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
湘教版语文上册九年级优质电子教案模板
湘教版语文上册九年级优质电子教案模板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挑选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进程和方法:(1)加强朗诵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
(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2.难点:知道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进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朗诵了全文并合作疏通了文意,同学们在词语说明和句子的翻译上还有什么困难吗?(有则帮助解决)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关注文章的内容。
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那么他是如何论战的呢?曹刿通过他的“论”又表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点呢?让我们通过具体的分析来共同了解一下吧。
二、研读第一小节1.让学生齐读第一小节2.提问:面对“齐师伐我”这样的局面,曹刿有何反应?3.让学生摸索:一个“请”字说明什么?曹刿是何身份呢?那么在“齐师伐我”这件事上同乡人和曹刿的态度有何不同呢?让学生再读两人的对话,并指名学生翻译这两句。
“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看出同乡人对战事漠不关心,觉得事不关己。
而曹刿的一番“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言论,不仅道出了他请见的原因,而且表现出他是一个关心国事,有责任感的人。
教师总结:从曹刿的请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主动要求进见鲁庄公,足见他一腔爱国的热情和一份以国事为己任的责任心。
4.�鲁庄公之后,曹刿和鲁庄公讨论了什么问题?5.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看看鲁庄公认为作战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又是怎样评判的。
《曹刿论战》教案4篇
《曹刿论战》教案4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__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__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学生活动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译。
要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
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
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1、本文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时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详略得当,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左传》的特点。
2、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使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这在本单元的字词掌握有一定难度。
第二是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学生学习经验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卷基础,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弱。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理解评价文章方面易流于表面。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赏析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理解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正确地翻译课文。
2、了解本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认识曹刿、鲁庄公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目标:学习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教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朗读法讲解点拨法学法:圈点勾画法诵读法交流探究法预习设计:1、查阅读资料,了解《左传》;2、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在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谓何其的多呀?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砝码一定决定于军事实力的强大吗?你知道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若学生答出本文,则请说出了解的具体情况)检查预习,介绍《左传》。
背景。
二、初读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梳理字词读音。
《曹刿论战》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曹刿论战》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感悟曹刿的智慧和胆识。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积累文言文词汇。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2.难点:体会曹刿的智慧与胆识,感悟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曹刿在战争中的智慧与胆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曹刿的背景。
2.课文解读我们通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注意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下面,我们分段解读课文。
a.第一段:介绍战争背景,揭示战争的性质。
b.第二段:曹刿请见,展示曹刿的胆识。
c.第三段:曹刿论战,展示曹刿的智慧。
3.分析曹刿形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解读,我们对曹刿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曹刿的形象特点。
请同学们用关键词概括曹刿的形象特点,如:胆识过人、智慧卓越、忠诚正直等。
4.课堂讨论下面,我们来进行课堂讨论。
请同学们谈谈对曹刿在战争中的表现的认识。
5.课后作业a.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b.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c.以《曹刿论战》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曹刿的形象特点。
6.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分析了曹刿的形象特点,感悟了曹刿的智慧与胆识。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像曹刿一样,勇敢面对挑战,智慧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解读课文,分析曹刿形象,使学生对曹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曹刿的表现有了自己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市级教案《曹刿论战》
市级优秀教案《曹刿论战》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
2. 讲述《曹刿论战》的故事梗概。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说明其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讲述《曹刿论战》的故事梗概,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曹刿论战》是一场智谋的较量?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曹刿的性格特点。
2. 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文中关于曹刿的描述,讨论其勇敢、智慧、忠诚等特点。
2. 让学生找出文中关于鲁庄公的描述,分析其仁爱、宽容、果断等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中的重要情节。
2.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发展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曹刿请见的原因。
2. 分析曹刿论战的过程。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讨论其勇敢、忠诚的性格特点。
2. 让学生详细描述曹刿论战的过程,分析其智慧、谋略的体现。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曹刿论战的情节发展。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曹刿论战》所体现的智勇精神。
2. 探讨《曹刿论战》中的人民战争思想。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从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点中,总结出智勇精神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结合文中描述,分析人民战争思想的体现。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感悟。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激发学生的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1.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曹刿论战》教案5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课前检查1、重点实词2、思考:A、文中说“肉食者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些方面?B、你如何评价曹刿、鲁庄公这两位人物形象?二、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
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
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度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题得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
曹刿论战教案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
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
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
如: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放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四、背诵课文五、板书设计《曹刿论战》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语文教案《曹刿论战》
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是一篇名家散文,我根据教材要求制定了一份语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曹刿论战》的作者及背景,明确文章主题和观点;2.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能够准确解读文章内涵;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能够运用散文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曹刿论战》的精髓部分,理解文章的立意和写作目的;2. 能够准确解读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寻文章背后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理解: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和句子,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作者的用意和目的;4. 总结: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总结文章中的主题和论点,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5. 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散文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6. 反馈: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指导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式1. 导入采用图文结合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理解和分析阶段采用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3. 提升阶段采用写作练习和作品分享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4. 反馈阶段采用评价和建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总结提高。
