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热力学第一定律(1.)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热、功和内能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某些特殊过程中的应用
2.4 可逆过程 2.5 焓 2.6 热容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 2.9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及相变过程中
(后面有例题进行相关的计算)
6
2.1.1 热
温度反映了物体冷热程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 能的标志,是状态量。
3.热量的计算
Q mc(T2 T1)
c 是比热:1kg物质升高1 ºC吸收的热量; mc是热容:mkg物质升高1 ºC吸收的热量; 此式适用于无相变的过程。
7
2.1.2 功
2.1.2 功
16
2.1.3 内能
•分子运动的动能(平动能、转动能和振动能); 它与温度有关 。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位能 ;它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有 关,即与体积相关 。 •原子、电子的运动能以及原子核内能量等 ;这些 能量在热力学研究中不会发生变化,可以不考虑这 些能量 。
注:内能是体系的一种热力学性质,处于一个确定状态的
Wb P环(V2 V1) 0Pa (4.54 2.27) 102 m3 0J
该例题能不能按下面的方法计算做功?
W V2 pdV V2 nRT dV nRT ln V2
V1
V1 V
V1
13
2.1.2 功
结果表明:两种膨胀方式尽管系统的初、末态 相同,但因途径不同功也不同,这再一次有力地说 明了功不是状态函数,它的数值不仅与系统的状态 变化有关,而且与变化的途径有关。
活塞与汽缸无摩擦,当气体作 准静态压缩或膨胀时,外界的压强

0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0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而自由膨胀就是对真空膨胀,外压为零,故 W=0 即自由膨胀过程中,系统对环境不做功。
(2).等外压膨胀(pe保持不变)
在外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体积从V1膨 胀到V2, W=-PedV , 积分,有: W=-Pe(V2-V1)
(3)多次等外压膨胀
(a)克服外压pe‘从体积为V1膨胀到V‘,作功: W1= - Pe‘ (V‘ - V1) (b)克服外压Pe“从V‘膨胀到V“,作功: W2= -Pe“(V“ - V‘) (c)克服外压P2从V“膨胀到V2,作功: W3= -P2(V2 - V“)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作的总功是所作的功 等于3次作功的加和。 W=W1+W2+W3
状态函数的基本性质:
* 状态函数的特性可描述为:异途同归, 值变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即二阶偏微分的值与微分的先后顺序 无关。
(3)状态方程
系统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 程(state equation )。
对于一定量的单组分均匀系统,状态函数 T,p,V 之间有一定量的联系。经验证明,只有两 个是独立的,它们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环境(surroundings)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 部分。
系统分类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关系,把系统分为 三类:
(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 有物质交换,又有能 量交换。
(2)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焦耳(Joule)和迈耶(Mayer)自1840年起, 历经20多年,用各种实验求证热和功的转 换关系,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超临界流体: (1)定义: 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压力 接近或超过临界压力的流体。 (2)特点:密度大,分子间力强,溶解 能力大,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 (3)应用:在萃取分离技术上有重要的 应用,超临界萃取分离工程是近几年发 展起来的技术。
10、热与功
能量交换的两种形式。 不是系统的性质,
不是状态函数。
V V dp 则体积的微分可写成:dV= dT T p p T
由状态1变到状态2的体积改变量为:
Δ=
dV V2 V1
V2 V1
状态函数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dV=0
状态性质的特点总结:
(1) 单值性。系统状态一定,各状态性质一定。
δ :ΔX = XⅠ - XⅠ = 0
△p=p2-p1 △V=V2-V1 △T=T2-T1 状态函数的增量=系统终态的函数值-系统始态的函数值
b.系统状态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状态函数的微小变化可以 用全微分表示,并且是可以积分的。 如封闭系统一定量某理想气体的体积是温度压力的函数 ,即V=f(T,p)

(2)功:热力学中除热之外系统与环境 之间一切其他方式传递的能量。 符号: W 单位:J 分类: a.体积功:由于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能 量,W b.非体积功:除体积功之外的其他功,如电 功、表面功, W '
正负号规定: 系统对环境作功 “-” 环境对系统作功 “+” 大小:取决于具体的变化过程,相同的 始、末态之间变化,途径不同交换的功 不同,是途径函数。 微小变化过程的功用δW 表示。
4、状态和状态函数
(1)状态: 系统的状态是系统所有性质(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
系统状态与性质之间存在单值对应关系。

工程热力学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工程热力学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3、压力为10bar、容积为0.085m3的空气,由一 质量为90Kg、直径为60cm的无摩擦活塞封闭在 一垂直放置的气缸内。若突然释放活塞向上运动。 试确定当活塞上升1.2m时的速度及气缸内空气的 压力。设空气按pV1.35=定值的规律膨胀,空气的 速度可以忽略不计,作用在活塞上的大气压力 P0=760mmHg。


