:师生共同分析交流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设计目的:通过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分式方程的解法,二是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如何正确地去分母、化简方程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2.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特别是如何正确地去分母、化简方程。
2.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应用分式方程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式方程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讲解过程中,重点强调如何去分母、化简方程。
同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解题,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分式方程问题。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核心素养】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5.4第3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
1.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今天课堂上所学的分式方程解法及其应用。
(2)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分式方程知识进行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3)阅读一篇关于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你的收获和体会。
2. 作业反馈:
(1)我将及时批改同学们的作业,并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反馈。对于正确完成作业的同学,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同学,我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际问题引入:我用了生活实例来引入新课,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这一点我觉得做得不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好地让他们理解分式方程的应用。
3. 小组项目学习:让学生们分组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也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分享各自搜集到的分式方程相关资料,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5.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数学讲座或活动,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分式方程的应用案例》、《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授法、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5.4 分式方程(三)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4.分式方程(3)总体说明本节是本章的第4小节,共三课时,这是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检验”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设置丰富的实例,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学情分析应用题的解答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这些问题,要么背景鲜活,学生缺少对问题的最基本的感性认识,解答时比较茫然;要么文字繁多,学生阅读理解起来很费劲,容易造成视觉上的疲劳;要么数量关系复杂,隐蔽性较强,学生不知从哪里下手.初中生解决应用题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生活经验匮乏;第二,阅读和理解文字的能力欠缺;第三,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欠缺.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前两节课,学生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解分式方程,为本节课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节第一课时学生经历了用分式方程来刻画现实世界问题的过程,也经历了探索解分式方程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以前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为本节分式方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地解方程之后,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将生活中某些问题模型化,本节课安排了《分式方程》的第三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况中的实际问题;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3.会检验解的合理性.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检验”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教学难点多角度分析问题,确立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分式方程.教学策略着力引导---主动参与---有效建构.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活动内容: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哪些?2.解方程 214111x x x +-=--.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活动目的:回顾上节课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引出新问题.注意事项:注意学生解分式方程书写的规范性,引导学生回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活动内容: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能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所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按“审---写(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 小试牛刀活动内容:例 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 每立方米水费上涨13.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 15 元,而今7月份的水费则是30 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3m ,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按“审---写(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强调验根的必要性.第四环节 感悟升华活动内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事项:让学生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强调两次验根的重要性.第五环节 巩固练习活动内容:1.甲、乙两班学生参加植树造林,已知甲班每天比乙班多植5棵树,甲班植80棵树所用的天数与乙班植70棵树所用的天数想等,若设甲班每天植树x 棵,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8070A 5.x x =-8070B 5.x x =+8070C 5.x x =+8070D 5.x x =-2.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高出一半,他们所买的科普书比所买的文学书少1 本.这种科普书和这种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活动目的:使学生体会丰富的实例,巩固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审---写(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强调验根的必要性.第六环节 自我小结活动内容:1.内容小结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方法归纳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利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同时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反思概括能力.课后作业:必做题:习题5.9 第 1、2题;选做题:习题5.9 第3题.拓展思考题:已知,关于x 的方程432212-=++-x x k x 无解,求k 的值. 板书设计:5.4 分式方程(3)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例题解析引例分析 学生演练 四、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循序渐进,合理设计教学问题系列,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互评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分式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5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分式方程的重要性,进而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但是,学生对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解分式方程,理解解分式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2.难点: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分式方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实际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
