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讲义
中考复习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讲义
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讲义【《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点要求】能欣赏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
【指点迷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近几年成为中考的常见题型。
这类题目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
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题型以主观表述题居多。
【考查要点】一、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二、品鉴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三、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一般以景物为主,兼及作者的形象。
四、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考查以后面三种为主。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具体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等。
2、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借代、双关、互文、反语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象征、比兴等。
初中 语文中考 古诗词鉴赏复习 优质课件
14.乌鸦——衰败荒凉
• 15. 红豆 —— 象征爱情或相思。
(2)诗词中的情感:
•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 •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
志的告白。 •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
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 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菊花——清高人格
•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
4.松——孤直傲岸
• 5.莲——爱的象征 。
6.梧桐——凄凉悲伤
•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洁,悲凉
8.秋蝉——高
•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依
10. 柳——离情依
• 11.芳草——离恨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 13.羌笛——凄切之声 之兆
往。
登飞来峰 王安石(101)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 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示例: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中考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种感情。将绵长的离愁比作是 长长的发丝,剪不断,理还乱, 无法消除。形象具体。
七、综合闯关练习
• 太湖恬亭 王安石 •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的心境。 •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分析。
思想感情?
• 抒发了作者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
想感情。
• 春望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思家悲己
练练手
•登飞来பைடு நூலகம் 王安石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诗词的意象
•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 2、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3、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氛围)?
• 折杨柳
• 杨巨源
•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 水、杨柳、春风
• 辋川六言 • 王维
•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 任选一、二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
往往是从旧事物中产生的。
练练手
•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有何妙
用?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
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有何妙用?
中考语文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课堂讲义课件
真题精练 (2015·德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 寒① 梅尧臣
原文见讲义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4分)
解析 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 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 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 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 “不开心”的妙处。
点拨 鉴赏人物形象,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思考塑造了什么形 象;二是思考文本中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分析诗句刻画的人物形 象,要抓住诗句中的细节进行分析。
【答案】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 “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 开篇“不见李生久”,流露出朋友长久不见的挂念之情。“真可 哀”“独怜才”流露出诗人对李白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怜才”“诗千 首”流露出对李白才情的赞赏之意。从全文的情感看,诗人也抒写了自己与 李白一样没有受到统治者重用的感慨。着意于关键词句的分析,可以把诗歌 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提炼出来。
名题精析 (2015·丽水)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纳凉 秦观
原文见讲义 课时讲解题型 1.前两句中,“___追__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 字写出诗人_(_纳__凉__时__)悠__闲__自__在___的心境。(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词语及思想感情的赏析能力。理解诗句含义是赏析 的关键,“寻觅清凉之地”可自“来追柳外凉”中的“追”字看出。“倚” 字则应联系诗句,加以想象,揣测诗人心境。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课件精
古诗词鉴赏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 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 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萍.
过零丁洋文天祥
古诗词鉴赏
梧 凄凉悲伤的象 桐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 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煜
草 多以草木繁盛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木 反衬荒凉,以抒
春望杜甫
发盛衰兴亡的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慨.
短歌行曹操
古诗词鉴赏
凄凉哀伤的象征 杜 鹃 子 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
古诗词鉴赏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
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 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 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 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夕
烟落日孤城闭.
渔
阳
家傲范仲淹
、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
落
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望
日
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古诗词鉴赏
浮 比喻在外漂 云 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白
风、 多传达哀怨、 1.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古诗词鉴赏(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其中考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古代诗词的基本常识的掌握,对作品中词语及句子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的阅读浅易,也就是初步鉴赏,主要就是针对诗词本身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表达技巧做概要、粗浅的赏析。
【中考真题练手】(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
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
“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1.D 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
“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
“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D.有误,“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乡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关山。
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快速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诗人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意思是旅人的思乡之梦被虫鸣声打破了,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讲义古典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2002年以前,该考点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岀现,从2002年开始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答题的难度相对地有一定的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理论知识,具有阅读分析、鉴赏的实际能力。
但只要我们熟读课内古典诗词,多诵读一些课外同类作品,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该题应该是踮踮脚,够得着”的题目。
一、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5【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1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岀局限性。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在命题上,上述四方面可以是综合设题,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设问。
二、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5解答古典诗歌阅读鉴赏题的第一步是读懂原作,再在此基础上,根据所设置的题目答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诗歌鉴赏查漏补缺串讲课件
知 人 论 世
回顾初中三年,常考的诗歌作 者有哪些
诗人
事件
情感
语言风格
杜甫
壮游时期(早期) 困居长安(三十至四十四岁) 应试落第,不得重用 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 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早期壮志雄心 后真实反映人民疾苦,表达对广大人民 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 败、昏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描写和表现个人亲情以及朋友情谊
