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活动设计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课《感知音乐中的速度(一) 》花城版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六课《感知音乐中的速度(一)》教学设计课时:课时
课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创编律动及合作表演的方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在表现和创造中加深对低音提琴和长笛的音色特点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对音乐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甚于抽象思维,用动物这一孩子们喜欢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音色这一抽象性知识时,除了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外,更能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抽象思维。
另外,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需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其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专业的示范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模仿和表现音乐形象,加深审美体验,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再听乐曲,找出速度的不同。
《第2课 草原:赛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赛马》教案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赛马》-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年级与学期:三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音乐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二胡这一传统民族乐器,了解其基本构造与音色特点;通过聆听《赛马》,能辨识出乐曲中的主要旋律,并尝试哼唱主题旋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方式,体验音乐中的速度、力度变化对表达作品情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热情奔放,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 认识二胡及其在《赛马》中的运用,理解乐曲所表达的草原赛马场景。
- 通过听赏与分析,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理解并表现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如何通过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体现赛马的紧张激烈氛围。
- 引导学生在没有实际骑马经验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活动体验赛马的激情与自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蒙古大草原的风光视频,伴随轻柔的马头琴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之上。
- 问题引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片壮丽的草原,听到这悠扬的琴声,你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引出“赛马”主题。
二、新知探索活动设计:1. 认识二胡:- 展示二胡图片及实物(如有条件),介绍二胡的构造(两根弦、琴筒、琴杆、弓等)和演奏姿势。
- 播放一段二胡独奏片段,让学生感受二胡独特的音色。
2. 聆听《赛马》:- 初次聆听全曲,要求学生闭眼想象赛马场景,初步感受音乐传达的意境。
- 第二次聆听,分段分析,引导学生识别乐曲中的快慢变化、强弱对比,以及模仿马蹄声、欢呼声等元素。
3. 主题旋律哼唱:- 教师哼唱或弹奏《赛马》主题旋律,学生跟随模仿,体会旋律的起伏与动感。
三、深入体验活动设计1. 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融合- 绘画表达:在播放《赛马》音乐的同时,请学生闭上眼睛,完全沉浸在音乐营造的场景中。
感知音乐中的速度音乐教案
感知音乐中的速度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感知音乐中的速度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速度概念,并能够感知和区分不同的速度。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速度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速度在音乐中的含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速度对音乐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听辨不同速度的音乐,并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或语言表达出对音乐速度的感知。
3.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创作,表达出对不同速度音乐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多种不同速度的音乐片段。
3. 学生手册和音乐笔记本。
4. 图表或图片,用于辅助学生理解速度概念。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感知音乐中的速度,并解释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展示一些图片或图表,用以说明不同速度的概念(例如: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一只慢悠悠的乌龟等)。
探索活动:1. 播放一段快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快速的动作,例如快速拍手或跳舞。
2. 播放一段慢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慢速的动作,例如慢慢摇晃身体或缓慢地走动。
3. 让学生讨论他们在不同速度音乐下的感受和体验,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速度对音乐的影响。
拓展活动: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段速度较快或较慢的音乐片段,并设计一段简短的舞蹈或动作表演来表达对音乐速度的感知。
2. 学生可以使用学生手册和音乐笔记本记录他们对不同速度音乐的感受和想法,并可以画出速度与音乐的关系图。
总结活动:1.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舞蹈或动作表演,并分享他们对不同速度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感知音乐中的速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速度音乐的种类和风格,例如快速的摇滚乐和慢板的古典音乐。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速度音乐,并通过演奏乐器或创作歌曲来表达对速度的感知。
小班音乐快慢教案40篇
