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徽省2016届高三第二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6年全国卷2(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老歪的阅读答案
老歪的阅读答案【篇一:2016安徽省高三第二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word版)】=txt>语文试题命题单位:华普教育研究所语文研究室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俗语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
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云:?用字宜雅不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笨。
?这段话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基本态度。
但是古代许多大家都曾将方言俗语入诗,自有其审美价值。
存真,切合语境。
方言俗语之?俗?不是粗俗,而是民俗。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俗的诗歌会采用方言俗语。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
?唐人李廓《鸡鸣曲》:?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
?古人认为?角?音谷,正是模仿鸡的叫声。
求异,打破常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其间用方俗言为妙。
?数物为个,是为俗语,而杜诗屡用,如:?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个?。
不用常规语用俗语,如异军突起。
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
罗大经《鹤林玉露》:?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
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乘。
?所谓熔化,就是将过于土俗的词语进行加工。
钱钟书先生对?诚斋体?也有精彩的评述:?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而是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
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
老歪阅读答案
老歪阅读答案【篇一: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lass=txt>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发呆让大脑消耗了很多能量却似乎得不到任何东西,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却在数千万年的演化历程中被如此顽固地保留了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但是从相反的方面来说,发呆也是人类重要的想象之源,它赋予了大脑足够的资源去把那些碎片化的记忆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模式组装起来,进而激发起无穷无尽的灵感,于是我们才有了那么多流传千古的文学和艺术杰作。
考古研究发现,在两千年前的庞贝古城里人们就已经视发呆为生活的一部分了,也许从某种角度来看,发呆自古以来就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
当然,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小小发呆怡情,要是呆得耽误了正事可就得不偿失了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外界刺激对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维护”乃至功能的完善都至关重要。
d、人类神经系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育过程,大约在青春期的时候基本定型,但这并不代表大脑对于神经系统的工作已经结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神经系统经过第一阶段的发育,基本相当于一吧只安装了最基本系统程序的电脑,对于最终实现功能的完善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c、神职人员为了坚定自己的信仰,长期“苦修”于相当单调的固定环境中,以期得到环境的刺激和宗教典籍的暗示。
d、无聊是大脑因外界刺激不足而产生,幻觉是因大脑自我刺激过于强烈才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呆看似消耗了很多能量而毫无意义,其实,它作为一项古老的大脑活动,它能够一直遗传下来,必然有其合理的机制和积极的作用。
高考语文真题2016年语文全国卷II(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1.B原文第二段中说“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意思是早期小说和故事只是流传形式略有差异,本质并无太大区别,选项错把形式差异说成本质差异,与原文不符。
另外,“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原文第一段的表述为“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选项把“通常”去掉了,属于混淆范围。
2.C由文章第四段“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可知,现代小说重视的是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而非“不太注重”。
此外“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与“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之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3.B根据文章第四段内容可知,“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有误,应是“这将降低小说对故事的依赖”。
4.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怀祸藏奸”与“窥觊储贰”均为动宾短语,其后要断开,排除A、D两项;“事由己发”语意完整,其后要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5.D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移疾:犹言“移病”,古代官员上书称病。
是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6.D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帑金”是指国库银两。
7.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首先找出关键词重点翻译,然后根据语境逐字翻译,力争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胜:禁得住。
龃龉:抵触,排挤。
安:安身。
(2)啖:吃。
矢:通“屎”,此处指雁粪。
囊: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袋装。
[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被任命为鄢陵知县,后又被征召授给御史之职。
出行巡视辽东,给皇上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赏赐的制度。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Ⅱ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
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
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
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浊吏之法法人也。
”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
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
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
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
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
”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
汤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
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有关的重大问题。
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
