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_李云燕
《财贸经济》
2010年第一期* 专稿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进程盘点与走势前瞻 /高培勇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李建伟* 金融与货币改革开放后中国历次M2和M1增速剪刀差逆向扩大现象分析 /任碧云股指期货最后结算价:国际比较与台湾经验 /林苍祥郑振龙刘春性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对冲基金投资理念研究 /刘东民毛文博什么影响着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业绩? /何杰杨丹* 财政与税收建构前向纠错与后向纠偏的预算控制系统 /朱柏铭区域税收空间相关性的理论检验方法研究——以京津冀大都市区为例 /陆军李玉萍我国税制税收超额负担定量研究:基于CGE模型框架 /欧阳华生刘明余宇新质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先进性 /周华刘俊海戴德明* 国际经济与贸易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 /沈可挺李钢我国出口扩大与能源消耗的一项实证研究 /兰宜生宁学敏专利保护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刘庆琳刘洋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黄庐进王晶晶* 服务经济产业经济论循环经济条件下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 /伍世安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 /沈能财政化商品价格变动的历史经验分析与启示 /文桂江羊隽芳随机波动与经济周期平稳化研究 /张成思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戴宏伟刘敏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进程盘点与走势前瞻高培勇内容提要:本文在先后盘点、归结过去一年多来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特点和具体举措之后,对20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积极财政政策走势做出了如下判断:“不变”之中有“变”,在“不变”的取向之下酝酿并实施“变”的内容。
以此为基础,分别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两个线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 两翼并举? 政府支出? 结构性减税作者简介: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00836。
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李建伟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增速能够持续回升,内在条件是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已进入复苏阶段,刺激经济增长有充足的内需扩大空间;外部因素是国内大力度地扩张性政策刺激内需快速增长,弥补了出口大幅度下降产生的需求缺口,使经济运行从2009年初的超跌状态迅速向内在增长趋势回归。
洱海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洱海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李云丽【摘要】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 in Erhai Lake Basin was not perfect.There were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limited source of compensation funds,unreasonable compensation standard,single compensation form and so on.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ointed ou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construct forest value assess-ment system and compensation standard,broaden the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s compensation channels,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 compens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目前洱海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存在补偿资金来源有限,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形式单一等问题,指出政府要强化生态建设和保护责任,构建森林价值评估体系和补偿标准,拓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法规等对策和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1【总页数】4页(P88-90,160)【关键词】洱海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作者】李云丽【作者单位】鹤庆县西邑镇林业站,云南大理67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地处云南省西部的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论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分析
GP D 能耗或物耗 。 以及单位 G P D 的环境污染负荷等指 标, 即绿色 G P核算 , D 而不应该盲 目趋同于单纯使用
G P指 标或人均 G P指标衡 量经济发展水 平的标准 。 D D
以切实提高 自 资源生产效率 为 目 的循环经济模 然 标
式 ,有助于 克服 自然资源稀 缺给现代 社会经 济发展带
生的根源. 也是循环经济理论不 同于传统经济理论的 本 质特 征 和理 论 基 点 。 自然 资源 “ 绝对 稀 缺 ” 于循 对 环经济 的经济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 其一 , 包括 自然 资源最终意义上是有 限的 ; 其二 , 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其 他 经济 活动 一样都 是 最终 要付 出成 本 的 。因此 , 从这 个 意义上 讲 . 环 经济 应该 被看 作是 一个 关 于经 循
方 面需 要 提 高能 源 和原 材 料 的生 产 率 ,同时还 必
须 消 除 或尽量 减少 环境 污染 , 样 的经济发 展模 式才 这 是 实现可持续 发展战 略的有 效途径 。在现代社会 背景 下。 随着 自然 资源成为最稀 缺要素 , 济学研究 应该更 经 加 重 视 自然 资 源要 素投 入 水平 与经 济 增长 之 间 的关 系。与此相应 ,在衡量经济 发展水平 时应该 注重单位
CSSCI《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稿格式要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稿格式要求在向本刊投稿之前,请您对照本要求修订文稿。
在本要求的最后附有稿件模拟样本。
1.题目文题和各级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代号等,同时提供英文题目置于文稿的最后。
2.作者姓名作者的真实姓名,姓在前名在后。
3. 中文摘要一般控制在200个汉字以内,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详见《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86)。
4. 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5个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术语。
5.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全称,职称或职务,作者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等,如果是在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还要注明XX学科专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如有多名作者,简介中只介绍前3名作者的情况。
6. 基金项目文章如系某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应在文题末的右上角加注*号,并采用脚注方式于篇首页脚处注明基金项目标准名称和项目编号。
7. 正文正文篇幅一般控制在8000汉字(记空格,图标占位)以内。
内容力求有创新,有一定的理论或现实意义。
8.图图应有“自明性”。
图要编排序号(哪怕只有一个图),每一个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方。
9.表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哪怕只有一个表),每一个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方。