若空气流量为100kg/s,压气机消耗的功率为多少?
若燃气发热值qB=43960kJ/kg,燃料耗量为多少?
燃气喷管出口处的流速是多少? 燃气轮机的功率为多少?
燃气轮机装置的总功率为多少?
3
1)压气机
wc h2 h1 580 290 290kJ/kg P mwc 290kJ/kg 100kg/s=29000kW c
答案:(39.2m/s)
Ek W Wr E p
2
某燃气轮机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压气机进口处空气的比焓h1 为290kJ/kg。经压缩后空气升温使比焓增为h2=580kJ/kg,在 截面2处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以cf2=20m/s的速度进入燃烧室, 在定压下燃烧,使工质吸入热量q=670kJ/kg。燃烧后燃气进入 喷管绝热膨胀到状态3‘,h3’=800kJ/kg,流速增加到cf3’,此燃 气进入动叶片,推动转轮回转作功。若燃气在动叶片中的热力 状态不变,最后离开燃气轮机的速度cf4=100m/s,求:
2)燃烧室
q 670kJ/kg Q=mq 100kg/s 670kJ/kg=67000kJ/s Q=mB qB mB 1.524kg / s
4
3)喷管 燃烧室出口焓值: h3
' 3
h2 q 1250kJ/kg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入口处: p1A1 d x = p1 d V1 = p1 v1 d m1
出口处: p2A2 d x = p2 d V2 = p2 v2 d m2
流动功: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 (p v ) = p2 v2 – p1 v1 3. 几点说明: (1)是工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能量; (2)只有在工质流动过程中才出现; (3)工质在传递流动功时,没有热力状态的变化, 也没有能量形态的变化
1 2 2 (c f 2 c f 1 ) h1 h2 2
说明 :工质流经喷管时,动能的增加等于 焓值的减少。
同学们:
上课铃声即将敲响, 你们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
现在开始上课。 请翻开你们的书、笔记本,
拿起笔。 并请保持课堂安静。谢谢!
例1:对定量的某种气体加热100kJ,使之由状态1 沿路径1a 2变化到状态2,同时对外作功60kJ。若外 界对气体作功40kJ,使之从状态2沿路径2b1返回状 态1,如图,问返回过程中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是多少?是吸热用力的存在所具有 的位能,与气体的比体积有关。 化学能,原子核能,电磁能。
单位:焦耳 J,符号 U 比热力学能: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力学能,u, J / kg 2. 热力学能是温度和比体积的函数,是状态参数。 3. 热力学能的大小是相对的。 二. 宏观动能和宏观位能 1. 宏观动能:由于宏观运动速度而具有的动能。EK 2. 宏观位能:由于其在重力场中的位置而具有的位 能。 EP 三. 总储存能 (stored energy) 总储存能:系统的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宏观位 能之和,用E表示,单位J,KJ。 比储存能 e = u + e k+ ep
Q = W + U = W + U2 - U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 定律在热现象上的应用。 表述1: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一 定量的热消灭,必产生一定量的功;消耗一 定量的功时,必出现与之相应数量的热。
表述2:第一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In 1843, at the age of 25, James Prescott Joule did a series of careful experiments to prove the equivalence of heat and work.
A p V
dl
对推进功的说明
1、与宏观流动有关,流动停止,推进功不存在 2、作用过程中,工质仅发生位置变化,无状态变化
3、w推=pv与所处状态有关,是状态量 4、并非工质本身的能量(动能、位能)变化引起, 而由外界(泵与风机)做出,流动工质所携带的能量
可理解为:由于工质的进出,外界与系统之
间所传递的一种机械功,表现为流动工质进 出系统使所携带和所传递的一种能量
4、物理意义:开口系中随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取决 于热力状态的能量。
三、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Energy balance for steady-flow systems
稳定流动条件
(P22)
1、



mout min m
2、

Q Const
min
uin 1 2
c
2 in
gzin
3、


Wnet ConstWs
三、总能
热力系统的储存能: 储存于热力系统的能量。 (1)内部储存能———热力学能 (2)外部储存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能量的增加: 系统能量的增加:∆ECV=0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能量的增加 (2-9)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 )
1 2 Q = m2 (u2 + cf 2 + gz2 ) + m2 p2 v2 2 1 2 − m1 (u1 + cf 1 + gz1 ) − m1 p1v1 + Wi 2
1 2 wt = (cf 2 − cf21 ) + g ( z 2 − z1 ) + wi 2
比较式(2-10b)和(2-16) 比较式( - 和 - )
(2 − 19)

