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导学案(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难点】1.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朝代)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留下了多部历史、文学名著:《战国策》《说苑》《列女传》等。

2.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其所记史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还是双方论辨,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用运用巧妙形象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4.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朝服衣冠()(3)令初下,群臣进谏()(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闻寡人之耳者()【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2)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古义:;今义:)(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3)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5)美不如徐公美()妾之美我者()【重要虚词】(1)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②问之/孰视之/()③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之蔽甚矣()④暮寝而思之/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2)于①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以美于徐公()【特殊句式】(1)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部编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部编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刘向(约前77—前6),本名甦(sū),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

另撰有《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2.作品介绍《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它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3.解题邹忌:战国时齐国相国。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齐威王: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纳:接受。

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4.人物介绍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k ūn]不服,就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等奖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等奖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深入探究(15分钟):分析邹 忌的讽谏技巧,理解课文深层
含义。
拓展延伸(5分钟):联系实 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邹
忌的讽谏技巧。
导入新课(2分钟):通过故 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3分钟):总结 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
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选择依据: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支持:多媒体资源 整合
信息技术支持:在线互动教 学平台
信息技术支持:PPT制作技 巧
信息技术支持:数字化评估 工具
评价方式选择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 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学 习态度、参与
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评 价:检查学生的 作业完成情况, 评估他们对知识 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使 用PPT、视频等 多媒体手段辅助 教学,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小组合作:组织 学生进行小组合 作,通过讨论、 交流等方式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和 记忆。
角色扮演:让学 生扮演课文中的 角色,通过表演 等方式增强对课 文的体验和理解。
课堂互动:设置 课堂互动环节, 鼓励学生提问、 回答问题,提高 课堂参与度和教 学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分析: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课文背景、重点知识 点等。
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PPT、教案等教学 工具。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邹忌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2.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3.分析文本中的形象语言、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文本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战国时期邹忌的议论文,是一篇揭露即将发生的危险与忠告的文章。

文中作者通过对比邹忌与大臣们的意见,阐述了一个智者与常人思维的差异,更强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2.知识点分析(1) 邹忌的生平和作品(2) 人物对比的特点和作用(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都凝聚在一篇篇名篇佳作中,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古文观止》中的部分名篇佳作的阅读,讨论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知识点讲解讲解邹忌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

3.课文解读分组阅读,理解篇章结构和蕴含的思想,运用所学的分析技巧进行分析,并对文本中的名词和句子结构进行分析。

4.表达和运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文章,与讲座的主题相关。

通过此次写作活动,使学生学到用清晰、严谨、准确的语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总结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稿件,老师也予以评价。

鼓励学生评价不仅关注结构和语言,更重要的是关注思维。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分组活动法通过分组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交流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测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2.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讲解,检测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上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2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精彩开篇词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

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重新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主动促进作用和在今天的先进经验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堵塞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封建社会里,皇权气度,不容侵害。

存有多少谋臣良相因套龙鳞、逆圣听到而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获赐剑自尽,比干剖腹取血,屈子流放,司马迁塞宫刑之辱,等都就是千古千古!然而,邹忌却勇于劝阻齐威王,更难得的就是邹忌能够并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讥笑”字,一种精明精妙的进谏办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自学《邹忌讥笑齐王纳谏》。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复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i(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2.表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纳谏:拒绝接受劝告改正错误。

纳,拒绝接受。

谏,劝阻君王、庶出改正错误。

i丽:心醉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弗如: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人,没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策》,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1.理读课文, 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学习难点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 劝说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策》,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自主突破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1.cháoyìzhāoguānshúkuībàngcháojīzōujiàn2.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 最后写及其结果, 本文中包含一个成语, 它是。

2.《战国策》、切身经历、齐王纳谏、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文章标题中的“讽”, 是讽喻的意思, 特指;邹忌以设喻, 讽谏齐王除蔽纳谏;而“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齐王接受劝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3.(依次为)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 。

