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铁线路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第三章(3.1 地下铁道)中铁出版社
⑤棋盘式。地铁线路沿城市棋盘式的道路系统建设而成,线路网密度大,客流量分散,但乘客换乘次数增多,增加了车站设备的复杂性。
(二)轨道与线路
地方选择:地铁线路的走向一般选择易于施工和客流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
结构形式:地下车站、地面车站、高架车站
机能:郊外站、室内站、联络站、待避站
车站与轨道的相对位置: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
(四)供电系统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和。
(五)通信信号系统
(六)环控系统
(七)车辆
三、适应范围
【六】巩固练习
1、简单说说地下轨道交通的线网结构
2、地铁的优势。
作业
1、填空题:
①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和;
②地铁系统与国家铁路干线一样,主要由、、、、等设备构成;
2、简述地铁线路的车站分类。
3、地铁网线的结构类型。
板书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结构
§3.1地下铁道
一、概述
1、特点:
2、简史:
二、系统构成
地铁线路:①正线:车辆载客运营线路,行车速度高、密度大,要保证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线路标准要求高;
②辅助线:为了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线路,速度要求低,标准也低;
③车长线:是车辆检修作业用的线路;
标准轨距:1435mm
(三)车站
地铁车站分类运营性质:中间站、尽头站、换乘站、折返站
结构形式:地下车站、地面车站、高架车站
(一)地铁线网
①单线式。仅在客运最繁忙的地段重点地修一、二条线路。
②单环式。在客流量集中的道路下面设置地铁线路,并闭合成环,便于车辆运行,减少折返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全)PPT课件
➢空间封闭、狭长、结 构类似
➢站内噪声大 ➢站内温度高 ➢发生火灾后扑救困难 ➢机械通风、人工照明 ➢施工比较复杂 ➢节约城市用地 ➢有良好的防护功能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比尔包地铁车站
16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地面车站
➢车站简易,工程 量小, 布置灵活
➢乘客进出车站方便 ➢可自然通风和天然
采光,节约费用和能源 ➢安全疏散较易 ➢造价较低
值班室等。
辅助用房主要包括厕所、更衣室、 休息室、茶水间、盥洗间、储藏室 等。这些用房均设在站内工作人员 使用的区域内。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二)从建筑空间位置角度讲
车站结构由车站主体(站台、站厅、生产、生活用房)、出入口及 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等三大部分组成。
出入口及通道
是供乘客进、出车 站的外部建筑设施。
车站结构
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 的作用是保证地下车 站具有一个舒适的地 下乘车和运营环境。
车站主体(站台、站厅、生产、生活用房) 供乘客集散、候车、换车及上下车。它又
是地铁运营设备设置的中心和办理运营业务 的地方。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通风道
出入口 人行通道
站台层
四川省体育馆车站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车站通道
过街通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通往车辆段
中间站 区域站
终点站
换乘站
联运站 枢纽站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按站台形式分
(侧式、岛式、混合式)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两线中间。常用的一种形式。 特点:站台面积利用率高,灵活调整客流、乘客使用方
便。通常用于较大客流量的车站。
侧式站台:站台位于线路两侧布置。侧式站台根据环境条件 可以布置成:平行相对式、平行错开式、上下重叠式及上下
地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规划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铁线路设计、站点布局和换乘系统。
2. 使学生掌握城市交通规划中地铁系统的功能、优势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理解地铁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掌握相关政策及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地铁线路进行初步规划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对地铁规划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城市、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铁系统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地理、交通规划和人文关怀等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我国城市地铁规划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民意识,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铁规划基本概念:介绍地铁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以及地铁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铁概述2. 地铁线路设计:讲解地铁线路走向、线型选择、站点间距和线路交叉等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铁线路设计3. 地铁站点布局:探讨站点选址、站点类型、站点设施布局和周边土地利用等问题。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铁站点布局4. 换乘系统设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换乘方式、换乘站的布局和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换乘系统设计5. 地铁规划与城市发展:阐述地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探讨地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铁与城市发展6. 地铁规划政策与法规:介绍我国地铁规划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铁规划政策与法规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实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地铁设计图纸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目录第一章综述 (3)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3.6小结 (13)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第一章综述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
