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化学1》教材的内容分析本册书共四个专题,十个单元。

一.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是《化学1》的第一个专题,起到了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编写以学生在初中化学中接触过的内容为素材,复习巩固,整理有关知识,如原子结构、物质分类和转化、分散系等,同时引出若干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如胶体、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同时穿插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方法,体验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化学学习和学科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而应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电解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了解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情感学习目标:3、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认识原子组成的符号,知道同位数的概念。

4、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行简单计算。

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基本概念。

3、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mol)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mol -1。

4、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数学表达式 : AN Nn 摩尔质量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其他有机物质
其他有机物质
除了烃类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外, 海水中还含有其他多种有机物质,如 糖类、醇类、酚类等。这些物质在生 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并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提取方法
对于其他有机物质的提取,通常采用 吸附、萃取、膜分离等方法。这些方 法可根据不同有机物的性质和含量进 行选择和应用。
总结词

开发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增加,核 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未来
能源供应的重要部分。
前景展望
核能开发面临一些挑战,如处理核废料和确保核安全 等。此外,核能开发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如国际 核不扩散条约的限制。
其他能源物质
01 总结词
除了甲烷水合物和核能资源外 ,海水中还含有其他具有开发 潜力的能源物质。
02
详细描述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 如锂、钾、镁等,这些物质可 以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电动汽 车电池等新能源产品。此外, 海水中还含有一些稀有元素, 如铀、钍等,可用于核能开发 。
03
开发挑战
04
从海水中提取这些物质面临一些 技术挑战,如分离和纯化过程复 杂、成本较高。此外,一些物质 在海水中的浓度较低,需要高效 的提取技术才能实现商业化利用 。

海水中镁的含量也相当丰富,是制造耐火材料、合金、轻质建材等的重要原料。

海水中的钾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钾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 生长。
非金属元素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元素, 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 氯是制造漂白粉、氯气、盐
酸等的重要原料。

海水中的溴被广泛用于制造 各种含溴化合物,如溴化物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第一课时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第一课时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第一课时【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9-021.设计思想:利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本节课内容主要从2 个方面: 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并安排了钠的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的丰富多彩。

3.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本节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合理的探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原有知识、归纳类比的能力。

思想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科学的观察法、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5.重点、难点:钠的化学性质。

6.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设计、启发思维、分析、归纳7.教学软件环境:powerpoint2003、windowsxp操作系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璃试管、大头针、玻片、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8.教学过程设计:9.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

教学中一开始以滴水点灯实验引入新课,以创设学习情景,把学生思路带入探究的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和三种教材的比较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和三种教材的比较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及三种教材的比较Ⅰ教材结构分析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卤素的有关知识;二是氧化还原反应卤素知识:(1)氯气的制法:主要介绍了氯气的生产原理(以氯碱工业为例),对实验室制法(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以“化学史话”的方式给出资料。

(2)氯气的性质:介绍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和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和碱如氢氧化钙反应,氯气和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和水反应的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3)溴、碘的提取:通过实验进行海水提出溴和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

同时介绍了溴、碘离子的检验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从氯气和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例子出发,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和实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并介绍了用双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本单元分两部分内容:一是钠、镁及其化合物;二是离子反应钠、镁及其化合物(1)金属钠的性质和使用: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的化学性质如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等。

(2)钠的制法: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电解氯化钠方法制取金属钠。

(3)碳酸钠的性质和使用:在“活动和探究”栏目中介绍了碳酸钠和酸、碱、盐反应的实验,并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在“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了“候氏制碱法”(4)镁的提取:介绍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和重要化学反应;在“观察和思考”栏目中,介绍了镁的重要性质如镁和二氧化碳反应、氮气反应的有关性质。

离子反应: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入,分析得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进一步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Ⅱ专题教学建议下面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概念原理部分教学,分别给出教学建议:1.关于钠、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中学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1模块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如何导入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如何导入
常 州一 中奚老 师本 节 课 的导 入 , 是 基 于化 学史 进 行导 入 的 , 上课
Hz O
广 _ 丽

