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1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原因,我所在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通过对国内多个城市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盗窃、抢劫、敲诈勒索、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居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渐消失,对社会治安治理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未成年人犯罪者中,男性居多,而女性则主要出现在卖淫、嫖娼等社会不良行为中。
另外,犯罪年龄分布集中在15岁以下和16-18岁两个阶段,其中以16-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者居多。
二、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没有家庭管教、家庭成员离异等家庭问题明显高于成年人犯罪者。
这些家庭问题会导致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受到损害,从而易于走上犯罪道路。
2. 个人原因个人原因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因素之一。
缺乏自信心、过多追求物质享受、独自生活等都会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的风险。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控制不力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水平、周边朋友关系、社会文化环境等。
未成年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朋友圈、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
三、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措施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研究制定了几项针对性的措施:1. 家庭治理要注意给予未成年人必要的管教,关爱和支持未成年人的情感需求,提高家庭氛围的质量。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和学生心理教育,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健康、充实、积极的生活方式。
3. 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和预防,对于常规教育难产、家庭难以管教、表现变异等问题的未成年人,要提供心理、治疗和教育等帮扶服务,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归属感和自信心。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重大威胁。
本报告对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改善。
二、未成年犯罪的现状(1)数据统计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加。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占据了主要比例。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未成年犯罪分子出现了年龄低龄化、犯罪行为日益严重化的趋势。
(2)犯罪原因分析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不善、家暴、离异等不稳定因素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增加犯罪的风险。
- 社会环境:社会变革、城乡差距加大、价值观扭曲等社会问题,使得一部分未成年人无法适应和融入社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犯罪倾向。
-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习压力过大、校园暴力等,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三、未成年犯罪的影响与危害未成年犯罪不仅给犯罪者本人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和法律困扰,同时也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问题加剧未成年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对社会安危、社会公序良俗的严重破坏。
犯罪行为的增加导致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给社会治安和秩序带来了压力。
(2)犯罪链条延伸未成年犯罪往往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往往是一系列犯罪行为的开始,甚至会形成犯罪链条,将更多的未成年人卷入犯罪中。
(3)犯罪者未来发展受阻未成年犯罪的记录将伴随犯罪者的一生,给他们的学业、就业和社会认同带来了阻碍,使其未来发展前景黯淡。
四、应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1)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是防止未成年犯罪的基础。
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关注他们的心理、生活状态,给予他们正面的引导和榜样。
(2)学校教育的加强学校应当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原因以及现有的防控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对象为相关从业人员、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机构。
调研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未成年人犯罪形式调研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盗窃、故意伤害、强奸、贩毒、抢劫、网络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故意伤害是最常见的两种犯罪形式。
未成年人犯罪中,家庭暴力和校园欺凌案件也逐渐增多。
2.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调研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经济困难等因素导致的家庭失和。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学校暴力和校园欺凌现象较为突出。
(3)社会环境:社会传媒、网络暴力的普遍存在,未成年人对社会价值观的误解和迷失。
3.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措施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提倡亲子关系和谐、父母责任心的加强,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3)加强社会教育:建立更加健康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监管和治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尽早发现和处置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2.家庭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3.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社会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结: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容忽视,它关乎社会的稳定和未成年人的成长。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样,原因复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预防和治理。
未成年犯罪调研报告
未成年犯罪调研报告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在法律上犯下的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犯罪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给社会治安和法律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未成年犯罪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未成年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不和睦、缺乏关爱、教育缺失等导致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稳定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二是成长环境的变化,社会变革的不平衡、社会竞争压力等因素造成了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出现。
三是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犯罪行为常常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冲动、追求刺激等心理特点相关。
其次,未成年犯罪的类型较为复杂。