五、教学资料1.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2. 课堂教学PPT;3. 学生作文材料及范文。
通过上述教学安排,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曹刿论战》的精髓,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愿每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不断进步,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展现自己的风采和才华。
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作者。
2. 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曹刿。
2.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引发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古代的战争和政治策略。
2. 简述《曹刿论战》的背景和作者。
3. 提问:为什么曹刿能够成功地论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第二章:课文讲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引导学生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智慧。
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
2. 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智慧,如巧妙利用地形、调动军队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讲解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智慧,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三章:角色扮演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如曹刿、士兵等。
2.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注意语言表达和动作表演。
教学活动:1. 分配角色给学生,让学生准备台词和动作。
2.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
3. 给予学生评价和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第四章: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曹刿论战》所反映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2. 让学生分析曹刿的行为和决策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考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看法。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和阅读。
教学内容:2.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曹刿论战教案15篇
曹刿论战教案15篇曹刿论战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学习__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__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设想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__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__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
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
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曹刿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曹刿论战》选自XXX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XXX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曹刿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XXX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XXX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XXX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研究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研究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相识、欣赏和评判的本领。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相识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研究,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惯)4、归纳法(解说:进修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期间左XXX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储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诵读课文(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6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6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
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__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曹刿论战》教学教案
《曹刿论战》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教学本文,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并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B.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C.德育目标学习曹刿敢为人先、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六.多媒体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
把握文意;研读课文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资料助读: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精华】《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开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____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终究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讲解《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拟完好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分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老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气氛。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2006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2006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曹刿论战》教学实录(2006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在九年级历史课中,《曹刿论战》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古文课文。
这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国因为车马失利,而被楚国打败。
曹刿作为齐国一名智将,用智慧化解了齐国面临的危机,为齐国取得了胜利。
这篇文章中的思想精髓和辞藻境界都非常高超,对于学生的修养和语文素养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教学《曹刿论战》的实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状况。
2)理解《曹刿论战》的情节和思想,学习齐国智将曹刿的战略思想及行动。
3)学习如何评论一篇文章,提高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1)能准确阅读、理解和解析文言文课文。
2)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文章的主旨和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通过学习《曹刿论战》,培养学生战略思维、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用图片或视频讲述战国时期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课前导读:老师让学生自己预读一遍课文,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遇到问题时有底气,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堂教学1)第一遍语文教学老师先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听懂,第二遍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声音跟读。
然后用PPT讲解课文主旨和文章结构,并对难点词汇进行讲解。
2)第二遍语文教学老师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句子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或划出。
老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重点解释难点生字和句子。
3)第三遍语文教学老师带领学生分段理解,讲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和段落间的联系。
重点讲解文章中的象形典故和比喻典故。
4)阅读训练老师让学生自己拿出一篇同类型的文言文阅读,课间时间进行阅读训练,然后进行班内交流和评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3次读,3次讲解的教学方法。
曹刿论战语文教案
曹刿论战语文教案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中的故事情节。
2.理解和分析古代智者曹刿的言论。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曹刿论战的言论。
2.分析曹刿论战的思维方式和智慧。
教学难点:
1.分析《曹刿论战》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准备:
1.课本《古文观止》
2.课堂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主题
1.通过讲述和回顾历史故事,引起学生对《曹刿论战》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智者?什么是智慧?
Step 2:阅读和理解
1.学生个人阅读《曹刿论战》。
2.学生自主分组,共同讨论并解读《曹刿论战》的言论和故事情节。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提出概括和引导性问题。
-曹刿论战的目的是什么?