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宫妇左右莫不死亡,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王之蔽甚矣(3)朝服衣冠(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1)确实(2)受蒙蔽而不明(3)穿戴(4)当面5.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②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闻寡人之耳者5.①朝, 名词作状语②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③名词作状语④闻, 动词使动用法6.古今异义①今齐地方千里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题解说】题目用“讽”齐王纳谏。

而不用“劝”,一个“讽”字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讽,就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讽谏,不同于直谏或劝谏,关键在于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去启发、开导被谏者。

良药而不苦口,便于对方接受。

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邹忌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

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背景资料】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难点解说】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

首先邹忌在周围人的交口称赞中,头脑冷静,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可见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

当他通过观察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

当他把这一生活现象和治理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位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形象就跃然纸上。

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

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而又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他不仅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劝谏,认为“善”(当然与邹忌的委婉讽谏艺术有关)。

而且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制定出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加直接的进谏者。

而文章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变化,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从善如流,兴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可见他是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开明君主。

【主旨归纳】本文通过记叙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善于劝谏者和开明君主的肯定和赞赏。

在今天,邹忌的忠诚与智慧,齐威王的胸怀与魄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难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四.学法指导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研习第一自然段(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2.教师设问研习第二自然段(1)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2)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3小组讨论释疑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三)展示汇报梳理1与徐公比美。

2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3 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学生(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4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重点: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讲解。

知识链接:邹忌是齐国颇有韬略的内臣对齐国的政治改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邹忌,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

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

一、预学思考: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中生字词,在下面写一写。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译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理解画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能谤讥于市朝: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上书谏寡人者:⑤期年之后:二、导学流程:情景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知道: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大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凑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的齐威王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听朗读录音,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字音;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有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生认真听范读,在书上做标记。

指生试读课文,读完师生共同评价,指导改进。

翻译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特别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子。

词:①朝服衣冠②妻之美我者③闻寡人之耳也句: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④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探究重点句段,体味邹忌的讽谏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学习重点】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难点】领悟邹忌进谏的技巧。

知识拓展:《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国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课前预习】1.给下加点字并注音。

昳.丽朝.服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2.通假字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3.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2)能面刺.寡人之过刺.:(3)谤讥..:..于市朝谤讥(4)臣之妻私.臣私.:4.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5.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3)之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此观之.6.重要字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2)容貌昳丽..:(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谓.其妻曰:(5)臣诚.(6)王之蔽.(7)时时而间.(8)期.(j7.重要语句翻译(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固定句式)A层(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素质教育导学案附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素质教育导学案附习题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这是一篇短小精悍、逻辑思维较强,融基本知识、思想内容、现实借鉴为一体的优秀作品。

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既表现了古代志土(邹忌)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又表现了开明、有作为的君主(齐威王),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的大度胸怀。

(二)学法引导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可以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

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以读代练,突破历史,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事,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三)审美鉴赏简练生动的语言美全篇只有三百多字,从家事说到国事。

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入;用语简洁生动。

说它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

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

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文字都是异常的简练。

说它生动,如: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语气却各不相同,逼真地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神情,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四)重点难点突破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 记叙了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

要说明的道理是: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

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复习旧知:(一)给下列粗体字注音: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谤讥()朝于齐()期年()间进()(二)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1、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于是入朝见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补充:(1)修(2)尺(3)明日(4)美我(5)王之蔽甚矣(6)面刺(7)虽欲言(三)翻译以下各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分配:旁白邹忌妻妾客齐威王五、赏析课文结构:奇异的“三叠排比”结构。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很有特色,从头到尾一直采用“三叠法”来写,形成结构层次的对称美。

1.邹忌有“三问”:一问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问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问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对应的有“三答”: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邹忌受蒙蔽的三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王受蒙蔽的三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王纳谏的三令三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齐国三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结构之美。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布课教案(十篇)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布课教案(十篇)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布课教案(十篇)撰写公布课教案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布课教案能够激发同窗爱好,培育同窗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布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标准,思路清楚,结构合理,适合同窗的年龄特点,与素养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等优势。