常见的未成年犯罪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吸毒、欺骗、聚众斗殴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未成年犯罪行为还涉及网络犯罪,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
再次,未成年犯罪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容忽视。
未成年犯罪不仅直接危害被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还会给社会带来恐惧感和不安全感,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长期以来,未成年犯罪行为在我国的受到轻微处罚,导致一部分未成年罪犯不收教育,继续惯犯甚至成为成年罪犯,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威胁。
针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和关爱,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承担起管教和引导子女的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观。
其次,加大学校教育力度,将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再次,加强社会监管和帮教工作,建立完善的未成年犯罪预防和救助体系,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应给予正确引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
最后,完善法律制度和法律执行力度,对于未成年犯罪行为要从重追究责任,提高对未成年犯罪的惩治力度和威慑作用,严格执行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旨在揭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背景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同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和原因,为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做好准备。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几个城市的中小学进行了一对一的面谈调查。
我们首先制定了调查问卷,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等内容。
然后,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调查的城市中选择了1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面谈。
三、调查结果1.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不良:调查显示,许多未成年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父母或监护人的正确引导和关注。
有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放任自流或者过于严厉的问题,导致孩子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出现偏差。
(2)社会环境不利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深远。
调查表明,一些未成年人生长在贫困地区或犯罪环境中,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容易沉迷于不良行为。
(3)心理问题:一些未成年人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和叛逆等。
这些问题容易引发他们对社会价值观的怀疑和不满,从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2.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社会安全威胁: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
一些未成年人参与了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破坏了社会秩序。
(2)教育和发展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使个人无法享受正常的学习成长环境,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困扰,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深入调研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寻找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及其原因,进一步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高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1.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盗窃、故意伤害、涉毒等属于轻微型犯罪,而抢劫、强奸、故意杀人等重大犯罪也时有发生。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中还有网络犯罪、欺诈等非物质财产犯罪也越来越多。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复杂。
经调查,主要原因包括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问题等。
家庭问题包括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等;学校问题包括教育质量不高、学校治安问题、学校学风浮躁等;社会问题包括社会环境恶劣、社会价值观失衡等。
3.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对其个人情感、道德价值观等造成深刻影响;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对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面效应;最后,未成年人犯罪对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隐患。
五、建议鉴于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以下建议供参考。
1.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未成年人体验阶段的心理特点,通过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宣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素质。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主要教育场所,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并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心理问题。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引言: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未成年犯罪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罪的社会调查,旨在探讨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未成年犯罪的现状未成年犯罪在近年来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涉及的犯罪类型也日益多样化。
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盗窃、抢劫和暴力犯罪是未成年犯罪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其中,盗窃行为占比最高,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对物质的追求和经济压力的增加。
第二部分:未成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因素是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不和睦、缺乏父母监护、家庭暴力等都会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未成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暴力、欺凌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未成年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经济压力、就业竞争等问题,使得一些未成年人选择犯罪来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未成年犯罪的影响未成年犯罪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个人来说,未成年犯罪可能导致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改变,影响他们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对社会来说,未成年犯罪不仅增加了社会治安压力,还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四部分:应对未成年犯罪的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首要环节,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