即:人物+事件+景物 三方面 运用
过关练习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注】三竺: 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 白猿:相传晋代慧理曾养白猿于飞来峰西的呼猿洞。
结合词句,分析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于法。(明技巧) ②如“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 交代了风景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 小景(析内容) 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有多美好,可 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析作用)
文 学 常 识
关于诗歌常识
语言通俗,平易
语言高度清新洗练, 朴素中有润泽华采。 “诗中有画”
诗人
事件
情感
岑参
出生官僚家庭,担任率府兵曹 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以及 其他官职
渴望建功立业;思乡;渴望和平等
高适
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合称 “高岑”
边塞诗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 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 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 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 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中考复习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讲义
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讲义整理人:唐祎【《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点要求】能欣赏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
【指点迷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近几年成为中考的常见题型。
这类题目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
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题型以主观表述题居多。
【考查要点】一、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二、品鉴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三、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一般以景物为主,兼及作者的形象。
四、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考查以后面三种为主。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具体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等。
2、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借代、双关、互文、反语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象征、比兴等。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诗战 争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 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 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 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 (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 传情。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 咏 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 物 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 诗
虚,写出精神品行。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照等表现手法。
咏物诗
情势标志: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物象。 如《咏梅》《石灰吟等》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 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 人事的评价。
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写
内容特点: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画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景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
诗
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如 吉祥 如意
《观沧海》《游山西村》等。
战 争 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 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 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 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 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 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 岑参、王昌龄。
月
下
小花
楼前
故 国 不 堪 回
昨 夜 又 东 风
何 时 了 往 事
首
知
中
多
少
诗
歌
鉴
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讲义
中考复习讲义——诗词阅读【考试说明要求】阅读古代的诗歌,能作初步的赏析。
(范围:人教版语文书课内23首)【中考分值】背诵默写5分;诗歌阅读3分。
【考点解析】考点:内容理解、表达方式、情感把握、名句赏析、联想想象。
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体会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会品析诗词曲的语言。
(用词、写法)此类题常以下形式出现,即主观简答、分析组织题、填空题和客观选择题。
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在诗词中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到诗歌,则要求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某个动词或形容词的表达功能,情感倾向。
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绿树’与‘青山’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2、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如何体现和怎么起作用的,作用又是什么?拟人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富有灵性,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比喻又使得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虚化的事物具体化;对比的手法又使得事物明确,感情倾向鲜明。
3、千古名句的分析理解。
对于千古流传的佳句,考生要认真斟酌,仔细推敲,含英咀华,其中自会有一番独特的滋味,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普天下有情人的殷切祝愿,也带有自我宽慰的成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把离别之情写得多么豁达昂扬。
4、明确诗歌的实笔和虚笔,现实和想像。
由于诗歌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其魅力往往表现在虚实之间,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让人为之叹赏。
要分清诗人在写作构思时是如何表现这一魅力的,是实写来展现美感,还是虚写来取得情感共鸣,出题有时会涉及到这一角度。
【应试对策】根据古诗词赏析的具体题型、考查趋势,考生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 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包括古诗、词、曲等。
只有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方能熟能生巧。
记诵得多了,才能对诗文的题材、体裁、意象组合规律、意境表达特点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情况有所了解,也才谈得上鉴赏。
2. 既落实对字词的理解,又不死扣语句。
因为古诗文表达凝练的特点,其中字词往往都有丰富深划的意义,在组合连缀上也各具特点,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字词的意义与用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中考专题复习十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方法探究
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答:这首词通过对枯藤、老树、乌鸦、小桥等景物 的描写,表达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答题方法:
中考试题演练
一、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下面 练习。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 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 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域,这里的枯藤,老树 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 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 瘦马,诗人描画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 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 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 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奇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 ,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这首词通过( )形象或景物,表达了诗人( ) 的思想感情。 知识储备: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建功立业,忆友怀旧,思 念亲人,寄情山水,怀才不遇,鄙弃权贵,离情 别恨
方法探究 考点5:初步欣赏文言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方法探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示例4: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①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②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是说水面无
风 ,波平如镜②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展现了 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 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 螺(步骤二),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 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爱好之情。(步骤 三)。
①杜荀鹤:作者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寒微,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②刺头 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③蓬蒿hāo :两种野草。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 )的艺术手法。 3.本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 反应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评了众人以身世取人的 浅陋目光。
问:作者借了什么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不 愿出仕的思想
总结归纳
解题步骤
