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公民的责任。
学情分析法治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与我们每个人密 学生学习能
切相关。树立和增强法律意识也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力分析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升学的人生转折时期,引导它们了
解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方针,有利于他们认清自己肩负
的历史任务,确立成才报国的思想。
教学策略选 择与设计
1、布置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2、制作课件; 3、设计好学生活动方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依法治国》

本节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法治我们的选择;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公民的责任,主要让学生
理解依法治国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实施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的现实意义,理解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增 教材分析
强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2、树立和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难点:1、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2、承担起公民
的责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治和法治的表现和
根本区别;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2、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增强法治意识;承担起Βιβλιοθήκη 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
(1)朝令夕改。(2)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展示相关问题
3、学生合作探究
4、教师评论总结,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三、展示板书设计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目
政治
教学对象
九年级
提供者
刘彩霞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通过情景及相关案例的设置,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四个要求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有求。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
资源准备:可以用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网络资源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
新闻播报(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资料及视频)。
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所提问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有法可依——前提
1.教师展示相关知识竞赛题目。
本 履行法定职责,要承担相
要 应的法律责任。
求 四.违法不究——必要保证 2.任何组织、机关、部门、
单位的行为若超越法律权
限,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
律追究
作业设计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要求用表格的形式详细概括)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防止学生发生迷航;在学生独立探索阶段,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讨论探究时,引导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并对合作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
通过多媒体展示今天所学内容的板书设计,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知识: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意义。
1、有关资料的选择:

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看待网络言论自由与法律责任的关系?”等,让学生在探讨中逐步掌握法治国家建设的相关知识。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形象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成果,让学生直观感受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
-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法,以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为例,引发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思考。例如,选取一起涉及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解决问题。
1.提问:同学们,最近我们关注到了一起关于青少年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例,那么大家认为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如何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呢?
4.分析现实生活中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案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成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2.掌握我国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3.了解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性,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和方法。
要求:明确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从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设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设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中国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3.了解中国宪法、法律和法规体系,以及其实施机制。

4.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了解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什么是依法治国?(2)为什么要依法治国?(3)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2.中国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和现状(1)中国古代的“律令制度”。

(2)新中国成立后的立法工作。

(3)改革开放后中国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

3.中国宪法、法律和法规体系,以及其实施机制(1)宪法是什么?它具有哪些基本原则?(2)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部?主要内容有哪些?(3)我国现行立法体系包括哪些方面?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我国法律实施的机制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如何保护这些权利?(2)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如何履行这些义务?(3)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我国司法制度包括哪些方面?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强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3)如何通过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讨论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有一个初步了解。

例如:“你们对依法治国这个概念有什么理解?”“为什么要依法治国?”等。

2.知识讲解环节(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教师可以通过PPT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设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了解依法治国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4.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法。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依法治国在实践中的应用。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依法治国的过程和效果。

教学内容第一课:依法治国概述1. 什么是依法治国?•概念解释:依法治国是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为基础,以司法为保障,以公安、监察等行政机关为支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解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3. 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法•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公正执法。

•方法:立法先行、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司法体制、推进依法行政。

第二课:基本知识与技能1. 宪法和法律的区别与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是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2. 法律知识与常识•民事权益保护:合同、物权等;•刑事责任追究:犯罪与刑罚;•行政管理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

3. 法治意识培养•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培养解决问题时尊重和维护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第三课:案例分析与讨论1. 案例一:合同纠纷•案例描述:甲方和乙方签订了一份合同,但甲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乙方受损。

•学生讨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甲方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乙方可以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2. 案例二:环境污染事件•案例描述: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导致附近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学生讨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受害居民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第四课:角色扮演活动1. 案例三:学校违规行为处理•案例描述:某学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违规行为,需要进行处理。

政治依法治理国家教案范文

政治依法治理国家教案范文

政治依法治理国家教案范文一、教学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理,加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因此,本次课程将介绍政治依法治理国家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依法治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2.掌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职责;3.知道在各种案件中依法进行调查、审理;4.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5.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三、教学内容1.政治依法治理的基本概念;2.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职责;3.依法调查和审理的程序和要求;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5.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重点1.政治依法治理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培养。

