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课》教学大纲
母婴护理与保健课堂教学大纲
母婴护理与保健课堂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母婴护理与保健课程是基于临床工作过程,对妇女怀孕、生育和产后的4周期间全程的对母婴及其家人的整体护理课程。
⏹内容包括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护理与保健知识和技能。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参与实施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下图开设时间:第三、四学期基本学时:64学时学分:4.0母婴护理与保健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相关基础课程已经学习;学习本课程前已有临床见习,对医院环境及护理工作有初步了解。
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结束后进入临床实习,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母婴护理与保健课程涉及的职业岗位可见,本课程涉及的职业岗位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是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通过完成孕期母婴护理与保健任务,学生能运用孕期母婴护理与保健的知识,根据临床护理程序:(1)能对孕期妇女进行营养指导(2)能指导孕妇进行分娩前的准备(3)运用分娩不适的应对技巧,减轻产妇的不适和疼痛、识别分娩先兆(4)会对孕妇进行四部触诊和骨盆外测量(5)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孕期母婴实施整体护理胎儿健康状况的评估2.通过完成分娩期母婴护理与保健任务,学生能运用正常分娩期母婴护理与保健、异常分娩期母婴护理与保健、分娩期并发症母婴护理与保健的知识,根据临床护理程序:(1)能列出三个产程的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2)会观察宫缩、听胎心、评估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3)能进行接生准备.外阴冲洗.外阴消毒;铺产床、协助正常分娩接生(4)会进行新生儿脐带处理及新生儿评分(5)能减轻产妇焦虑与疼痛的方法技巧(6)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母婴(包括正常的和异常的)实施整体护理3.通过完成产褥期母婴护理与保健任务,学生能运用正常产褥期妇女护理与保健、产褥期异常妇女的护理与保健、新生儿护理与保健的知识,根据临床护理程序:(1)会观察产褥期妇女恶露及子宫复旧(2)会进行产后会阴消毒、乳房护理、营养及计划生育指导(3)新生儿观察及护理、母乳喂养指导(4)能对产褥期母婴提供整体护理2.方法能力目标(1)有学习、尝试临床护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大纲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中,“儿童的健康”处于首要位置.为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幼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正担负了这样的培养任务.它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探究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提出各种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等学科密切相连,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学习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总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能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能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技能.1.知识目标:获得促进学前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处理学前儿童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保健问题,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做好准备.3.情感目标:提高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关注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提高对幼儿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养成按照保育措施认真工作的态度.二、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总体要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目标的认真落实.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方法.课程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相互衔接的关系,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保健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存进学生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确定教学内容和分配课时时,应留有机动时间,以便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各单元的基本要求:绪论:要求:了解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明确研究的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要求:熟悉人体各大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功能;能描述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相应的保健要求;能在幼儿园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以维护和促进幼儿的正常发育;能对家长进行初步的幼儿生理保健方面的宣传.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要求:掌握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熟悉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因素;依据所学知识,能对幼儿的身体健康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教养建议.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要求:掌握与幼儿生长发育相关的营养学基础知识;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了解婴儿喂养的方法和应注意问题;理解幼儿膳食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托幼机构膳食卫生的要求;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促进幼儿、自身及家人的营养健康;能够为幼儿合理搭配膳食,能进行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管理.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要求:掌握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早发现疾病;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及其预防;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能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要求:了解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能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明确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并能具体实施;掌握幼儿常见意外发生后的处理方法,能对发生的意外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要求:了解制定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意义和依据;熟悉并掌握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各项内容;能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能运用所学分析评价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方面的实施情况.