10.内容注释内容需要注释时采用脚注方式列于当前页的页脚处,文中须在注处右上角加注圆括号序号,即①、②等。
11.参考文献来稿引用他人观点或材料,须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秩序,采用尾注方式列于文后,文中须在注处右上角加注方括号序号,即[1]、[2]等。
如果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只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方括号序号外著录引文页码,如[1]73、[1]96等。
引文主要责任者姓前名后,超过3名者只著录前3名,后加“,等”;作者姓名是西文的,姓全部大写,名缩写。
著录格式示例:[普通图书]主要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译著]主要责任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古籍]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 公元年历(出版朝代年号):起止页码.[论文集、会议录]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科技报告]主要责任者.题名,报告代码及编号[R].地名:责任单位,年份.[学位论文]主要责任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专著中析出的文献]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中析出的文献]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http://……….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3月23日发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
( ) 境资 源稀缺性 。经 济学 意义上 的稀 缺是指 1环
相 对于 既 定 时期 的人类 需要 而 言 资源 是 有 限 的 。环
境 是一 种 资源 , 具有 对经 济 活动 的承载 能力 , 种 它 这
承载能力包括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提供 的 自 然资
源 量 和容 纳 的污染 物 量 。环境 资 源不 仅 强调 资 源 的
导致 环境 破 坏 的权利 安 排过 程 提供 了理论 基 础 。市 场 理性 学者 对 科斯定 理 的实用 性 深信 不 疑 ,他所 有 的 资源 与环 境 问题 .都 可 以通 过产 权 途 径去 解决 。安德 森和利 尔合 著 的《 相克 到相 生—— 经济 从 与环 保 的共 生策 略 》 书是 市场 理性 学 者 的代 表作 , 一 其基 本思 想 是 : 环境 是一 种 资产 ; 围绕 环境 资 源是 可 以建 立 界定 完善 的产 权 制度 的 :环 境 资源 的所 有 者 可 以通 过 自由市 场 机制 来 确 保 经 济 与 环 境 的共 生 。 事 实 上 ,适 当地运 用 产权 途径 解 决环 境 资 源 问题 已 成 为世 界各 国不争 的事实 。问题 的关键 在于 : 如何合 理界 定环 境 资源 的产 权 ?怎样的产 权安 排更 有效率 ?
文 献标 识 码 :A
目前 ,环境 资源 的 日益 稀 缺 和环 境外 部 性 的严
重显 现 。 已经 给人 类 的生 存 和发 展造 成 巨大 的威 胁 。 在环境 资 源 日益 稀缺 情况 下 。环 境产 权 界 定 不清 是 产 生环境 外部 不经 济性 的主要原 因。因此 . 对环境 资 源产 权进 行 明确 界定 ,并 建 立适 当的 环境 资 源产 权
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2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研究的能力,能胜任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中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学科专业1、区域经济学2、数量经济学3、财政学(含税收学)4、产业经济学5、统计学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实践环节由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组成,科研实践必须参加校内外相关学科学术会议1次,撰写心得体会一份(计1学分);选听学科前沿系列讲座1次,至少6学时;撰写相关文献综述一份(计1学分)。
教学实践必须听课30学时,讲课30学时,提交教学大纲一份(计1学分)。
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均由导师负责考核。
五、培养方式研究生由导师及导师小组全面负责培养,以导师指导和本学科教师集体培养相结合为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课程学习和研究并重;专业课的学习采取系统讲授、重点辅导、讨论讲座以及任课教师制定参考文献、书目,学习阅读后写综述和评论等多种形式。
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
六、学位(毕业)论文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和修满所要求的总学分后,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毕业)论文的研撰,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选择本学科内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或能为解决当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研究生确定了论文选题后,在论文写作之前,必须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有关该论题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写作提纲、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摘要: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思路。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
外部性内部化是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所在。
从环境的外部性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利用外部性理论,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外部性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1、外部性含义a)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F i=f(X i1,X i2,X i3,···,X i m,X j n,) i≠j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其中F i是生产者i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i的效用函数;X i m是生产者(或消费者)i的内部影响因素;X j n 是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i施加的影响。
b)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某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外部性问题.实际上,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产生,实质上是社会边际收益或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或私人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
当存在外部性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收益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成本,由于价格信号失真,据此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因此,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致使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产生了环境外部性问题。
财政学第十版中文答案
财政学第十版中文答案第一章简介问题1:财政学的定义是什么?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面的行为和原则的学科。
它涉及到政府如何筹集资金、管理公共支出和债务,并对市场经济产生的收入和财富进行分配。
问题2:财政学的分支有哪些?请简要介绍每个分支。
财政学有以下几个分支: - 公共财政学:研究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如何管理政府财政; - 财政法:研究与财政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 财政体制:研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财税政策:研究政府如何利用财政和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 - 财务管理:研究如何管理公共机构和企业的财务。
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原理问题1:什么是稀缺性原则?稀缺性原则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人们需要做出选择,并进行资源配置以满足最大的需求。
