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川龟太郎《纂标论语集注》探究

合集下载

郑玄《论语注》探微

郑玄《论语注》探微

中华文化论坛"##$·"郑玄《论语注》探微唐明贵〔摘要〕《论语注》是郑玄晚年之作,他以《张侯论》为底本,校之以《古论》而为之注。

自晋至唐,盛于一时。

五代以后,该书逐渐亡佚。

南宋以后,则连残本也见不到了。

为了恢复郑玄《论语注》的原貌,自南宋王应麟始,惠栋、马国翰等人先后据前人所引之断章残句加以辑佚。

"# 世纪以来,敦煌、吐鲁番地区先后出土了多件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为研究郑玄《论语注》提供了颇具史料价值的物证。

《论语注》的注释特色是“以古学为宗”,注重对《论语》字词的释义注音;同时也“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注重对经文的微言大义的阐发,成为会通今古学以释《论语》的代表作,在《论语》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郑玄;《论语注》;今古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郑玄(*"-."## 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末期著名经学大师。

他先后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和马融等人,精通今古文诸经。

由于受“党锢”事件的牵连,他曾长达*-年杜门不出,沈潜于经典之中。

见当时学界今古文相攻击,意欲参合其学,自成一家之言。

于是〔*〕,遍注群经,著书立说,凡百余万言。

其中涉及“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论语》的著作就有《论语注》、《论语释义》、《古文论语注》、《论语孔子弟子目录》等。

不过,由于《论语释义》久佚,无从考见,《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乃孔子弟子名姓之记载,无研究价值,而《论语注》与《古文论语注》又名异实同!,所以本文仅对虽已亡佚,但有后人辑录和出土文献佐证的《论语注》予以探讨。

一、郑玄《论语注》的成书关于郑玄《论语注》的成书问题,众家说法不一。

何晏《论语集解序》曰:“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

作业批改要求及答案

作业批改要求及答案

作业批改要求一、达到“五有”1、有成绩(四次作业都要分别有成绩,然后把平均分写在首页上);2、有改错(明显答错的地方要改过来,即把正确答案写上);3、有评语(类似完成得好,一般差之类的话);4、有签名(谁批发的签谁名,在四次作业的签名处都要签名);5、有时间(第一次批改时间9月27日—31日;第二次批改时间10月27日—31日;第三次批改时间11月27日—30日;第四次批改时间12月27日—31日)。

二、分数段控制比例60——70分的30%71——80分的40%81——90分的20%91——100分的10%三、批发完以后,分科写出成绩名单。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公刘;2、蒹葭;3、君子于役;4、硕人;5、采薇;6、载驰;7、鹿鸣;8、毛诗传;9、静女;10、抑二、名词解释:1、鲁、齐、韩、毛。

2、比兴是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比是对事物作形象的组织比况,即是打比方,兴是先用别的事物等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3、诗经分“风、雅、颂”三类。

4、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

三、简答题:可根据学员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可根据学员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第二次作业一、1、离骚;2、橘颂;3、哀郢;4、鲁迅;5、恩公子兮未敢言;6、离骚;7、涉江。

二、名词解释:1、“乱”是音乐的专名,是乐曲终了时的结尾部分。

2、东汉王逸所作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楚辞注本。

三、简答题: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酌情给分。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第三次作业一、填空:1、谢灵远;2、野渡无人丹自横;3、浣溪沙;4、杜甫;5、带月荷锄归;6、曹操;7、会当凌绝顶;8、韩孟诗派;9、柳永;10、辛弃疾。

二、名词解释:1、律诗的一种称呼,律师又称沈宋诗。

2、以无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

三、简答题:可根据学员回答的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_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

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_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
,
ar i ne
i De f oor
) 教授在机场接我时就交给我 的一 篇论文 题 目是
im p l i it d b
e e a te
” ,
,

5 t e 1 hr
e
S
c h u
a
thi g
n
as
eh
in e se
h il P
o so
p hy ?
,
A 铭u
m
e n ts o
f
an
她从欧洲一 些大学的哲学系没有中国哲学课程而
, , , ,
,
,


当人们渐渐 开始意识到它背后存在的话语权力 并试图超越这种把 固 有知识切割分类 的 命名 时 它给业 已 习惯成自 困 因 可 是很 然的学术界带来的就是普遍的 难 为它 能 多 伪学术问题 的麻烦制造者 像下面要
, “ ”
,
,


