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图式解析_周红民

合集下载

从认知的角度探索古汉语诗英译中语境的建构

从认知的角度探索古汉语诗英译中语境的建构
是要在 两种不 同的认知 图式 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话 者结 合 自身 的认 知心 理 和语言 使用 者与 客观世 界 的互 动认识所形成的语境 对语 言进 行加 工处理 的结果 。 奈达认 为 , 翻译 就是用 最切 近 而又最 自然 的对 等语 “ 再现源语的信息 , 首先是意义 , 然后是 文体 ” 意义不是直 。“ 接反映外部世界 , 而是 反映 人对外 部世界 的认识 ” 蓝 纯 , ( 20 ) 0 1 。语境对 意义 提供 了客 观 的外 部条 件 , 的认 知世 人
从认知 的角度探 索古汉语诗英译 中语境 的建构
徐 翠 波
( 湖南涉外经济学 院, 湖南 长沙 4 0 0 ) 125

要: 语境是跨文化交流 的必要前提 , 在古 汉语诗词 的英译 中, 者应从认 知的角度 构建语境 , 译 深入领悟诗歌 意境 构
成 的相关 因素 以此为读者建立起与源语读 者相同或相近的心理 图式。 关键 词 : 知; 认 语境; 汉诗词英译 ; 古 构建
典型 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特 定的情 志是意境 与情 的交 融 , 诗 歌意境虚无缥缈 , 空灵而有 质感 。如果 只是通过一 种对应
读者长生的效果一致” 成兆英 ,0 6 。 ( 20 ) 从认知语境 的视角分 析 翻译 的心理 活动 具有 重大 意
义 。译者和原文同一文化背 景下 的读 者 , 由于译者在 自身 文化 中所形成原型心理 的影 响下 , 原语所激 活 的框架 并不 完全等 同于原语读者所激 活的框架 引发 的心 理语境 , 而 从 对 同一语言符号可能产生不 同 的解 释 , 者利用这个 框架 译
式 的翻译 , 是无 法让 生活在异域 文化 土壤 的西方读 者领 略 到诗歌所传达 的深刻 内涵 的。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一、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源自于认知科学领域,提出了认知结构和过程中的图式概念,强调人类认知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模式化特征。

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人们对世界和行为规律的认知框架和心理模型,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预测客观现实。

在翻译领域,图式理论被引入后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为翻译活动提供了认知基础和分析工具。

2. 翻译文本分析图式理论在翻译文本分析中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翻译文本的分析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翻译过程中的一些认知机制和策略。

图式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理解翻译文本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对图式的分析可以揭示出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模式和规律,有助于揭示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规律。

三、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现状1. 理论研究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翻译认知过程和翻译文本的分析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通过对图式理论的阐释和应用,探讨了图式在翻译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

其中包括对翻译认知过程中图式的应用、翻译文本中图式分析的实证研究等方面。

通过对图式理论的理论研究,国内学者逐渐建立起了一套系统的认知翻译模型,为揭示翻译认知过程和提高翻译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 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图式在具体翻译活动中的应用和影响。

通过对图式理论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不仅提出了一些新的认知翻译策略和方法,还发现了一些有益于翻译实践的认知规律和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提供了实践参考和指导。

四、未来展望1. 深化理论研究未来,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可以深化对图式理论的理论研究,探讨图式在翻译认知过程、翻译文本分析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更多应用。

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图式在翻译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论翻译中的_显化_现象

论翻译中的_显化_现象

2007年第6期总第106期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2007,№6Serial№106论翻译中的“显化”现象周红民(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 要:本文对翻译“显化”研究作了概述,分类说明了英汉翻译中“显化”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英译汉的一种“风格显化”现象及其成因。

关键词:翻译;显化;分类;分析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2007)06-0075-05 在翻译实践中,当涉及到语言要素不对等、风格特征不相称、文化背景相异等难题时,往往采用诸如“增补、删减”,“替代、类比”、“解释”、“拟作”等手段使译文通达,我们也有意运用“异化”、“归化”之策略来促成或审视目标语文本与原语文本的相似度或者相异性。