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
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
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
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课件
10
●渡线 渡线一般用以连接两相反方向的平行轨道,使得
列车得以掉头、倒车,甚至驶入对向轨道以避开障 碍物。
11
●停车线 停车线一般设置在端点站,专门用于停车,也可
进行少量检修作业。
12
●车辆段出入线 车辆段,在轨道交通沿线适当的位置设置,保证
运行列车的停放和检修。 车辆段与正线连接的线路为车辆段出入线。
市道路、周围建筑、公交的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道和出入口不应有影响乘客紧急疏散的障碍物。
车站设计要尽量兼顾过街人行通道的要求 。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车站需解决好通风、 照明、卫生等问题,以提供乘客安全、快捷和舒
适的乘降环境。在经济条件许可下,也应尽量从
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来考虑设计标准。
(11)车站考虑防灾设计,确保车站的安全性
端站与中间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调头 ,在这些地方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
6
●折返线 (1)尽头式折返线
7
●折返线
(2)贯通式折返线
8
●折返线 (3)混合式折返线
9
●渡线 渡线(crossover),又称作横渡线、过渡线、
转辙 段,是指在上下行正线之间(或其他平行线路之 间)设置的连接线,通过一组联动道岔达到转线 的目的。
36
1.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基本概念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
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是一种 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 的空间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 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
37
1.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基本概念 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
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隧 道的大小和桥梁的宽窄,都是根 据限界来确定的。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地铁与轻轨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3.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线路规划等方面进行评估;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收集并整理地铁与轻轨的相关信息;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进城市交通的合理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铁与轻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铁与轻轨基本概念的阐述;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某一城市地铁或轻轨线路的规划与评估;3. 学生能够撰写一篇关于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的短文。
二、教学内容1.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地铁与轻轨的定义- 地铁与轻轨的分类及特点2. 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技术参数介绍- 地铁与轻轨的技术优势及局限3.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作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 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 线路规划原则及方法- 车站、车辆段等设施布局5. 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我国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 地铁与轻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6.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当地地铁或轻轨线路- 小组合作完成地铁或轻轨线路规划与评估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第三课时: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第四课时: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第五课时: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第六课时:实践活动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第一节: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第二章: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第一节: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线路规划原则及方法- 第二节:车站、车辆段等设施布局第四章:地铁与轻轨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第一节:我国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技术参数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本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1。
1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点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3。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缺点优点:①容量大②运行准时快速③能耗低④安全性高⑤无污染⑥用地省缺点: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②运营成本高昂,经济效益有限③建设周期长(一条线路的建设短则几年,长则可达十余年之久)④线路和车站均为永久性结构,一旦建成后基本没有调整的可能性。