,
讨论的 中国哲学 与 儒教 的定义争论 可能就是这种伪问题
,
, “


但是差不多一 百年以前 传统中国的学问 即经史子集径渭分明的知识系统被西方文史哲政经法等学
科分类方法重新切割了一 下 旧酒装在新瓶 里 意义竟截然不同 日本学者大概是井波陵一 就曾经指 出王
国维似旧实新 其实就是 因为在他 的学问系统中不再是经史子集而是文史哲 当学问或知识一 旦被这些另 西学凡》 有历史背景的词语所重新命名 其实内容顿 时就发生绝大变异 从艾儒略《 介绍西洋诸学科¼ 到郭
, , ‘ ’ ‘ ’ ‘ , 。
,
,
引用了我 的说法作为这一 拒绝 在 中国学术界存在的证据º
i (N o a c lS s t a n d a

关于国学入门要读哪些书

关于国学入门要读哪些书

关于国学入门要读哪些书从我国进入现代以来,几位著名的导师都为初学国学的人开列过必读书目,如梁启超先生、胡适先生等。

鲁迅先生不肯开。

书目其实就是入学的门径。

下面是小编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部《论语》(先读何晏《论语集解》、朱子《论语集注》)、《孟子》(先读赵岐注、朱子《孟子集注》)、《周易》(先读魏王弼与晋韩康伯之《周易注》、朱子《周易本义》)、《尚书》(伏生所传之二十九篇宜熟读,注解用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诗经》(先读毛传、郑笺及朱子《诗集传》)、《周礼》(先读郑玄注,可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礼记》(汉郑玄注)、《春秋左传》(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孝经》(唐玄宗注)、《尔雅》(郭璞注)、《说文解字》(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经学历史》(清皮锡瑞撰,近人周予同注)子部《荀子》(周荀况撰。

初学宜读清王先谦《荀子集解》)、《韩非子》(周韩非子撰。

初学可读近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墨子》(旧题周墨翟撰。

初学可读清孙诒让《墨子间诂》)、《吕氏春秋》(旧题秦吕不韦撰。

初学可读今人许维通《吕氏春秋集释》)、《老子》(旧题周李耳撰。

初学宜读魏王弼注)、《列子》(旧题周列御寇撰。

初学宜读晋张湛注》、《庄子》(旧题周庄周撰。

晋郭象注,初学可读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史部《史记》(汉司马迁撰。

可读三家注本,日本学人泷川龟太郎之《史记会注考证》最宜初学)、《汉书》(汉班固撰,其妹班昭续成之。

初学可读唐颜师古注及清王先谦补注)、《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注。

初学可读清王先谦集解)、《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注)、《续资治通鉴》(清毕沅撰)、《明史纪事本末》(题清谷应泰撰)、《国语》(旧题周左丘明撰,吴韦昭注)、《战国策》(汉刘向编集,汉高诱注)、《宋元学案》(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清黄宗羲撰)、《考信录》(清崔述撰) 集部《楚辞》(汉刘向编集。

从译介_改编到自编_民国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_何成刚

从译介_改编到自编_民国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_何成刚

从译介、改编到自编:民国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何成刚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一个从译介、改编到自编的过程。

这一过程,与国人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有着直接关系。

当然,里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众所周知,19世纪末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促进了清末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兴起,主要表现为日本文化成果输入中国的单边文化“流向”。

其中许多留日学生把日本学者编写的史著及其编写体例,输入国内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有人指出:“中国今日之通史著作,其体例实仿自西洋,非中国所固有。

盖自清末废科举,设学校以来,为供应学生之课本,于是稗赅自日本,而将此通史体例,间接流入中国。

清末学校多采用桑原骘藏之东洋史,以为中国史教本,照其例。

”[1](p.208)这种文化交流,对学校历史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日本史著的“章节体”、“篇章体”或“编章体”体例,或直接或稍加删减修改成为学堂历史教科书。

在体裁结构上,与传统的《三字经》、《二十四史》、《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等比,更科学、系统。

这种“拿来主义”的行为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学校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新课程的设置,我国旧式的“编年”和“纪事”史论,显然不能适应新历史教育的要求。

不过,国人并没有直接将日人史著拿来就用,而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编、删减及修改,以更好地便利教学。

这也是早期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历史教育现代化的角度看,这是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仍属于学习的过程。

比如日本学者那珂通世的《中国通史》在当时中国影响颇大,该书于1899年由上海东文学社出版以后,1902年由学者柳诒徵做了简单修订和增补,改名为《历代史略》。

其中,元明史是新增补的内容。

不过,在史学观点上《历代史略》基本上沿袭了《中国通史》,创新之处并不明显。

1903年后《历代史略》被定为学堂历史教科书。

这是清末一本有影响力的历史教科书。

又如清末吕瑞廷、赵澄壁等合编的《中学堂教科书新体本国史》[2],虽然同样也是依据日人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但其强烈的反思批判与自我创新意识尤为明显。