但这种修修补补颠三倒四等现象并不只是在两种语言文化出现差异时才表现出来,它是由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一种“显化”现象,多年来一些学者力求证实它是否具有普遍性,近年来兴起的双语平行语料库研究给这一假设提供了客观可信的依据,并且显示了一些普遍性的特征。

因此,如果把“显化”当作普遍性来研究,也许能对翻译手段和策略的运用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1.“显化”研究概说“显化”(explicitation)的概念首先由Vinay& Darbelnet(1958)提出,他们将其解释为“把原语文本中只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但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的信息添加到目标语之中的过程”(见Klaudy2004:81),但是Beekman&Callow(见Gutt2004:83)认为每个行将翻译的文本都会存在隐含信息,也就是说,它在文本中不以明说的方式表达,有的信息或意义隐含是因为原语结构的局限性,有的隐含是因为已经包含在文本的其他地方,有的隐含是因为在某一交际场合已属于共知信息,但换一个场合就成了非共知信息,需要明说。

如某女人对丈夫说:“彼得病了”,但对医生她可能会说:“我儿子彼得病了”,增加隐含信息“我儿子”以便医生辨别身份(ibid.:87)。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引言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起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尔提米(Bartlett)首次提出。

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复杂的信息。

在翻译领域,图式理论被引入到翻译研究中,用以解释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决策,并分析翻译中的问题和难点。

在图式理论的框架下,翻译被视为是一种认知活动,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决策受到各种图式的影响。

翻译图式可以是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是与特定任务和情境相关的认知模式。

通过对翻译图式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翻译活动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国内学者还关注图式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他们发现,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决策,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图式,可以加强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图式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路径。

国内学者还关注图式理论与翻译技术的结合应用。

他们发现,图式理论可以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和机器翻译系统相结合,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通过将图式理论引入到翻译技术领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模拟人类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决策,为翻译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尽管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需要加强对图式理论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的深入研究。

尽管学者们对图式理论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但对于图式理论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评估。

需要加强对图式理论与翻译技术的结合应用的深入研究。

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图式理论与翻译技术的结合应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需要深入探讨图式理论在翻译技术中的作用和意义,开发并应用相应的翻译工具和系统,推动翻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略谈图式翻译模式在英汉翻译的运用与实践

略谈图式翻译模式在英汉翻译的运用与实践

储存, 人们在理解输入信息时, 需要对新输入信息进行解码、
编码 , 只有当新信息与大脑原有 图式相匹配 才能完成信息处 理的系列过程, 即从信息 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2 世 0
纪7 0年代,图式理论在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人工智 能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发展 和应 用。 许多学者从不 同角度给图
中图分类号:H 9 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7 —2 2 1 )0 — 1 20 32 1 6 9(0 2 0 ~ 2 0 8
图式 ( hm ) 词来 源于希腊语 , s ea一 c 最早出现在古希腊 哲学和心理 学著作 中。1 8世纪康德曾论述 了图式的哲学意
例如 :“ a uei temohr f uc s 、“ op isn F i r te ces N a , O l sh os ” n
g n ” ‘ o k l t id t n t n ' “ sy u wo l i a s 、 ' i wo b r swi o e so e’ Do a o u d T l h 、 b o e 、 o e g o t e e v sa o e ' “ a gb ar 、 ed n ” “ n o d tr d s r e n t r 、 h n y ah i ’ tn h ’ ' t e nd wt ( d e m ) me i i
此处 中 “e ( dw” 露水 ) d e ( 、“ u ” 到期 的)为 同音异形
词。 充分的利 用了同音异形词构成了幽默 , 这种情况使得语
这 种重建必须把翻 译作为一个 结合 合适 的文化图式填充新 信息而使 图式具体化的过程 , 翻译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 阶段,
理 解即对 源语信息的解码, 应具备并 激活大脑 已有 的与 译者

图式分析隐喻翻译中的认知过程

图式分析隐喻翻译中的认知过程

图式分析隐喻翻译中的认知过程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图式分析在隐喻翻译中的认知过程,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认知主体如何通过图式知识理解和表达源语言中的隐喻。

