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清中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郑州市2012-2013学年下期期末高二历史试题(含答案)(高清扫描版)

郑州市2012-2013学年下期期末高二历史试题(含答案)(高清扫描版)
庚子之变后的改革,都是行政方面的调整,而政治改革是要涉及整个体制的;清末虽然提出了“立宪”,但也是“预备立宪”,而且还要等待九年才开始;清王朝只是做了一些行政上的调整来缓和危机而已(以上三点,任答两点即可给6分)
(2)改革采用平缓、主动的方式,对以往社会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2分),因此,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2分)
34.(2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⑴求真:创立狭义相对论、创立广义相对论、提出光量子假说(6分)
(如果答相对论和光量子假说也可各给3分,只能答出其中一个就只给3分
如果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只能答出一个就只给2分,再答光量子假说可以总共给5分)
求善:一战时:支持反战宣言;一战后: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呼吁人民为和平而斗争;(3分)(以上两点答出一个给3分)
革命采取暴力、流血的手段(2分),因此革命会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革命之后需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会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2分)
或者答另一种观点:改革对旧生产关系的变革中保留有一定的残余(2分),长远来看对生产力有一定的阻碍(2分);革命对旧生产关系的改变更加彻底(2分),长远来看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大(2分)
⑵启示:强权主导一切的国际关系时代背景是二战必然爆发的直接诱因;强权政治会刺激侵略的贪欲,应推动政(治民主化;打着国家和民族名义的各种极端主义、无视人类人性尊严与价值的各种种族主义,是国际关系中最危险的敌人。应尊重别国领土主权,和平崛起;警惕并制止一些国家出现的导致战争的因素;(以上答案答出任意两点给8分)
区别:大革命是否动摇了社会秩序,阻止社会进步(4分)
33.(2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⑴背景:德国在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其侵略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3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5月)历史试卷 有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5月)历史试卷 有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5月)历史试卷(选修)2014.05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1.《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

”清冯桂芬《复宗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

”由此推测,“宗法”的含义是A.区分同祖同宗子孙的制度B.按血缘推行教化的根本C.历代实施分封的制度基础D.按嫡庶治理社会的法则2.传说古代先王在农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农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种为帝王名号改字的现象称之为“避讳”,主要说明了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B.规范法度的严肃性C.中央集权的力量D.皇权至上不可侵犯3.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

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监察百官之职B.审议决策之权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4.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A.创立郡县制B.开创科举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5.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

”材料反映了该朝代A.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B.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C.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D.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6.周振鹤在《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中说:“……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2 清中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查测试英语试题

2 清中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查测试英语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查测试英语试题第一卷(选择题满分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小节,满分2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A girl and her boyfriend.B. Husband and wife.C. Teacher and student.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this morning?A. Go to work.B. Look after her mother.C. Go out for a date.3. What helped the pilot to spot the survivors in time?A. The plane.B. The fire.C. The rescuing boat.4. How did the man deal with the exam paper?A. He threw it away.B. He gave it to the teacher.C. He kept half of it.5. What’s the weather like?A. Snowy.B. Rainy.C. Windy.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1)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1)

一机一中二〇二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部落之间战争频繁C.各地发展彼此隔绝D.遗存分布星罗棋布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背景包括①“士”阶层崛起②分封制开始实施③私学出现④争霸兼并战争频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3.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4.有学者指出,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轨迹: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帝国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B.中国历史有两次分裂与统一C.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D.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5.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选项描述了一这变化的是A.“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B.“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C.“凡丁,岁役二旬。

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D.“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6.辽代统治者为应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政治上实行A.定期迁徙行营B.猛安谋克制C.南北面官制D.四等人制7.“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宋B.元C.明D.清8.如表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出现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非常繁荣A.唐朝的金融B.宋代的商业C.元朝的外贸D.明朝的经济9.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政府规定:婢仆与商人、佃农均为编户齐民,严格限制官吏利用职权强雇部民为婢仆,禁止掠贩良人为婢仆。