汤显祖的一生,几乎就在几种选择的困扰中度过。
他在《和大父游域西魏夫人坛故址诗》的序中说:“家君恒督我以检儒,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高中语文】高考+联考模拟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语言表达之词句填空(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
专题5:语言表达之词句填空1.【2016年高考山东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
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
5年前,①。
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
然而,②。
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升”,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休息地。
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更令人惊奇的是②,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 值发生了变化,③,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
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②,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
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
人月圆倪瓒阅读答案
人月圆倪瓒阅读答案【篇一: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单元测试】1.(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黄钟】人月圆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①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5 分)【答案】“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5 分)【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诗歌的题材是怀古伤今,“明月”主要是事件的见证,突出世事变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怀古伤今的诗歌往往诗中有见证的意象,如《石头城》中的“月亮”,《乌衣巷》中的“燕子”,这是历史的见证,突出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这一意象衬托繁华不再,昔胜今衰的事实。
(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6 分)【答案】①一句一景。
“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视听的结合的角度和虚实相生的手法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2.(2016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司马光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注】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1)本诗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1)描绘了作者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绿竹青青,照映在附近水畔,桃花灿灿、连村火红一片;春雨绵绵、阻碍旅人行途,酒旗摇摇、风吹天色将暮。
历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历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2. 以下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好D. 人3.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句子成分划分?()A. 主语 + 谓语 + 宾语B. 主语 + 宾语 + 谓语C. 谓语 + 主语 + 宾语D. 宾语 + 主语 + 谓语4. 下列哪个作品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A. 《将进酒》B. 《静夜思》C. 《望庐山瀑布》D. 以上都是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01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语文答案解析第Ⅱ卷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B【解析】“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曲解文意,原文是“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答案】C【解析】理解有误,原文说“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且“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强加因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答案】B【解析】“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错,文章说“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4.【答案】C【解析】本句主要陈述对象是“承宪”“承宪妻”所做之事。
“怀祸藏奸”“窥觊储贰”“广结术士之流”的主语是郑承宪,并且这三个短语是并列关系,所以应各自断开;“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强调时间事件,其后是陈述“承宪妻”所做之事,故应在“承宪妻”之前断开;“每扬言事由己发”的主语是“承宪妻”,“用以…,…·”表目的,且“恐喝勋贵”“簧鼓朝绅”成分并列,故应在“恐喝勋贵”后断开。
【考点】文言断句5.【答案】D【解析】“移疾”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考点】识记古代文化常识6.【答案】D【解析】“他向朝廷呈告灾情”错,原文是说“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7.【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8.【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高考语文复习之图文转换专项训练 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之图文转换专项训练高三总复习1(鄂豫晋冀陕五省联考)下面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17.整个图标由心、儿童、托举的双手构成。
(2分)多颗“心”汇集,寓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因慈善而汇聚到一起;(2分)变形的双手托举着儿童,寓意着共同呵护、关爱与援助儿童。
(2分)(构成要素少一个要素扣1分,扣满2分为止;寓意写到慈善汇集,呵护、关爱和援助儿童即可)2(安徽省2016届高三百校大联考)某高校团委和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征集2016年迎春晚会的会标,下图是张珊同学的设计,请你为它配上将要提交给评选委员会的说明文字,要求不超过100字。
(6分)17.采用剪纸的形式,由托桃的猴子、“申”字、桃树图案构成一枚带叶桃子的形状构成。
(3分)“申”字与猴图案代表丙申猴年,剪纸的形式、桃子的形状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寄寓喜庆与吉祥意味。
(3分)3(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家庭服务徽标”,请描述该徽标的中心图案,并说明其中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5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参考答案】图形:一根线条完成三个同行环,构成房屋、门窗和爱心的形状。
寓意:广大家庭服务劳动者满怀爱心提供服务,“把爱送到家、服务做到家”。
【试题分析】其实考查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将非连续性文本转化为连续性文本。
该点考试说明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却是近几年考试的热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阅读要求,作为高考内容也并没有超过考试大纲。
徽标是各种图标里最难读懂的一类,尤其是寓意的解释,所以要以“图标”为中心,仔细揣摩,才能读出大意来。
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准确。
