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四语下教案14爷爷的芦笛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该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和爷爷在芦苇丛中吹芦笛的情景,展现了祖孙间的深厚感情和生活的美好。
具体内容包括:爷爷的芦笛制作过程、芦笛的声音特点、与爷爷共度的快乐时光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芦笛的制作过程及声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祖孙间的深厚感情,体会生活的美好,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孙间的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芦笛的制作过程及声音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芦笛实物、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芦苇丛和芦笛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芦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内容。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爷爷的芦笛》2. 内容:a. 芦笛制作过程b. 芦笛声音特点c. 祖孙间的深厚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芦笛的制作过程。
b. 课文中哪部分内容让你感受到了祖孙间的深厚感情?为什么?2. 答案:a. 芦笛制作过程:选取合适的芦苇,去除外皮,留下内芯,切成适当长度,然后刮去芦苇内的薄膜,在两端钻孔,插入竹签,制成芦笛。
b. 学生可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祖孙间深厚感情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家人之间的亲情互动,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范例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阅读理解、词语解析、句子分析及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爷爷的芦笛所象征的寓意,以及文章结尾的抒情表达。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儿歌,让学生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进而引出本课主题《爷爷的芦笛》。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词语解析: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写练习,巩固记忆。
4. 句子分析:挑选文章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感情,讨论芦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文章中的孙子,描述一次与爷爷一起吹芦笛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练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芦笛、夜色、星空、抒情等。
3. 主题:亲情、回忆、成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次与爷爷一起吹芦笛的场景。
(2)分析文章中芦笛的象征意义。
2. 答案:(1)描述场景:略。
(2)芦笛象征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和期望,也代表了孙子的成长和回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文章主要通过讲述爷爷与孙子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展现了祖孙二人深厚的感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生词,如“芦笛、海滨、守望、依偎”等。
3.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理解,生字、生词的学习。
难点:文章中一些优美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美好,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讲解生字、生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生词,并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4. 分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
5.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一些典型句子进行解析,如“爷爷的芦笛声传得很远,很远,仿佛是海浪在唱着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生字、生词造句,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生词:芦笛、海滨、守望、依偎等。
3. 主题:祖孙深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所学生字、生词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我的爷爷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总是关心着我。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爷爷总会用他那温和的语气鼓励我。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心情很低落。
爷爷便拿出他的芦笛,为我吹奏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
那芦笛声仿佛是爷爷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亲情的力量,它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 作业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及原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及原文推荐文章高二下册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热度:五年级下册语文《照片里的故事》教案热度: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热度:二年级下册语文《窗外听课的孩子》教案热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蒲公英教案热度:《爷爷的芦笛》是语文S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短篇小说。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这篇课文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各位语文教师介绍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原文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更有趣的是,海边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
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转眼间又到了苇叶葱笼的五月。
强强来到了爷爷的小屋。
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
海面上平静得出奇,海风带着初夏的温馨,拂过强强柔嫩的脸颊。
“爷爷,爷爷,我们做芦笛去!”“好的,我们这就去。
”强强拉着爷爷的手来到芦苇丛生的地方。
爷爷折下一片苇叶,做了一支芦笛。
清脆的笛音传得很远,招引来好些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
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夜晚很快就到了。
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
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
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
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精彩教案设计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体会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句子解析、课文主题探讨。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音频等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在课堂上共同学习。
3. 课文朗读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情表达。
4. 句子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文理解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课文情感。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9.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3. 句子解析:4. 课文主题:亲情、友情、师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答案:例文:我的爷爷有一支神奇的芦笛,每当我遇到困难,他都会吹响那支芦笛,为我加油鼓劲。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不小心摔倒了,疼得直哭。