财政学通过研究和分析资源的稀缺性问题,为政府提供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基础。
问题2:解释机会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原理指的是在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当资源有限时,做出一种选择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他选择,这些放弃的选择的价值即为机会成本。
问题3:什么是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研究在某种决策变量下,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该变量所带来的效益变化。
财政学中常用边际分析来确定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方面的最优解决方案。
问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 税收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各类税收; - 非税收入:包括政府购买服务、经营所得等非税类收入; - 债务收入: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 捐赠收入:来自个人、企业、国际机构等的捐赠款项。
问题2: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区别是什么?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在一定期间内所得到的工资、薪金、奖金、利息、股息等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
增值税是以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额增加值为对象的一种税收。
个人所得税是按个人的收入水平征收的,而增值税是在商品和服务交易环节中征收的。
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市场缺失与价值补偿
场 补 偿 与 回归
呈现上升趋势 。 自然生态环境污染 的发展还处于倒 u 曲线的左 侧, 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 符合 建设 生态文 明要求的可持续 发展 模式 , 必然 是通 过市 场机 制对 自 然 生态环境价值 补偿的可持续 发展的市场机制 , 这 种市 场机制 的实现包括 生态环境 资源在 内的社会 总资源 的优
价值 的认识 。
自然生态环境 的价值 补偿 , 离不开副产品市场循环机 制的 有序和高效运转 。副产品市场外部制度环境的滞后是各种二次 污染 的现实滋生土壤。现代社会的很多经济活动都要对 自然生 态环 境造 成不同程 度的危害 , 或 者说这些经济活动都 要消费原
有 自然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而 使生态环境的质量下降 。建立健
7 , 2 《 当代经济} 2 0 1 3 年第 6 期
在很大程度上 , 人 类对 于自然生态环 境等资源的利用和开 发是 无节制和无理性 的 , 佩珀 认为 , 这 一 系列 对 自然生 态环境
资源 的开发和控制 手段本身并不是 自然生态环 境问题 生的 原 因 ,真正的原 因在 于对人类对待 自然生态 环境的 “ 特殊方
羹 瓣
■■■r N 宁 _ E
理 论 探 索
【 摘要 】 自然生态环境作为特殊 的生产要 素 , 在我们 国家,
其 所 有权 是 清 晰 的 : 归属 全 民 所 有 , 但 是 其 产 权 形 式 却 不 尽 相
同, 具 有 其 特 殊 性 。 因此 , 要 创 新 自然 生 态环 境 要 素 产权 制 度 ,
化配 置 , 通过市场机 制对 自然 生态环境 资源的 价值补偿 , 最 终 引导经济发展方式朝着可持续发展 的轨道前进。 在粗放型 的经 济增长过 程中 , 自然生产要素等 资源 的经济 价值得不到重视 , 在市场 中也没有 体现 。当经济水平 发展 到一 定 的程度 , 我们也逐步丧失 了生 态环 境资源等带来 的红利 。由 此带来的 的影 响是 , 自然生态等 因素 成为了制约经济持续 发展 的因子 。在市 场经 济运行 中 , 只有恢复副产品等要素 资源 的真
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_预测及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工商管理·[收稿日期]2014-01-26[作者简介]李云燕,女,山东滨州人,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羡瑛楠,女,河北保定人,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评价。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131109001613006);北京市重点学科“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项目编号:033000541214001);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5104001201301)。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预测及低碳发展路径选择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and Way Choice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n Beijing李云燕羡瑛楠LI Yun-yanXIAN Ying-nan(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124)[摘要]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低碳发展是北京市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笔者对北京市全市及各产业碳排放现状进行调查评价,运用灰色系统GM (1,1)模型,对北京市未来十年全市及各产业碳排放状况进行预测分析。
在此基础上,分析北京市低碳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优势、挑战和机遇,研究实现北京市低碳强度目标下的低碳发展战略,探讨北京市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关键词]北京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低碳发展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14)06-0105-08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在中国承诺温室气体限排义务和快速城市化的前提下,城市实施低碳发展是可行途径和必然选择。
“双碳”视阈下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分析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项目(SM202211417006)㊂作者简介:刘含眸(1999-),女,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赵玉荣(1989-),女,博士,硕导,讲师,研究方向:能源经济(通讯作者)㊂ 双碳 视阈下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分析刘含眸㊀赵玉荣(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摘㊀要: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双碳 背景下研究能源 经济 碳排放协调发展问题提上议事日程㊂本文梳理了能源㊁经济和碳排放关系的相关研究;从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㊁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测算㊁能源 经济 环境三元系统向多元系统的协调水平测算三个方面分析其研究现状;最后进行研究展望,提出未来研究要测算能源 经济 碳排放的协调水平并进行动态预测㊂关键词:双碳;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4.0130㊀引言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能源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等科学论断㊂ 双碳 目标提出后,我国出台一系列决策部署,并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 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㊂围绕 双碳 目标的一系列部署再次夯实了我国坚持统筹能源㊁经济和碳排放协调发展的决心㊂在能源经济和环境经济领域,能源㊁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受三者关系影响下的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而备受瞩目㊂ 双碳 目标提出后,碳排放成为环境问题的焦点,但关于 能源 经济 碳排放 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基本都是围绕 能源 经济 环境 协调发展问题开展分析㊂本文首先对能源㊁经济和碳排放关系的经典与前沿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分别从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㊁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测算与演化分析其当前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拓展 