q = ∆u + w q = ∆h + wt = ∆u + ∆( pv) + wt 1 2 w = ∆( pv) + wt = ∆( pv) + ∆cf + g∆z + wi 2
由于m 由于 1=m2=m, 整理上式得
1 2 Q = m(u2 + p2 v2 + cf 2 + gz2 ) 2 1 2 − m(u1 + p1v1 + cf 1 + gz1 ) + Wi 2 令 H = U + pV 代入上式得
1 Q = ∆H + m∆cf2 + mg∆z + Wi 2 1 2 δQ = dH + mdcf + mgdz + δWi 2
m1 = m2 = m
∆ECV = 0
稳定系统的能量分析: 稳定系统的能量分析: 进入系统的能量: 进入系统的能量:
1 2 Q + E1 + p1V1 = Q + m1 (u1 + cf 1 + gz1 ) + m1 p1v1 2 离开系统的能量: 离开系统的能量: 1 2 E2 + p2V2 + Wi = m2 (u 2 + cf 2 + gz 2 ) + m2 p2 v2 + Wi 2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二、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δQ 环境

δW 环境
所 以:
dU体系热力学能量的增量 Q W
注 意:
Ⅰ. d 表示全微分, 表示非全微分。
Ⅱ. 凡是使体系(热力学)能量增加的功和热都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三、焦耳(Joule)实验
搅 拌 器 活塞
真空
实验前——左边容器空气,
右边容器真空;容器置于一
系统分类——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是否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1)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2)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3)隔离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注意:系统与环境的区分具有相对性;系统的选择具有任意 性。
3. 系统的性质——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
(1) 广度性质(容量性质)——如果在没有任何其他变化的情况下,
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1. 引言
高楼大厦是由沙石等基础元件构成的;同样的道理,任何一 个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元件上的。例如:英语由26个 字母构筑而成;日语由50个片假名和平假名构成而成。热力学体 系也一样由它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构筑而成。——所以先来讨论热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系统与环境
C. 恒容过程—— V体系=Cons tan t
D. 绝热过程——体系与外界环境无热交换。
E. 循环过程——系统经历一系列具体途径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其特点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为零,但体系与环境所交换的功 和热不一定为零。
★ 第二种分类方法(分类标准——按组成分类):
A.简单状态变化 ;B.相变 ;C.化学反应
0 0
8. 热力学能(旧称:内能)
(1)定义——系统内部所有粒子除整体动能和整体势能外的全部能量之和,用符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W=We(体积功)+Wf(非体积功)
体积功
自由膨胀(真空膨胀)
pe=0 We=-pedV=0
计算公式
一次等外压膨胀 多次等外压膨胀
pe 保持恒定 We=-pe(V2-V1) 膨胀分两步第一步外压p1.第二步p2 We=-p1(V2-V1)-P2(V3-V2)
外压pe总是比内压pi小衣柜无限小的膨胀
pe=pi-dp We=-nRTln(V2/V1)
Qp=U+pV
dU=δQ+δW=δQ+δWe+δWf
没有相边和和化学变化且不做非体积功的均相封 闭系统,系统升高单位热力学温度时所吸收的热 成该系统的热容
等压热和焓
符号C
影响因素:系统的质量或者物质的量,以及升温条件有关
<Cp>(T)=Qp/(T2-T1) 升温会导致热容发生变化所以一般T2-T1→0
Qp=Qv+△nRT
两者的关系
等压下为等压热 等容下为等容热
化学反应热
溶解热:将一定量溶质溶于溶剂中的热效应
稀释热:将一定量的纯溶剂假如溶液中的热效应
溶解热和稀释热(等压)
混合热:将两种不同物质混合是的热效应
△H(相变)=Qp(相变)
△U=△H-p△V=△H-pVg(有气体参与)
纯净物的相变实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
宏观性质
广延性质
是系统物质的量n的一次齐函数
具有加和性,整个系统的某个广度性质等于该系 统中各部分该种广度性质的加和
其数值仅取件与系统自身的特性,与系统的数量 无关
强度性质
是系统物质的量n的零次齐函数
不具有加和性
平衡:系统的各性质不再随时间而改变,也没有 可以使系统和环境之间或系统内部发生物质交 换,能量交换和化学反应力的存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

