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1.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的特点.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评价任务:1、识记新闻知识,理解消息特点。
2、诵读全文,体会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感受文中流露的自豪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入新闻知识。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一)消息的概念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2.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是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消息的特点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释题)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三)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W加一个H”: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五)新闻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将内容作由主到次的组织,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示约数,不是确数,这样表述更能体现新闻语言的简明而准确的特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三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情感
1.比较语句,体会感情(方法指导:试着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分辨感情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2.再读课文,请找找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开始 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起因:无
事件:南渡长江 结果: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小结
作者在不到200字的篇幅中,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将士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六、作业
请根据你身边新近发生的事情,写一则消息,要注意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学习新闻的特点
新闻 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来讲,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道。
新闻的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真实性);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3.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在写法上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五、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
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
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1)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 我三十万士兵胜利南渡长江 说课稿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 我三十万士兵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课程背景本课是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即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历史背景、赤壁之战的过程和意义,并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三国鼎立的局面;2. 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研究并理解教材中的文章,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2. 分析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赤壁之战的策略和战术;2. 思考赤壁之战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课本《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 讲台和投影仪;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三国历史地图,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
2. 正文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赤壁之战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理解赤壁之战的策略和战术,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全班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其他学生也能从中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考。
5. 教师总结对赤壁之战的过程和意义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这场战争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文章,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和意义,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但是,课上对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引导还需进一步加强,以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同时,在组织小组讨论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和干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读法。
【预习要求】1. 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背景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
2. 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六要素”。
3. 熟读课文,区分新闻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这是毛泽东对自己一生最好的诠释。
他将自己的理想、抱负、胸襟自然地融入自己的诗词、文章之中,即使是写新闻,也写得文采纷呈,尽显韬略和胸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明确目标三、预习交流1.写作背景介绍选自《新闻作品选读》。
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时间:1949年4月20日到21日地点:长江前线(芜湖—安庆)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原因: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经过、结果: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3、分析本消息的结构四、合作探究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电头写出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作用: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真实可靠。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范文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范文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 通过角色转换进行文体比较,了解新闻的结构和文体特点,掌握阅读和写作新闻的方法。
2.通过朗读与交流,了解渡江战役第一天的经过与战况,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3.能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揣摩关键字,了解新闻的语言特点,学会用思辨的眼光洞察事实真实,深层次阅读新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角色转换进行文体比较,了解新闻的结构和文体特点,掌握阅读和写作新闻的方法。
难点:能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揣摩关键字,了解新闻的语言特点,学会用思辨的眼光洞察事实真实,深层次阅读新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闻”字甲骨文写法为“闻”字组词,释义,初步了解新闻的含义与特点,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我是小小通讯员活动一:由新闻社团成员、班级小讲师讲解,初步了解消息的结构。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课本P3 旁批、P2阅读任务一新闻六要素,由新闻社团成员、小讲师带领大家学习,了解新闻的结构与六要素,初步感知新闻的结构特点。
活动二:通过消息与记叙文的比较,完成表格梳理,进一步明晰消息的结构与文体特点。
将91岁的渡江战役老兵赵富贵,在抗战胜利暨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回忆他渡江战役的经过—《难忘那次渡江战役》与本文进行比较。
(节选部分内容,导学案中有详细介绍)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消息与记叙文在结构上、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异同,完成表格梳理,进一步明晰消息的结构与文体特点。
(三)我是新闻播音员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新闻播报的原则,结合背景透视,抓住关键字词,读出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活动一:如果你是新闻播音员,应该如何播报消息?从语音、语速、语调三方面进行阅读指导。
活动二:背景透视观看视频《百万雄师过大江之渡江战役》约3分钟,了解渡江战役背景,进一步理解毛主席此时的思想感情,了解新闻的及时性与宣传性的特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课文。
以下是对该课文的详解及教案。
课文详解:这篇课文讲述了南渡长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1. 时代背景:南渡长江发生在南宋时期,此时金朝已经建立,南方的宋朝势力受到金朝的逼迫。
2. 声名远扬:作者开篇介绍了宋高宗时期,忠臣岳飞所建立的军队,战绩斐然,声名远扬。
3. 三十万大军:金军攻打宋朝,宋高宗下令出动三十万大军,准备南渡长江,与金军进行决战。
4. 空前艰险:课文描述了南渡长江的艰险,包括长江的险要之处、水势湍急、船只稀少等。
5. 岳飞的智谋:为了顺利南渡长江,岳飞采取了多种智谋。
比如,修建木排、设立烽燧、计划地点和时间等。