3.黑板:用于板书 key points 和解题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顾分式的概念和性质,为学生学习分式方程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用分式方程来表示。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解题过程中的困难。
北师大版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学案:5.4 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5.4 分式方程第3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学习目标: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3、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学习难点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过程: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__________元,根据题意得方程,解法二: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_______元.第一年租出的房间为__________间,第二年租出的房间为__________间,根据题意得方程,___________本.根据题意得方程,图3-4活动与探究:1、如图,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师家路程为 3 km,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 km,由于小明父母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时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分钟,问王老师的步行速度及骑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全长600千米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
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千米/时,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
求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3、轮船顺水航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水航行3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若水流的速度为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积累与总结:1、列方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是数学实用性最直接的体现,而解决这一问题是如何将实际问题建立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关键则在于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找到它就为列方程指明了方向.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设出 __________;(3)列出_________;(4)解分式方程;(5)检验,既要验证是否是原方程的的根,又要验证是否符合题意;(6)写出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式方程的应用》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本章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分式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他们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但可能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知识点、案例和练习题的PPT。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式方程的应用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图片,如购物、行程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包括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PPT上给出的分式方程应用题。
北师大版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配套教案设计5.4 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第3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1.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通过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难点)一、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讨论总结出:第一步,审清题意;第二步,根据题意设未知数;第三步,列式子并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第四步,列方程,并解出答案;第五步,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最后作答.2.提问: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应该怎么解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一】工程问题抗洪抢险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筑起拦洪大坝,甲队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而乙队由于人少,单独做则超期3个小时才能完成.现甲、乙两队合作2个小时后,甲队又有新任务,余下的由乙队单独做,刚好按期完成.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小时?解析: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小时,则乙队需要(x+3)小时,根据等量关系“甲工效×2+乙工效×甲队单独完成需要时间=1”列方程.解: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小时,则乙队需要(x+3)小时.由题意得2x+xx+3=1.解得x=6.经检验x=6是方程的解.∴x+3=9.答:甲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6小时,乙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9小时.方法总结: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方法:各部分工作量之和等于1,常从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上考虑相等关系.【类型二】行程问题从广州到某市,可乘坐普通列车或高铁,已知高铁的行驶路程是400千米,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1.3倍.(1)求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2)若高铁的平均速度(千米/时)是普通列车平均速度(千米/时)的2.5倍,且乘坐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小时,求高铁的平均速度.解析:(1)根据高铁的行驶路程是400千米和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1.3倍,两数相乘即可;(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千米/时,根据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小时,列出分式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1)根据题意得400×1.3=520(千米).答: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520千米; (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 千米/时,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2.5x 千米/时,根据题意得520x -4002.5x =3,解得x =120,经检验x=120是原方程的解,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120×2.5=300(千米/时).答:高铁的平均速度是300千米/时.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和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题涉及的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类型三】 图表信息类问题某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派王老师和李老师去购买一些篮球和排球.回校后,王老师和李老师编写了一道题:同学们,请求出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解析:设排球的单价为x 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 +60)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建立方程.解:设排球的单价为x 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 +60)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000x =3200x +60.