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必修二版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玻璃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训练。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和展示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其原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变化规律- 内容:1. 物质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3. 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4. 物质的变化类型和规律第二课: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3.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4. 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第三课:元素与化合物的符号- 目标: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表示物质- 内容:1. 元素符号的命名和规则2. 化合物分子式的命名和规则3. 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的应用第四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内容: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定义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3.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4.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6课时)第五课: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目标:熟悉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表示2. 化合物离子的正负电荷表示第六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不平衡第七课: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内容: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特征2.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3. 掌握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应用第八课: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与解答- 目标:学会应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 内容:1. 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应用2. 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3. 化学方程式应用与解答的综合例题第三节:物质的三态和分子热机械理论(8课时)第九课:物质存在的三态- 目标: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和相应的转化规律- 内容:1. 固态的特征和性质2. 液态的特征和性质3. 气态的特征和性质4. 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第十课: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 目标:了解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1. 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思想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第十一课: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目标:掌握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和条件- 内容:1. 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和规律2. 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规律3. 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4. 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第十二课:气体实际状态方程- 目标:了解气体实际状态方程和气体的特性- 内容:1.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区别2. 气体实际状态方程的表示和推导3. 气体特性对比和应用的实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和能量(以上内容不完全,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的详细内容安排。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8篇)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8篇)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中在原子核内,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叫做质量数。

[板书]一、原子结构(一)、质量数定义:符号:A计算式: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中子数(A)相对原子质量F 10 18.998Na 12 22.990Al 14 26.982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随堂练习]:1、完成表格1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12 12 12 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带点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计算20 40 182、完成表2元素符号原子符号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1 0 11 1 11 2 16 6 66 8 6 [过渡]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表2中。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就各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板书](二)、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思考与交流]: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回答]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而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篇一:教学过程篇一[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x 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

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学会计算反应速率。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如何计算反应速率。

教学过程:1.引入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为什么有的反应速率快,有的反应速率慢?2.概念解释: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4.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计算反应速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

6.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反应速率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7.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复习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点;掌握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学会应用平衡常数。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反应是正向反应还是逆向反应。

教学过程:1.引入问题:什么是化学平衡?为什么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2.概念解释: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3.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等。

4.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平衡定律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掌握平衡定律的应用方法。

6.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不同因素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7.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复习相关知识。

第三课时: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和pH值;学会应用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和pH值。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过程:1.引入问题: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2.概念解释: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互相中和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3.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和pH值的方法。

4.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5.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学生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相关推荐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1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三节化学键教案◇第三节化学键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2◇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2◇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2◇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2◇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全章教案◇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2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过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材分析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2.《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课始检测】(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探究问题1】(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 苯是饱和烃吗?(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_____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____交替形式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板书】苯的分子式:凯库勒结构式:结构简式:【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教材第69页实验3-1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必修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第一课时
主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够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计算。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阐述影响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3. 能够运用速率方程式和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有些反应速率慢。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讨论影响速率的因素。

总结:总结影响速率的因素,并介绍如何计算反应速率。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速率的理解。

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答题评价学生对速率的掌握程度。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
2. 影响因素
- 温度
- 浓度
- 表面积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自主研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工作方法第一节:化学的研究对象1. 确定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种类及其性质。

2.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3. 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化学的工作方法1. 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探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方程式的写法。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习利用实验数据研究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节:化学平衡1. 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征。

2.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确定化学平衡的方法。

3. 学习运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三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极反应。

2.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化学现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

第四单元:离子反应第一节:离子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1. 了解溶液中的电离和电导性。

2. 掌握酸、碱、盐离子溶液的电导性及其实验表现。

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基本过程1. 学习酸碱中离子反应的基本过程。

2. 探究酸碱滴定中的离子反应。

第三节:硅酸盐溶液的电导性1. 了解硅酸盐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

2. 学习硅酸盐溶液的反应特点和实验方法。

第五单元:化学计量第一节: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1. 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原理。

第二节:质量守恒定律1.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实验。

第三节:摩尔反应1. 了解摩尔反应及其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化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外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2)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学会判断酸碱的强弱,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2)通过化学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_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整理版)

人教版_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整理版)

高中化学必修 2 人教版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 一 ) ------ 原子结构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 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1 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电荷数 (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 A) = 质子数( Z)+ 中子数( N)==近似原子量A 1212,【讲解】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Z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 X 原子,如6C表示质量数为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的碳原子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质量数——A核电荷数——Z X ——元素符号(核内质子数)a ——代表质量数;请看下列表示b ——代表质子数既核+ d电荷数;ac+ c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X e荷数;bd ——代表化合价e ——代表原子个数质子Z 个原子核中子(A-Z )个A原子Z X核外电子Z 个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3、阳离子aW m+: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阴离子bY 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二 . 核素、同位素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H 的原子有以下三种氢元素原子核原子名称元素符号质子数( Z)中子数( N)(A ZX)10氕11H11氘21H12氚31H11、定义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时安排:每周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和研究意识。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3.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四、课堂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时及之后的课时内容可侧重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的讲解,辅以相关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案必修二全套

