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苏教版→《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 第一专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 第一专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

第2课时寡人之于国也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粟.( ) 曳.( ) 数.( )罟.( )洿.( ) 帛.( ) 鸡豚.( )狗彘.( ) 饿莩.( ) 孝悌.( )庠.序( )答案:sù,yè,cù,ɡǔ,wū,bó,tún,zhì,piǎo,tì,xiánɡ。

2.辨音.牧( ) 王.侯( )牲畜.( ) 王.天下( ).罟( ) 丧.事( )数.字( ) 丧.命( )答案xù,chù;wánɡ,wànɡ;cù,shù;sānɡ,sànɡ。

3.辨形弃甲兵(yè)生拉硬(zhuài)震(hàn)挑(jiǎn)遗(hàn)拾(jiǎn)测(jiǎn)答案:栗,粟;曳,拽;撼,憾;拣,捡,检。

【词语积累】五十步笑百步: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错误或缺点,只是程度轻一些,却在讥笑别人。

后广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轻或重的区别。

弃甲曳兵:常用来形容败逃的狼狈样子。

常见古代时间词歌诀时间不长叫做“旋”,“俄尔”表示忽然间。

“俄顷”、“顷之”是一会儿,“食顷”功夫吃顿饭。

“斯须”、“倏忽”和“须臾”,都表瞬间时间短。

“少顷”、“未己”和“逾时”,也指片刻短时间。

黎明时分称“质明”,早晨一般称作“旦”。

“侵晨”是指天将亮,“中夜”时分夜已半。

“旦日”天明第二天,“兼旬”即为二十天。

“朔”为初一“望”十五,“晦”为月底那一天。

每月十六称“既望”,过段时间称“居有间”。

“方”即正当某时候,“日”字用来表每天。

“期月”表示一整月,“期年”表示一周年。

表示年年用“累年”,“来年”即为第二年。

一年将尽称“岁暮”,也称“岁晏”或“岁阑”。

要记诗文时间词,正确理解是关键。

口诀帮你记牢固,理解运用多方便。

●【文言整理】1.通假字(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1)“无”同“毋”,不要(2)“颁”同“斑”(3)“涂”同“途”,道路2.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少(增加)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兵而走(拖着)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5.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B.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说明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D.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7.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B.王道之始也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三、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名师精选苏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寡人之于国也训练测试题.doc

名师精选苏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寡人之于国也训练测试题.doc

©卓顶精文苏教版语文必修《寨人之于国也》训练测试题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夭如寡人之用丿《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H : “王如知此,则夭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涪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夭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孳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王夭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树之以桑④寡人之于国也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④⑥/⑤解析:选C。

①⑦助词,的,表示修饰关系;②③音节助词,不翻译;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⑤⑥代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谷不可胜食也” 一句中"胜”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解析:选D。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一专题2.2【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一专题2.2【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

《孟子》是记载时期思想家言行的书,共篇,每篇分上下,由编成,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孟子设喻,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孟子的这段话中含有的两个成语是和。

前者的含义是,后者的含义是。

3.翻译句子。

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⑸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⑻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以为..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东蒙主 D.王无罪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4.与“忌不自信”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文中“之”字出现多次,下列对“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树之以桑④寡人之于国也⑤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⑦/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②③/⑤⑥/⑦(二)精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6~9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苏教版语文高一《寡人之于国也》单元测试

苏教版语文高一《寡人之于国也》单元测试

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2.下面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树之以桑A.非我也,岁也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或五十步而后止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①中“于”和②中“于”相同,③中“以”和④中“以”也相同。

C.①中“于”和②中“于”不同,③中“以”和④中“以”相同。

D.①中“于”和②中“于”不同,③中“以”和④中“以”也不同。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是在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后,孟子利用梁惠王希望民加多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对百姓施仁政。

B.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认识到搞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C.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批评了梁惠王实行的虐政,使他认识到虐政是“民不加多”的原因。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

文本4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代亚圣,跨越千年,用她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人们宣讲着她的“仁政”的思想、“王道”的理论。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就是她为我们描绘的理想蓝图。

她反对战争,经常以比喻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见解。

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去见识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她就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宁、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舜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腐、远离实际,而不被采纳。

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背景探寻】《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就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于就是,包括孟子在内的贤者数人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

两人在第一次见面时,梁惠王便想从孟子那里寻得“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与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

两人第二次会面就是在池沼旁边。

梁惠王瞧着鸿雁麋鹿嬉戏,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她,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 百姓怨恨她,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

正就是在多次的接触交谈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就是就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一次深入的交谈。

【文本素材】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提倡“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

她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1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1 Word版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粟.(sù)弃甲曳.(yè)兵数.(cù)罟B.铠.(kǎi)甲供.(gòng)养老人洿.(wū)池C.鸡豚.(tún)狗彘.(chì)庠.(xiáng)D.饿莩.(piǎo)孝悌(tì)牲畜.(xù)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谨庠序之教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填充(l)《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