3. 社会教育: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4. 法律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惩治力度,同时注重对未成年犯罪者的教育和改造。
结语: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完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减少未成年犯罪的发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引言:未成年人犯罪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他们可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祖国未来的希望!然而在他们人生道路的开端却缺乏必要的引导,导致很多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因此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我们应该多一点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及早地预防他们去犯罪!!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1、从年龄结构来看,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提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日益增多;2、共同犯罪普遍。
未成年人因自身身体素质及其他能力的限制,喜欢结伴而行,相互利用、相互壮胆而实施犯罪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
共同犯罪成为其主要犯罪形式;3、“两抢一盗”呈多发性犯罪。
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经济上依赖于父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未成年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父母经济上的供给一旦不能满足其物质需要,就容易想歪心思,铤而走险,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以满足其物质需求。
4作案偶发因素多。
未成年人因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干扰,容易冲动,其违法犯罪多具有偶然性,犯罪起意快,且一般没有特定的犯罪对象,往往只要一人提议,其他人便不假思索同意,说干就干,不计后果。
5、犯罪手段渐趋成人化。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和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电视、游戏、黄色刊物和他人的传授,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
一些未成年人有意模仿或者精心研究电视、电影、侦探小说上的犯罪方法作案,反侦查意识很强,犯罪手段渐趋成人化。
6违法犯罪的耻辱感日趋淡化。
在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不少未成年人的耻辱标准明显错位,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群体性道德失范、价值观念偏差和道德水准滑坡的现象,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耻辱感越来越淡化。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3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一)调研目的: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以及从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采取哪些预防措施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展调研。
调研对象:青少年、教育专家、家长、社会工作者。
调研结果: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家庭环境不良: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缺乏关爱、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行为等,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2.教育缺失:一些学校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缺乏,缺乏对青少年进展法制教育,对于一些错误行为没有及时正确引导。
3.社会吸毒和暴力的影响:社会上存在一些涉及____、暴力等违法行为的引诱和影响,对青少年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
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关注子女成长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准确引导,强调法律意识的培养,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2.改良学校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讲座等形式教育青少年。
3.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提供安康成长的环境和时机,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4.加强法律援助和矫治力度:及时发现和帮助那些已经犯罪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和矫治措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回到社会。
结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各方面的合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改良学校教育、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加强法律援助和矫治力度等措施,可以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促进青少年的安康成长。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二)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组的成员,现向您汇报我组近期所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情况。
1. 宣传教育活动:我们组织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社区与家庭的合作,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五篇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重大课题。
我们**区地处**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20**年12月撤县设区后,总面积407.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8个乡镇和1个办事处。
笔者对本院20**年—20**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整理归纳,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与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1、从犯罪走向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20**年占全部刑事案件5.3%,20**年占 7.1%,20**年占8.2%。
且低龄化犯罪的比例越来越大,未成年人犯罪中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犯罪的行为日益增多。
20**年14—16周岁犯罪的人为0人,20**年就上升为4人。
因此,低龄化犯罪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深思。
2、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重点集中于抢劫等暴力性犯罪。
涉财、涉暴、涉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3、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看,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20**年团伙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 41.9%,这与未成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不成熟、涉世不深有关。
4、从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来看,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文化, 20**年22名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12人,中专文化的6人,小学文化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仅为1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综合起来有犯罪分子自身的原因及外界多种因素造成。
(一)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原因1、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的特殊性,使之与成年人犯罪有一定的区别。