1、初读感知内容 2、再读寻找相关信息(题目、注释等) 3、审题后精读(抓关键词) 4、结合内容,展开想象,斟酌手法,揣摩情感。
当堂训练
小松 ① 自小②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③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3分)
❖
凭阑人·金陵道中
❖
(元)乔吉
❖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 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古诗词赏析——中考专项复习ppt课件
从诗歌内容表达的主题的角度来看, 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 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 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 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 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李清照词风的 婉约凄切;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 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 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 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 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 情。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 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 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 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 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 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 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 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 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 题)阅读杜甫的《望岳》, 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 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 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 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 达人心。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 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 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 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 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 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 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 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 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 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讲义整理人:唐祎【《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点要求】能欣赏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
【指点迷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近几年成为中考的常见题型。
这类题目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
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题型以主观表述题居多。
【考查要点】一、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二、品鉴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三、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一般以景物为主,兼及作者的形象。
四、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考查以后面三种为主。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具体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等。
2、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借代、双关、互文、反语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象征、比兴等。
4、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绚丽瑰奇、明快简洁、含蓄隽永。
【典型试题形式】1、字词在诗词中意义作用。
如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千古名句的分析理解。
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3、鉴赏诗词中的形象。
①诗句情景的具体描述。
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乐趣。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作者的形象,从《观沧海》这首诗的山水景物描绘中,你感觉出作者是怎样一位诗人?4、思想感情的把握。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表达技巧的赏析。
如,夜间应该是安静的,但词中却写了“惊鹊”、“鸣蝉”,有什么作用?【复习指要】1、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方能熟能生巧,记诵得多,才能对诗词的题材、体裁、意象组合规律、意境表达特点及其艺术手法的运用情况有所了解,也才能融会贯通,把握规律。
2、了解作者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这些诗人的主要风格。
示例: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李白:雄奇夸张,愤世嫉俗。
苏轼:虽遭贬谪,旷达豪放。
3、借助注释、提示理解诗句内容,能说出诗句的意义。
4、体味诗词遣词造句之妙。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等。
5、体味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思想观点。
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简单说就是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意境(象),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阅读时需要仔细体会诗词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词所抒发的情怀。
诗歌中常用意象特定意义:①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②羌笛:反映边塞生活、幽怨、凄凉与离别之意、思乡之情③蝉:孤高品质④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⑤杨花:随风飘荡、飘零、离别之意⑥杜鹃(子规):凄凉、哀伤⑦雁:游子思乡、鸿雁传书⑧柳树:留恋、离别之意⑨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6、体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7、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如比喻的形象生动具体;8、读懂试题要求,明确答题指向,找准解题切入点。
【中考链接】(2000年连云港中考)下面一首诗的解说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首句“远”、“上”二字,描绘出了黄河滚滚滔滔流向天际的雄伟景象,意境辽阔;第二句中,一个“孤”字,不但写出了高山环抱中的城堡处境的荒僻,也抒发了戍边士卒孤独寂寞的情怀。
B、第三句中,“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怨杨柳”是指吹奏名为《折杨柳》的哀怨的乐曲;第四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了边塞的荒凉凄寒,暗写了统治者对戍边士卒的漠不关心。
C、诗的前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黄河、白云、高山等景物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壮阔雄浑的图画;后两句运用了对比映衬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戍边士卒的同情。
D、这首诗前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悲壮苍凉而又意味深远的意境。
(2001年余光中的《乡愁》)(2002年冰心的《嫩绿的芽儿》)(2003年)读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这首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2004年)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2005年)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回答问题。
秋词刘禹锡秋思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了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我更喜欢刘禹锡的《秋词》。
作者一反过去悲伤的情调,唱出了豪迈的歌声,表现出他向上励志的情怀,催人奋进。
(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谈。
)(200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2007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2008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5)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景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初中教材诗词篇目】七(上)次北固山下王湾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赤壁杜牧十五夜望月王建水调歌头苏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秋词刘禹锡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下)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登岳阳楼杜甫蝉虞世南孤雁杜甫鹧鸪郑谷沁园春·雪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木兰诗观刈麦白居易破阵子辛弃疾使至塞上王维黄鹤楼崔颢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采莲曲王昌龄白莲陆龟蒙赠荷花李商隐莲叶郑谷八(上)七律·长征毛泽东春望杜甫泊秦淮杜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过零丁洋文天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己亥杂诗龚自珍望岳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登飞来峰王安石雁门太守行李贺别云间夏完淳八(下)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无题李商隐论诗赵翼九(上)关睢蒹葭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凉州词王之涣塞下曲卢纶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木兰花宋祁蝶恋花欧阳修)相见欢李煜浣溪沙晏殊龟虽寿曹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九(下)饮酒陶渊明行路难李白游山西村陆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观沧海曹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七(上)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哪一联最能突出思乡的羁旅之愁?你还能举出哪些写乡愁的名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你能从诗歌内容看出作者是哪里人吗?为什么?洛阳人。
归雁洛阳边。
3、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旧年,它抒发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
这首诗写得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