双碳 目标下的 能源 经济 碳排放 协调发展研究㊂1㊀能源㊁经济和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对能源㊁经济和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具体可分为三个主题:能源与经济的关系,经济与碳排放的关系,能源㊁经济㊁碳排放三者的关系㊂针对能源与经济的关系,研究视角之一是考察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齐绍洲和李杨(2018)使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欧盟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㊂另一视角是研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或者能源强度等的影响,如Mahmood 和Ahmad(2018)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欧洲国家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二者之间的反比例关系㊂针对经济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涉及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李国志,2018)㊁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协调(安超和雷明,2019)㊁二者的因果关系研究(张恪渝和廖明球,2019)以及二者的脱钩研究(周彦楠等,2020)㊂如周彦楠等(2020)运用脱钩指数研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动态耦合关系,发现经济规模的增长对碳排放增长整体呈现正向驱动作用㊂针对能源㊁经济㊁碳排放三者的关系,除了研究三者的互动关系(赵明轩等,2021),还涉及清洁能源发展对经济和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如王帅(2020)研究得出,能源使用绿色化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㊂2㊀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研究2.1㊀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协调发展是指为实现整个系统目标,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㊁协作㊁促进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孙立成等,2012)㊂肖宏伟和温志超(2021)深刻阐释了新时代经济㊁能源㊁环境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逻辑内㊃63㊃涵,内涵之一是 推动经济能源环境协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高质量发展㊁能源高效率利用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㊁路径选择和奋斗目标;内涵之二是 经济能源环境三者之间相辅相成㊁相互协同 ,体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能源高效率利用和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支撑,能源高效率利用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倒逼,环境高水平保护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能源高效率利用的促进㊂2.2㊀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测算众多学者基于统计数据对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测算的地理范围包含了全国层面㊁区域和省级层面㊁城市层面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关研究梳理如表1所示㊂表1㊀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测算文献文献(按发表时间倒序)地理范围时间范围Wang等(2022)我国各省2004-2017 Liu等(2021)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2008-2017 Wang等(2020)济南2008–2017 Yan等(2019)澳大利亚2007-2016李力(2018)我国各省2004-2014逯进等(2017)我国四个区域(东北㊁东部㊁中部㊁西部)1995-2014崔立志和江海峰(2016)全国1996-2014王宪恩等(2016)美国㊁法国㊁英国㊁比利时㊁西班牙㊁日本㊁韩国㊁塞浦路斯㊁意大利㊁印度㊁泰国㊁马来西亚㊁埃及㊁中国㊁巴西㊁墨西哥㊁智利共17个国家1961-2011陈黎明等(2013)湖南2000-2010孙立成等(2012)全国1978-2008㊀㊀在全国层面,崔立志和江海峰(2016)建立PLSPM-GIA模型,对我国1996-2014年能源 经济 环境每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进一步基于灰色关联模型测度了整个系统的协调度,发现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最高,能源子系统次之,环境子系的发展水平最低,整个3E系统处于失调状态㊂在区域和省级层面,Wang等(2022)基于我国2004-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研究了工业经济㊁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和演化特征,发现三者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其空间格局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㊂在城市层面,Wang等(2020)评价了济南能源 经济 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表明济南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初级阶段㊂㊀㊀关于其他国家,王宪恩等(2016)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美国㊁法国㊁英国等17个国家1961-2011年的能源 经济 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特征开展研究,发现工业化完成国家的3E协调度呈 U 型变化趋势,后工业化国家的3E协调水平位于 U 型曲线右侧的上升阶段,而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3E协调水平位于 U 型曲线左侧的下降阶段㊂2.3㊀从能源 经济 环境三元系统向多元系统的协调水平测算对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水平的测算经历了从三元系统向多元系统的演化,表现为在能源 经济 环境的基础上,加入 社会 科技 人口 等开展分析,相关研究梳理如表2所示㊂表2㊀四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算文献文献四元系统地理范围时间范围王林钰等(2022)能源 经济 环境 社会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5-2019李国柱和黄琪骏(2021)能源 经济 环境 科技京津冀2006-2017于洋等(2019)能源 经济 环境 科技我国东部地区10省2007-2015段海燕等(2017)人口 经济 能源 环境吉林省2011-2030㊀㊀王林钰等(2022)测算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5-2019年的能源 经济 环境 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发现江苏省的能源 经济 环境 社会协调性较好,城市间的能源 经济 环境 社会协调性差异明显㊂李国柱和黄琪骏(2021)㊁于洋等(2019)分别对京津冀和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 经济 环境 科技协调水平进行了评价㊂段海燕等(2017)建立人口 经济 能源 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预测模型,㊃73㊃预测吉林省2030年人口 经济 能源 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但作者在研究中未清晰地交代用于协调度预测的指标值的来源㊂3 研究展望通过对已有的众多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发现研究还存在以下可以突破的地方:第一,时代背景下研究对象的突破㊂已有研究对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水平的测算实现了从三元系统向多元系统的演化,或者对其中的 某一元 具体界定,但在致力于实现 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虽然有众多关于能源㊁经济㊁碳排放关系的研究,暂时还没有文献测算 能源 经济 碳排放 的协调发展水平㊂第二,协调发展水平测算时间范围的突破㊂已有研究对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历史统计数据的测算,但在实践中我们更关切未来的协调发展水平如何演化㊂因此,研究有必要对 能源 经济 碳排放 的协调水平进行动态预测㊂参考文献[1]Liu J,Tian Y,Huang K,et al.