小班音乐快慢教案40篇《小班音乐快慢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音乐快慢教案40篇!(1)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鸟回家》含反思活动目标1、倾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相应的小鸟动作。
2、喜欢玩音乐游戏。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鸟妈妈的头饰。
活动过程1、听音乐走路: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站立不动。
游戏反复数遍。
2、听音乐找座位: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迅速找到任意一个座位坐下。
游戏反复数遍。
3、幼儿学做音乐游戏:教师戴头饰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妈妈带娃娃出去玩。
幼儿听"鸟飞"音乐,做鸟飞动作,音乐停止,提醒有热找到家(座位)。
教师变化音乐的快慢速度:"音乐有什么变化?""音乐快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很快乐,自由自在地在飞翔)"音乐慢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在捉虫、休息)"音乐停止了,小鸟就干什么?"(找家)游戏反复数遍。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活动建议在学会做"小鸟找家"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小动物的音乐,如小兔、小猫等,让幼儿听音乐做"小兔找家"、"小猫找家"的游戏。
活动反思“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2)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洗手帕》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的强弱,快慢。
尝试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2.体验劳动的愉快,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高中基本乐理教案
乐理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音与音名教学目的:学习这一讲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关于音的一些学问知道音的性质,在音乐中运用的全部音、乐音体系。
找到乐音体系中全部的音以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1、音是怎样产生的。
2、音的性质。
3、乐音与噪音。
4、乐音体系。
5、音名。
6、音组。
7、标准音与中心 c。
教学重点: 4、5、6教学步骤:一、音是怎样产生的。
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送到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属于空气传播)我们所能听到的音,大致在每秒钟振动 11—20000次的范围之内。
比这个范围再高或再低的就听不到了.而在音乐中所用的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这个范围。
但这些音也不是全部都用来构成音乐。
二、音的性质。
1、音高:音的凹凸。
是由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来确定。
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2、音值:音的长短。
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长短确定。
持续时间长音则长;时间短音则短。
3、音量:音的强弱。
由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确定。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4、音色:音的色调。
由发音体振动的方法,性状、成分与发音体的品质等多种因素确定。
(1)、各种乐器的形态,质量不同音色就不同。
如二胡、笛子、钢琴等。
(2)、同一乐器的原料的质量不同音色也不同。
(3)、同样乐器演奏方法或演奏水平的不同音色也会有区分。
(4)、人声分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等但音色也不同。
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要留意,并非全部的“音”都具有上述四种特性,乐音有,而噪音不具备固定音高的特点。
乐音与噪音。
乐音,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特别明显的音叫“乐音”。
如定音鼓、小提琴、钢琴二胡等。
噪音,振动不规则,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音叫“噪音”。
如军鼓、锣钹、木鱼、梆子、大鼓等打击乐器。
它们不是没有音高,而是凹凸不明显。
四、乐音体系。
音乐中所运用的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和叫“乐音体系”1、乐音体系基本上是钢琴上全部的音,共88个,52个白键,36个黑键。
快与慢的音乐教案优质8篇
快与慢的音乐教案优质8篇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场景,教案的完善有助于教师规划好教学步骤和教学顺序,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快与慢的音乐教案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快与慢的音乐教案篇1活动目标:1、根据图谱掌握歌曲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两种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活动准备:1、图谱与根据歌词绘制的图谱想结合。
2、图片(光秃秃的大树在哭泣)3、歌曲磁带活动过程:一、导入:发声练习。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活动室。
师:“今天你们扮演小树叶,跟着妈妈飞舞吧,听,音乐响起来了,小树叶们快找一个位置坐下来吧。
”(幼儿进场)2、发声练习“沙”。
小树叶飞舞的时候飞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幼儿根据经验自由讲述)。
那我们来听听吧它是怎么唱歌的呢(教师范唱)3、小树叶飞舞的声音好听吗?那我们也来学一学。
(2~3遍)二、学唱歌曲《小树叶》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片(树妈妈在哭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是谁在哭?”“原来是树妈妈在哭,你们知道大树妈妈为什么哭?”(让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观察树)教师随机讲述故事:“树妈妈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树叶,越想越伤心,所以哭了。
”(2)教师范唱第一段,幼儿倾听。
老师把树妈妈想念小树叶的故事编了一段好听的歌曲(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4)根据节奏将第一段歌词念1~2遍。
(5)配上音乐与老师将第一段唱两遍。
(注意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2、学习歌曲第二段。
(1)师:哎呀!树妈妈这么伤心,小树叶听到了,就给树妈妈寄来了一封信。