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其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认知等多个层面的处理。

因此,本文将图式理论引入隐喻翻译研究,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指导。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schema analysis in metaphor translation, and to reveal how cognitive subjects understand and express metaph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through schema knowledge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Metaphor, as an important rhetorical device in language, its translation not only involves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involves processing at multiple levels such as culture and cogni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chema theory into the study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and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本文将介绍隐喻和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隐喻翻译的认知本质和图式分析在其中的作用。

Schema Theory and Translation

Schema Theory and Translation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Schema Theory and Translation新疆师范大学/冉雨蒙The word “schema” derive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The famous philosopher Kant firstly introduced this concept into philosophy domain. In his view, when human beings try to understand the new information, they will match the new information with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efore, or the knowledge existing in the brain, thus, the schema was constructed (Kant,1781).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famous psychologist Piaget brought the concept into the fiel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ccording to his understanding, schema is the way in which people think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It is a kind of mental activity,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recognizing new things and it will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cognition system (Wang,2008). The Schema Theory also draws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the translation circle. According to Zhang Meigang (2002), the schema is formed only when the translator fully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source language. Zhou Hongmin (2003) thought that when the translator tr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in the source context, the content schema will formed. While,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language schema will be constructed.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information in conveys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It is not only a transformation of vocabulary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but a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Hence,文化特有的。

同化顺应归化异化的认知基础

同化顺应归化异化的认知基础

同化顺应归化异化的认知基础摘要:同化与顺应是重要的认知过程,归化和异化是常用的翻译策略。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对源语文化的正确解读才可能完成恰当的翻译。

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解读过程中同化或顺应图式是执行归化或异化翻译的认知基础,本文以文化意象翻译为例证。

关键词:同化顺应归化异化文化意象翻译文化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文化的外现载体,翻译成为人类文化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传递交际意义的桥梁。

它把源语言SL (source language)的信息用译入语TL (target language)重新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得到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翻译是语际交流,也是跨文化交流。

理解是交流的前提,译品是认知的结果。

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看,对异族文化的解读离不开同化与顺应(assimilation & accommodation)的认知过程,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也与之密切相关。

翻译过程(一)翻译是认知思维活动思维活动构成翻译活动的基础层次。

研究表明,翻译不仅是语言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更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

刘宓庆(1985)把翻译思维过程描述为:浅层原语信息系统——深层原语概念系统——深层译语概念系统——浅层译语信息系统。

范仲英(2004)解释了翻译过程的复杂性:译者先用原语SL解读原文信息M(message),让得来的思想Ta(acquired thought)尽量接近作者的原始思想To (original thought);然后根据自己的Ta,用译语TL重新表达出来,成为再现信息Mr (reproduced message);依据传意、相似、可接受等表达原则,使译文读者看了Mr 后,得到的再现思想Tr(reproduced thought,对译文的感受),与原文读者看了M后得来的思想Ta(对原文的感受)大致相同。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讨论了图式理论的理论基础、国内翻译层面图式理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案例以及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国内翻译层面图式理论研究的启示,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了解国内翻译层面图式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图式理论、翻译、国内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理论基础、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展望、启示、总结、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图式理论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在翻译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翻译图式理论研究是将图式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探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式。

翻译图式理论研究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提高翻译质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翻译作为沟通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桥梁,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了解有限,无法完全解释翻译过程中的复杂现象。

研究基于图式理论的翻译认知模式,有助于揭示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国内翻译层面图式理论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深入分析图式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实际效果和潜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通过系统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揭示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通过对国内翻译层面图式理论研究的探讨和展望,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研究者和从业者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图式理论提供参考和启示。

是为了深入探讨图式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为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对于学术领域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标题:应用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应用。

首先,简要介绍图式理论,概述其特点和优势。

然后,着重讨论了图式理论在商务翻译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到文本分析、语义理解和相关翻译技能的改善上,并运用实例论证。

最后,本文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使用图式理论来完成商务英语翻译任务。

关键词:图式理论,商务英语翻译,文本分析,语义理解正文: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翻译已经成为一项普遍而重要的语言技能。