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ner-gy-economy-ecology system: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Ecological Indicators,2021,(124): 107394.[2]Mahmood T,Ahmad E.The relationship of energy intensity with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or European economies [J].Energy strategy reviews,2018,(20):90-98.[3]Wang J,Han Q,Wu K,et al.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y,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 [J].Resources Policy,2022,(75):102463.[4]Wang Q,Xu Z,Yuan Q,et al.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urban energy-economy-environment system:A case study of Jinan in China[J].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0,28(6):1663-1677.[5]Yan X,Chen M,Chen M Y.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n energy,economy,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s from2007to2016[J].Sustainability,2019,11(23):6568.[6]安超,雷明.二氧化碳排放㊁人力资本和内生经济增长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05):149-160.[7]陈黎明,钱利英,沙士民,等.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应用及其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61-65 +82.[8]崔立志,江海峰.3E系统协调发展的PLSPM-GIA测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35(06): 984-996.[9]段海燕,肖依静,丁哲,等.区域人口㊁经济㊁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J].人口学刊,2017,39(02):47-56. [10]李国志.基于变参数模型的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EKC拐点研究[J].环境工程,2018,36(02):142-146. [11]李国柱,黄琪骏.京津冀能源 经济 环境 科技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1,37(14):129-131. [12]李力,洪雪飞,王俊,等.基于PLS与ESDA的经济 能源 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软科学,2018,32(11):44-48.[13]逯进,常虹,汪运波,等.中国区域能源㊁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7,27(02): 60-68.[14]齐绍洲,李杨.能源转型下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8,28(2): 19-27.[15]孙立成,梅强,周德群,等.区域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PLS-SEM测度模型及应用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2,21(03):119-128.[16]王宪恩,王寒凝,夏菁,等.典型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分析[J].资源科学,2016,38(10):2001-2011.[17]王林钰,陈浩,陈思源,等.城市层面能源 经济 环境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51-64.[18]王帅.中国能源使用绿色化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20,34(10):7-11+24.[19]肖宏伟,温志超.新时代经济能源环境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逻辑内涵[J].中国物价,2021,(06):9-11.㊃83㊃。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组织模式探究———以河北省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组织模式探究摘要:长期以来,产教融合存在着“壁炉现象”和“集体主义困境”,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问题成因,从组织模式建设层面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双主体”变为“单主体”,采用股份形式的集团化组织模式能够提高产教融合的效能,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并通过案例实证进行了路径探究。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组织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348-02收稿日期:2020-01-10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1804369)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宋玉霞(1976-),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处处长;辛磊(1988-),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教育产业管理、经济管理,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行政副院长;李钗(198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就创业教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和必由之路,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要补短板,必须在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下大功夫。
我国在1958—1965年,就有半工半读、劳教结合的历史;到了20世纪80年代,厂校挂钩,联合办学,校办企业,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普职成三结合,科教农相结合。
到了21世纪初,校企合作不断深化,订单式冠名班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就业出现,尤其2014年第三次教育大会之后,多元主体支教集团、股份制、混合制尝试创新。
发展到今天,从模式创新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仍然面临着动力不足的问题和困境。
一、产教融合动力不足的根源性分析通过笔者的调研和现有研究成果显示,一些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面临行业指导不够、企业参与意愿低、推进缓慢等问题,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应付造假”“短期被动行为”等顽疾。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李云燕【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1(020)012【摘要】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本文阐明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探讨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对生态补偿的方式类型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途径进行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涉及补偿主体与对象、补偿标准与尺度、补偿方式与途径以及法律保障等内容.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需要依据生态保护者的直接投入与损失以及机会成本、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生态受益者的获利、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等进行核算.其确定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意愿调查法、市场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等.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与关键,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对自然保护区这样的生态保护的重点功能区域,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央与省级财政应加大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作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有益补充.