《孟子》是记载时期思想家言行的书,共篇,每篇分上下,由编成,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孟子设喻,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孟子的这段话中含有的两个成语是和。

前者的含义是,后者的含义是。

4.名句填空(l),社稷次之,君为轻。

(2)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

5.对“其”和“岁”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A.两个“其”指代的内容相同,两个“岁”含义相同。

B.两个“其”指代的内容相同,两个“岁”含义不同。

C.两个“其”指代的内容不同,两个“岁”含义相同。

D.两个“其”指代的内容不同,两个“岁”含义不同。

6.“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一种是请你做某事,另一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下列例句属于第一种情况的是A.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C.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 D.王好战,请以战喻。

7.加点的词古今词义不一的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衣帛矣 B.王无罪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东蒙主 D.养生二、语段精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 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不王者,未之有也..衣帛矣 D.然而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1)(2) .(1)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2)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 B.数罟不入洿.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3.选出下列加线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1) (2) .(1)非我也,岁.也A.年岁B.时光C.年成D.星宿名称(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B.丧失;时机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5.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察邻国之政②填然鼓之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未之有也⑥是仅异于刺人而杀之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⑧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⑦/②/④⑧/③/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⑧/⑦C.①③/②/④⑥⑧/⑤/⑦D.①③/②⑥⑧/④/⑤/⑦6.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请以战喻③以五十步笑百步④斧斤以时入山林二、课文阅读训练“不违农时,……未之有也”。

1.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_____ _(几)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另外,请用~~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2.这部分第一段共五句,可分几层?请回答,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答: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孝悌之义B.树之以桑C.百亩之田D.邻国之政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氵夸池(数罟:密网)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D.无乃尔是过与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4同步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4同步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最后一段,完成1~4题。

1.下列句子中的“胜”字与“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B.何可胜道也哉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D.驴不胜怒,蹄之【解析】选B。

两句中的“胜”都为“尽”意。

A.胜过,超过;C.优美的;D.承受,忍受。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选B。

①介词,按照,②介词,把;③助词,用在动词后补足音节,④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暴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解析】选C。

“害民的是荒年”错。

4.翻译下列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2)(如果做到)这样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不曾有的。

(3)这种做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二、每年6月9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练习:第1单元+寡人之于国也+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练习:第1单元+寡人之于国也+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10】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没有 B .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C .养生丧.死无憾 丧:办丧事 D .然而不王.者 王:称王 【解析】 A 项,无:同“勿”,不要。

【答案】 A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 B.⎩⎪⎨⎪⎧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则.移其民于河东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材木不可胜用也.非我也.,兵也 【解析】 C 项,两个“则”都是连词,可译为“就”。

A 项,“然”,前者为代词,可译为“这样”;后者用在形容词后,为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也可不译。

B 项,“于”,前者为介词,可译为“对于”;后者为引出对象的介词,可译为“跟”“同”。

D 项,“也”,前者用于否定句中表肯定语气;后者用于判断句中,表判断语气。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11】例句:树.之以桑 A .谨.庠序之教 B .则移.其民于河东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固而近.于费 【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

A 项,形容词作动词;B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C4.名句默写。

(1)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罟不入洿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申之以孝梯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或五十步而后止(2)鱼鳖不可胜食也(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翻译下列句子。

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一 第4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一 第4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专题一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课时跟踪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B.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有的人C.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的D.斯天下之民至.焉至:到达解析:至:归顺。

答案:D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

答案:B3.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即魏惠王,是战国时魏国国君。

魏惠王曾进行改革,根据“去尊”的思想,主张限制奴隶制残余较重的“巨室”“大族”,制定新法。

B.“填然鼓之”中的“鼓”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

具体来说,“序”是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庠”是周代学校的名称。

而“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D.“孝悌”中“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解析:“鼓”是名词作动词,敲鼓。

答案:B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就能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B.孟子认为,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不滥捕乱伐,使老百姓对“养生丧死”无憾,国君就能够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解析:B项的内容是“王道之始也”的条件,不是“为王,使天下的百姓归顺的条件”。

答案:B5.(2017·舟山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②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③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高中语文 1.2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1)

高中语文 1.2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1)

寡人之于国也(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一粟.(sù) 洿.池(wū)鸡豚.(tún) 孝悌.(dì)B.不可胜.食(shēnɡ) 庠.序(xiánɡ)数罟..(cùɡǔ)饿莩.(piǎo)C.养生丧.死(sànɡ) 颁.白(bān)鱼鳖.(biē) 黎.民(lí)D.弃甲曳.兵(yè) 畜.牧(chù)遗憾.(hàn) 发.动(fā)解析A项,“悌”读tì。

C项,“丧”读sānɡ。

D项,“畜”读xù。

答案 B2.找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①例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A.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B.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C.凶.相毕露D.凶.多吉少②例句:谷不可胜.食也() A.驴不胜.怒,蹄之B.此时无声胜.有声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D.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解析①例句,凶:歉收;A项,不吉祥,B项,收成不好,C项,凶恶,D项,凶险兆头;②例句,胜:尽完,A 项,禁得住,B 项,胜过,C 项,优美,D 项,尽。