商务文档必须得到准确、快速的翻译,而图式理论在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式理论可以帮助译者建立翻译过程的框架,更好地控制文本的翻译流程,使翻译更加精确快捷。

2 图式理论简介图式理论是一种新兴的整体理论,旨在描述语言使用者如何从句子或句子中推理出概念,从而建立事件之间的关系。

图式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图式”,它指的是一种文档结构化表示,用来建模文本的意义和结构。

图式理论提出了多种方法来建模文本,包括语义理解、相互联系分析和语法分析等。

3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图式理论是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中最流行的理论之一,它有效地改善了翻译关键技能,如文本分析、语义理解和翻译技能等。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将会有三个方面的发展:a.文本分析 - 图式理论可以帮助译者以更好的方式去解释和理解翻译文本,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图式理论提供了一种文档结构化表示,可以让译者以更解释性和系统化的方式去理解和翻译文本,并有效改善翻译效率;b.语义理解 - 图式理论允许译者以更直观的方式去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从而改善译者的理解能力。

图式理论提供了一种关联文本的方法,可以帮助译者快速和准确地理解文本的语义;c.翻译技能 - 图式理论可以帮助译员更好地掌握翻译技能,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图式理论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可以使译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改善翻译技能。

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水平

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水平
p e , r v st a h p l a in o c e h o a mp o l s t o e h t e a p i t fs h met e r c n i r - ip t c o y v h a s t ga i t f u ie se e t ey et e t n l i b l y o sn s f c i l . r an i b v Ke r s s h ma t e r ;u i e sEn l h t n lt n y wo d c e h o yb s s g i ; a sai n s r o
的分 类 , C o 把 图式 分 为 三 种 : 界 图 式 、 本 图式 和语 如 ok 世 文
程 中 人 脑进 行 图 式转 换 的 过 程 , 语 言 、 境 、 从 语 文体 、 化 四 文 种 与 商 务 英语 特 点相 关 的 图式 角 度 来 研 究 图式 理 论 和 商 务
翻译 的水 平 。
译文 : 但是 ,反倾 销 ) ( 关税税额不应 比因倾销而获得 的 毛利润高 。 dm ig u pn 源于“ u p , dm ” 其本 意为“ 倒垃圾 ” 在商业领域 , 被引 申为“ 倾销”在 日常英语 中, ri 表示书页的空 白边 , 。 ma n g 但在商务英语 中有“ 利润、 毛额、 押金 、 保证金” 的意义 。
要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商 务 英 语 的 语 言 特 点 .结 合 翻 译 过
外对 图式理论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作了不同的分类。国 内学 者如周笃宝教授将图式分为结构图式 、内容图式和文 化图式 ; 周红 民将图式分为知识 图式 和语 言图式网 刘明东 ; 教授在其著作《 图式翻译漫谈 》 中将 图式 划分为语 言图式 、 语境 图式 、 文体 图式 和文化图式 。国外学 者也进行 了不 同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作者:黄浩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8期黄浩【摘要】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国内近年以来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现况,客观综述其研究发展过程、现状和趋势,总结成果和不足,进而分析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图式理论综述国内引言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作为图式理论指导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内对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重视,图式理论开始引起各领域学科的关心,认知行为学、认知心理学、哲学、外语教学、翻译等学科都曾引入图式理论进行实践研究。

本文选取了从1998年开始到2019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的对图式理论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二十余年该领域的先前研究,对其发展历程、现状、趋势等做出综合评述,以打造对翻译领域图式理论的全面客观认识。

一、图式理论的基本内涵图式(schema)是指人脑中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所形成的框架网络。

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产生包摄性观念,即形成大脑中的“框图”,这便是图式。

[1]认知理论把图式定义为从心理学理解认知的基本构造单元。

鲁墨哈特(Rumelhart 1980)指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理论,也就是说,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期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之理论。

”[2]图式的概念最早来自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

他在自己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中指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

”此后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把图式理论应用于心理学,并首次在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及图式,将其定义为“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