2012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冶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冶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江苏省南京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江苏省南京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南京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出题人:夏俊莉审核人:刘名华第Ⅰ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美国历史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说:“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

”下列制度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2.“(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3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雄图……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4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符合这一任用官员办法的是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时,皇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

据此判断,当时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6.“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7.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

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8.“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高二历史测试卷以及答案

高二历史测试卷以及答案

高二历史测试卷以及答案知识能够被获得,并且因为它的本质,知识总是局部的,它永远都不是完整的,所以,一切源于知识的行动也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测试卷以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Ⅰ卷(选择题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5 分,计 60 分)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3.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4.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

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上述材料表明()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C.王阳-想主观激进D.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5.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以-道德为核心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6.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长郡中学2023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据考古发现的距今约10000到9000年的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了较多数量的炭化稻和胎土中掺和稻壳的陶器以及磨制石器;大约与此同一时期的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也出土了炭化粟和黍。

这反映出中国新石器时代A.原始农业得到广泛发展C.生产各部门的联系密切B.人们的生活相对稳定D.已有农耕和定居生活2.据史书记载,孔子曾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一生遍及卫、陈、鲁、宋、郑、蔡、楚诸国。

而先秦时期的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是著名“游士”。

由此可见,当时A.社会阶层流动加速C.学术文化十分活跃B.诸侯争相招揽人才D.诸子百家积极入世3.据考古发现的湖南里耶秦简显示,江陵县丞暨于公元前226-前225年之间因职务上的过失、差错等,先后八次受到追责的时间、原因及具体事实等都一一清晰记载。

这表明秦朝A.地方分权制衡C.监察机制健全B.刑罚尤为严酷D.吏治管理严格4.据下表可知,西汉前期A.政府推行农本政策C.持续与民休养生息B.统治者具有民本思想D.农业生产力发展有限5.武则天统治时期(690-705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20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

玄宗开元元年至二十二年期间(713-734年),科举出身的宰相共18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二十七人的三分之二。

这A.体现了士族势力的没落C.表明专业人才得到重用B.说明官员素质普遍提高D.反映出君主与丞相争权6.鸦片战争后,上海传统的布商、米商、盐商、木商等虽依然存在,但往昔的风光逐渐被从事进出口商品贸易的商人压住。

后者盈利更多、市场销路更广。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中国传统工商业的优势尽失C.列强在华攫取政治经济特权B.政府治国理念趋于保守D.东南沿海经济日渐萧条7.1861年《申报》曾载文描述当时:“京都有西人设立医院一所,用以救济疾苦之人,意至善也。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Ⅰ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天下”的文化。

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A.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2.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

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3.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汉代的城市经济也获得发展。

当时的长安,设“市长一人,秩(俸禄)四百石;丞一人,二百石。

”这说明汉代A.城市商品经济已高度发达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商业C.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经济发展促进了政策调整4.下表是先秦至宋代一些杰出思想家的代表性主张。

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A.推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多元化B.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人伦价值C.意在弥补传统儒学文化的缺陷D.改造儒学以服务于政治的需求5.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6.下表为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社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端匠约2万人。

)据上表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A.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C.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D.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7.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豺狼、豕原、豸舟、狐狸、穀□雉兔者毋罪”,“诸取禁中豺狼者毋罪”之语。

这反映《秦律》A.体现儒家仁政色彩B.重罚偷猎偷盗行为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司法操作的灵活性2.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A B.B C.C D.D4.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5.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说明了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下西洋的主张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6. 1904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

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淮安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历史试题2022.02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

包括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6题,共16题48分),非选择题(第17题-第20题,共4题52分)。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C.在多地区同时出现和发展D.缺乏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2.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

这主要表明A.独尊儒术推动思想统一B.文治武功促进文教发展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3.《魏书·刑法志》记载:“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列。