下面提供多套公布课教案供您参考!《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除弊纳谏在那时的踊跃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大体情形和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明白得和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诵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术的领会2、本文记叙了邹忌以自身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熟悉邹忌那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明白得和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太宗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历代君要紧成绩一番霸业,身旁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可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不是贤明,二要看谏者是不是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超级幸运碰到了如此一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咱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导读1、《战国策》的资料:《战国策》由于书中要紧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因此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阻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勇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读准字音与停顿,掌握重点词句。

2、理清故事情节,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3、领会邹忌的进谏技巧,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导入讲解三人成虎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战国策》简介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1.解题2. 朗读指导(1)停顿:(2)自读,读准字音,且要注意节奏喔3.疏通字词(1)结合注释,自我疏通。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质疑,并找出共性不会的问题,以小纸条的形式递交老师。

4.讲故事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看图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

四、研讨1. 找“三”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提示:(1)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2)他们的答案一致吗?(3)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4)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5)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6)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2. 看图片思考:邹忌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感情和语气相同么?为什么?3.进谏艺术4. 人物分析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5.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讨论指导:(1)邹忌在妻妾客赞他后飘飘然了吗?(2)邹忌有没有实际观察?(3)邹忌没怪妻妾客先前的赞“美”,而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分析赞他的原因。

(4)进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谁?(5)说服齐王时若方法不对会有何后果?五、作业从书中和网上找一些善于进谏的故事,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文言文阅读课主备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通过默读文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通过细读课文,学习本文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分析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4、通过分析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进谏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评价任务完成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目标一)完成活动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目标一)完成活动三,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目标二)完成活动四,学习本文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分析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目标三)完成活动五,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进谏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付世明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付世明

白湾子镇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主备人:付世明组长审核:董娟妮领导审核:陈世国时间:2013年11月24日班级:姓名: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在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二、知识链接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体裁是国别体,长于议论和叙事。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三、预习提示: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语调,然后,不看课本独立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义。

1、给加点字注音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

今义:3、分析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动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

(4)王之蔽甚矣:。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

(6)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探究案】一、小组间赛读。

每一小组派一选手,然后小组间展开朗读比赛。

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

主备人:付世明组长审核:董娟妮领导审核:陈世国时间:2013年11月24日班级:姓名:二、在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重点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

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

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更难得的是邹忌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纳,接受。

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第二天。

弗如: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使……听到。

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年:满一年。

(2)古今异义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今:讽刺。

)窥镜(窥,古:照,看。

今:偷看。

)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

)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讥于市朝(讥,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

今:自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身边大臣。

今:方位名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虽欲言(虽,古:即使。

今:虽然。

)(3)一词多义之: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代词,指徐公)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结构助词,的)臣之妻私臣(结构助词,的)王之蔽甚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结构助词,的)数月之后(音节助词,无意义)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朝: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孰视之(通“熟”,仔细)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皆朝于齐(向)上:受上赏(第一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美:不如徐公美(美丽)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3.作者链接《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作者刘向(约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4.背景链接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5.课文人物简介(1)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2.结合课文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4.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二)朗读指导1.第一段朗读指导:(1)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

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

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2.第二段朗读指导:(1)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

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2)“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诚”字上面。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

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

节奏感很强,读时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5)“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3.第三段朗读指导:(1)“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进谏的三赏。

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三)整体感知1.解题:课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怎样解释?【交流点拨】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交流点拨】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四、板书设计私我下令与城北徐公孰美畏我皆朝于齐有求于我纳谏五、拓展延伸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

【交流】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荀子2.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3.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口才、美元、电脑。

——西方4.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圣经》第二课时品味语言悟技巧一、新课导入“人贵有自知之明”,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从《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填空(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战国策》。

“讽谏”的意思是:“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2.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C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臣之妾畏臣④臣之妻私臣⑤王之蔽甚矣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②③/④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4.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C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皆以美于.徐公③以.告,则杀之④皆以.美于徐公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5.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A.忌不自信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又弗如远甚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交流点拨】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事有所感悟。

(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交流点拨】通过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交流点拨】“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

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