(2)出示一封“小树叶”的信,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3)“小树叶在信上写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相应的图谱)“树妈妈听了小树叶的信后,心里会怎样想?”(4)出示歌词图谱:我们也来读一读信吧: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高中音乐音乐校本课程
高中音乐音乐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艺术组音乐要素年级:高一年级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
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
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
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1、学唱歌曲。
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音乐教案-《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音乐教案-《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和表现意义。
2.培养学生对音乐速度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速度的概念及分类2.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3.速度对音乐情感的影响4.音乐作品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速度变化。
2.教学难点:掌握速度对音乐情感的影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速度的感受。
2.讲解音乐速度的概念及分类(1)介绍音乐速度的概念,如快板、中板、慢板等。
(2)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速度的音乐特点。
3.分析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1)播放不同速度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分析速度对音乐情感的影响。
4.音乐作品分析(1)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如《梁祝》。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速度变化,分析速度对音乐情感的影响。
(3)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5.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速度改编。
(2)每组展示改编后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速度表现音乐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音乐欣赏和创作中如何运用速度。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2.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音乐速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体验: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创作中,对速度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组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
2.创作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速度表现音乐情感。
3.开展音乐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音乐速度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音乐教案-《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音乐教案-《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案题目: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在音乐中的概念及其表现方式。
2. 能够通过速度的变化来感知和理解音乐中的不同情感和意义。
3. 能够分析和解释音乐作品中速度的变化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速度在音乐中的定义和作用。
2. 不同速度对音乐情感的表现。
3. 通过例子分析不同速度对音乐作品的影响。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多段具有不同速度的音乐作品。
3. 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提问:在音乐中,速度指的是什么?它在音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利用音乐示范,演奏一段较快的音乐作品。
让学生感受和描述这段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3. 引导学生思考,快速的速度在音乐中可能代表什么样的情感和意义。
主体:1. 解释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速度是音乐中时间元素的表现形式,它决定了音符的快慢。
速度的变化可以给音乐作品带来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2. 分析不同速度对音乐情感的表现:快速的速度常常给人激动、喜悦和奔放的感觉;中速的速度常常给人温和、舒适和平静的感觉;慢速的速度常常给人沉思、哀伤和庄重的感觉。
3. 通过播放多段具有不同速度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分析其中的速度变化对情感和情绪的影响。
让学生用纸和笔记录下他们的感受和思考。
4. 学生展示并讨论他们的观点。
引导学生提出对于特定速度变化的解释和理解。
总结:1. 总结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速度可以通过音符的快慢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提醒学生在欣赏和演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并尝试理解和诠释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拓展:1. 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分析其中速度的变化,并解释其对情感和情绪的影响。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并找寻更多的例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音乐理论节拍与速度的理解与应用
音乐理论节拍与速度的理解与应用音乐理论是研究音乐艺术的基础知识,而其中的节拍和速度是构成音乐基本要素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对音乐理论中的节拍和速度进行深入探讨,并探讨其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应用。
一、节拍的理解和分类节拍是音乐中重复的时间单位,是音乐作品中结构的基础。
节拍通常以强弱的形式出现,可以分为均匀节拍和不规则节拍两种类型。
1. 均匀节拍均匀节拍是最简单的形式,指的是每个时间单位内的强弱强弱的规律。
在乐谱中,常以等分音符为基准,通过图形符号和符点等加以表示。
2. 不规则节拍不规则节拍则是指在音乐中出现的不按照固定规律的强弱分布。
这种节拍形式常见于自由节奏的作品,例如爵士乐和即兴演奏。
二、速度的理解和分类速度是衡量音乐演奏时时间流逝的快慢程度,常常通过“每分钟多少拍”来表示。