论语译注书评

论语译注书评

论语译注书评
《论语译注》是一本经典的儒家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并解释了其思想。

这本书由著名学者郝懿行所编译,包括了全书的文字注释和翻译。

《论语译注》分为十卷,其中包括了论语二十篇、曾子十篇、阳货七篇、微子七篇。

在注释部分,该书用现代汉语对古代汉字进行解释,让读者更容易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历史背景。

同时,该书还注明了许多文字引用和典故,这对于读者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有很大帮助。

相对于其他版本的《论语》,《论语译注》的特点在于注释详尽,翻译准确,而且解释通俗易懂。

它可谓是为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而设计的读物。

笔者阅读《论语译注》后深感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想法和对于人生的态度,以及儒家文化的精髓。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可供教育工作者使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总的来说,《论语译注》是一本优秀的读物,即使对于新手读者,也能轻松入门并理解其中的思想。

该书译者郝懿行先生不但在研究儒家思想方面颇有造诣,而且对于古代汉字的理解也是颇有独特之处。

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妨多加注目于书中注释的部分。

如此,不仅会提高理解能力,更会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浅析中日“文化”及其关联载体

浅析中日“文化”及其关联载体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体谓结构是体词或体词性成分作谓语的主谓结构,也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结构,我们记作X·NP。

全面研究X·NP对于我们学习,掌握和传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都有重要意义。

但到目前为止,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够全面和系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更为全面的考察。

体谓结构是一种特殊的主谓结构。

一方面,它具备主谓结构的“万能”性;另一方面,它在成句时又受到各种限制。

而这又是由它的句法特征和句法性质所决定的。

传统上认为X·NP只有一种语义搭配类型。

我们从分别考察X和NP的语义类型入手,应用理论计算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最终得出它所有的语义搭配类型。

此外,我们还对NP的语义特征作了概括。

多数体谓结构属于主位-述位的话语结构。

从表述类型、语气、语体等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体谓结构分为不同的语用类别。

它具有指称-陈述功能、信息功能、篇章功能等语用功能。

关键词:体词谓语;句法限制;语义类型;话语结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is a ubiquitous structure in modern Chinese with nominal words or components acting as its predicate, which is formalized as X·NP.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is, in nature, a branch of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zes. For one thing, it is featured by the universal characters of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for another, it is limited in terms of forming a sentence. All of these is determined by the features and nature of its syntax.Traditionally, there is only one semantic allocation type admitted in X·NP. Using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evalu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with illustration, however, this paper inspects respectively the syntactic types of X and NP, and hence all the semantic types.Most of the 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s belong to the pragmatic structure of topic theme-rheme. 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pragmatic catego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uch as expression type, mood and style and is featured by the reference-statement function, information function, text function and so on.Key words: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restrictive conditions;semantic types;discourses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语译注》中引用朱熹《论语集注》的训释类别及特点

《论语译注》中引用朱熹《论语集注》的训释类别及特点

《论语译注》中引用朱熹《论语集注》的训释类别及特点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集译文、注疏一体,“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的一部书,《论语集注》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论语译注》穷尽性的查检,归纳总结出其所引用《集注》的类别和特点,同时又集各家之说,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地训释。

标签:《论语译注》《论语集注》训释《论语》作为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历朝历代都不乏为其作注加疏者。

其中南宋朱熹以义理之学发挥阐释儒经,所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以后科举取士的指定教材。

《论语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①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以下简称《译注》)是集译文、注疏一体的,“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论语译注·例言》以下所引均同)的一部书。

《译注》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承前启后的地位、科学的译注方法和渊博的学识,在学术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至今,《译注》仍然是学者们研究儒家文化和学习《论语》时所采用的重要版本。

在《论语译注·例言》中,杨伯峻说:“本书虽然不纠缠于考证,但一切结论都是从细致深入的考证中提炼出来的。

” 杨伯峻在译解原文时,集各家之说,大量引用前人注疏,以求其训释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其中不乏引用朱熹的《集注》。

本文通过对《论语译注》穷尽性的查检,归纳总结出其所引用《集注》的类别和特点,同时又集各家之说,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训释。

一、《译注》所引《集注》的类别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引用朱熹的《集注》进行训释时,杨伯峻详细考查了其正误性并对其作出客观评价。