墼同


A. 2 5 %, N a H C O 在 水 中的 溶 解度 比 N a z C 0 , 的 大
B . 石灰乳与 c l 的反应 中, c l 既是氧化剂 , 又是还原剂
学生回答 是为了争夺资源 。实际上 评, 他认为 : “ 对教材 内容 的分 析 , 不 能仅停 留在表面 , 而应看到知 么处心积虑地争夺钓鱼岛呢?” 除 了经济原 因之外 , 还 有政治和军事原 因, 这个导入 不太好 , 学 习 识 的价值和知识点 内在的联 系以及学科观念 。”
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所在 , 个人觉得 可以用2 0 1 1 1 2月 , 常州市八 校教研 活动在我校 开展 , 化学学科 上课 的课 化学 , 年江苏高考题一个题 目来导入 : 题 也是《 离子 反应》 , 有 两位 老师执教 , 其 中一位 也用 了同样 的导 N a C 1 是一种化工原料 , 可 以制 备 一 系 列 物 质 ( 见下 图) 。 下 列 入, 但从效 果来看不是 太好 , 江苏省 常州高级 中学特级 教师 , 化学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教 研 组 长 曹 丽 敏 老 师 对 这 位 老 师 的导 人 是 这 样 评 价 的 : 她 说 她 儿 子不 喜欢 学数学 , 问她说 : 学数学有什么用呢?也就是说她儿子并 没有发现学习数学 的意义 , 所 以根本没兴趣学数学 。由此 , 曹老师 联系了本节课 的导人 , 认为: 本节课的导入也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 习本节 内容 的价值所在 , 其实本节 内容 和实际生活联系 的例子还 是有很多的 , 比如 , 工业 污水处理等等 。由最近 的一些课堂教学给 我有了很大的感触 :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 的价值所在是很重要 的, 也很必要 。教师在教学设 计时应该考虑 这点 , 才能激发起学生 学 习的欲望 。下面结合 《 从海水中获得 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 几位 老师 的导入来谈谈如何从导入做起 , 让学生体会所学 内容 的价值。

2.1.2 从海水中获取的化学物质 教案 苏教版必修1

2.1.2 从海水中获取的化学物质 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二专题,从海水中获取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模块的第一个内容,且是一种多变价元素,且化合物种类比较多,识记的知识点多,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因此对本章节内容的学法掌握是很重要的,本章节学好了对以后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掌握起到很大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氯气及其化合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在前面一章中已经学会了对物质的分类,利用物质分类法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本章节知识。

到了高三,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有助于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

【教学重难点】氯水的成分和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掌握氯气的重要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2、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3、明确漂白粉的组成和漂白原理4、掌握氯水的成分和性质,并能运用该知识点解决具体的问题。

2、完成《随堂分类练习》第19页 【分类练习题】 C 类1、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指出氯气在反应中表现出什么性质。

(1)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 氯气与石灰乳反应(3)铁在氯气中燃烧(4)适量的氯气与碘化钠B类2、解释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1)将氯气滴入紫色石磊溶液中,可以看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将氯气滴入硝酸银溶液中出项白色沉淀。

(3)向氯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体产生。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滤去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为证明氯水中含氯离子,可以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

A类4、CCTV近日报道,我国将投入大量资金对饮用水设施进行全面改造。

而合格的饮用水,离不开对水源进行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发现。

自来水用ClO2处理更能提高自来水的品质。

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析——以“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为例

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析——以“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为例

会价值。可见,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具有较为丰富的
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课标》中的必修课程主题 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
用”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确立单元教学目
(二)从教材的文本内容中提炼“大概念
大概念”