”这表明魏晋A.国家治理体现律令的儒家化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法治成为政府管理主导方式D.尊老敬老行为规范蔚然成风4.阅读《汉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分布表》,据此可知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南北人口交流频繁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C.经济发展民族交融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5.清朝视周边民族与中原为一体,在治理政策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下图所示,这说明清朝A.民族治理体现因地制宜B.民族交流互鉴趋于多元化C.民族平等政策得以彰显D.民族事务管理走向法制化6.“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参考答案(苏州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张明)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36题10分,第37题9分,共19分。

)36、(1)市、坊分开,设置官员对市进行管理。

(1分)在特定的位置设市,按时开市、闭市。

(1分)(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1分)徽商和晋商。

(2分)(3)工商皆本。

(1分)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1分)(4)春秋战国时期。

(1分)工商皆本,相互促进。

农业的进步推动商业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农业的改进。

(1分)中国古代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最终也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技术改进。

(1分)37、(1)革命不彻底。

(1分)封建论理道德纲常。

(1分)民主和科学。

(1分)(2)自由平等独立之说。

(1分)封建论理上保守纲常。

(1分)(3)以魏源为代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分)(4)赞同。

(1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分)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1分)38、(1)欧共体的成立。

(1分)经济发展的需要。

(1分)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1分)(2)对外尽量“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1分)英国加入欧共体,法国与美国相抗衡等。

(1分)(3)欧盟成立。

(1分)促进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1分)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分)(4)从经济一体化开始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1分)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国家利益的需要等。

(2分)。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

淮安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正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

材料表明西周A.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B.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2.赤狄各部虽然盛极一时,然而由于它们彼此互不统属,后来实际处在中原各邦的包围之中。

在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588年)里,赤狄被晋邦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邦。

至此,古老的鬼方已完全被华夏族征服。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民族融合得到发展B.华夏认同观念得以产生C.诸侯兼并战争频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3.“五德终始说”是人类社会组织和朝代变迁的一种政治学说。

秦始皇采纳该学说,将秦朝作为“水德”以取代周朝的“火德”,并按照“水德”的有关细节设计王朝制度。

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加快国家统一步伐B.强化思想道德控制C.宣扬政权合法神圣D.缓和民族阶级矛盾4.图1为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画面最下一层为牛耕图。

这一画像可以用来印证图1A.农民生活的富足B.农耕文明的繁盛C.农业发展的状况D.耕作制度的进步5.表1为两部史书中关于交子的记载。

据此可知表1史书朝代作者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5至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内容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

”这段材料是对下列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A.战国的军功爵制B.汉代的察举制C.唐朝的科举制D.明代的科举制2、历史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3、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先秦诸子中··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先秦诸子学说对政治的依附B.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2分)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声称:“臣子服从君主。

儿子侍奉父亲,妻子听从丈夫,这三种秩序理顺,天下则治:反之,则乱。

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

既然如此,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子也不敢侵犯”,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进匹夫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3.(2分)关于君臣关系,董仲舒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即从儒家民本立场出发,承认无道之君可以易位,但又通过天人感应论,宣扬君主行仁政,就可以实现君臣地位确定不变。

他的这一理论( )A.论证了西汉王朝建立的合法性B.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治统治需要C.有效地巩固了当时君主的地位D.依据儒家经典提出自己的主张4.(2分)官箴主要是官员从政期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用以劝诫和感化同僚,使其更好地为官从政。

历代官箴强调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义是“修身”,在宋代则变为“修心”,具体表现为“有公心、要尽心、能平心”。

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思想渗透到政治活动中B.官箴有效提高官吏的行政能力C.心学体系化完成D.理学成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5.(2分)五代十国的冯道,先后臣服过五个朝代的十一个皇帝,被称为官场“不倒翁”,后人多对他持鄙夷之态度。