【总页数】9页(P1957-1965)【作者】李云燕【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96【相关文献】1.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及其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以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黄承标;罗保庭;杨钙仁;谭海明;廖日香;覃琨2.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构建与完善 [J], 王权典3.构建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基于对太原市生态修复和补偿机制建设的调研 [J], 冷永生;常涛4.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背景 [J], 许延东5.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反思——基于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视角 [J], 王君;李锦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权视角下中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产权视角下中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廖红伟;乔莹莹【摘要】人口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使得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现行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致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破坏了代际之间的利益公平,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政出多头、权责不清、综合利用率低、短期行为突出以及资源要素价格偏离市场准价体系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代表性国家对资源性国有资产实施管理模式的经验与趋势,我国应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为前提,明晰产权,实现资源性国有资产综合统一管理、改革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科学的资源定价体系等,作为深化改革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路径.【期刊名称】《理论学刊》【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41-48)【关键词】资源性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产权改革【作者】廖红伟;乔莹莹【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3.7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一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我国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资源性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与我国长期忽略自然资源管理有直接关系,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的不适应。
虽然国内众多学者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讨进行了相对丰富的研究,但大部分没有涉及资源性国有资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41页。
效率比较
学术论丛 2 0 0 9年第 4 4期 ( 总第 5 5 5期)
终环节,就越难以得到治理业绩的全部准确的信息。另一 方面,多环节的委托代理链条容易造成生态建设资金的被 剥蚀,中央政府的投资到了最后农户的手上往往大打折 扣,严重影响了基层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而且我国的补偿 政策容易受到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一旦国家 工作重心转移,补偿期满以后补偿地区的居民在传统的农 业种植模式尚未改变 的 条 件 下,又 会 重 新 “ 靠 山 吃 山, 靠水吃水” ,继续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短期来 看,因为有国家高于农田机会成本的补偿,使得农户具有 退耕还林的动力,但长期来看,农户因承担极大的风险成 本而退 耕 不 到 位 或 复 耕 现 象 严 重,退 耕 还 林 工 程 大 打 折扣。 2 2 美国土地休耕计划 美国土地休耕计划虽然也涉及国家、州 ( 地方) 和 土地所有者层面,并且也是由国家制定全部政策并实施, 但整个计划是一个志愿性的,国家和州提供休耕的技术支 持和补偿资金,并和志愿加入该计划的土地所有者通过签 订合同 确 定 如 何 建 立 土 地 保 护 层 及 验 收 工 作,并 处 理 “ 耕地反弹” 问题。土地所有者可以根据自身土地收益状 况和物理条件决定是否参与,各个州的技术委员会和县的 农业委员会也将为土地所有者决定参与提供支持和指导。 可以说,在美国的土地休耕计划中,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 来进行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并且利用市场机制提供的 信息不断调整该计划,比如根据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来确定 私人地块的正确补偿资金并根据市场变化来不断调整该租 金,根据休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来调整环境收益指数 以及通过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竞争来鉴别信息、选择合适的 补偿对象等。 美国土地休耕计划的参与主体主要是美国政府和土地 所有者,州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提供计划实施的技术条件及 参与工作,协助国家筛选符合补偿需要的地块,并不承担 具体的退耕活动和补偿资金的分配。美国政府通过土地休 耕来改善环境,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 ( 提高农业收 入及环境收益) 也使得美国政府有足够动力去实施该计 划,并且该计划在美国长达 7 0年的推行也说明了国家层 面上的收益大于成本,这也得益于该计划实施目标的有效 完成情况。对土地所有者而言,根据自身土地收益状况来 决定是否参与是补偿机会持续实施的根本条件。土地所有 者是休耕计划的执行人,通过与国家签订休耕合同来保护 自身收益能够很好的调动积极性,而国家根据休耕合同直 接付给土地所有者补偿资金。显然,土地所有者是明显的 赢家,具有休耕的足够动力。
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核算原则研究--基于外部性和环境政策的经济学视角
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核算原则研究--基于外部性和环境政策的
经济学视角
刘晓艳;秦格渊
【期刊名称】《商业会计》
【年(卷),期】2016(0)9
【摘要】本文基于外部性和环境政策的经济学视角,介绍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核算理论和框架,从生态环境补偿会计反映的内容和核算的要求入手,对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核算原则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价值递增性和市场化两项新的会计核算原则,对一般会计核算原则与价值递增性和市场化核算原则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价值递增性和市场化核算原则的理论溯源和演进,探讨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原则理论。
【总页数】5页(P10-13,14)
【作者】刘晓艳;秦格渊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4
【相关文献】
1.环境税费改革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基于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现状的思考[J], 攀枝花市财政局课题组
2.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安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政策
实施情况的分析 [J], 鲍文前
3.基于进化博弈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利益冲突分析——以征用土地补偿政策为例 [J], 裘若莹
4.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核算研究 [J], 钟大能