解得x =100.经检验,x =100是原方程的根,当x =100时,x +60=160.答:排球的单价为100元,篮球的单价为160元.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类型四】 销售盈亏问题佳佳果品店在批发市场购买某种水果销售,第一次用1200元购进若干千克,并以每千克8元出售,很快售完.由于水果畅销,第二次购买时,每千克的进价比第一次提高了10%,用1452元所购买的数量比第一次多20千克,以每千克9元售出100千克后,因出现高温天气,水果不易保鲜,为减少损失,便降价50%售完剩余的水果.(1)求第一次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2)该果品店在这两次销售中,总体上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了多少元?解析:(1)根据第二次购买水果数多20千克,可列出方程,解出即可得出答案;(2)先计算两次购买水果的数量,赚钱情况:销售的水果量×(实际售价-当次进价),两次合计,就可以求得是盈利还是亏损了. 解:(1)设第一次购买的单价为x 元,则第二次的单价为1.1x 元,根据题意得14521.1x -1200x=20,解得x =6.经检验,x =6是原方程的解.(2)第一次购买水果1200÷6=200(千克).第二次购买水果200+20=220(千克).第一次赚钱为200×(8-6)=400(元),第二次赚钱为100×(9-6.6)+120×(9×0.5-6.6)=-12(元).所以两次共赚钱400-12=388(元).答:第一次水果的进价为每千克6元;该老板两次卖水果总体上是赚钱了,共赚了388元.方法总结: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应该把问题分解成购买水果和卖水果两部分分别考虑,掌握这次活动的流程.三、板书设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审清题意;第二步,根据题意设未知数;第三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并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第四步,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最后作答.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采用启发讲授、合作探究、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列表分析、找重点语句、探寻等量关系等,使学生充分地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
北师大版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4 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第3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1.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通过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难点)一、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讨论总结出:第一步,审清题意;第二步,根据题意设未知数;第三步,列式子并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第四步,列方程,并解出答案;第五步,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最后作答.2.提问: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应该怎么解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一】工程问题抗洪抢险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筑起拦洪大坝,甲队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而乙队由于人少,单独做则超期3个小时才能完成.现甲、乙两队合作2个小时后,甲队又有新任务,余下的由乙队单独做,刚好按期完成.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小时?解析: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小时,则乙队需要(x+3)小时,根据等量关系“甲工效×2+乙工效×甲队单独完成需要时间=1”列方程.解: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小时,则乙队需要(x+3)小时.由题意得2x+xx+3=1.解得x=6.经检验x=6是方程的解.∴x+3=9.答:甲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6小时,乙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9小时.方法总结: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方法:各部分工作量之和等于1,常从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上考虑相等关系.【类型二】行程问题从广州到某市,可乘坐普通列车或高铁,已知高铁的行驶路程是400千米,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1.3倍.(1)求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2)若高铁的平均速度(千米/时)是普通列车平均速度(千米/时)的2.5倍,且乘坐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小时,求高铁的平均速度.解析:(1)根据高铁的行驶路程是400千米和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 1.3倍,两数相乘即可;(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千米/时,根据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小时,列出分式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1)根据题意得400×1.3=520(千米).答: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520千米;(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千米/时,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2.5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520x-4002.5x=3,解得x=120,经检验x=120是原方程的解,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120×2.5=300(千米/时).答:高铁的平均速度是300千米/时.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和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题涉及的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类型三】图表信息类问题某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派王老师和李老师去购买一些篮球和排球.回校后,王老师和李老师编写了一道题:同学们,请求出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解析:设排球的单价为x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60)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建立方程.解:设排球的单价为x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60)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000x=3200x+60.解得x=100.经检验,x=100是原方程的根,当x=100时,x+60=160.答:排球的单价为100元,篮球的单价为160元.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类型四】销售盈亏问题佳佳果品店在批发市场购买某种水果销售,第一次用1200元购进若干千克,并以每千克8元出售,很快售完.由于水果畅销,第二次购买时,每千克的进价比第一次提高了10%,用1452元所购买的数量比第一次多20千克,以每千克9元售出100千克后,因出现高温天气,水果不易保鲜,为减少损失,便降价50%售完剩余的水果.(1)求第一次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2)该果品店在这两次销售中,总体上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了多少元?解析:(1)根据第二次购买水果数多20千克,可列出方程,解出即可得出答案;(2)先计算两次购买水果的数量,赚钱情况:销售的水果量×(实际售价-当次进价),两次合计,就可以求得是盈利还是亏损了.解:(1)设第一次购买的单价为x 元,则第二次的单价为1.1x 元,根据题意得14521.1x -1200x =20,解得x =6.经检验,x =6是原方程的解.(2)第一次购买水果1200÷6=200(千克).第二次购买水果200+20=220(千克).第一次赚钱为200×(8-6)=400(元),第二次赚钱为100×(9-6.6)+120×(9×0.5-6.6)=-12(元).所以两次共赚钱400-12=388(元).答:第一次水果的进价为每千克6元;该老板两次卖水果总体上是赚钱了,共赚了388元.方法总结: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应该把问题分解成购买水果和卖水果两部分分别考虑,掌握这次活动的流程.三、板书设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审清题意;第二步,根据题意设未知数;第三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并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第四步,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最后作答.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采用启发讲授、合作探究、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列表分析、找重点语句、探寻等量关系等,使学生充分地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 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
工速度快?