二、国内研究现状截至2019年8月,中国知网中收录的国内关于图式理论的期刊共有6347篇,而其中关于从翻译角度进行论述的研究却只有378篇,可见其所占比例之不足。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一、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巴特莫·科利斯(Bartlett)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来经过多位学者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理论。

图式是人类在感知、认知和思维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是人们对事物的普遍性认知模式。

图式理论认为,在认知活动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运用图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解释。

图式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和理解。

在语言学领域,图式理论也被广泛运用,用以解释语言的认知和表达。

1. 翻译中的认知图式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图式进行分析,探讨翻译者在处理不同语言和文化信息时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行为模式。

通过对翻译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认知图式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了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和误解现象,从而为提高翻译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跨文化翻译中的图式认知研究
跨文化翻译是翻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图式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研究者从图式的角度出发,探讨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认知方式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这种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跨文化翻译的理解,为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指导。

3. 图式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翻译教学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图式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他们通过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图式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图式理论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策略,提高翻译能力。

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翻译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图式理论是一种许多学科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理论,包括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翻译学。

在翻译学领域,图式理论被用来解释译者在处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转换时所使用的认知策略。

本文将对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研究图式理论的先驱是荷兰学者van Dijk,他提出了社会认知图式和话语图式两个概念,将图式理论应用于社会认知和语言理解研究。

在国内,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翻译中的图式转换问题。

他们认为,译者在处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转换时,会运用各种图式以实现有效的语言传递。

在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翻译图式。

直译图式是指译者在处理句子时,按照源语结构直接翻译成目标语结构的图式。

这种翻译策略通常在特定语言对中比较常见,因为这些语言对在语法和词汇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直译图式可以更好地保持源语的结构和意义。

另一个常见的翻译图式是意译图式。

意译图式指的是将源语的意义转换成目标语的表达方式的图式。

这种翻译策略通常在语言对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通过意译图式,译者可以更好地传达源语的信息,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

还有一些其他的翻译图式,如借用图式、重述图式和解释图式等。

这些图式都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认知策略,旨在实现最佳的语言传递效果。

除了翻译图式的分类,国内的研究者们还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他们使用问卷调查、语料库分析和实验等方法,研究译者在处理不同类型文本时所使用的图式及其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时使用的图式不同,这与文本的特点和译者的认知策略有关。

虽然国内的研究者们在图式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国内关于图式理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翻译领域。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研究者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图式处理对译文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可以通过语料库分析和实验等方法,深入研究翻译中常见的图式及其影响。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图式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知觉、思维、行为等相关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国内的图式理论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并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对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图式理论是源自于康奈尔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Rumelhart和Norman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它用来解释人类的知觉、思维和行为等复杂现象。

图式(schema)是指人类大脑中存储的一些基本结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使用而形成,并对人类的知觉、思维和行为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图式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基于这些图式,因此理解图式的本质和机制对于解释人类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图式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知觉层面、推理层面和行为层面。

知觉层面研究人类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识别;推理层面研究人类对于信息的加工和推理;行为层面研究人类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这三个层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人类主观认知的总体框架。

二、图式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图式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探索。

由于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因此图式理论的多元性和跨文化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翻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最佳工具。

应用图式理论可以揭示翻译的内部机制和规律,从而为翻译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一)文化图式的作用及应用(二)认知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认知图式是指人脑中的一些偏好性的认知结构和规律,是人类对于外界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过程中的基本依据。

在翻译研究中,认知图式可以用来解释翻译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难点。

通过分析翻译任务和独立思考中的认知图式,可以优化翻译质量和提高翻译效率。

近年来,研究认知图式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发现,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认知惯性”的制约,即倾向于采用已有的认知图式来处理翻译任务,而忽视了翻译任务本身的特点。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内关于图式理论在翻译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图式理论如何指导翻译实践和教学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

加强对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对于推动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现状、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系统总结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图式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探讨国内翻译图式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整合,深入剖析图式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以期为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对国内翻译图式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推动图式理论在翻译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为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意义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式理论的引入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翻译活动中的认知过程和规律,从而促进翻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通过对图式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释翻译中的问题和挑战,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图式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促进翻译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最重要的是,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为我国翻译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构建我国翻译理论体系,促进翻译理论的本土化和国际化。