• 内能是广度性质,系统在某状态下U的绝对值无法确定
• 理想气体的内能 U f (T )
32
数学表达式
ΔU=Q+W
数学推导:
(2.1.1a)
隔离系统能量守恒: U+[-(Q+W)]=0 小的封闭系统: U =Q+W 或 dU=Q +W
(2.1.1b)
适用对象:封闭系统(研究它与环境间的能量交换) 本质: 能量守恒定律 law of energy conservation
热力学研究对象都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
相 phase ---- 系统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 部分。
21
5. 过程和途径 process and path 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我们称之为经历了一个过程 变化的具体步骤称之为途径。 例如 在101.325kPa下,将水从298.15K加热到373.15K 途径1:直接加热 H2O(298.15K,l) → H2O(373.15K,l) 途径2:H2O(298.15K,l) → H2O(298.15K,g) → H2O(373.15K,g) → H2O(373.15K,l)
28
3、 体积功 mechanical work
体积功:系统因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
计算:
W F dl
pamb Adl pamb dV
图 2.1.1 热源 气体 V
dV=Adl
截面 A
pamb
dl 体积功示意图
F pamb A
29
体积功的定义式:
W pamb dV
24
举例: 见下页
25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02章_热力学第一定律(小结)

02章_热力学第一定律(小结)
B
C p BC p,m (B)
如在该温度区间内有物质发生相变,就要分段积分。

T2
T1
C p dT
19.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燃烧和爆炸反应的最高温度
计算恒压燃烧反应最高火焰温度的依据是
Q p ΔH 0
。计算恒容爆炸反应的最高温度的依据是 QV ΔU 0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W 1.各类过程Q、W 、△U 、 △H的计算
B
B H H
过程的焓变为:
H H H
摩尔相变焓为:
H H m n
H 比相变焓为 h m
几种相态间的互相转化关系如下: 气相 晶型 转变 (trs)
固相
固相
熔化(fus) 凝固
对于宏观过程:
pe dV
W pedV
环境的压力 pe
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We
V1 nRT ln V2
自由膨胀pe=0,We=0; 恒容过程dV=0,We=0.
对于恒外压过程:
W pe V
pe const
相变化、化学变化 W=-pe(V2-V1)
若A(L)→A(G) W=-pVG=-nRT
f H m (物质,相态,温度)
稳定相态单质本身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r Hm

B f H m (B) B
17.标准摩尔燃烧焓
T,100kPa 1mol物质 B
氧气
完全燃烧反应 规定的燃烧产物
标准摩尔燃烧焓 c H m 燃烧产物规定 C H N S Cl CO2(g) H2O(l) N2(g) SO2(g) HCl(aq)

《工程热力学》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工程热力学》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热 力过程能量传递与转换分析计算的基本依据。它 普遍适用于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6
2-2 热力学能和总能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运动有各种不同的 形态,相应的就有各种不同的能量。
系统储存的能量称为储存能,它有内部储存 能与外部储存能之分。系统的内部储存能即为热 力学能
Q U W
Q 0 W ? 0 U 0 即U1 U2
强调:功是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30
h1 a 2
h1 b 2
2
dh
1
h2 h1
dh 0
21
三、焓的意义:
焓是物质进出开口系统时带入或带出的热力学 能与推动功之和,是随物质一起转移的能量。
焓是一种宏观存在的状态参数,不仅在开口系 统中出现,而且在分析闭口系统时,它同样存 在。
焓是随着质量交换而交换的一种“转移能”, 只有在质量跨越边界的前提下,焓的物理意义 及其能量属性才能体现出来。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本章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热能、储存能、功的概念,深刻理解内 能、焓的物理意义;
理解膨胀(压缩)功、轴功、技术功、流动功的 联系与区别;
本章重点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2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19世纪30-40年代,迈耶,焦耳等发现并确 定了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恩格斯将这列为19世纪 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 总量始终不变。
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 可能制造成功的。
4
5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 系 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在工程热力学的范围内,主要考虑热能与机 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与守恒,因此热力学第一定 律可表述为: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 在相互转变时能的总量是不变的。

物理化学第二章(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第二章(第一定律)
统计热力学 系统的(微观)状态 系统的(宏观)性质
热力学
8
系统的性质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的性质只决定于它现在所处的状态,而与其过
去的历史无关。 2. 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的一系列性质也随之而改
变,改变多少,只决定于系统的开始状态和终了状态, 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热力学把具有这种特征的系统性质称为状态函数。
或不能使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完全复原。
第一类永动机 (能量不守衡)
热源 Q W
第二类永动机
2
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和自然现象,得出热力学第一、 二定律。
热力学定律的特点: (1) 大量分子系统
(2)不管物质的微观结构 (3)不管过程的机理
优点:结论绝对可靠, 如从热力学导出纯液体 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3) 热分为: 显热(Sensible heat)系统做单纯的pVT变化(没有相 变化),如: 25C水75C水时,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量。 潜热(Latent heat)系统发生相变化时,如:
100C水100C水汽时,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量。
27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活塞
p1 dV
pe
汽缸
如果p1>pe(外压),气体膨胀dV,
则系统对环境做体积功为:dWe= pedV
21
(1) 自由膨胀(Free expansion) 为外压等于零的膨胀,即 pe=0,所以:
We,1 0
(2) 恒外压膨胀pe=const.
We,2
V2

pedV
-pe (V2
V1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与能量守恒定律在同一时代建立的。