在音乐理论中,速度通常以意大利语来表示,如adagio、allegro等。
1. 标准速度分类在音乐中,有一套标准的速度分类方法,用来约定不同作品的演奏速度。
有些速度名词非常常见,几乎成了音乐界的共识,如:grave(极慢)、adagio(慢板)、andante(行板)、moderato(中板)、allegro(快板)、presto(极快板)。
2. 自由速度分类除了标准速度分类,一些作曲家也会使用一些独特的速度说明,用以传达特定的情感或表现要求。
例如,有些时候作曲家会用“忧郁的”、“欢乐的”等词来描述速度,以期望演奏者把握更加灵活。
三、节拍与速度的应用理解节拍和速度的意义,对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1. 创作领域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通过设计不同的节拍和速度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适当运用不同的节拍和速度,可以给作品赋予不同的情感和节奏感。
例如,在轻松愉悦的小夜曲中,通常会运用较快的速度和明快的节拍,以表现欢快的氛围;而在悲剧性的作品中,则会使用较慢的速度和低沉的节拍,以展现出悲伤和忧郁的情感。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瑶族舞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1音乐活动:瑶族舞曲大二班魏少平设计意图: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1、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2、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1、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录音机、音乐磁带。
3、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一、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习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二、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三、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以下朗诵和动作。
1、教师示范2、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习: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幼儿分组练习。
4、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习。
四、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音乐的快慢(教案)
2.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音乐速度的理解和感受。
3.在小组讨论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自信心。
4.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们发现音乐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速度标记的识别和速度变化对音乐情感的影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速度的音乐作品和实时演奏,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音乐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演奏中保持速度的稳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音乐速度的基本概念。音乐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它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速度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课本中的《小步舞曲》和《快乐颂》为例,分析Andante和Allegro速度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探讨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速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真正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挑战。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音乐速度的话题,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对速度标记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我通过反复示范和对比,他们才能逐渐领会。案例分析环节,选取课本中的《小步舞曲》和《快乐颂》作为例子,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同速度对音乐情感的影响,这一点我觉得做得还不错。
二、核心素养目标
《红旗颂》教学设计
《红旗颂》教学设计《红旗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教学过程:一、听赏导入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播放视频《绣红旗》)2.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3. 导入课题《红旗颂》。
所以,才诞生了《红旗颂》这一首庄严乐曲。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二、分段聆听《红旗颂》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2. 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音乐的节奏与速度控制
音乐的节奏与速度控制音乐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节奏和速度的控制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义。
在音乐中,节奏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决定了音乐的动感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控制对音乐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不同类型音乐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它是音乐的脉搏,给音乐注入了生命力。
节奏可以分为快慢、强弱、规律与不规律等多个方面。
快节奏的音乐通常给人一种紧张、兴奋的感觉,而慢节奏的音乐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平静和沉思。
例如,摇滚乐通常采用快节奏,强烈的鼓点和吉他音符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而古典音乐中的舒缓慢板则以缓慢的节奏和柔和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除了快慢的节奏之外,强弱的节奏也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
强弱的节奏可以通过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音量的变化来实现。