放学后,爷爷带着芦笛来看我,他轻轻吹奏着美妙的旋律,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我知道,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采访家人,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写成短文,进行分享。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设计
1 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爷爷的 芦笛》课文内容、生字词、文学手法等方面的掌 握情况。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小组 讨论、朗读等环节,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教学方法有效性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 维能力。
式和修辞手法。
扩写句子
02
给出简单的句子,让学生添加修饰成分或补充细节,使句子更
加生动具体。
变换句式
03
引导学生将陈述句改为疑问句、感叹句等不同的句式,以增强
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段落大意概括和复述练习
概括段落大意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复述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检查学生 的理解程度和记忆能力。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储备情况
01
02
03
字词储备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 常用汉字和词语,能够自 主阅读课文并理解基本内 容。
阅读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 的记叙文和诗歌,对文学 作品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生活经验
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家庭 教育等途径,对亲情、友 情等主题有一定的理解和 体验。
针对性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
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过程中展示芦笛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 观了解芦笛的外形和声音;在拓展延伸环节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互动环节设置
提问互动
讨论交流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如“为什 么爷爷要做芦笛?”“芦笛的声音给作者带 来了怎样的感受?”等。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爷爷的芦笛》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芦笛的由来和演奏方法。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芦笛的由来和演奏方法。
2.听懂、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了解芦笛的演奏方法。
2.能够简单的模仿吹奏芦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爷爷的芦笛》故事书、芦笛。
2.学生准备:听写纸、四线格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笛子:“同学们,这是什么乐器?”学生:它是芦笛。
教师指着芦笛说:“这是一把中国传统乐器芦笛,它是从古代吹箫演变而来的。
”Step 2 阅读材料教师分发每人一本《爷爷的芦笛》故事书,请学生自读。
要求学生默读或齐读故事书,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2.爷爷在哪里找到了芦笛?3.为什么爷爷说芦笛像银蛇?Step 3 分组朗读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份故事书,让学生朗读《爷爷的芦笛》。
教师指导学生发声准确、流畅。
Step 4 听写练习教师把学生一起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提问学生。
1.爷爷在哪里找到了芦笛?2.芦笛是什么颜色,长什么样?3.你对芦笛的声音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师让学生记下问题,并拿起纸和笔。
然后让学生听教师问问题并逐个回答。
教师最后阅读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我修改。
Step 5 模仿演奏教师给每个学生一支芦笛,让学生模仿芦笛的演奏方法。
教师先简单演示芦笛的演奏方法,然后给学生时间练习。
教师可以使用打击乐师进行伴奏。
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请一两个小组代表表演,然后一起欣赏。
Step 6 听写乐谱教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四线格纸,然后教给学生《爷爷的芦笛》的乐谱。
学生可以根据乐谱来写下音符。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段乐谱,然后示范演奏。
Step 7 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学到的知识点。
Step 8 作业布置教师留作业:请学生按照乐谱上的要求在纸上写下《爷爷的芦笛》的最后一小节。
最新四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精品)
四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目的: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
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
五、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爷爷的芦笛》。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课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
3. 生词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略3. 句子解析:略4. 课文结构:略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大自然”的短文。
作业答案:1. 略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开展“我的亲人”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生活。
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和亲情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讲解和自主学习2. 课文解析与情感体验3. 朗读指导与实践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词讲解和自主学习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词进行讲解,避免过多、过杂。
2. 讲解生词时,结合语境进行,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教学背景本堂课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一节课,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爷爷的芦笛”,旨在通过直观的阅读故事情节,认识民族乐器芦笛的特点和演奏技巧,感受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目标1.了解芦笛这种民族乐器的产生和演奏特点;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3.培养学生对爷爷、孙子之间深情的感觉,从而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课文:爷爷的芦笛2.教学重点1.芦笛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故事情节及其背后的情感含义。
3.学生朗读课文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教学难点1.如何在学生中培养出对民族乐器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如何正确地吹奏芦笛。
2.将故事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悟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方法1.听读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理解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地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2.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组内相互交流,比较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观摩学习法:通过观看相关的芦笛演奏视频,让学生观察学习到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芦笛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师生共同唱《歌唱祖国》。
2.学生观看芦笛演奏视频,引起学生对芦笛的兴趣。
2.学生朗读课文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感受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个人自读,理解课文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3.集中讨论1.师生集中讨论,萃取出芦笛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悟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情。
