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语句赏析教案

合集下载

全国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教案

全国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教案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安徽安庆2017届重点中学模拟试题)秋日送容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国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鹄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领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额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描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错,鼓响鸡鸣描绘的应该是喧腾的景象。

E项,“托物言志”错,应该是“借景抒情”。

(2)请从写景角度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6分)【答案】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②视听结合。

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③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写景的角度来赏析。

“噪”是听觉,“飞”“晚禾”“秋草”是视觉;“鹄噪”“蝶飞”是动,衬托出了“晚禾”“秋草”之静。

“鹊鹄噪晚禾地”是从远处落笔,“蝶飞秋草畦”则是从近处勾勒。

根根据以上分析分条表述即可。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 表达技巧分类知识点2.鉴赏表达技巧的步骤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考点1. 鉴赏表达技巧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典诗歌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典诗歌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教案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安徽安庆2017届重点中学模拟试题)秋日送容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国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鹄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领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额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描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错,鼓响鸡鸣描绘的应该是喧腾的景象。

E项,“托物言志”错,应该是“借景抒情”。

(2)请从写景角度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6分)【答案】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②视听结合。

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③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写景的角度来赏析。

“噪”是听觉,“飞”“晚禾”“秋草”是视觉;“鹄噪”“蝶飞”是动,衬托出了“晚禾”“秋草”之静。

“鹊鹄噪晚禾地”是从远处落笔,“蝶飞秋草畦”则是从近处勾勒。

根根据以上分析分条表述即可。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 表达技巧分类知识点2.鉴赏表达技巧的步骤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考点1. 鉴赏表达技巧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14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14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4.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对接教材篇目:《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标志(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情感(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独鹤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污香泉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4)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4)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五)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 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

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

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

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

④阃(kǔn)外:指统兵在外。

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

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

欹(qī),倾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该词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后方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

E.词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解析:选AD 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怀念。

D项,“自己身处战争后方”错,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当时身在战争前线,这一点可从注释中看出。

(2)“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词作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6分)答:参考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2018·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三、(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四、(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第1~2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含解析

课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教课目的阅读简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要点、难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教课方案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借助 ppt ,教师观看 ppt 导入新课。

●真题操练(投影PPT)操练体悟●主导学生活动:利用该方方法投影 PPT,人物形法,达成相研究象类答题指导关讲堂链接说明ppt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古诗形象知识梳理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义和外在物象交融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烈主观感情的意象。

它包含人物形象、光景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含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怀主人公形象。

光景形象是指诗歌中描述的自然光景和人文景物。

能够是情中之景,有单个光景形象,有由多个光景形象 (意象 )组合成的境界。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有的发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色?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仍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剖析仍是归纳。

解答这种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 ( 肖像、行动、语言、神情、心理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为依照,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下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 ( 中心词应是形象 ) ;②剖析形象的基本特色( 联合诗歌内容剖析) ,形象的意义( 联系感情、要旨剖析 ) 。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27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27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一、区分表达技巧指出下列诗(词)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借代与借喻试指出下面诗句中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借喻(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借代(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杜甫《岁暮》)借代(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借喻(5)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李白《于阗采花》)借代(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借喻(7)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赵秉文《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借代(8)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借代名师点拨: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

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衬托与对比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

(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衬托(反衬)(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对比(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衬托(正衬)(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衬托(反衬)(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对比(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 衬托(反衬)名师点拨: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3.渲染、烘托与衬托请指出下列诗歌画线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渲染、烘托还是衬托。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5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5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鉴赏表达技巧考情解读学案引语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必考点,同时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

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方式类题中对描写(正面、侧面)和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的考查较为常见;修辞类题一般考查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表现手法类题中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较为常见;结构技巧分析类题一般考查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等。

解答试题的前提是对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有储备,能够结合诗句进行辨析。

尤其能做到规范作答。

作答时要求要点完备,并且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表现手法[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任选一种简析。