它阐述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它是在热运动与机械运动相互转化的研究中提出来的。

我们已经在初中物理中学过,要使容器中的水温升高有两种办法,一方面可以直接对水加热,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水做功。

这表明,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两个:外界与物体进行热交换或外界对物体做功。

一个物体,如果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也没有向外界放出热量,外界对它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如果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用U1和U2分别表示外界对它做功前与做功后的内能,那么,上述关系可以写为U2-U1=W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其他物体对它做功,也没有对其他物体做功,它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如果用Q表示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分别用U1和U2表示物体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前后的内能,那么,这个关系可以表示为U2-U1=Q如果外界既向物体传热,又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内能的增量就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Q 与外界对物体所做功W的总和,即U2-U1=Q+W通常以ΔU表示内能的增量U2-U1,于是有ΔU=Q+W这表明: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总和。

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中的具体表述。

科学足迹一、古代热力技术应用事例古人很早就发现热可以用于产生动力,渐渐地开始利用这种动力。

下面列举其中的几例略展古代利用热力的风采。

希罗(Hero,约公元62-约公元150)是古希腊的一位工程师。

他研究过车轮、杠杆、滑轮、螺旋、劈等简单机械。

在他众多的发明中,最有名的当属“小涡轮”。

当时的人们把“小涡轮”用于孩子的玩具,或在寺庙中用于转动神像,以引起信徒们的惊奇。

“小涡轮”是利用蒸汽使空心圆球转动的装置。

空心圆球安装在架子上。

球上安装着两个弯管(见图2.2-1)。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 :
H = = U + pV
def
H为焓,为状态函数,广度量,单位 J
Qp = D H δQ p = dH
即恒压热与过程的焓能变在量值上相等 注:H 的计算的基本公式: H= U+ (pV) 恒压过程 非恒压过程 H = Q H Q
理想气体,单纯 pVT 变化,恒温时: U=0
3. 过程与途径
当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至另一状态时,系统即进行了一个 过程。 系统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不同的途径变化至同一末态
物理化学中主要讨论三种过程:

单纯pVT变化 相变过程,如气化,凝固,晶型转变„„ 化学变化过程
g
根据过程进行的特定条件 ,有:
三类系统: 隔离系统(isolated system): 与环境间——无物质交换,无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与环境间——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敞开系统(open system): 与环境间——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2. 状态与状态函数
(1)状态与状态函数
系统的性质:决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p,V,T,Cp,m)
恒压过程:系统的压力与环境的压力相等且恒定不变
p = p amb = 常数
对于封闭系统,W =0 时的恒压过程:
W = - p amb (V 2 - V 1 ) = - p (V 2 - V 1 ) = p 1 V 1 - p 2V 2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Qp = D U - W = (U 2 + p 2V 2 ) - (U 1 + p 1V 1 )
程的Q、W、U及H。 已知Ar(g)及 Cu(s) 的、 Cp,m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量的总和,是状态参数。热量是传递过程中 的热能,不是状态参数。
思考
定量气体在等温过程中热力学能不变?
错误。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和比体积的函
数,等温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比体积可
能会发生改变,故热力学能也会改变。
思考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只与温度有关。
正确。对于理想气体,因为分子间不存在相
互作用力,因此没有内位能。其热力学能仅 包括分子内动能。因此,理想气体热力学能 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二、外部储存能
需要用在系统外的参考坐标系测量的
参数来表示的能量,称为外部储存能,
它包括系统的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
质量为m的物体相对于系统外的参考坐 标以速度c运动时,其具有的宏观动能为:
1 2 Ek mc 2
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相对于系统外的 参考坐标系的高度为z时,其具有的重力位 能为:
滚球永动机
软臂永动机
19世纪有人设计了一种特殊机 构,它的臂可以弯曲。臂上有 槽,小球沿凹槽滚向伸长的臂 端,使力矩增大。转到另一侧, 软臂开始弯曲,向轴心靠拢。 设计者认为这样可以使机器获 得转矩。然而,他没有想到力 臂虽然缩短了,阻力却增大了, 转轮只能停止在原地。
软臂永动机
阿基米得螺旋永动机
分子热运动形成的内动能。它是温度的函数。
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内位能。它是比体积的函 数。
维持一定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原子核内部的原子 能及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能等。
1、内动能
根据分子运动学说,组成气体的分子是处于不 断运动的状态中,不仅分子本身作直线运动、 旋转运动和相对于其它分子的振动,构成分子 的内部原子也在不断地振动,这些运动着的分 子与原子都具有动能,称为气体的内动能。 气体的内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气体的温 度越高,内动能越大。