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绪论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第一节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概述二、幼儿运动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节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概述二、幼儿呼吸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三节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概述二、幼儿循环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四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概述二、幼儿消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五节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概述二、幼儿泌尿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六节感觉器官一、感觉器官概述二、幼儿感觉器官特点及保育第七节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概述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八节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概述二、幼儿免疫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九节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概述二、幼儿神经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十节生殖系统一、生殖系统概述二、幼儿生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第一节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一、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幼儿体格发育的测量、评价一、评价幼儿体格发育的指标及测量二、幼儿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及方法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第一节幼儿的营养需求一、能量二、宏量营养素三、微量营养素四、其它膳食成分第二节幼儿膳食一、婴儿膳食二、幼儿膳食三、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第一节幼儿疾病的早发现一、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二、幼儿疾病症状的初步判断第二节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一、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二、与五官有关的疾病三、消化道疾病四、呼吸道疾病五、皮肤病第三节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一、传染病概述二、以空气飞沫为主传播的传染病三、以消化道为主传播的传染病四、其它传播方式的传染病第四节常用护理方法一、测体温及物理降温法二、数脉搏、观察呼吸频率三、喂药及滴药四、热敷法五、简易通便法选学: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二、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安全一、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二、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第二节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小外伤、鼻出血、异物、烧烫伤、骨折、惊厥、晕厥、脱臼、中暑、冻伤、人工呼吸等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一、体格检查制度二、预防接种制度三、隔离制度四、消毒制度五、环境卫生制度第二节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制度一、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意义及依据二、一日生活制度的实施原则三、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选学: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一、托幼机构的建筑卫生二、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四、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所以无法开设先修课程.但学生通过初高中生物的学习,已了解了人体生理和营养学基础的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生活经验,如:预防疾病的一般方法、常见病的基本特点、一般性护理知识及技术、体检的基本项目及方法等.因此具备了学习此门课的知识条件.五、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训练习与幼儿园见习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力争创设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实训练习:采用情景模拟操作法、小组合作练习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园见习:布置给学生见习任务,要求他们在见习中对相关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并以文字及视频方式记录,见习返校后对任务进行汇报和讨论;见习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可采用现场教学法.六、考核形式与标准课程考核应该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本课程考核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部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1.过程性评价: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进行四次考核,理论知识占两次,形式为小测或调查分析报告等,权重为25%,实训项目占两次,形式为模拟操作或提交作品,权重为25%.2.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训项目考核,权重分别为20%和25%.理论考核的方式为闭卷书面考试,实训项目的考核为学生在给定的项目中自选内容并独立完成,以视频方式提交.3.学习态度的评价:根据学生出勤、听讲状态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权重为5%.该课程总成绩的组成:平时理论考核25%+实训项目考核25%+期末理论考核20%+实训综合考核25%+学风5%=100分.60分为及格.。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一)课程介绍保健课是为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生诊断有各种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或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的身体创伤,短期内不适合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育教育课程。
课程以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健康状况,使其体质得到增强,并且能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二)目的任务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的锻炼,使处于特殊身体状况(疾病和残障)的学生了解自身机体的生理特点而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方式和日常保健方法,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1. 理论部分(1)体育与健康。
(2)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
(3)体育保健概述。
(4)运动与疾病。
(5)运动与残障。
(6)运动损伤与康复。
(7)体育比赛欣赏。
2. 实践部分:简化太极拳【24 式】、健身气功、健身的一些方法。