(一)深表赞同,译文采纳的杨伯峻在《译注》中所引用《集注》中的观点大多是明确表示赞同的,并在其译文中得以采纳。

如:(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杨注:“适”“莫”两字讲法很多,有的解为“亲疏厚薄”,故“无适无莫”便是“情无亲疏厚薄”。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的《论语》诠释之比较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的《论语》诠释之比较

2013.10学教育19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徠的《论语》诠释之比较劳翠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外语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论语》是记录孔子生前与其弟子言谈的散文语录,被称为是儒家创始人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孔子的思想精髓,是儒学第一书。

《论语》两千多年来在亚洲地区甚至是西方国家都被广泛流传和研究,其中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自古以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尤其是在江户时代,对中国儒学的研究达到最盛。

江户时代,日本的“锁国”使得日本思想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日本的学者从以前被动的接受中国文化与思想转为主动地分析和研究中国的思想,并以其本国的特有文化为指引,对中国的文化与思想作出新的诠释。

江户时代古学派大师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徠对《论语》的解释颇具特色。

本论文主要从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徠各自对《论语》的诠释、两者诠释的比较三方面来探讨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徠对《论语》的独特解释。

[关键词]《论语》;诠释;日本;江户;伊藤仁斋;荻生徂徠一、伊藤仁斋对《论语》的诠释伊藤仁斋(いとうじんさい)(1627—1705)的《论语》诠释被称为作为护教学的经典诠释学。

十七世纪日本古学派的大师,论者称之为“近世日本思想新地平线的开拓者”。

伊藤仁斋对《论语》推崇备至,称之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认为孔子是“实学”之创始人。

伊藤仁斋撰写了《论语古义》与《语孟字义》二书,阐释孔子思想。

伊藤仁斋透过注解《论语》而重新解释孔子思想,所采取的主要有两种方法:以训诂学方法重读《论语》并颠覆宋儒的解释系统;求诸经通贯之义理,并与《论语》融於一爐而建构孔学新诠释系统。

训诂学方法的运用:伊藤仁斋注解《论语》,在原典每句之下写注解,全章之末写总注,最后再以「论曰」发挥他独创见解。

第一部份是字句的文义训诂,第二及第三部份则是仁斋自抒胸臆,别创新见之部份。

他颠覆朱子解释典范的方法,就是透过训诂学方法重新厘定《论语》中这种转变的过程,他不知道如何完成,直到去了阿拉比集市,获得了精神上的顿悟。

评日人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

评日人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

评日人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献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众多的《史记》注解和考证作品中,日本学者泷川龟太郎的《史记会注考证》无疑是一部具有独特价值和地位的作品。

以下是对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的简要评价,字数超过500字。

泷川龟太郎的《史记会注考证》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誉。

该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史记》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注解和考证。

泷川龟太郎在注解中广泛引用了中日两国的文献资料,不仅对原文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还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种全面而细致的注解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史记》的内容,同时也为后续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考证方面,泷川龟太郎同样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水平。

他不仅对《史记》中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还对一些地理、职官、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这些考证内容不仅丰富了《史记》的内涵,也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泷川龟太郎在《史记会注考证》中还注重了对《史记》文学价值的挖掘。

他不仅对《史记》的文笔、结构进行了评价,还对一些精彩的叙事段落进行了赏析。

这种对文学价值的关注,使得《史记会注考证》不仅是一部历史研究著作,也是一部文学鉴赏作品。

总的来说,泷川龟太郎的《史记会注考证》是一部集注解、考证、文学鉴赏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

该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全面细致的注解考证和深入的文学价值挖掘,为《史记》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学者来说,这部作品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龟旨歌》的校勘与解读

《龟旨歌》的校勘与解读

《龟旨歌》的校勘与解读四、“喫”当为“契”的根据日常生活、龟卜方法、《三国遗事》几乎都不使用“喫”字,那么为何《龟旨歌》偏偏要用呢?这里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龟旨歌》并非龟卜歌,一是“喫”字为误刻。

《龟旨歌》的所有因素都与龟卜方法吻合,只有“喫”字不合,这就说明此字误刻的可能性极大。

从龟卜方法来看,“契”与“喫”字形相似,在传抄和刻印的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讹误。

笔者由此认为,此句本来应当是“燔灼而契也”,因为“契”是龟卜最常见的用语之一,“契”与“灼”又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组合关系:其一,“契”是龟卜的基本用语之一,“契”和“灼”都是动词,经常组合为“契灼”。

契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但这里暂不讨论甲骨文,因为与《龟旨歌》的文本直接相关的是“契”字的具体用法和“契”字与其他字的组合关系。