高中化学教案必修二全套

高中化学教案必修二全套科目:化学年级:高中必修二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目标: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2. 讲解: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说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4. 梳理: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式;5. 检测: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目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 反应速率与表观活化能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反应速率?2. 讲解:介绍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 实验:进行一些变量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 梳理:总结反应速率与表观活化能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5. 检测: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程度。

第三课时:化学能量变化与热化学方程目标: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测定方法,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2. 热焓变化与热化学方程;3. 热量变化的测定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会释放或吸收能量吗?2. 讲解:介绍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说明热焓变化与热化学方程的关系;3. 实验:进行一些放热或吸热实验,观察热量变化现象;4. 梳理:总结热焓变化和热化学方程的写法,让学生掌握热量变化的表示方法;5. 检测: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能量变化的理解情况。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优秀8篇)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优秀8篇)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优秀8篇)知识与技能:篇一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学习过程】【温习旧知】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热方程式相似点不同点【学习新知】一、盖斯定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练习】已知:H2(g)=2H(g);△H1=+431.8kJ/mol1/2O2(g)=O(g);△H2=+244.3kJ/mol2H(g)+O(g)=H2O(g);△H3=-9一qi.9kJ/molH2O(g)=H2O(l);△H4=-44.0kJ/mol写出1mol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例2、乙醇的燃烧热:△H=-一三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2)C(s)+O2(g)=CO2(g);ΔH2=-393.5kJ/mol(3)H2(g)+O2(g)=H2O(l);△H3=-285.8kJ/mol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ΔH=?【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堂练习】1、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L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最新版】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最新版】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教案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授课班级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结构课时A教知识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Z 1与2、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学技能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目方法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情感态度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价值观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难点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知识结构A与原子X Z板m+3、阳离子 aW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书n-阴离子 Y: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b设二.核素、同位素计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点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 化学原理: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等。

3.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电解质、气体实验等。

4. 化学分析: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2. 实验法:通过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器材和物质,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的认识。

3. 实验: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4. 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5. 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拓展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发展。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 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展示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的基本框架和要点,请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必修二版教案
化学课必修二版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提问]:投影元素周期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
[学生回答]:112种,那么元素周期表是谁发现呢?
[指导阅读]:门捷列夫图象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这个表要称为元素周期表呢?对“周期”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回答]:
[讲解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1636页解释,“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
[讲解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思考与教流]: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设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学生回答]:(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教师精讲]:对。

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板书]:1、周期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5的有关内容。

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设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设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归纳小结]: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课堂反馈]:1、已知碳、镁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学生回答]: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归纳小结]:
[过渡]:——族。

[板书]:2、.族
[教师精讲]: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叫族。

用罗马数字表示族序数。

[设问]: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设问]:请大家数一下,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纵行?
[学生回答]:18个。

[设问]: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族序数,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设问]: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归纳小结]: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设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主族多少个副族
[学生回答]:7个主族、7个副族。

[设问]: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学生回答]: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

[设问]: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学生回答]:3个。

[设问]: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教师精讲]:其偏旁均为“金”,说明它们均为金属。

很正确。

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教师精讲]:周期表中还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IA族: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课堂反馈]:
2、完成下列表格:
3、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Ⅷ和
零。

[板书计划]: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て吒鲋芷冢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
2.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简单的碱金属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知道结构决定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由原子结构理论分析推导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理论联系实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及方法。

由实践得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实践。

2、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3、用辩证唯物主义量变质变的观点,在本节内容中有着最恰当的体现。

教学重点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金属的性质递变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是我们所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反应,宏观是微观的体现。

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碱金属元素
[科学探究1]请同学们看书本P5,并完成该表。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核电荷数从Li到Cs逐渐增多。

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

3.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2层增大到6层。

[实验1]取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在石棉网上的左、右两边,同时加热。

观察实验的现象。

[现象]钾首先熔化(熔点低),先与氧气发生反应,后钠再熔化与氧气反应。

[板书]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写出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出锂、钾与氧气
递变性?
[答]相似性: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递变性: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过渡]我们知道金属钠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水发生反应。

[实验2]钾、钠与水的反应:取两烧杯,放入相同量的水,然后分别取绿豆大的钾、钠各一粒同时分别放入两烧杯中,观察实验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