未成年人的内分泌非常旺盛,容易导致冲动,但他们的自制力又非常欠缺,容易导致犯罪,过后又非常后悔,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2、自身文化程度低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原因。
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成为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提升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调查报告引言: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报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旨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背景:青少年犯罪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犯下的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势头愈发强劲。
社会影响:青少年犯罪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安全,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其次,青少年犯罪可能导致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和身体伤害,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普遍关注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和压力。
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因素:贫困、失业、社会不公平等社会问题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使一些青少年陷入困境,产生犯罪的倾向。
2. 家庭因素:家庭结构破裂、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等问题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伦理道德教育和家庭支持,易受外界负面影响。
3. 学校因素:学业压力大、校园欺凌等问题造成了心理问题,使一些青少年寻求其他方式来释放压力和表达自己。
解决方法:为了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社会层面:加强社会的资源分配公平性,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给贫困和困境中的青少年。
2. 家庭层面: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青少年提供稳定和温暖的成长环境。
3. 学校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帮助青少年认识并处理自身的情绪问题。
4. 政府层面:建立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与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合力,我们有信心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和有益的成长环境。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近年来,未成年犯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和舆论讨论使得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本文将通过对未成年犯罪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未成年犯罪的范围涉及各种犯罪行为,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据统计,未成年犯罪案件逐年增加,其中以盗窃和故意伤害为主要类型。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了伤害,也对未成年犯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心理上的创伤和行为上的问题。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未成年人更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潭。
2.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贫困、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不公正等问题都可能使得未成年人感到无望和无助,从而选择犯罪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
3. 自身问题未成年人的个体问题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缺乏自律能力、对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无知等都可能使得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的方案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的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 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教育改革是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的长远之策。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改善教育质量。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关爱的重要作用社会关爱对未成年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底线和后果。
四、未成年犯罪问题的挑战与机遇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1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未央区作为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大规模转变,建设项目聚集,区域人口急骤增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上升速度较快,社会影响较大。
为了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建设平安和谐社会,笔者对该院近年来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和调研,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预防思路和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__年—20__年,未央区检察院共批准逮捕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174起231人,其中20__年批准逮捕46起57人,20__年批准逮捕54起76人,20__年批准逮捕74起98人。
(二)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非西安市城区籍贯的未成年涉罪人员为131人,占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57%以上。
(三)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偏低未成年涉罪人员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初中文化程度163人,小学文化程度的49人,文盲1人,占涉罪未成年人总数的92%。
(四)侵财型案件所占比例较大从近4年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情况看,侵犯财产型犯罪多发、频发,所占比例较大,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案件战占案件总数的70%。
其中,抢劫案件高居首位,占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42%。
(五)共同犯罪现象比较突出调查数据反映,共同犯罪案件占所案件总数的83%。
有的为了壮胆结伙作案,有的仅为讲哥们儿义气或逞一时之勇而走上犯罪道路。
(六)暴力型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涉案罪名大多数集中在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绑架、非法拘禁等暴力型犯罪案件上,占案件总数的59%。
(七)作案地点多在城乡结合部未央区是正在发展中的城乡结合地区,有的地段人流量少,比较偏僻,使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有了可乘之机。
如在涉嫌抢劫犯罪案件中,以城乡结合部作案的约占30%。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深度调查,探讨犯罪背后的社会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缓解未成年犯罪问题的日益严重的局面。
调查背景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社会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犯罪率不断上升。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未成年犯罪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盗窃、抢劫、刑事伤害等非暴力犯罪最为突出。