3. 考核内容:(1)理论作业。
(2)实践部分:所学内容。
(五)考核方法、要求及评分标准1. 考核内容及比例(1)理论部分(占20%):以学生命题作业成绩为准。
(2)技术部分(占60%):考核学生24 式简化太极拳的掌握情况。
(3)学习态度(占20%):包括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
2.评分标准:(1)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学生命题作业成绩为准。
(2)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依据学生套路掌握准确程度以及形、神、意的配合评分。
(3)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包括课堂表现和出勤。
(六)教学参考书目1、《大学体育新教程》,张宏成,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7 第一版。
2、《体育保健》,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06 月3、《完全健身》,金ft,北京出版社,2005 年05 月第一版。
4、《现代体育保健》,许立勋,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年08 月第一版。
5、《运动营养学》,张钧张蕴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儿童保健学教学大纲
儿童保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儿童保健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和传授儿童健康管理知识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儿童成长发育的规律,掌握儿童各阶段的健康需求和应对方法,提高学生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2. 掌握儿童常见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3. 培养学生的儿童健康意识和保健技能;4. 提高学生危机处理和急救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的生理和心理变化;2. 儿童健康体检和发育评估;3.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4. 儿童营养与饮食安全;5. 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管理;6. 儿童事故伤害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病例分析;2. 实践操作训练;3. 参观实习和案例讨论;4.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5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等;2. 期末考试占50%,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儿童保健学》;2. 参考书目:《儿童营养学》、《儿童心理学导论》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儿童生长发育概述;2. 第二周:儿童健康体检和发育评估;3. 第三周:儿童常见传染病与免疫接种;4. 第四周:儿童营养与饮食安全;5. 第五周: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管理;6. 第六周:儿童急救知识培训;7. 第七周:综合实践操作训练;8. 期末考试。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到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祝愿各位同学学习愉快!。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保健体育课是针对身体残疾患有慢性疾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的学生实施保健体育教学,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自我体育保健的能力与习惯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
1、学习体育基础理论及体育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生理卫生常识和医疗知识。
2、学习并掌握1—2项体育保健技能,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3、通过针对性的保健体育锻炼与康复功能锻炼,促进身体康复。
三、课程内容
(一)理论部分
1、体育基础理论和体育保健知识
2、运动损伤与急救
3、运动处方
(二)实践部分
1、常见慢性病体育疗法
2、身体素质练习
四、课程要求
1、了解体育基础理论和体育保健知识
2、掌握1—2项体育保健技能
3、课内外结合,体育保健与自身情况相结合,进行长期锻炼
五、考核内容和标准
1、大一学生需要学会制定运动处方才能给予评定成绩;大二学生需要学会现场急救才能给予评定成绩。
2、学生按照自身情况,每周完成课程锻炼1次,期末60分;每周完成课程锻炼2次,期末65分;每周完成课程锻炼3次,期末70分;教师记录学生每周执行课程锻炼情况,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定。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育保健理论部分第一次课[教学内容] 1. 公共体育知识2. 体育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3. 保健课的目的及意义4. 保健课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保健课的基础理论(体育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对健康康复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保健课的目的意义,提高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保健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健课的目的及意义难点:保健课的基本要求[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二次课[教学内容]体育保健导论(1)整体观(5)阴阳观(2)元气观(6)精气神观(3)动静观(7)治未病观(4)形神观[教学目的任务]通过学习我国传统保健养生学,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历代养生家名贤辈出,并留下浩瀚的典籍,对现代人在保健养生理论与方法上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几种保健养生的基本理论难点:几种保健养生历史形成和理解[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三次课[教学内容]运动人体科学基础1、身体锻炼的心理学基础;2、锻炼身体的基本要素3、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4、锻炼身体的内容与注意事项[教学目的任务]通过学习了解运动人体科学基础,了解探索身体锻炼的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也为了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研究有关的人体科学,了解人体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探讨人体的生物属性,即作用于人体发展的各种运动形式。
从而通过锻炼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难点:锻炼身体的内容与注意事项[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四次课[教学内容]健康与保健养生1、保健养生的基本理论2、传统保健养生法3、自然力锻炼与健康4、营养饮食与健康5、运动减肥与健康[教学目的任务]传统保健养生方法,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家、学者都有大量的、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进行的详细论述,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如传统保健养生中的气功、导引术、太极拳、武器系禽戏、易筋经、武术等,通过学习和了解使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锻炼的方法手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统保健养生法难点:运动减肥与健康[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五次课[教学内容]体育保健按摩1、按摩的注意事项2、按摩的一般手法3、运动按摩4、保健按摩5、按摩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目的任务]按摩是利用双手、足或器具进行的各种操作,以提高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学习和掌握按摩技术,对保健养生、锻炼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摩的一般手法难点:按摩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六次课[教学内容]运动卫生与健康1、生活卫生2、心理卫生3、运动环境卫生[教学目的任务]其目的就是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体育卫生要求和措施,从而帮助与指导别人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体育锻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理卫生难点:生活卫生[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七次课[教学内容]运动负荷与疲劳1运动负荷与疲劳2 