标。第四步,确立单元评价目标。按照“教、学、评”
“大概念”是指在某一领域有影响并能推动学
等来进行课时设计。本单元整体教学的课时设计
变化”作为大概念统领本单元教学。
二、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
(一)实施流程
第一步,组织单元教学。在确立了统领本单元
教学的大概念后,如何组织单元教学是关键。实践
表明,以与单元学习内容密切关联的大问题来驱动
单元教学是富有成效的。我们在充分研究新课标、
教材内容及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从海水中
用”,但是教材的文本内容主要以“物质的转化”为
线索进行统领,而物质的转化又是以物质的性质及
键点。可参考《课标》中的必修课程主题 2“ 常见的
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教材内
其化学变化为基础。基于上述对本单元教材内容
容容量与难易程度以及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的分析,同时参考新课标的要求,确立“物质的化学
反应和离子反应的认知模型;学生能基于学科本
位的观念认识与探究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的
方法,形成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图 1
“从海洋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流程
小单元文本的重点都在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第三
(二)课时设计
个小单元的标题虽然是“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
分课时教学是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落脚点和关
获得化学物质?”作为单元教学的大问题。第二步,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DOC范文整理】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DOC范文整理】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氯及其化合物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1.通过实验认识氯气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知识整理.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的反应〈2〉与非金属的反应〈3〉与水或碱的反应cI2和H2o:cI2和稀NaoH溶液:cI2+oH:〈4>与低价化合物的反应完成下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并说明有关现象;cI2与淀粉碘化钾溶液:cI2通入FecI2溶液中:cI2通入So2的水溶液中:cI2和NH3混合:cI2和cH4混合:氯气的制法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法:;A加入NaoH固体B加入食盐固体c加入caco3D加入Na2So3固体例2.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 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是②是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原因是①或②:变式训练:〈1〉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厂常用cI2和FeSo4,同时使用进行消毒和净化,以改善水质,其原理是:为了延长液氯杀菌时间,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Io=====H2o+NH2cI已知NH2cI比HcI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是: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溴、碘及其化合物课标解读课标解读学习目标认识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以海水的综合利用为例,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1.理解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掌握X-的检验方法利用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及强弱比较的方法,理解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知识要点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卤素原子最外层上都有个电子,易得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常见化合价为价,常见正化合价有.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卤素单质均为原子分子,性质相似,都是活泼的,具有性,化学性质与cI2的性质相似,如:X2+H2 =X2+H2o =X2+NaoH =卤族元素的递变性:.结构的递变性:卤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卤素性质的递变性: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与水反应的程度;与H2化合由;气态氢化合物的稳定性;阴离子的还原性。

课题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精)

课题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精)

课题: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福清第一中学吴国海氯气的生产原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操作。

3.了解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

[过程与方法]:1.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对学习素材进行分析与归纳,使学生从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3.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通过实验的创新设计,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2.电解方程式书写三、课前准备:教师:①自制多媒体课件。

②实验仪器:14组学生电源、电解食盐水装置、烧杯。

实验试剂: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酚酞试液等学生:①课前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海水的主要成分、氯气生产原理的相关知识。

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氯气的工业制法 电解方程式:2NaCl + 2H 2O ===== H 2↑+ Cl 2↑+ 2NaOH 2、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①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组成 ②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3、氯碱工业概念通电。

2021-2022年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4)

2021-2022年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4)

2021年高中化学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4)苏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离子反应》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有些人认为概念是个知识点,在教学中重点是把这个知识点打开,挖定义、挖定义里面的细节,不过我觉得在新课标下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个概念、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

概念原理内容是一种概括性认识、是一种揭示本质的认识,它是科学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建立这个概念的学科价值是什么?学生学习这个概念的价值是什么?总之,我觉得概念的教学真的需要反复的去论证和思考概念的价值、概念学习的价值、概念教学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

所以我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将课本后面探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三个实验提到最前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形象感知后,再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即反应的本质,从而得出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共同特征——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便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形成离子反应揭示反应本质的印象。

反应的本质用汉字表示看起来比较麻烦,怎样表示看起来更形象呢?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重点——离子方程式。

对于反应物在水中易溶易电离的,我希望学生用“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存在状态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寻找能够反应的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这种书写方法,所以以三个探究实验为例,让学生对照表格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本质,即书写离子方程式。

并且这种方法也便于学生理解离子共存的问题。

但是对于反应物中有难溶难电离物的反应,用前面那种方法就不太好分析,所以我以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为例,介绍了“写—拆—删—查”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这种题型就比较好应用。