第二章__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__热力学第一定律

(D) 系统的某一性质改变了,其状态必定发生 改变
11
状态函数特点:
状态改变,状态函数值至少有一个改变 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其值不变 系统状态的微小变化引起状态函数 X 的变化用 全微分 dX 表示。
按照热力学系统宏观性质的数值是否与物质的数量有关, 状态函数可分为:
状态函数分类
状态确定
所以,性质是状态的函数
状态函数(state function):鉴于状态与性质 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所以系统处于平衡态
时的热力学性质(如 U、H、p、V、T 等)
称为状态函数。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A) 系统的同一状态可具有不同的体积
(B) 系统的不同状态可具有相同的体积
(C) 系统的状态改变了,可能所有的状态函数 都要发生改变
W= -pambV= - pV
δW= -pambdV= - pdV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Qp = U - W = U + pV δQp = dU + d(pV) = d(U + pV) (dp = 0,δW’=0)
3.焓的导出: δQp = d(U + pV)
定义 : H = U + pV 称H为焓,H为状态函数,广度量,单位J 将焓的定义式代入上式有:
3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其它表述方法:
要制造一种既产生功又不需消耗能量 的机器(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隔离系统能量守恒。
3. 焦耳实验 焦耳于1843年进行了低压气体的自由膨胀实验:
温度计
气体
水浴
真空
37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焦耳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W=0;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W ' Vf pdV Vi
W W ' Vf pdV Vi
体系的体积增大时,体系对环境的作用力与力的作用
点的位移同向,体系对环境作了正功,体系的能量减少;
反之,若体系的体积缩小,体系对环境作负功,即环境对
体系作了正功,体系的能量增加。
(2)表面功
以液膜为例
框内有一个双表面的液体膜,液体的表面张力为
正、负规定:吸热,Q >0;放热, Q <0
单位:J、cal、atm·l 等
表示法:宏观过程的热用Q 表示,微小过程的微量热 用Q 表示。注意与状态函数表示法区分
Note: (1)热量与热能(与系统温度有关的热运动能量) (2)热量与能量(过程量与状态量) (3)作功与传热是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 (作功:通过广义功产生广义位移而实现是宏观形式; 传热:是热运动能量的转移是微观形式,常常与耗散有关)
Note:
(1)热力学中所谈的功都 是指体系与环境通过 它们的边界相互作用 的功;
(2)关于功的规定,采用 1970年IUPAC所建议 的W或W代表环境对 体系所作之功。
正、负规定: 环境对系统作功,W >0; 系统对环境作功,W <0
单位:J、cal、atm·l 等
体积功 W 机械功

电功 表面功
W ' EdQ
若正电荷通过的量为n,电池对外界作的功为:
W ' nEF
当外加电池上的电位差比E略大时,在无摩擦准 静态过程中外界对电池作电功:
W EdQ
W nEF
综合:
在无摩擦准静态过程中的不同形式的微功,通式 (一个强度量与一个广度量的乘积):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