表格法分析如下: 设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
工作时间(月)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1)
甲队
3
1
1
2
3
2
乙队
1
1
1
2
x
2x
等量关系:甲队完成的工作总量+乙队完成的工作总量=“1”
(3)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时×工效以及它的两个变式;
(4)利润问题: 批发成本=批发数量×批发价; 批发数量=批发成本÷批发价; 打折销售价=定价×折数;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一批发成本; 每本销售利润=定价一批发价; 每本打折销售利润=打折销售价一批发价,利润率=利 润÷进价。
新课讲解
1 列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新课讲解
(2)该果品店在这两次销售中,总体上是盈利 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了多少元?
解析:(2)先计算两次购买水果的数量,赚钱情况: 销售的水果量×(实际售价-当次进价),两次合计,就 可以求得是盈利还是亏损了.
(2)第一次购买水果1200÷6=200(千克). 第二次购买水果200+20=220(千克). 第一次赚钱为200×(8-6)=400(元), 第二次赚钱为 100×(9-6.6)+120×(9×0.5-6.6)=-12(元). 所以两次共赚钱400-12=388(元).
施工需3个月才可以完成全部任务,所以乙队的施工速度快.
新课讲解
想一想:本题的等量关系还可以怎么找?
甲队单独完成的工作总量+两队合作完成的工作总量=“1”
此时表格怎么列,方程又怎么列呢?
2019春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4 分式方程
5.4 分式方程第1课时 分式方程的概念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2.通过观察,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3.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4.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这一章的第一节《分式》中,我们曾研究过一个“固沙造林,绿化家园”的问题.当时,我们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2400x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2400x +30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400x -2400x +30=4.① 我们说2400x ,2400x +30分母中含有字母,我们现在知道它们是不同于整式的代数式——分式.可是,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方程,它和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能刻画现实世界,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个这样的例子.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列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方程.[小麦实验田问题]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 和15000 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 kg ,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所有的等量关系吗?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 kg ,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kg.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师]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基本量?它们的关系如何?[生]涉及到三个基本量:总产量,每公顷试验田的产量,试验田的面积.其中总产量=每公顷试验田的产量×试验田的面积.[师]你能找出这一问题的所有等量关系吗?[生]第一块试验田的面积=第二块试验田的面积.(a )[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是: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3000 kg =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b )[师]我们接着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 kg ,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多少kg 呢?[生]根据等量关系(b ),可知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x +3000) kg.[生]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a ),可得方程:9000x =15000x +3000.② [师]9000x ,15000x +3000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 [生]它们分别表示第一块试验田和第二块试验田的面积.[师]有没有别的方法列出方程呢?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我们看哪一个组思维最敏捷.[生]根据等量关系(a ),我们可以设两块试验田的面积都为x 公顷,那么9000x表示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15000x表示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根据等量关系(b )可列出方程:9000x +3000=15000x.③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电脑网络培训问题]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如果设原定人数是x 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元;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元.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师]我们先来审题,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生]由题意,可知: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原定人数×2倍.(c )[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为:原计划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实际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4元.(d )[师]同学们已经过审题,找到了题中的等量关系,接下来该干什么呢?[生]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将具体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师]你很棒!下面同学们就分组来完成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你有几种列方程的方法呢?讨论后,各小组可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生]我代表第一小组回答.我们设未知数的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设原定人数是x 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300x元;人数增加到原来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4802x 元,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d ),得方程:300x -4= 4802x.