4.学生分组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自行讨论芦笛的演奏技巧。
2.合作练习吹奏芦笛。
5.总结归纳1.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2.导入课外扩展,鼓励学生自觉认识和学习民族乐器和传统文化。
课后作业1.课文理解和背诵。
2.学生进行芦笛演奏尝试,拍摄个人视频并分享给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执行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芦笛这种民族乐器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而故事情节所表达的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情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了解爷爷的芦笛。
2.能够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祖先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芦笛。
2.难点:学生对芦笛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环节
1. 热身
1.唱歌:《歌唱祖国》。
2.朗读:《阿房宫赋》。
2. 新授
1.朗读文章:《爷爷的芦笛》。
2.学习新词汇:芦笛、蜻蜓、清脆。
3.学习新知识点:芦笛的制作和演奏方法。
4.分组讨论:你们喜欢听芦笛吗?你们有没有听到过芦笛的声音?3. 操作
1.边听边感受爷爷演奏的芦笛声,观察爷爷演奏芦笛的动作。
2.分组进行合唱:《茉莉花》。
3.听录音,模仿声音,体验芦笛演奏技巧。
4.小组合作,互相演奏自制的简易芦笛。
5.分享演奏成果。
4. 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今天我们了解了芦笛的制作和演奏方法,还体验了芦笛的声音和魅力。
2.感悟与总结:我们应该尊重传统乐器和文化,向祖先致敬。
家庭作业
1.选择一首经典歌曲,模仿芦笛声音演奏出来,或者自制出简易芦笛,并演奏一段作品录音。
2.翻阅书籍或网站,了解其他传统乐器,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
行相关了解和学习。
以上是《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教案
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一课。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小男孩在海边和爷爷学习吹芦笛的故事,展现了祖孙二人深厚的感情。
教学内容包括:1.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祖孙之间的情感;2.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3.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敬长辈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祖孙之间的深厚感情;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祖孙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交流讨论等方式解决;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篇章结构,指导学生理解祖孙之间的感情;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5.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爱家人、尊敬长辈;8.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海边、芦笛、风浪、陪伴、思念等;3. 文章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主题思想:祖孙情,关爱家人,尊敬长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和长辈之间的感人故事;2. 答案:故事内容真实、感人,能体现出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导。
2024年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教案
2024年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以及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3. 了解芦笛的相关知识,体会传统文化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芦笛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段描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描述,表达对亲人的情感。
5.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芦笛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怀念、慈祥、悠扬、传统文化等。
3. 课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芦笛的小短文。
答案:1. 生字词抄写略。
2. 范文:《芦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爷爷的怀念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对芦笛文化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芦笛的资料,了解芦笛在其他地区的应用和传说故事,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芦笛小短文写作。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芦笛文化了解。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爷爷的芦笛
(一)品读第一段,感受笛声。
1、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来到爷爷的小闸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五月呢?
2、听了他的朗读,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五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3、在朗读时就是要通过这些词语表达出这样的日子,你再来朗读一次,评评看,读得怎么样?会评价就是会读书!
爷爷的笛声---------------------------------------------------
作业设计
小练笔:(三个自选两题)
1、用“这笛声(),这笛声(),这笛声()。”写一组排比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受。
2、将下列描写海风海浪凶猛无比的句子补充完整。
4、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又是怎样的?这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二)品读第二段,再次感受笛声。
1、白天的大海柔和温馨,爷爷的笛声清脆悦耳,此时此刻,人海相伴,海鸟同乐,令人陶醉,强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高兴舒畅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夜晚不知不觉就到了。对于年幼的强强来说,这是一个极不平常的夜晚。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7-11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黑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5、假如你一个人留在屋子里会怎样?此时此刻面对如此可怕的大海,强强又是怎样?
6、大海狂怒的黑夜中的强强这时表现得怎样?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
a)这时候你认为强强会怎样地大声地呼喊?你来喊喊,(这时让学生在狂风怒潮的音乐声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练喊)你为什么这么喊?可是在爷爷去查看潮汛之前他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候你认为强强会怎么对爷爷说?分角色表演。
3.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4.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乐器——芦笛,并了解芦笛的起源和演奏方法。
2.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芦笛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和认识芦笛这种传统乐器。
2.学习芦笛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3.分析和理解故事《爷爷的芦笛》。
教学准备1.教学课文:《爷爷的芦笛》(《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2.芦笛实物或图片3.PPT及投影仪4.音乐播放器和相关音乐资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利用PPT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芦笛的话题。
引发学生对芦笛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芦笛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2.向学生展示实物芦笛,并简单介绍芦笛的形状和演奏方式。
学习课文《爷爷的芦笛》1.向学生分发课文《爷爷的芦笛》,请大家读一遍课文,并在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
2.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重点讲解词语的固定搭配和句型的用法。
3.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归纳出《爷爷的芦笛》的主题和核心故事。