4.了解轨道交通发展几个常识:⑴中国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北京(1969)⑵世界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伦敦⑶中国首条铁路—吴淞铁路⑷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京张铁路⑸中国自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⑹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地铁最多的国家。
(7)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客运量最大的地铁.①线路运能,即交通容量,也就是线路输送客流的最大能力,其指标是断面单向每小时最大的乘客通过量。
②路权,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与其他交通的兼容程度。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2.1 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磁浮交通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2。
2地铁1.地铁的定义:轴重相对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每小时三万人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可以修建在地下或采用高架方式2.地铁的特点:①容量大②速度快、可靠性强③安全性高④准时⑤运输成本低⑥用地省(不占用城市土地) ⑦建设成本高⑧出行距离长,客运需求较大⑨污染少、噪声小(特点包含优缺点,其实回答轨道的特点)3。
地铁系统的基本车型为A型车、B型车、直线电机B型车(Lb型车)三种。
A型车车辆的基本宽度为3000mm(3m),B型车及直线电机B型车车辆的基本宽度为2800mm(2.8m)。
2。
3轻轨1。
轻轨的定义:轴重较轻,每小时客运量为1万—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2。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计划
• 设备,折返线既可供列车折返,也可供列车临时停留检修 • 缺点:列车走行距离较长。 • ⑵站前折返
(a)终点站站前折返时的交叉渡线折返
(b)中间站站前折返时的单渡线折返
• 优点:列车走行距离较站后折返短,在进行折返作业时, 乘客同时上下车从而缩短停站时间;列车正线以及站线长 度缩短,有利于车站造价的节省。
• ②正线交接班有关规定 • ◆驾驶员在正线交接班时应提前20min至有关地点出勤, 出勤方式按部门制订的相应规定执行; • ◆驾驶员在途中交接班时必须向接班人员说明列车的运行 技术状态及有关行车注意事项,并填写在驾驶员报单上,内 容包括制动性能、故障情况、线路情况、当前有效调度命令 及执行情况以及其他必须交接的情况。
3.1 客流计划
1 客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市轨道交通线路在某个方 向上通过的乘客人数。 客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的变化。 ⑴一日内各小时的客流变化 ⑵一周内每日客流的变化 ⑶季节性或短期性客流的变化 ⑷各条线路客流的不均衡 ⑸各个方向客流的不均衡 各个方向客流的不均衡系数如下公式所示。
• 缺点:出发列车豫到达列车存在敌对进路;因列车进站或 • 出站侧向通过道岔,列车速度受到限制、影响乘坐的舒适 感;在大客流的情况下,站台秩序会受到影响。 • ⑶混合交叉
混合折返示意图
• 三 列车停站设计 • 1 站站停车
即:列车在全线所有车站均停车,如下图所示。
停车站
• 此停车方案的优缺点如下: • 优点:线路上开行列车种类简单、乘客无须换乘,运 营组织也简单等。 • 缺点:在跨区段、长距离出行乘客比例较大时,站站 停车在车辆运用与服务水平方面均未达到最佳状态。
⑶ 列车收车工作 其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
接车作业 列 车 收 车 工 作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第三章城市轨道规划与设计
闭合曲线,外 高内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 间高于两侧
常见地形特征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的 等高线之间的区 域,呈8字型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认 识 线 路 平、 纵 断 面 图
16
一、 城市轨道线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分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个部
分。 从平面上看,线路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曲线包括圆曲 线和缓和曲线。其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素有最小曲线半径、 夹直线最小长度、最小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 从纵断面上看,线路包括坡段及坡段间的连接。纵断面设计 的主要技术要素有最大坡度、坡度代数差、竖曲线线型和曲 线半径。横断面设计则要满足线路各个断面列车通过的限界
线路中心线: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与路肩
水平线的交点。也称为中线。
路基宽度
A
C D 路肩高程
O
B
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路空间位置 线路纵断面: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 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起伏情况, 其标高为路肩标高或轨顶标高。
·
常见地形特征
闭合曲线,内 高外低。
13.竖曲线。两相邻坡段间坡度代数差大于或等于 2‰时,应 设圆曲线形的竖曲线连接。
线路类别 正线 区间 车站端部 一般情况(m) 困难情况(m) 5000 3000 3000 2000
辅助线
车场线
2000
2000
第一节 线路平面设计
一、线路平面组成
直线 线路平面 曲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
29
二、平面曲线要素
4、路网中的线路布置要均匀、线密度要适当、乘客换乘方 便、换乘次数要少。
《地铁线路设计》PPT课件
ppt课件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选线与车站分布 第二节 线路平面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第四节 线路网络规划 第五节 轨道的几何形位 第六节 限界
ppt课件
2
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设计阶段
通过不同设计阶段,逐步由浅入深,不断地比 较修正线路平面、纵剖面和坡度、线路与车站的关 系,最后得到地铁和轻轨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中准 确的位置。
ppt课件
5
(4)地下铁道的每条线路应按独立运行进行设计。线 路之间以及与其他交通线路之间的相交处,应为立 体交叉。地下铁道线路之间应根据需要设置联络线。 联络线宜采用单线。