1.如何理解政治依法治理的实现方法和途径;2.如何区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如何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六、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引入:政治依法治理概念。

让学生了解政治依法治理的基本概念,认识其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职责,包括各级政府的职权、职责和工作范围。

3.课后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1.引入:案件依法调查和审理的流程和要求。

2.介绍案件依法调查和审理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取证、检察、法院审理、判决执行等流程。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在司法领域的依法治理。

3.课后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1.引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知情权、自由权、财产权、表达权、公民责任等内容。

3.课后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1.引入: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培养。

2.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包括讲述法律知识、讨论社会事件、浅析法律案例等方法。

3.课后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1.总结与回顾: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

通过让学生参加课堂互动、课外作业、小组讨论和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以评测学生对政治依法治理的理解和实现方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掌握以及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培养情况。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在实际行动中做个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院内生玉香。

——依法治国导入1:前几天,老师的硬盘数据线断了,就在淘宝上买一根数据线,插上去,显示灯是亮的,可是硬盘读取不出来。

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卖家有权不退货吗?是什么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师:对!是法律!那么,你知道我们的生活还跟哪些法律有关吗?师: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假如生活中没有这些法律会怎样?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发言,启发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

离开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教师总结:俗话说,“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出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从而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一、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师: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又有怎样的要求?【自主学习,思考回答】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9-50,思考以下问题:1、依法治国的地位?2、什么是依法治国?3、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目标,也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

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在教育中得到贯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并对此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设计中的全面依法治国1. 法律教育的引入在教学设计中,应将法律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

通过法律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提升法律素养。

可以在各个学科中嵌入法律知识,如语文课堂上介绍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概念,数学课堂上探讨数学与法律的关系等。

2. 教育法治思维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和情境,让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3. 培养法治精神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包括尊重法律、守法自觉、遵守规则、公正正义等。

可以通过教育故事、法律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设计实践案例1. 地理课堂上的全面依法治国在地理课堂上,可以通过分析国家发展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等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地理发展的指导作用。

同时,可以结合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律机构、法庭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

2. 历史课堂上的全面依法治国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与法律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可以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法律文件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3. 政治课堂上的全面依法治国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的重要场所。

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知识,分析法律的作用和影响。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

2. 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 培养法律认识和法治思维,树立法律崇奉,做到遵纪守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立法、峻厉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 难点:如何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平时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法治习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条文的PPT。

2. 搜集一些依法治国的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3. 准备一些与法治相关的视频或短片,用于教室导入。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社会热点法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 讲授新课:PPT展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依法治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司法公正。

a. 依法治国:强调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对等。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如一些官员违法乱纪的现象,以及一些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b. 执法必严:强调执法机关必须峻厉依法行使职权,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执法必严,如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等。

c. 违法必究:强调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都没有超出法律的特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违法必究,如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督等。

d. 司法公正:强调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公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司法公正,如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司法监督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盘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法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
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搜集与依法治国相关的案例,并准备课堂展示。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猜谜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谜语引导学生猜谜,由些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政治教学的趣味性。
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其次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要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违法必究,是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第一环节: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1.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社会会变成怎样?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从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没有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因此,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那么,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 ↓ ↓
是前提 → 中心环节→关 键→有力保障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板书设计构思巧妙,课堂练习针对性强。但课程内容多,教学中没有注意对学生的分层设计和教学。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11.2《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11.2《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11.2《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全面依法治国》是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现状和目标。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法律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知道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现状和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3.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现状和目标。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原则。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的思考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视频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现状和目标。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原则和理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5.观察与思考: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法治现象,记录一则与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的事例,分析其背后的法治原则和作用。要求:不少于300字,真实、具体。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关于法治建设的书籍或文章,如《法治的细节》等,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体现对法治建设的理解和思考。
7.家庭作业:请家长参与,与学生一起讨论家庭中的法治问题,如家庭规则制定、遵守等,共同撰写一篇家庭法治故事。要求:不少于600字,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
3.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法治的情感,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3.情感态度:学生对法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尚需加强,部分学生可能对法治存在误解和质疑。
4.学习兴趣:学生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较为关注,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兴趣。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和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法治观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重难点: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独特性。