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

下面就通过一组酸碱中和反应,既是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同时也是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或者说为什么要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归纳总结。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说课稿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说课稿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溴、碘的提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化学1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看,本课时安排在学习了氯气的消费原理、氯气的性质等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之后,将有较强的根底理论指导;同时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对后面的专题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简析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海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

利用海水中富含的化学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溴化钠、碘化钠等,能获得活泼的非金属卤素单质。

这既是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为人类社会开展做出重要奉献的重要内容。

因此,编者以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为前提,紧扣海水资源这一线索,引出氯、溴、碘单质及其化合物,通过对这几种化学物质的系列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同时,理解认识物质的根本方法-实验探究。

在介绍卤素单质的制备时,注重从工业消费实际出发,表达化学在消费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一学科特点,突出学好化学能更好地效劳于社会生活这一学习目的。

教材同时结合卤素单质的性质,巧妙地引出氧化复原反响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响中微粒构造发生的变化,逐步提醒出氧化复原反响发生的本质;并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定义了氧化剂和复原剂。

3、教学目的1、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根本方法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响;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才能。

6、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溴、碘提取的反响原理和方法二、说教法“溴、碘的提取〞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理解其工业制备以外,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溴、碘的提取,知道卤素单质的性质差异。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苏教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苏教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2. 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与H2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安静的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 口有白雾产生 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
现象:释放大量的热,发生爆炸。
点燃或
H2+Cl2 光照 2HCl 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但产物相同
问题:为什么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燃 烧,而两者的混合气体光照条件下却会发生 爆炸? 分析:
本专题情感目标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 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 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 判断。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 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本专题建议授课时数:9~10
第一单元 氯、溴、 碘及其化合物 (共5~6课时)
第二单元 钠、镁及 其化合物 (4课时)
氯气的生产原理 氯气的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 溴、碘的提取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离子反应 镁的提取及应用
1~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知道氧化钠、 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2.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理解碳酸钠与 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基本要求 3.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含义;了解离子反应,会书写常 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了解镁的提取过程及应用,掌握镁的化学性质(与氧 气、二氧化碳的反应) 。 1、了解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碳酸氢钠与 发展要求 碱的反应 。 2、掌握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浙江省温州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一《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一《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一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一》中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的第二小节内容,前面一节是对金属钠的介绍,而后面一节是离子反应。

因此,本节内容能够说是对爽朗金属钠的连续介绍,使学生对爽朗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本节内容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大多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这也为下节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了反应基础。

而就本节的内容本身来说,介绍的两个物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专门广,因此同学们要重点把握。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是必修一的内容,因此针对的是高一的学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他们差不多学过了物质的分类,明白了盐的相关反应类型,例如:盐+酸==新盐+新酸等;在专题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样方法;而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他们差不多学习了CO2的制备,明白了碳酸钙的相关性质。

因此,从明白得上来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不存在太大的明白得难点,但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⒈了解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⒉明白得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⒊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区别。

⒋明白碳酸钠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迁移、分析与类比、实验探究等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中体会化学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性质区别。

【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手段:化学实验、多媒体等【教学仪器及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有油污的铜片等。

试管、滴管、酒精灯、烧杯等。

【教学过程】〖引入〗展现玻璃、肥皂、洗涤剂等的图片,同学们明白纯碱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地点用到纯碱呢?纯碱还能用在其他方面吗?〖学生〗讨论纯碱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分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两大反应主要有以下内容:(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物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教学要求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基本要求①了解从海水中获取氯、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的原理,初步掌握氯气的重要性质,了解溴、碘单质的性质,知道氯、溴、碘的性质差异,认识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②知道如何区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发生了电子转移,能简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认识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发展要求①实地参观盐场、氯碱厂或利用海水资源的企业,了解其生产原理,让学生从实际社会生活中了解海水中主要物质的提取过程,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②理解可逆反应概念。

③了解Br—、I—多种方法的检验。

④增补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的实验。

说明①只局限于认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以及阴、阳极的产物,其它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以及电极产物的分析不宜拓展。

电解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等将在《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详细学习。

②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会分析简单氧化还原反应,会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单线桥表示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深化,不宜拓展复杂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有关计算。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基本要求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了解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来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钠的制取和海水中镁的提取。