深入探讨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推动我国翻译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它主要用来解释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如何组织和理解信息。

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它包含着人们对特定事物的认知模式、规则和概念。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图式进行匹配和适应,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图式-信息理论观照下的文本翻译

图式-信息理论观照下的文本翻译
第二,从主客体的分别上看,图式可视为人们在信息表达和理解过程中涉及的内部信息,指交际双方头脑中业已存在的语言、逻辑、社会文化等各种已有知识。话语和文本则属于外部信息,指构成语篇的语音、文字符号以及交际过程中的即时情境信息。语言交际的前提是读者在长期记忆中已经建立了许多关于一般知识的图式,即对世界的经验知识。图式作为内部信息,是一种以文化经历为基础的心理框架,既可用来容纳新的内容,也可以提供原来所没有的内容,填补文本的空白。心理学的记忆研究表明,图式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将零散的细节组织起来,还可以提供很多原来所没有的细节,使回忆的结果能自圆其说,自成体系[6](第334页)。按照符号学的观点,语言文字材料本身并不含意义,而只是激活头脑中的知识记忆,从中构建出语义。因此,理解文本意义就是用文本信息激活图式。记忆中事先已经储存了所需的图式,由文本输入的外部信息才能产生意义。

近年来,图式理论已经从心理学、语言学或文化学的不同角度应用于翻译研究,有的侧重于语言信息,有的侧重于文本结构,有的侧重于文化问题等。这些研究可以构成我们这里讨论的一个背景。王立弟归纳了“知识图式”的作用,并运用“脚本”概念对翻译过程中的原文理解、词义选择、预测下文及译文表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7]张梅岗将图式当作翻译过程中尚未外化为语言形态的对原文的理解结果,将其作为处于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之间的一种图式文本,并将其转换成为语篇单位上的“概念段”。[8]刘明东引入了“文化图式”,将其定义为人脑中关于文化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块,通过文化的特性论述了文化图式的几种可译性方式。[9]周红民将图式划分为知识图式和语言图式。前者作用于文本的理解阶段,后者作用于译语的表达阶段。翻译是译者利用知识图式对源语文本意义进行认知,形成概念,用目的语言图式对译语的表述进行干预的过程。[10]通过对图式理论的应用,周红民为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含义的显性化和隐性化、译文的异化和归化等找到了心理上的解释。

论隐喻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

论隐喻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

论隐喻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
周红民
【期刊名称】《外语教学》
【年(卷),期】2004(25)1
【摘要】本文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中的语言充满着隐喻"这一视角出发,来揭示英语隐喻意义的一般演算过程,演算的制约机制,演算后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以此来扩大隐喻翻译的研究范围,揭示隐喻翻译深层次的基理,避免以往的表象化说教.【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周红民
【作者单位】株洲工学院,外语系,湖南,株洲,412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态及其运作方式 [J], 顾志能
2.对政府主导下的公交场站市场运作方式的思考--剖析上海公交场站的运作方式[J], 陆旭
3.认知语境因素的运作方式 [J], 徐世红
4.认知努力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基于英汉隐喻翻译过程的研究 [J], 张艺戈;王福祥
5.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 [J], 谭业升;葛锦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科技翻译S hang hai J ou rnal of T ranslators f or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2003N o .3[收稿日期]2003204223[作者简介]周红民(1963-),男,株州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理论。

翻译图式解析周红民 (株洲工学院外语系,湖南株洲412008)[摘要]本文论述图式与语言的关系,推论:翻译是利用知识图式认知原语文本意义,形成概念,再受到目的语言图式干预,来表述原文概念的过程。

同时文本世界和文本语言也会分别反作用这两个图式,从而确立翻译的认知过程是两种图式的两次作用过程。

[关键词]图式;语言;翻译;干预[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141(2003)0320013204 传统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两种语言,两种文本在形式上的静态转换,把译作批评和修改的着眼点放在字、词、句、段落、篇章一系列的语表结构上,来评判和审查译作是否实现了原作的语言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因此很少触及译者这个认知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很少去了解一个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文本(再)生产的创造过程仍然是一个被翻译理论忽视的领域”(Snell 2Ho rnby 2001:79)。