6. 胜利结果:经过艰苦的战斗,宋军最终胜利南渡长江,并且与金军展开了决战。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宋时期南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2. 了解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做出的贡献;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 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3. 探讨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采取的智谋和战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以问题导入,如“你知道南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吗?为什么南渡长江具有重要的意义?”2. 学习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了解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采取的智谋和战略;-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南渡长江的胜利结果及意义。
3. 辅助材料(补充教学内容):- 展示岳飞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岳飞的形象有更直观的了解;- 展示南渡长江现场的图片或地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场情况。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给学生一定时间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历史人物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讨论不同历史人物的贡献。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第【1】篇〗1、消息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
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新课导入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新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新闻的兴趣;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方法】1.圈点勾划法:预习生字词,在文中圈点勾划。
2.查阅资料法: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阅读一份当天的报纸。
3.比较阅读法:运用课内外的新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学习新闻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先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
(二)自主学习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前三部分是主体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明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可有可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4)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报道我国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文章用词严谨,表述清晰,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面意思出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突破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历史知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讨论学习法: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再次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024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新人教版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用于为学生提供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对战争胜利意义的思考;情境教学法则通过模拟新闻报道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和胜利的影响。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学生可以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提高自己的新闻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 学生可以尝试撰写自己的新闻报道,锻炼写作能力和新闻观察力。
七、课后作业
1. 新闻分析:选择一篇当日的新闻报道,分析其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部分的特点,以及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场。
答案示例:学生可以选择一篇新闻报道,分析其结构要素和报道手法,例如报道的角度是否客观、信息是否全面等。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新闻信息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新闻阅读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新闻阅读问题。
- 作业可以包括一些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撰写一篇新闻报道或进行新闻采访,以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和采访能力。
2. 作业反馈:
-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 在批改作业时,注意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内容是否完整、观点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合理等。
- 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进行详细解释,并提供正确的解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知识。
4. 新闻编写: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新闻报道,编写一篇新闻稿,尝试运用所学的新闻写作技巧。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创新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创新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基本方法: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品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以前教学多是教师先把新闻这种文章体裁向学生作一个简要的知识性的介绍。
然后逐一对照各知识点解析课文。
这种教法学习起来会很枯燥,而且认识不深刻,所以本节课准备采用先深入课文再汇总得出新闻知识的方法。
另外对时代背景要做点介绍,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找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也有助于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又不是无所适从。
通过看插图、幻灯片,增强感官认识。
或听录音带,反复朗读,以体会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导学案一、预习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新闻概念: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它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今天下午2点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的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消息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文本阅读:通过阅读,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新闻的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组成部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教学策略:通过对比不同句子,引导学生发现修辞手法,解释其作用,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能在梳理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时遇到困难。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文章大意。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模拟新闻发布会时可能存在紧张、表达不清等问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闻报道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新闻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新闻报道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新闻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概念。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事实的及时报道。它是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个案例展示了新闻报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 1 -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新人教版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源:
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2. 学生使用的课本《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 教师准备的教学PPT或投影片。
课程平台:
1. 学校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用于发布课程资料和作业。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新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分析: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立场、事实、观点等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布置以下课后作业:
1. 阅读一篇新闻报道,并回答以下问题:
- 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
- 新闻的格式是怎样的?