而李贽在《藏书》中为他翻案,认为他的行为使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这说明了李贽(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继承传统儒学民本的思想C.评价历史人物不受前人影响D.抨击传统儒家忠孝的思想6.(2分)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初中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第1~11题是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2~22题是历史试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12.“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明成祖1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B.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步推广C.宋朝时期,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元朝时期,独创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14.“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指南针),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独创而为之改观。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印刷术的运用,加快了人类文化的传播B.火药武器运用极大地影响了作战方式C.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D.三大独创出现,阻碍了人类历史的进步15.开放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不同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

右图是苏州被开放为商埠的状况。

与之相关的条约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史实推论A 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从今起先了艰苦卓绝的抗战C 西安事变标记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 辽沈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7.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

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化的出现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更18.20世纪70年头初,中美关系从敌对到起先走向正常化的缘由主要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改善两国关系成为共同的要求③当时国际形势的变更④中日建交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9.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沟通日趋亲密。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美国经济进入二战后的繁荣时期,北部17个城市都经历了这场繁荣。到1970年美国学生的高中毕业率达到了76%。北部17个城市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46%,其中郊区平均人口增长率高达107%,而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却出现缩减情况。郊区面积、人口和就业的增长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免费公路系统建设,同时在新公路系统诞生的重要时刻,美国人正用他们逐渐增长的收入购买百万计的汽车,值得注意的是,提供免费停车的汽车购物中心在50年代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A.说明中国已被卷入世界市场B.标志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提升了明朝地方治理的效率D.部分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8.明清时期的江苏盛泽镇“居民悉逐绫绸之利”,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
时期
明朝初年
明嘉靖年间
清康熙年间
清光绪年间
户数
五六十户
居民百户
一万余户
二万余户
规模
小型村落
“合众人喜食西红柿,或生或煮,伴以油醋,或以白糖”
1867年张德彝《再述奇》
A.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早已经引种番茄
B.番茄 引进解决了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
C.外来物种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D.番茄引种经历了认知转变和发展的历程
7.《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在描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迁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一条鞭法”施行后,居民不再通过里甲,而是把折算成白银的税粮、徭役直接交给县衙门。上述变化()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筑长城E.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强化了士族阶层C. 限制了皇权D. 阻碍了经济发展E. 以上都不是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展示国威C. 寻找海外资源D. 传播中国文化E. 以上都是4. 清朝时期,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剧了社会矛盾B. 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入C. 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割让D.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E. 以上都是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D. 未能实现国家统一E. 以上都是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D. 外国列强的侵略E. 以上都不是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建立抗日根据地B. 进行游击战争C. 组织群众抗日D. 与国民党合作E. 以上都是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解放农民B. 消除封建剥削C. 促进农业发展D. 巩固新政权E. 以上都是9.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遭受了哪些重大损失?A. 经济停滞B. 文化遗产被破坏C. 社会秩序混乱D. 人才流失E. 以上都是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B. 对外开放C. 国有企业改革D. 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E.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他曾七次下西洋。

有关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有关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有关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有关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你知道,有什么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吗?其实对于考试,这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

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知识储备。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8.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出现了纷繁复杂的祭祖礼仪。

祭祀时,大宗的嫡长子主祭,遵守前庙后寝、左昭右穆等一系列严格的祭祖礼仪,内容涉及君臣、父子、性别、言行举止等各方面。

周代完善祭祖礼仪意在A.维护政治伦理秩序B.追念祖先功绩C.明确贵族等级秩序D.缓和阶级矛盾2. “断屠月”起源于佛教,是指在每年的正月、五月和九月禁止杀生。

唐律明文规定,“若于断屠月及禁杀日而决(死刑)者,各杖六十”。

这反映出A.唐律具有礼法合一特征B.唐律奉行重罪轻罚原则C.社会思潮影响国家立法D.历法变迁影响法律执行3.东南亚国家来华朝贡后,北宋回赐给它们的物品价值远高于其朝贡物,此外,还有别赐、特赐和加赐。