-曹刿是如何通过“借刀杀人”来实现目的的?
-曹刿的言论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智慧?
Step 3:分析和讨论
1.学生讨论曹刿论战的主题和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曹刿论战的思维方式和智慧。
3.学生发表个人观点,进行辩论和讨论。
Step 4:小结和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强调曹刿论战的智慧和时代背景。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价,总结课堂收获和体会。
延伸拓展活动:
1.邀请学生针对曹刿论战的智慧,设计并进行类似的论战活动。
2.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智者故事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教案一:《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曹刿论战》,使学生了解古代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运用智慧和谋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曹刿论战》中的智慧和谋略;2. 学生分析曹刿和其他人物的对话及言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曹刿论战》中的智慧和谋略;2. 学生分析曹刿和其他人物的对话及言辞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曹刿论战》的文本;2. 学生阅读材料的复印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并与学生讨论智慧和谋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2: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阅读《曹刿论战》的文本,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中的曹刿是如何展示智慧和谋略的?2. 曹刿与其他人物的对话中有什么特点?3. 曹刿的智慧和谋略对战争的结果有何影响?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如果你是曹刿,你会如何应对之前的失败?2. 你认为智慧和谋略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应用?Step 4:小结(10分钟)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智慧和谋略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案二:《曹刿论战》扩展活动设计活动一:智慧谋略游戏(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智慧谋略游戏规则,在游戏中运用智慧和谋略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游戏,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二:智慧谋略演绎(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文学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智慧谋略演绎,根据故事设定和角色扮演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三:智慧谋略辩论(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选取一个辩题,进行智慧谋略辩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正方辩论和反方辩论,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四:智慧谋略报告(25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个与智慧和谋略相关的话题,在课堂上进行报告。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这篇课文。
二创新视点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三教学蓝图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步骤一: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1.导入。
2.同学们朗读课文。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学们再读课文。
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
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6.同学们再读课文。
教学步骤二:点读。
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三: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
再请同学们质疑。
教学步骤四: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1.教师介绍__的背景。
2.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笔法的理解。
发言者可用“……从……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3.学生准备,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教学步骤五: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主备:刘群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 3、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入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资料助读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3.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
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
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
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4.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的评价春秋时期,鲁与齐战。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三、读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刿(guì)鄙(bǐ)孚(fú)间(jiàn) 徧(biàn)靡(mǐ)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语调。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读出肯定的意味)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四、议、讲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勾画出难词难句,讨论交流解决。
2.简要概述课文大意。
教师提示:可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情节,也可以事件发展过程为序概括情节。
(庄公迎战一备战一胜战一曹刿论战)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
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3、翻译课文,把握重点文言词、句指名学生分段翻译,其余同学评点,指出错误、不足。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生适时笔记。
(第一段)重点实词:间、信、孚、福;通假字:偏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关于“肉食者”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员,此处借指有权位的人。
(第二段)教师强调:鼓,击鼓进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第三段)教师强调: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五、练:1、完成学案1—4题;2、课外阅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
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分析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品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艺术,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步骤]一、过说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弗敢专也()又何间焉()小信未孚()忠之属也()彼竭我盈()神弗福也()齐师伐我()肉食者鄙()齐人三鼓()遂逐齐师()二、读、议1、细读课文,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2)试分析鲁国能取胜的原因有哪些?2、学生交流后汇报,师生进一步明确:第一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循,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提问: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
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第二题:鲁国能取胜的原因:思想上能取信于民,军事上能把握战机。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三、讲1、进一步梳理文章结构,指导背诵;(见课件)2、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可能有:关于人物塑造(1)关于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他懂得把握有利战机,攻击于“彼竭我盈”之时、追击于“旗靡辙乱”之际,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2)关于鲁庄公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又急于追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
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由此可见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3)关于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祖国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关于情节安排课文剪裁详略得当。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重在写“论战”,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也突出了文章主题。
3、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四、练1、根据加线的字写出相应的成语:齐人三鼓——望其旗靡——惧有伏焉——故克之——三而竭——观其辙——2、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简要分析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
4、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给鲁庄公一个全面的评价。
5、本文仅用了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后记:解题:《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教学本文,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并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