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规模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的关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多个城市40所中学500名初中和高中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未成年犯罪类型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最常犯的犯罪类型依次为:1.盗窃2.抢劫3.刑事伤害4.非法拘禁5.寻衅滋事未成年犯罪原因1.家庭因素76.8%的人认为家庭因素导致了未成年犯罪的增加。
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等原因,给未成年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不稳定和精神上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2.网络因素调查显示,70.5%的人认为网络因素导致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过度依赖网络,容易受到网络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的影响,进而受到心理攻击,促使其走向犯罪之路。
3.教育因素46.3%的人认为教育因素影响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足、教育方式单一等原因,也是促使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解决方案1.家庭关怀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提高父母的育儿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
对失去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社会各界应组织力量进行帮助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2.过度依赖网络的问题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倡导正确使用网络。
对于那些沉迷于网络,已经无法自控的未成年人,应当及时帮助,提供心理和思想上的支持。
3.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必须不断推进。
应该注意到未成年人的需要及其特点,开设各种启蒙教育课程,包括道德、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未成年人犯罪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旨在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帮助探讨相关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2.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和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贩卖毒品、校园暴力以及网络犯罪等。
这些犯罪行为往往源自于多种原因,如家庭环境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完善、社会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交环境等。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缺乏温暖和监护也容易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3. 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和危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犯罪行为会给受害人带来伤害和损失,使社会秩序受到威胁。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会严重影响其自身的成长发展,使其失去未来的机会。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社会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与趋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是不时见诸报端。
这一趋势引起了人们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更多关注,并呼吁采取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
5.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干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犯罪,我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探讨和研究。
首先,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环节,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当加强对于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道德教育的培养,提高其法律素养。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当积极承担起责任,提供更多的预防和支持措施。
6.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手段和途径。
首先,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关注并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其次,加强监护和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发展。
此外,加强警察和法律机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追究犯罪责任。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调查报告应当评估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或扩展方向,调查报告可能包括图表、表格等可视化工具,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概述: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在我国不断增加,给社会治安和人民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未成年犯罪的现状以及背后的原因,本次调查以群体访谈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对未成年犯罪进行全面调查,旨在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根据我国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和贩卖毒品成为未成年犯罪的主要类型。
另外,网络犯罪也在未成年人中逐渐增多,如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
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问题:许多未成年犯罪分子来自功能失调家庭,缺乏父母关爱和正确引导。
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教育,导致孩子心理空虚,易受外界不良影响。
2. 教育问题:一些未成年人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面临辍学、流离失所等问题。
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容易沉迷网络或走向犯罪。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缺乏正确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易受所处环境的影响,被卷入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未成年犯罪对社会的影响1. 社会治安:未成年犯罪的增加给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不断上升的犯罪数量给警方和司法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给社会秩序带来了困扰。
2. 人民安全:未成年犯罪对人民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人们的财产安全和身体安全都受到威胁。
四、应对未成年犯罪的措施1. 家庭教育: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关键是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信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社会参与: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预防和帮助。
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力度打击未成年犯罪,同时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康复机会。
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简介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人在犯罪行为中扮演主要角色。