③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④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发展要求①简单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②镁与水的反应。

说明①不宜拓展钠与硫的反应。

②不宜拓展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

③只要求了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事实,不宜用水解原理作解释,《化学反应原理》中专门研究。

④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在本专题学习不宜拓展,《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专门学习。

⑤仅限于讨论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条件,不宜拓展复杂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如酸式盐与碱反应;不宜过多拓展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⑥合金的概念在初中已作介绍。

三.教材分析本专题的核心知识本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以自然资源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储量较多的化学物质的提取、性质和应用;在探究典型非金属氯、溴、碘和典型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同时,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重要化合物的工业制法。

教材这样处理,既简化了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同时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较好地统一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专题内容可概括为一种物质(海水)、两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卤素的有关知识;二是氧化还原反应.卤素知识:(1)氯气的制法:主要介绍了氯气的生产原理(以氯碱工业为例),对实验室制法(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以“化学史话”的方式给出资料。

(2)氯气的性质:介绍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如氢氧化钙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3)溴、碘的提取:通过实验进行海水提取溴和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

同时介绍了溴、碘离子的检验方法。

2.氧化还原反应:从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例子出发,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和实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并介绍了用双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本单元分两部分内容:一是钠、镁及其化合物;二是离子反应.钠、镁及其化合物(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与重要的化学性质如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等。

(2)钠的制法: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电解氯化钠方法制取金属钠。

(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介绍了碳酸钠与酸、碱、盐反应的实验,并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在“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了“候氏制碱法”(4)镁的提取:介绍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和重要化学反应;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介绍了镁的重要性质如镁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的有关性质。

2.离子反应: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入,分析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进一步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本专题内容与初中、高中选修模块的联系.初中化学中的相关概念学习概况在初中科学的课程标准中,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物质氧气来认识氧化性;从具体的物质氢气和一氧化碳来认识还原性和可燃性,而不要求学生从本质上来认识氧化性和还原性。

2.必修与选修的层级关系在化学1中的概念知识同以往的较大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

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分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

表:化学1中的主要概念与选修的层级发展关系概念原理知识必修1选修(专题3)电解质建立电解质的概念(专题1)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建立电离的概念(专题1)建立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认识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有弱电解质生成离子反应方程式能够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涉及弱电解质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检验单一离子的检验多种离子的检验(有干扰离子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原电池、金属腐蚀、电解,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专题1)教师在进行某概念知识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该内容在化学1中应该处理到何等程度,更深入的介绍分布在哪个选修模块,这样,实施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教学建议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课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活动探究建议:(1)通过实验了解氯等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在获取新信息的同时,更注重探索获取新信息的方法,强调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氯气的生产原理”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思路组织教学。

“氯气的性质”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认真设计好探究实验。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总结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易与金属、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溴、碘的提取”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了解其工业制备原理外,还应让学生通过学习溴、碘的提取,知道卤素单质的性质差异。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具体的实验提取流程设计,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对这个概念已有了初步认识和知道卤素单质的性质差异后,通过具体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来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让学生能用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了解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和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关系。

教学中为了更加形象的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实质,可利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示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微观想象、逻辑推理的能力。

正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1)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中引导对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中的成分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比较,进而要求学生学习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显然要知道新制氯水中成分问题,必须知道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的有关知识,而这些知识都在必修2中才学习的。

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要解决氯气是否能与水反应,像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这章节中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

(2)P38氯气生产原理----氯碱工业中,教材用“观察与思考”栏目给出的一组实验,只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生成的物质,会写化学反应式即可,不必细究为什么会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更不能用电解反应式来要求学生掌握。

(3)“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分别判断,即能用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还要求了解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法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简单物质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有关计算不宜拓展。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课程标准》中与本单元有关的要求主要有:(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好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要达到:(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2)分析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形成结论。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钠单质与碳酸钠的关系,虽然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单质钠转化为碳酸钠(Na→NaoH→Na2co3),但将钠与碳酸钠安排在同一单元中,除碳酸钠是钠的化合物这一原因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工业上生产碳酸钠和金属钠的原料都是氯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