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表现手法有哪些,主要是对比、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其次要结合诗句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从尾联诗句中一个“更待”可以看出,“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可以判断为虚写。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6)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6)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四、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歌晚唐,是从敬宗宝历元年至唐末,前后长达八十余年。

1.时代特征唐王朝的国势趋于全面衰落,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种种矛盾日益激化,兵连祸结,社会动荡。

晚唐士人对国事日非深感忧虑,对唐王朝的中兴无望深感失落,这种衰世之象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

3.作品风格4.(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答:解析: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参考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诗人以写诗抒发内心的悲愤,躁动只能依靠参禅降伏;愁肠百结,欲借酒为兵,来冲击愁阵。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6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6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考情解读学案引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

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它考查的重点在于根据诗句内容读懂诗歌,了解作者的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常见命题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命题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主观设问,二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一般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需要结合诗歌所提供的信息。

如诗歌的标题、作者、关键句、注释、诗歌的类型、意象等。

也就是说,综合考虑,多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关于评价类试题因为难度偏大,命题中出现的较少,但评价的前提是理解思想内容,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思想内容类[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2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2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考情解读学案引语诗歌形象,也称为意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且都是考查重点。

人物形象又可分为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又可分为自然景物形象和生活环境形象。

2017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就出现了一道五选二的客观题,对诗歌形象的赏析仍然是重中之重。

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居多,而景物形象分为意象、意境和物象等。

尤其是意象和意境是重点,一般在试题中可能会让考生辨识意象,并且要求考生对意境加以概括分析,这就需要平时有一定的积累,能够根据意象对意境特点进行准确概括。

而关于人物形象,则通过诗人的描写抓住人物形象特征。

但人物形象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诗人形象要分析清楚。

复习时,要牢记鉴赏形象的相关术语,注意把握形象体现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

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景物形象[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描绘画面的意境。

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好这类试题,第一要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这要求我们平时多储备古典诗歌的意象及作用;第二要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把每个意象综合起来提炼意境的特点;第三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歌中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带给我们的感受;第四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如幽深僻远、恬淡闲适,等等。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语句赏析教案201809301133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语句赏析教案201809301133

古典诗词的语句赏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2017年新课标I卷高考试题)礼部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分析有误。

“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兵口衔的形如筷的用具,用以防止喧哗。

诗的第三句将考生比作衔枚的战士,表现寂静肃穆的考场氛围。

E项,尾联作者说自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只是谦逊之辞。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显现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从诗歌标题可知,众考生在礼部贡院参加科举考试,“春蚕食叶声”并非真实见闻,而是作者由落笔声生发的想象,用春蚕食叶之声描摹考生答卷之声,生动贴切,且以动衬静,也衬托出考场的寂静肃穆。

作为为国选拔人才的主考官之一的欧阳修,看到众考生奋笔疾书,也流露出对甄选人才充满希望的喜悦情感。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 炼字知识点2. 炼句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考点1. 炼字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湖北七市2017届第一次联合调考试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对比鉴赏教案.docx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对比鉴赏教案.docx

古典诗词对比鉴赏第27讲古典诗词对比鉴赏教材版本全国通用课时说明2课时知识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目标能够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进行对比复习重点诗歌思想异同分析复习难点对比鉴赏诗歌的方法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豫北重点中学2017届联考试题试题)鹭篦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晩风。

郑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自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诗都对鹭鷲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鹭的惊艳形貌; 郑诗以“闲” “静”來刻画鹭贅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

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贅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鹭的动衬托坏境的静。

C.两首诗都以鹭鹭为描写对彖,但形彖大不相同。

杜诗中的鹭贅嘴青毛白,矫健敏捷; 郑诗中的鹭蛊娴静从容,口rti口在。

D.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鹭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鸳。