在龟卜中“契”字有多种用法,究竟哪一种用法是《龟旨歌》文本的用法,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龟旨歌》文本的正确解读。

一般将“契”字训为开,也就是凿开龟板,或谓之钻。

《毛诗正义》云:“又于是契灼其龟而卜之,卜之则又从矣。

”(38)“契灼”就是先契后灼,相当于《史记·龟策列传》记载的先钻后灼。

《毛诗正义》又云:“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笺云:考,犹稽也。

宅,居也。

稽疑之法,必契灼龟而卜之。

武王卜居是镐京之地,龟则正之,谓得吉兆,武王遂居之。

修三后之德,以伐纣定天下,成龟兆之占,功莫大于此。

○挈,苦计反,本又作‘契’。

或苦结反。

)”(39)周武王当年选定京城就是通过龟卜来决定的,按照《毛诗正义》记载来看龟卜就是先契后灼。

由于“契”与“灼”的组合程度太高,相当多的经学家以为“契”就是“灼”,“钻”就是“灼”,二者是一回事,也就不存在先契后灼的顺序。

《清稗类钞》记载:乃经注家多误并钻与灼为一,如《菙氏》:“掌其燋契。

”注:“《士丧礼》,楚焞置于燋,焞即契,所用以灼龟。

”《士丧礼》注:“楚,荆也。

日语毕业论文-《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日语毕业论文-《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前言第一章论语的形成与流传第一节论语的形成第二节论语在朝鲜的早期传播第三节论语在日本流传的发端第二章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当代社会的接受第一节飞鸟时代与奈良时代一、古代天皇们与《论语》二、圣德太子的政治改革与《论语》三、《万叶集》中出现的《论语》话语第二节平安时代至南北朝时代一、释奠的合法化二、《源氏物语》及《枕草子》中出现的《论语》三、“朱子学”的到来四、《论语》在民间普及的萌芽第三节江户时代一、德川家康与《论语》二、寺子屋的形成与《论语》在民间的普及第四节近代第三章日本人接受论语的特点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两国之间有两千年多的友好交流史。

自古以来,所谓的交流是以人和书籍的交流为主的。

关于这一点,中国著名汉学家王勇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日『书籍之路』研究》(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当中指出了一个观点。

他说“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有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两河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

(中略)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赏,今年成为国际性热门话题。

在中国、广州、泉州、宁波等地方为了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召开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在日本,古都奈良以“海上丝绸之路终点”白居,成立了“奈良丝绸之路博览会纪念国际交流财团”、“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国际研讨会。

笔者虽然多次参与筹划中日两国的相关学术活动,频繁往来于宁波与奈良之间,但疑窦也由此而生,尤其是多次观览享誉“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日本正仓院之后,疑问逐渐变成确信,遂产生一股倡导“书籍之路”的强烈冲动”。

他指出了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一条叫做“书籍之路”的文化交流通道,通过这条路,大量的中国典籍就流传到了日本。

那么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典籍当中,流传时期最早而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毫无疑问是《论语》。

说道《论语》,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

我想那是高考的时候,因为我不是特别好学,所以天天去参加社团的活动,没有学习。

清代《论语》古注辑佚研究

清代《论语》古注辑佚研究

清代《论语》古注辑佚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清代《论语》古注辑佚的情况及其意义。

通过查阅清代有关《论语》的古籍文献和历代注疏,发现有不少古注辑佚的情况,这些佚文对于研究《论语》的演变历程、注疏传承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研究发现,清代《论语》古注辑佚主要集中在明清之际,其中以明朝《四库全书》辑佚最为广泛。

这些佚文涉及到《论语》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字解释、句读考证、典故引证、注疏对比等,为今人研究《论语》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本研究还通过对清代《论语》古注辑佚的整理和分类,深入分析了这些佚文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这些佚文多数为传统注疏中的补充和扩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传统注疏的内容和思想。

其次,这些佚文中有些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所作的注解,可以反映当时的学术思潮和研究方法。

最后,这些佚文还有助于我们探讨《论语》文本的演变和传承,对于研究《论语》文献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清代《论语》古注辑佚的研究对于推动《论语》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佚文的整理和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论语》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为今人研究和传承《论语》提供有力的支撑。

- 1 -。

清代刻本字体的意匠之美—以《论语集著》为例

清代刻本字体的意匠之美—以《论语集著》为例

清代刻本字体的意匠之美—以《论语集著》为例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邢甜甜摘要:清刻本字体是与前朝时代截然不同的全新刻风,它一改前人模仿手写楷书的曲线笔画,转而演变为横平竖直的标准结构。