实边界
环境
固定边界
系统
虚边界
系 统
活 动 边

§2.1 基 本 概 念 及 术 语



、 能





环境
无物质交换 有能量交换
系 统




、 能




隔离系统
封闭系统
敞开系统
§2.1 基 本 概 念 及 术 语
状态: 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 状态函数: 系统的宏观性质,与系统的状态之间存在单值
对应关系 系统平衡状态的单值函数 状态函数性质: 改变量取决于系统的始、末态,与变化过程无关
状态确定,所有状态函数均确定; 有一个状态函数改变,状态即改变 状态改变,并不是所有状态函数均改变
在数学上:
① ∫ dX = 0
∫ ②
B
dX
A
=
Δ
B A
X
③ 若 X= f (x、y、z) 则
dX
=
∂X (
)dx
U= f (T、V)
dU
=
(∂U ∂T
)V
dT
+
(∂U ∂V
)T
dV
绝对值不可求
§2.2 热 力 学 第 一 定 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 ΔE=Q+W
E(系统总能量)
整体运动的动能 外力场下的动能 热力学能
2. 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形式 (化学热力学)
ΔU=Q+W
宏观静止系统 无整体运动 无特殊外力场
∑ ⑥ 理想混合气体 Cp,m =
B yBC p,m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热力学平衡态 、 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时, 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时,系统与环境之 间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交换, 间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中各个状 态性质均不随时间而变化。 态性质均不随时间而变化。 (1)热平衡; )热平衡; (2)力平衡; )力平衡; (3)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4)相平衡; )相平衡;
10、热与功 、 能量交换的两种形式。 能量交换的两种形式。 不是系统的性质, 不是系统的性质, 不是状态函数。 不是状态函数。
(1)热:系统与环境间由于温度差引起 ) 的能量交换。 的能量交换。热是大量粒子以无序运动 传递的能量。 传递的能量。 符号:Q 单位:J 符号 单位 正负号规定: 正负号规定 系统从环境吸热 “+” 系统向环境放热 “-”
系统
封闭系统是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一般除特殊注 封闭系统是热力学研究的基础 一般除特殊注 明外均为封闭系统。 明外均为封闭系统。 绝对的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理想情况, 绝对的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理想情况,是人 为的抽象。 为的抽象。 (1) 封闭系统 环境 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环境 环境→孤立系统 (2)绝热、恒容且无非体积功的封闭系统即 绝热、 绝热 为孤立系统。 为孤立系统。
T
∂V ∂T p
9、相变化过程、饱和蒸汽压及临界参量 相变化过程、 相变化过程
系统的稳定聚集态是气态、 系统的稳定聚集态是气态、液态或某 种晶态。 种晶态。 固体及液体共同点是压缩性很小, 固体及液体共同点是压缩性很小, 因此固态及液态统称为凝聚相 凝聚相; 因此固态及液态统称为凝聚相; 气体与液体的共同点是具有流动性, 气体与液体的共同点是具有流动性, 因此称为流体相 流体相。 因此称为流体相。
(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量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量 气体液化可采取降温、加压, 气体液化可采取降温、加压,使物 降温 质的体积缩小。 质的体积缩小。 气体转化为液体的过程中的p-V-T变 变 气体转化为液体的过程中的 化关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化关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真实气体的p --Vm图
T1<T2<T3<Tc<T4<T5 T p T Tc
状态性质的特点总结: 状态性质的特点总结: (1) 单值性。系统状态一定,各状态性质一定。 单值性。系统状态一定,各状态性质一定。 (2) 异途同归,值变相等。状态性质的变量只与 异途同归,值变相等。 始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始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3) 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4)数值可连续变化,数学上有全微分。 数值可连续变化,数学上有全微分。 数值可连续变化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 2.3 可逆过程与最大功 § 2.4 热与过程 § 2.5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 § 2.6 相变焓 § 2.7 化学反应热
§2-1
1、系统与环境 系统与环境
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被研究的那部分物质或空间。 系统:被研究的那部分物质或空间。 环境:系统边界以外与之相关的那部分物质或空间。 环境:系统边界以外与之相关的那部分物质或空间。 孤立系统(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和能量的交 孤立系统(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和能量的交 ): 换。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7、状态方程 、 状态方程: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 状态方程: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系 统 状态函数之间的关系。 状态函数之间的关系。 状态方程一般从实验中得出。 状态方程一般从实验中得出。 单组分均相系统, 例:单组分均相系统, 有 V= f( p,T,n ) 若物质的量一定, 若物质的量一定, 则 V= f( p,T ) 多组分均相系统, 多组分均相系统, V= f( p,T,n1,n2,… )
b.系统状态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状态函数的微小变化可以 系统状态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状态函数的微小变化可以 全微分表示 并且是可以积分的。 表示,并且是可以积分的 用全微分表示 并且是可以积分的。 如封闭系统一定量某理想气体的体积是温度压力的函数, 如封闭系统一定量某理想气体的体积是温度压力的函数 即V=f(T,p)