(5)地下铁道车站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和地下 铁道线路交会的地方。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在市区宜为Ik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于2km。
40 40 35 25
ppt课件
31
缓和曲线长度
v L R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0 30
80 75 70 70 60 55 45 40 35 30 20 20 - -
6我国已经建成地铁平均站间距离城市名称线别线路运营长度km车站个数平均站间距离m北京1号线西段1687121534北京环线2301181278北京复八线13511地下9个地面2个958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161131200上海地铁2号线一期135101277上海明珠轻轨线2497519高架16个地面3个1370广州地铁1号线1847161086广州地铁2号线2321201105天津一期工程747110072路网规划与
地下铁道 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我国大城市的交通现状及解决途径。
(1)交通拥挤,行车速度下降(2)混合用道交通模式造成交通秩序混乱(3)私人汽车数量增速迅猛,耗能多,污染严重解决途径:快速轨道交通,简称快轨交通,是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的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快速公共运输系统,它可以位于地下、高架或地面。
●技术参数:(1)高峰小时单项运送能力(30,000-70,000人)(2)列车编组(4-8节,最多11节)(3)列车容量(3,000人)(4)车辆最高运行速度(80-100km/h)(5)列车旅行速度(>35km/h)(6)车站平均间距(600-2,000m)(7)最大通过能力(>35对/h)(8)与地面交通隔离率(100%)(9)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好)(10)正线最小曲线半径(250m、300m、350m)(11)正线最大坡度(30‰,35‰)(12)舒适性(较好)(13)城市景观(无较大影响)(14)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小)(15)站台高度(一般为高站台,乘降方便)●地下铁道系统的构成(7个组成部分):地下铁道建筑物;线路及轮轨系统;车辆及列车编组;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灾害防护●地铁建筑物根据其功能、使用要求、设置位置的不同,划分成车站、区间和车辆段三个部分第二章:地下铁道线网规划与线路设计●规划设计原则(10个设计原则):(1)线网中的规划线路走向应于城市交通中的主客流方向一致。
【照顾居民快速方便出行需要,发挥客运量大的功能,社会、经济、财务效益提高】(2)线网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并适当留有发展的可能性。
【经调查研究编制线网规划,使乘客以最短行程、最少时间达到目的地,并留有向外延伸可能性】(3)规划线路要尽量沿城市干道布设。
【满足换乘需要,吸引客流,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4)线网中线路布置要均匀,线路密度要适量,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数要少。
【花费时间最少,换乘次数最少】(5)线网要与城市公共交通网衔接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乘客提供优质交通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作业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作业练习答案第一章绪论和城市轨道交通概念与基本特征1.轨道交通:是以轨道作为导向的公共交通系统。
2.简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
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磁浮铁路等。
3.城市产生交通拥挤的原因。
产生交通拥挤的原因主要有:(1)城市化进度的加快。
由于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造成城市人口剧增,人口出行数量与交通流量也随之大大增长。
(2)城市内部的专门化。
这反映在人们为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活动而出行。
这些活动尽管是相互独立的,但人们必须要为之而旅行。
(3)供需的时间匹配问题。
大部分城市运输设备的运输供给能力很大,但相对固定,而交通需求是每天每时变化的,这导致了高峰期的交通问题。
(4)供给对需求的刺激。
城市运输能力的增长具有自败性,即运输能力富裕所产生的交通服务的改善将导致更多的需求,从而使系统重新处于拥挤状态。
4.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种类有哪些?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他们有何优势?答题要点: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种类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磁浮铁路、机场联络铁路、轻快电车等。
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其优势主要有:(1)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采用了高密度的运转方式,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车辆数多,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单向高峰小时运输能力:轻轨铁路为1万到4万人,地铁为4万到6万人,市郊铁路可达6万到8万人。
(2)有较高的准时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于在专用车道上运行,不受其他交通工具的干扰,既不会产生拥堵现象,也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按图行车,具有可靠的准时性。
(3)有较高的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没有平交道口,全封闭、全立交,不受行人和其他交通工具干扰,有较高的安全性。
(4)有较高的舒适性。
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轨道比道路平坦,行车平稳。
有的车辆、车站装有空调、导向设施等设施,乘车条件优越,舒适性较好。
地铁线路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线路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线路规划的关键因素,如线路走向、站点设置、换乘设计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线路设计中的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线路设计的影响。