如是什么机制使得译作增添了原作没有的内容,而又删掉原作已有的内容;是什么使得原作隐含的东西在译作中显性化、透明化;是什么使得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措辞,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认知意义,不同的文体风格来表达同一交际意图。

因此,本文对图式理论、图式与语言的关系作出较全面的回顾和论述之后,提出构想,翻译的认知过程存在两个图式:知识图式和语言图式。

知识图式作用于文本的理解阶段,语言图式作用于译语的表达阶段,它们相互联系而又责任明确,分而治之,同时文本所含的知识和文本语言分别对两个图式产生反作用,因而使得译文内容或相去甚远,或大同小异,语言或味同嚼蜡,或异彩纷呈。

一1、图式概念20世纪初由英国心理学家Barlett 提出以来,如同其它的科学概念一样,也避免不了新瓶装旧酒的遭遇,由此一系列的名称应运而生,如:脚本(scri p t )、框架(fram e )、场景(scene )、综合概念(global concep t )、先前知识(p ri o r know ledge )、百科条目(encyclopaedia entries )、原型心理(stereo typed m ind )。

而Schank A belson (转引Cookl 995:81)就其中的脚本模式作出了这样的定义:“脚本是一种结构,能够描写某一特定场合中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一种预先决定的,原型化的动作序列,定义了一个熟知的场景”。

2、图式的构建过程说明了人类概念和思维的形成过程,图式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感知(percep ti on ),而感知世界通过两种途径:其一、不借助语言直接感知。

其二、借助语言感知。

这时语言反映客观世界,表述客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匹配。

根据概念构建理论,客观存在和语言反映的客观世界在心理上是由动作构成,以概念化进行表征,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虽然存在的形式不一样,但在心理上表征的概念化过程是相同的,产生相同的概念构建,但客观存在以语言赋之于形时,很多因果链、逻辑链、时间顺序、空间关系在自然语言中会变成缺省成份(default elem ents ),因此任何文本都存在大量没有明示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是指那些显性和隐性的语表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 ),而是指那些处于某事件中的过渡性事件、动机、计划、情感和推理,如下列最为典型。

M ari o V argas L lo sa .A unt Julia and the scri p tw riter .T ranslated by H elen L ane .P icado r .Published by PanBook s .To Julia U rquidi Illanes ,to w hom th is novel and Iow e so m uch .O ne .In tho se long ago days ,I w as veryyoung and lived w ith m y grandparents in a villa w ith w alls in the calle O rcharan ,in M iraflo res.——A unt Julia w as the scrip t w riter of the novel M ario varg as L losa ①,w h ich w as later ②translated by H elen L ane and published by PanBook s w ith the title ③‘p icado r ’….I t re m ind s m e of one th ing ④…除了最后一个是完整句外,其余都为片断式语句和独词句,意识流大师Joyce 就把这种语言形式的运用发挥到极至,使得思维超时空地投射,充满随意性、横向性、无限性,甚至无理据的状态。

我们可以从右边的斜体部分依次看出:①隐去了人物与事物的关系、②事物发展的顺序、③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④事物的发展线索。

如果不省掉这些语表信息,话语或文本可以无休止地延长,因而会变得罗嗦、枯燥乏味。

根据徐盛桓(1997)的观点,连线左边可看作是语言自身含意化的结果,是话语的一种普遍特性,右边是通过预设、蕴含、类推、推断等逻辑演算过程进行了补足和阐发,是对左边建立的一种常规关系,因此左边成隐性表达、含意化程度高,右边为显性表述,语言明晰易懂,含意化程度低。

但从认知角度出发,右边是作者对读者图式中的空位进行了逐发、激活、恢复、填补、连结、关联,产生的结果,从而弥补语表意义的不・31・足,达到文本意义的关联。

2、Cook(1995:20)把图式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图式、文本结构图式、语言图式(作者有时把后两种统称语言图式)。