例如,当音乐中出现突然的高音或者低音时,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而当音乐中出现连续的短音符时,会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强弱的节奏可以有效地传递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意义,让听众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另外,规律与不规律的节奏也是音乐中的重要设计手法。
规律的节奏往往给人一种稳定和有序的感觉,而不规律的节奏则更容易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
例如,迪斯科音乐中的四分之四节奏非常规律,重复的鼓点和律动的旋律让人无法抗拒地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而爵士乐中的不规律节奏则更加复杂和富有变化,给人一种自由和创新的感觉。
除了节奏,速度也是音乐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速度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不同的速度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快速的速度通常给人一种活力和激情的感觉,而慢速的速度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宁静和深思。
例如,舞曲通常采用快速的速度,让人感到兴奋和欢快。
而慢速的速度则常常用于表达悲伤和思考的情感,如古典音乐中的慢板。
此外,速度的变化也是音乐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速度的变化可以通过加快或减慢音乐的节奏来实现。
当音乐从慢速度逐渐加快到快速度时,会给人一种紧张和兴奋的感觉。
乐理知识《力度、速度》 音乐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
乐理《力度、速度》教学设计乐理《力度、速度》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分辩音乐作品中优美抒情与雄壮有力,轻松活泼与缓慢沉重,喜乐欢腾与哀婉凄凉等情绪。
通过欣赏作品辨别乐曲中的“力度”和“速度”。
分析“力度”“速度”对音乐作品情绪所引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乐曲中被压迫受奴役的人们,将通过斗争和牺牲换取自由和欢乐。
表达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乐器的音乐,使学生能更好的分析“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感受两个主题(深沉有力----轻快活泼)不同情绪的对比。
分析两首乐曲的感受。
教学难点:使学生回想到以前,用现实世界评价两首乐曲。
教具:电子琴、号、军鼓、竖笛、录音机等二.教学过程:导言:首先在黑板上写上力度速度,问:学生你们熟悉这两个词吗?(学生回答)在物理中,力和速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速度我们已经学过了,力呢?你们下一章马上就要研究学习了。
可能同学们都很奇怪,这节课是音乐课老师怎么把物理中的两个词拿出来了,实际上“速度、力度、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个非常重要的三要素,本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三要素中的两大要素,“力度、速度”。
1.同学们你们听过号手吹过的冲锋号曲吗?(学生回答)请位校对的同学,来吹一下冲锋号曲。
(学生演奏)告诉学生这就是力度中的“强”。
2(教师讲解)强不是指节奏、节拍中的强、是指乐曲中的表现的强。
(请校队的同学用竖笛吹一首乐曲“摇篮曲”)师:这首乐曲是表现力度中的“弱”,弱在乐曲中比较重要,是表现音乐中的人物特点。
(生: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力度)师:在音乐中有强有弱的演唱,充分表现了音乐作品的情感这种在音乐中表现出的强、弱称为“力度”。
2.师:用电子琴给学生弹一首乐曲“芦笛”这是一首活泼欢快,表现美好幸福的心情。
(学生听)师:用风琴的声音演奏。
师:这是我们要学的音乐三要素之二“速度”。
这是一首快速的歌曲,表现了速度中的快。
你们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学生举例)师:我们在听一下速度中的“慢”。
5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有何意义
5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有何意义[201]---[212]基础乐理600问[201]什么是音乐的速度?音乐的速度即音乐进行的快慢。
基础乐理600问[202]音乐的速度与乐曲的内容有何关系?音乐的速度与乐曲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表现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大都用较快的速度;而一些赞颂的、悲哀的乐曲,则往往用较慢的速度。
基础乐理600问[203]为什么要准确地标记音乐的速度?音乐的速度与音乐的内容密切相关,准确的速度标记可以帮助演奏者正确地理解作品及作者的意图。
否则,由于表演者理解不同,就可能违背原意,或使音乐形象遭到歪曲,所以准确地标记音乐的速度是不应忽视的。
基础乐理600问[204]怎么样标记音乐的速度?音乐的速度大都用文字标记,记在乐曲或乐章的开端,当乐曲中间速度有改变时,则需记以新的速度用语。
至今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的速度用语是意大利文的,但许多作曲家也用本国的文字来标记,或标有两种速度用语。
基础乐理600问[205]常用的速度用语都有哪些?常用的速度用语有:慢速: Largo广板 Lento慢板 Adagio柔板中速:Andant e 行板 Modera to 中板快速:Allegr o 快板 Presto急板另外,常用的速度用语还有:ritard ando(略写rit.) 渐慢 accele rando(略写acce l.) 渐快 a tempo原速 temporubato速度自由基础乐理600问[206]怎样准确地标记音乐的速度?语言文字只能大概标出音乐的速度,为了准确地标出音乐的速度,则需要用一种专门确定速度的仪器——拍节器。
在简谱中也有用文字标出每分钟演奏多少拍,来说明音乐的准确速度。
二年级感知音乐中的速度教学反思
二年级感知音乐中的速度教学反思
本次感知音乐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老师与学生用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通过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感知音乐课堂中,老师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即兴发挥能力和想象力,当然,本次感知音乐的课堂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应注意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这样才更加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活动设计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本教学活动设计力图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密切的关系。
通过师生间相互的交流合作,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同一首歌曲或乐曲,如果使用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演奏(演唱),就会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它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也会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天壤之别。