芦笛的演奏1.学生观看演示视频或老师现场演示,了解芦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
2.分发芦笛让学生亲自尝试吹奏。
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纠正。
欣赏音乐作品1.播放由芦笛演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芦笛的独特音色和美妙旋律。
2.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小结与反思1.回顾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梳理出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2.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兴趣。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芦笛的自主学习,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推荐音乐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芦笛表演或展示,提供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展示所学。
家庭作业1.邀请学生回家向家人展示他们学到的芦笛知识,并表演一段简短的芦笛曲目。
2.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芦笛的练习,并记录自己的练习心得和感受。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学生将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传统乐器芦笛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 语文S版
《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明白课文,领会文章表达的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明白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强强独处时从害怕到勇敢的心理变化,理解“海边的小孩,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见过芦笛不?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不?2。
有一个叫强强的小孩特别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如何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小孩带来什么收获,请大伙儿一起默读《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
板书: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
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
用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小闸屋zhá翱翔áo 葱茏lóng 温馨xīn摇撼hàn颠簸diān bǒ蜷缩quán哆嗦duō suo 裹挟guǒ xié蒙眬lóng 湿漉漉lù(2)我会写闸撼颠簸蜷哆嗦眬(3)理解词语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造句)小鸟看起来特别脆弱,但它们却有着一颗自由翱翔于蓝天的心、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等)、(造句)我倒想狠狠地摇撼您,就因为您的可鄙的奸诈,和您那低能的奇想。
温馨:温和芳香;温暖、(造句)正是在这点点滴滴不足为奇的爱,才构成了这温馨四溢的家,构成了这和谐的社会。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爷爷的芦笛
爷爷的芦笛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潮汛。
2.搜集表现大海的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演示,揭示课题1.播放表现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2.让学生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非常恐惧,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勇敢的事。
这是为什么呢?4.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自学生字和新词。
2.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交流生字和新词。
3.检测生字和新词。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闸”是翘舌音,“嗦”是平舌音,在“哆嗦”一词中读轻声。
“翱、颠、簸”3个字字形教复杂,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想办法识记。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温馨:温和而馨香。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等)。
颠簸:上下摇晃。
蜷缩:蜷曲而收缩。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蒙胧: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恐惧:惧怕。
婉转悠扬:鸣声悠扬动听。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读后要有评价。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很多,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复杂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放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了解爷爷的芦笛声带来的不同意蕴,体会“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的含义。
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品味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芦笛声音的优美、芦笛声所带来的无限遐思与力量。
明白经历风雨,见世面,接受实践锻炼对自己的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重点 难点 1.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2.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14*爷爷的芦笛强强的眼里,爷爷的小闸(zhá) 屋是个好玩儿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①本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小闸屋的?]2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áo )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更有趣的是,海边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
一片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儿……3[②“三折两卷”,说明了什么?]4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强强挂念爷爷的小闸屋。
段导读:本段写强强在五月来到爷爷的小屋。
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
5[③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温润”?]海面上平静得出奇,海风带着初夏的温馨(xīn ),拂过强强柔嫩的脸颊。
6[④“柔和”“平静”二词在下文中有没有对比点?作用是什么?]爷爷,爷爷,我们做芦笛去!” 好的,我们这就去。
”强拉着爷爷的手来到芦苇丛生的地方。
爷爷折下一片苇叶,做了一支芦笛。
清脆的笛音传得很远,招引来好些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
7[⑤“清脆”一词写出了笛声怎样的特点?]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1 知识点详解 ☜ 2①从强强的角度写出了小闸屋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3 ②说明了爷爷的手巧。
45 ③“温润”是皮肤获得的一种感觉,写出了初夏的海是浪漫与温馨的,体现出作者对海的感受的细腻。
6④与下文的“狂怒”“喷洒”“摇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大海的变幻无常。
7⑤写出了笛声的优美。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强强到了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支芦笛。
8 晚很快就到了。
[⑥“夜晚很快就到了”意味着什么?]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xùn),我得去查看查看。
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9[⑦写“今晚有潮汛”的目的是什么?]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段导读:本段写晚上要来潮汛,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在窗户上。
狂吼的海风摇撼(hàn)着小屋。
这小屋好似一艘在波峰浪谷中颠簸(diān bǒ)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10〔mò〕的危险。
[⑧“狂吼”“摇撼”“颠簸”这些词语写出了风浪怎样的特点?]11段导读:本段写潮汛来时大海上的景象。