运动锻炼中常见的生理反应3 不同运动项目的医务监督[教学目的任务]为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及时了解自己在锻炼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有助于预防过度疲劳,有助于调整锻炼计划和运动负荷,并合理安排健身训练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动负荷与疲劳难点:不同运动项目的医务监督[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八次课[教学内容]运动损伤与康复1、运动损伤的分类及原因2、运动损伤的预防3、运动损伤的急救[教学目的任务]通过学习总结研究运动损伤的原因,发病规律、治疗效果及恢复健康的时间等问题,不仅有效地达到治疗和预防目的,也为改进锻炼中训练的条件和方法提供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难点:运动损伤的急救[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九次课[教学内容]终身体育锻炼1、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2、少年时期体育锻炼3、青强年时期体育锻炼4、不同群体的体育锻炼[教学目的任务]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体能增强,推迟衰老,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愉快、幸福地生活和工作,因此,一身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健全的心理状态,一身健康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群体的体育锻炼难点:终身体育锻炼[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次课[教学内容]运动处方制订1、锻炼身体的基本要素2、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3、锻炼身体的运动处方[教学目的任务]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
通过学习给自己按其年龄、性别、心肺或运动气管功能、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难点: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一次课[教学内容]传统养生康复1、太极拳的特点与锻炼身体的价值2、学习起势与1-3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晾翅[教学目的任务]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太极拳拳起势与1-3势;发展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集体主义观念,克服困难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起势与1-3势难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二次课[教学内容] 1 复习太级拳前三个动作2 学习太级拳4-6式:左右搂漆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3 辅助内容——协调练习[教学目的任务]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型,激发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太级拳4-6式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左右搂漆拗步,左右倒卷弘难点:动作的衔接[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三次课[教学内容] 1 复习第一至第六个动作2 学习太级拳7——9式:左右揽雀尾,单鞭3 辅助内容——协调性练习[教学目的任务] 1 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已学内容,初步掌握新学动作技术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动作的意识,并进行终身体育教育3 发展灵敏、协调性、柔韧性素质,增强体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左右揽雀尾难点:动作的劲力和连贯性[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四次课[教学内容] 1 复习已学动作2 学习10——12式单鞭、高探马[教学目的任务] 1 通过练习,基本掌握太级拳已学动作2 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高探马难点:动作的连贯、节奏的掌握[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五次课[教学内容] 1 复习已学动作2 学习13——15右蹬腿,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腿。
[教学目的任务] 1 通过练习,掌握太级拳已学动作,动作协调一致2 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复习太级拳已学动作难点:右蹬腿,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腿。
[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六次课[教学内容] 1 考核项目练习2 测评[教学目的任务] 1 评估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2 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极拳考试难点:太极拳考试[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七次课[教学内容]修改运动处方[教学目的任务] 1 评估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2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订运动处方难点:制订运动处方[教学课时] 2个课时第十八次课机动三、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部分1、公共体育知识2. 体育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3. 保健课的目的及意义4、课程介绍与要求(二)实践部分1、制订运动处方2、太极拳1-15式3、辅助练习四、成绩考核(一)内容保健课考核身体素质平时成绩(1)课堂表现(2)出勤情况(二)考核内容、方法与评分标准1、保健课(占50%)内容:1、太极拳1——15式(10)2、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订运动处方(40)太级拳1——15动作制订运动处方方法:单人单考独立完成评分标准:评分分为五个档次,即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具体评判要求如下:(1)优(90分以上):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运动处方,可操作性强,独立完成。
(2)良(80~89分):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能较好制订科学、合理运动处方,较有操作性,能独立完成。
(3)中(70~79分):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能制订合理运动处方,有操作性。
能独立完成。
(4)及格(60~69分):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能制订运动处方,方法无大错误,基本能独立完成。
(5)不及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不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能制订运动处方,方法不清楚,不能独立完成。
2、身体素质测试(占20%)方法:课内测试3、平时成绩(占30%)(1)课堂表现(20%)(2)出勤情况(10%)五、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