④ [生]我们组没有按照投影片上的设法,而是设原定每人平摊y 元,那么原定人数为300y人;实际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摊(y -4)元,那么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为480y -4人,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c ),得方程:2×300y =480y -4.⑤ [师]上面两个组的回答都很精彩,祝贺他们.(鼓掌)从同学们的表现不难看出,用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刻画现实世界的情境,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用方程来解决一个几何问题,刻画一个几何模型.如右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底边BC =2a ,高AD =h ,求内接正方形PQRS 的边长.[师生共析]由于四边形SPQR 是正方形,SR ∥BC ,AE ⊥SR ,所以AE 是△ASR 的高且ED =SR =正方形SPQR 的边长,△ASR 的高AE 可表示为AD 与正方形边长的差.由SR ∥BC ,可得△ASR ∽△ABC ,于是有:SR BC =AE AD(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所以可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由SR BC =AE AD 得:x 2a =h -x h .(其中a ,h 为常数)⑥ [师]你还能找出图中其他的相似三角形吗?你还能用它的性质列出方程吗?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生]从上图中可知四边形SPQR 是正方形,所以RQ ⊥BC ,又因为AD ⊥BC ,所以AD ∥RQ ,△ADC ∽△RQC .可得 =AD RQ =CD CQ .即AD RQ =12BC CD -12RQ . 所以,设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2x ,根据题意,得h 2x =aa -x.(a ,h 为常数)⑦ [师]你们表现得真棒!上面所得到的方程①②③④⑤⑥⑦有什么共同特点?[生]不难发现方程中的未知数都含在分母中,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方程——分式方程,即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方程⑥是什么方程?[生]方程⑥中,分母不含未知数,它是一元一次方程.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完成《·高效课堂》“自主检测”部分.四、反思小结,梳理新知这节课我们从现实情境问题中建立方程这一重要的数学模型,认识了一种新的方程——分式方程.五、布置作业完成《·高效课堂》“课时作业”部分.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解法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了解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3.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5.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6.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重点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决.2.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难点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我们根据题意将具体实际的情境,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分式方程.但要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则必须设法解出所列的分式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寻找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解方程3x -12+5x +23=2-4x -26[师生共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得3(3x -1)+2(5x +2)=6×2-(4x -2).(2)去括号,得9x -3+10x +4=12-4x +2,(3)移项,得9x +10x +4x =12+2+3-4,(4)合并同类项,得23x =13,(5)使x 的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23,x =1323.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刚才我们一同回忆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分式方程.[例] 解方程:1x -2=3x.① [生]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像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呢?[师]同学们说他的想法可取吗?[生]可取.[师]同学们可以接着讨论,方程两边同乘以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生]乘以分式方程中所有分母的公分母.[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简单.解分式方程时,我认为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去分母也比较简单.[师]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想法都非常好.那么这个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呢?[生]x (x -2).[师生共析]方程两边同乘以x (x -2),得x (x -2)×1x -2=x (x -2)·3x, 化简,得x =3(x -2). ②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且是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生]再往下解,我们就可以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解出x .即x =3x -6(去括号). 2x =6(移项,合并同类项).x =3(x 的系数化为1).[师]x =3是方程②的解吗?是方程①的解吗?为什么?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说法)[生]x =3是由一元一次方程x =3(x -2)②解出来的,x =3一定是方程②的解.但是不是原分式方程①的解,需要检验.把x =3代入方程①的左边=13-2=1,右边=33=1,左边=右边,所以x =3是方程①的解.[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我这里还有一个题,我们再来一起解决一下(先隐藏小亮的解法)议一议解方程2-x x -3=13-x-2. (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发现有和小亮同样解法的同学,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他的解法,并一块分析)[师]我们来看小亮同学的解法:2-x x -3=13-x-2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 -3,得2-x =-1-2(x -3)解这个方程,得x =3.[生]小亮解完没检验x =3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师]检验的结果如何呢?[生]把x =3代入原方程中,使方程的分母x -3和3-x 都为零,即x =3时,方程中的分式无意义,因此x =3不是原方程的根.[师]它是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根吗?[生]x =3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师]为什么x =3是整式方程的根,它使得最简公分母为零,而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呢?