这种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以期为社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调查数据为了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我们对各地的警方记录和相关犯罪数据进行了调查。
根据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以盗窃、打架斗殴、吸毒等行为最为普遍。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威胁到个人和家庭的安全,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背景的影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暴力等问题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选择犯罪行为。
其次,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学校教育的不足、同伴压力、社交媒体的不良影响等都会引导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
影响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犯罪者本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和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犯罪行为剥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和冷漠,可能导致更多的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最后,犯罪行为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环境质量,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2. 学校教育的改善。
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和辅导,帮助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和学习,减少犯罪的机会。
3. 社会关注和支持。
社会应该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和关心,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4. 加强执法和监管。
警方和法律机构应该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未成年人犯罪者得到适当的惩罚和帮助。
结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多篇)第一篇: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现象比较明显。
这里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时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时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情况。
由于这类案件日益增加,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特殊现象,有关部门应给予关注。
本从案件特点入手,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并试图提出有效对策加以改善。
两年间,我院共受理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15.44%一、案件特点分析(一)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中,以二次犯罪案件居多。
第二次受到司法机关处罚的未成年人占总数的92.5%;第三次受到处罚的有2人,第五次受到处罚的有1人。
(二)从重新犯罪的时间间隔上看,时间间隔较短、在缓刑期内犯罪现象明显。
缓刑期内重新犯罪的占总数的47.5%。
从时间间隔上看,初次与重新犯罪间隔3年以下的占总数的45%;间隔3年至6年的占总数的22.5%;6年至10年的占总数的15%;间隔1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17.5%。
(三)初次犯罪与重新犯罪的罪名重合度与其犯罪间隔成反比。
犯罪间隔3年以下的人中,前后触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为61.1%;犯罪间隔为三年以上的人中,前后触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仅为22.7%。
由此可以看出,犯罪间隔时间越短,罪名重合度越高,且罪名多集中在抢劫、盗窃、故意伤害等暴力型或财产型犯罪,判处刑罚相对较轻;而犯罪间隔时间较长的犯罪嫌疑人,其再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种类较多,情节也趋于严重,被判处的刑罚多重于初次犯罪的刑期。
(四)团伙犯罪现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显。
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时互相撑腰、壮胆,所以团伙犯罪现象比较明显;但在重新犯罪时,由于其年龄、身体的增长,多数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单独实施犯罪行为。
(五)从犯罪动机上看,再次犯罪的动机比较单一。
犯罪嫌疑人在初次犯罪时的动机比较多样:有为泄私愤故意伤人的,也有受不良影片影响一时冲动的,有精神空虚寻衅滋事的,还有的是为获取金钱;而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时目标明确,绝大多数是为了获取不义之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作者:杨菁发布时间:2006-08-01 16:53:04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社会为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然而,未成年犯罪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步出现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笔者对本院2005年至2006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一)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态势根据近两年来我院刑事审判统计情况看,未成年犯罪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2004年我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8件,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6件,判处少年犯52 人;2005年我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337件,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2起,判处少年犯63人,其中一人因漏罪一年被审判2次。
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被判未成年犯较2004年分别增长40%和17.5%。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一是以侵犯财产为目的案件居多从我院近2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统计情况看,抢劫、盗窃型案件所占比例居于首位,我院2004年判处的52名未成年人犯中抢劫22人,盗窃的4人、2005年判处的63名少年犯,其中抢劫24人、盗窃19人,两年来抢劫、盗窃人数占总数的61%,且呈现上涨趋势,2005年比2004年增长65%。
二是暴力犯罪倾向越来越严重,一般性犯罪少。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从我院近2年审理刑事案件情况看,青少年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等类案件,其中涉及到人身安全的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类案件占总数69%以上,2004年审理的26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抢劫13起22人,寻衅滋事4起8人,聚众斗殴3起8人,1起9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聚众斗殴、盗窃、寻衅滋事等多种罪名;2005年审理的42起未成年犯罪中,抢劫12件24人、寻衅滋事8件12人、聚众斗殴2起3人、故意伤害件3件4人、强奸1件1人,2年来具有暴力性犯罪占犯罪总数的80%以上。
三是共同实施犯罪的居多,单独犯罪的少。
从近两年审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看,基本都是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单独作案的未成年人犯罪不到20%,其中三人以上共同犯罪占40.%左右,有的甚至形成较为固定的团伙。
从组成形式看,有的是成年人带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有的是未成年人团伙犯罪。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如我院在2005年审理的2起团伙抢劫案件中,每一起参与作案人员均超过5人,且参与人比较固定,次数较多。
四是预谋犯罪逐步增多,突发性犯罪的仍占优势。
从2004年-2005年审理案件情况,未成人犯罪大多没有经过预谋,尤其是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出于一时冲动,但也有不少案件体现了预谋性,且逐步成为趋势。