活动目标
1、节奏训练,让学生感受节奏的魅力。
2、欣赏朝鲜歌剧《卖花姑娘》的《春天年年到人间》,利用四三拍速度的变化,体会了解情绪与速度的关系。
3、了解速度的概念,分析不同情感所使用的不同速度。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
2、课前请同学们看一部电影冯小刚导演的《大腕》。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跃气氛·节奏训练
“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做个游戏,如果一拍一个字,那么我们拍手叫李明,应该怎样拍啊?”(同学们可以打出”xx”的节奏。
)“如果我们一起叫王亚楠,大家说应该怎么拍啊?”(同学们会打出两种节奏,教师做示范,由同学们判断,“xxx”“xxx”同学们会选第一种。
)“大家做的很好,如果用拍手的方式叫上官文慧又应该怎么拍呢?”(同学们又会很积极的打出“xxxx”的节奏。
)(老师打xxx的节奏)“请叫这个名字的同学举手,好的,三个字名字的同学反应很快。
”(用同样方法做另外两种节奏反复训练,使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可以用耳朵辨别三种不同节奏型。
)“接下来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打人’吧,我们先来‘打’李明,当然是用拍手的方法,大家要在心里非常平稳地默念他的名字,注意一定要平稳不能忽快忽慢,好吗?我们一起打三遍。
”(同样方法训练另外两种节奏型,使学生平稳的掌握三种节奏型,按照课前分好的三个组,每一组打一种节奏型,也可以先从两种节奏入手,把两种节奏训练好,在加入第三种节奏,最终形成三声部的和声。
)
二、播放范例·组织交流·掌握理论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看一部名叫《大腕》的电影,同学们都看了吗?有什么感想呀?”“老师,影片特别搞笑,有一段······”(同学们马上交流起不同片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电影的一个片段,大家想不想一起看一下呀?”(课堂气氛很活跃,为同学们播放片段,是男主角为拉广告赞助将哀乐进行曲改变了速度,变为欢乐进行曲,同学们看后哈哈大笑。
)
2、“好,同学们,老师要问答大家,歌剧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最著名?”(同学们回答:‘美国、意大利等等’)“对,意大利的歌剧最著名,那么,中国的歌剧有哪些?同学们知道吗?”(《洪湖赤卫队》《白毛女》《江姐》《党的女儿》等)“很好,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朝鲜歌剧《卖花姑娘》,其中有一首《春天年年到人间》的插曲,在我们课本的第21页。
同学们你们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呀?”(鲜花盛开的、万紫千红的、朝气蓬勃的等)“对,是美丽的春天,下面我们倾听一首《春天年年到人间》,一起感受这首作品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播放歌曲,同学们认真倾听是悲伤的、辛酸的)“是的,这部歌剧的故事情节是在描述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哲勇一家不幸的遭遇,刻画女主人花妮上街卖花的形象。
春天是美的,但这首歌里的春天是悲伤的,同学们如果老师这样演唱,大家来听一下。
”(教师将原来的中三变成快三演唱,)“如果老师这样唱大家觉得对吗?”(同学们说不对,老师改变了歌曲本身的速度,连作品的原意也改变了,不悲伤,反而很欢快)。
“是的,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有着旋转、摇曳的律动,天生就有舞蹈的性质,表现一些轻巧、优美、诙谐、田园、安详的气氛和情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但是,同样都是三拍子,改变速度就把一首作品完全改变了,同一首歌曲或乐曲,如果使用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演奏(演唱),就会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它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也会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天壤之别。
所以,我们无论在演奏(唱)任何音乐作品时,都要仔细看清楚乐曲的速度要求,不但要注意基本速度,还要注意变化的速度,切不可掉以轻心,将音乐的速度随意改变,而引起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扭曲。
尊重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是我们进行音乐演绎的基本依据,只有按照作品的要求进行演奏(唱),才能获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同学们速度就是音进行的快慢,说得更确切些,就是节拍单位律动的频率。
速度在音乐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各个音乐形象的特点都是或多或少与进行的一定速度相关,为了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场面,需要配合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才能完整地塑出准确的音乐形象。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
三、拓展加强·知识抢答·深化主题
1、“好的,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同情绪所要的速度,大家说在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情感啊?”(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热烈、欢快、活泼、欢庆、愉快、快活、高兴……’)“如果情绪本身就有一种向上、愉悦,使人振奋的因素,大家说因该是什么速度啊?”(它就要求速度要稍快,以表达高兴的情绪;)“那么,沉痛、悲伤、忧郁、沉重、肃穆、回忆、柔和、悲痛、平静……等等情感呢?”(它种情绪就要求速度要稍慢,以体现压抑的情绪;)“还有一些情绪,如温柔、抒情、舒展、甜美、优雅、如歌的、诙谐、赞颂、亲切、流畅……,”(这些情绪就适宜使用中等速度来表现);“所以如果将一首欢快乐曲的速度放慢两倍来演奏,那么它就会失去欢快的情绪而变得深沉,或是忧郁、
悲伤;同样,如果将一首缓慢、沉重的哀乐用加快两倍的的速度来演奏,那么它就不再悲痛,而是变得跳跃、欢快,与原来的情绪截然相反。
”
4、“下面让我们进行一场知识抢答比赛,我们有三组同学,大家听到题目之后先商量一下,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看哪个队可以又快又准确的回答问题,问题是多选题必须答对所有答案才算获胜,下面是第一个问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BCD)
A. 欢快的情绪一般用较快速的音乐表现。
B. 慢速的音乐用来表达沉重、悲伤的情绪。
C. 演奏音乐一定要依照作者的原速度进行,否则就会面目全非。
D. 速度与力度一样是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
A. 作曲家标记出的力度、速度变化,在演奏中要尽可能保持原样。
B. 在演唱歌曲时,虚词要唱重,实词要唱轻。
C. 切分节奏要突出切分音的重音。
D.在演唱歌曲时,要突出重点词。
同学们都能够积极抢答问题很好,看来同学们也已经掌握了速度与情感的变化,今天老师跟大家做了节奏的训练,同时还介绍了一首《春天年年到人间》的歌曲,还与同学们共同分析了不同情感与速度的关系,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同情感时,也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这节课的知识,欣赏不同节奏的音乐来调节我们的心情,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