【试题述评】四个题目考查点的选择与2015年全国卷完全一致,难度也相当,不是很大。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语文使用地区: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重庆、陕西、西藏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析-安徽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
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
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
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
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
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2016江南十校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 • • • 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 A“觉得自己比别人的地位高”说法错误; C“政治理想”的内容说法错误; D“心中不平”的原因说法不准确。
实用类文本阅读
• (2)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 学新思想; • ②五四运动中,被一致推选为主席; • ③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 ④创立史料学派。 •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
文言文阅读
• 4.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 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 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 5.C(《陈情表》是李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 实情,而非“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 • 6.C(“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 捷”的不是胡宗宪而是宗礼)
文言文翻译
文学类文本阅读
• 观点二:主人公是鸽子。 • ①从标题看,小说以“浪子”为题,“浪子” 就是指鸽子,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 ②从情节看,“浪子”—鸽子是行文的线索, 贯穿小说始终;③从主题看,“浪子”—鸽子 是作者着力刻画的追求自由、向往外面世界的 一个形象; • ④从手法上看,写陶洛丽斯是为了衬托鸽子这 一形象。(8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 (3)“浪子”这一形象表面写鸽子,实际 上是借鸽子写人。 • ①不满足于现状。文中写它一旦被放出, 就不愿意回到原来的舒适生活。 • ②热爱自由。看到外面的世界,自由翻腾, 体验自由的乐趣。 • ③知难而退。鸽子在外面自由飞翔了一天 之后,为饥饿所迫,重返巢穴。(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默写
• 10.(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6全国高考语文2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届高考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03期)(学生版)
决胜2106年高考之【全国百强校】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阅读1.(2016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四次考试)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
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1)“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
(6分)2.(2016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8——9题寄江南故人(家铉翁)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楼上(葛起耕)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吹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注】①家铉翁,南宋人,故乡在四川眉山,长期在南宋朝廷做官。
此诗是诗人被元人羁留燕京时所作。
②葛起耕,江苏丹阳人。
(1)《寄江南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2)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的相同和不同点。
(5分)3.(2016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元】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
②蛩(qióng):蟋蟀。
(1)此曲写闺怨,所盼之人未归,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
主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景物?其作用是什么?(4分)(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举两种作简要分析。
(6分)4.(2016届福建仙游一中高三上12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安徽省2016届高三第二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安徽省安徽省2016届高三第二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命题单位:华普教育研究所语文研究室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俗语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
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云:用字宜雅不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笨。
这段话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基本态度。
但是古代许多大家都曾将方言俗语入诗,自有其审美价值。
存真,切合语境。
方言俗语之俗不是粗俗,而是民俗。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俗的诗歌会采用方言俗语。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
唐人李廓《鸡鸣曲》: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
古人认为角音谷,正是模仿鸡的叫声。
求异,打破常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其间用方俗言为妙。
数物为个,是为俗语,而杜诗屡用,如: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个。
不用常规语用俗语,如异军突起。
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
罗大经《鹤林玉露》: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
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乘。
所谓熔化,就是将过于土俗的词语进行加工。
钱钟书先生对诚斋体也有精彩的评述: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而是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
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
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典雅’,后来的学者也发现他的词句‘涉猎广博’。
其次,布局上要巧作安排。
使用方言俗语也要考虑到不同题材。
常见俗语用于五七言古体则可,若能用之近体,乃见笔力。
唐人于濆《送戍客南归》诗云: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
孤舟下彭蠡,楚月沈沧浪。
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
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
忠孝一词是俗见之字,很少用于近体诗。
可是于濆能用在这里,是因为有汨罗的环境,谁也不会怀疑屈原的忠心。
用俗语就有诙谐的味道,很容易落入油滑。
施蜇存《管城三寸尚能雄》说:谐趣不是戏谑,戏谑就成为打油诗……一首诗,光有谐趣,还不易成为高格。
用方言俗语带来了谐趣,但情调要沉郁。
如聂绀弩《挽雪峰》第二联:天晴其奈君行早,人死何殊睡不醒。
睡不醒是大白话。
第三联风雨频仍家国事,人琴一働辈行情。