无论字型特征还是视觉审美都形成了它独特的气质风格,是中国字体从自然柔美到坚挺俊丽的转折点。

文章以朱熹著的《论语集注》(清刻本)为切入点,探讨清代刻本字体的意匠之美。

关键字:清代刻本字体《论语集注》Abstract: Qing edition fonts are distinct new era with former engraved wind, it changed the previous regular script mimics the curve of handwritten strokes and instead evolved into astandard smo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tructure. Whether the font characteristics or visual aesthetics have formed its unique temperament style, is Chinese fonts from soft to firm Junli natural turning point. Articles by Zhu Xi with the "Analects Annotations" (Qing edi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edition fonts beauty.Keywords: Qing edition Fonts "Analects Annotations"雕版印刷的产生,推动了中国古代书籍的大变革,字体的形体特征也随之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美和结构美,或庄重雅致、或雄劲豪放。

清季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介译初探讲解

清季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介译初探讲解

清季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介译初探论文摘要:清季对日本之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的介译,是清末教育改革的产物,对清末早期新式学堂的历史教育,对国人自编本国史教科书的出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支那史、东洋史的介译亦是20世纪初年新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史学思潮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介译支那史、东洋史之主旨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

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史学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支那史;东洋史;新史学;爱国主义近代中国对日本之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的介译,是清季教育改革的产物,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新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清末学堂的历史教育,对国人自编历史教科书的出现,对新史学思潮的兴起,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这些支那史、东洋史著作只是作为国内学堂教科之用,所以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

本文拟对清末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的引进、出版、流传以及影响,作一粗略的考察,希望能有助于这方面的探讨。

一1902年和1904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根据新学制,小学教育(含初等小学与高等小学)为9年,中学教育为5年,总共14年。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都设置有历史课程:初等小学为“历史”,高等小学为“中国历史”;中学为“历史”,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各国史,再讲欧洲、美洲史,旨在“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另外,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的“大学堂”(文学科大学)中亦设有“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1]。

1905年清政府又废科举,广设学校。

这样近代意义上的历史教科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向来就十分重视历史教育,有良好的搜集、整理、保存史料的传统,史书之多真可谓汗牛充栋。

在中国传统社会,蒙童教材如《三字经》、《千文字》、《十七史蒙求》、《纲鉴易知录》等,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价值,但这些历史知识往往零乱分散,难以形成对中国历史的通体把握,更不要说能否认识到古今兴亡盛衰之理了。

论语译注书评

论语译注书评

论语译注书评《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目前已经有很多版本的《论语》译注,其中《论语译注》一书是国内外比较著名的一本。

本文将以此书为例,对其进行评述,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论语译注》一书由曾宪梓先生所作。

曾老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在学术研究上颇有建树。

这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是对《论语》进行译注,下卷是针对《论语》的讲解。

首先,这本书的翻译很精细,读者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原文的意思。

在翻译上,曾老先生非常注意对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进行了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言行的内涵。

同时,在对于名词翻译上,曾老先生也非常注意用词准确。

其次,这本书的注释非常详细,对于每句话都进行了解释。

其中,注释中不仅对名词进行了解释,还注重对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解读。

此外,对于《论语》中一些奥义,曾老先生也进行了重新解释和提炼,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

再次,这本书中的讲解,针对《论语》提供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指导,对于学习《论语》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曾老先生在讲解中,深入挖掘了孔子学说中的思想内涵,对于各种问题逐一作出解答。

此外,书中还引用了一些其他著名的学者的观点,扩大了读者的视野。

最后,本书作为一部学术著作,还可以体现出作者自身的学术水准。

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还可以学习作者翻译、注释、讲解等方面的学术规范和方法。

对于从事文化、哲学等领域的人,这本书都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的书籍。

总之,对于想要学习《论语》的读者来说,《论语译注》虽然译本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其注释详实,讲解细致,更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经过我的阅读和评价,强烈推荐大家多多阅读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