强裹紧被子,蜷(quán)缩成一团,[⑨“裹紧”“蜷缩”二词说明了什么?]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12[“听不到任何回答”说明了什么?]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段导读:本段描写强强在风浪中非常害怕。
哗——哗——海水不知疲倦地一浪接着一浪。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13[强强这时候为什么想起了爷爷?]他哆嗦(duō suo)着下了床,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狂风把门吹开了,狂风裹挟(xié)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lù)漉的。
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赶紧缩回脚,关好门,又钻进了被窝。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写强强在小闸屋里度过狂风暴雨之夜。
8⑥意味着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99⑦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10⑧写出了风浪很大的特点。
11⑨说明了强强非常害怕。
12进一步说明了风浪之大,强强的呼喊声淹没在风浪中。
13想找爷爷表现了孩子害怕的心理。
强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漫漫长夜。
[这个长夜比平时更漫长吗?]14不知过了多久,蒙眬(lónɡ)中,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风涛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
段导读:本段写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
啊,爷爷的芦笛!15[本句单独一段,其用意是什么?]“爷爷!爷爷!”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情不自禁”和“一干二净”写出了怎样的心情?]16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
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17[“不沾点儿海水”指什么?“长不结实”指什么?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词语卡片,检查字词的文字课件。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1.你看到过大海吗?你见过海上礁石上的吊脚楼吗?风雨交加的夜晚,让你孤身一人住在那样的小屋里,你会害怕吗?《爷爷的芦笛》会带你走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又神秘的氛围里,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生成长的味道。
2.板书课文题目:爷爷的芦笛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14不是。
因为强强害怕才感到夜的漫长。
15强调在恐惧时爷爷的芦笛声给强强内心极大的安慰。
16写出了盼望爷爷归来时的喜悦心情。
17重点句解析:“不沾点儿海水”指不经受大风大浪的磨炼;“长不结实”是指不能变得勇敢、坚强。
整句的意思是说只有经历风雨,经受磨炼,才能变得坚强。
3.检查初读情况。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
2.本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强挂念爷爷的小闸屋。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强强到了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支芦笛。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狂风暴雨之夜,强强在小闸屋里度过。
第四部分(第11~13自然段):强强经受住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一事。
文章给人以这样的启示: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践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践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重点文字的课件,暴风雨的影音文件。
一谈话导入,提出质疑1.同学们,《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三次写了爷爷的芦笛声,分别是什么样的?(悠扬,清脆,奇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芦笛声给了他怎样的感受。
出示: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芦笛声。
(学生说)2.提问质疑,梳理问题。
请你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略读第一部分1.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芦笛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2.默读自学,画语句,写批注。
3.和你的伙伴说说你的理解。
4.集体交流。
学生:我从“婉转悠扬”感受到芦笛的声音很悦耳。
在强强的想象里,大海是那么富有诗意,碧海蓝天,海鸟飞翔,爷爷的芦笛声是那样婉转悠扬,这一切都令强强十分向往。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片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儿……”理解为什么声音中还有浓浓的海水味儿。
学生:因为芦苇是在海边生长的,由它的叶子做成的芦笛的声音一定有特别的地方,所以说它有浓浓的海水味儿。
5.练习朗读。
通过对第一部分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强强特别向往爷爷的小闸屋,还感受到爷爷是一位十分能干的人。
“一片普普通通的苇叶……”(引读第一自然段)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去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间又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过渡: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大海、爷爷的芦笛声是否也那样美好呢?2.抓住描写芦笛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我从爷爷的动作“折”“卷”能看出芦笛做起来很简单。
我从“招引”一词体会到了芦笛的声音不仅“我”爱听,连海鸟也喜欢。
学生:优美的芦笛声伴着可爱的海鸟,多么和谐的画面。
老师: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爷爷的芦笛声是怎样的?给强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清脆、婉转悠扬。
强强感到十分高兴。
抓住学生对文章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和作者的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请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次描写芦笛的语句。
4.指名朗读。
四精读第三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画出描写芦笛的语句。
2.学生默读,画句,写批注。
3.交流。
老师:强强经历的是怎样漫漫的长夜?学生:强强经历了一个恐惧的长夜,伴随他的是大海的狂怒、环境的恶劣,“四溅、喷洒、狂吼、摇撼、摔打”等词语能充分加以体现。
学生:强强经历了一个独自承受狂风海浪的夜晚。
4.播放大海狂怒的片段,充分感受夜晚环境的不平常。
与白天相比,大海是狂怒的,真是喜怒无常啊!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不平常”来深入理解强强当时的心理。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海的“不平常”,在交流中理解强强的“不平常”。
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
同时,也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五精读第四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指名朗读第四部分。
2.如此不平常的夜晚,你们从未经历过,强强也从未经历过。
强强害怕极了,这时强强听到了奇特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使强强意识到了什么?学生:这是爷爷的芦笛发出的声响。
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他意识到在风浪面前自己要勇敢和坚强起来。
3.“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小组讨论并交流对爷爷平时爱说的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爷爷的话想要告诉大家,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勇敢的水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沾点儿海水”指经受大风大浪的实际锻炼;“结实”指健康、茁壮地成长。
在老师的层层追问下,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强强变得勇敢起来的原因,体会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回归整体,拓展升华1.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行文优美、又不乏哲理的文章。
题目《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
文章中前半部分描写了生活在海边的爷爷做芦笛,吹芦笛,再加上蓝天碧海,景色宜人,令强强深深地向往与眷恋;后半部分描写潮汛来时,漆黑的夜晚狂风大作,海水狂怒,肆意袭卷;爷爷的小闸屋在波峰浪谷中颠簸,随时将被巨浪淹没,以及在爷爷小屋独处的强强的焦急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