文本结构图式指某种特定文化的人在口头上表现为所习得的叙事方式,在书面上表现为文本语言的编排方式和文体类型(Cook1995:15),如中国古代的说部与史书的开场白往往是“史太公曰”、“话说”,结尾时“正是”、“请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类,全书由一个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就是典型的文本结构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某个特定文化的人所习得的语言结构形式和语用方式,如有的人喜欢句式简约;有的喜用排比、对偶;有的喜欢语句流畅、婉转;有的喜欢气势恢宏、笔力千钧。

虽然语言图式和知识图式的习得过程相同,语言图式也可归于知识图式的一部分,但语言图式也会表现其特殊性:其一、根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知识图式可以独立于语言图式之外。

种种证据表明,思维完全不需特定的语言形式对之进行定义,知识图式的形式享有巨大的、潜在的表达空间,也就是说任何与语言无关的表象,任何语言形式可以表达同一思维概念,这一形式不仅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语言,还指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语言的不同线性序列搭配。

相反,概念一旦从语言中剥离开来,再不需要语言对之进行支撑,语言的外壳不复存在,概念是以记忆组织包(m emo ry o rganizati on packet)(Cook1995:186)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之中。

其二、语言图式和知识图式的发展并不构成对应关系,表现在:①常规的语言和文本结构可以用来承载(表达)非常规的世界知识,从而对知识图式进行刷新、更替,而语言图式处于常态,如霍金的《时间简史》(A B rief H isto ry of T i m e)有一段写道:A t first,I believed that diso rder w ould decrease w hen the universe reco llap sed.T h is is be2 cause I though t that the universe had to return to a s moo th and o rdered state w hen it becam e s m all again.T h is w ould m ean that the contracting phase w ould be like the ti m e2re2 verse of the expanding phase…,此段落之所以被看作是对知识图式的刷新,是因为“时间可以倒流”的概念作为一种科学论断板着面孔提出来,是一种非常规世界知识,而对语言图式并未作任何的改变,大多数科技文本和读者第一次接触的新经验、新事物、新感觉属于此种类型。

②非常规语言和文本结构用来承载常规的世界知识,知识图式处于常态,语言图式得到了刷新,一个很普通的概念可通过独特的语言衔接形式和编排方式来增加信息的获取难度,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知识图式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但对语言图式有所添加,有所刷新,如M’m,M’m good,M’m M’m good.T hat’s w hat Campell soup s are.M’m M m good.此则广告通过语言符号模仿吞食美味的快活神态,表达人类共同的生活体验。

很多诗歌语言、意识流小说、广告、幽默都属于这种非常态文本,是一种语言的创新,语言的艺术,带来美的享受。

二1、通过以上对图式和语言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翻译的认知过程作出如下描述:翻译是译者利用知识图式对原语文本意义进行认知,形成概念,用目的语言图式对译语的表述进行干预的过程,此为认知过程的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为:原语文本的知识对知识图式有所强化、有所添加、有所刷新,原语文本的语言、文本结构对语言图式有所更新、有所改变的过程,即文本对图式产生反作用的过程,如图1所示。

如果译者属于原语同一文化群体,知识图式和文本知识的互动作用减弱,而文本语言已内嵌于语言图式,语言图式对译语表达的影响增强,如图2所示。

由此译文中任何正常现象和非正常现象都可以从图示中找到深刻的根源。

一般来说,如果文本完全对应图式知识和期待,或语言平庸乏味,翻译失去存在的价值,要么是文本反映人类共同的情感,却语言优美、奇异,哲理深遂,要么民俗风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大异其趣,要么科学思潮、技术手段、发明创造启迪民智,无论是常规文本承载非常规知识,还是非常规文本承载常规知识,对译者都构成了认知碍障,都是一种挑战。

在翻译过程中,知识图式和语言、文本图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图1图2注:实线表示强,虚线表示弱 2、知识图式作用于文本的解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图式会出现三种工作状态:①原语内容与图式的知识结构和期待一致时,图式中的空位很容易激活、恢复、填补、关联、译者容易进入文本期待视野,图式能轻松自如加工文本,形成概念,把握概念之间的关联,造就主题意义,原有的图式得到强化、巩固和添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