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消 息
英 勇 无 畏
作 战 地 图
Biblioteka Baidu
1.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重点) 2. 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
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难点) 3.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
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部编语文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 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主要作品 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 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事件
导思1:文章讲述了 什么事情?表现了 解放军的什么品质?
关键词: 英勇无畏
人民 解放军
写作顺序
导思2:采用了怎样 的顺序来展现主题 内容?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重点品析2段
部编语文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 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部编语文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 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辨析:同:二者都能形容不可抵挡的
部编语文
气势和很顺利地摧毁敌人的势力。异:“摧枯拉朽”强调毫 不费气力,用于比喻打垮腐朽势力;“势如破竹”强调节节 胜利,不可阻挡,适用范围广,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 事、比赛外,还可用于工作。 例: (1)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2)这支军队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部编语文
【手法探究】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但只用不到二百字, 效果却很好,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这是一则消息,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 而不是渲染大场面。这则消息虽然不到二百字,但是具备了消息 的“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 个多余的字,做到了言简意赅。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 的四字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 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词 语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叙 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也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阅读方法解密
部编语文
导语作用分析法。(中考占3-4)导语是指一则 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有时是前几句),它的主 要作用是用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 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便于读者迅 速掌握全篇精华,满足读者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 要。导语的要求:1.要抓住事情的核心;2.要能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重难点小结
部编语文
这一段是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突出表现我军英 勇顽强,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情况。作者运用了 反衬、景物衬托的手法,突出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 强。用词准确、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部编语文
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 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 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4.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 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 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 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 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部编语文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 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 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 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 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 战况。
部编语文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 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 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 时。
部编语文
2.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 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 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 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 读一读字音
kuì 溃退
dí 荻港
部编语文
二 写一写字形
wú( 芜 )湖
部编语文
三 记一记词义
部编语文
1.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锐不可当、势 不可挡”辨析同:两词都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意思。 异:“锐不可当”指攻势凌厉;“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 例:(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2)洪水汹涌而至, 势不可挡。
我 导语:我军顺利渡江 三
十
万
大 军
主体:具体渡江情况
胜
利
南
渡
长 江
结语:发出豪迈号召
人民解放军必胜, 敌军必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 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 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在这篇消息中,什 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 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 出。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 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 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 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 人叹为观止。
消 息
英 勇 无 畏
作 战 地 图
Biblioteka Baidu
1.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重点) 2. 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
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难点) 3.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
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部编语文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 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主要作品 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 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事件
导思1:文章讲述了 什么事情?表现了 解放军的什么品质?
关键词: 英勇无畏
人民 解放军
写作顺序
导思2:采用了怎样 的顺序来展现主题 内容?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重点品析2段
部编语文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 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部编语文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 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辨析:同:二者都能形容不可抵挡的
部编语文
气势和很顺利地摧毁敌人的势力。异:“摧枯拉朽”强调毫 不费气力,用于比喻打垮腐朽势力;“势如破竹”强调节节 胜利,不可阻挡,适用范围广,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 事、比赛外,还可用于工作。 例: (1)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2)这支军队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部编语文
【手法探究】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但只用不到二百字, 效果却很好,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这是一则消息,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 而不是渲染大场面。这则消息虽然不到二百字,但是具备了消息 的“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 个多余的字,做到了言简意赅。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 的四字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 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词 语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叙 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也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阅读方法解密
部编语文
导语作用分析法。(中考占3-4)导语是指一则 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有时是前几句),它的主 要作用是用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 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便于读者迅 速掌握全篇精华,满足读者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 要。导语的要求:1.要抓住事情的核心;2.要能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重难点小结
部编语文
这一段是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突出表现我军英 勇顽强,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情况。作者运用了 反衬、景物衬托的手法,突出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 强。用词准确、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部编语文
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 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 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4.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 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 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 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 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部编语文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 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 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 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 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 战况。
部编语文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 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 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 时。
部编语文
2.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 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 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 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 读一读字音
kuì 溃退
dí 荻港
部编语文
二 写一写字形
wú( 芜 )湖
部编语文
三 记一记词义
部编语文
1.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锐不可当、势 不可挡”辨析同:两词都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意思。 异:“锐不可当”指攻势凌厉;“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 例:(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2)洪水汹涌而至, 势不可挡。
我 导语:我军顺利渡江 三
十
万
大 军
主体:具体渡江情况
胜
利
南
渡
长 江
结语:发出豪迈号召
人民解放军必胜, 敌军必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 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 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在这篇消息中,什 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 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 出。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 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 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 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 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