同学们可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同学们的想法)[生]在解分式方程时,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才得到整式方程.如果整式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它就相当于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零,不符合等式变形时的两个基本性质,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必将使分式方程中有的分式分母为零,也就不适合原方程了.[师]很好!分析得很透彻,我们把这样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增根.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这样解?或采用什么方法补救?[生]还是要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解出整式方程的解后可用检验的方法看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师]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生]不用,产生增根的原因是这个根使去分母时的最简公分母为零造成的.因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师]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每一步的变形都符合等式的性质,解出的根都应是原方程的根.但在解分式方程时,解出的整式方程的根一定要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小亮就犯了没有检验的错误.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完成《·高效课堂》“自主检测”部分.四、反思小结,梳理新知[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很活跃,一定收获不小.[生]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生]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生]我又一次体验到了“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又进一步认识到每一步转化并不一定都那么“完美”,必须经过检验,反思“转化”过程.五、布置作业完成《·高效课堂》“课时作业”部分.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3.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5.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难点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 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做一做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师]现在我们一块来寻找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生]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元.[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第一年租出的房屋间数=第二年租出的房屋的间数.[师]根据“做一做”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尽管提出符合情境的问题.[生]问题可以是: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生]问题也可以是:这两年每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师]下面我们就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师生共析]解:设每年各有x 间房屋出租,那么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96000x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102000x 元,根据题意,得102000x =96000x+500 解这个方程,得x =12经检验x =12是原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所以每年各有12间房屋出租.[师]我们接着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生]根据第一问的答案可计算,得: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9600012=8000(元), 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10200012=8500(元). [师]如果没有第一问,该如何解答第二问?[生]解: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500)元.第一年租出的房间为96000x 间,第二年租出的房间为102000x +500间,根据题意,得 96000x =102000x +500解这个方程,得x =8000x +500=8500(元)经检验:x =80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所以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分别为8000元,8500元.[师]我们利用分式方程解决了实际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该关心的事情.[例] 某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办法如下:若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5 m 3,则每立方米收费1.5元;若每户每月用水超过5 m 3,则超出部分每立方米收取较高的定额费用.1月份,张家用水量是李家用水量的23,张家当月水费是17.5元,李家当月水费是27.5元.超出5 m 3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多少元?[师]解决实际情境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呢?[生]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师]很好.某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办法可用表格表示出来(如下表)[生]此题主要的等量关系是:1月份张家用水量是李家用水量的23. [师]怎样表示出张家1月份的用水量和李家1月份的用水量呢?[生]根据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的办法,用水量可以用水费除以单价得出,但计算时要将水费分成两部分:5 m 3的水费与超出5 m 3部分的水费.[师]下面我们就来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师生共析]设超出5 m 3部分的水,每立方米收费设为x 元,则1月份,张家超出5 m 3的部分水费为(17.5-1.5×5)元,超出5 m 3的用水量为17.5-1.5×5xm 3,总用水量为⎝ ⎛⎭⎪⎫5+17.5-1.5×5x m 3; 李家超出5 m 3部分的水费为(27.5-1.5×5)元,超出5 m 3的用水量为27.5-1.5×5xm 3,总用水量为⎝ ⎛⎭⎪⎫5+27.5-1.5×5x m 3 根据等量关系,得17.5-1.5×5x +5=⎝ ⎛⎭⎪⎫27.5-1.5×5x +5×23 解这个方程,得x =2.经检验x =2是所列方程的根.所以超出5 m3部分的水,每立方米收费2元.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完成《·高效课堂》“自主检测”部分.四、反思小结,梳理新知列方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是数学实用性最直接的体现.如何将实际问题建立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关键则在于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找到它就为列方程指明了方向.五、布置作业完成《·高效课堂》“课时作业”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