大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教案

大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2. 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影响;3. 培养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学内容:1. 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2. 全面依法治国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影响;3.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4. 大学生如何参与法治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导向;2.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二、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 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定义;2. 阐述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3. 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影响。

三、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20分钟)1. 讲解大学生应具备的法治意识,如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等;2. 分析大学生如何提高法治素养,如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治活动、践行法治精神等;3. 分享一些大学生参与法治建设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四、大学生如何参与法治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20分钟)1. 讲解大学生参与法治建设的途径,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等;2. 分析大学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法治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意义和对大学生的要求;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构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意义和大学生要求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的认知程度;3. 学生对大学生如何参与法治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的理解程度。

全面依法治国大单元教学设计

全面依法治国大单元教学设计

全面依法治国大单元教学设计【导言】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课程目标和教学环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有机组织。

本文将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展开,设计一节大单元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思想和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现状;了解全面依法治国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法治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2. 难点:全面依法治国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引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引用相关案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内涵,解释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让学生明确法治的基本原则。

3. 历史回顾(15分钟)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法律变革和成果。

4. 小组合作(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思考探究(15分钟)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见的交流,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治的重要性。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评价】1. 个人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依法治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思想品德《依法治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什么? 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得出: 第一: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第二:养成遵守和维护宪 法的习惯;第三:向群众宣传宪法, 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活动七、 课堂练习巩固
1、能够掌握宪法的地位。
2、通过案例能够精准地分析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评价要 点
主题单 元问题 设计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 本方略?
专题一: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什么说宪法
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 课时
专 题 划 专题二: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是什么?公民行使监督权的

意义是什么?怎样行使监督权?2 课时
其中,专题(或专题一中“宪法和法律的关系”的活动作为
第二课时 活动一、 首先通过班班通展示国家领导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后的讲话资料 (关于),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国家领导 人这些肺腑之言所体现的深刻道理。从而导出国家领导人为什么都一 再说自己要忠实模范地遵守宪法? 提出问题:你知道吗,在我国哪些机关属于国家机关?各自的职权范 围是什么? 活动二、 教师讲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四、专题划分及各专题之间的关系 共划分了两个专题:第十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十一课“建设社 会主义法制国家” 五、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用商讨、参与、探究等方式;采用案例和情境教学;指导学生搜集有 关案例、图片、漫画、时事追踪的影像资料等,更 多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3、能够准确地解读时政材料,找到材料与课本知识的切 入点。 4、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进行收集处理素材。
5、能否规范的解答出教师出示的测试题 6、活动中是否积
极参与,相互配合,发挥自己在组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和基本要求,掌握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案例,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

二、教学内容1. 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2.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 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4. 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 难点: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案例分析。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2. 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案例材料等教具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对于“法治”的理解,引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

2. 讲授新课: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3. 巩固练习: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意义。

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详案:全面依法治国

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详案:全面依法治国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全面依法治国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主题为“依法治国”,集中讲述了什么是法治、我们为什么需要法治以及如何进行法治建设等有关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为“法治”。

价值分析:(1)知识价值:本单元在简述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述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阐明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明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规律,知道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之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发现“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探究法治与生活、法治与道德的关系,认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解释法治建设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明确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育人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拥有法治使人共享尊严,让生活更美好,使社会更和谐的认知与情感;懂得在与他人、社会的共同生活中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1)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是课标编写组对学科素养或能力、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的规划,其中重点体现了学科素养,这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各学科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课程标准时的基本任务,也是核心任务。

法治国家的内涵教学设计

法治国家的内涵教学设计

法治国家的内涵教学设计一、引言法治国家是指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国的国家。

实现法治国家是每个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而法治国家的内涵教学设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素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法治国家的内涵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素质。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法律,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遵法习惯。

三、教学内容1. 法治国家的概念:介绍法治国家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宪法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介绍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不论高低贵贱、依法行政等,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这些原则。

3. 法治国家的特征:介绍法治国家与其他形式国家的区别和特点,例如以法律为依据、政府行政依法受限等,引导学生理解法治国家的独特性。

4. 法治国家的建设:介绍法治国家建设的要点和途径,例如建设宪法规范、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宣传等,引导学生参与到法治国家建设中。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法治国家的经典案例,使学生了解法治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法治教育基地等法治实践场所,使学生亲身感受法治国家的建设和法律的力量。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法治国家的相关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