E.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

杜诗描绘的是鹭蹩捕鱼图,充满生趣; 郑诗描绘的是鹭蛊休憩图,娴静自在。

(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 BD(2)不可以。

杜诗中的“惊飞”准确地写出了鹭鸳受到惊吓的敏捷反应,与“群捕” 一致; “飞下”是由高到低,而杜诗是由低到高,不合事理。

(3分)郑诗屮的“飞下”与全诗的闲适意境一致,“惊则与后面的“自由”相悖。

(3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杜诗以静衬动”“郑诗以动衬静”错。

杜诗写鹭鹫“惊飞”,更显环境的幽静,是以动村静;郑诗前三句极写静,在渔人都已经归去的静谧的环境屮,鹫在滩头自由自在,益显其动,是以静衬动。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教案.docx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教案.docx

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11分)(2016年新课标T卷高考试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冋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口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己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横溃,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枳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屮国、气势磅礴的景象。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在诗对表达作者情感、书写下文所起的作用。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Z地的失落。

【解析】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注释说:“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屮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由此不难得出答案。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意象意象知识点2.形象形象知识点3.意境意境意象与词句有关,意境则与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岀来的浑然一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考点1.意象例1•阅读下而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2015天津卷高考试题)雨过至城酋苏家①(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 九陌净无车马尘。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对比鉴赏教案201809301134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对比鉴赏教案201809301134

古典诗词对比鉴赏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豫北重点中学2017届联考试题试题)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郑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自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

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C.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

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D.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E.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

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BD(2)不可以。

杜诗中的“惊飞”准确地写出了鹭鸶受到惊吓的敏捷反应,与“群捕”一致;“飞下”是由高到低,而杜诗是由低到高,不合事理。

(3分)郑诗中的“飞下”与全诗的闲适意境一致,“惊飞”则与后面的“自由”相悖。

(3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杜诗以静衬动”“郑诗以动衬静”错。

杜诗写鹭鸶“惊飞”,更显环境的幽静,是以动村静;郑诗前三句极写静,在渔人都已经归去的静谧的环境中,鸶在滩头自由自在,益显其动,是以静衬动。

D项,“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错,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同,都是由近及远,郑诗先把镜头聚焦于静立于池塘的鹭鸶,然后转向远处自由飞翔的群体。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本题是一道比较型炼字题,答题时既要有对“字”的分析,又要体现出二者的比较。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语句赏析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语句赏析教案

古典诗词的语句赏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2017年新课标I卷高考试题)礼部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分析有误。

“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兵口衔的形如筷的用具,用以防止喧哗。

诗的第三句将考生比作衔枚的战士,表现寂静肃穆的考场氛围。

E项,尾联作者说自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只是谦逊之辞。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显现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从诗歌标题可知,众考生在礼部贡院参加科举考试,“春蚕食叶声”并非真实见闻,而是作者由落笔声生发的想象,用春蚕食叶之声描摹考生答卷之声,生动贴切,且以动衬静,也衬托出考场的寂静肃穆。

作为为国选拔人才的主考官之一的欧阳修,看到众考生奋笔疾书,也流露出对甄选人才充满希望的喜悦情感。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 炼字知识点2. 炼句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考点1. 炼字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湖北七市2017届第一次联合调考试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的语句赏析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2017年新课标I卷高考试题)
礼部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分析有误。

“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兵口衔的形如筷的用具,用以防止喧哗。

诗的第三句将考生比作衔枚的战士,表现寂静肃穆的考场氛围。

E项,尾联作者说自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只是谦逊之辞。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显现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从诗歌标题可知,众考生在礼部贡院参加科举考试,“春蚕食叶声”并非真实见闻,而是作者由落笔声生发的想象,用春蚕食叶之声描摹考生答卷之声,生动贴切,且以动衬静,也衬托出考场的寂静肃穆。

作为为国选拔人才的主考官之一的欧阳修,看到众考生奋笔疾书,也流露出对甄选人才充满希望的喜悦情感。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知识点1. 炼字
知识点2. 炼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