《史记正义佚存》真伪辨

《史记正义佚存》真伪辨

《史记正义佚存》真伪辨
尤德艳
【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史记正义>早已有残缺.20世纪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搜辑了一千多条<正义>佚文,后水泽利忠又辑有二百多条,一时轰动史学界.对于从日本传入的这些<正义>佚文真伪的讨论,国内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程金造先生为主的否定派,他认为这一千多条<正义>佚文除去原注文转录的可信外(而这部分不能算佚文),其它的都不可信;一是以袁传璋先生为主的肯定派,他认为这些佚文完全可信.本文通过从宋人著作中搜寻的<正义>佚文,经过比勘、考证,认为泷川、水泽二人的<正义>佚文绝大部分是可信的.
【总页数】5页(P27-30,50)
【作者】尤德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有机”产品存乱象,二维码帮您辨真伪 [J], 杨果平
2.《史记正义》佚文在日本之传存 [J], 小泽贤二
3.《玉海》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宋人著作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之
一 [J], 袁传璋
4.《史记正义》辑佚与研究的新贡献——袁传璋教授《宋人著作五种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评介 [J], 叶文举
5.《史记会注考证》所辑《正义》真伪辨 [J], 李若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史记注译》献疑

读《史记注译》献疑

读《史记注译》献疑
王重九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1990()3
【摘要】平生所读古籍,最爱司马迁《史记》,因其为中国史部著作的里程碑.顾自杨恽宣布于世,二千年来,初则代代传抄,错简,增删,乱其面目;后经一再翻刻,妄改、臆注,至引旁注入正文,更失其真.读而通之,实非易易.此本往哲时贤所熟知.即如被誉为集大成之日人泷川资言、水泽利忠之《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亦非真正善本.中华书局点校本,瑜多瑕少,以重在注释,自无译文.不意在古籍整理新潮中,三秦出版社投巨资、集专家,以“要影响千万人以至千百年,对青年一代乃至子孙后代”之精神,出版了数百万言之《史记注译》,就世界而言,诚属破天荒之一大盛事.偶一翻检,优点如林,学界推崇,有目共睹.
【总页数】2页(P5-6)
【关键词】注译;献疑;《史记》;固阳;龙门山;河山之阳;错简;世家;太史公书;邯郸【作者】王重九
【作者单位】陕西省文史研究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4
【相关文献】
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作者、主旨及存在的问题——兼论汪春泓《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献疑》 [J], 刘国民
2.《周氏冥通记》注译献疑 [J], 刘祖国
3.《论语通译》注译献疑 [J], 刘伟生
4.《元明小说选译》注译献疑一则 [J], 徐时仪
5.读《史记注译》的感想 [J], 施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戴礼》 《 小戴礼 》等。 魏晋南北朝 :何晏 《 论语集解 》、李充 《 论语集注 》 《 广雅 》,孙绰,蔡谟 ,王弼 ,王肃和皇侃 《 论语义疏 》。 庸宋 :唐陆德明 《 经典释文 》。宋程朱集注、李沆、范 祖禹、张拭 《 论语解 》、王应麟 《 困学纪闻 》、邢呙 《 论语
集注 》书名之 由来 。作者纂 标部 分 由以下 四部分 构成 :
( 一) 引注 诸家
朱彝尊 《 经义考 》、赵翼 《 陔余丛考 》、刘台拱 《 论语骈 枝 》、黄式三 《 论语后案》、阎若璩 《 四书释地 》、顾炎武 《 纂 标论语 集 注 》全书 引用 九 十余 家书 目 ,范 围涵盖 中 《 日知 录 》 、陆 陇其 《 四书 困勉 录 》、毛奇 龄 《 圣 门释非 日 古今 行小 字 录 》、崔述 《 洙泗考信录 》,惠栋 、焦循 、曾国藩 、翟灏 《 四书考异 》,钱大昕、狄子奇 《 孔子编年 》。 作者所纂诸家 ,涉及正史 、礼仪典 章和历代有代表 的 《 论语 》注释。诸家注释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