3. 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阅读和绘图技能,能够识别并运用各类地图信息进行线路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设计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地铁线路。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途径,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软件、绘图工具等辅助手段,完成线路设计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关心和责任感,关注城市交通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共享意识。
3. 学生在课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对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形式,完成地铁线路设计任务。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地铁线路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关键因素。
教材关联章节:第五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 影响地铁线路设计的因素:分析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地铁线路设计的影响。
教材关联章节:第五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及第七章“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3. 地图阅读与绘图技能:教授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坐标系、图例等,以及如何使用地图软件、绘图工具进行线路设计。
教材关联章节:第三章“地图与地理信息”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地铁线路设计实践,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完成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地铁线路设计。
地铁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
地铁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铁线路规划、车站设计、隧道施工等核心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地铁建设中的关键工程技术,如盾构法、明挖法等,并了解其适用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铁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的合理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参与小组讨论,设计简单的地铁线路和车站方案。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施工,掌握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
3. 学生能够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地铁线路和结构的模拟设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地铁设计与施工的过程,培养对工程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展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铁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伦理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地铁设计与施工概述:介绍地铁系统的基本组成,地铁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地铁工程的重要性和挑战。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铁交通概述2. 地铁线路规划:讲解地铁线路规划的原则、流程和影响因素,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铁线路规划与设计3. 地铁车站设计:分析地铁车站的分类、结构设计、功能布局及无障碍设计要求。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铁车站设计4. 地铁隧道施工技术:阐述盾构法、明挖法等主要施工技术,对比分析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铁隧道施工技术5. 地铁施工管理与安全:探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保措施等方面内容。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铁施工管理与安全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结合国内外地铁建设实例,分析地铁设计与施工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设计和施工实践。
-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铁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12课时,按照以上教学内容逐项进行讲解和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地铁设计与施工的相关知识。
交通流线设计
第二节 交通流线的分类
行人交通安全设施(道路) (1)人行道 (2)人行横道 (3)行人交通信号 (4)安全岛 (5)分隔设施 (6)步行街
交通港站与 枢纽
第二节 交通流线的分类
行人交通安全设施(铁路)
为了保证旅客顺利进出站,避免车站各项 作业的相互干扰,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设 备合理布置各种旅客流线。设有旅客平过 道、天桥、地道、站内引导、立体多层站 房及通道等设施和人员。
制等。
第五节 交通流线交叉疏解原理
2.空间疏解 空间疏解是对交通对象占用的路由加以分割,避 免从而实现冲突疏解的各项措施。主要包括平面 交叉疏解和立体交叉疏解两种形式。
(1)平面交叉点分散布置方式。即将原来集中在一个交叉 点相互交叉的交通流线通过流线的平面变形,使集中 的交叉分散布置在几个交叉点或交织区内,分散交叉 点位置,避免了交叉的重叠和产生堵塞的几率。 常见案例如:组织单向行车、交叉口渠化、环岛、铁 路闸站等。
分歧流线 交通流由一个方向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在同 一时间内,一个交通实体只能选择一个方向。
交叉流线 包括横断与交织,交通流线从两个不同的方向 进入交叉点然后按两个不同的方向离开交叉点,这时一个 方向的交通流线与另一个方向的交通流线形成交叉。
二、交通流线的组合关系
图3—4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布置的四种基本组合形式
理解交通流线疏解方式与种类 理解交通港站流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交通流线的内涵
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交通? 什么是交通流? 什么是交通流线?