5.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理论与框架构建 [J], 秦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业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矿业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王小马;赵鹏大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07(023)007
【摘要】当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突出.重点分析了矿山开采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包括矿业对地域区位的依赖性、破坏的大量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逆性.根据特殊性,讨论了环境经济学的适用性.不确定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或者风险问题依赖于技术层面学科(如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山环境地质学等)的支撑.最后指出随着这些技术学科的发展,矿山环境问题就会更精确地纳入成本--效益分析框架,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页数】4页(P646-649)
【作者】王小马;赵鹏大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2
【相关文献】
1.环境治理中寻租的经济学分析 [J], 曹春苗;李云燕
2.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经济学分析——以福建Z集团环境污染事件为例[J], 钟明春;徐刚
3.绿色矿业的经济学分析──绿色矿业系列研究之一 [J], 孙彦辉;夏佐铎;米玛顿珠
4.环境治理中寻租的经济学分析 [J], 张奔;戴铁军
5.农村环境治理不足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建议 [J], 杨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环境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外部性的严重显现,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情况下,环境产权界定不清是产生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环境资源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并建立适当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通过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甚至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环境资源产权理论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1.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的内涵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是西方产权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他提出通过产权分析可以处理外部效应问题,并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产权理论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的结构,降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改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结构对资源配置存在重要影响,市场交换是实现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手段。
产权制度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绩效的重要变量。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交易是有费用的,交易要有效率,交易成本就必须低于交易所得。
要降低交易成本,产权就必须明确界定。
因为产权明确界定保证了交易的受益效应和受损效应都由交易当事人直接承担,减少了“外部性”,因而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当大量的交易都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会趋向帕累托最优,并导致经济的增长。
产权理论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外部效应问题制度根源的一条重要思路,而环境问题正是经济活动外部效应的具体体现,因此,环境问题是产权理论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的应用领域,而产权理论又为分析导致环境破坏的权利安排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市场理性学者对科斯定理的实用性深信不疑,他们认为所有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都可以通过产权途径去解决。
安德森和利尔合著的《从相克到相生———经济与环保的共生策略》一书是市场理性学者的代表作,其基本思想是:环境是一种资产;围绕环境资源是可以建立界定完善的产权制度的;环境资源的所有者可以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来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共生。
事实上,适当地运用产权途径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不争的事实。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怎样的产权安排更有效率?2.环境资源产权界定基于环境资源稀缺性和外部性的显现(1)环境资源稀缺性。
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是指相对于既定时期的人类需要而言资源是有限的。
环境是一种资源,它具有对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包括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量和容纳的污染物量。
环境资源不仅强调资源的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李云燕内容提要:环境资源的稀缺和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凸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环境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是产生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主要原因。
因此,很有必要对环境资源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建立适当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
环境资源合理定价是实现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而产权明晰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前提,产权交易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重要途径。
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是实现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条件和根本要求,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环境资源产权明确界定合理定价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82(2008)06-0035-06经济价值,同时突出其生态价值。
环境资源要素并非只限于自然资源,而且包括依托于自然资源的物质实体产生的景观的可观赏性与舒适性、环境容量与其自身的调节能力。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人们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已超越或接近环境承载力的边缘,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正在迅速显现,而且随着人们对环境资源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在急剧上升。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增殖能力,人类所消耗的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大于人类发明或寻找到替代物的速率,从而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的稀缺程度急剧上升。
产权产生的基本原因在于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即稀缺是人们建立产权或享有资源配置权利的基本条件。
产权的建立实际上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对资源权利的界定、保护和行使,关键在于相互间的排他性。