这一门类主要是汇集诸家对 《 论语 》 经文的阐释 ,也是 《 纂标论语集注 》中最大的门类。如 《 学而 》: “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2 1 1 3 ,《 纂标论语集注》: “ 伊藤 斋云 : ‘ 乱 渭逆理反常之事 ’”[ 1 1 1 4 。再如 《 述而 》: “ 子
摘 要 :泷川龟太郎 《 纂标论语集注 》是 日本2 o 世纪初的一部 汇纂著作。探 究 《 纂标论语集 注》一书的基本状况 ,其 引注可分 为阐释经文、考证 名物 和补 充掌故三类。该 书校勘经文有9 1 处 ,或校 订讹误 ,或补 缀脱 文 ,或较 正章句。泷川龟太郎在纂标的过
程 中,以按语 间下 己意。广文 书局版 《 纂标论语 集注》中也存在一些脱 字、倒字和讹误现 象。 关键词 :泷川龟太郎; 《 纂标论语集注 》; 论语 中图分类号 :H1 3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1 6 7 4 — 9 4 9 9 ( 2 O 1 6 ) O 8 — 0 1 9 0 — 0 3
黑河学院学报
2 0 1 6 年第8 期( 2 0 1 6 年l 2 月)
JO U R N AL O F H EI HE U N I V E R S I T Y
泷川龟 太郎 《 纂标论语 集注 》探究
黄 佳 琦
( 哈 尔滨 师 范 大 学 历 史文 化 学 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 纂标论语集注》内容研究
《 论语删正 》、郑维岳 《 知新 日录》、蔡清 《 论语蒙引》、 张振渊 《 论语说统 》,李南 黎、林希元 《 四书存疑 》、徐
全书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朱熹 《 论语集注 》,另一部 煅 。
分为作者纂标内容。所谓纂标 , “ 据文证文,以人考人 , 参 清:阮元 《 研经室集》 《 论语校勘记 》、陈澧 《 东塾凄 诸儒先之言 ,录其所得 ,名 曰纂标”[ 1 1 2 ,此亦为 《 纂标论语 书记 》、俞樾 《 论语平议 》、吴志忠 《 四书章句附考 》、
1 . 阐 释 经 文
简介其名和朝代 ,再下接 引用书 目和 引文 ,如 “ 阮云台 元 ,清人) ,研经室集云”[ 1 1 1 3 0现总结如下: 日本引书 :均集 中在德川时代 ,物部徂徕 《 论语徵 》、 安井息轩 《 论语集说 》、中井屡轩 《 论语雕题略》、伊藤仁 斋 《 论语古义 》、太宰春台 《 论语古训 》、佐藤一斋 《 论 语栏外 书》、猪饲彦博 《 论语考文 》、帆足万里 《 论语标 记 》、尾藤二洲 《 素餐录》、香川桂园 《 咏燕 》、片山兼山 《 论语 一贯 》、村 田琴后 《 咏富岳 》、斋藤拙堂 《 拙堂文
问题 ,作者引中井屡轩云 : “ 三百 , . 诗之原数。孔子以前止 有 三百 ,故孔 子屡称诗三百也 ,夫删三千为三百之 说,妄
也”[ 1 1 2 2 。再如 《 宪问 》所涉及的齐桓公与公子纠 ,二人谁 兄谁弟的问题 ,作者有这样 的论证 : “ 桓兄纠弟,三传无明 文可证 。 《 管子 ・ 大 匡篇 》: ‘ 齐僖公生公子诸儿 ,公子
话 》、中村敬宇 、室 直清 、熊泽 蕃 山 《 集 义 和书 》 、吉 田素 日: ‘ 自行束 惰 以上 ,吾 未尝无 诲 焉 一 , l 2 l , “ 邢叔 明云 :
庵 《 文章达德录》。另有 日 文版基督教经典 《 新约全书 》。 ‘ 束惰 是礼 之 薄者 , 其 厚则 有 玉 帛之属 ,故 云 :以上 ,以包 。 中国引书 :先秦 : 《 尚书 》 《 诗经 》 《 老子 》 《 孟子 》 之 也 一 ’… 《 苟子 》 《 小雅》 《 尔雅 》 《 韩非子 》。 2 . 考证名 物 汉 :论语注释 ,有马融 、孔安国、郑玄 、包成诸家 ,著 这一门类是指作者对 《 论语 》经文所涉名词或历史 的考 作有 《 史记 》 《 汉书 》 《 后汉书 》 《 盐铁论 》 《 潜夫论 》 证资料 的汇集。如对于 《 为政 》所涉及的 “ 诗三百”数量的
《 纂标论语集注 》,泷川 龟太 郎于 日 本 明治四十五年 注疏》、冯厚斋 《 云桑柔诗 》、黄震 《 黄氏 日 抄 》,袁甫、 ( 1 9 1 2 年) 著成。昭和五年( 1 9 3 0 年) 十-? j 六 日金港堂书籍株式 刘敞、文天祥 《 衣袋中赞 》。 会 社发 行 ,1 9 8 1 年 ,台湾 广 文书 局据 口本 明治 四十五 年序排 元 :金履祥 《 四书辨 疑 》和陈栎 《 论语发 明 》。 印本影 印 ,广文 书局版也 是 当下两岸 三 地引用 最 多的版本 。 明 :张 自烈 、高 拱 《 四= 问 辨 录 》 、黄 光 舁 《 四= } 5 经 闻 》、杨慎 《 升庵集 》、葛寅亮 《 醒人 语》,郝敬 、袁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