现象解释: 现象解释: 在一般低温下无论加多大压力也不能使 氮气、氧气等气体液化? 氮气、氧气等气体液化? 因为氮气的临界温度为126.2K,氧气的 因为氮气的临界温度为 , 临界温度为154.6K 临界温度为
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 (1)定义: 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压力 )定义: 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 接近或超过临界压力的流体。 接近或超过临界压力的流体。 (2)特点:密度大,分子间力强,溶解 )特点:密度大,分子间力强, 能力大,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 能力大,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 (3)应用:在萃取分离技术上有重要的 )应用: 应用, 应用,超临界萃取分离工程是近几年发 展起来的技术。 展起来的技术。
注意: 描述状态不需要罗列系统全部性质, 注意 描述状态不需要罗列系统全部性质,只 要确定其中几个独立变化的性质即可。 要确定其中几个独立变化的性质即可。 一定量的单组分均匀系统:两个独立变化的 一定量的单组分均匀系统: 性质确定状态。 性质确定状态。 (2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 因为性质与系统存在着单值对应关系, 因为性质与系统存在着单值对应关系,所以 热力学性质又称作状态函数。 热力学性质又称作状态函数。
(1)相变化过程 ) 是指系统中发生的聚集态的变化过程。 是指系统中发生的聚集态的变化过程。 (2)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 液体蒸发的速度和气体凝结的速度相等时的 蒸气压力。即一定温度下, 蒸气压力。即一定温度下,液体与蒸汽达到 两相平衡时的气相压力。 两相平衡时的气相压力。
p=p饱和 =
p<p饱和 <
δ
α
终态Ⅱ 终态Ⅱ,XⅡ
中间态Ⅰ , 中间态Ⅰ′, XⅠ′
α:∆X = XⅡ- XⅠ β:∆X = XⅡ- XⅠ γ:∆X = ( XⅡ- XⅠ′) + (XⅠ′-X1) =XⅡ- XⅠ
δ :∆X = XⅠ - XⅠ = 0
△p=p2-p1 △V=V2-V1 △T=T2-T1 状态函数的增量=系统终态的函数值-系统始态的函数值
∂V ∂V 则体积的微分可写成:dV= dT + dp 则体积的微分可写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 ∂T p T
由状态1变到状态 的体积改变量为: 由状态 变到状态2的体积改变量为 变到状态 的体积改变量为 ∆V=
∫ dV = V2 − V1
V2 V1
状态函数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 状态函数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 ∮dV=0
2、系统的性质 、 定义: 定义:用以确定系统状态的各种宏观物理量
称为系统的性质 状态性质 宏观性质、 称为系统的性质(状态性质、宏观性质、热力 系统的性质 状态性质、 学性质) 学性质 。例:p、V、T、ρ、κ等, 、 、 、 、 等 有的性质可直接通过实验测定, 有的性质可直接通过实验测定,有的不 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3)恒容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系统的 )恒容过程:在整个过程中, 体积保持不变。 体积保持不变。 (4)恒外压过程:pamb =常数 )恒外压过程: 常数 (5)自由膨胀过程:pamb =0 )自由膨胀过程: (6)绝热过程:Q=0 )绝热过程: (7)循环过程:所有状态函数的增量为 )循环过程: 零。
特点: 特点: a. 状态函数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 状态函数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 有关,而和具体的变化历程无关。 有关 而和具体的变化历程无关。 而和具体的变化历程无关 ---热力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状态 热力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状态 函数研究方法的基础。 函数研究方法的基础。
β 始态Ⅰ 始态Ⅰ,XⅠ γ
(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 pV = n RT pVm = RT (2)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范德华方程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 (3)混合理想气体的道尔顿分压定律 ) piV = ni RT pV = n RT pi / p = ni / n = yi pi = pyi
8、偏微分和全微分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中 偏微分和全微分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中 的应用 ∂V ∂V dT + ∂p dp 为例: 以V=f(T,p) 为例:dV= ∂T p T 偏微分 是在 不变时改变 是在p不变时改变 不变时改变T,V对T的变化率 对 的变化率 ∂V ∂p 是在T不变时改变 不变时改变p,V对p的变化率 是在 不变时改变 对 的变化率 全微分dV是当系统的 改变dp,T改变 时所 是当系统的p改变 改变dT时所 全微分 是当系统的 改变 改变 引起的V的变化值的总和 的变化值的总和。 引起的 的变化值的总和。
5、过程和途径 、 过程:系统状态变化的经过。 (1)过程:系统状态变化的经过。完整 描述一个过程应指明始、 描述一个过程应指明始、末态及变化的具 体历程。 体历程。 (2)途径: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历程(具 途径: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历程 具 体步骤) 体步骤
系统的变化过程分为:pVT变化 相变化 化 变化;相变化 系统的变化过程分为 变化 相变化;化 学变化 几种主要的pVT变化过程 变化过程: 几种主要的 变化过程 (1)恒温过程:T1=T2=Tamb )恒温过程: (2)恒压过程:p1=p2=pamb )恒压过程:
4、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和状态函数 (1)状态 系统的状态是系统所有性质 物理 )状态: 系统的状态是系统所有性质(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 的综合表现 的综合表现。 性质、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 系统状态与性质之间存在单值对应关系。 系统状态与性质之间存在单值对应关系。 通常变化前的状态称为始态 变化后的状 通常变化前的状态称为始态,变化后的状 始态 态称为终态或末态。 态称为终态或末态。 终态或末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