1、交通运输的概念
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 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 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邮政是信件和包裹 的传递,电信是语言、符号和图象的传输。这 是广义的交通概念。
地铁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铁线路、站点、车辆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地铁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走向、站点间距、行车速度等。
3. 学生能掌握地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了解不同城市地铁设计的差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地铁设计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图表、模型等工具展示地铁设计成果。
3.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有地铁设计进行评价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地铁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地铁设计,认识到城市规划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铁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城市交通规划,为构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基础知识:介绍地铁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让学生对地铁有全面的认识。
2. 地铁设计原则:讲解地铁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
结合教材第三章,分析不同城市地铁设计的成功案例。
3. 地铁设计流程:详细阐述地铁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调研、线路规划、站点设计、车辆选型等。
依据教材第四章,让学生了解地铁设计全过程。
4. 地铁关键参数:介绍地铁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间距、行车速度、客流预测等。
参考教材第五章,让学生掌握地铁设计的关键指标。
5. 地铁设计实践:分组进行地铁设计实践,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某一城市或区域进行地铁线路规划。
参考教材第六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6. 地铁设计评价:学习如何评价地铁设计的优劣,分析现有地铁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福州地铁5号线课程设计
福州地铁5号线课程设计第一章引言福州地铁5号线是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条重要线路,对于方便市民的出行和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将围绕福州地铁5号线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展开,旨在探讨该线路对福州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章福州地铁5号线的规划与建设2.1 线路规划福州地铁5号线起于闽侯县,途经福州市中心,止于福州南站,全长约60公里,设有30个车站。
线路经过福州市内主要的商业区、居民区和交通枢纽,将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2.2 线路建设福州地铁5号线的建设工程从线路勘测、设计到施工和设备安装等多个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交通流量和环保要求等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期,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福州地铁5号线的运营管理3.1 运营组织福州地铁5号线的运营管理包括车辆调度、乘客服务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运营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3.2 安全管理福州地铁5号线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环节。
需要加强设备维护、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确保线路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第四章福州地铁5号线对福州市的影响4.1 减少交通拥堵福州地铁5号线的建成将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减少汽车出行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2 促进城市发展福州地铁5号线的开通将连接福州市各个主要商圈和居民区,促进城市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提升福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4.3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福州地铁5号线的运营将为市民提供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减少通勤时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第五章福州地铁5号线的未来展望福州地铁5号线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展。
可以考虑增加站点、提高运行速度和加强运营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出行需求。
第六章结论福州地铁5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对于福州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地铁专业课程设计
地铁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铁系统的基本构成、运行原理及各类设施的功能。
2. 了解地铁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安全措施。
3. 掌握地铁线路、车站布局及换乘方式,提高出行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线路图等工具,分析地铁线路、站点分布及运行规律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合理的地铁出行路线、应对突发状况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行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城市交通建设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地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的优良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本课程针对地铁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地铁系统的认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铁系统概述:介绍地铁的定义、发展历程、国内外地铁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铁概述2. 地铁系统的基本构成:讲解地铁车辆、线路、车站、信号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铁系统的基本构成3. 地铁规划与建设:分析地铁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环节的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铁规划与建设4. 地铁运营与管理:介绍地铁运营组织、调度、票务、安全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铁运营与管理5. 地铁线路与站点布局:讲解地铁线路类型、站点布局、换乘方式及出行策略。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铁线路与站点布局6. 地铁安全与环保:探讨地铁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事故预防及环保措施。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铁安全与环保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地铁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地下铁道的每条线路应按独立运行进行设计。线 路之间以及与其他交通线路之间的相交处,应为立 体交叉。地下铁道线路之间应根据需要设置联络线。 联络线宜采用单线。