五、评价方法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法治国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是学生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本质、基本要求以及和以德治国方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学习了第二课“树立宪法知识”之后,所以学习这课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崇尚宪法的深入理解,又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认识问题的经验,但是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而且针对治理国家,学生虽已有一些零星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一个表象阶段,很多还模糊不清,而且学生从情感上也渴望了解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但是,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思维方式简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同学生一起编写课本剧,通过课上的展示、交流讨论到课中的头脑风暴及实践平台活动,使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树立法制观念;(2)理解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意义,能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了解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

2.能力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2)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第三单元第六课:《认识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鲁垛镇中心初级中学鲁雪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必须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层层设疑、重点剖析、阅读感悟、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请两名同学不借助圆规与直尺分别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与矩形。

另请同学对他们作图的效果进行点评。

引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师:将这里的“规矩”引入我们的生活,即:生活离不开规则。

知识回顾:通过八年级思想品德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两种影响非常广泛的规则,即法律与道德。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简单介绍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适当点评。

投影展示名人名言:“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总结: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的治理,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认识依法治国(板书)
我们国家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呢?
一、依法治国重大方略的提出
要求学生明确:
1.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注: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也迎来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0周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和总结的历史跨度。

据此,引导学生对本课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认识依法治国
1.根据课本表述要求学生了解下依法治国的内涵,即什么是依法治国?对课本中的表述,可做分解:主体;领导;依据;核心等。

尤其是务必联系八年级的相关知识强调: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2.(1)质疑:是否今天才有法律这种规则?古代社会的法律是否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古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吗?)
突出强调:古代社会——崇尚人的权威,是一种人治。

维护少数统治者的利益。

(2)对比: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等一批高官因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依法被惩处。

引入: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教师板书,学生在课本中作重要标记。


学生阅读课本P77中间楷体字材料后简要概括材料大意。

——国家立法机关在加强立法工作。

质疑:立法机关为什么要加强立法工作呢?有同学认为:只要国家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工作,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就可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导入:
三、怎样实现依法治国?
生:问题1:既然要依法治国,就要加强立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法可依,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问题2:初中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思维误区,遇到观点辨析,简单地“对”或“错”。

强调第三种情况:观点片面,有合理的地方必须首先必须承认,并解释理由。

如问题2中就必须强调“要实现依法治国,国家立法机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正确的,理由(略,见上面的简析。

)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片面的,还需要哪些努力?(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任何公民——遵守法律、依法维权
小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教师板书,学生在课本中作重要标记。


四、探究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P78楷体字中“生产销售劣质奶粉事件”,探究:对这类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会有哪些重要意义?(部分学生回答可能会有困难,对这类学生不妨引导逆向思维,即“任其发展会有哪些危害?”)
在学生交流回答、教师点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浏览、阅读、标注课本相关表述: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请学生作一更改:科学的表述应该是“法治经济”。

】。

市场经济只有用健全的法律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师:从这一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呢?
生: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之一)
(教师板书,学生在课本中作重要标记)
1.复习提问:在学习第一单元时,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党和政府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重大任务,为什么?
生:(1)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的,但也存在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联系本课P78第一段相关表述,要求学生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思考、补充:
(3)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构建联系: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离开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治国方略吗?如果不能,那么,依法治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引出: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之二)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重要标记)
教师声情并茂地口述《被告山杠爷》的故事,讲完故事后:
(1)请学生代表分别结合所学知识对主人公年轻媳妇与山杠爷进行点评。

年轻媳妇——虐待、打伤婆婆——不道德——受到了全村人的谴责,被山杠爷抓起游街——羞愤自杀——应该受到的是法律制裁
山杠爷——出发点是善意的,但却没有依照法律程序行事,触犯了法律——被依法逮捕教师总结: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法律与道德是紧密相连的。

五、法律与道德紧相连
1.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共同点: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2)区别:表现形式;实现方式;调整对象的范围大小。

(八年级知识,复习提示)(3)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要求:突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重要标记)依法治国——法治
以德治国——德治
师:可见,法治与德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打个比喻,好比“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那么两者有区别吗?
生(依据课本):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课堂小结:请学生代表结合板书复述本课主要内容。

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