答案 ①B ②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弃甲曳.兵烛光摇曳. B.⎩⎪⎨⎪⎧察.邻国之政虽不能察.,必以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D.⎩⎪⎨⎪⎧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解析 A 项,拖着/晃动。

B 项,考察。

C 项,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征发、派遣。

D 项,细密/几。

答案 B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至今未变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C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D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解析 A 项,然而,古义:这样(做)、却……;今义:但是,却;C 项,无罪。

2022-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训练: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2022-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训练: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cùɡǔ)洿.池(kuā)鱼鳖.(biē)B.庠.序(xiánɡ) 孝悌.(tì) 狗彘.(zhì)C.饿莩.(piáo) 畜.养(xù) 衣.帛食肉(yì)D.黎.民(lí) 兵刃.(rèn) 弃甲曳.兵(zhuài)解析A.洿-wū;C.莩-piǎo;D.曳-yè。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逃跑)B.谷不行胜.食也(尽)C.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D.非我也,兵.也(军队)解析兵:兵器。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A.养生,古义:供给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B.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C.无罪,古义:不要责怪。

今义:没有罪行。

答案 D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谨庠序之教D.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解析A.“颁”通“斑”;B.“涂”通“途”;D.“无”通“毋”。

答案 C5.选出都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①“鼓”名词作动词,击鼓;②“衣”名词作动词,穿;④“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⑤“罪”名词作动词,责怪。

答案 A6.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非我也,兵也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1)(2) .(1) A. 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2) A. 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 B.数罟不入洿.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3.选出下列加线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1) (2) .(1)非我也,岁.也A.年岁B.时光C.年成D.星宿名称(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B.丧失;时机 C 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 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5.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察邻国之政②填然鼓之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未之有也⑥是仅异于刺人而杀之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⑧申之以孝悌之义A. ①⑦/②/④⑧/③/⑤⑥B. ①③/②④/⑤/⑥⑧/⑦C.①③/②/④⑥⑧/⑤/⑦D. ①③/②⑥⑧/④/⑤/⑦6.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请以战喻③以五十步笑百步④斧斤以时入山林二、课文阅读训练“不违农时,,, 未之有也”。

1.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_____ _(几)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另外,请用~~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2.这部分第一段共五句,可分几层?请回答,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答: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孝悌之义B.树之以桑C.百亩之田D.邻国之政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数罟不入氵夸池(数罟:密网)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D. 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 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D.无乃尔是过与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 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高考链接
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分析】答案为B,“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错。

此题属于对全文内容地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个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属分析综合能力。

“考纲”上讲“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题正是上述考点的体现。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目标检测
一、解释句中红色的字词:
1、河东凶
2、河东凶亦然
3、填然鼓之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王无罪岁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字词古今意义各有什么不同。

1、河东凶亦然
2、非我也,兵也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四、文句翻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非我也,岁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五、问答题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你是怎样看的?
六、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填然鼓之”一句中“填”是拟声词,“鼓”为击鼓,与“一鼓作气”中的用法相同吗?属哪种活用?“之”是代词吗?
2、“兵刃既接”“兵”是“士兵”的意思吗?
3、“弃甲曳兵而走”。

其中“曳”怎么解释?“走”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一致吗?
4、这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5、“是亦走也”这句话是陈述句还是判断句?
6、作者用比喻说理有什么效果?
目标检测答案
18、《寡人之于国也》
一、1、河:黄河。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亦;也。

然:这样,如此
3、鼓;击鼓,动词。

之:无实义的衬音助词。

4、直:只是、不过。

走:跑,逃跑。

5、无:通“毋”,不要。

时:时机,时节。

6、谨:谨慎,此处意为“谨慎认真地从事”。

用作动词。

7、罪:归咎,归罪。

动词。

岁:年成。

二、无:通“毋”。

颁:通“斑”无:通“毋”。

涂:通“途”。

三、1、河:古义为“黄河”,是一个特称。

今为一切河流之泛称。

凶:文中指年成不好,荒年;现在多为“凶恶”、“凶狠”义。

2、兵:文中义为兵器。

今指士兵。

3、以为:文中实际上是两个词,是“以之为”,即“把他任命做”的意思。

现在“以为”是一个词,是“认为”的意思。

四、详见课文翻译
五、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各言所见即可。

我们的参考意见是:
1、从理论上讲:“仁政”比“暴政”好;“王道”比“霸道”强。

2、历史事实证明:并不存在高纯度的“仁政”,“仁政”永远是有限的。

而在专制统治下,“仁政”往往只是幌子和招牌。

3、一阴一阳谓之道。

统治策略往往是刚柔并用、软硬兼施的,单用“仁政”行不通的。

4、民主是通向真正的“仁政”之途径。

平等是“仁政”的保证,一个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仁政”和“王道”的。

六、(一)1、相同,属名词活用作动词;之,音节助词
2、兵,兵器、武器
3、曳,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
4、五十步笑百步
5、判断句
6、增强形象性,说理深入浅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