如我院在审理的被告人孙某等6人团伙抢劫案件,几被告人在每次抢劫前都经过比较精细的预谋计划,准备好作案工具刀具、手套等,并对如何踩点、分工甚至分组进行部署,体现了较强的预谋性和计划性,也体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五是犯罪种类多样化,触犯罪名重刑化,主体呈现低龄化、低素质趋势比较我院2004年、2005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未成年人犯罪出现触犯罪名多样化、重刑化趋势,2004年未成年人犯罪全部集中在抢劫、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四种犯罪上,而2005年出现故意伤害、强奸等类型案件,且未成年人所犯罪行越来越严重。
近2年,受轻刑罚思想影响,我们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越来越轻,但由于未成年人犯罪造成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故处理结果重刑犯越来越多,2004年我院审理的少年犯中没有一人超过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6人;而2005年我院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人,被判处5年以上不满10年的10人。
如我院在2005年审理的被告人胡某、王某等人多次入户抢劫案中,被告人胡某等6人专门购买作案工具砍刀、手套等物,并事先进行预谋对如何选择作案地点、如何进屋、如何进行抢劫进行周密部署,在实施抢劫过程中用刀架在被害人脖子上,然后分工搜查、抢劫,甚至对被害人进行捆绑、塞嘴等行为,同时这些被告人同时还构成寻衅滋事罪,该案中有2人被判出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未成年人犯罪,在触犯罪名越来越严重的同时,犯罪主体却出现“两低”趋向,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日趋低龄化。
2004年所判处的52名未成年人犯罪中,不满16周岁的6人,2005年所判处的63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10人,比上年增长4人。
二是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低,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含初中中专)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我院2004年至2005年审理的115未成年人犯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人,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从犯罪原因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包括未成年人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作具体的分析。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首先,从心理因素分析,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他们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冷静的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已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
其次,从生理因素分析,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以抵制外界不良诱惑,难以有效的控制自已的心理冲动。
再次,从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沾染不良嗜好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从我们审理案件来看,60%的少年犯案发前都有喜欢上网、打游戏、吸烟甚至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游手好闲,无事生非,导致非道德意识增长,导致产生违法行为。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坏,父母道德品质的优劣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对子女的心理、品德、爱好、理想和行为举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我们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看,大多数少年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均存在误区。
有的父母文化程度低不会管孩子,甚至对孩子失去信心,不愿管;有的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
离婚率的增长使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缺乏家庭温暖,会在不同程度上促使他们人格和行为的扭曲,他们或者被坏人引诱误入歧途,或者内心对社会不满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并走向犯罪,或者因受继父(母)歧视而流入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还有的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方法不当,要么对子女娇纵溺爱,要么对子女粗暴生硬,要么对子女自由放任,这些不良的教育方法会使未成年人产生人格缺陷,从而成为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家庭:一是残缺重组型家庭。
家庭的完整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摇篮,当离婚、死亡或服刑以及其它原因失去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
这种家庭既给子女心理造成一定伤害,又给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缺陷。
相当多的孩子因此产生深刻的情绪障碍,悲观失望,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极易引发犯罪。
从我们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这种类型家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如我们审理的被告人胡某入户抢劫案中,被告人胡某幼年丧父,其母重组家庭,无人对被告人问事,给被告人心理造成一定伤害,觉得家人对自己关心不够,自己单独在外租住,并染上抽烟、赌博的恶性,后因无钱消费而走上抢劫的犯罪道路。
二是父母外出型家庭。
随着人口流动比例的增大,尤其是我们当地经济欠发达,不少家庭为了谋生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将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属,使子女的管教工作存在严重的缺陷,使一些未成年人因失去了良好的管教条件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我们统计的数字看,这类未成年犯占到30%左右。
同时,还有一些家庭虽然父母没有外出,但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意而忽略了子女的教育,也是导致未成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溺爱纵容型家庭。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家长对子女溺爱有佳,尤其是爷爷奶奶,对小孩有求必应甚至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也予以满足,滋养孩子从小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坏毛病。
一旦他们认为家里不能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和过高的物质欲望就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干坏事,走上犯罪道路。
如我院审理的薛某抢劫案,被告人薛某父亲觉得纳闷,平时家里淌水似的满足薛某用钱要求,怎么还会去抢呢,有一次薛某从家中拿4000元,没到四天就用完了。
四是父母素质偏低型家庭。
未成年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父母的言行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有的父母素质较差不能正确的教育子女,甚至颠倒是非,有的本身就有一些不良恶习,严重影响着子女的成长。
如我院审理的唐某寻衅滋事案,我们找其家长了解情况时,其父竟然说他儿子不就打打仗,用刀砍砍人,这有多大事,还夸唐某有本事在泗阳坐车没人敢要钱,简直让我们哭笑不得,感到悲哀。
(三)学校原因。
学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学校和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仅次于未成年人的家庭和家长,有的甚至超过了家庭、家长的影响力。
但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缺陷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校为了取得高升学率,以满足社会及家长的期望,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只重视教科书规定的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法制教育重视不够。
从近两年审理的在校学生犯罪案件来看,他们的法律观念非常淡薄,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没有认识到自已的行为是犯罪,如有的人认为打打仗,把钱赔了就没事了。
三是个别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差生视作“包袱”冷眼相看,使其对学校产生本能的抵触情绪而辍学在家,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