当资源的稀缺发展到一定程度,使资源的相对价格提高,从而使建立排他性规则所费的成本低于可能带来的收益时,人们才有建立该资源产权的激励。
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环境资源产权理论建立的基础。
因为,只有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环境才被看成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对环境资源过度消费才会引起环境财产(用货币衡量的环境资源)的过度贬值。
此时,如果不对环境资源进行产权界定,就会导致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产生。
(2)环境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某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外部性问题①。
实际上,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产生,实质上是社会边际收益或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或私人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
当存在外部性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收益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成本,由于价格信号失真,据此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因此,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②。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致使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产生了环境外部性问题。
当存在环境外部性问题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是因为许多环境资源没有被市场所涵盖,这些资源没有产权,也没有价格,因而市场对于这些资源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经济学表述为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也就是未签订契约就以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形式,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强加给他人,使得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在环境资源稀缺,又没有产权和价格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通过过度使用不属于自己的环境资源,把本应自己支付的环境成本转嫁到别人身上来增加自己的盈利,致使其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并未为此而付出任何补偿费用。
当环境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出现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时,即存在私人成本的社会化问题时,就产生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
产权经济学界认为产权界定不清是外部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源于环境资源没有被作为生产要素并界定其产权③。
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污染在给污染制造者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了成本。
按照市场公平的原则,污染制造者应该对污染受害者给予补偿。
但是,由于污染受害者对环境资源没有清晰可见的产权,他们如果要求得到相应补偿会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致使环境污染问题失去经济学的依据而得不到有效解决。
市场定价没有考虑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是低估环境资源价值①刘树成主编:《现代经济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1页。
②斯蒂格利茨著:《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98年版。
③李云燕:《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根源和解决途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第7-13页。
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大多数环境问题和低效使用资源的重要因素。
3.明确界定环境资源产权是解决环境外部性的有效手段科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就是把外部性问题转变成产权问题。
科斯将外部性问题看作是对以外部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新的产权设置或界定问题①。
科斯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不是市场制度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产权没有界定清晰,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外部性。
解决外部性问题,就必须明确界定产权,只要将产权权限界定清楚,借助市场交易,市场的价格机制就会为外部边际成本合理定价,并对外部权利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外部成本内在化。
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产生,是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相对价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由于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使经济行为主体仍然无偿使用环境资源,于是就出现了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而外部边际成本就是无偿使用环境资源的边际成本。
当环境资源产权明晰后,环境资源的稀缺价格就会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并通过市场交易随供求变动得以不断调整。
环境资源产权明晰后显示的市场价格,就是过去环境资源零价格制度下所显现的外部边际成本。
此时,环境资源与劳动力、土地、资本一样作为生产要素被企业计入了成本,企业的私人边际成本由于已经加上了使用环境资源的边际成本,因此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环境外部性问题从而被解决。
4.明确界定环境资源产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理论上说,明确产权关系,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调节机制是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好手段。
产权明晰的最佳边界是由明晰产权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两方面决定的,而产权明晰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是由现实约束条件决定的,包括现行制度环境、资源禀赋状况等因素。
我们不仅要注意到明晰产权的成本约束,以及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在目前的高交易费用,而且要认识到明晰产权的收益约束,即如果不明晰产权,将导致怎样的经济损失。
在选择环境政策时,应当比较的是净收益。
随着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环境资源产权明晰的收益在增加。
只要产权明晰的收益高于产权明晰的成本,即使产权明晰的成本很大,也必须明晰,因为产权不明晰导致的经济损失将会更大。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日益加大的威胁,迫使我们必须想办法努力去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环境资源产权明晰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明晰环境资源产权,将环境资源推向市场,让环境资源日益提高的稀缺价格在市场中显现,会诱发更多的技术创新。
而技术创新与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互动,不仅提高了环境资源产权明晰的收益,而且也降低了环境资源产权明晰的成本,使环境资源产权明晰的净收益不断增大。
也就是说,环境资源产权的交易费用在逐渐降低。
比如在排污权交易中,必须有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污染物排放监测技术、信息传递技术等支持,才能对排污权进行明晰。
而随着排污权的明晰和排污权交易的顺利进行,参加交易的企业会主动提高监测能力,管理部门因此会获得由企业投资建立的监测网络提供的准确排放数据,从而建立并完善环境信息系统。
这些技术创新的出现和普及,减少了进一步明晰环境产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