就很严肃了。
就如取名字一样,个别字也是可以用俗字的,但姓与名构成一个整体,要有点积极意义。
如吴穷好,吴良就不好。
方言俗语入诗,如此才能拓宽其审美空间。
(选自邵则遂《诗用方言俗语》,有别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古人一般认为作诗不宜用方言俗语,但古代许多大家并不囿于这种束缚。
B.方言俗语被运用在反映民俗的诗歌中,有存真,切合语境的作用,能够体现风俗民情,让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C.杨万里诗中的俗语显得比较古雅,是因为他在选用俗语时,总是挑选那些有出典的,即前人已经提炼和加工过的。
D.方言俗语并不适合所有体裁的诗歌,一般地讲,在古体诗中用方言俗语较容易,而用在讲究格律的近体诗中比较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用方言俗语,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也就是要以谨严不马虎的态度挑选方言俗语,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做到以俗为雅。
B.古人以方言俗语入诗,不只是为了切合语境,追求艺术的真实性,还是为了用语不落窠臼,追求艺术的奇,拓宽诗歌的审美空间。
C.唐人于濆把俗见之字忠孝用在近体诗《送戍客南归》中之所以合宜,是因为忠孝一词恰好和《送戍客南归》这首诗的意境一致。
D.俗语往往有诙谐的表达效果,因此以俗语入诗,能给诗歌带来谐趣,但一首诗光有谐趣,还不易成为高格,还必须做到情调沉郁。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人冒春荣强凋写诗用字宜雅不宜俗,说明古人作诗时,为了让诗歌语言不粗俗,会尽量避开方言俗语。
B.一些古人用方言俗语入诗,是求异,打破常规之举,如果运用地好,就会妙不可言,使诗歌老健有英气。
C.以俗语入诗,没必要对俗语进行加工,直接选用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即可,但要注意不宜全篇都用俗语。
D.诗用方言俗语,要特别注意谐与庄的有机结合,不能单纯追求谐趣,否则,诗歌就很可能会沦为打油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
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
三世同居,门有礼让。
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
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
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中书侍郎。
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
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
及见,引谕优厚。
又问挺治边之略,因及文章。
高祖甚悦,谓挺曰:别卿已来,倏焉二载。
吾所缀文,已成一集,今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
又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
复还州。
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
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
辞甚雅切,高祖纳之。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
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
忻逢明治,今愿奉之。
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
遣船随取,光润果然。
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
世宗即位,累表乞还。
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
散骑常侍赵修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
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
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
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
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魏书·崔挺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B.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C.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D.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射策是中国古代起始于汉的考试方法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用于孝廉﹑明经等选士科目的经术考试。
B.拥旄借指统率军队,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
旄指古代中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C.京都又称都、国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
一般认为,西晋时因司马师讳师,故又称京师为京都。
D.景明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年号。
明清多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一个皇帝所用年号最多为十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存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挺受人钦佩,振贫济乏。
他勤于学业,推人爱士,乡人都愿意与他亲近;在不得已接受别人的馈赠后,总是分给贫困人家。
B·崔挺深受器重,政绩突出。
被推举为秀才后,先后任中书博士、中书侍郎;担任光州刺史时,威恩并举,使州内民风大为好。
C.崔挺为人清廉,临财不苟。
他坚决拒绝了九旬老者亲手送给他的美玉;离任时,全不接百姓献上的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
D.崔挺为人耿直,刚正不阿。
虽与皇帝宠臣赵修同乡,但从未登门造访;王详负责考选官员,众人自夸求升,他始终不说一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2)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于西京守岁骆宾王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年间,自蜀返京后不久,母亲去世,葬于水浐之滨。
8.诗的颔联构思精巧,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诗的结尾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氓》中,两句,用比的首发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容貌衰减,揭示出她被抛弃的直接原因。
(2)杜甫《登高》中,两句,从大处落笔,写出了登临高处见到的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
(3)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既是描写实景,也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老歪姜煜暄人们常说:落配的凤凰不如鸡。
这句话正中了老歪。
老歪落配了,落配的连没毛的秃鸡都不如了,失去了昔日的威武和傲人的架势。
那天,我眯糊着眼睛,蔑视着他干瘦的身躯说:老歪,给我搓澡。
我言语高昂,有些居高临下的气势,以命令的口吻喊他。
多少年来,我是头一回叫他老歪,话出口多少有点心悸。
如果在几年前,借我十个胆也不敢放肆。
现在不同了,老歪落配了。
老歪先是一愣,然后浅浅一笑,很自然地应道:来了。
老歪穿条肥大的花裤衩,浑身瘦得一把骨头,肋巴条像排骨似的,一条条,清晰可见。
我撇嘴轻蔑地一笑,嘲讽地说:瞧你瘦的,升排骨队长了。
老歪嘴角一丝苦笑,说:天下之人,皆为生活所迫。
我有些反感,都成这副模样了,还之乎者也的,装模作样的瞎跩。
我仰脸朝天,眼睛定定地盯着他又黑又瘦狭窄的脸,心里一阵儿幸灾乐祸。
想当初那牛逼劲哪去了?别看老歪干瘦干瘦的,手上功夫可不浅。
十根手指像钢钎般坚韧有力,手掌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又如暴风骤雨,强劲威猛。
我问:啥时学的手艺?咳,这叫啥手艺,搓澡谁不会,有啥难的,好汉不稀干,赖汉干不来。
老歪歪着脑袋说道。
看到丢盔卸甲的老歪,我无比雀跃兴奋。
我对老歪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那边脖子打歪,让他两头歪。
老歪原来和我都在制药厂工作,老歪那时牛气的很,安保科长,手下十几个保安人员护驾,大有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的气势。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守着制药厂还能受穷?我常常将药品藏在内衣里面,带出去换两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