(5)地下铁道车站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和地下 铁道线路交会的地方。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在市区宜为Ik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于2km。
进行详细的方案比选后确定。这里需要强调 一点、地铁车站分布对建设费用、运营成本、 施工等都有很大影响,必须充分对客流吸引 量、乘客出行时间等进行具体分析计算,进 行经济效益的比较。 (土建方面,车站造价是区间造价的2.4倍/米)
15
3.车站分布
在布设轨道交通车站时,除了考虑合理站 间距的条件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站间距离要尽量均衡些; ②站位应设于汇集大量客流的重要场所附近, 并保证与其他交通换乘的方便; ③设站要考虑该地区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相 协调; ④具体站位还要考虑施工条件、道路状况、 交叉口等道路形态及地面交通情况。
12
3.车站分布
⑥轨道交通路网及城市道路网状况 两条地铁线路交叉时,在其交叉点应设乘
客换乘站;在与城市主干道交叉时,为了让 乘坐城市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客方便乘轨道交 通,也宜设车站。 ⑦乘客对站间距离的要求 在车站分布数量上,除大型客流集散点及 火车站外,其他车站的设置,主要受乘客对 站间距离的要求所支配。
13
3.车站分布
(2)车站分布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车站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居民乘轨道交通
的出行时间:车站多,居民步行到车站距离 短,节省步行时间,可以增加短程乘客的吸 引量;车站少,则提高了交通速度,减少乘 客在车内的时间.可以增加线路两端乘客的 吸引量。
14
3.车站分布
(3)站间距对工程、运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车站分布应根据上述内容经科学地综合分析,
21
张士站位于张士开发区已开发的东部核 心地带昆明湖街与开发大路交叉路口, 此站设计为起点站,一方面可以满足现 状客流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促进张 士开发区的建设步伐。
22
兴工北街至南京街站方案 据铁路水塔和候车室桩基础位置,线路
作了两个方案 一方案:采用一组反向曲线绕避铁路水
塔,右线距离深桩4m。 二方案:直线穿过铁路水塔,右线距离
大型客流集散点往往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活 动中心。是城市的窗口地段。该地段不但客 流量大,而且集中,对地面交通压力很大。城 市轨道交通应在大型客流集散点设立车站, 吸引这些客流,充分发挥自身的效能,对解 决城市交通起到积极作用。
10
3.车站分布
②城市规模大小 城市规模大小由城市建设区域和规划区域的面积及 人口所决定。一般来说,城市区域面积越大,城市 居民出行的乘距就越长。
(6)当线路预定与远期规划线联络时,先期建设的线 路应考虑与远期规划线路交叉点处的衔接,虽然暂 时费用支出有所增加,但为未来路网中乘客的换乘 方便创造了条件。
(7)选择线路走向时还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位置 以及连接两相邻地铁线路间的联络线。
9
第一节 选线Leabharlann 车站分布 3.车站分布 (1)影响车站分布的因素 ①大型客流集散点
(6)轨道设计应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其 构造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弹性和耐久件, 并满足绝缘、减振和防锈等要求。
6
(4)地下线路通过建筑群区域的范围应限制在最低限 度。
(5)对于浅埋隧道线路、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其布 设位置通常是沿着较宽的城市干道,或是通过建筑 物稀少的地区;对深埋隧道,在两车站间取短直距 离。
深桩2.5m。
23
24
25
第二节 线路平面
1.线路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2.线路平面设计 主要技术要素的确定
最小曲线半径、夹直线最小长度、 最小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线形及 长度。
16
沈 阳 地 铁 一 号 线 设 计
17
18
19
20
线路大致呈东西走向,串联了张士经济技 术开发区、于洪区、铁西区、和平区、沈 河区和大东区等六个区。
途经开发大路、沈大路、建设路、铁路沈 阳站、青年大街、珠林路、滂江街等交通 干道和中华路、太原街、中街等重要商业 街及沈阳故宫等著名文物景点。
第三章 地铁线路设计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选线与车站分布 第二节 线路平面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第四节 线路网络规划 第五节 轨道的几何形位 第六节 限界
2
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设计阶段
通过不同设计阶段,逐步由浅入深,不断地比 较修正线路平面、纵剖面和坡度、线路与车站的关 系,最后得到地铁和轻轨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中准 确的位置。
3
4
第一节 选线及车站分布
1.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对选线和 设计的基本规定:
(1)地下铁道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应分为正线、 辅助线和车场线。
(2)地下铁道的线路在城市中心地区宜设在地下,在其 他条件许可的地区可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3)地下铁道地下线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应根据 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筑物的现状与 规划,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 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 比较确定。
③城区人口密度 我国地域辽阔,分布在南北东西各地的城市人口密 度差异很大,如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区(东城、西城、 崇文、宣武)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万人),上 海市中心五个区(静安、卢湾、黄浦、虹口、南市) 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5万人。 人口密度大,则 同样的吸引范围内,发生的交通客流量大,因此车 站分布宜密一些。
11
3.车站分布
④线路长度 一条线路的长度,短则几千米,长则几十千米。 不同的线路长度,车站的疏密宜有所不同。 短线路宜多设站,长线路宜少设站。
⑤城市地貌及建筑物布局 城市中的江、河、湖、山和铁路站场、仓库 区等,人口密度低,甚至无人,轨道交通在 穿越这些地区时可以不设站。但若有条件开 发公园,则应考虑在其主出入口处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