到了南宋,政府更注重发展民间海外贸易,在朝贡贸易中也很少出现别赐、特赐和加赐。

这一变化反映出南宋A.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不畅B.对外贸易政策趋向务实C.商业经济发展水平衰退D.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减弱4.下表为1839-1862年清政府粮仓(常平仓和太仓)存谷数与全国总人口数量对比。

由此可知,当时年代存仓米谷数(万石)全国总人口(万人)1839年3162 416901849年2573 434751858年1141 422761862年398 40688C.粮食安全问题积重难返D.食物结构发生变化5. 下表为部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言论,这些言论时间人物思想鸦片战争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1861 冯桂芬“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895 沈寿康“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反映了中华文化提倡厚德载物D.是对西方侵华深化的反映6.195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在日内瓦的周恩来:“为了积极争取东南亚这些国家,以巩固远东与世界和平,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和印度、印尼、缅甸签订双边或多边互不侵犯条约或集体安全公约,对亚洲和平和孤立美国是有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查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商王名)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不朝”的局面。

据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商朝已经出现了宗法制度②商朝全部分封王室弟子为诸侯③宗法制度对商朝统治稳定影响巨大④商朝出现“乱世”是因为诸侯争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董仲舒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其主要目的在于A.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恢复西周礼乐制度C.宣扬三纲五常学说D.强化中央集权制度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4.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导致中国航海事业的落后B.阻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C.加剧沿海居民生活的贫困D.造成中国脱离世界大势5.晚清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中国茶商待价而售B.茶叶价格受品质影响较大C.外商操纵茶叶价格D.中外商人共同决定茶叶价6.为实现社会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

太平天国提出的下列主张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7.右图是1918年英法德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示意图(1913年指数为100),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群众性反帝斗争的影响B.中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应付战争D.北洋军阀政府政策推动8.1923年前后,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之后,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9.某地曾传唱这样的民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

”这首民谣最早流传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别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两次巨变,这两次巨变都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③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文中所说的“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2.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

实现这一局面应得益于A.解负令B.财产等级制C.陶片放逐法D.发放工资津贴13.某学者在评价罗马法时说:“除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之外,因其所涉及的案件多与经济贸易有关,而更具有商法的特征。

”他所评价的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1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

”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5.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B.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C.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D.两党制成熟,国王正式成为虚君16.“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

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材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尖锐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7.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作者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因为“冷战”A.推动了战后欧洲的重建B.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C.缓解了紧张的国际形势D.缓和了美苏间的矛盾18.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强化政府对企业的计划指导B.从根本上突破原有体制C.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道路19.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GNP: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年4.3% 3.2% 4.8%1973-1975年2.4% 5.3% 9.4%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②缩减社会福利开支③大力发展“新经济”④走“混合经济”道路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20.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评价他的作品通常变现实为幻想,表现出人物无逻辑顺序的内心世界,使作品具有一种亦幻亦真的特色。

下列艺术作品的风格与该评价最为相似的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14分)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1552—1610年,传教士,在中国长期居住)《利玛窦中国札记》材料二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

……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材料三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史‘专制社会’这一结论,并不是什么科学研究的结果。

18世纪个别西方思想家开始以此来描述中国,19世纪末后则经由日本广为中国思想界所接受,并未经过充分的事实论证‛。

——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主义说的知识考古》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利玛窦、孟德斯鸠关于中国古代政体的观点。

(2分)(2)就材料一、材料二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

(7分)(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简析“中国专制说”在19世纪末“广为中国思想界所接受”的原因。

(3分)22.(13分)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逐步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

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及其为实现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6分)(2)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各派别政治主张的共同内容。

(3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产生上述思想观点变化的原因。

(4分)23.(13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史学范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主要史学范式有革命史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全球史观)、现代化范式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

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

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