- 新闻中使用了哪些特点来吸引读者?
- 你从新闻中提取了哪些关键信息?
2. 编写一篇新闻报道,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确保报道包含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尾等要素,并突出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闻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新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5.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掌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描述的渡江战役的过程、关键节点以及历史意义。
-语言表达技巧:学生需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动描写、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成语和典故的使用。
-结构分析:文章结尾处的总结,如何与全文内容呼应,学生需掌握这种结构安排的用意。
2.教学难点
-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学生对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可能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引导补充相关历史知识。
-文学修辞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识别和理解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加强。
-文章深层结构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深层结构的意义,如何开头引入、中间展开、结尾收束,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一战,它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在长江流域的战略进攻。这一战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和战略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士们如何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南渡长江的壮丽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1消息二则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1/94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1.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主讲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前预习:了解新闻知识及本文背景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的特点.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评价任务:1、识记新闻知识,理解消息特点。
2、诵读全文,体会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感受文中流露的自豪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入新闻知识。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一)消息的概念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2.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是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消息的特点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释题)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三)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W加一个H”: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o (何人)What(何事) Why(何故) How(如何)(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五)新闻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将内容作由主到次的组织,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即高潮在前。
三.检查预习情况: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渡江战役简介”。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歼灭国民党军队40多万,解放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
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
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
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渡江战役是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中国战争史上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
它是由江河进攻战、陆地追歼战、城市攻坚战三种作战类型融为一体的战略性战役,其战场范围之广,参战兵力之多,阶段转换之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人民解放军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的条件下,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其特点如下:一是在国共两党再度和平谈判,存在着和平渡江和战斗渡江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工作立足于战斗渡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战斗渡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如敌依托江防顽抗、依托浙赣线顽抗、阻止中东两集团会合等,均预筹对策,因而顺利达成了预定战役目的;三是利用长江在南京、镇江地段江身向北凸出的有利地形,实施钳形突击,先完成合围,尔后从容歼灭;四是对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预有准备,当3野实施上海战役时,2野集结浙赣线担任战役预备队。
战争的实践表明:人民解放军态度坚决,准备充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就减少或消失。
五是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438840人,其中俘敌341530人,毙伤22310人,起义34830人,投诚67170人,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武汉等城市及苏南、皖南、浙江全省和江西、湖北、福建3省部分地区。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
渡江战役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四、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全文,读出气势,感受情感。
教师点评。
1、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教师强调:此则消息的内容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即为“倒金字塔式”,它的优点是便于读者选择性阅读。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简洁、概括。
3、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4、“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6、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五、归纳主旨:本文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六、小结:新闻的知识与这则消息。
七、作业:搜集两篇消息,体会消息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
二、精读探究:新闻的特点之一是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但是新闻都带有主观价值判断,这则消息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学生思考后回答。
归纳: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品味:“经营了三个半月”说明经营之久,“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溃退之快,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反差中显出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品味:景的“平”和“静”,衬出我军的从容镇定、如有天助、胜算在握;“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势不可挡,蔚为壮观。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品味:“不到”“即已”“正向”“突破”“占领”“进击”等词的搭配,凸显我军攻势猛烈,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小结:从以上的分析体会出了骄傲和自豪感。
点拨:这则消息是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可以有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的情境描述,但是作者却仅用了不到200字,就讲述的如此完整,这与文中的这些四字句有密切的联系。
这些句子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三、比较阅读:将本文与下列这篇消息进行比较。
(见助学本课阅读题)四、总结写法:1.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2、四字句运用,简洁有力。
五、布置作业:结合身边最新发生的事件写一则消息,要求完整、简洁、明了。
教学反思: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便知天下事。
学生对新闻的知识了解甚少,所以应重点传授新闻相关知识。
然后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再与其它消息比较阅读,掌握新闻这一文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