【类型二】 行程问题 从广州到某市,可乘坐普通列车或高铁, 已知高铁的行驶路程是 400 千米, 普通列车的行驶路 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 1.3 倍. (1)求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 (2)若高铁的平均速度(千米/时)是普通列车平均 速度(千米/时)的 2.5 倍,且乘坐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 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 3 小时,求高铁的平均速度. 解析:(1)根据高铁的行驶路程是 400 千米和普 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 1.3 倍,两数 相乘即可;(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 x 千米/时, 根据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 3 小时,列出分式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解:(1)根据题意得 400×1.3=520(千米). 答: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 520 千米; (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 x 千米/时,则高铁 520 400 的平均速度是 2.5x 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 = x 2.5x 3,解得 x=120,经检验 x=120 是原方程的解,则高 铁的平均速度是 120×2.5=300(千米/时). 答:高铁的平均速度是 300 千米/时. 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找到关 键描述语和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题 涉及的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类型三】 图表信息类问题 某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派 王老师和李老师去购买一些篮球和排球.回校后,王 老师和李老师编写了一道题:
1.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通过 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难 点)
一、情境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学 生积极思考,并交流、讨论总结出: 第一步,审清题意; 第二步,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第三步,列式子并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第四步,列方程,并解出答案; 第五步,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最后作答. 2.提问: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应该怎么解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类型一】 工程问题 抗洪抢险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筑起拦洪 大坝,甲队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而乙队由于人少, 单独做则超期 3 个小时才能完成.现甲、乙两队合作 2 个小时后, 甲队又有新任务, 余下的由乙队单独做, 刚好按期完成.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 多少小时? 解析: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 x 小时,则乙队需要 (x+3)小时, 根据等量关系“甲工效×2+乙工效×甲 队单独完成需要时间=1”列方程. 解: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 x 小时,则乙队需要(x 2 x +3)小时.由题意得 + =1.解得 x=6.经检验 x x x+3 =6 是方程的解.∴x+3=9. 答:甲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 6 小时,乙单独完成 全部工程需 9 小时. 方法总结: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方法:各部分工 作量之和等于 1,常从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上考虑相等 关系.
同学们, 请求出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析:设排球的单价为 x 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 + 60) 元,根据“ 总价 ÷单价=数量 ” 的关系建立方 程. 解:设排球的单价为 x 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 2000 3200 60)元, 根据题意, 列方程得 = .解得 x=100. x x+60 经检验,x=100 是原方程的根,当 x=100 时,x+60 =160.
答: 排球的单价为 100 元, 篮球的单价为 160 元.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 息,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 【类型四】 销售盈亏问题 佳佳果品店在批发市场购买某种水果销 售,第一次用 1200 元购进若干千克,并以每千克 8 元出售,很快售完.由于水果畅销,第二次购买时, 每千克的进价比第一次提高了 10%,用 1452 元所购 买的数量比第一次多 20 千克, 以每千克 9 元售出 100 千克后,因出现高温天气,水果不易保鲜,为减少损 失,便降价 50%售完剩余的水果. (1)求第一次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 (2)该果品店在这两次销售中,总体上是盈利还 是亏损?盈利或亏损了多少元? 解析:(1)根据第二次购买水果数多 20 千克,可 列出方程,解出即可得出答案; (2)先计算两次购买 水果的数量,赚钱情况:销售的水果量×(实际售价 -当次进价),两次合计,就可以求得是盈利还是亏 损了. 解: (1)设第一次购买的单价为 x 元, 则第二次的 1452 1200 单价为 1.1x 元,根据题意得 - =20,解得 x 1.1x x =6.经检验,x=6 是原方程的解. (2)第一次购买水果 1200÷ 6=200(千克).第二次 购 买 水 果 200 + 20 = 220( 千 克 ) . 第 一 次 赚 钱 为 200×(8-6)=400(元),第二次赚钱为 100×(9-6.6) + 120×(9×0.5 - 6.6) =- 12( 元 ) .所以两次共赚钱 400-12=388(元). 答:第一次水果的进价为每千克 6 元;该老板两 次卖水果总体上是赚钱了,共赚了 388 元. 方法总结: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应该把问题 分解成购买水果和卖水果两部分分别考虑, 掌握这次 活动的流程. 三、板书设计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审清题意; 第二步,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第三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并找 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第四步,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 符合题意;最后作答.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 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列表分析、找重点语 句、探寻等量关系等,使学生充分地动口、动脑,参 与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 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采用启发讲授、合作探究、讲 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